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2-04-29 14:06:17 发布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思缜密“林妹妹”——论《红楼梦》林黛玉之“小性儿” .doc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心思缜密“林妹妹”——论《红楼梦》林黛玉之“小性儿”作者段艳辉专业汉语言文学准考证号112103200032成绩工作单位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小学职称职务小学一级教师邮编462411联系电话13903957501完成时间2008年9月8 心思缜密“林妹妹”——论《红楼梦》林黛玉之“小性儿”段艳辉内容摘要:林黛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人常称之为“林妹妹”。林黛玉成为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典型形象,与作者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那所谓的“小性儿”,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小性儿”的背后,隐藏的是她那颗敏感自尊,追求真爱的心,林黛玉的“小性儿”其实是她的恋爱之心绾合身世之感的细致表征,是她“心思缜密”的表现。关键词林黛玉“小性儿”心思缜密林黛玉是《红楼梦》作者用心血煎成的“宠儿”,也是红楼世界中的“骄子”:她是外祖母的“心肝肉”,是男主人公贾宝玉魂牵梦萦的林妹妹,是大观园中女儿国中的翘楚,是诗社中的头牌“诗翁”。假如仅止于此,林黛玉仍不足成为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中璀璨的巨星,不会令无数读者为之迷狂,为之争论,也不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的现象,林黛玉形象之所以如蒙娜丽莎之笑那样美不胜收又义韵千叠,与曹雪芹刻画出了人物性格特点——“小性儿”密切相关。一、敏感多疑为自尊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第三回)[1]正反映了她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第三回)而自己如今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8 ,因而显的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这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那些被人视之为“小性儿”的事情,都是和她的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就象一根绷的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的颤动起来。由于黛玉自尊心强,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景,使她变的非常的敏感。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的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是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已,竞气的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看起来,她确是个“小性儿”,但是,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不是觉的这是非常自然的吗?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写宝玉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众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自己送给他的“荷包”也给小厮们拿走了,就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出来就绞”。后来宝玉跟她解释过后,她也知道了那“荷包”宝玉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当宝玉向她赔不是时,她还边哭边说:“你不用同我好一阵子歹一阵子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赔不是。咋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性儿”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性儿”8 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的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的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二、追求真爱成“痴颦”就像真理越过一步就是谬误一样,灵慧聪颖使用不妥当或过了头,便会有诸多负面作用。林黛玉六岁丧母来到贾府,虽然有外祖母万般怜爱做保护伞,但寄人篱下之感挥之不去。她以写母亲贾敏之“敏”减笔的聪敏心体会着“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贾府人事,(第七十一回)极力保持着孤危自我的骄傲与自尊。这样,她的诗人气质与敏感便孵化出了“小性儿”的“多心”,《红楼梦》前五十回多处展示了这一点。这体现在日常一般事件之中,如周瑞家的送宫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不言语。(第八回)。换了史湘云、贾探春中任何一个人,都不会问是单独送她还是其他姑娘都有,以及关注送花的先后次序。但聪颖的林黛玉敏感于人事,她能敏锐地感到像周瑞家的这些体面的奴才惯会见风使舵,捧强欺善。其实这事究其里,宫花是从薛姨妈处来的,仍然是间接与薛宝钗有关,林黛玉表现才至于这样。她的聪明使她不但能看穿事情的本质,她更于其中看到了自身存在受到的威胁。为保护自己,她要奋力反戈一击,冷笑指出这些奴才捧压逢迎的伎俩,下人们自然说她“嘴儿又尖利,心儿又细”了。这种“小性儿”是对贾府环境的正确认识而已,它让受到质问的人不受用甚至下不了台。同时,林黛玉本人也在这份“小性儿”中受到严重伤害,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除此之外,林黛玉的“小性儿”每每表现在与贾宝玉的关系中。如第二十二回看戏时史湘云、林黛玉二人都为贾宝玉的行为生气了,事后贾宝玉云和解,林黛玉强白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候的8 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她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她自惹人轻贱呢。是这注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就贾宝玉而言,他认为自己肯定没有这种心思,林黛玉以常情揣度,也知道贾宝玉并无此心。但在贾宝玉竟然给史湘云使眼色这一具体事情上,让一向认为宝玉与自己走得更近的林黛玉动了疑情,单就事情的可能性而言,“小性儿”的林黛玉又有哪种可能性不去思量一番?说出来的是最没有可能的,但却又是在事情多样可能性层面上存在的。常人看来是歪派宝玉,是辖治宝玉,而在林黛玉那里,她是为她的心:“小性儿”使她想到常人想不到的可能性,“痴心”使她需要许多解释来消释疑虑。即使一百次解释中贾宝玉重复一百次“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但一百零一次时还是需要那重复了无数次的解释。从“慈姨妈软语慰痴颦”一节中也可以见出,林黛玉的痴心何等需要安慰。薛姨妈的话是意外之喜,平时她除了向贾宝玉不断验证这份无凭证的感情,收获一时心安外,她的痴心只能在“小性儿”中时显端倪。凡涉及到“金玉”良缘之说时,林黛玉每每“小性儿”泛滥,甚至到对史湘云,因涉及到麒麟配饰,林黛玉都不免“小性儿”一回:“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是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由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引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第三十二回)这是“金玉”之说压力下的综合症,但林黛玉之“小性儿”和“痴心”从中可见一斑。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林黛玉的猜疑之心生于宝、黛情感试探期,直接源于薛宝钗的到来。关于这一点,《红楼梦》第五回已经明白点出:“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后来只因来了个薛宝钗,贾宝玉又无亲疏远近之别,所以二人才偶尔“言语有些不合起来”8 。可见林黛玉并非生来多疑任性,与贾宝玉关系中的猜疑行为都是薛宝钗出现以后才发生。其“小性儿”的根源是由于“痴心”,这正是她追求真爱的体现。三、心有默契得知音林黛玉与大观园的其他小组比显得行动多恼,“小性儿”浓郁,读者也每以此视之。但细观林黛玉的“小性儿”发作之处,常在事关薛宝钗时贾宝玉的态度。世人常因此称林黛玉好妒,其实并非尽然,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事例。如对待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她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晴雯曾就袭人失口称她与贾宝玉为“我们”议论道:“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第三十一回)而心敏眼尖的林黛玉何尝不知道,从林黛玉称袭人“嫂子”便已可知,但她并没有丝毫醋意。后来王夫人在吩咐王熈凤给袭人月例银按照姨娘月二两给,林黛玉与史湘云一起最早向袭人道喜,可见林黛玉可以不介意,那么贾宝玉对晴雯则明显表现出“情”。晴雯死后,贾宝玉以《芙蓉女儿诔》哀祭,刚好被林黛玉撞见,林黛玉非但不着恼反而称赞好新奇的祭文并与之推敲修改。再如贾宝玉喜欢吃胭脂,从二十四回宝玉吃鸳鸯脸上胭脂及之前的动作可以看出,它与性相关,但林黛玉并不恼,也不像袭人、史湘云那样劝诫。8 宝玉对待同侪女友的行为,林黛玉也有诸多大方举动。如宝玉用湘云的洗脸水洗脸,要湘云梳头,连以贤良著名的袭人尚且有妒意,而林黛玉却心无芥蒂。再如对待妙玉。妙玉对贾宝玉不说情有所钟,也是青眼相看,贾宝玉对妙玉也是爱慕有加,但林黛玉对此,却是大出世俗读者之所料。“乞红梅”事,林黛玉非但不拈酸,反而相助。第四十一回妙玉以自己的茶杯与宝玉,引起后代读者无限遐想,不断揣摩妙玉是否间接与宝玉传情,可见此举足以引起暧昧联想。而具有诗人敏感气质又身处其境,林黛玉大为着恼应在情理之中,但其表现却是不以为意。林黛玉的这种表现并不是矫饰,不然断不会有宝玉回妙玉贴,想问宝钗,揣度必遭其批评,便决定问林黛玉,可见林黛玉平常不往这些方面生气。总之,林黛玉的“小性儿”不能等同于世俗的定义。假如林黛玉“小性儿”是好妒,那贾宝玉定在醋海中已经淹死,哪还能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第三十二回);假如林黛玉完全是行动爱恼的人,第四十一回写妙玉批林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时,林黛玉应该早生气走了,可情形却相反;再如凹碧馆联诗,不肯辜负湘云劝慰的好意,真心夸赞湘云之诗句;见妙玉难得高兴,便十分的凑趣,虚心请教。这些地方显现的哪是“小性儿”,实为宽宏大量、知情知趣。即是“小性儿”的地方,如第八回“半含酸”之时,也不是不顾半点体面,扭头就走,而是“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第二十九回,贾宝玉想留下张道士的麒麟给史湘云,林黛玉因宝玉在佩戴上留意,促动她金玉良缘的心病,虽是如此,“惟有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并没有过激表现;再看每回生气和好的情况,都可见林黛玉并不是刁蛮任性,胡搅蛮缠之人。第二十七回中直接点出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正可代表了林黛玉作为“知音”对宝玉的理解。林黛玉虽然心思敏锐,但也并不是处处“小性儿”,其寄人篱下之心正是在恋爱之心的激发下才会越发膨胀,正是由薛宝钗“金玉”良缘的逼迫,林黛玉才会越加感到“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第三十二回),贾宝玉要她放回她那颗因恋爱而敏感的心。所以,林黛玉休现“8 小性多”的地方,是在她在她与宝玉情感试探期,并且凡与“金玉良缘”无关处,林黛玉并不那么“小性儿”。而且六十二回后,宝玉与黛玉爱情稳定了,林黛玉又以平常素心来体会宝钗,竟发现宝钗的好处来,并真心以姐姐呼之,且不说宝钗是真情或是假意,只以林黛玉如此体会看,可见黛玉心底率真纯洁,并非心底狭隘,嫉妒吃醋的俗人。也正是这样,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小性儿”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心。纵观以上种种,曹雪芹写自己钟爱有加、颇煎心血的正面人物林黛玉,并非从俗套吃醋使气上表现,而是着重表现其心思缜密、至情知性。所以,我们阅读时要放开眼光,品味其中的丰富韵味。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修改意见:文中各部分格式请严格按照例文进行设置。如封面各部分要整齐、正文标题字号合乎要求等。关键词是论文所围绕论述的主要范畴,三至五个为宜,你的第三个不合适。注释应重点补充,参考别人的研究著作和论断,明确注出。请应指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页码。几项均不可缺少,也不可乱了次序。本文为研究《红楼梦》,涉及此书不用加注释,只需在相应引文之后注明第几回即可。如果前面提及第几回,不用注明。你需要补充至少三个注释,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论著。参考文献的格式与注释相同,只不需要页码。其他不清楚的地方可参考例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