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00 KB
  • 2022-04-29 14:04:05 发布

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 8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一、项目名称: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二、项目场址:X县旧城坝西巷道选址新建三、项目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1496.82平方米。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1#、2#综合楼”固定资产投资194.59万元人民币。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79.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5.99万元,工程预备费8.98万元。五、项目建设单位:X县民政局六、建设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单位第二节编制依据1、编制“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2、X县建设局2009年3月2日审批的“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3、甘肃省财政厅、民政厅、甘财社[2007]88号文件通知关于《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项目规划》的报告。89 4、X县人民政府[2004]4月10日关于X县民政局有关问题的汇报同意修建城区中心敬老院的意见和有关问题的县长办公会议纪要。5、X县民政局编制的《城区中心敬老院新建项目选址建议书》。5、由陇南博通建筑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重建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6、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文《投资项目可行性指南(试用版)》8、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等9、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证明等第三节研究范围受建设单位委托,陇南博通建筑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评价人员赴现场和社会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组织座谈,在广泛征集信息、查阅相关资料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89 号文《投资项目可行性指南(试用版)》的要求,进行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本报告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一、项目建设的背景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市场需求预测四、拟建规模五、建设用地及相关配套条件六、工程设计方案七、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防护八、节能九、机构设置、劳动定员十、项目实施计划及工程招投标十一、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十二、费用效果分析十三、社会效益评价十四、风险分析十五、结论与建议第四节项目简介一、   敬老院(homeforthe89 aged),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农村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有兴办敬老院的。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组织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社区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敬老院建设的指示精神,精心组织、多方筹资、建管并举,扎实推进敬老院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80万元,占地面积1682平方米,房屋39间,拥有床位78张,能供养“五保”老人78人;“五保”老人供养率达到70%以上;敬老院的办公、住房、厨房、餐厅、会议室、娱乐活动室、洗浴室等设施完备;五保老人房间里,桌凳、衣柜、电扇、暖气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院内实施了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热心老年工作、文化知识高、工作能力强。89 制定了《院民公约》、《院长职责》、《服务员职责》、《财务管理制度》、《伙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敬老院工作的监督管理;敬老院办公经费足额发放,娱乐设施齐全,卫生整洁有序,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衣被定期拆洗、更新,让“五保”老人留得下、住得好。   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按多功能、高品位、花园式的建院目标,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场所,成为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老人乐园”。辖4个社区3个行政村,总面积约余平方公里,社会总人口50000人。敬老院座落在旧城坝,交通便捷,环境清静优雅。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始终把建一流敬老院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以营造良好环境,实现老有所乐为宗旨,以人为本,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多种生产经营,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院养院,实现了敬老院和谐健康发展。   一、建制度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89 在加大软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人性化管理。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制管院。在广泛征求供养对象基础上,制定了院长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院务公开制、食堂管理制、财务、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促使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并做到上墙公示,接受院民监督。二是强化院务管理委员会作用。为确保院内规范有序运作,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选举4人组建了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敬老院日常事务管理及重大事项决定,同时负有监督院长及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并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三是加强服务人员素质教育。坚持把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放在首位。平时组织学习业务知识,解决实际困难。针对院内老人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展开讨论,商量对策,在学习探讨中提高服务能力。为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增强责任感与自觉性,对照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定期考核,并同个人利益挂钩。   二、优服务全力营造温馨和谐环境   为改善五保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办敬老院始终把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添置了桌椅、新棉被、电风扇等生活用具,改建和装修了破旧房屋,二是竭力服务老人生活起居。千方百计满足老人的愿望,全力做好老人服务工作。根据老人特点,在食谱方面做到晕素搭配,营养丰富;在每个房间设两张床带一个贮藏室,床上用品专人定期换洗;对患有疾病的老人,专门安排人送饭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不厌其烦,精心伺候;对每位老人过生日,为他们准备好鸡蛋和长寿面。每逢中国传统佳节,都为老人准备传统小吃等等这些生活细事,就是要让每位老人都能过得称心、舒心,安享晚年。三是注重老人康复工作。专门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亲属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三、强帮扶89 致力形成尊老敬老氛围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敬老院工作良好局面,促进敬老院健康发展,我们积极争取,努力实现敬老院与社会的互动。在办民政所、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协助下,充分利用镇广播台、有线电视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美德,营造共助氛围,收到了显著效果。几年来,每逢节日县民政局、办事处、学校、商联、残联、地税、社区等单位门都送来关爱之心,而且一些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前来慰问老人;平时中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种植花木;医院医护人员经常为老人体检、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学校学生和民间艺术团多次来慰问演出;镇政府在镇财政相当紧张状况下,每年还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投入建设和改造。我镇敬老院的社会帮扶机制逐步趋于完善。   这些年来,我办敬老院建设快速发展,敬老事业不断上新水平。虽然我办敬老院的工作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比,我们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把我办敬老院建成美好和谐的老人家园,不断为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而努力! 第五节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概况8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中国经济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持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建设监理甲级资格证书。在市政、建筑、电力、水利水电、公路、铁路、通信等领域,发挥技术密集、设备先进、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综合优势,为中外客户提供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第六节可行性研究初步结论实施“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将为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改善五保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项目建设积极可行,建议该项目建设积极筹划,尽快付诸实施。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X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县城距省会兰州市340公里,距铁路站点—陇海线西站197公里。修建的南渝铁路,哈达铺35公里。全县总面积3331公里,有耕地45万亩,其中山地40万亩,川地5万亩,荒山荒地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7%。全县辖6镇19乡334个行政村,有一个藏族乡。总人口2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6万人,农民人均收入1290元。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国列贫困先之一。全县共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无依无靠五保对像3820名,其中,没有独立89 生活能力,需要入院集中供养的孤寡人员有1860人,目前集中供养126名,占“五保”总人数的3.3%。近年来,在陇南市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着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X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X县应保“五保”对象人数多,现有的十三所农村敬老院已远远不能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制约着X县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的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县人民政府根据X县福利事业现状及长远规划,计划在县城新建一所集收养、收治、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敬老院,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养X县城区“无法定瞻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显著、环境优美的示范型社会福利事业窗口单位。使城区敬老院成为X县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9 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站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医成为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X县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为10%以上,新建城区敬老院也是结局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X县委、政府也提出“和谐”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城区敬老院,将潍城区弱势老人提供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也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生活,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建设规模及内容89 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是X县人民政府委托县民政局管理的一所集收养、收治、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式福利事业窗口单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栋公寓楼、锅炉房、医疗办公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及园林绿化等。设计床位78张。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序号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平方米)备注1公寓楼:1498平方米2食堂3洗衣房4锅炉房5浴室6配电室7污水处理室300平方米8泵房60平方米9绿化工程10801平方米1.5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3—86室内给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997年版)GB50052—95共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低村配电设计规范89 GB50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JGJ40—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GB50176—9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2.6亩)总建面积:1500平方米道路面积:234平方米容积率:0.17建筑密度:29%绿化率:50%用水量:20m3/h用电量:1327.4KW4总建筑面积M272385绿化面积M2108016绿地率%50容积率%0.17第二章总面积布置2.1选址89 X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处于交通便利的旧城坝开发区,环境静谧,距公用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较近的位置,且国有划拨土地,利于扩大规模。选址所在地土质良好,便于建设园林化的生活环境。目前是该项目最为理想的拟建地址。项目区有关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27.9℃年平均降雨量434.7mm日最大降雨量68.1mm全年主导风向西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冻土深度115cm地震烈度9度2.2总平面布置2.2.1总平面布置原则(1)结合选址现状,合理布局;(2)根据城区中心敬老院的功能特点,按功能分区;(3)满足工作生活需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4)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5)合理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的目的。89 (6)适当预留建设用地,确保福利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2.2.2总平面布置2.3竖向规划(1)与平面布置协调,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2)满足道路及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3)合理确定工程的竖向标高,使土方工程量最小;(4)满足各区间的便利联系;(5)保护生态环境。2.3.2竖向布置项目区的场地科学设计,确保汇集的雨水顺畅流入县城排水管网。场地地形控制标高,土方工程量和外侧道路标高要求.注重加强项目区环境美化、绿化。第五章拟建规模第六章建设用地及相关配套条件第一节建设用地概况一、建设场址二、建设用地第二节建设条件89 一、市政工程设施情况1、供水2、供电3、供热4、通信本项目地处X县城西北郊,这里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均已覆盖项目拟建地,能够满足项目未来使用的通信需求。二、气象、地貌、水文地质情况1、气象X县属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最大积雪12㎝,最大冻土深度:0.6m。年光照时数为1433.7小时,以4~8月份为光照充分时段。年平均风速为1.7米/秒,最大风速21米/秒,多东风。2、地貌X县地处甘肃南部、陇南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三、水文地质条件89 1、地层结构特征及描述素填土侧(Q4ml):灰黄色,以粉质粘土团块为主,稍湿,含白云母碎片,少量植物根须、腐殖质、黑色粉质粘土团块、风化岩碎屑及石英颗粒等,该层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厚度约0.60~1.80m。角砾层(Q4al+pl):杂色,稍湿~饱和,中密,磨圆程度差,呈次棱角状,分选性差,级配良好;骨架成份以变质岩、花岗岩为主,微风化~中等风化,其空隙主要由中、粗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填充,局部含碎石,最大粒径120㎜,一般粒径4.8~8.0㎜,粒径小于0.0075的细粒土含量约占土重的4.6%~36.3%,随深度增加粒径逐渐变大。2、水文地质条件有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不具弱腐蚀性,稳定地下水位埋深2.75~3.05m。角砾层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层属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河流排泄。四、抗震设防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实施条件,为该项目的预期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9 第七章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按照省、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具体工作安排,现结合学校受灾情况,特制定本规划。二、灾后重建的目标和原则三、建筑规划设计理念:1、强调“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总体设计力求达到城市环境,校区建设,师生关系三者之间和谐融洽。2、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尊重学校历史,着眼学校未来,设计贯彻落实“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指示精神。3、力求“以人为本”,打造良好育人环境空间,精心安排校区布局,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打下良好校区环境空间,建筑整体布局,功能综合配套的坚石基础。4、尊重城市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贯彻“阳光、鲜花、碧水”的城市健康绿色生态的核心价值,并将之运用于建筑规划设计之中。89 四、建筑规划设计构思:1、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力求做到“校区分为台地布局,台地作为平地设计”的总体布局,以达到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又最大限度拓展师生户外学习活动空间。2、坚持有机组织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分区,力求达到功能合理,分区清楚,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的建筑规划设计目标。3、连接不同高程台地,组织不同功能建筑,降低道路坡度,以支状路网统一全局。4、强调学校历史文化氛围,坚持学校传统文化精神,注重校园前区学校主入口,利用地形,打造全新主题景观带引领师生登高而望远,向上竟攀登。5、强调校区自身建筑文化理念,以入口景墙诠释“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育人之道。6、坚持校区中心广场发散轴线与城市道路控制轴线的有机结合。7、建筑造型设计强调楼梯间的运用和入口的处理以及色彩的搭配。8、力求校区环境空间设计立体化,校区建筑造型设计现代化,校区功能组织设计有机化。89 五、总平面规划设计:1、场地概况简述:天水卫生学校新址用地呈不规则四边形,南侧为32米宽的城市道路,基地西侧为其本农田,东面为精表厂的家属区。整个基地北高南低。坡地自然地形坡度较大,且坡度变化较大,需因地制宜做出场地规划设计。2、校区功能组团布局:校区分为教学区组团,运动区组团和生活区组团,三大功能组团,教学区为静态区组团,教学区规划于校区中部,便于开展学习活动。运动区为动态区组团,且规划于校区最东北部,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生活区为混合区组团,布局于校区西北位置,便于生活管理和配套布局。而组团区间布置绿化带起到噪声隔离的作用。教学组团位于校区最南面,便于对内对外交流,减少对整个校区的干扰。通过中心的控制轴线既是视觉轴线,又是空间轴线。学校校区前区作为动态区而言,是一个人流、车流交叉的密集区,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换来校区的安静和城市的秩序。3、校区场地空间组织:89 校区场地空间地势高差变化较大,因地制宜地作出场地空间组织安排是一大重要课题。场地现状高程大大高于相临的城市道路高程,因此,所有区域均为设计挖方区进行土石方工程设计。本次规划设计结合功能分区,总共有四个分台高程区域,另外在基地西侧设计了护坡,而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地方为连接区域校区内连接高程的主要道路采用支状路网结构进行不同高程的连接,在保证达到满足坡度要求的道路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台地的高程,以减少土石方工程。而作为城市干道连接区而言,保证校区场地的贯通则更为重要。4、校区交通组织:校区的交通分为车行和人行两个系统。⑴、校区车行交通组织:车行系统主要车行道路以绕弯沟通方式呈环岛形状与城市干道车行道路连接,并与校区次要台地车行道路相连。校区次要台地车行道路尽量以环状方式自成一体,不能成环的则设计有回车场。停车场设置在主入口旁,以减少车辆对校区内教学和生活的干扰。校区主入口中心轴宽宽为40米景观道路。全区主要车行道路宽度5米,校区次要台地车行道路4米。89 ⑵、校区人行交通组织:校区主要全区人行道路由主入口进入,并呈环岛形状缓缓而上,结合立体绿化作为一条林荫之路而成为校区重要的人行交通道路。校区次要台地人行道路呈环状分布,绕台地周边和台地建筑延伸而至,并与校区人行活动广场、人行运动场地相连,以便于进行不同的学校校园活动。校区人行台阶踏步则是校区主要人行道路与校区次要台地人行道路的有机结合者,它方便地提供给行人更多的路径选择和台地穿越。校区主要人行道路以及次要台地人行道路的相互结合和补充,结合校区人行台阶踏步系统的加入,使整个校区人行道路更加完善和有趣,布局也更加均衡和丰富。整体而言,也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台地校园步行的诸多不便和缺憾。5、校区绿化布局:校区沿支状主要道路两侧展开的道路林荫绿化带是整个校区绿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打造校区历史文化氛围的一项重要环节。沿着弯延林荫大道缓缓而上,而远处传来阵阵歌声,这正是林荫之路的一个生动写照。校区由多层台地组合而成,堡坎护坡立体绿化也是校区绿化的重要一环,结合堡坎护坡收台放脚方式的工程剖面设计,堡坎护坡立体绿化打破单调和陈闷,带来清新和绿色。89 作为一个全新的校区空间环境,广场绿化结合建筑铺地、雕塑、小品、水体而成为校园绿化的画龙点睛之笔。广场绿化更多的注重整体环境的打造和设计元素、校园主题的切入,而成为校园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周边绿化更多的是与场地和界线的关系,运动场地因为周边绿化而更具健康感觉和动人魅力。以上校区绿化的整个规划布局均基于对场地道路和校区环境空间的全面思考,并着力打造一个绿化生态健康向上新型的校区环境。6、校区消防车道布局:校区消防主环行车道以校区主要道路为依托,道路宽度5米,并与城市干道相连形成环状路网。校区消防次车道围绕建筑布局,道路宽度4米,并与校区消防环形车道相连,而每个台地或自身成环,或设消防回车场,便于消防车扑救和调动。整个校区消防车道环网分布合理,连接环通,周边布局,且道路宽度满足消防要求。7、校区景观布置:校区景观布置以主题思想,人文历史,校园文化,绿色生态,建筑环境,场地空间等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并予以实施。89 主题景观由主入口展开,拾级而上,在两侧台阶绿树景观的烘托之下,正面的文化墙“知识之墙”作为主题寓意得以升华而成为高潮。林荫绿化景观更多给人以校园文化的气氛和感悟,因为林荫中的校园给人太多的感动和遐想。校区内局部立体绿化景观源于坡地绿化和修剪树丛。校区另一个重要景观来自于校区建筑景观,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造型新颖别致,形成副副意境写真画卷,给同学们的是一份震撼,一份感悟,一份自强。在这是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而成为一幅美好景观。基于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校园文化更是在绿化景观、立体绿化等中不经意的展现:伴读圣人书灯,小坐先生身影。借阅石刻风雨,握手科学印泥,规划中的校园文化氛围给人思考和感悟。8、校区教学活动路线布局:校区总平面布局已充分考虑校区同学活动路线的布局和设计。校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以及教学大楼呈三角形分布,三点之间平面关系距离适中,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不管是学生宿舍,还是学生食堂,或者是教学大楼,步行至运动场的时间均不超过10分钟,充分满足了使用功能。9、校区总平面规划设计综述:89 (1)、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力求按“校区分为台地布局,台地作为平地设计”的建筑规划设计构思进行总平面设计。(2)、合理减少土石方工程,最大限度拓展师生户外活动环境空间。(3)、减少道路坡度,满足道路使用功能。(4)、采用放坡收台进行堡坎护坡立体设计,整合立体绿化资源,打造林荫之道。(5)、营造校区历史、文化和科学的育人氛围。(6)、坚持“统一中出变化,规整中见丰富”的建筑体量空间关系。(7)、充分考虑不同高程台地建筑的空间关系。(8)、运用台地理念,有机布局道路环网,合理设置台阶踏步。(9)、采用台地手法,布置大小不同台地,拓展运动场地空间。(10)、推出校区接送前区设计理念,保持宁静校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11)、有机组合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分区。(12)、注重学校印象,打造校门环境空间与建筑造型,统一整合周边空透美观围墙。89 六、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要点、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我们确定这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为:"保护生态,构筑系统,发展人文"。1.对自然地貌的尊重与发展,是校园个性魅力的所在,规划中对现有古树保留与改造,校区在目前新规划的众多绿色校园中独具特色。规划设计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保护天然的山水形态与生态格局,其次是设计空间视廊与自然环境保护面,突出其景观价值。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系统是形成校园空间秩序的重要方法,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网络和空间使用设计的准则。新校区的规划中,不仅仅关注校园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同时亦关注校区内部与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在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地貌的利用和肌理联系等方面,力求使新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了较好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和景观系统等。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89 新校区的规划,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体现出逻辑与浪漫双重特质,促进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气氛。完整的景观体系与丰富的空间环境层次以及具有地方风格意向的建筑风格使这一理念突显出来。七.校园规划总体特色从本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出发,新校区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生态优势,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生态优先是当代环境建设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新校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既为规划提供优质的景观资源,又对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把人工融合于自然之中,谋求两者最大的和谐。本次规划将天然地貌基本保留•公共活动综合带,体现包融性与以人为本本次规划在新校区的中枢位置设计了一条40-94M宽度不等的公共活动综合带,运功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活动区以最便捷的路线串通,与传统的校园景观道不同,在这条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许多功能,景观亦随着行进的序列抑扬顿挫,体现新时代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新趋势。符合师生户外学习、思考和交往的行为要求。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89 •人文优先,创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天水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在建筑风格、空间概念自然要对文化传统有所体现,新校区的建筑空间力求延续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语汇,在形式和符号上采用白色墙片和部分红色砖墙相间,使其与本部校区形成传承的关系。•中西空间理念结合在运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中国空间理念同时,本次规划结合了西方的理性和美学观念。规划方案不仅充分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且将自然要素与各种不同形式的院落及单元,共同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院落空间,营造宜人尺度在32万平方米大尺度的用地内,校园建筑多以院落的形式或成组群的布置。院落建筑在地形与人的尺度中间,增加了一个舒适的过渡空间尺度。与大型现代建筑相比,院落式的族群布局具有更好的亲和力、文化性和地域特色。八、主要单体建筑设计:1、综合教学大楼实验楼建筑设计:(1)、建筑平面设计:89 教学大楼采用外回廊回形平面与内庭院结合方式进行平面组合设计,平面呈内庭组合形态,主入口柱廊设在中央内庭院内,并配以多层连廊和类楼挑板平台,整个内庭院空间气势宏大,挺拔向上。教室平面作条形排列,并有良好朝向,教师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卫生间等均布置在内庭平面端部,并形成体形变化,空间通透的建筑平面关系。楼梯间平面作为独立的平面及立面设计元素,均衡地以三点方式布置于内庭院平面之中,其平面形式独立而活泼,且有效地解决了均衡地竖向交通布局和丰富的立面造型因素两大问题,而成为设计的重要元素和设计亮点。整个教学大楼平面采取底层平面空透有趣,楼层平面联接变化的平面组合模式,从而达到平面构成关系曲直变化,横竖交融,穿越有机,空间渗透的平面空间效果。(2)、建筑立面造型:教学大楼采用竖向楼梯间空透主入口柱廊和基本教室立面造型有机组合而成,并配以白、黄、红三色作为基本色彩进行大面积立面造型设计,以达到简洁中出变化,平淡中显现丰富的立面造型效果。主入口以中央庭院为造型背景进行立面设计,结合整个道路坡度及台地地形而形成立体造型构思:近距、入口踏步位置——89 气势和震撼、中距、斜坡道路位置——挺拔和高大,远距、台地位置——空透和穿越,主入口造型以其简洁的线条,大尺度的气势和周边环境的步移景移的效果,传达出“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深刻内涵,给师生不仅以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楼梯间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以活泼向上的体量关系和细致的顶部处理而自成一体,而活泼变化的顶部造型更作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而成为建筑造型特色。教室开窗立面造型简洁而整齐,大面积玻窗和多彩墙面相交辉映,而在在天和绿树托中的环境气候条件下,白、黄、红三色的外墙色彩更是活泼而明快,丰富而多彩。教学大楼整个立面设计通过空间的穿越,高低的错落,横竖的对比以及曲直的变化并配以丰富的色彩而明快有趣,引人入胜。(3)、建筑功能布局:教学大楼以教室作为功能主体进行分层功能布局:底层平面设主入口,门厅、教室、传达室、卫生保健室以及卫生间、饮水处等。整个平面功能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教室与第二课堂的上下分层有利于师生使用频率的调整和上下楼的交通组合。89 (4)、建筑结构布局:教室平面采用4.5米×2×6.6米柱网,外廊采用2.1米宽度,楼梯间采用3.9米宽度以保证人流疏散。建筑采用3.6米层高,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建筑主高度为16.15米。2、学生食堂建筑设计:(1)、建筑平面设计:学生食堂主要由餐厅与厨房组合而成,学生食堂以条形平面组合,通过加减法则,增加平面的灵活性。学生食堂平面设计将厨房置于离校门背面,提高校门处的形象,餐厅位于北侧与学生宿舍相融合而形成,结合高耸的楼梯标志楼,形成校门处磅礴气势,提高学校形象。学生餐厅方整宽大,采光通风良好,厨房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并通过备餐间,售饭窗口形成做餐、备餐、售餐的流线空间,而餐厅设售票窗口,洗涤区和碗筷区共同形成配套使用空间。学生餐厅设平台、三跑楼梯等交通位置,便于二层用餐学生的使用方便的线路配合。(2)、建筑方面造型:89 学生餐厅采用退台方式作平台布局,室外楼梯以及高耸楼梯塔楼形成活泼轻松,动感宜人的建筑方式,创造生活轻松一派,而条形窗户形成韵律排列,动感外楼梯,宜人片墙景窗,筑架塔楼均将成为建筑一景,与校门完美结合,为建筑增色不少。(3)、建筑功能布局:学生食堂使用功能按平面分层布局:底层平面设学生餐厅(一区)、厨房、备餐间、配套洗涤区、碗筷等。二层平面设学生餐厅(二区)、冷食小吃区以及平台区。屋顶面活动平台更是师生休闲娱乐的风水宝地。学生食堂分层设置两个学生餐厅,便于学生管理和进餐安排。(4)、建筑结构布局:餐厅采用6.6米×6.0米基本柱网,而楼梯间采用4.8x6.6米宽以保证人流疏散和正常使用。建筑采用3.6米层高6,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建筑主楼高为8.95米。配合16.05米塔楼。3、学生公寓建筑设计:89 (1)、建筑平面设计:学生公寓采用内廊平面形式,结合两侧道路走向,形式条走廊建筑平面。学生公寓设两组竖向楼梯,分别位于端部,形成便利的交通组织。整个平面整,齐划一,楼梯间平面用作学生交流空间而成为平面设计中的一个亮点。(2)、建筑立面造型:学生公寓造型明快大方,色彩搭配丰富,阳台隔板为其特色,竖向楼梯变化丰富,生动有趣。学生公寓以条形体量统一布局,屋面透空构架生动有趣,色彩的变化更勾画出生活的轻松和愉快。(3)、建筑功能布局:学生公寓按层分别布置学生用房,分别设寝室、学生交流活动空间、值班室。(4)、建筑结构布局:寝室柱网采用(3.6米×6.9米)的基本柱网进行平面布局,楼梯间宽度为3.6米。89 建筑采用3.6米层高,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建筑总高度为18.75米。4、校区单体建筑设计综述:(1)、单体建筑设计强调自身校区建筑文化符号,结合缓道和台地空间环境,以柱廊造型,暗寓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深刻教育理念。(2)、巧妙利用突出楼梯间造型,打造全新城市天际轮廓线,从而强调校区内的建筑造型文化。(3)、基于对汉源城市的自然环境的理解,借助蓝天与白云,绿树与碧水的烘托,采用白、黄、红三色明快艳丽,轻松活动的色彩元素,打造出校区建筑丰富自然,变化协调,清新宜人的建筑色彩感受。(4)、充分利用道路形体组合,旋转与平行的结合,曲直变化的对比,形成建筑体量丰富建筑造型变化的全新建筑造型景观。(5)、单体建筑多采用内庭院方式进行平面组成且多以外廊方式进行平面组合,以形成交通便利,通透有趣的内庭院空间,而教学大楼无作为平面空间的点缀,给建筑以生命和活力。(6)、学生食堂以大面积屋面平台,天桥构架,条形排窗,在充分结合和利用地形地同时,也创造变化多样,轻松明快的室内外建筑空间。并且对校门建筑给以形体结合,对比,补充。89 (7)、校区单体建筑外观设计在阳光、鲜花、碧水的烘托之中,更是色彩之明快,造型之活泼,体量之变化,景观之动人——一座人见人爱的新型现代化的校区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九、经济技术指标:1、基于对学校建筑相应配套用房的考虑,以及对房间建筑面积和净使用面积的理解,在原则上按任务书指标设计的前提下,相应的做出有关指标调整。如需调整压缩建筑面积,可相应取消部分配套用房,也可按建筑面积指标进行柱网调整。2、经济指标列表如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征地面积㎡3504112实际总用地面积㎡3294713总建筑面积㎡139726.814建筑物基地总面积㎡389765建筑容积率0.426建筑密度%11.87绿地率%50.4分项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层数89 1教学大楼㎡21368.533887.045F2学生宿舍㎡2800042366F3学生食堂㎡732037823F4图书馆㎡72003725.695F5风雨操场㎡500050001F6成教培训中心㎡19602.63564.395F7实验楼㎡31235.684462.647F8附属用房㎡150015001F9教学综合楼楼㎡1770035407F第二节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结构设计所依据的主要规范及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8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62/T25-3012-2003)2、自然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天水市,各项自然条件数据如下:(1)、风荷载:基本风压W0=0.35KN/m2(50年一遇)(2)、雪荷载:基本雪压W0=0.20KN/m2(50年一遇)(3)、标准冻土深度为0.61米。二、工程概况教学楼为6层,实验楼为7层,图书馆为5层,宿舍楼为6层,教学综合楼为7层,培训中心为5、6层,活动中心兼食堂2层,风雨操场1层,锅炉房为1层,各项房屋长、宽、高尺寸见建筑图纸。三、结构设计1、所有子项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有子项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所有子项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89 2、上部结构选型:所有子项上部结构形式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3、基础选型:由于本工程暂时无地质资料,故基础形式暂不能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暂定为丙级。4、材料:钢筋:HPB235级钢、HRB335级钢。混凝土:混凝土强度采用均采用C30。填充墙:采用M5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5、特殊措施:框架结构在增设伸缩缝后,个别单元总长仍超过55m,在施工过程中须对长度在55m单元设置温度后浇带。第三节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8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BJ99-86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业主提供的基地市政条件资料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天水市卫生学校灾后改建校区,建设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培训中心、教学综合楼、师生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2、设计范围:89 (1)给水设计:校区室内外生活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排水设计:校区室内外污废水系统,室内外雨排水系统。(3)灭火器配置。三、给水系统1.水源本校区供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约0.2Mpa。2.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270m3/d。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20L/S室外消火栓20L/S自动喷淋22L/S3、给水系统:(1)、室外系统:校区室外生活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供给,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供三层及以下公建用水。(2)、89 地上三层以下由市政管网供给,三层以上变频加压给水设备加压供水,建筑外设总水表。校园内设生活水池及泵房,泵房内设变频加压给水设备,变频给水设备配有气压罐及小流量泵,当用水量较小时,主泵自动切换至小流量泵,自动进入小流量工作状态,室内生活给水竖向分区保证每区最大供水压力不超过0.40Mpa。4、排水系统(1)、校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污废按非满流设计,雨水管按满流设计。(2)、校区生活污水日排放量:243立方米。(3)、校区污水向南设一个出口接入市政排水管网。各单体内均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底层污水单独排出。污废水出户后经化粪池初步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校区内设有2座80m3化粪池。(4)、雨水采用天水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q5=2.22/S*100m2,Q=F$q,$=0.6,重现期为2年,降雨历时5分钟。(5)、单体建筑屋面排水根据建筑专业要求采用有组织内排水排出及外排,排水室外雨水井。(6)、校区内采用地面排水及雨水管网排水相结合,路两侧设有雨水口,集中后排入市政管网。四、消火栓消防系统89 校区内消防系统设有:室外消栓系统、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消火栓给水系统(1)、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统计: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序号名称消防用水量(L/S)备注1居住校区10≤1.0万人2高层20(2)、本校区居住人口为4100人,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一次失火考虑,按消防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计算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即本校区室内消火栓用水量确定为20L/S,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延续时间为2小时。(3)、室外消防水源:由设在室外低压给水管网上的室外消火栓提供。(4)、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5)、室外设有SX100-1.0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内配置DN100和DN65的栓口各一个。2、室内消火栓系统(1)、用水量统计:89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序号名称消防用水量(L/S)火灾延续时间消防历时用水量1多层152h108m32高层202h144m3(2)、本校区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按一次失火考虑,按消防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计算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即本校区室内消火栓用水量确定20L/S。(3)、室内消防水源:校区室内消防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在校园内设有一座消防水池(250m3)及加压泵房,加压管网设在室外形成环状(消防加压泵设泄压措施),在1#实验楼屋顶设有一座消防水箱(V=12m3),供火灾初期消防用水,各栋楼均由室外消防加压管上接两根消防引入管与室内消防环管相连,根据室内所需压力考虑减压措施。(4)、各个单体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为一个区,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的要求。(5)、消火栓消防系统采用SN65mm消火栓,25m长衬胶水龙带,水枪口径为&19mm,每个消火栓箱内设消防水泵启动按钮一个,可远距离启动消火栓泵。(6)、因屋顶水箱间内仅设消防水箱,为保证消防水质不会变质89 ,要求甲方定时换水。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系统设计参数(1)、设计危险等级:中危险级(I级)(2)、设计喷水强度:6.0L/min×m2(3)、作用面积:160m2(4)、喷头工作压力:9.8MPa(5)、消防历时:1小时2、保护范围(喷头设置部位):图书馆、交流中心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六、灭火器配置公共建筑均按相应火灾配置一定规格及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七、管材选用1、给水管:89 生活给水冷水管:室外生活给水管采用内外涂塑无缝钢管(内外涂PE)沟槽连接,直埋敷设;生活给水管道采用衬塑(PP-R)铝合金复合管,专用管配件热熔连接;明装及埋楼板敷设。2、排水管:(1)、室外采用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承插管件连接,直埋敷设。(2)、室内生活污、废水管采用PVC-U管,管件粘接。(3)、室内压力流污、废水管采用衬塑焊接钢管,螺纹连接。(4)、室内雨水管采用机制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3、消火栓系统:(1)、室外消火栓消防加压给水管采用内外涂塑无缝钢管(内外涂PE)沟槽连接,直埋敷设;(2)、室内采用焊接钢管,焊接,阀门部位采用法兰连接,阀门均采用对夹式蝶阀,以利于启闭,节省空间,启闭状态明显。4、自动喷水消防系统(1)、室外自喷消防加压给水管采用内外涂塑无缝钢管(内外涂PE)沟槽连接,直埋敷设;(2)、89 室内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等于DN50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DN50采用沟槽连接。除以上说明外,其他未尽事宜将在下一步设计中进一步补充、完善,尽可能使设计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第四节暖通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总建筑面积为13.8926万平方米,均为多层建筑。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风雨操场、宿舍楼、图书馆、教学综合楼、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兼食堂、附属用房等。二、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50114-20015、建筑专业提供方案设计图纸一套三、设计范围1、集中采暖系统设计89 2、机械通风系统设计3、机械防排烟系统设计三、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计算参数:(天水市)(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2)、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夏季27℃、冬季-3℃(3)、室外风速:夏季1.2m/s、冬季1.3m/s(4)、大气压力:夏季88.1KPa、冬季89.2KPa2、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室内采暖设计温度房间名称室内采暖设计温度宿舍18阅览室20教室、实验室18会议室18食堂18操作间15教师休息室20更衣室20公共楼梯间、前室16公共卫生间16四、供热热源及热负荷1、热源:热媒为室外锅炉房提供95~70℃采暖热水,定压由锅炉房内落地式膨胀水箱解决。2、采暖热负荷89 采暖面积(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kW)采暖热指标(W/m2)13.39669550五、采暖设计1、室内采暖系统形式:一层和二层建筑采用水平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其余建筑采用上供下回单管同程式采暖系统,供、回水干管均敷设于顶板下及一层室内地沟内,各系统高点设排气装置,采暖管材为焊接钢管。2、散热器选用辐射对流型铸铁散热器。各项参数:P=0.5MPa,T=64.5℃,Q=135W/片3、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DN<32采用丝扣连接,DN>32采用焊接连接。敷设于地沟、管道井等非采暖空间的管道应除锈后,应刷红丹防锈漆两遍,采用岩棉壳保温,保温厚度及作法按甘02N3图集。4、采暖导入口设温度计、压力表、自力式压差调节阀及超声波热量表等装置,采暖导入口装置见甘02N1图集(P20,P21).六、通风系统设计1、水泵房、变配电室分别设计独立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按5次/h换气确定。2、实验室设计机械送风、排风系统,通风量按3次/h换气确定。3、89 厨房操作间设计机械通风系统,通风量按40次/h换气确定。其中总排风量的65%为局部排风量,35%由厨房全面换气排风口排出。4、所有通风管道管材均采用为镀锌铁皮制作,风管连接为法兰连接。5、建筑物内公共卫生间及住宅卫生间设机械送风扇和卫生间通风器。七、防、排烟系统设计1、图书馆合用前室设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合用前室每层设加压送风口,加压送风机设在屋顶机房内。2、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设计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面积60m3/h*m2确定。八、节能1、所有电动设备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2、采暖系统按热水连续供热进行设计。3、敷设在地沟、管井、吊顶及步采暖房间中的管道均采用优质高效的保温材料保温。九、环保1、热源为室外锅炉房提供的95/70℃89 低温热水,避免了另建锅炉房造成二次污染。2、所有电动设备均采用高效、低噪音设备,风机及风管均设置减震吊架,风机进出口设置软接头,水泵设置隔振装置,进出口设置可挠曲橡胶软接头。第四节室外热力管网设计一、设计依据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4、设计委托书及建筑专业所提供总平面图二、设计范围:校区室外热力管网设计三、室外热网设计1、室外热网输送热水热媒参数为95/70℃,提供本工程新建及原有建筑物采暖。2、室外热力管网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网采用枝状管网布置。直埋管道采用硬制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的预制保温管,保温厚度为&=50mm。热力网接小区锅炉房热力管道。89 3、室外热力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管道连接采用焊接,分支处的分支管采用Z形弯管连接,安装完毕后管道试验压力为0.8Mpa。4.热力管网回水管分支处采用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其余均采用Z41T-10型闸阀。室外设检查井,作法见国标03R411-2。第六节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概况本工程新建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均为多层建筑。主要包括教学楼,宿舍、图书馆,实验楼、教学综合楼培训中心、及体育中心等。2、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图及给排水、暖通专业提供的用电设备资料。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要求。4、现行规范及规定(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9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板);(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二、设计范围变电所设计;电力、照明系统设计;防雷接地及安全接地系统设计;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电话宽带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三、10KV配电系统1、用电指标及负荷估算:考虑到满足今后用电量增长的需求。体育场按40W/㎡计;教学楼、公寓按30W/㎡计。总用电安装容量:4041KW有功计算功率:3232KW无功计算功率:1566KVAR补偿前功率因数:0.8989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420KVAR补偿后功率因数:0.91补偿后视在功率:2871KVA变压器安装容量:2×2000KVA2、供电电源及电压:有市网引来两路独立10KV高压电源至校区变电所,两路电源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以保障向消防设备供电。室外两路电源以埋地方式引入。供电电压:10KV。3、负荷等级(1)一级负荷:重要的实验室为一级负荷。(2)二级负荷:消防设备、教学楼、教学综合楼的主要通道照明为二级负荷。(3)除上述外其余均为三级负荷。4、变配电系统:根据校区负荷特点及供电半径的要求,在校区中心位置设置一座10KV/0.4KV变电所。箱变容量为2×2000KVA,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89 消防设备及二级以上负荷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双电源分别取自两段低压母线。计费方式采用高供高计,动力与照明分开计费。四、380/220V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视所带负荷的性质区别对待。1、教学楼、培训中心、实验楼、教学综合楼采用专用电源和一路备用电源的配电方式,其楼内设配电间。2、对宿舍楼采用单电源方式电缆配电。3、导线选择及敷设方式:各单体所有电缆均采用交联聚乙烯铜芯电力电缆。消防设备供电线路采用耐火电缆、电线(穿管暗敷设时可采用阻燃型)。其余线路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缆或导线。线路敷设方式根据不同场所,采用桥架布线、封闭式母线布线、导线穿镀锌钢管或RPE管在楼板、吊顶及墙内敷设等方式:消防线路在吊顶内敷设时,应采取防火措施。室外电缆敷设方式采用穿ICC管埋地敷设,经人孔井以钢管埋地引入建筑物内。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防护等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护等级按二级设置。89 2、采用总线报警,总线控制方式,区域报警,就地控制,再将信号送至集中报警器。区域报警与集中报警相结合的形式。六、防雷接地及安全接地系统1、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2、所有电力,弱点各种线缆引入处加装电涌保护器,所有架空及埋地金属管道应就近与防雷措施相连。3、弱电间、控制室、消控室等做局部等电位连接,设等电位联结端子箱,采用独立的接地引入线与接地极良好连接。4、各单体进行等电位联结,电缆进线、总水管、煤气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设在变电所。七、有线电视系统校区内引入有线电视网,主干线缆采用穿ICC管埋地敷设,放大设备及分配设备在建筑内设置,分支线缆采用穿管暗敷设。八、综合布线系统1、各办公、教室、宿舍均按两个信息点(一个电话,一个电脑)信息点总量约4000点。89 2、校区电话线路采用交接箱配线,每个校区设一个交接箱。交接箱容量均为4000对,主干线电缆由电信局以400对电缆引入。3、校区电缆线路采用ICC管埋地敷设,经人孔井以钢管埋地引入建筑物内。第八章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防护第一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排出的污染物应采用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8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二、主要环境影响本工程在建设期、使用期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含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以及液体、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是本工程项目一项重要的污染。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挖填土、运输车辆行驶扬尘污染和机械排放污染。建设过程中,无论在挖掘、物料存放及运输、实体施工等不同来源均会产生尘埃污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不少机械,如挖土机、灌注桩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气污染,对周围环境有影响。2、使用期使用期大气污染主要是食堂通风等设备以及冬季采暖煤炉带来的微量污染,其产生的废气有限,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二)、对声环境的影响1、施工期89 建筑噪音的来源主要是机械设备本身运作时产生的噪音。其中机械设备与其他对象的接触噪音和施工机械噪音是主要的污染源。2、使用期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对声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排风机、泵等设备运行中的机械噪音污染。(三)、对水环境的影响水污染是本建设项目主要污染之一。1、施工期施工期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的车辆、构筑物的冲洗废水,工地食堂污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等。2、使用期本项目使用期主要的水污染是公用卫生间的生活污废水、实验室产生的试验污水以及食堂产生的含油废水等。(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是本建设项目主要污染之一。1、施工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弃土、弃渣和施工队伍的少量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2、使用期89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产生一定数量的以办公、生活及实验垃圾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实验垃圾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函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处理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污染事故。三、环境保护措施(一)、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1、施工期为减少粉尘,建议在工地主要道路均铺砾石或定时洒水,以减少车辆通行的扬尘。对易生尘埃的水泥等干粉材料尽量采用袋装,储存在室内或在室外加盖防尘布。采用现场加班混凝土及砂浆时,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为了减少施工机械对大气的污染,施工组织应择优选择和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减少高排防机械的使用数量,同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加装消烟装置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机械对大气的污染。2、使用期在项目区内全面使用环保清洁煤,避免具有负面影响的购买行为,使康县第二高级中学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内规划大量的绿色植被,尤其是种植较大面积的高大乔木树林,充分发挥其“碳隔离”的环境保护作用,提高项目小区域内空气的质量,并定期请环保部门对供热等设备的废气排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测。通风设备积极采用环保型这备用品,并在使用中进行及时维护和管理,可有效降低冷却设备冷媒对大气的污染。(二)、对声环境的保护措施1、施工期89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减噪的主要措施是:改善施工方法,使用油压式破碎代替传统的破碎方式、使用压力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可有效降低撞击噪音;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禁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对机器设备加强保养,加装设备防震垫进行防振,并加装防音罩。施工噪音污染随工程建设期的结束而结束,因此污染也是短期的。2、使用期使用期噪音污染主要是来自机电设备,应对机房、泵房等产生噪音的设备采取相应的消声措施。①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基础进行隔震处理,管道与设备接口采用软接口,并安装消声装置。管道支架采用弹性支吊架。②对通风设备优先选用优质低噪设备、加强运行管理保证措施,使其始终处于低噪音运行水平,可大大降低环境的噪声污染。同时,为防止噪声产生,沿街外侧窗,采用铝合金中空隔音窗。(三)、对水环境的保护措施1、施工期在施工期,通过设置沉淀池对处理施工机械的车辆、构筑物的冲洗废水进行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对厨房含油废水,通过建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生活污废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管网。由于施工期废水水量较少,通过处理后对水环境影响较小。2、使用期89 减少对水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是尽量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可通过在卫生间内设置节水标示的方式提示使用人员节约用水,选用节约型龙头、洁具,尽量减少污废水的排放量。同时污废雨水采用分流制系统,分系统排出,在排放中采用污废水和雨水分流制系统,其中生活和卫生设施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污水干管,雨水直接排入雨水干管。对部分实验室排水应通过设备自带的专门管道进行收集至独立的装置中送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施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清理固体废弃物,并在工程交工后彻底清扫处理,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2、使用期在试用期要加强学校内垃圾的清洁打扫、收集,及时外运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对实验室废弃物要严格制定处理程序,由相关人员集中收集、送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这些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属轻微污染项目,建设期及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极其有限。采取本报告及项目环境报告书中的防治污染措施后,在施工期及建成使用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降至最低程度,不会造成环境问题。因此本建设项目从环保的角度是积极可行的。第二节消防89 一、施工期消防安全保护措施施工现场应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准,每月对职工进行一次防火教育,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建立防火工作档案。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电、气焊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火证。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备看火员和灭火用具。使用电气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因施工需要搭设临时建筑,应符合防盗、防火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施工材料的堆放、保管,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库房应有非燃材料搭设。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堆放,保持通风,用火符合防火规范。不准在工程内、库房内调配油漆、稀释易燃、易爆液体。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未经安全保卫部门批准不得使用电热器具。氧气瓶,乙炔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米,两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米。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乙炔发生器作业。施工工程始末要坚持防火安全交底制度。特别进行电焊、气焊、油漆粉刷或从事防水等危险作业时,要有具体防火要求。二、使用期消防安全保护措施89 本工程按消防规范要求,留有足够消防通道、消防楼梯,设置消火栓、消防泵等消防设备系统。在使用中,加强对易引起火灾的部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及时对消防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处于有效工作状态。第三节劳动安全及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设计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检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对人员加强劳动保护知识、安全卫生常识教育,定期对工人进行身体检查,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在危险处如: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人通道口、楼梯口、孔洞口、基坑边沿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都必须按《安全色》(GB2893-2001)、《安全标志》(GB2894-1996)的规定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配备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电气产品、安全设施、架设机具,以及机械设备等,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指标,达到安全性能要求。89 同时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保障使用期劳动安全的因素。本项目不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无危险爆炸品。项目采光,通风条件良好,其通风、卫生设施均按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设计,满足各项规范的要求。电源接地采用TN-C-S系统,所有用电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外露可导部分均可靠接地。防雷措施采用装设在屋面周边的避雷带,利用柱内主钢筋作引下线基础钢筋作接地体。对电梯等机械设备需经当地劳动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运营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各种器械,并对有关人员、机械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第九章节能、节水第一节概述建筑节能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面对世界性的能源枯竭,寻找新能源,节约现有能源成为举世共识。尤其气候变暖之后全球雨雪降有量锐减,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危机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处于水荒危机之中。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12个国家之一。89 建筑节能是全社会节约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5%,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提高,这个比例还会不断增长。1997年11月1日我国颁发了新中国第一部《节约能源法》,其中第37条对建筑节能做了明确规定,使我国的建筑节能走上了法制轨道。《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已于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经第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二零零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围绕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供热制冷系统效率两个方面展开。近几年又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我国实现建筑节能的途径,除了要加快建筑节能材料、建筑节能科技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合理地设计和施工实现建筑节能,采用适宜的墙体材料现实节能,用合理的构造实现节能,并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和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外,建立合理的使用付费制度和保障建筑节能措施的有效贯彻也尤为重要。我们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部、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规定》文件精神,本报告对新建的天水市卫生学校灾后异地重建项目的节能工作设计如下:89 该项目建筑节能设计主要是在建筑材料的选用及用电方面加以考虑:第二节节能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9)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2、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89 1)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4)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二、工程所遵循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G134-20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6、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89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三、项目能耗指标及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1)屋面保温材料挤塑聚苯板,K=0.03W/m.K。2)外墙保温材料挤塑聚苯板,K=0.03W/m.K。3)外窗材料选用:铝合金普通中空玻璃窗,外窗可开启部分面积大于整窗面积的30%。4)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中规定4级要求。透明外门窗满足K≤3.0;不透明外门满足K≤1.5;分隔门为保温木质夹板门,门板满足K≤2.0。2、给排水节能设计1)建筑物给水龙头均采用陶瓷芯片密封节水龙头。89 2)给水系统采用变频加压供水设备。3、建筑照明节能设计1)按照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设计不同使用功能区的照度要求。2)主要用房的照明均采用高效节能T8荧光灯,并且配置电子式整流器,从而达到系统提高功率因数。3)在总配电室设置相对集中的可自动补偿的电容器,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措施,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系统中无功功率的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4、能源系统运行与管理控制供配电,给排水等机电设备进行实时性程序化自动控制,以达到节能的效果。根据以上节能技术措施,本工程建筑能耗能够达到50%的节能标准。第三节节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199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甘肃省实施细则(DBJ25-20-97)89 二、节水设计1、一律采用高效节水水龙头,洁具采用节水性器具。在洗涤池、卫生间等醒目位置张贴中文节水标志。2、合理确定水系统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造成跑冒滴漏的情况。3、室外绿化场地的用水尽可能采取合理喷灌,从而达到节水目的。第十章机构设置、劳动定员第一节组织机构一、施工期组织机构本项目的建设受到了西和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89 县上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委、审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资金使用。并通过招标方式聘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负责工程的施工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二、运营期组织机构拟建的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其主管单位为西和县教育局。项目建成后,参照学校项目机构设置要求,结合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的规模及管理特点,合理配置内设机构,做到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服务部门设置科学齐全。该校采用校长(法人代表)负责制,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具体机构详见下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组工程组协调组第二节劳动定员一、工作制度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按照国家劳动政策和项目性质,确定星期六、星期日、节假日为法定休息日,作息时间按国家有关规定或学校有关条例执行。二、劳动定员89 2002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参考通知要求和精神:拟建项目配备的校级领导为4~5人,中级领导为10~12人,专职教师每班3名,职工及后勤服务人员按照每班0.3~0.7名。中小学班标准额与每班配备教职工数参考表学校类别地域班额教职工教师职工高中城市45~503.6~430.6~1县镇45~503.5~3.830.5~0.8农村45~503.3~3.730.3~0.7初中城市45~503.3~3.72.70.6~1县镇45~502.8~3.12.70.1~0.4农村45~502.5~2.82.70.1小学城市40~452.1~2.41.80.3~0.6县镇40~451.9~2.11.80.1~0.3农村各地酌情结合当地教育发展及师资力量,我们确定的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的劳动定员为337人。其中:①、行政管理人员12人校领导4人,中级领导8人。②、专职教师300人;③、后勤服务人员25人(其余后勤人员可采用社会聘用);合计337人。三、人员培训89 在项目建成之前,对各类人员采取全县统一考察,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业务水平,以适应高应变、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管理要求,以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在项目建成之后,根据学校实际发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批对在岗教职员工进行培训,逐步形成人才优势,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保证该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及工程招投标第一节项目管理方式一、项目管理制度: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监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程序、规定和制定的制度运行,并严格执行五项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的顺利实施。1、项目法人责任制度:89 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核心内容是明确由项目法人承担投资风险,项目法人要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建成后的生产经营实行一条龙管理和全面负责。2、工程招投标制:工程招投标在本章第三节专门进行论述。3、合同管理制: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签订合同。各类合同除了本身的要约外,还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违约处罚条款和担保责任。4、工程监理制度:本项目的建设要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建立单位根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设备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监理合同,进行全程监理。5、竣工验收制:为保障项目的质量,本项目竣工后,应由项目建设领导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交付使用。二、监理保障体系:为了确保本项目健康、规范、有序的进行,把本项目建设成为优秀工程,建设单位应有完备的监督保障体系。89 建设单位成立以纪委书记为组长,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监察、审计、财务、后勤、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建设监督工作。监督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委派专人成立督察小组对项目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督察。本项目建设中需监督的主要事项如下:1、本项目的招标工作进行监督本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超过国家限额,必须予以公开招标。成立招标领导小组,招标办法、程序、评委、投标单位的确定需经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并有监督组有关领导和成员参加。2、审计部门负责对本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对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进行跟踪审核,以达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目的。3、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每半年检查一次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4、对建设人员进行岗前廉政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党纪、政纪、审计、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要求。5、加强监察工作。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贪污受贿和截留、挪用建设资金以及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三、变更、签证确认制度: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经济签证实行业主代表——工程组负责人——主管领导会签制度,未经会签的设计变更、经济签证无效;89 会签的最长周期以7天为限,超过此期限主管领导原则上不再签发,相关人责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第一节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自2009年6月开始前期工作,至2010年5月底竣工验收,6月交付使用。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序号年月名称20092010678910111212345一项目前期准备1前期工作2设计二土建工程三安装工程四竣工验收五交付使用第三节工程招投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3号令,2000年5月1日)、《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投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定规定》(第9号令,2001年6月18日)要求,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增加如下招标内容:按规定近期工程资金招标情况说明如下:89 由于该拟建项目总投资大于3000万元人民币,根据国务院第4号令第七条第(四)点暂定规定,比选进行招标。1、建筑项目勘察设计费:>50万元必须进行招标;2、工程监理费:>50万元必须进行招标;3、建筑工程费用:>200万元,必须进行招标;4、重要材料及设备费用:>100万元,必须进行招标;其中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投标公告,审查核定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投标单位不少于三~七家,委托当地建设工程招标代理部门进行工程招投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定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5、其他工程费用:其资金构成均为国家核定取费标准范围内的间接费用,不适用于前述国家计委第3号、第9号令规定的招标范畴的要求,故不招标。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89 监理√√√设备重要材料√√√其他√编制说明:表中打√者表示采用的招标范围、形式、方式等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一节投资估算一、工程概况及规模本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教学楼14347.28m2、框架四层;综合实验楼12498.6m2、框架十一层,地下一层;图书科技楼7228.96m2、框架六层;行政办公楼5179.6m2、框架六层;学生公寓楼9683.68m2、框架四层;学生食堂楼1872.75m2、框架三层;大门及围墙89 等设施共计建筑面积51006.87m2,二、投资估算的依据1、西和县第二中学灾后重建项目规划的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说明。2、甘肃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1年)陇南地区基价。3、甘肃省安装工程概算定额(2001年)陇南地区基价。4、省、市颁发的有关现行建筑取费文件。5、现行市场参考价。6、甘肃省民用建筑工程(建安费用)估算指标。7、类似工程造价指标。8、国家及省市颁布的有关现行城市建设收费文件。9、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0、其他工程费按照国家、省、市颁发的有关文件计取。依据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的其他费用由征地拆迁费、工程审计费、施工图审查费、工程招投标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设计费、工程地质勘察费、工程预算编制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等内容构成。89 (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财建【2002】394号文件计取。(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按照甘价房地【2000】103号文件计取。(3)工程地质勘察费按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工程招投标管理费按照省物价局【2004】370号文件计取。(4)工程设计费按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5)工程审计费按照甘价服务【2005】171号文件计取。(6)施工图审查费按照甘价服务【2005】229号文件计取。(7)工程监理费按照建办市函【2007】233号文件计取。(8)工程质量监督费按照甘价服务【2002】253号文件计取。(9)工程预算编制费按照甘价服务【2005】171号文件计取。三、需要说明的问题1、投资估算不包含家具及设备购置费。2、基本预备费按照5%计算。3、投资估算未考虑建设期内建筑材料可能发生的变动而增加的费用。89 4、未考虑征地拆迁费。四、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由建筑安装工程费、其他工程费、基本预备费、三部分费用构成。固定资产投资8078.9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7062.3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663.46万元,工程预备费353.12万元。详见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名称建安工程费其他工程费预备费合计估算投资(万元)7062.33663.46353.128078.90构成比例(%)87.42%8.21%4.37%100%七、主要材料用量(仅供参考)序号材料名称建筑面积(m2)单位平方米含量总量1钢材51006.87T0.0743774.512水泥51006.87T0.0261326.183木材51006.87M30.019969.13第二节资金筹措一、资金筹措89 依据“西和县第二中学灾后重建项目(一期)”投资估计分析,项目总建设资金8078.9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全部申请中央重建资金。第十三章费用效果分析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自2003年以来,国家实施的“远程教育”重大工程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丰富了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建设8300多所寄宿制学校,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实施“两补一免”政策,解决学生“留得住”问题。2006年9月1日,国家修订后颁行的义务教育法首先使西部农村得到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让数以千万的西部学生因此受益。89 学校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公益项目,它的建成使用,需要当地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在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仍然有许多学校存在教学经费不足,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经费不足,首先表现为当地政府投入不足。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运兴衰最重要一环。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知识、文化的符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象征。其公益功能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最主要的投入和保障责任。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多少,既取决于政府的财政状况,也取决于政府对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政府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稳定、民生、环境等因素的关注与把握。为了保证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项目建成后能够充分发挥它发展教育事业,增强全民素质的作用,陇南市各级政府,主管单位,必须在保证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项目建设资金的前提下保证项目的运营资金。本报告在了解陇南市以及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趋势和我省类似学校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分析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项目主要收入与支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属国家教育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西和县物价局审核的《收费许可证》,每学生每年可收取600元左右的杂费,全校学生5000名,每年可收取学杂费约300万元。二、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项目主要支出:89 1、教职员工工资及福利费用727.92万元。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全校教职员工劳动定员为337名,根据陇南市教科文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并结合西和县当地教师工资结构,每人每月平均按1800元计算,全年工资计727.92万元。由地方财政部拨款。2、教职员工办公费120万元(1)、办公费用100万元(2)、差旅费、交通费20万元3、学校水费、电费合计89.04万元(1)、水费:拟建项目每日用水量按220m³综合考虑,当地水价1.90元/吨,年水费:220×1.90×300=12.54万元。(2)、电费:按平时正常使用考虑,每日用电约为5000KW/h,当地电价0.51元/KW/h,年电费:5000×0.51×300=76.5万元。4、教学耗材购置费:40万元5、业务费:10万元6、安全保卫费:10万元7、固定资产维修费:13万元8、教职工培训费:10万元9、校方责任保险费:6万元10、通信费:2万元以上费用合计:1027.96万元。综上所列: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项目建成后年收入约为30089 万元,年支出费用约为1027.96万元,为保证项目建成后顺利运行,差℃部分727.96万元应有陇南市以及当地地方财政予以补贴、解决。第十四章社会效益评价一、社会影响分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十六大确定的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阶段教育,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双重任务。人民群众普遍把送子女上高中作为改变子女命运,改变家庭面貌最主要的途径。所以,高中教育成为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对于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一件大事,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扩大就业,加快脱贫步伐,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全国全省高中教育发展的形势逼人,时不可待。本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西和县高中教育迅速发展,可满足全县36.57万人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为全县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互适性分析89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支持重点,满足当地的城市规划和校园发展规划的要求。三、社会评价结论经分析,给项目的建设不存在很大的社会风险,但项目的总体规划,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广大的教职员工、学生及当地群众对项目的态度、热情程度可能对项目的顺利完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让当地群众及师生尽早尽快的享受该项目带来的益处。89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1、地震灾害西北地区是一个多地震区域,因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严重,去年刚刚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原天水市卫生学校大部分楼房成为危楼,地震灾害已成为影响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2、资金风险本项目建设工程特殊,建设资金投入较大,所需建设资金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资金供应不足或者来源中断,导致项目工期拖延甚至被迫终止,使项目预测的建筑无法实现。3、技术风险“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技术风险是影响本建设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89 4、外部协作条件风险在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活动中,场地使用、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及合作单位等外部协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给项目建设和经营带来困难。二、风险防范对策1、地震灾害的防范地震灾害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的自然灾害,对该灾害的有效防范措施是对该区域进行有效的地震灾害评估及在建筑设计中采取相适应的抗(地)震设计,可有效地降低和规避此类风险。2、资金风险的防范在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中,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保障。通过以上手段可有效防范项目所面临的资金风险。3、技术风险的防范该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来控制建设过程中的全面管理,采取从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多环节先进、科学、规范的把握,可以从根本上规避此类风险。4、外部协作条件风险的防范89 在项目建设和经营中,进一步落实项目场地使用、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及原定的合作单位等外部协作条件,与各部协作单位建立稳定、长期的供需合作关系,可有效地防范项目面临的外部协作条件风险。第十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通过以上章节的论证分析,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建设可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教育严重滞后的状况,吸纳县内至少30%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实施“,西和县第二中学学校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内、外部实施条件,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建设积极可行。二、项目建议1、学校灾后重建是一项利在千秋、责任重大的工作,项目建设单位应抓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抓好工程招标、工程监理、进度安排、竣工验收等工作。89 2、项目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严格按抗震等级施工,确保新建校舍的安全坚固,建筑结构、使用材料和抗震烈度要符合要求。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