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50 KB
  • 2022-04-29 14:00:20 发布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doc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2.绝对优势3.要素禀赋4.H-O定理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6.里昂惕夫悖论7.差异产品8.产业内贸易9.对外贸易依存度10.对外贸易地理方向11.贸易条件12.要素密集度:13.倾销:14.消费的示范效应15.雷布津斯基定理16.关税17.非关税壁垒18.幼稚工业19.关税同盟20.出口导向21.进口替代22.关贸总协定23.世界贸易组织24战略性贸易政策25自由贸易区26共同市场27完全经济一体化28萨缪尔森-斯托尔珀定理29贸易创造30贸易转移二、选择题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D.不可度量。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A)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3.消费者剩余是:(C)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生产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B.消费者通过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C.以下状况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低于他们中一些人愿意以及能够为该商品所支付的价格。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4.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5.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C)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6.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D)A.BertilOhlin.B.Eli14 Heckscher.C.JohnMaynardKeynes.D.DavidRicardo.7.H—O理论说明:(D)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8.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A)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9.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A.要素禀赋。B.国民收入。C.技术。D.消费偏好。10.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B)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D.位置不可判定。11.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内:(A)A.所有与衰退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B.只有那些更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C.只有那些更不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D.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12.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B)A.在两国都下降。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13.以下论断中,错误的是:(A)A.消费模式不会影响中性要素的福利收益或损失。B.消费模式会影响所有要素的收益或损失。C.消费模式不会影响最为专业化的要素的收益或损失。D.消费模式不会影响一国整体的福利收益或损失。14.在下述哪一条件中,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将不能成立?(D)14 A.要素不会在各产业间流动。B.要素在不同国家中具有不同的生产率。C.各国均建立贸易壁垒以阻止自由贸易。D.上述所有3项。15.“在一个贸易快速增长的国家中,新资本的迅速积累会使该国进口更多的自然资源。”隐含于这一论断的定理是:(C)A.Heckscher—Ohlintheorem.B.Stolper—Samuelsontheorem.C.Rybczynskitheorem.D.Factor-priceEqualizationtheorem.16.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C)A.进口替代。B.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C.出口扩张。D.以上三者都不对。17.“Immiserizinggrowth”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18.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D)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19.以下产品中,哪一种产品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B)A.大米。B.电视机。C.原油。D.矿物。20.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A.富国与穷国之间。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C.发展中国家之间。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21.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B)A.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B.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C.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地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D.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最好地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22.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于:(B)14 A.小规模的纺织业。B.飞机制造业。C.制鞋业。D.小企业。23.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B)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资本—劳动比率,他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24.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B)A.技术。B.要素禀赋。C.规模经济。D.产品差异化。25.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A)A.零。B.禁止性关税。C.毫无疑问的是正值。D.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26.能给国家带来净福利收益的最优关税要求:(D)A.国家是“价格接受者”。B.不存在消费者剩余损失。C.贸易伙伴国不会受到关税的伤害。D.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垄断力量。27.关税的设置:(C)A.会带来完全由外国人支付的收入。B.总会提高出口国的国内价格水平。C.与自由贸易相比,会减少“小型”进口国家的福利。D.总会增加福利。28.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D)A.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GDP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D.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29.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D)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30.以下哪一项是最为正确的?(C)A.进口配额往往产生垄断租金。B.配额制比关税制更有效率。C.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更适合于在经济情况中使用。D.在竞争条件下,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可以使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获取更大的利润。31、区域经济合作最松散的形式是(A)14 A、特惠贸易协定 B、经济同盟 C、共同市场 D、关税同盟32、(  )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建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对其它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设置的障碍。(A)A、技术性贸易壁垒 B、进口配额 C、紧急保障措施 D、反倾销33、( )技术进步是指使生产中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大于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的技术。(B)A、要素中性型 B、劳动节约型 C、资本节约型 D、经济节约型34、( )技术进步是指使生产中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的技术。(C)A、要素中性型 B、劳动节约型 C、资本节约型 D、经济节约型35、(  )指一国在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下愿意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数量组合。(D)A、生产可能性曲线 B、提供曲线 C、社会无差异曲线 D、生产效率曲线36、(  )讨论了内部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C)A、坎普模型 B、格拉贝尔模型 C、克鲁格曼模型 D、兰开斯特模型37、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代表人物是  (B)A、布兰德 B、李斯特 C、普雷维什 D、克鲁格曼38、(  )指出口国将暂时性生产过剩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在进口国出售的倾销行为。(D)A、持续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掠夺性倾销 D、偶发性倾销39、下列各项中(  )不是国内竞争环境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影响体现。(D)A、减少了外国竞争者的渗透 B、模仿效应和人员交流效应C、促使竞争升级      D、支持和相关产业40、(  )指出口国企业以低价向进口国出售商品,将进口国生产商逐出市场后再提高价格的倾销。(C)A、持续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掠夺性倾销 D、偶发性倾销41、(  )技术进步将同比例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将保持不变。(A)A、要素中性型 B、劳动节约型 C、资本节约型 D、经济节约型42、内部规模经济指的是一企业随着产量的扩大,平均成本(  )(D)A、不变 B、相交 C、递增 D、递减43、(  )指的是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与一单位另一产品的要素投入之比。(B)A、相对劳动生产率 B、相对生产成本 C、绝对生产成本 D、机会成本44、特定要素模型假定资本为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在行业间自由流动的特定要素,在这段时间内两个行业中资本投入数量固定不变,只有(  )在行业间自由流动。(C)A、福利 B、贸易 C、劳动 D、成本45、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自:  (A)A、资本要素 B、研究与开发 C、自然资源 D、劳动力数量46、波特把公路系统、受过学历教育的劳动力等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称为:(A)A、一般要素 B、专门要素 C、需求要素 D、高级要素47、(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保护措施使某一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C)A、加权平均关税税率 B、非加权平均关税税率 C、有效税率 D、名义税率4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价格-货币流转机制成立假设的是: (B)14 A、实行金本位制 B、无竞争的市场环境 C、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具有某种形式的联系 D、贸易商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49、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中,(  )表示该国消费者从不同的商品消费组合中所获得的效用,反映了消费者的满足程度。(C)A、生产效率曲线 B、等产量线 C、社会无差异曲线 D、生产可能性曲线50、(  )指发展中国家组建一个国际性机构,赋予其一定的资金,对出口收入严重下降的国家予以补偿。(B)A、国际商品协定 B、补偿性融资 C、国际融资协定 D、国际出口配额协定51、(  )认为国导贸易将推动两国要素相对价格趋于一致。(A)A、要素价格相等化定理 B、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C、里昂惕夫悖论 D、林德理论。52、(  )专门讨论外部规模经济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分析了生产和需求条件完全相同的两国可能存在的贸易基础。(A)A、坎普模型 B、格拉贝尔模型 C、克鲁格曼模型 D、兰开斯特模型53、进口替代战略下最基本的贸易政策手段是:  (A)A、高关税 B、低关税C、高配额 D、低配额54、一国极端地偏好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称为:(A)A、需求逆转 B、要素密集度逆转 C、贸易政策 D、人力资本55、(  )技术进步是指使生产中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大于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技术进步。(B)A、要素中性型 B、劳动节约型 C、资本节约型 D、土地节约型56、通过进口控制,实行较高程度的保护,鼓励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抑制出口,属于(  )类型的贸易战略。(D)A、强外向型经济 B、中度外向型经济 C、强内向型经济 D、中度内向型经济57、当商品价格不变时,边际收益产品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反映,后者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 B ),所以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向( D )倾斜,这就是劳动的需求曲线。A、递增 B、递减 C、上 D、下58、李嘉图认为,贸易互利的首要体现就是:  (D)A、生产技术 B、劳动生产率 C、生产成本 D、节约劳动时间59、出口补贴是向出口行业的出口产品生产发放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是一种直接补贴。(D)A、低息贷款 B、外销退税 C、免费为本国产品提供服务 D、对出口企业亏损进行补偿。60、下列各项中仅征收从量税的是: (C)A、高速摄像机 B、录像机 C、啤酒 D、化妆品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答: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2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3简述H-O定理14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4简述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地域分工论”。5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则认为,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6简述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要素、两种商品模型,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保持不变得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另一种不变,密集使用了该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的产品产量减少。7什么是贫困化增长?当—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一般说,这种贫困化增长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生产、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大国,其出口量已占有世界该种初级产品出口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世界其他国家对于该国这种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不会大量增加进口,因而该国继续大量生产并扩大出口,就将导致世界市场大大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跌。面对持续下跌的国际价格,该国也缺乏结构调整的能力,强烈依赖于这种初级产品的出口来支持经济发展,即使贸易条件极为不利也不敢紧缩出口,甚至为保持一定的进口支付能力而不得不增加出口,最终导致出口量增加、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国民福利下降的后果。8简述贸易差额与一国的经济发展的关系贸易差额衡量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资本项目差额也反映了国际收支的状况),单纯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顺差比逆差好。但一国的贸易状况往往与国际经济环境、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关系相关联,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首先,长期存在顺差,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通过出口而输出到了外国,得到的只是资金积压。其次,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并且会造成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紧张。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9简述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和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含义  答: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10请列举4种非关税措施。答:⑴进口配额制⑵“自动”出口配额制⑶进口许可证⑷外汇管制⑸进出口的国家垄断⑹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7)出口押金制(8)禁止进口(9)技术性贸易壁垒(10)绿色贸易壁垒11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14 前者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与合作,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合理配置。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不干预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鼓励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增进本国本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1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由弗农(Vernon)提出的该理论,运用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揭示产品从国内生产到出口、从出口转向投资(FDI)的过程、动因和条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阶段,国家间比较利益的变化如下:在第一阶段,美国等产品创新国拥有垄断优势,新产品在满足国内消费的同时,出口到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在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产品创新国出口竞争力逐步下降;在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产品,并在第三国市场逐步取代创新国,经由直接投资创新国进行生产线外移;在第四阶段,产品创新国由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同时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具备该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生命周期说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梯度分工格局。13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14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答: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  2)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绝对成本、比较成本等理论,是静态的贸易利益学说)没有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观点,动态贸易利益观点)  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抹煞了国家利益。(与第一点对应)  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是阶段性政策) 李斯特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  1)保护对象的选择  国内工业(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部门,发展有希望的工业,而非农业)  2)保护关税的应用  a对国内受保护的工业品进口制定高关税以禁止进口;  b从自由竞争过渡到保护阶段再到开放阶段时期的关税标准改变要温和;c关税的尺度要固定15为什么说同质产品之间也能进行行业内贸易?答:同质产品之间也能进行行业内贸易的原因有四种:一是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原因;二是间歇性贸易;三是转口贸易和复出口贸易;四是自由贸易区的影响。16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包括哪些内容?答:⑴增长的消费效应,即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会使消费曲线右移,促进消费增加;⑵增长的生产效应,即经济增长后,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带来生产增加;⑶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共同对贸易产生影响,形成总的贸易效应,带来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17关税同盟的动态效益有哪些?14 答:关税同盟的效应包括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关税同盟的动态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建立关税同盟能够加强同盟内的竞争。建立关税同盟后,同盟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消除,各国生产者面临着同盟国低成本产品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从而刺激同盟内各国总体竞争水平;⑵关税同盟形成的广大的市场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贸易壁垒取消后,同盟国低成本的生产者现在面对更大的市场,可以出口更多商品,所以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由于同盟内专业化分工程度加强。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大为减少的同时,产品单位成本大大降低;再次,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可能刺激非成员国到关税同盟内投资设厂(即所谓的关税工厂),就地销售,以避免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产品继续保持歧视性贸易壁垒;最后,建立关税同盟后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使同盟内各国的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18.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答: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2.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内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内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Economic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一。19.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答:⑴生产活动的全球化⑵贸易活动的全球化⑶信息活动的全球化⑷金融活动的全球化20.WTO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答:⑴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指的是成员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⑵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有益补充。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⑶市场开放原则。为了维护一个更自由的贸易环境,通过多边谈判,开放市场.为货物和服务在国际间的流动提供便利;⑷14 公平竞争原则。成员方应避免采取扭曲市场竞争的措施,纠正不公平贸易的行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⑸透明度原则。世贸组织成员需要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法规及其变化情况,不公布的不得实施。21当代国际分工有哪些特点?答:⑴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工⑵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为产业部门内的分工⑶由国内市场调节的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分工过渡到由跨国公司协调的企业内部的分工⑷水平型国际分工已开始逐渐多于垂直型国际分工22试区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答:贸易创造效应由生产所得和消费所得构成。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各成员国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所取代,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生产利益;同时该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减少,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贸易转移效应指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A国自己不生产X产品,而是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关税同盟成立后,A国X产品的进口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B国,如果B国的生产效率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会使A国进口成本增加,扩大消费开支,社会福利水平下降。23、WTO争端解决的程序是怎样的?答:⑴磋商⑵仲裁、斡旋、调解和调停⑶专家组审理⑷上诉机构审理⑸争端解决机构裁决的执行及其监督24、请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宗旨答: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同时使世界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又增加了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5、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倾销?一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条件是什么?答:倾销一般来说是指以比国内更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是否存在倾销,《WTO反倾销协议》明确规定要看是否以低于正常价值在国外销售,具体主要看是否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⑴是否低于出口国的国内正常价;⑵是否低于正常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⑶是否低于正常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利润之和。以上三个条件只有一条符合,就可以断定为倾销,否则就不能确定为倾销。倾销成立是进口国政府实行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是否对倾销采取反击措施还要看倾销是否真正伤害了本国的相关产业。根据WTO规定,一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⑴倾销成立,⑵国内产业受到损害,⑶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其中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是指这一产业的全部生产商或绝大部分生产商的生产经营受到损害,而不是少数或几个生产商的生产经营受到损害。26、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在表现形式上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 ⑴贸易工具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导,与传统贸易保护强调“限入”,并普遍采用关税手段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更侧重进口限制、反倾销、反补贴、自动出口限制、报关手续干扰、技术和卫生标准。⑵区域化壁垒加强,传统的贸易保护都是以国家为壁垒,但新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重视利用集团或区域的力量进行贸易保护,在集团或区域内,他们相互关税,享受内部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对外则推行贸易限制政策,借助集团力量对付外来竞争,以获取贸易保护的局部利益。⑶实行系统化的贸易管理,贸易管理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间的协调性保护政策,它通过各种贸易立法强调单边管理,将非关税壁垒措施法律化、制度化,使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合法化,为贸易保护披上合法的外衣。27、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体制的直接影响有哪些?答:加入WTO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直接的影响,也包括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⑴政府保护国内市场的传统方式如关税、配额、财政补贴等基本不再适用。因此,应积极探索符合WTO规则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国内市场的新方式;⑵政府支持国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式必须改变。加入WTO后,为了支持国内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政府必须改变保护市场、直接补贴等办法,将重点转向促进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维护公平竞争、保护与鼓励技术创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⑶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角色和方式必须转变。加入WTO后,涉外经济管理法律与政策将更加透明,有关政策更具有可预见性。在司法审定、进出口许可程序等方面中国已做出了具体承诺,这就促使政府在涉外经济管理方面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管理与服务并重。同时,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也要相应转变,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克服管理的随意性;⑷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必须调整。兑现中国加入我WTO的承诺,原来一些政府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或者不再存在,或者大大减弱,或者交给了市场或社会中介组织;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亟待加强,如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与国外的贸易谈判等。随着政府涉外经济管理职能的改变,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设置也要进行调整。间接影响:⑴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人WT0后,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将会更为紧迫;⑵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加入WTO后,在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的同时,也要求取消对国内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施加的有悖于国民待遇原则的种种限制.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地方和部门对国内市场的行政性分割状态,加快实现国内市场的统一;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是改革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落实加入WTO承诺.大部分都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因此。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28.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答:贸易条件长期恶化是指在几十年间跨度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一直表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在于:⑴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导致对两种商品需求的增长趋势差异。一般说来,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因此随着各国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制成品需求的增加会大于对初级产品需求的增加,结果制成品价格比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更快。14 ⑵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它们的价格走势也有影响。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往往在垄断市场上以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出售,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市场通常是竞争性的,无法对工资水平和价格施加向上的压力。⑶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初级产品的价格在经济周期上升时期上涨的速度和程度小于制成品的价格上涨,而在经济周期下降时期下跌的程度又大于制成品。⑷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对初级产品的需求,缓解了初级产品价格向上的压力。⑸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机制越来越多地成为恶化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重要原因。29.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在不同的阶段,内容不同。在改革的探索阶段(1978-1987年),改革的方向是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和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经营权,以便真正做到指令性计划、指导性 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具体措施有:调整领导机构,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领导对外贸易部工作;将外贸部门一家垄断进出口贸易的体制转化为多家经营;扩大地方外贸经营权;央和地方的外贸分工;成立全国性的工贸公司;外贸专业公司开始在一些主要的海外市场设立代表机构。改革的整体推进阶段(1988-1990年),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和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经营权,以便真正做到指令性计划、指导性 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具体措施有:根据商品分级管理分类经营的原则,实行多渠道经营进出口贸易;推行政企分开改革;外贸专业公司对工矿产品的出口基本由收购制改为代理制;简政放权,搞活外贸企业;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攻坚阶段(1991-1993年),改革主要是取消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代理经营的轨道。具体措施有:推行新一轮外贸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放开出口商品的管理;深化进口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加快外贸立法,增加外贸管理透明度。改革的继续深化阶段(1994-2001),改革的重点是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具体措施:将双重汇率合并为单一汇率;实行结售汇制;减少出口的数量限制;部属外贸企业脱钩。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全面改革阶段(2001年以来),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外贸体制进入了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全面改革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在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下调整和修改不符合WTO的政策法规;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允许私营外贸企业发展;转变外贸主管部门职能,以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30.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你认为一国哪些产品应该予以保护?答: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我认为一国的幼稚产品应该受到保护。幼稚产业保护论最初由汉密尔顿提出、经过李斯特全面发展而成为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其依据和行业或企业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有关。某一产业对某些国家而言还刚刚起步,属于幼稚产业,而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由于起步早或某种偶然的原因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以较低的成本,占领国际市场。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刚起步国家的这一产业将受到国外低成本进口的冲击,缺乏发展的空间。该理论认为如果后来的国家通过进口限制,对其幼稚产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护,推动它们实现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直到单位成本降低到能够出口的水平,世界市场上将增加一个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者,无论幼稚产业受到保护的国家,还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都将获益。根据这一理论,因而一国的幼稚产品应该得到保护。为保护幼稚产业,政府应采取关税、配额、补贴等一系列具体保护措施。14 31.以下是假设的各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假设劳动是唯一的投入): 大米小麦国家投入产出美国中国日本泰国劳动投入10401010总产量12020050100劳动投入1010010总产量5004002010⑴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最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⑵如果日本和美国进行粮食贸易,美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用图说明)⑶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日本的劳动力增长了50%,对美日两国的粮食贸易模式会产生什么影响?两国的大米、小麦价格会产生什么变化?答:⑴由于投入每单位劳动能生产大米的数量,美国为12单位,中国为5单位,日本为5单位,泰国为10单位,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因而美国在大米的生产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从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看,美国为0.24单位大米,中国为1.25单位大米,日本为2.5单位大米,泰国为5单位大米。泰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最高,反过来,泰国大米的机会成本最低,因而,泰国在大米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⑵如果美国和日本进行粮食贸易,因美国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仅为0.24单位大米,而日本为2.5单位大米,所以,美国应该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图略)。⑶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日本的劳动力增长了50%,在劳动是唯一要素的假设下,意味着日本的大米和小麦需求规模增大了50%,因而美国出口小麦,日本出口大米的贸易模式不会发生变化,但由于日本在大米生产方面有比较优势,所以,国际大米价格将下降,而小麦价格会上升。32.设有A、B、C三种产品,生产每100万美元的产品分别需投入以下生产要素:要素产品劳动(日)资本(万美元)土地(平方公里)A10020010B505005C5005010试分析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分别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进口和出口哪种产品的可能性最大?答:根据题意,A为土地密集型产品,B为资本密集型产品,C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国情的差异,中国在C产品方面有比较优势,美国在A产品方面有比较优势,而日本在B产品方面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出口C产品的可能性最大,美国出口A产品的可能性最大,而日本出口B产品的可能性最大。在进口方面,中国进口B产品的可能性最大,日本进口A产品的可能性最大,美国进口C产品的可能性最大。33.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14 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李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34.关税种类、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以及海关的相关作用。答:关税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说、过境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混合税。海关的相关作用:海关的任务是根据本国有关的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对进出口商品、货币、金银、邮件、行李、运输工具等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禁走私物品,临时保管通关货物和统计进出口商品等。海关有权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出口货物不予放行、罚款、没收或销售。35.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与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答: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制、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征收各种国内税、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采取苛刻繁多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36.简述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答:名义保护率只考虑关税对某种成品价格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由于对成品征收进口关税而对成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所提供的保护程度;有效保护率不但注意到征收进口关税对成品价格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对成品生产投入物由于征收进口关税而提供的保护和由此能增加的价格部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