- 220.50 KB
- 2022-04-29 14:02:4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厦门兴才机电一体化2011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11、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类型需求12、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学历层次需求23、机电企业岗位任务调研方案3二、职业岗位群分析4三、职业分析5四、专业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11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131、依据岗位核心内容归纳行动领域142、依据认知规律建立学习领域16六、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18七、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施21八、教学资源建设与配置要求231、师资队伍建设23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232
3、课程教学标准建设与制订244、学习资源建设24九、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与实施的保障措施251、制度建设25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26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6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271、师资队伍建设成效27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273、课程体系建设成效284、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成效285、产学研结合教育成效286、学生素质与促进专业发展成效29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实施建议291、人才培养方案特色292、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建议30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为了贯彻落实《》)精神,依据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推向21世纪。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组历经二年多时间,对我省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企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做了广泛调查,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与素质要求,秉承学院“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回顾、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我院和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确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工程、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具有强大的应用发展潜力。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掌握这一技术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是知识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主要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具有掌握交叉技术知识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综合技能者,通常分布在加工业、服务业以及新兴的创意产业领域,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正属于这一类人才类型。复合技能型人才是一种综合性人才,其核心能力特点在于:一是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二是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三是能够胜任多重复杂性工作。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应适当加宽基础理论知识的训练,以能够用一种综合性思维和宽阔的视角来熟练地掌握多种交叉知识技能,注重技术一体化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真正具备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综合技术难题的能力。 1、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类型需求改革开放后20多年,福建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初步形成我国海峡西岸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工业体系,并在福建省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福建工业的三大支柱之一。07-30-
年福建省机电行业境外市场销售收入1925.75亿元,较上年增长27.8%,高出全省工业境外市场销售收入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境外市场销售收入增长10.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境外市场销售收入的比重达41.1%,提高2.4个百分点。部分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成为机电行业出口中的一大亮点。如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类机电产品2007年出口额为98.42亿美元、27.24亿美元和17.25亿美元,分别增长75.0%、53.8%和85.6%。可以看出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的实施,“十二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还将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仍保持快速增长,再加上由于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台湾地区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省具有投资成本低,地理条件优越等一系列优势,必将倍受投资者的青睐。我省已将装备制造业制造列为重点发展行业。机电技术作为制造业一个关键技术,在汽车产业、船舶产业、工程机械领域必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目前这些重点产业所需的大量机电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十分短缺,这给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历史性的课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学历层次需求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机电人才的重要性。在对企业近期人才需求方面的调查表明,企业已经在着力调整员工的文化水平结构,大力吸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部分机电企业近期招聘员工文化程度为例,反映出的各层次人员比例如下图所示。图1招聘员工文化程度比例图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招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员工仍占较大比重,约占37%,约46%-30-
左右的受调查企业(主要是县级以下的维修企业)在招收新员工时还是主要通过熟人介绍或随机录用,而这一部分来源主要为初中或以下学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素质员工的来源。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欲招聘的人员中, 高职层次的学生的比率已占到总数的1/4。所有受调查的企业均反映企业员工水平的低下,已成为制约企业产品销售、设备使用与维护水平提高的“瓶颈”,在企业日后的经营过程中,将通过吸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招聘员工时,更多考虑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基本技能等五个方面的因素,而定位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恰恰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规格适合现有企业发展需求。目前,我省在企业的规模上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从业的最主要的地方。这些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生较为看重的是:(1)薪酬要求适中;(2)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适应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3)掌握较高的机电一体化生产专业技能,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4)有一定的可塑性,除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外,还可从事相关的应用性工作。可以看出,大专层次机电一体化技能性人才能较好地迎合目前的社会市场需求。因此,充分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1、机电企业岗位任务调研方案为培养“高素质、复合技能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确定主要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组依据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和企业档次来选择合适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设计专业调研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现场调查以及毕业生反馈开展专业调研。(1)企业规模的选择强调其代表性,眼光只瞄准大企业并不适合福建地区。福建省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中小企业是我们的主要调研对象。(2)福建作为海西经济建设的主体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及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主;以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因此,我们选择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调研。(3)选择在福建及周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有较好发展前景和较好的技术装备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上述分析归纳,我们采取了非随机抽样调查,由于事先进行了宏观分析,使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具有相对准确度。然后再对特定的企业进行岗位与工作任务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典型工作过程,以及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30-
一、职业岗位群分析经过对福建地区典型中小企业调研分析,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类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其主要工作岗位群是:(1)机电产品生产现场操作人员(岗位)要求具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能力、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机电产品进行装配、检测与调试。(2)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岗位)要求具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具有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3)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岗位)要求技术人员具备看懂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4)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现场技术人员(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与管理岗位)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调试、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并能对一般控制系统进行维护与改造。-30-
一、职业分析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对应的工作要求,能力、知识、职业态度等要求提供职业能力项目表,具体如下:表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技能、能力、素质、知识要求学习、训练内容岗位一:机电产品生产现场操作人员利用生产设备或工具加工(组装)机械(电子)产品Ø机械绘图;Ø机械零件测绘;Ø零件加工工艺编制;Ø使用普通机床加工机械零件;Ø机械零件钳工维修;Ø结构件焊接;Ø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Ø机械零件检验;Ø机械产品的装配Ø电子产品的装接与调试【专业技术能力】能够进行零部件的测绘;能够编制普通零件加工工艺;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装配;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关键能力】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3.健康的身心素质;4机械制图、金属工艺、电工电子基础、机械设计、机械零件测绘、机械设计、金工实习-30-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技能、能力、素质、知识要求学习、训练内容岗位二: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销售机电设备并在保修期内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与维修Ø机电设备配件选配与管理;Ø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Ø电气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Ø电子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Ø机电设备的故障检修;Ø机电产品营销【专业技术能力】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或一体化设备);能够对常用的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产品营销知识。【关键能力】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基本素质】机械传动、液压与液力传动、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检修、机电产品销售、机电结构实训、维修电工、电工电子实训-30-
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技能、能力、素质、知识要求学习、训练内容岗位三: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对企业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与管理Ø设备的机械维护;Ø电气线路的检查与维护;Ø交直流电机的检查与维护;Ø机电产品技术文件管理;Ø简单机电一体化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估【技术能力】机械图和电气图的识读;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能够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具有一定设备综合管理能力;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关键能力】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机械原理、机电设备检修、机电设备性能检测、企业管理、维修电工、PLC实训、单片机实训、数控机床维护与使用-30-
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技能、能力、素质、知识要求学习、训练内容岗位四: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应用与维护人员能够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调试、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改造。Ø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Ø机电控制系统装配;Ø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编程调试;Ø嵌入式系统的搭建与产品制作;Ø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维护;Ø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技术能力】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分析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能够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维护;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关键能力】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编程与调试、单片机原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维修电工、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实习-30-
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通过分析,将上述各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后,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如下:1.机械绘图2.零件加工工艺编制3.使用工具或设备加工机械零件4.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5.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6.机械设备维护7.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8.机电设备故障检修9.机电设备技术管理10.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11.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12.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13.对设备电气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14.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15.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与调试表2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对应表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工作任务描述1.机械绘图机械零件的测量机械零部件的制图通过绘图工具或电脑进行机械制图2.零件加工工艺编制3.使用工具或设备加工机械零件金属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编制零件加工工艺,熟练车钳焊等加工工艺5.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装配机械设计-30-
熟悉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并能进行设备的结构分析与改造7.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4.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装与调试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能够对液压与气压元件与系统进行组装与调试4.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12.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数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熟悉现代加工技术,能够对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操作与维护10.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工操作与工艺实施熟悉使用电工仪器仪表,并能安装检测交直流线路11.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13.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能够进行电子元器件的组装,及电子产品安装调试10.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12.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机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装接与维护13.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14.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15.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生产设备PLC控制的实施熟悉PLC指令,并进行编程,对设备系统进行改造13.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14.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15.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熟悉单片机原理,并能够开发嵌入式产品12.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13.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5.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分析与评价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组成,并能够对系统各部分进行功能关系分析7.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8.机电设备故障检修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熟悉机电设备的检测方法,并能够进行一般故障排除9.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管理熟悉机电产品的技术性能,并对机电设备进行技术管理-30-
6.机械设备维护12.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14.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并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一、专业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阅读和应用本专业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培养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调试、维护、技术改造、经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下面给出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素质(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知识的分解图表。表3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要求能力知识职业态度1.机械绘图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公差与配合,AutoCAD软件的使用。【关键能力】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30-
能够进行零部件的测绘;能够编制普通零件加工工艺;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装配;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或一体化设备);能够对常用的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产品营销知识;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能够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具有一定设备综合管理能力;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2.零件加工工艺编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基础知识、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3.使用工具或设备加工机械零件钳工、焊接和切削加工工艺设备的操作。4.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常用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数控机床的保养及常见故障的排除。5.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机械结构原理、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组装与调试。6.机械设备维护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知识。7.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知识、设备调试、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8.机电设备的故障检修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常用工、检工具和技术资料的选择与使用。9.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10.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电机、变压器、电气控制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础知识;新型电机、电器及电器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11.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调试方法。12.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交直流电路的识图与分析,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30-
13.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PLC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14.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具有查阅技术资料能力;具有分析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能够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维护;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机械传动、电子电路、气动、液压、传感器、电机驱动与PLC运动控制等知识。15.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系统的基础知识,单片机、PLC的应用。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了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变得更清晰,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机电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这是一种复合技能型人才,必须掌握必备的机电基本知识及基础理论,能从事各中小企业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及装配工艺改进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技术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30-
1、依据岗位核心内容归纳行动领域表4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关系表专业专业职业资格职业能力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岗位技术能力关键能力技术领域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基本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级级维修电工(机电一体化中级工)机械设备的运用技术能够进行零部件的测绘;能够编制普通零件加工工艺;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装配;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或一体化设备);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学习能力:1.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4.创新思维和能力。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1.机械零件的测量2.机械零部件的制图与识图3.金属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4.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5.液压气压元件的检查与应用6.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装与调试7.数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1.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2.金属零件加工工艺实施3.简单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4.液压与气压零部件的组装与调试5.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30-
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电气设备的装接调试技术电气图的识读;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具有电子、电气设备装接调试能力能够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能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1.电工操作与工艺实施2.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3.机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4.生产设备PLC控制的实施5.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1.电工操作与工艺实施2.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3.机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4.生产设备PLC控制的实施5.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调试与维护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分析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能够对常用的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具有一定设备综合管理能力;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能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维护;能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1.机电设备故障诊断2.机电设备维修3.机电设备管理4.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分析与评价5.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1.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2.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3.机电设备管理4.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依据认知规律建立学习领域将行动领域中“机械零件的测量”和“机械零部件的制图与识图”整合为“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将“液压元件的识别与应用”和“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装与调试”整合为“液压与气压元件及系统的组装与调试”;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和“机电设备维修”整合为“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其它不变。按照认知规律进行排序建立学习领域如下:表5学习领域汇总表序号学习单元(课程)学分总学时学期/课时安排难度梯度1234561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基本知识技能★相对简单单一2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3电工操作与工艺实施4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5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6简单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专项技术★★较复杂对应维修电工中级资格证书7**机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中级电工技能训练)8**液压与气压元件及系统的组装与调试9*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10**生产设备PLC控制的实施交叉复合技术★★★复杂对应维修电工高级证书11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12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13机电设备管理14**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备注:带“*”的课程为核心学习领域;带“**”的课程为核心学习领域及双证教材开发课程;字体加粗的课程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核心学习领域。-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6机电专业新旧课程体系的对比(解构与重构)新课程体系课程变动说明旧课程体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概论;高职英语1、2;体育;计算机基础;【维持不变】高职英语3将专业题材分为若干专题,与“高职英语3”整合;高职英语3机电专业英语机电工程应用数学内容整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高等数学工程数学A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新增;形成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概念【无】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内容整合工程力学(部分)金属工艺学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整合,增加对机械产品进行测绘的比重,强化使用AutoCAD软件绘图机械制图CAD公差与配合(部分)简单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内容整合工程力学(部分)公差与配合(部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电工操作与工艺实施内容整合(不涉及电气控制线路),注重电工操作工艺应用。电工与电路基础(部分)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与新增的EWB、Protel内容整合,淡化计算、强调真实电子产品装配;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模拟电子计术数字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元件及系统的组装与调试气液压传动与传感器的部分内容进行结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强调系统元件的选择与安装。液压与气动技术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内容整合,侧重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数控机床及编程Pro-E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以中级维修电工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内容整合,淡化计算、强调电工与电路基础(部分)-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床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拖动交直流调速系统(部分)供配电技术生产设备PLC控制的实施以高级维修电工(PLC、变频器部分)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内容整合,与新增的工业组态技术、触摸屏应用技术部分进行整合,强调PLC的控制技术,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PLC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触摸屏应用技术(选修课)工业组态技术(选修课)交直流调速系统(部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部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将微机应用与传感器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强调嵌入式系统的制作。微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部分)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将伺服系统部分剥离;淡化计算,强调故障排除过程,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部分)机电设备维修机电设备管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强调设备技术管理、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价内容。机电设备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伺服系统部分,与新增的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的内容整合,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技术(部分)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选修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部分)一、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根据课程的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4门课程: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电子产品装接、规划与实施)、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生产设备PLC控制的实施、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分别为表5中的5、9、10、12黑体字标示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其中三门: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生产设备PLC控制的实施、(表5中的5、9、10、)为优质核心课程。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作了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变得更清晰,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机电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这是一种复合技能型人才,必须掌握必备的机电基本知识及基础理论,能从事各中小企业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及装配工艺改进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技术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改革调整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在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产学互动”的大课程模式。教学全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阶段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专门知识综合实训→生产顶岗实践→毕业答辩、综合提高”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为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我们将课程教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将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到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效果。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想遵循了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入实验室,以教育数控机床为载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强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我们制定出本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块,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系列实验、实训专项、阶段实习、综合训练以及顶岗生产实习等几部分实践环节。其具体的做法如下表所示。表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计划安排表培养专业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识课程专业技术课程阶段顶岗实习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训练一体化课程顶岗生产实习、毕业答辩基础实验、实习专项实训实习……中级维修电工考证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利于实践能力的训练。灵活安排教学实践各环节,教学计划安排应主动适应企业的生产时段与生产项目内容的安排,注重实施的效果,教学计划的安排与调整必须要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按照机械的、固定的模式去制定。实训实习安排的基本思路如下:(1)紧跟技术发展进步,营造真实生产环境。合理安排“基础训练—校内实训—阶段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实训项目,使能力培养递进提高;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的原则,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紧跟技术发展进步,选用生产型仪器设备,使实训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努力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广泛开展生产性实训,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2-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服务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改革等任务,探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强顶岗实习效果,尝试将顶岗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门性集中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二下学期。通过这一阶段实习,强化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实践,体验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第二阶段为毕业顶岗实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更好地与就业工作岗位进行衔接。保证95%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与企业共同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评定。并充分依托机电装备制造类企业,共享校企资源,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施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与生产过程系统性相适应、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相适应、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迥异于传统方法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特点。课程考核一般包括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课程考核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测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从而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充分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逐步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课程评价模式。教学评定方法如下表所示:表8教学评价表名称评定方法理论课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占总成绩的30-6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40%。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与实践结合的情况进行变动,但需在课程进度计划中确定该比例,一经确定,则应按即定比例执行。-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采取分段考核、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学生每做完一次试验,都给定当课堂的实验成绩,并分别按一定比例记入该课程成绩。在每次实验课后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给定一个成绩。阶段学习完成后,向学生列出几个综合性强的实训项目,学生抽查其中的一个项目作为考试题目,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要求考试题目给分详细化,当课堂学生每完成一步给一步的分。最后将每堂课的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考试成绩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本门课的最后成绩记录学生的学籍档案。课程实训考核学习态度(占10%);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40%);实训结果和进度(现场评分,占40%),学生相互测评(由学生测评组完成,占10%)综合实训考核设计与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40%);现场安装调试(现场评分,占40%);实训小组成绩(系统运行结果占20%)中级维修电工考核由省劳动、社会保障厅组织考核,并发证。下企业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实习结束后,学生成绩由企业、学生、系和专业教研室成立考评小组评定。成绩比例如下:企业评价占50%;学生自评占15%,指导老师成绩占35%。毕业答辩成绩评定毕业答辩成绩由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论文成绩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论文的质量进行评定。答辩成绩由教研组成答辩小组(不少于三人)进行答辩后评定,答辩分数由自我介绍、问题回答质量等进行评价。两部分成绩各占50%。一、教学资源建设与配置要求1、师资队伍建设与配置要求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具备良好“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符合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专业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都要靠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去操作完成。机电一体化专业教研室全面实施“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让专业教师到企业接受顶岗培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双师结构”-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师资结构调整,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机电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和实训室的建设;将部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聘为兼职教师,来校讲授专业性较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弥补目前本专业师资队伍在数量、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不足,使其能够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年来,本专业教学团队与钜全活塞、闽岳机电等企业合作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老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有1人在国外接受德国职业教育培训,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成为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参照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专业专任教师配置仍应保持在师生比1:20左右。由于兼职教师加入,可以适当下浮。但由于工学结合及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兼职教师则可弥补师资的不足。1、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置要求(1)校内实训基地。机电工程实训中心,以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体,突出本专业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作为面向全学院相关专业的共享平台,其功能覆盖到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计算机控制应用与控制、轮机工程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船舶制造与维修等相关专业。机电工程实训中心集理论学习、实验实习、实践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是我院开放型、共享型的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由于机电工程实训中心通常为全院共享平台,在工位设置时应根据专业群及相关专业需要合理配置。另外,采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则可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室资源。(2)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系部加强了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校外实训基地,机电专业签约基地已从06年的2家达到现有的24家。尤其在基地的实际运行上有了突出的进展。校外实训基地的配置应根据企业规模、设备配置和工种分布等与实习内容的吻合度来确定。2、课程教学标准建设与制订-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订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是:首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其次应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选择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境;第三应通过对各学习情境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第四应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评鉴与考核。机电一体化专业针对本专业的21门课程(包括7门公共基础课,14门专业类课程)分别建立相应课程标准。详见附录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汇编。1、学习资源建设(1)建设网络教学信息平台。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实训工单、专业查询资料上网,在网络教学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2)积极推进符合地区特点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编写符合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为使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的开展,编制专业课程引导文,实训工单等教学资料。(3)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利用实物、模型、声像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4)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参观,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学校,将课堂搬进企业,拓展学习平台。一、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与实施的保障措施1、制度建设(1)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派专任教师分别到校企合作企业锻炼,另外选拔了多名骨干教师到国内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专任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水平、研发能力。(2)实训车间管理制度完善实训车间硬件的同时,引企入校,采取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借鉴机电行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顶岗实习标准,研制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管理手册,确保工学结合实训的良性运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的教学实验实训建设管理制度,保证本专业有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有效实施与利用,使之有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3)校企业共建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下,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重点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成立教学质量监督小组。完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企业评价”等制度。制定了课程开发规范与课程考核实施办法,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学研讨和研究,确保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教学质量。制定与健全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1)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与路达等台资企业携手合作,全方位深度融合。通过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内容共建、管理无缝搭接、实习就业对接等方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2)“教-学-做无缝结合”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与联系与路达等企业合作,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项目和制造项目为载体,通过企业具体的生产项目开展教学、参观、讲座和顶岗实习,开展校企联训特色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赋之于应用。2、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主动、有效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形成有机的整体。在学院“人才培养多层次督导体系”的基础上,学院和教研室依此形式逐级构建更加细化的多层次督导体系,如学院督导,专业教研室(室组)的督导。在人才培养督导体系中我们还增设“社会评价”环节(由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外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一条指导学校人才培养、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信息的外部督导渠道,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督导体系从工作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系统输出的观测点、管理和评价,到各环节的信息反馈,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意见。一、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1、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原来6人增加到现有专兼职教师12名,其中兼职教师3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6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2人,获取高级考职业资格证书12人,其中有6人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以上,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综合素质高。通过导向机制、鼓励措施,形成了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教研活动的良好氛围,专业教师在发表科研教研论文、编写教材、参与科研项目开发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本专业教师主编高职高专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专业教师先后在国内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多篇。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到目前,在建和已建的专业实训室共有8个,建筑面积14370多平方米;拥有700多台(套)的设备,其中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60余台,设备总值约400多万元-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开设的实训项目有:金工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电子实训、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交直流调速实训、数控实训、单片机实训、PLC实训、楼宇智能控制实训等,基本满足了机电专业(群)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以及一体化教学的需要。通过校内外实验室和生产型教学车间的建设,广泛开展生产性实训,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的深入开展。1、课程体系建设成效通过调研、改革、研究与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已建立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在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重组,建立了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2、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成效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学分制管理、学生自选专业方向学习的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良好的教学秩序。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专业的课程进行了重新开发,课程设计按照一体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不同类型进行开发,使专业建设有了质的提高。依托机电装备制造类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实行“双手册、双指导、双考核”的管理模式,即学生毕业实习手册与教师指导实习手册,建立校企共同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与评定机制;合理安排“基础训练→校内实训→阶段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训项目,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更能够满足就业工作岗位的需求。3、产学研结合教育成效建立了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为行业服务等一系列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机电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由原来2家到现在的6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项岗实习环境与条件,通过校企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元素不断融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教学也不断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不断促进了产学合作的开展与深化。2009年6月安排07机电一体技术、2010年4-7月分别安排08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2班两个班学生到路达(厦门)有限公司进行“阶段带薪顶岗实习”-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校内所学知识,主要从事卫浴产品的装配、检验、调试等岗位,主要涉及机电设备组装工艺流程、整机总装质量的检验、调试工艺流程、整机性能测试与调整、调试检测等方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与该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合作机制日趋成熟。1、学生素质与促进专业发展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原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他们害怕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当初有的教师也认为这样的学生培养难度大。由于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的增强,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就业率得到明显提高。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学生一到企业实习,就被企业录用,成为正式职工,拿到了工资报酬。特别是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许多企业老板对我校机电专业学生的能力从认可到赞赏。出现了许多企业老板前来提前预订学生的可喜局面。推动专业建设不断发展。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了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迅速为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所接受,极大地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快速地向前发展,提高了机电专业的教学质量,也提升了知名度。目前该专业的情况是: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教育教学成绩喜人,办学条件快速改善,面貌焕然一新。一、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实施建议1、人才培养方案特色(1)建立了高职类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念,通过对机电企业主要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明确复合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的特点,即复合技能型人才是一种综合性人才,其核心能力特点在于:一是具有较广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二是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三是能够胜任多重复杂性工作。项目组进而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本着基础知识训练为专业技能培养服务,专业技能注重“交叉性、复合性”的原则,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对接,为实现“零距离”-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0年5月,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荣获厦门市高职院校首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0年2月机电专业《数控故障防真》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5月《电工电子技术》获院级精品课程。(2)课程体系突出拓宽基础理论知识训练,注重机电技术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程体系突出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符合复合技能型人才能力特点的课程体系,适当拓宽基础理论知识的训练,以能够用一种综合性思维和宽阔的视角来熟练地掌握多种交叉技术,注重技术一体化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具备运用多重技术的综合能力解决技术难题。课程体系中增设了“机电一体系统功能分析”课程,突出了交叉知识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复合性课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加强了学生复合技能的训练。(3)实践技能训练与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按照工学结合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教学计划实施中突出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并倡导“产学互动”的课程模式,教学全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阶段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复合技术综合实训—企业生产顶岗实践—校企联合答辩、结合高级工考证综合训练”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通过两阶段顶岗实习,接触不同类型的企业,增强学生适应多重复杂工作的能力。(4)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将主干核心课程用实际工作任务贯穿起来,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过程。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联系,专业知识的交叉,实行情境式、项目任务式“学、练、研”一体的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1、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建议(1)树立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学生是有差异的,有个性特点的,在高职院校里的人才培养应兼顾统筹,以人为本,课程设计应有一的宽度,在保证基本能力要求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才。(2)树立职业教育的质量观。高职院校应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并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3)树立职业教育的课程观。-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中心,建立以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心身发展和社会需要三个维度为体系,以基本课程和专业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为特征的课程模式。(4)树立职业教育的教材观。强调教材的多规格、多层次和多形式。不仅要有全国统编的高职高专教材,还要有适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和各种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教材编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呈现教材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形成多规格多品种的教学资源。(5)树立职业教育的教学观。摒弃传统的“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学是一个内化、发现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学生内在的变化,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师生的交互活动,注重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上,不祈求学生学到一生所需的所有知识,而是重在提供基础性和实用性的知识,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其就业和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联系实际,重视直观,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会自主学习。(6)在办学目标上,“与企业接轨”,面向经济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根据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趋势,主动与企业接轨,建立“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对机电专业的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能符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7)在办学理念上,“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的需求。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掌握了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提出了“以人为本”和“按需施教”的教学理念。-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博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doc
- 博隆城市广场总施工组织设计.doc
- 卡拉OK大赛活动方案.docx
- 卡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个人形象设计服务营销计划书.doc
- 卫康演艺庆典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doc
- 卫生巾创业计划书.docx
- 危险品检测技术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doc
- 原卉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doc
- 厦门佳佳达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策划书.doc
- 厦门大学“随行”创业计划书.doc
- 厦门环岛路出游最终方案.doc
- 厦门餐饮电商商业计划书.doc
- 双汇火腿肠推广方案.doc
- 双赢计划计划书.doc
- 变电站综合检修方案.doc
- 变电站项目设计计划书.doc
- 古镇纪念册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古风二手车创业计划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