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2-04-29 14:01: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财政税收财政政策论文题目: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题」改革探索 「正文」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
经济理论与实践表明,财政支出结构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电力、供水等,同时还要支持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必须有政府财力的介入,因此,财政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投资性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也较大。进入经济发展中期以后,财政投资应逐步让位于私人投资,财政投资应作为私人投资的必要补充,因此,财政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当经济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以后,财政的收入分配功能增强,财政支出除了保障行政机构正常运转之外,应更多地向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倾斜,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性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比重将大幅度上升。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同上述规律是基本一致的,总的来看,经济建设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而社会文教费、国防费,特别是行政管理费等社会服务性支出的比重则逐年上升。如表所示。 1、经济建设费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地质勘探费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虽然从1978年64.08%降至2000年的36.18%,但这部分支出仍然是我国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目,目前比第二大项目社会文教费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例如美国、日本、德国在1995年政府投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4.9%、18.4%、4.1%.2、社会文教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直是稳步增长的,由1978年13.10%增至2000年的27.69%,但增长速度减慢,特别是1991年至2000年10年间仅增长2.6个百分点,财政对社会文教事业的支持力度理应加强。 3、国防费支出。国防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总的趋势是逐年下降的,近年来一直低于10%,占GDP的比重也相对稳定。 4、行政管理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由1978年的4.71%增至目前的17.43%,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项目,位次也由以前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仅比社会文教费支出低10个百分点。这部分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稳步上升,从1978年至今,除个别年份外,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远快于GDP增长速度和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按功能性质分类的财政各类支出的增长速度及占GDP和占总支出的比重附图资料来源:根据《2001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二、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虽然财政支出总体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是基本同步的,即经济建设性支出比重下降,社会文教费和行政管理费支出比重上升,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及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滞后等原因,致使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 1、经济建设费支出份额仍然过大。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时期,加之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与解决重大经济建设问题关联度较大,生产建设型财政的痕迹还很明显。具体表现是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较大,不仅承担水、电、道路等公共项目的投资,而且仍然包办或管理一些应当由企业、私人或市场从事的经济活动,如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资金等;一些有条件进入市场的经营性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经办的出版社、杂志社、培训中心、各类学会、研究会等,仍由财政负担经费,财政支出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财政负担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支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基层单位工资拖欠问题严重。公共和社会服务支出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市维护建设和环境保护支出等。在这部分支出中,不管是纯公共物品,还是准公共物品,都具有很强社会效应和外部效应。财政近年来虽然相对增加了这类支出,但增长速度不够快,占财政支出的份额还较小,资金需求与资金投入的缺口很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不仅不能满足这些领域本身的要求,甚至影响到国企改革、市场化程度、公民素质提高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发展。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不平衡,特别是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全国部分县乡拖欠干部职工工资大量存在,截至2001年11月底,全国县乡拖欠事业单位职工工资230余亿元,其中当年新增122亿元,占同期应发工资总额的6.5%,严重影响了基层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政府职能的发挥。 3、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急剧膨胀。在财政各类支出中,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长幅度最大,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4.71%增加到2000年的17.43%,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06%,虽然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但近几年反弹很大,各级行政人员过多,机构膨胀,行政费用增长过快,1993年至2000年行政事业费年均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5.34%,机构改革陷入“膨胀——精简——膨胀”的恶性循环。 三、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首先应该按照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根据政府职能定位,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标,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在保证国家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需要的基础上,扩大社会公益事业支出,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事情,政府就不要通过财政手段去干预,只有当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时,才由财政来介入。具体说,财政支出范围主要是: 一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如行政管理、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监察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支出。
四是我国目前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还应有必要的调控,财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财力,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 四、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坚决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结合政府的职能转变,依据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进行相应调整。 1、在国家行政管理服务领域,财政支出要有保有压。国家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一项最基本支出,必须保证政权建设和国家安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除保证当年不发生“新欠”外,还要逐步解决以前的工资“陈欠”问题。同时,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机构改革,对一些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可进行撤销、合并和精简,或进行经营性改组,中介、评估、服务机构必须与政府行政部门脱钩,定岗定编,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压缩行政经费,提高管理效率。 2、在经济建设领域,财政支出要有进有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财政的经济建设功能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提高对非竞争性和非盈利性社会公共工程投资,增加公共物品供给。具体说,应增加道路、桥梁、水利、电力及城市公共工程设施和科学文教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对农业和扶贫支出力度,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防沙固沙、退耕还林(草)工程,搞好防灾体系建设等。同时,财政要逐步从竞争性的经营领域退出,减少财政对企业生产性投资和流动资金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各部门事业费等都应相应减少直至取消,这类资金融通可以通过商业性运作来解决。
3、在社会事业和社会福利领域,财政支出要有增有减。财政支出大小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目前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只能保证基础领域和支持重点事业的发展。 在教育事业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70%左右,但投向很不合理,2000年全国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到普通高校生分别是491.58元、679.81元、1314.99元和7309.58元。财政经费过多向高等教育领域倾斜,弱化了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性教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具体包括中小学教育、成人扫盲教育、特殊教育和公平分配的教育补助;而普通高等教育、岗务培训、职业教育等,因为可以为受教育者或投资者增加收入,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形式,由个人负担有关大部分费用,政府给予适当补足。 在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领域,纯理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高风险的尖端科技研究等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文物、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全民健身运动,传染病、地方病的防疫与防治等,财政支出应予以保障。而其他如应用科学研究、文化团体演出、职业化体育运动、新闻媒体服务、一般医疗服务等,力争商业经营,市场化运作,其中具有较强外部效应的,财政可以适当补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财政政策支持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分级财政制度:宏观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分析:2002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与要点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服务贸易发展与财税政策运用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搞好财政科研工作服务财政经济发展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支撑点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的建立与预算管理改革的探讨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主权外债预算管理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条件下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下财政监督产生的理论溯源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与财政管理的公共化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政策选择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与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财政支出监管机制构想
-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