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0 KB
  • 2022-04-29 14:01:26 发布

2010年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答案.doc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案例 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漂白木浆厂项目  1.林纸一体化项目需主要关注的问题和评价重点是什么?  答:林纸一体化项目需主要关注的问题和评价重点是:  ⑴ 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⑵ 选址布局要合理,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⑶ 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  ⑷ 重点关注特征污染物,对于不同制浆工艺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如AOX和恶臭)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  ⑸ 污染治理措施需要多方案论证,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应优优化论证,纳污水体环境承载论证。  ⑹ 对化学浆、化机浆、脱墨浆高浓度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加以论证,注意脱墨废渣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⑺ 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⑻ 造纸林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有针对性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与减缓、恢复及补偿措施。  2.林纸一体化项目浆(纸厂选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林基地选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浆(纸)厂选址应注意的问题  ①选址必须符合项目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②选址应保障饮用水安全。  ③厂址区域应有充足的水源,缺水地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作为水源;在沿海河,缺水地区新建造纸项目,鼓励咸水淡化作为补充水源。  ④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严格按《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提出的在500mm等降雨量线以东的五个地区布局。  ⑤化学木浆厂应选址于近海地区或水环境容量大及自净能力强的大江、大河下游地  区,废水应离岸排放,避免对重要的近海生态保护区、养殖业和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产卯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等造成影响。  ⑥国家重点水污染整治流域,禁止新建化学制浆企业。  ⑦黄淮海地区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必须结合原料结构调整,确保流域内污染物大幅削减。宜建设耗水量小,污染相对轻的化学机械浆造纸项目,同时实现“增产减污”目标。  (2)造纸林基地建设选址应注意问题  ①造纸林基地建设项目必须纳入《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  ②禁止下列地域列入造纸林基地范围:自然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廊道,25º以上陡坡地(竹林基地除外)、江河故道、行洪道、分洪道,未经主管部门规划与批准的滩地、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区、《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法规文件确定的公益林区、湿地保护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扩区建设工程”等地域上产生冲突地区。  ③对利用退耕还林地的,必须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相关规定。  ④防止占用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好国土资源,不得占用水土保持林地、水源涵养林地。  3.硫酸盐制浆工艺的主要恶臭污染源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治理措施?  答:硫酸盐制浆工艺产生的恶臭主要是硫化氢、甲硫醇、二甲硫醇和二甲二硫醚,统称为TRS(总还原硫)。主要来自蒸煮系统、蒸发站、碱回收炉、石灰窑。  TRS物质具有酸性及可燃性特点,因此,它们可以通过碱液洗涤、燃烧来处理及加高排气筒的方法来降低控制TRS臭气的影响。32   4.硫酸盐制浆工艺的主要清洁生产技术有哪些?  答:干法备料、浆板成型、ITC蒸煮、碱回收(含石灰回收)、热电、化学品(主要自备等方面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5.浆(纸)厂工程一般用水量比较大,水资源利用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答:水资源规划及其水资源供给可靠性与环境可行性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不挤占生活饮用水、生态用水及农业用水。  6.简述黑液碱回收的原理和基本过程,指出黑液燃烧和绿液苛化代表性的化学反应,并说明绿泥需采用怎样的处置措施。  答:将制浆黑液经化工过程处理,以回收化学品和热能,再供制浆生产使用的过程。简称碱回收。黑液是植物纤维原料在蒸煮成浆后,从纸浆中分离出被蒸煮药液溶解出来的木素和糖类等有机化合物的碱性溶液及残余的蒸煮液。   原理:碱回收是应用吕布兰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将黑液中钠的有机化合物烧成碳酸钠及将补充的硫酸钠(芒硝)还原成硫化钠,再经过石灰苛化,制成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和硫化钠的混合液(造纸工业通称为白液)。碱回收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2RCOONa+O2→Na2CO3+CO2+H2O+C   Na2SO4+2C→Na2S+2CO2   Na2CO3+CaO+H2O→2NaOH+CaCO3  碱回收工艺:碱回收包括从纸浆洗涤过程提取黑液、黑液的蒸发浓缩、浓黑液的燃烧、熔融物的溶解苛化和从苛化产生的碳酸钙中回收石灰等基本工序。  绿泥为含有CaCO3、CaSiO3、有机物、少量碱。绿泥可用于改造林区道路、焚烧制砖或深填埋。  7.原料林基地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原料林基地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种选址与物种入侵,林地类型变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土壤退化、病虫害防治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内容。案例 广西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明阳糖厂10000t/d技改工程  1.糖厂项目的工程分析重点是什么?  答:本工程是技改工程,技改工程污染物排放以有机废水为主,其次为噪声和废气污染。现有工程废水已经采取处理措施,但处理效率低,总排口水质达不到规定标准要求,循环用水率低。技改工程要考虑新增项目的环境保护,采取“以新带老”措施,做好老污染源的治理。因此,弄清工程技改、后污染源情况,分析废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的替代方案是本工程分析的重点。  2.技改项目与新建工程的工程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技改项目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帐”,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3.对于清洁生产水平较低的工业项目,清洁生产评价应重点关注什么问题?  答:与国内外同类先进企业相比较,从六个方面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找出关键问题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加强环境管理、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适用条件的区别是什么?  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使用甘蔗渣、锯末、稻壳、树皮等燃料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32 2003)适用于使用单台出力65t/h以上除层燃炉、抛煤机炉外的燃煤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煤粉发电锅炉;单台出力65t/h以上燃油发电锅炉;以及各种容量的燃气轮机组的火电厂。单台出力65t/h以上采用甘蔗渣、锯末、树皮等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参照本标准中以煤矸石等为主要燃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执行。  5.对于主要污染物量削减的技改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内容应包括几部分?  答:技改前、“以新带老”措施后现有工程、技改项目和技改后4部分。案例 中英合资—捷利康南通化学品有限公司  1、本项目工程分析的项目组成除案例所列外,还应列出哪些设施?为何需要列出?  答:储运设施 、生活设施。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些设施的分析,核定这些环节中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明确有关的环境影响的来源。  2、本项目非正常排污工况有哪些?其重点分析内容有哪些?  答: 本项目非正常排污工况有开车、停车、检修、一般事故和泄漏;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划指标运行。  本项目非正常排污工况重点分析内容:有一般性事故及泄露等情况下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异常情况产生时的原因分析,确定污染源强,发生频率和处置措施及对环境的影响。  3、本项目工程分析除应给出总物料平衡衡算和各装置的物料平衡外,还应进行哪些物料的平衡计算?其目的是什么?  答:有毒有害物料平衡、有毒有害元素的物料平衡目的:计算污染物的源强,分析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确定对环境的影响,便于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置措施的提出,也为环保设施提供依据。  4、本项目焚烧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焚烧炉的烟囱高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达到排放标准是否一定合理?如何确定其合理的高度?  答:焚烧炉产生的气体主要: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焚烧炉的烟囱高度符合标准要求,但是达到排放标准不一定合理,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之规定,燃煤燃油锅炉烟囱排放高度除需遵守排放速率标准值外,焚烧炉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最高建筑物5m以上。  5、本项目最终排放废水中含有微量吡啶、百草枯、功夫等特征污染物,国家及地方均无相应的排放标准,环评工作中应如何确定和实施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答:参考输出国和发达国家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有关技术资料,由地市级环保局提出,经省和直辖市环保部们批准后实行,报国家环保局备案。  6、本项目的工艺废水处理是一大难点,又有送焚烧炉焚烧处理或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二种方案选择。你认为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方案比选?  答:比选分析应遵循技术先进性、技术可行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方案优化性、反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一般从工艺方案、设备、构筑物、处理效果以及投资、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予以分析论证。  7、本项目的工艺废液拟送焚烧炉焚烧处理,危险废物焚烧的特点和环境影响问题是什么?其污染控制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环境影响问题是容易产生污染二次污染。  其污染控制的关键因素:选址,焚烧技术性能指标,达标排放,焚烧残余物的处置。案例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60万t/a乙烯改扩建工程  1.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点,该项目主要关注的问题和评价重点是什么?  答:根据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周围区域环境特点,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以建设单位概况调查及现有装置回顾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和总量控制分析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专题评价。  2.结合乙烯项目特点,如何针对老项目和周围环境现状,充分论证项目选址合理性,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32   答:采用先进的石化原料工艺路线,对乙烯装置及其配套下游加工装置进行扩建改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规划;乙烯改扩建工程在规划的发展石油化工区域进行建设;利用依托现有装置的空地,无需新征土地,而且充分依托现有的公用工程设施,厂址选择合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废气污染防治采用低硫燃料,排放烟气可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工艺废气送火炬焚烧,含烃气体回收。  乙烯装置废水治理主要问题是裂解气碱洗含硫废碱液的处理。该项目采用湿式氧化处理工艺。湿式氧化分解后的废水与其他含油污水送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制定厂址区域的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制度。  3.改扩建工程如何做好“以新带老”及厂址附近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答:改扩建工程建设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空气中的TSP超标和受纳水域的挥发酚、COD和SS超标。应采用清洁工艺,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对现有环保问题实施“以新带老”或区域削减,使现有环境问题得以改善;通过实施总量控制,使污水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污染物排放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4.如何通过本次改扩建,提高生产装置清洁生产水平和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做到“增产减污”?  答:改扩建工程的生产装置采用的生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物耗指标低、水资源利用水平高、“三废”排放量较少。与国内同类装置相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现有装置相比,物耗、综合能耗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水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吨产品废气、废水的排放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属于清洁生产工艺;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改扩建工程实施后可以做到“增产减污”。  5. 如何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任何情况下事故排放(尤其是事故废水)不污染环境?  答:  ① 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距离。厂区总平面布置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② 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及避难所。对贮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危险源的贮存地点、设施和贮眲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③ 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设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④ 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放在线分析系统。  ⑤ 电气、电讯报警系统。  ⑥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⑦ 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案例 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年产45万t PTA工程  1.  答:(1)R=C/Y×100%=C/(Q+C) ×100%  = (348000+912)/(8620+(348000+912))×100%  = 348912/357532×100%=97.6%  R冷=C冷/(Q冷+C冷)×100%=348000/(6960+348000)×100%  =348000/354960 ×100%=98%  (2)本项目的工业用水及水资源利用水平相对较高,为国内先进水平。  (3)本项目的节水途径及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论述本项目是否属于节水型新工艺,并对给排水方案(包括新鲜水、循环水、重复利用水的合理性)及主要用水设备(循环水站、锅炉、焚烧炉)。如焚烧炉排水进污站的可行可靠性。  ②论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途径,如纯水场排放水可用于焚烧炉洗涤水、罐区地面冲洗水。  ③论述假定清净下水(循环排污水、纯水站排水、锅炉排水)经适当处理回用地坪冲洗、卫生间冲洗、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的可行性,特别还应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尽可能实现部分废(污)水资源化。  ④论述废水回用的可行性,以此达到“节流减污”;如经二级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32   ⑤根据“清污分流、分级控制”的原则论述本项目给排水体制、排水管道系统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如本项目未实行清污分流。  ⑥重新绘制全厂给排水平衡图,提出原有方案的改进建议,规定节水措施,并给出废水回用途径及数量一览表。  2.本项目的排水口设置是否合理?应设置几个什么类型的排水口?  答:因为本项目未实行清污分流,生产废水含有钴,为一类污染物;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同时进入污水处理厂,清净下水应该经适当处理后用地坪冲洗、卫生间冲洗、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所以本项目的排水口设置不合理。  应根据“清污分流、分级控制”的原则,应设置3种类型的排放口,一类是清净下水排口;二是生活污水处理后,经污水处理站处理,最终进污水处理厂;对含有一类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废水,在车间或处理设施设置排放口,达标排放。  3.本项目的工艺废水经厂内污水预处理站处理后,再送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重点关注什么问题?  答:应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①处理工艺:预处理+厌氧、预处理+厌氧+一级好氧、预处理+厌氧+二级好氧+砂滤处理工艺;②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③去向;④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指标;⑤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投资;⑥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占地等。  重点关注的问题: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能力以及出水水质。  个人认为:   1.关注项目废水执行的排放标准,应满足相关要求和地区污水处理厂的收水要求   2.分析地区污水处理厂现状运行情况:处理能力,进水要求,出水设计指标,设计处理效率。现状实际处理水量,进水浓度范围,出水浓度范围等。   3.结合项目废水情况,分析论证项目废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该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稳定达标的可行性;   4.如存在问题,提出强化预处理的建议和要求(如真正做到含钴废水不排放),甚至替代方案(厂内处理达到相应排放标准)   5.应关注是否有第一类污染物以及相关的取样要求,关注事故废水去往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和收集措施。  4.若对本项目进行全面的清洁生产分析,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应提出哪些方面的清洁生产改进措施?  答: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分为六大类: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资料】在开展清洁生产的环境技术指标分析和评价时,应通过对比分析,说明该项目在节能、节水、降耗、减污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资源利用水平:通过计算给出吨产品的物耗;②能源的利用水平:给出吨产品能耗,吨产品能耗为全年消耗的各种能量(扣除回收的能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③水资源的利用与污水处理水平:通过计算给出吨产品水耗、水的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程度及其处理工艺的建设费用等;④废物利用的可能性:废品回收、再生及复用的可能性,污染物回收,污染物削减量等。  建设项目EIA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目标在于评价一个项目是否符合清洁生此要求,主要表现在其工艺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技术上是否合理、环境技术是否能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是否满足环境法规的要求。  5.若对本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其主要影响对象有哪些?其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首先进行PTA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分析存在的危险单元,在此基础上源项分析(罐区、储区、生产设施区、管道)、后果计算、分析值的计算和评价、提出措施,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  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影响的对象:包括厂界外的人群伤害,生态系统的影响、周围环境质量的恶化。  6.若曹娥江为敏感性河流,为防止火灾爆炸产生的污染消防水和泄漏的对二甲苯、醋酸等有毒物对其事故影响,应采取哪些有效防范措施?32   答:应事故泄露影响对曹娥江进行预测,用正确模式和参数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消除、减少、防范的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可在防范区设围偃,在事故外围区设置事故池、消防水水池,在雨水排放口设切换装置把事故水引入专用设施处理。案例 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1.分析项目现状监测不足,列出补充的监测的内容、因子?  答:不足:首先按照导则确定评价等级,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应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测试。还应进行厂区、渣场及界外农田处的土壤环境和农作物质量监测。  无组织排放监测,监测因子:SO2、TSP。  厂区、渣场及界外农田处的土壤环境和农作物质量监测。监测因子:Cu、Pb、Zn、Cd、Cr、As。  2.根据最新要求,本项目缺少环境影响风险内容,分析该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和步骤?  答: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是制酸系统故障造成高浓度SO2排放的环境事故。发生情况:  (1)制酸系统SO2转化率降低;  (2)制酸系统故障停产,粗铜熔炼烟气直接排空。制酸系统转化率下降和故障停车时应有完善的监控手段和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和步骤:  (1) 风险识别;  (2) 源项分析;  (3) 后果计算;  (4) 风险计算和评价;  (5) 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  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  RmaxRL则对该项目需要采取降低安全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项目的建设是不可接受的。  3.确定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应依据哪些标准及污染因子?  标准名称:铜冶炼厂(密闭鼓风炉型)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57-89);硫酸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63-89)  污染因子:硫酸雾  主要依据铜冶炼厂&硫酸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污染因子为危险化学品硫酸;   4.分析清洁生产分析应补充哪些内容?  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分为六大类: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案例应补充: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案例 江苏徐州阚山发电厂一期工程  1.火电厂运行过程中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又哪些?  答:运行期环境影响有:  ①燃煤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对主要保护目标的影响;  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若受纳水体农灌作用且循环水排放,则对农作物的影响;若受纳水体为海水或水库并且排放温排水[如用海水作冷却水],则温排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③噪声对厂界和对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  ④地下水环境预测与评价(此章与贮灰场影响分析重复,可适当调整,应分析灰场与水源地之间的关系);  ⑤煤场扬尘环境影响分析(此章也可列入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篇章中);  ⑥贮灰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等。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32   A.燃烧过程:电厂正常运行时的燃烧过程主要包括燃煤的粉碎,燃煤在锅炉内的燃烧以及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经除尘器、烟道、烟囱排入环境空气。在该过程中,可能产生烟气污染物、锅炉清洗废水、灰渣,一些机械转动设备,如磨煤机、风机等可能产生噪声;锅炉启动及事故排气时可能产生排气噪声。  B.化学水处理过程:化学水处理过程主要是为电厂正常运行提供水质合格的工业补给水,在该过程中,通过若干化学处理过程对原水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主要产生一定量的酸碱废水。  C.燃煤存贮、输送过程:燃煤存贮及输送时,为防止煤场扬尘影响环境,需对煤场及输煤栈桥进行喷洒或冲洗,从而产生输煤废水。此外,在不利气象条件时,贮煤场可能产生扬尘。  D.燃油存贮及装卸过程:该过程中,由于油罐脱水及油区冲洗,可能产生少量的含油污水。  E.发电过程: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如水泵、空压机的运行,可能产生噪声,冷却塔亦产生相当量的排污水及噪声。此外,主厂房内的冲洗可能产生相应的冲洗废水。  F.除灰渣过程及贮灰过程:除灰渣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灰渣及灰水。贮灰场在贮灰过程中,若管理不当或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可能产生扬尘。  G.烟气脱硫过程:烟气脱硫过程中,将产生脱硫废水、噪声及石膏。  2.针对火电厂锅炉烟气排放,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预测SO2、NO2和烟尘(PM10)1h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预测各关心点的日均浓度;预测最大落地轴线浓度及出现距离;预测熏烟浓度及出现距离;进行烟囱高度的合理性论证等内容。  3.灰场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灰场主要环境影响及应采取的减缓措施有哪些?  答:灰场选址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泉域等重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保护目标,灰场周边村庄应符合500m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实测或类比给出灰场的渗透系数。预测灰场对地下水尤其是附近水源地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渗措施,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对第II类贮存场的要求。  灰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灰场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灰场不碾压、大风天气条件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灰场排水对周围地表水体的影响;灰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减缓措施:灰场选址时要注意灰场的渗透系数,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渗措施;加强灰场的运行管理是减少灰场扬尘对环境影响的关键。从防渗漏、防扬尘、防流失等方面提出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提出灰场的防洪措施。山谷型干灰场周围宜设截洪沟,设计标准宜按洪水频率十年一遇进行设计。  4.火电厂用水量较大,水源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对于缺水地区应采取的机组形式是什么?  答:火电厂需大量冷却用水(凝汽器冷却、发电厂的冷却、引风机和水泵等轴承的冷却)和锅炉补给水、除灰及吸尘、除硫以及热力用损失的补给水等,所选择的厂址应靠近水源。评价中应考察设计方案和水平衡图是否执行了《火电厂设计技术标准》规定的设计原则,是否落实了国经贸资源《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精神要求。“通知”提出“国家鼓励新建、扩建燃煤电站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用水量。在北方缺水地区,新建、扩建电厂禁止取用地下水,严格控制使用地表水,鼓励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或其他废水。原则上应建设大型空冷机组,机组耗水指标要控制在0.18m3/(s.GW)以下。这些地区建设的火电厂要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规划,配套同步建设。坑口电站项目首先考虑使用矿井疏干水的要求。  5.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应通过哪些途径予以获得,应征得什么部门的认可?  答: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二氧化硫和烟尘,通过区域削减予以获得。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9号《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条件的公告》:  (1)新建、扩建、改造火电项目必须按照“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的要求,通过对现役机组脱硫、关停小机组或排污交易等措施或“区域削减”措施落实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途径,并明确具体的减排措施。   (2)总局与六家中央管理电力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六大集团)或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二氧化硫削减责任书的脱硫老机组的扩建、改造火电项目,所涉及的老机组脱硫工程的开工、投产进度必须符合责任书有关要求。   (3)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六大集团的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所在电力集团公司和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32   (4)不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从各省非六大电力集团电力行业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建设单位在提交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同时提供省级环保部门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的确认文件。案例 国电长治热电厂(2×300MW)新建工程  1.结合《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发改能源 [2007]141号),热电联产项目在规划、热负荷、机组选型等方面的评价要点是什么?  答:热电联产项目在规划时,要从热负荷(包括:工业热负荷、采暖热负荷、生活热水负荷和制冷负荷)情况及热网规划出发,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推荐最佳热源布局和热电厂的装机方案,与热电分产方案做出比较;并对该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议或意见。  对现状热负荷要准确调查统计,远景热负荷要合理预测。热电联产项目的机组选型应统筹考虑规划范围内热负荷、热源布局、燃料供应和环保等因素,应根据不同的热源布局,对每个热电联产项目进行机组选型的优化比选。  热电联产规划中应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评价中要与热电分产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比较,并应分地区(城市、供电地区)、时段(采暖期、非采暖期)提出定量分析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主要是热源布局、机组选择、洁净燃料和洁净燃烧工艺等对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因子的排放总量的影响。  2.热电联产项目厂址应考虑哪些因素,从环保角度,哪些因素可能构成制约性问题?  答:①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相符性;②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的可行性;③区域热负荷与供热半径、水源、运输、土地性质分析;④环境功能区划、气象条件(上风向)、环境敏感点(环保目标)、环境容量与环境影响分析。  上述条件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3.热电联产项目产业政策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之处有哪些文件与规定?  答:①《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对燃煤火电厂的要求: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和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② 根据《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步建设、验收投入使用,并规定热力网建设资金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不落实的,不予审批。常规热电联产机组,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③ 符合当地的供热规划,总量控制方案须满足国家环保总局与省级人民政府与六家中央管理电力企业集团签订的SO2削减责任书要求,总量来源企业与工程本身须满足环发《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182号文)中绩效总量要求。④ 粉煤灰必须100%综合利用。  4.环境影响预测方面,热电联产项目应色括哪些内容?与常规火电项目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1)环境空气。热电类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以大气预测为重点,预测内容包括本期工程大气污染物lh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贡献值,各关心点预测值,替代小锅炉后的环境正效益,烟囱方案论证,装设GGH论证,非正常工况影响,煤场、灰场和运输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等。还应预测逆温和熏烟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环境影响。  (2)地表水。目前火电行业总体上均可做到正常工况下基本不排放废污水,因此其排污影响可不作为地表水影响的重点;火电类项目地表水影响主要是关注取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取水管线的生态影响等。  (3)地下水。火电类项目地下水影响重点是评价灰场区域地下水,在调查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的基础上,明确灰渣对灰场地下水的影响途径和主要影响因子,并定性分析采取措施后的影响程度。评价中需结合区域地质情况,根据灰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性评价报告等,逐项论述灰场选址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l8599-2001)的符合性。  (4)噪声。火电行业噪声影响与预测的关注点主要有:厂内关注锅炉吹管、排汽噪声和循环冷却方式,如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方式时需关注自然通风冷却塔,采用直接空冷方式时需关注空冷平台和辅机冷却所用的机力通风冷却塔等;厂外主要关注运煤、运灰交通噪声影响等.32   (5)固废。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的是,热电类项目灰渣必须首先立足于综合利用,并对灰场存灰量有明确要求。分析灰场容量的合理性,根据《热电联产可行性研究科技规定》,热电厂灰场存量不宜超过6个月的热电厂最大排灰渣量。  针对不同项目与区域,还应涉及温排水、陆域生态、水生生态、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影响预测内容。  5.热电联产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有哪些?发电煤耗与热电比的关系是什么?  答:发电标准煤耗、供热标准煤耗、污染物单位电量产生量与排放指标、水耗指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灰渣综合利用率指标等发电煤耗与热电比的关系是:  热电比=供热量/(供电量×3600KJ/(KW.h))×100%   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3600KJ/(KW.h))/(燃料总消耗量×燃料低位热值)  以上两个公式综合可以看出发电煤耗与热电比存在反比例关系。  6.热电联产项目总量控制所依据的规定有哪些?其总量可能的来源有哪几方面?  答: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39号《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条件的公告》热电站、煤矸石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总量指标必须明确总量指标来源。除热电站、煤矸石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外,其他新建、扩建、改建常规火电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电力行业取得。  (1)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六大集团的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所在电力集团公司和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2)不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从各省非六大电力集团电力行业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  关于印发《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的通知【环发〔2006〕182号】                               总量控制方案须满足国家环保总局与省级人民政府与六家中央管理电力企业集团签订的SO2削减任务书要求,热电类项目SO2指标需按发电与供热绩效分别落实来源。  总量来源企业与工程本身须满足【环发(2006)182号】文件中绩效总量要求。案例 江苏巨龙水泥集团有限公司5000t/d熟料生产线技改工程  1、水泥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①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②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如爆炸产生的废气,爆破振动、噪声,废矿石的处置方式及处置场选址合理性,以及开采过程中的生态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景观影响等)。③ 行业清洁生产分析。④ 如果原料中含有氟(如萤石、泥岩粘土质等),应考虑氟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防治措施。⑤ 厂址是否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⑥ 配套的公路、铁路、水运码头、物料输送廊道的选线、选址的合理性,对生态环境、景观及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2、在与水泥厂配套建设的矿山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哪些过程?应分别采取哪些生态减缓措施?  答:矿山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过程有:  ① 矿山开采初期,对表土进行剥离、废土石堆放、道路修筑对地貌、生态植被破坏,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等影响。  采取的措施是:各采矿作业点及采矿工业场、办公区、生活区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建设、施工应尽量缩小工作面,物尽其用,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减少对草地及土壤的破坏。将表层土用于已开采区的植被恢复,合理选择弃渣场。  ② 矿石开采过程凿岩、爆破、破碎、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高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是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的施工工艺。  ③ 矿石开采后大量岩石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等。  采取的措施是对施工迹地和弃土进行合理平整和清运或再利用并进行绿化复耕等措施,以减少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增加。32   3、对依托有现有工程的改扩建工程,报告书工程分析中应着重突出什么内容?  答:对依托有现有工程的改扩建工程,报告书工程分析中应分析与现有工程依托关系、现在工程基本情况介绍、污染源分析及采取的措施,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着重突出“以新带老”的措施及污染物“三本帐”。即:现有工程排放量+拟建项目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排放量:类别污染物现有工程排放量拟建工程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改扩建后排放总量变化量         4、对于水泥厂项目,受项目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调查范围包括几部分,调查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水泥厂项目受项目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调查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以生产区为中心按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确定受粉尘影响的环境敏感点,另一个是以矿山的开采区为中心按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确定受生态影响的环境敏感点。  厂区的敏感点调查重点主要有受影响的村庄、学校、医院等保护目标与项目的方位、距离和规模;矿山的生态调查重点主要有生产系统的类型、植被(生物量、密度、生产力、物种数量)、动物(种类、组成、分布、生活习性、迁移等)、水土流失现状、资源情况、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  5、水泥厂项目涉及的清洁生产指标主要包括哪几项?  答:水泥厂项目涉及的清洁生产指标主要有:  ①工艺技术与装备:对工艺技术来源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的地位及设备的先进性,可从装置的规模、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分析其在节能、减污、降耗等方面说明拟采用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  ②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原材料指标[毒性、能源强度、生态影响、可回收利用性、可再生性、是否利用了工业固废(粉煤灰、硫酸渣、锅炉渣等)]、水的重复利用率、电耗、水耗、物耗(热耗、原料和煤);  ③污染物产生指标: 主要从单位产品粉尘排放量、单位产品SO2排放量、单位产品NO2排放量、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等方面评价;  ④产品指标:主要从销售、使用、寿命优化、报废等方面评价;  ⑤废物的回收利用指标;  ⑥环境管理指标(从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环境审核、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相关方面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其清洁生产水平。)案例 安徽“皖电东送”西通道等500kV输变电工程     1.输变电工程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主要污染因子  运营期:电磁环境-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变电所、输电线路)  声环境-主变噪声(变电所)、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输电线路)  水环境-生活污水、油污水(变电所)  景观影响-影响景观(输电线路)  施工期:声环境-施工噪声(变电所、输电线路)  水环境-生活污水(变电所、输电线路)  生态环境-植被破坏、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变电所、输电线路)  社会环境-拆迁安置(变电所、输电线路)  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土地占用、拆迁安置、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群生活污水的排放,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运行噪声及生活污水等。  2.如何确定输变电工程的评价范围,评价等级?  答:输电线路评价范围  (1)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 宽带状区域。32   (2)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 带状区域。  (3)噪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 宽带状区域(教材)。  变电站评价范围  (1)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以变电站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m 范围内区域。  (2)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变电站外距离围墙2000m 或距离最近带电构架2000m 内区域。  (3)厂界噪声评价范围:厂界围墙外1m,环境噪声为厂界围墙外200m(100m-教材) 范围内。  自然、生态环境  以线路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m 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区域。以变电站建站所利用的土地区域及区域生态完整性所涉及区域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区域。  评价等级: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按照该规范规定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深度进行。  声环境影响评价:由于输变电工程噪声源强较低,对居民区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三级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线路不经过生态敏感区,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0Km2,工程建设也不会使沿线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减少,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物》(HJ/T19-1997)的规定,评价等级可从简,不作分级评价,仅进行一般分析。  施工期不作等级评价,仅进行一般分析。  3.输变电工程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答:  (1)选线选址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容性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所涉地区的相关规划,包括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电力规划、城市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分析评价输变电工程与相关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是否相容,是否满足环保、规划、土地等相关部门对工程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对工程的线路形式(单回路或双回路等)比选、线路路径、站址及总图方案布置的环境合理性、需回避的环境敏感目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定性的分析评价,给出措施建议,必要时提出工程线路或站址选择或调整的避让距离要求。  (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对工程在建设期的噪声、扬尘、弃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正常工况为主。分析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输变电电磁环境、生态、噪声、废水、水土流失等的产生、排放、控制情况。  对输变电电磁环境因子及噪声源应表明其源强及分布,对废水排放源应说明种类、数量、成分、浓度、处理方式、排放方式与去向等。  (3)生态影响途径分析  主要从选线选址、施工组织、施工方式、敏感目标的诱导影响等方面分析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的生态影响途径。  对运行期应主要从运行维护角度分析输变电工程的生态影响途径。  (4)污染因子产生或排放量的核算  对各污染因子的产生或排放点位、量、方式、影响范围(搬迁范围)进行核算和统计分析,并对确定的最强产生或排放点位、量及其影响范围进行重点核算和统计分析。  (5)环境保护措施  对工程全过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按环境要素分类予以描述。  【输变电工程工程分析的内容】工程概况、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总平面布置图、技术经济指标、路径方案、施工工艺、杆塔和基础工程占地、对公路、铁路、电力线的交叉跨越、河流的跨越、污染源分析、环保目标。32   4.输变电工程现状监测内容,监测布点原则是什么?  答:输变电工程现状监测内容:  (1)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2)0.5MHz频段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  (3)等效A声级。  监测布点原则:  每个变电所围墙外1m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4个点,关心点设1个,共5个监测点。输电线路沿线的主要居民点及学校布设监测点。  5.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答:对环境敏感点,特别是沿线居民进行达标分析。  6.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设置哪些专题?  答:  1.前言  8.所址及线路路径合理性分析  2.编制依据  9.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工程概况  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4.区域环境概括  11.环保投资估算及损益分析  5.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12.拆迁安置  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3.公众参与  7.水上保持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4.结论和建议  7.如何对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进行合理性分析?  答:对所址及线路路径通过与规划、法规、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并对推荐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说明推荐方案选择是合理的。  8.输变电工程的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有哪些?  答:输变电工程的环境敏感区域建议结合评价范围做答。  变电工程的保护目标:评价区内的居民点、学校及自然保护区。  9.如何开展输变电工程公众参与工作?  答:采用张贴公示及将环评简写本在网上公示等形式,向受项目影响的地区公众公开项目建设及环评信息,同时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对项目区公众进行公众意见调查。  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对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对林业资源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11.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对线路沿线、变电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12.输变电工程电磁场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输变电工程电磁场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对线路沿线、变电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13.输变电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土地占用、拆迁安置、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群生活污水的排放,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4.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有哪些?  答: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土壤基本情况。调查中须特别注意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极端问题,如最大风级、最大洪水。32   (2)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查包括植被(覆盖率、生产力、生物量、物种组成);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法定保护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物的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稳定性与脆弱性;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人类干扰程度(土地利用现状等)、资源赋存和利用,如果评价区存在其他污染型工、农业,或具有某些特殊地质化学特征时,还应该调查有关的污染源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   (4)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   (5)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   (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调查方法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从地区环保部门和评价区其他工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收集有关评价区的污染源、生态系统污染水平的调查资料、数据。   (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野外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进行评价区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查可采用现场踏勘考察和网格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在评价区己存在污染源的情况下,或对于污染型工业项目评价,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查。根据现有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物环境输送规律确定采样布点原则,采集大气、水、土壤、动植物样品,进行有关污染物的含量分析。采样和分析按标准方法或规范进行,以满足质量保证的要求和便于几个栖息地、几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比较。景观资源调查需拍照或录像,取得直观资料。  (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3S”技术),可采集到大区域、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5)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问题(如物种分类鉴定)和疑难问题。   (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如候鸟迁徙等。案例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  某商贸中心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周围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体,以文化、教育、卫生和旅游事业为支柱的区域。已建成的一期工程用地面积约10万平米。工程内容包括饭店、写字楼、公寓、会议厅、商场、行政楼和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50万平米。现拟建二期工程,位于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东侧,建设内容包括2座公寓、1座写字楼、1座饭店和1座商场,地下二三层为大型停车场。二期总占地面积8万平米,建筑用地面积66721平米,新征地用地面积56000平米。二期工程建成后与一期工程相连构成一个集办公、酒店、商业、餐饮、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商贸中心二期工程选址区东侧为一条交通干道;北侧隔马路是一个小学,小学北侧为一风景名胜古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侧为一高级写字楼,周围100米范围内建筑物最高为50米。项目周围水电设施齐全,供暖在一期工程已建成的锅炉房基础上进行扩建,锅炉为天然气锅炉,现有烟筒高度为45米,制冷采用中央空调系统。1、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答: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水环境部分:污水排放去向,如果排放到污水处理厂需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处理效率及管网布设等,若排向水体,需调查受纳水体水质、河流水文资料等。  (2)大气影响部分:当地污染气象资料,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项目周围污染源资料,当地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资料;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  项目建设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坡度、坡长、开挖面积等。  (3)噪声影响部分:噪声敏感点分布与距离情况,建设施工各工程内容的噪声等级。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32 2、项目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哪几部分?  答:(1)运营期的污染源应包括:锅炉废气、生活污水、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  (2)建设期的污染源应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3、该项目烟囱高度是否合理?为什么?高度应为多少?  答:该烟囱高度设计不一定合理,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之规定,燃煤燃油锅炉烟囱排放高度除需遵守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内的建筑3米以上。燃气锅炉烟囱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最低高度为8米,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本评价应根据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功能要求和本城市的总量控制要求,利用模型计算锅炉烟囱排放污染物对本地区环境空气的贡献和影响,并提出其合理的排放高度要求。  4、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项目位于建成区,周边有小学、高级写字楼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属于环境敏感对象,因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对这些敏感点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在靠近敏感点处运行,施工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免经过这些敏感点等。  项目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期的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5、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生活污水、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锅炉废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以及餐饮油烟等。  6、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预测指标和内容有哪些?  答:运营期主要的大气环境影响有车库废气、锅炉废气以及饭店厨房的油烟等,因此,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指标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油烟。  预测的内容包括: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各指标的日平均浓度、锅炉对周围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各预测指标的年平均浓度。案例 污水处理厂项目  某城市拟建污水处理项目改善城市环境。该城市存在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主要问题包括:由于上游建供水水库,由北向南流经市区东部的S河天然径流明显减少且枯水期断流;城市部分污水未经处理排入S河市区河段,导致其水质污染严重;由于长期超采导致城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S河市区段为景观用水功能区。市区下游段为农业用水功能区。S河出市区后经25km进入B县城,区间有一支流汇入。   拟新建规模为20×104t/d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城市东南角规划预留用地,项目将对排入S河市区段的城市东部地区全部污水进行截流(其中工业废水量约占40%),引入新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S河流下游。拟选污水处理工艺为曝气活性污泥法。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见下表。指标BOD5CODSSNH3-NTP进水水质(mg/L)200350250258出水水质(mg/L)206020150.3  拟定沉淀池污泥经浓缩、脱水,添加石灰使其稳定后送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  拟建污水处理厂北厂界200m有企业,西厂界300m有村庄。该地区主导风向NW。  问题:  1.说明该污水处理项目是否能实现S河流市区河段水体用水功能目标。列举实现用水功能目标的可行措施。  2.从环境保护角度,列举理由说明优化的污泥处理、处置措施。  3.该污水处理厂的BOD5的去除率是多少?  4.列出预测排放口下游20km处BOD5浓度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  5.在本项目的公众参与中,应给出哪几方面的环境影响信息?  答:  32 1.S河市区段为景观用水功能区,河道水质应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4类或5类水体标准。用二级处理出水补给给S河市区段能够满足风景观赏水体的要求。在难以实现用引水渠水补给给S河市区段的情况下,可用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补给S河市区段,并以该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水质作为S河市区段的临时水质标准。  2.污泥是处理厂排出的最主要的固体污染物,也是处理厂工程可能影响环境的最主要环节。污泥的最终处置通常要在处理厂厂区以外进行,它是处理厂工程中独立发挥防治污泥污染作用的措施。根据国家“三同时”制度,处理厂污泥的最终处置,应与处理厂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该污水处理厂的BOD5的去除率:(200-20)/200×100%=90%  4.排放口BOD5:20mg/L,排水量:2×104t/d,河深、河宽、坡降。  (1)源强数据  尾水排放量:2×104t/d;  尾水达标排放时,BOD5排放浓度:20mg/L;  (2)受纳水体水文参数:河床宽、水深、平均流量、平均流速、坡降系数;  (3)利用两点法计算确定参数K1  (4)本底浓度  5.建设项目情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案例 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  某市拟建一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0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人南部沟谷向南流出。选址区南侧5km处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lkm。  问题:  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个主要的建设内容?  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  答:两个场址对比分析见下表:条件场址一场址二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吲、水稻蔬菜等,离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地表植被为马尾松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地形条件地形有利,能尽量减少工程量,有足够覆土来源地形有利,能尽量减少工程量,有足够覆土来源地质水文条件场地北部有沟谷,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32 水电设施条件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1km外有变电站交通状况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000m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周围敏感点情况1.8km外有村庄,5km处有一森林公园1.5km外有村庄,1km外有森林公园垃圾运输沿线影响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由上表可知,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答: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以及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  (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  (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  (4)气象与气候;  (5)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  (6)地下水环境;  (7)大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  (8)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  (9)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  (10)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  (11)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  (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答: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pH、COD、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等;  地下水:pH、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  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些主要的建设内容?  答: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对污水处理设施。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  答: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  (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3)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32   (5)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段。  7.简述除厂址比选论证外,该项目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除厂址比选论证外,本项目工程分析应关注的重点为填埋场本身及配套建设的防渗、收集、处理和排泄系统,以及废物预处理工程。  8.项目运行期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地表径流),以及防渗层破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无组织排放可能产生燃烧爆炸);  (3)垃圾运输及填埋场作业产生的噪声;  (4)填埋场建设对生态破坏和对景观的影响;  (5)填埋场孳生的害虫等可能传染疾病;  (6)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9.安全填埋场服务期满并封场后,应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  封场后应继续进行下列维护管理工作,并延续到封场后30年  a.  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b.  维护和监测检漏系统;  c.  继续进行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  d.  继续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10.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步骤  填埋场最关心的问题是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一旦防渗层受到破坏或产生了泄漏,将污染地下水。预测地下水的污染,首先根据达西定律,计算水在包气带和饱和含水层中的运移速度,再计算渗滤液中污染物的迁移速度,确定相应的防扩距离。  问题及思考:  1、危险废弃物处置工程评价重点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评价重点为:  (1)根据该市固体废物产生数量、种类及特征,分析评价处理危险废物工艺可行性,是否达到废物利用、资源回收、清洁生产的要求;  (2)工程运行后其对选址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3)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综合分析和判断项目选址的合理性,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选址的环境可行性以及填埋场渗滤液对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地表径流),以及防渗层破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2.危险废物处置工程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  建设项目选址优化分析,参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填埋场场址选择的要求,分析要点包括:  (1)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是否水源地、选址区植被情况;  (2)地形条件:地势地形是否有利,工程量,覆土来源;  (3)地质水文条件:是否有不良地质现象,影响地表水的程度;  (4)水电设施条件:距离饮用水和供电设施的距离;  (5)交通状况;  (6)周围敏感点(包括居民区和风景区)情况:距离敏感点的距离,选址区是否在居民区下风向、项目建设是否影响附近居民区的景观。(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32   (7)垃圾运输沿线对居民的影响;  最后,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及主要的环境影响,综合优化选择场址。  3.危险废物填埋场废气污染物和填埋渗滤液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答:危险废物填埋场废气污染物主要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此外还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氢、硫化氢、氨、氮和氧等,还可能还有微量挥发性有毒气体。有些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填埋气还包括又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填埋渗滤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雨水进入填埋库形成渗滤液,另一部分为填埋废物自身含有的水分经压实流失产生渗滤液。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5-2001)中规定:入场填埋的废物含水率需低于85%。主要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氨氮,还有无机盐等。  4.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技术要求】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应包括接收与贮存系统、分析与鉴别系统、预处理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控制系统、填埋气体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应急系统及其他公用工程等。   【本题答案】填埋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土方工程、边坡工程、截污坝、填埋场各单元的防渗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集排气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排放系统、填埋场防雨措施及排水系统、场区道路、最终覆盖层系统和生态恢复工程。  5.若设置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则焚烧系统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危险废物焚烧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1) 焚烧炉的设计应保证其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  (2) 焚烧炉所采用耐火材料的技术性能应满足焚烧炉燃烧气氛的要求,质量应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能够承受焚烧炉工作状态的交变热应力;  (3) 应有适当的冗余处理能力,废物进料量应可调节;  (4) 焚烧炉应设置防爆门或其它防爆设施;燃烧室后应设置紧急排放烟囱,并设置联动装置使其只能在事故或紧急状态时才可启动;  (5) 必须配备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在线显示运行工况和尾气排放参数,并能够自动反馈,对有关主要工艺参数进行自动调节;  (6) 确保焚烧炉出口烟气中氧气含量达到6%-10%(干烟气);  (7) 应设置二次燃烧室,并保证烟气在二次燃烧室1100℃以上停留时间大于2s;  (8) 炉渣热灼减率应﹤5%;  (9) 正常运行条件下,焚烧炉内应处于负压燃烧状态;  (10) 焚烧控制条件应满足国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的有关规定。案例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1.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期和运营期主要有哪些工艺过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特点是什么?  答: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期和运营期主要有钻井、管线敷设、道路建设、采油、油品集输及处理、注水等工艺,不同工艺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另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油品泄漏事故可能导致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风险。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区域广、污染源分散的特点。  2.各工艺过程中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及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及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地质勘察期 地震勘探破坏地表植被,影响植被生长钻探井破坏地表植被,影响植被生长,产生噪声扰民、柴油机、发电机烟气污染,钻井污水和废弃泥浆、岩屑污染土壤、地下水(暂时性)试油、试采、井下作业破坏地表植被,影响植被生长,产生噪声扰民、柴油机、发电机烟气污染空气,废水废液污染土壤、地下水(暂时性)32 项目建设期 道路施工、场站建设、管道铺设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地利用、地表景观,影响农作物生长,加剧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产生扬尘、噪声等,产生生活污水,污染地表水体或地下水钻生产井破坏地表植被,影响植被生长,产生噪声扰民、柴油机、发电机烟气污染空气,钻井污水和废弃泥浆、岩屑污染土壤、地下水(暂时性)井下作业(测井、射孔、下泵)作业过程破坏地表植被,井下反排含油废水废液,污染植物、土壤和地下水,影响植物生长;运输过程产生噪声及车辆尾气等运行期 油气集输和处理产生烃类气体、加热炉烟气污染空气,生活污水或事故状态下含油污水对土壤、地下水产生不良影响,开采地下水影响水资源。井下作业(压裂、酸化、化堵、修井、水井测试等)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产生落地油、洗井水、含油污水、酸化液、压裂液污染植物、土壤和地下水,影响植物生长道路运营、油田发展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哪些工艺过程?应采取哪些减缓措施?  答:油田开发建设包括建设期(钻井、完井及地表站场建设)和营运期两个阶段,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而运营期影响较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扰动土层、破坏植被。  开发建设阶段进行的工程活动—钻井、地表站场建设、埋设输油管线、新建各新钻井的进场道路等,会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建设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尽量减少长期或临时征地;尽可能的避让环境保护目标。  4. 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主要有哪些风险事故对环境影响较大?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对可能的风险事故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和事故减缓措施?  答:石油开采中的主要环境风险评价有:工艺风险事故类型风险事故原因引发的后果钻井井喷、井壁坍塌、卡井、油井报废误操作、设备缺陷、设计、施工1、原油外泄造成大气烃类污染,引发火灾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2、发生于地表水体附近的泄漏事故,会直接对地表水造成污染3、发生于远离地表水体的泄漏事故,会在地表形成落地油,对土壤造成污染4、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可使土壤透气性下降、土壤理化性状发生变化,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但原油泄漏事故造成的影响仅限于直接泄漏原油覆盖地区,主要多表层0~20cm的土层构成污染5、泄漏于水体中的原油将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使厌氧生物迅速繁殖,严重影响地表水体功能6、注水井的质量隐患对深层地下水具有潜在性的影响7、井壁坍塌对地下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最好的、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是预防。规划环评是实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有效手段,对于具有区域性、长期性特点的油田开发项目而言,在规划阶段开展环评是最好的环境保护措施之一。  (2)钻井产生的钻井废水,全部进入井场泥浆池。在泥浆池中沉淀澄清后,可将含油量较大的上清液处理后回注油层;开采油气分离出的含油污水一部分回掺用于采油及原油集输,大部分经污水处理场处理后回注油层。能过新建SBR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实现站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32   (3)通过以下措施可减少工程的生态影响:  预防为主,各种地面建设活动,包括站场、钻井井场、管线等在选址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农田、林地、文物、地表水体等;  管沟施工中应分层取土,分层回填,保存好表层土;  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以减少对地表的碾压;  切实做好泥浆池的防漏防渗处理,以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推广使用新型泥浆,减少钻井废物的产生及进妥善地处置和处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物和落地油等。  (4)油田开发的环境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为了防范风险,应严格按规程操作,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应急措施的重点是防止安全事故转化为环境事故。因此,在应急计划中应包含防范、处得环境污染的制度(如及时通知环保部门)和措施。  井壁坍塌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影响,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通常难于准确预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采取长期监测和制定应急措施来有效地减缓影响。  (5)由于油田的开采和运营是一个长期过程。故应当针对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制定长期的监测计划,以发现问题,优化环保措施。  5.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在钻井、采油、井下作业、油气集输处理和储运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清洁生产工艺和措施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答:采用新型的清洁钻井泥浆进行钻井作业,完井后钻井废弃泥浆在井场泥浆池中进行固化处理。增设油泥处理系统,对落地油和污水处理场油泥进行处理,一方面可有效回收原油,另一方面,含油固体废物经过处理后,含油量合格的泥沙可用于铺垫道路和井场。集输管线的保温措施和敷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对在采油过程中形成的落地油进行及时回收。案例 四川芙蓉集团筠连矿区武乐煤矿  1.煤炭开采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答:矿井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沉陷预测和生态恢复等)、产业政策与规划相容性分析、工程分析、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地表水)、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和综合利用(废水、瓦斯、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2.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应从哪些角度考虑问题?答: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应从区域水文地质(岩性,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质构造、采煤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等几个方面,结合开采区已有矿井采煤后对地下水的影响和评价项目的实际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其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对煤层顶板或底板较为敏感的含水层,可采取划定禁采区的办法减缓其影响,对井田采区或开采巷道毗邻水断层和河流的,要按设计规范留设足够宽度的防水煤岩柱,确保采煤不对这些敏感地段产生明显影响。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  (1)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大量的地表剥离、挖填方将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保护措施:做好施工规划,划定弃土弃渣点和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影响、尽量少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施工结束后对于临时占地和临时便道等破坏区,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2)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和治理措施:运营期的主要生态影响是采煤沉陷及沉陷引发的地下水的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环境影响。治理措施:对沉陷土地的恢复按照因地制宜、适林则林、适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恢复;对无法恢复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对受影响的农户进行经济补偿;对搬迁地进行迁入地的承载力分析;对地质灾害要开展地质灾害评价工作,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4.国家对煤矸石、矿井水和瓦斯的综合利用政策方面有哪些规定?32   答:国家对煤矸石、矿井水和瓦斯的综合利用政策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和《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分别对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瓦斯的抽采利用率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等做了相应的规定。  5.矿井水的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矿井水有哪些综合利用途径?  答:矿井水的处理应注意其相应的指标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处理工艺的选择及处理后的矿井水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提出具体、有可操作性的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同时要注意预留处理设施场地,选择合适的工艺,预防大量酸性矿井水的涌出。  处理后的矿井水可做为生产用水、防尘洒水,消防水,电厂用水,也可做为绿化及农林灌溉用水等。案例 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江苏段)工程  1.列举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生态环境调现状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A拆迁和基建 取弃土场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占用 改变土地用途 植被破坏 地表扰动  B拆迁社会环境的影响:拆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动迁安置 景观影响 交通阻隔   C施工基建造成水土流失、  D施工机械爆破作业等产生噪声影响  E基建、路面铺设和运输等产生粉尘  扬尘 沥青烟影响  F施工工程用水和生活污水对地下水 地表水的影响  3.取、弃土场一般应如何恢复?  答:分层开挖,开挖前先将表土剥离,集中存放,用于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  取土场:首先在取土时应该分层进行,开挖前先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并保存好(遮挡,草帘、聚乙烯布覆盖),用于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在取土完成后,进行边坡整修(一般应修成缓坡,以利于雨水汇入),最后将原来的表土填回摊平,这样取土坑内就有了土壤层,加上从边坡汇来的雨水,就产生一种洼地效应。当然取土场也可恢复为农田、渔塘,也可以植树种草,但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降水等气象情况。干旱区与湿润区就有不同。  弃土场:弃土场一般选择在地势较低处,在弃土前也应挖出表层土壤层,并保存好;“先挡后弃”(对弃土堆容易发生坍塌的一侧设置拦挡设施)在弃土作业结束后,将原表层土覆盖在弃土堆上,进行人工绿化(植树、种草);在弃土堆外围设置排水沟,以防洪水冲蚀。  弃土场一般应如何选择?  首先,利用已完成取土作业的取土场(此时可以称为取土坑,在取土场恢复之前可放置弃方),其二,选择地势低凹处,但应避开排洪泄洪区,充分利用沿线城镇建设等留下的坑凹、洼地。  如何选择取土场?取土场合理性分析?32   公路沿线设置取土场,遵循集中取土、尽量减少取土场数量,减少占地的原则。尽量考虑少占耕地,不占水浇地;选择路线沿线未利用的岗地或低产田进行取土。优化设计方案,降低路基高度,利用(粉煤灰)作为路基填料等措施对于减少占地非常有效,其他减少耕地措施或取土场恢复措施需要在下一设计阶段细化。(考点。)  4.噪声超标治理的措施一般有哪几种?  答:线位调整、声源上降低、传播途径上降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防噪。  线路优化比选,进行线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调整;线路路面结构、路面材料或是路基、道轨材料改变;道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临街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变更、声屏障和敏感建筑物本身防护;优化运行方式(包括车辆选型、速度控制、鸣笛控制主运行计划变更等)和进行远距离拆迁安置等。  5.如果声环境评价为一级,其工作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一级评价的工作的基本要求  (1)声环境现状监测全部要求实测;  (2)声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工程运行期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  (4)对工程项目噪声级变化应分阶段分析评价(如建设期、投产运行后的近期、中期、远期);   (5)对于项目建设而引起周边地域或时域声环境变化给予分析(如机场建设引起相关道路车流量增多噪声升高);  (6)对建设项目设计中或环评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选线方案、建设方案等进行同等级定量评价分析;  (7)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降噪声效果。  二级评价的工作基本要求:  (1)声环境现状监测以实测为主,可有针对性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监测资料;  (2)声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项目建设对城镇规划区影响的声等值线图;  (3)分析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  (4)按工程不同阶段分析评价声环境影响情况;  (5)针对建设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分析其降噪效果。  三级评价的工作基本要求:  (1)声环境现状调查可利用当地已有环境监测资料,并给予说明;  (2)针对重点敏感点进行预测评价,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进行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3)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降噪效果分析。  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碾压。施工便道应尽量少占用耕地。材料堆放场、拌和场及预制场等尽量设置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并设置在居民下风向200米以外,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或设于公路征地范围内。  公路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一般要求:  分期分段描述生态现状,分期分段进行影响评价,并分期分段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现状评价要突出沿线区域环境特征。  影响评价要关注生态敏感目标和重点保护对象。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按不同环境区段特征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  关注生物阻隔影响与生物通道建设;  注意土石方平衡与调运;  若建设项目处于“三区”,则必须有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专门章节。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2.公路项目的工程分析  2.1主体工程(一般公路工程的主体工程包括哪些?)  路基工程/互通式立交桥/桥涵,特别是特大桥、大中桥等32   2.2附属工程(一般高速公路和附属工程主要有哪些?)  管理处(站)、收费站、服务区/导水堰、防洪坝、紧急停车带/通道/防护栏/标线、标志、警示牌  2.3依托工程  一般有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供热   2.4临时工程(一般公路建设临时工程有哪些?)  取弃土场/砂石料场/运输便道/施工营地/拌合站/物料堆放场  公路建设的重点工程(又一种问法,公路建设的重点工程主要有哪些?)  隧道/大桥、特大桥/高填方路段/深挖方路段/互通式立交/服务区、收费站/取土场  弃土(渣)场/施工作业场(施工营地、物料堆放场、混凝土拌合站、水稳场、沥青拌合场)  一、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应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因素,能量化的要给出量化指标。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  介绍工程的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和工程特性,并给出工程特性表。  工程的项目组成及施工布置:按工程的特点给出工程的项目组成表,并说明工程的不同时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工程的设计,介绍工程的施工布置,并给出施工布置图。  2.施工规划  结合工程的建设进度,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对与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关系的规划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要做详细介绍。  3.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通过调查,从生态完整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强进行分析,可能定量的要给出定量数据。如占地(湿地、滩涂、耕地、林地等),植被破坏量,特别是珍稀植物的破坏量,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均应给出量化数据。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项目建设中的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发生源源强。废水给出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废气给出固定源、移动源、连续源、瞬时源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固体废物给出工程弃渣和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噪声则要给出主要噪声源的种类和声源强度。  5.替代方案  结合工程设计,主要就替代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强度,特别是量化指标与推荐方案作比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一般要把握如下几点要求:  (1)工程组成完全。即把所有工程活动都纳入分析中,一般建设项目工程组成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有的将作业场等支柱性工程称为大临工程(大型临时工程)或储运工程系列,都是可以的。但必须将所有的工程建设活动,无论临时的、永久的,施工期的或运营期的,直接的或相关的,都考虑在内。一般应有完善的项目组成表,明确的占地、施工、技术标准等主要内容。  (2)重点工程明确。主要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重点的工程分析对象,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运营方式等。一般还应将其所涉及的环境作为分析对象,因为同样的工程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其影响作用是很不相同的。  (3)全过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是一个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做全过程分析。一般可将全过程分为选址选线期(工程预可研期)、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与工程设计)、建设期(施工期)、运营期和运营后期(结束期、闭矿、设备退役和渣场封闭)。32   (4)污染源分析。明确主要产生污染源的源,污染物类型、源强、排放方式和纳污环境等。污染源可能发生于施工建设阶段,亦可能发生于运营期。污染源的控制要求与纳污的环境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同纳污环境联系起来做分析。  (5)其他分析。施工建设方式,运营期方式不同,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影响,需要在工程分析时给予考虑。有些发生可能性不大,一旦发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者,则可作为风险问题考虑。例如,公路运输农药时,车辆可能在跨越水库或水源地时发生事故性泄漏等案例 北京地铁四号线工程  1.城轨建设分不同期建设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环评文件批准后,如以后各建设期的建设时间超过5年,则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重新报批环评文件;项目竣工验收应分期分阶段进行。本工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产生的污染物以能量损耗型为主:噪声、振动、电磁辐射;以物质损耗型为辅:污水、废气、固体废物。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为主:居民出行、拆迁安置、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文物古迹、社会经济等;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为辅: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等。  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  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城市生态、噪声、振动,对环境空气、水环境和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2.列车噪声源强类比时应注意哪些类比条件?  答:主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选择边界条件近似的既有噪声源进行类比监测和调查;并在些基础上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现状背景值和设计作业量,采用模式法计算各预测点处的环境噪声等效A声级。  在进行类比实测时,关键的要求是测量对象、测量参数、测量方法、测量的量以及测量环境等边界条件的一致性,即既有车辆(设备)类型与新建项目车辆(设备)类型、运行工况、线路形式、轨道结构,以及环境条件在尽可能相似的情况下,按照有关测量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对既有列车(设备)噪声进行类比测量。  3.位于城区的站场开挖噪声超达标应使用哪个标准进行判定,措施有哪些?  答:站场开挖执行《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评价范围为场界外1m,遇到敏感点时不应适当扩大;分析其影响时应按《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场界达标即可,不应分析工地施工对场界1m以外居民的影响;施工期减缓噪声影响的措施主要有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安装隔声屏或罩等;加强场站施工方法的分析,必要时改变施工方法;加强与居民的沟通等。  4.线路若为高架线,且通过已建成的高教区,工程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工程分析时应在加强公众参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方案比选,必要时要求更改线路敷设型式(采用地下线);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及抗干扰能力;分析工程地面建筑物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  ※工程介绍方面,应该有列车车型、运行方式、每天通过高教区车次、车速、运输量、站点设置与高教区的位置关系、高教区两侧的设施情况及功能等内容;(不知道有没有此段的会车情况介绍的要求;  ※提示了高架线路,不但有线路比选,而且应有地上、地下方案的比选替代分析;   ※施工方面应该有高教区段施工方式、施工区布置、施工运输线路等;   ※高教区段的噪声防护设施设计情况及效果。   工程分析应体现高教区对噪声控制要求高而项目以噪声污染为主的特点。案例 新建铁路遂渝线  1、铁路线路比较长,穿越生态敏感区较多,因此铁路环评的方案比选显得尤为重要,方案比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从规划相容性、土地利用、噪声影响、投资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比选时应注意:  (1)设计重大敏感问题时,比选方案和推荐方案进行同等深度评价;  (2)比选指标应量化,不能泛泛的从曲线半径、地形等条件方面进行比选;  (3)比选时应重视当前环保热点,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108号文,新建铁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区(已建成或规划的);穿越生态特殊敏感区时应提出完全绕避方案等。32   2、铁路环评中,隧道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隧道工程影响评价中,应在明确隧道长度、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导坑、斜井、竖井)、隧道地层、岩性、地址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顶部水资源及利用情况、隧道排水量的基础上,分析隧道弃渣的环境合理性,沿河隧道是否侵占河滩、河床以及充分利用河谷与当地环境融合的情况,弃渣场总数,占地类型、数量,挡护工程类型及工程量,地表恢复及复垦情况;隧道的排水对附近水体和洞顶居民的影响;位于城市附近或生态特殊敏感区的,应分析洞口形式与当地景观的相容性;隧道穿越岩层放射性异常时,应明确辐射剂量及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情况等。  3、铁路环评中,取、弃土场环境合理性分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取、弃土场环境合理性分析中,明确土石方调配、自身工程材料的利用以及与当地城乡、农田、水利、交通建设综合利用的途径;明确取、弃土数量、位置、占地类型、占地数量、防护措施及工程量、地表恢复、复耕及场站选择的环境合理性等。应注意:  (1)在明确隧道岩性的基础上加大弃渣的自身消纳量,取土应尽量利用当地工程建设的弃方或河道取土(但应明确河道主管部门的意见);  (2)取、弃土场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不得设置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恢复措施:根据不同的渣、土类型和条件,采取土地整治工程,整平覆土、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取弃土(渣)场: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自身土石方不能平衡,需另建取弃土(渣)场。  这些场地施工要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局部生境的功能和过程,特别注意不要占用基本农田、占用生态敏感区域(如繁殖地、育幼地、主要觅食区域、野生动物饮水区和汇水区域、居民点上游、生态用水区域、易诱发荒漠化区域等等)。  4、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包括哪些内容,评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恢复措施有哪些?  答:大型临时工程包括施工便道、便桥、临时码头、大型施工营地、沙石料场、轨排基地等。大型临时工程应尽量利用当地现有设施或布置在铁路永久当地范围内,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  恢复措施:采取土地整治工程,整平覆土、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5、铁路建设项目有哪几种类型?  答:类型有:新建、增建、电气化、增容改造。  6、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土地占用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引起地表植被破坏/工程挖填引起地形地貌的改变/弃土弃渣和地表开挖引起水土流失/移民安置对社会环境的改变。  7、铁路建设项目的运营期环境影响?  答:运行:噪声影响/生活污水/燃油引起大气污染(SO2、NO2、CO)/电磁污染/固废排放/生态环境/景观影响/社会经济影响。  8、铁路项目环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遵循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的原则/“点线结合、以点为主”原则/应将全部工程纳入分析/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做为评价重点以隧道形式穿越保护区时,只要隧道进出口不在保护区内同时不设辅助坑道,则认定线路没有与保护区发生关系,可不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9、铁路生态影响的内容?  答:土地利用的影响/沿线野生动植物影响/高填深挖影响/桥涵等重大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对生态特殊敏感区的影响/取弃土场引起水土流失/移民安置。案例 日照-仪征原油管道及配套工程30万t油码头及航道工程  1.码头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答: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疏浚施工对水环境及海洋生态影响(对水质、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影响很小,不作评价)、声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噪声)以及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其船舶垃圾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等。32   2.码头工程海洋生态现状调查应关注哪些方面?  答:调查内容至少应包括叶绿素a、底栖生物、游泳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重要经济生物重金属及石油烃的富集等。  3.码头工程的水环境影响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分析工程建成前后水文情势和水质的变化;分析施工期疏浚、吹填及营运期维护性疏浚等产生的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定量分析对保护目标的影响,并给出空间浓度分布图。如有船舶压载水,应分析营运期船舶压载水可能产生的影响。  4.某原油码头程位于原一期油码头南侧,拟建设一座30万t级原油泊位,并对港池和停泊水域进行疏浚,疏浚量为120万m3;新形成陆域8010m2,设计年吞吐量为1800万t,本工程陆域形成、港池疏浚作业等直接破坏底栖生物95t,分别损失鱼卵及仔鱼1.82×109粒和1.22×108尾。  (1)本工程的工程概况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阐明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和进度等。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等。给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工程特性指标,包括工程疏浚量、填海面积吞吐量等。说明已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2)本工程的水环境影响预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水文情势变化及疏浚产生悬浮物的预测。  (3)简述本工程的海洋生态影响及应采取的生态保护及补偿措施。  答:本工程的海洋生态影响主要有:填海、港池疏浚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施工产生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施工期对鱼卵、仔稚鱼的影响。  生态保护及补偿措施:采取人工放流当地生物物种增殖技术,并对增殖放流进行跟踪监测。  (4)简述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风险类型及应采取的措施。  答:主要环境风险类型:一是由于管理疏忽、操作违反规程或失误等原因引起油类泄漏事故,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油污染;二是由于船舶等设施损坏、碰撞等,使油类溢出造成污染。  应采取的措施:制定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重点考虑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报告程序、应急设施及设备、应急监测等内容。案例 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案例分析  一、项目建设与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用户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能源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天然气管道输送设施建设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政策。  二、项目分析  工程分析应包括可研和初步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  1、可研和初步设计期工程分析的重点是和管线路由和工艺站场的选择。  2、施工期工程分析的重占应针对施工作业带清理、施工便道建设和管沟开挖,管道穿越工程和管道铺设以及站场建设等。应明确管道铺设工艺、穿越方式、站场建设工程。在管道工程中,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方式和工程量是不同的。例如,在石质山区的管沟开挖需使用炸药,产生的弃渣量较大;在林地,作业带的宽度要小于平原。  在施工期的工程分析中,还应当突出重大(关键)工程的分析(如穿越黄河工程),明确它们的施工方式和工程量等;对于位于环境敏感区(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风沙区、林区、人口密集区等)的工程,亦应重点分析其施工和运行方式。  3、运营期工程分析可按正常和非正常工况分析:正常工况下,应重点对压气站、清管站、分输站的燃气机,过滤分离、调压、分输、超压放空和清管器收、发球等的工艺及污染物源强进行分析。  4、事故状态的工程分析首先要分析事故的原因:管道潜在的各种灾害(事故隐患)大体可分为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和人为破坏三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事故状态下的污染源强。32   5、退役期,在管道退役时,应当再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由于管道的使用时间长达数十年,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中尚未对管道工程退役期的环境影响做出硬性要求。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管道工程的现状调查应当按点段结合,以点为主,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本工程全长860km,线路经过的主要地貌类型有沙漠、黄土高原、山地和山间盆地、平原。由于这四大类地貌有明显的差异,故现状调查应当分类进行。  沙漠区的环境特点主要是降水少,地表植被种类和盖度较低,土壤风蚀严重,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区的特点主要是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土壤水力侵蚀严重。  太行山、吕梁山石质山地区的环境特点主要是山多坡陡,地形复杂多样,土层较薄,林木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多为片块分布,并与荒山、农田镶嵌。    平原区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现状调查之后,应分段评价线路所经各类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  2、由于管道很长,途经了自然保护区、地表(地下)水源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明长城及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这些敏感点是环境现状调查的重点,对于有法律强制要求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等,首先要明确它们与工程的相对位置,说明线路走向是否合法;其次,还应当在影响预测评价中评价工程的实际影响。  对于自然保护区,应当明确其保护对象(动物、植物、特定生态系统),保护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生理生态等特征等,以便在环境影响识别中判断工程哪个部分、哪个过程会对哪种保护对象的哪个生态学过程产生影响。如在太行山区施工期管沟开挖将使用炸药,如果施工期安排在某种保护动物(如褐马鸡、原麝等)的繁殖期,就可能因爆破噪声影响它们的繁殖。  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线路走向即路由的选择是管道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决定管道施工生态影响程度的关键环节。在可研和初设阶段应当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资料,并与工程的特征交叉分析,识别存在的环境问题(如可能穿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为线路和站场的优化提供条件。应根据现状调查和评价确定的主要环境特征、问题、环境敏感目标,结合工程分析中的工程组成、施工方式判断环境影响。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在管道施工作业带清理、伴行道路建设、管道开挖,以及工艺站场土地平整等活动中,施工机械、车辆、人员会扰动土壤,破坏植被,占地对土地利用类型、农业、林业产生影响,穿越会影响河流、隧道穿越的弃渣会引起水土流失。施工期还有发电机废气、冲洗废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污染等。  管道工程运营期正常工况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压气站燃气轮机排气、噪声,各站过滤分离系统产生的粉尘和废水,清管作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和少量天然气排放,以及站场生活污水和垃圾。运营期非正常排放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系统超压和站场检修时排放一定量天然气,产生少量废水和废渣。  对于已识别的这些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可按环境要素分别进行影响预测。  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是事故性天然气泄露,伤害人群,伴生/次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影响。  五、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针对主要的环境影响,按照预测结果分时段(可研、初设、施工期、运营期)提出环保措施。在每个时段中,可按环境要素(生态影响、水环境、噪声、环境风险等)分别提出环保措施。对于每个环境要素,又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貌(段)、重点环境敏感目标(点)提出环保措施,具体内容有:评价期评价工作重点评价内容设计期路由评价路由和站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重点论述穿越敏感区域是否有替代方案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毛乌素沙漠边缘生态脆弱区:重点了解风蚀灾害的规律,提出防止沙化和固沙的措施;32 (2)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并存的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和黄土沟壑梁峁广布区:重点分析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保持方案及工程治理的对策措施;(3)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重点做好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提出减少对植被破坏和补偿措施水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详细调查水源保护区并对穿越的敏感河段和地下水源进行论证,分析施工期的影响和提出减缓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制定施工期管理方案和保护措施,编制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方案和监督计划运行期环境风险评价(1)对于以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为主要目标的地段,评价的重点是做好该区段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调查灾害性质,影响范围,研究避免灾害和减灾防灾措施;(2)对于人口密集区段,模拟评估天然气泄漏扩散的爆炸区域,并提出事故风险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对于重点工程(如穿越黄河)和敏感地段(如自然保护区、地表(下)水源保护区、长城等),应提出明确的、详尽的保护方案,以利于下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施工阶段)落实和监督。  风险事故是管道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之一,应根据事故原因,提出防范、减缓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和长期的监测计划,加强规范化管理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都是有效降低风险事故性的手段。  从环境保护角度合理选择路由和站场,是体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首要环保措施。目前,管道的环境影响评价比较注重施工期和运行期,可研和初步设计期的路由评价大多属被动性的,不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导线路和站场的选择,而只是对已确定的线路评价其对环境影响的大小。  管道工程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发生在施工期,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应当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案例 四川省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  1.水电工程的工期组成分几个阶段?  答:准备期、筹建期、主体工程建设期、完建期。  2.某环评单位在进行某水电站的环评现场调查时,发现该电站在做“三通一平”的施工前期工作,环评单位应如何反应此事?(BDE)  A.认为该项目已经违法开工,停止环评工作。  B.了解该项目是否已经编制了施工准备期的环评报告书(表)及环保主管部门审批情况。  C.“视而不见”,环评报告书编制时忽略或隐瞒该事实  D.通过了解发现该项目已开展施工前期的环评工作并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报告书编制中对此有所反映,并阐述、分析已开展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    E.通过了解发现该项目施工前期未进行任何环评工作,向有关部门上报反应此事。3.简述开展引水式电站工程的环评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答:对于引水式等水电开发方式,重点应明确减脱水河段的长度,评价对该河段生态、用水单位、景观的影响,落实泄水建筑物建设和运行,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要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生态以及景观需水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生态流量。对于下游有航运要求的大江大河,水电站运行要满足航运流量的要求;运行期间要确保鱼类等水生生物保护设施正常运行。4.水电工程环评生态现状调查应关注哪些方面?  答:主要对评价区内的陆生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评价,陆生生态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水生生态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回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5.水电工程水环境环境影响应重点考虑哪些方面?32   答:  (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重点考虑电站运营后,因水库、电站运行使库区和大坝下游河道流量、流速、水温等发生变化产生的影响。  (2)对水质的影响:重点预测评价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对河流中SS浓度的影响,运营期(包括移民安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对库区、坝下游(特别是减水河段)及河口的水体水质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3)对水温的影响:主要针对调节能力好的年调节、布完全年调节电站,明确下泻低温水的沿程变化情况,评价低温水对水生生物、用水单位(如农灌作物)的不利影响。  (4)此外,还应关注工程截流,水库初期蓄水期间的水环境问题。  6.某电站为流域梯级开发中的龙头水库,坝高200m,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电站建设库区淹没和工程占地需农村移民生产安置2万人,搬迁安置2.2万人,新建集镇1个,迁建集镇10个,配套水利工程1个,迁建企业10个,复建公路100Km,经初步调查该流域有国家Ⅱ级保护鱼类和特有鱼种数种,水库淹没线下零散分布10多棵名木古树。  问题:  (1)、该电站报告书介绍工程概况时,应反应哪些方面?  答:该电站的工程概况中应有:地理位置、工程开发任务及建设规模、工程项目组成和施工规划、移民安置、工程运行等。  开发任务和开发形式、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等:任务是发电,形式为流域梯级开发中的龙头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主体工程坝高200m等。  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淹没面积,搬迁、生产安置人口(生产安置2万人,搬迁安置2.2万人),迁建、新建城镇及工矿企业,复建专项设施(新建集镇1个,迁建集镇10个, 1个,迁建企业10个,复建公路100Km)。  给出工程工期组成(准备期、筹建期、主体工程建设期、完成期)、施工组织、施工期高峰人数、总投资、环保投资。  (2)、该电站环评时需如何考虑对鱼类的保护?  答:对流域内的国家Ⅱ级保护鱼类和特有鱼种等水生生物应提出增殖放流、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设立保护区、跟踪监测、加强鱼政管理等措施加以保护。  (3)、该电站环评时需如何考虑对名木古树的保护?  答:对水库淹没线以下的名木古树应提出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等措施加以保护。  (4)、移民安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从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环境容量等生态保护角度进行农村生产移民安置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新建、迁建城镇对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场、垃圾场选址等);迁建工矿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复建公路及配套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移民安置过程中所提环保措施应重点从哪些方面考虑?  答:重点考虑安置区特别是集中安置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措施,生产及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水源)、迁建企业、配套水利工程、复建公路等过程中需采取“三废”治理、生态保护(包括水土流失)等措施,迁建企业时需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如属“十五小”等企业应关停并转。案例 日元贷款(JBIC)内蒙古风沙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一、案例的特点与不足32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总体发展战略,符合国家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境、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保护政策方针,所采取的建设方案亦符合内蒙古干旱、多风、沙漠化严重、生态灾害(如沙尘暴)较多而亟待进行改善的环境特点和实际需要。  该项目分区分片建设,而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与问题采取不同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法。案例对工程内容的介绍和对各项目实施区的环境现状介绍比较清楚,主要环境特点与环境问题的分析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有关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重点突出,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细致。由于项目涉及范围大,采用3s技术、类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都是有效的,符合生态影响评价特点。对于项目区最为敏感的水资源平衡问题,所做的水平衡分析结论可信,项目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基本合理,可行。案例中所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具体、明确,并按一般对策(普遍性)与各项目区实施的具体对策(特殊性)相结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该案例作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总体上来说环境效益是较突出的。项目设计以林草植被恢复建设为主,以水资源平衡为制约条件,抓住了干旱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评价亦以此两大问题为主论述,重点明确,并使二者目标一致。  本案例中未列入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尚不够明确,现状调查评价内容欠缺,且公众参与内容未反映出来,在该类项目评价中不应忽略。  二、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他需注意的问题  对该类项目评价还需注意如下几点:  1.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一般均有改变原植被、地貌、水系等工程,同样具有生态环境影响。有的项目还有引进外来物种、整体上改变生态系统类型或结构等重大而长远的影响。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一般在生态破坏严重地区、生态敏感区内进行,任何整治措拖都会对已经相当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所以要认识到此类项目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引发环境风险的可能,特别是在施工期及项目运行初期。评价时需要进行项目性质的鉴别,从而确定评价应把握的主要方向和关键问题。例如,林纸一体化上程的造林,经常被当作生态工程,实质上是一种周期略长的“农业生产”活动,其影响类同于农田。一些土壤改良工程,实质上是水上资源开发,不能认定其一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  2.分区分片实施的建设项目,评价中都应逐点逐片落实评价内容和环保措施。由于生态环境的地域性特点。即使同样的活动内容实施到不同的地域上,其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极不相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环保措施的基本要求是达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还应包括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评价。特别应注意的是由于引进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物种成分和比例改变,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风险。  4.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项目,特别需要做好生态现状调查和评价(本案例中未列入这方面内容),此类项目的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可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有代表意义的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  5.此类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如对原生植被、生物多样、土壤侵蚀影响,所以应做好施工期的影响评价,注意提出施工期保护措施和生态监理要求。  6.对该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和监控计划应有明确、细致的要求,以确保项目设计中保护、开发的内容和投资得到落实,防止“重开发,轻保护”。案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一、本案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1.2003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包括“一地三域”综合性规划、十类专项规划及其指导性规划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扩总局丈件“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98号,以下简称98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本案例所涉及的规划属于“水利的有关专项规划,即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村用综合规划和供水、水力发电等专业规划”类型,按该文件要求应当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案例是在2003年10月启动的,尽管当时“98号文”尚未出台,还是依据“环评法”,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  2.尽管本规划涉及的是一个较小流域,影响相对较小,本次规划环评还是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了公众参与,对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咨询和发放公众调查表。  3.本次规划环许的结论与建议在最后形成的规划文件中已有所反映,如下三个方方面的建议被采纳:  (1)从减少淹没损失和搬迁移民的角度推荐龙头水库卡基娃采用低坝方案;  (1)从减少淹没损失和搬迁移民的角度推荐立洲至阿布地河段采用一级混合式开发;  (3)从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建议在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梯级引水洞线布置在博茶公路所在一岸,以减轻施工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2   4.本规划环评报告书由四川省环境保扩局会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的审查。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使用情况  (1)对规划环评技术导则的执行方面  本规划环评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工作程序、推荐的技术方法、文件编写的格式等均是按照规划环评技术导则要求开展的。  (2)遵照环评原则方面  从介入时机来讲,虽然不是从规划方案形成时就开始了,但规划环评参与了规划的优化过程,仍属于早期介入;环评对规划方案形成(开发多少级,每级的规模,坝址的选择,开发方式等)的作用,仅做到从现有的规划方案中选择较优的,并从流域角度提出一些环境保护和减缓负面影响的措施;属于第三方评价,针对四个规划方案评价,较为科学、客观、公正;整个的评价并没有融入到规划方案的形成过程。  (3)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本次评价中通过对四个梯级开发方案的水文泥沙分析计算、地质条件现场勘测调查、各梯级电站工程区的交通条件分析、动能经济指标计算、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工程枢纽的布置、工程量计算及投资估算分析,以及是否满足地方电力系统的电力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梯级开发方案进行了详细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提出了规划推荐方案(即方案;)和近期开发工程。  (4)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  规划分析中依据水电规划的特点及所在流域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从规划的背景、规划方案、相关规划三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在规划方案分析中分别针对四个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依据综合分析的结论进行了方案优选的推荐;在相关规划分析中选择了“雅砻江流域开发规划”、“凉山州地方电力发展规划”、“木里县藏区建设项目规划”、“木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12项规划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  (5)规划实施后的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次规划环评中分别从本项规划的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地方财政收史入、就业增收、生活水平、燃料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移民、淹没耕地与林地、土地资源、工程施工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和弃渣处置等)入手,分析其主要环境问题(如水文情势、水环境与水生生态系统、生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这些问题要在项目环评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应通过深入的技术经济论证,明确提出切实可靠的缓解措施和控制方案。  (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确定恰当,即以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主,并着重评价具有综合性、深远性的指标,评价指标主要有水文情势、水温、水质、生态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局地气候、社会经济、文物古迹、景观资源、水资源利用、民族宗教等。  评价范围的确定则按照不同要素分别进行,如水环境与水生生态、陆域生态的影响评价范围为流域,水土流失评价范围为整个河段的河谷区域,重点是水库淹没区和施工区,社会经济评价范围按行政区划分,较为准确。  (7)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本次规划环评中所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针对性较强,提出对实施规划方案产生的废水、扬尘、噪声处置措施与生态恢复及水上保持方案合理。  (8)不足之处  一项完美的规划环评应该由各方面相关的专家(社会、经济、技术、环保等)组成评价组,并与规划编制组密切配合,评价与规划两项工作同步开展,在最初的规划方案形成和优化时就将环保的思想纳入规划之中。这样,最终形成的规划就是符合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要求的规划。规划的形成过程就是规划环评的过程,形成的推荐规划方案同时也是规划环评的结果。  三、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的应用情况  本次规划环评结合水电规划的特点及涉及流域、地区实际,针对不同的评价环节分别采用了导则中给出的不同的方法,方法选择基本恰当,尤其是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规划方案的综合分析,并考虑“零方案”,具有特色。32 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