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4-29 14:02:06 发布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和谐社会视角下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的基本思路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财政税收财政政策论文题目:和谐社会视角下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的基本思路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一、财政政策应为国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均等的发展机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  要在公共财政的理念指导下实践和运用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是提供国民待遇的财政、提供机会均等服务的财政。它通过建立规范的市场体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为国民提供公平的发展和致富机会。比如,财政政策通过加大义务教育方面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投入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投入,以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应以基本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目标,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为落后地区的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均等的发展机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只有国家财政才能给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财政政策在兼顾经济社会双重目标时应适度向社会事业的发展倾斜   1.财政政策依然要支持经济发展,但介入的力度需逐步减弱,支持的方式方法需改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解决民生问题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建设公共财政的进程中,财政政策依然要支持经济发展,只是介入的力度需要逐步减弱,支持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和自主增长机制的逐步巩固,财政资金直接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要逐渐降低,而且要严格限制在市场失灵领域和关系到国民经济重大发展战略与布局的领域,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要坚决退出。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关键不在于直接投入多少,而是要按照建设公共财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做蛋糕的人、做蛋糕的主体,即企业家和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比较宽松的、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财税环境。  2.财政政策需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财政政策要致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依赖于经济发展。但是,如果经济发展了而社会事业拖了后腿,民生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GDP年均增长超过了9%,财政收入增长了20多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之对应的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民生质量的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体制改革滞后,管理水平较低,但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欠账较多,是一个重要因素。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扭转重经济发展轻社会事业发展的传统做法,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具体来说,财政应该从市场可以解决好的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转而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农村的义务教育和促进充分就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财政政策要致力于确定合理的分配原则,建立公正、公平、共享的分配机制   1.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是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基础分配是财政的基本功能,收入分配政策是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保障民生的政策基础。现阶段收入分配存在的初次分配不合理、再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第三次分配几乎没有的格局,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基本的民生问题。在社会分化中,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不公平是影响不同社会阶层和谐相处的基本因素,也是影响消费进而制约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尽快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原则,并按照这一原则尽快从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上理顺整个收入分配关系。  2.初次分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妥善处理劳动者、资本所有者与国家三者分配关系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应趋向于“无穷大”,劳动者在与资本所有者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的收益无法得到保障,致富就更无从谈起。现阶段的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资十多年来增长不到100元。因此,要尽快提高劳动者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促使初次分配趋向合理化。政府应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民、农民工及城市普通工薪者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待遇,调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彻底打破行业垄断,使资本所有者、劳动者与国家利益在效率原则下实现合理分配。  3.强化再分配手段强化再分配手段,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承诺政府确保财政的公共性并满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面的需求;二是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   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不是简单地运用个人所得税,而是要建立税收综合调控体系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是调控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必须相适应。调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即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规范初次分配的各环节,也要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建立起一个综合协调配合,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的税收调控体系,以充分发挥税收在个人收入分配调控中的职能作用。  4.通过慈善公益事业实现第三次分配除了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外,实际上还有第三次分配,这在很多国家建立了发达的慈善公益事业。它通过高收入阶层的自愿捐献,利用社会的机制来援助低收入阶层和生活的不幸者。可以说,是一项道德事业。为了鼓励更多的高收入阶层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必须在财务成本的核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率,利息税和遗产税等方面有所优惠。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对贫困阶层的保护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更是弱势群体的安全网,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是指政府充当组织者,以立法的方式强制实施,以居民作为保险对象,给予居民以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社会救助是通过对完全无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以满足生存之需的居民提供援助而发挥作用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提高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向居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经济支持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上三种措施都有利于收入分配向中低收入阶层倾斜和缩小各阶层的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一部分人享受过度保障,一部分人则几乎没有任何保障。这种做法严重地违背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给国民提供高水准的社会保障,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建立一种水平不高但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着手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尽快建立起以税收为主要来源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人为本将城镇各类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改革社会保险费的差额征缴机制,全面推行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办法,并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④ 全面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不再委托企业发放,从体制上杜绝拖养老金现象的发生。⑤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⑥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⑦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