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8.56 KB
  • 2022-04-29 13:54:48 发布

中南财大金融专硕——《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pdf

  • 1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毅中南财大考研网(www.zuelkyan.com)一、关键词1.货币(money;currency)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2.信用货币(creditmoney)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3.货币职能(monetaryfunctions)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4.货币层次(monetarylevels)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所有存款;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5.流动性(liquidity)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6.货币制度(monetarysystem)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二、重要概念1.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2.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1 3.银行券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4.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5.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6.电子货币可以在互联网上或通过其他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支付的手段。这种货币没有物理形态,为持有者的金融信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种支付办法越来越流行。7.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8.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9.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10.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11.国际货币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国际货币的职能。12.流动性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13.相关性货币的某个层次与其他经济量的相关程度,即货币量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价、市场供求、投资规模等经济变量。影响力越大,则相关性越大。14.货币层次控制重点依照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三大原则----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一般将M32 确定为控制重点,这是因为其与经济的相关性最强。15.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准货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因可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是一种潜在货币。16.风险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17.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18.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辅币一般多为金属铸造的硬币,也有些纸制的纸币。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这就是辅币的有限法偿性。19.无限法偿无限法偿也就是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一般来说,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则可能是有限法偿的。20.金币本位制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21.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22.金汇总本位制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3 23.铸币平价是金平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金本位制下,各国都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它是决定汇率的基础。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律?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海水平。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形式。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货币危机性的原因何在?它与通货膨胀有何关系?⑴支付手段可能引发债务链条,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并且,货币具有相对独立运行的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发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⑵从表面上看,支付手段是货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与商品脱离了关系,所以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货币越多财富就越多,导致货币量急剧增长,严重偏离商品和劳务总量,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物价上涨引致通货膨胀。3.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4.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货币层次和货币范围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将货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然而,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要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要客观存在具有明显不同流动性和收益的金融资产;二是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并且在统计时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在电子货4 币条件下,传统货币层次的划分前提受到了挑战。电子货币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子货币会影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电子货币缩小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从而导致了货币的存在形式在活期存款和通货之间进行频繁转换,这就模糊了M0和M1之间的界限;其次,电子货模糊了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从而给货币层次的划分带了影响。5.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了怎样的作用?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⑴首先,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其次,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⑵货币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四、练习题1.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的什么?货币是在什么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商品出现后,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是与私有制或是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状况相联系的历史范畴。2.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区别表现在:⑴金属货币具有实质的内存价值,是用自身的价值体现商品价值,信用货币内在价值较低,依*名义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⑵金属货币可以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只能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⑶金属货币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信用货币则只有少数几种在具备特定条件时成为国际货币。综上所述,金属货币可以完成自动均衡而信用货币只能依*人为调节。3.货币五大职能中的基本职能是哪两个?其他职能是如何在基本职能上演化出来的?⑴货币五大职能中的两大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因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一般等价物能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这两个特点直接相联系。5 ⑵从支付手段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实是流通手段的延长,当处长时间足够长时,货币的流通开始替代商品的流动;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的基础上,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的时间推迟到将来;国际货币的职能则是以上四种职能的国际化。所以,五种职能是由货币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一个整体体系。4.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5.准货币主要包括哪些金融资产?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哪些?⑴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量、虽不能直接和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其包括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各种短期信用性金融资产构成。⑵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6.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和一大功能是什么?⑴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币材的规定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⑵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是指: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或熔化,从而可以保证主币的足值;②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并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从而促进国际贸易;③银行券按面额可以自由兑换金币,不受时间和数量的限制。金币本位制下的一大功能是指: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和国际收支的能力。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0编辑:admin点击:870一、关键词1.信用(credit)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形式(typeofcredit)是指信用活动所采用的形式。由于信用活动是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6 开展的,而且开展的各种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信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3.银行信用(creditofbanks)是指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4.信用工具(credittools)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或债权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的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5.虚拟经济(fictitionseconomy)虚拟经济的核心是金融经济,它是围绕虚拟资产的交易和创造而形成的,其基本功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非常信用支持,并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为交易者提供风险管理与资产结构优化平台。但,由于虚拟资产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虚拟经济运行非常不稳定,经常性地引发经济周期波动。二、重要概念1.高利贷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是简单商品经济的特定的产物。极高的利息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2.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也是现代信用的典型形式,它以金融机构主要是现代商业银行为中介,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进行社会化的资金有偿分配,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包括资本主义借贷资本信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贷资本信用。3.信用标的物是指信用合约中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信用标的物是指信用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4.信用创造在以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为核心的阶段,信用具备了信用创造功能。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另一方面,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从更广义的角度看,信用创造功能还包括了为市场机制提供更多更新的交易方式和工具,使市场向纵深发展,提高市场的深度、广度与弹性。5.规模效应是指因投资规模增大而使经济效益提高的规律。根据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只有当资金7 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边际产出率才最高。但超过规模临界点后,边际产出率又会逐步下降。6.直接信用不需要专门的信用中介联系并进行资金的重新分配而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的信用活动。直接信用最大的优点是交易成本低。7.间接信用是指由专门的信用中介联系资金供求双方,并在此过程进行资金重新分配的信用活动。8.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9.商业信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10.按揭是抵押(mortgage)一词英文的粤语音译,原指以私人资产(不动产或动产)为抵押向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的过程,现主要指私人房地产抵押贷款。11.国家信用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内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消费信用是商业银行或专门的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以大型耐用消费品为抵押的贷款。12.证券信用是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方式完成资本集中的信用形式。13.租赁信用是一种以融物的方式进行融资的信用活动,它通过出借实物商品以收取租金。租赁信用表面上是融物,实际上是融资,因为除了信用标的物是实物外,标的物的计价与租金的收取都是货币形式。14.民间信用是指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尤其是居民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直接信用形式。15.证券是指各类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利,用以证明持有人有权依其内容而取得相信权益的法律凭证的统称。16.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广义的有价证券包括货币证券、资本证券与商品证券,狭义则仅指资本证券。17.权益性工具是一种所有权凭证,表示持有人对发行主体的所有权权益,最典型的是股票中的8 普通股,其持有人可据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红利分配。18.固定收益证券是指持券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取得固定的收益,并预先知道取得收益的数量和时间的证券,如固定利率债券、优先股股票等。19.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基础性工具之上衍生出来的,其存在与定价必须基于原生性资产或资产价格,其回报率和回报时间完全由基础工具的表现来决定。20.偿还性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21.安全性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22.流动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也叫流通性,是可以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上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23.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的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多为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了短信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偿付证券本息的凭证。24.商业期票又称商业本票,是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的付款保证书,其自偿性和无因性最强,可以背书置评,包括全式背书和略式背书。25.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16.信用卡是一种卡基的支付工具,它以磁卡来存储相关信息,并具备储蓄、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透支等功能。17.国库券是财政部门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短期国债,它具有流动性高、风险小、投资方便的收益较高等特点,是将流动性和收益性协调较好的信用工具。18.股票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代表股东权益,股东到期据以获得红利或股息9 收入的所有权凭证。19.普通股指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限,收益方式为红利,分配顺位在优先股之后中的股票。20.债券是债务人出具的在约定时间内承诺还本付息的书面凭证。21.不对称信息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22.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23.经济周期亦称为商业周期或景气循环,指社会经济状况会沿着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过程周而复始地变动。三、思考题1.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会带来哪些效应?信用活动的开展是以债权人保留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为前提,暂时让渡出去的是使用权,债务人必须承诺在一定期限后向债权人归还使用权并支付使用的报酬即利息。所以,信用活动将信用标的物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既增加了信用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虚拟经济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过程中,债权人对信用标的物的其他一些权限也同时分离为两个部分:保留的除所有权外,还有如收益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出借的除使用权外,还有如占有权、处置权和分割权等。由于在各类权限中,所有权是第一性的,它决定了信用标的物的基本性质,因此出借的使用其他权限有向所有权回归的本性,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具有偿还性,偿还性又决定了信用期限,这就是信用活动区别于商品交换的最大特点。2.“三重支付与三重归流”的信用运动过程体现了信用与经济之间怎样的关系?借贷资本信用具有特殊的运动过程,即“双重支付和双重归流”的过程。金融机构用贷款方式将资金借给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将这两大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生产出附加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销售出去后收回投资成本,并形成一定利润,再10 归还金融机构贷款,其中既含本金,也包含应付利息。整个过程中贷款和购买生产要素为两重支付过程,销售与偿还贷款为两重归流。如果再考虑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吸收公众存款,到期必须偿还,则整个借贷资金运动过程就变成了“三重支付和三重归流”。借贷资本信用形式以金融机构为核心,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社会化的资金动员,完全克服了高利贷的封闭性、局限性和破坏性的特点,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生活、流通、分配和消费。因此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3.在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对比中为什么间接信用更具有优势?直接信用最大的优点是交易成本低,但在规模上、范围上和期限上都会受到很大限制,成效概率非常低,引导资金流动的效率也很低,所以并不能很好的完成信用的社会功能,导致社会成本高;间接信用虽然交易成本高,但间接能进行社会化的资金重新分配,能最大效率地动员和配置资金,是完成信用的社会功能的最好方式。4.融资者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应注意哪些影响因素?从源头上来看,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因此,家庭企业和比较成熟的大企业更倾向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主要是向银行借贷或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融资,要么增加债务负担,要么会稀释股权,所以往往是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采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比例关系就是融资结构,有时也称为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发展策略。金融深化理论的倡导者麦金农认为:如果企业家的投资受内源融资的限制,那么其最优策略是投资于传统技术,其总体收益水平会较低;如果企业能从金融体系中得到外源融资,那么新技术就可能会被采纳,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从总体上看,外源融资能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就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金融体系对于经济成长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5.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协调?一般来说,信用工具具有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征。总体上来说,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在金融市场上,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资产选择,目的就是要处理好这个矛盾,以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6.为什么说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两面性?11 金融衍生工具是满足市场交易的多样性、规避风险或逃避制度管制而出现的,因而具有突出的保值避险的作用;同时作为衍生品,又具备未来价格发现功能,即衍生品的交易可以对现货交易产生价格影响作用。随着不断的创新,衍生工具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如期货交易所等。但在衍生品市场上,一般实行保证金交易制度,但保证金交易实际上放大了交易量,在放大交易量的同时,交易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也被放大,而高风险也代表高收益机会,因此具有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而且再加上衍生工具市场上的杠杆效应所产生的高倍率,以及可以买空卖空的交易制度,使衍生工具交易风险极大,衍生工具市场充满投机性。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避险的功能,同时又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这两者并不矛盾,最终出现哪种结果取决于交易者的选择。如果运用套期保值交易,将基础交易与衍生交易结合起来,可以避险保值;如果单纯进行衍生工具交易,则必然面临高风险。这表明衍生工具是一个“双面刃”,即具有突出的利弊两面性。7.信用的顺周期特征能否改变?应该实行相机抉择还是“单一规则”?信用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及其放大功能,不仅会加大周期的幅度,而且会延长周期的时间,这一点是现代经济学家们所共同承认的。如果按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思想,政府实行单一规则,那么长期内经济是具有稳定性的,但并不见得能克服经济短期波动性。实际上现代经济的脆弱性使得短期衰退和失业增加也是不可容忍的。鉴于此,当今各国政府大多采用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理论,按相机抉择原则,即灵活机动地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周期的调节,在经济繁荣阶段进行信用收缩,在经济衰退阶段进行信用扩张,人为地使信用成为逆周期的活动,这样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就能抹平哪怕是短期的经济波动。四、练习题1.社会经济各部门经常性的资金余缺分布状况是怎样的?社会经济各部门都可能出现资金的盈余和短缺,由于大多数家庭都会为防备未来之不测或未来大额消费而进行强制性储蓄,所以家庭部门是最主要的资金盈余部门;由于财政收与支具有不同的特点等原因,政府部门也就是财政部门是国家最经常的赤字部门;企业资金运行具有在时间上继起而在空间上并存的特点,而且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尽可能快地发展壮大,也就是必须以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扩张,这些因素使企业部门也是经常性的赤字部门;金融部门作为社会信用的主要中介人,会大量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其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收支平衡,但在其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同样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12 2.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物及人与物之间关系这三大要素构成一样,信用活动也是由这几个要互构成的。(1)信用主体:信用主体即信用活动中人的要素,具体而言包括贷放者即债权人和贷款者也即是债务人。实际上,在现代信用活动中,还包括信用中介人。(2)信用标的物:信用活动中物的要素,表现为信用对象。信用标的物一般可概括为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3)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实际上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信用条件主要是关于期限长短和利息高低的条件,这两者是信用的最基本条件。(4)信用工具: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信用工具作为记录信用标的的书面凭证,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法律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3.信用具有哪些经济功能?具体而言,信用具有以下经济功能:(1)资金配置功能:具体又表现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进规模效应形成、促进社会合理分配等方面。(2)信用创造功能: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出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使之适应飞速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至于出现金融货币流通时期经常出现的“货币饥荒”;另一方面,根据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3)信息传播功能:社会化的信用活动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联结起来,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相关信息,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也都可以汇集在一起,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广泛、充分的传播,从而不断地提高市场的效率。(4)宏观调控功能:信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体上讲,当信用规模扩大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随之扩大,反之则收缩;同时,当信用结构调整时,社会供求结构也会调整。因此,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就是由信用调控机制构成。4.信用工具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立权利和证13 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的原因等。信用工具的法律特征决定了其一般性市场特征与要求。(1)偿还性:偿还性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的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2)安全性:安全性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使金融工具的安全性非常突出。(3)流动性:流动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流动性即是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是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4)收益性: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投资者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得各类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和价差收益。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5.普通股与优先股有哪些区别?普通股是指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发行量最大,最为重要的股票。普通股股票持有者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1)公司决策参与权。(2)利润分配权。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3)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4)剩余资产分配权。当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的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优先股是公司在筹集资金时,给予投资者某些优先权的股票,这种优先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优先股有固定的股息,不随公司业绩好坏而波动,并已可以先于普通股股东领取股息;(2)、当公司破产进行财产清算时,优先股股东对公司剩余财产有先干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权。但优先股一般不参加公司的红利分配,持股人亦无表决权,不能借助表决权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14 6.债券按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哪几种?债券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按行政层级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包括公债券和国库券;地方政府则只能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券。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长期债券,主要用于补充资本金和筹集长期投资资金,其主要的发行者是专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也有少量发行。公司债券有时也称为企业债券,大体可分为信用公司债券和抵押公司债券,前者是一些大公司仅凭信誉而发行的无抵押债券,后者则需向特定第三方出具抵押品。公司债券的具体种类非常多。如可转换公司债券、重整公司债券和偿债基金公司债券等。7.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的事前和事后分别可能发生怎样的行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的事前会引发“逆向选择”,事后会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最积极申请贷款的企业,恰恰是那些效益不太好,收益不稳定的企业.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果金融机构完全知道企业的情况,并严格限制那些效益不好的企业,“逆向选择”也就不会发生。“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义.由于信用活动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由此形成的信用风险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化解。现代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使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剧经济周期性波动甚至直接引发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此信用管理已经成为必要。五、案例分析题2009年6月30日,震惊美国的伯纳德•莫道夫涉嫌制造“庞氏骗局”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可能诈骗的金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位现年71岁、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纽约地方法院的法官判处150年监禁,并处1710亿美元的罚款。法院同时宣布没收莫道夫所拥有的位于曼哈顿的价值700万美元的公寓、在佛罗里达的1100万美元的房产和一艘220万美元的游艇等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将会被忙拍卖。法官认定,莫道夫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和更大的间接损失,因此被判入狱150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将对那些有意从事此道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针对这个事例讨论以下问题:1.莫道夫所制造的“庞氏骗局”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15 在这个案例中显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可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信念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多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庞氏骗局”即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庞氏骗局”的严重危害。2.该案件中的投资者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庞氏骗局”是“金字塔”骗局的一种变体。“金字塔”集资实际上是一种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本息的欺骗行为。而“庞氏骗局”也即是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但是,“庞氏骗局”的过程被发起者设计得非常复杂,致使投资者难以识破其中的欺骗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用活动出现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致使“庞氏骗局”愈演愈烈。产生严重的危害。3.如何判断一个融资活动是否为“庞氏骗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形成的信用风险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化解。在融资活动中要想识别“庞氏骗局”就首先要认清“庞氏骗局”的特征。“庞氏骗局”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无限接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标的物、拆东墙补西墙。庞氏骗局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判断庞氏骗局的特征:一是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二是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三是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四是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针对其特征,现实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第一,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第二,金融衍生品,以传销式庞氏骗局贯彻始终。第三,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都难逃走上传销式庞氏骗局之路。所以,在日常融资活动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而且关键在于不要贪心,不要以为天上会掉馅饼,不要相信那些轻易就能赚大钱的鬼话,以免上当受骗。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16 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5编辑:admin点击:864一、关键词1.利息(interest)利息是对资金使用权让渡而引起即期消费和机会收益损失的报酬。2.利率(interestrate)利率是衡量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利息处以本金。利率作为衡量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一般都是在进入活动发生前就规定好的。3.收益资本化(earningcapitalized)指将各种有收益的资产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推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的一种方法。这一资产可以是一笔贷款的货币金额,或是其他可以获得固定收益的资产。4.利率结构(structureofinterestrates)利率结构有多种形式,除品种结构外,还有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利率的品种结构从利率的实施主体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利率风险结构理论研究相同期限的证券或贷款为何利率可能不同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流动性,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利率期限理论研究的是相同风险和流动性的证券或贷款在期限不同时为何利率水平不同,主要有三种假说: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流动性升水假说。5.利率理论(theoryofinterestrates)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古典学派的投资储蓄理论,认为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认为货币供求相等时决定均衡利率。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新古典综合学派的IS-LM模型,它不仅仅是利率决定的模型,更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性工具。6.利率市场化(market-orientedinterestrate)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转而由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利率市场化要求将利率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经由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后,形成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体系结构与传导机制。二、重要概念1.货币报酬论货币报酬论认为利息是货币本身的报酬,这种观点基本与中商主义理论相联系。比较典型的是配第的地租派生理论和洛克的货币分布不均理论。2.利息时差论庞巴维克在1889年出版的《资本时差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利息时差论。庞巴维克17 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时差价值。3.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程度。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因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并且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4.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5.年利率年利率是用一年的利息除以本金,适用百分号。6.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未剔除物价变动的利率。7.保值贴补制度: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那么实际利率为负值,这表示不仅没有利息,连本金都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对长期信用活动实行保值贴补制度,否则信用活动尤其是长期信用活动将会大幅减少。保值贴补制度的基本主旨是使实际利率至少要不低于0,其基本公式是:名义利率+保值贴补率-实际利率≥0。8.固定利率指在整个借贷期内,利率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由借贷双方事先约定。一般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有利于借贷双方计算成本和利益。9.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准利率。基准利率首先是一个市场化利率,有广泛的市场参与性,能够充分的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其次他是一个传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具有支配作用,关联度强,影响大,最后他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便于控制。10.市场利率广义的市场利率是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准确的说应该叫市场化利率;狭义的市场利率是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市场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率,它代表一种平均水平并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参与性.11.复利复利是指计量利息本身的时间价值,即上一期利息自动滚入下一期本金,用公式计算为:S=P(1+r)n,其中S表示到期本利和,P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限。18 12.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内在因素联结而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结构和相互传导机制。13.利率传导机制各种利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之间虽然有的相关性强,有的相关性弱,但都存在一个基本的传导方向:中央银行利率到商业银行利率到市场利率,在这个传导路径中,中央银行利率是主导,商业银行利率居于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变动影响微观经济主题的预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的变化,改变直接融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14.利率影响因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社会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供求状况;货币供求状况;期限与风险;通货膨胀程度;经济周期的影响;政策因素;传统和国际因素;银行成本和经营策略。15.投资储蓄理论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中,我们分析了投资与储蓄的定义性恒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要遵循投资和储蓄的定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根据定义必然相等。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和储蓄相等指的是经济均衡状态下,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16.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保存不升息的货币来保存财富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具有这种使用上的灵活性,随时可以满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17.可贷资金理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试图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18.IS-LM模型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I=I(i),i为利率。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M/P=L1(i)+L2(Y),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19 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19.利率风险结构利率风险结构理论研究相同期限的证券或贷款为何利率可能不同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流动性,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0.利率期限结构率期限理论研究的是相同风险和流动性的证券或贷款在期限不同时为何利率水平不同,主要有三种假说: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流动性升水假说。21.流动性升水假说流动性升水假说的基本命题是:长期利率等于在该期限内预计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再加上一个流动性升水或称正的时间溢价。该家和所吸收了前2种理论的内容,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基于市场偏好,相互不是完全代替。22.普通年金普通年金的计算公式为:PV=C/(1+r)+C/(1+r)2+C/(1+r)3+…+C/(1+r)n23.永续年金永续增长年金是指无限期限中每期支付额按固定比率增长的年金,其计算公式为:PV=C/r-g。24.单一资产定价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资产可直接根据一次性贴现公式计算流通价格。25.红利贴现模型,即,式中,ps为股票理论价格,D1,D2…为每期支付的红利,它实际上有无穷多个值;r为市场贴现率。三、思考题1.马克思关于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学说与西方经济学中各类报酬理论有何区别?答:西方经济学的利息理论发展总体呈现三个阶段:一是货币报酬理论,认为利息是货币本身的报酬,这种观点基本上与重商主义理论相联系;二是实物资本报酬理论,认为利息是与实物相对应的资本报酬,这与古典主义前后资本主义经济以商业资本为核心的状况相适应;三是借贷资本报酬论,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的报酬,这与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以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为核心的情况相适应。马克思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商品货币关系分析入手,透彻地分析了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关系,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的揭示了利息本质的来源:利息表面上来源与利润,反映为资金的价格,实质20 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工人剩余劳动的方式。西方经济学中各类报酬理论大多数只从某个侧面来观察,基本都没有揭示利息的真实来源,对利息的本质只停留在利润的表层上,没有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但是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来源和界限,并提出了收益资本化理论,为现代信用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收益资本化过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收益资本化过程来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一是在充分的自由竞争条件下,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同部门和不同投资活动最终会取得趋于一致的收益率,这也即收益率的收敛性;二是在市场上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实物,或者投入某种能带来收益的无价值之客观存在,都应带来趋近于平均收益率的收益。这样当市场利率成为社会收益率的一般形式后,如果无价值之物需要转让,则其价格相当于能带来平均收益率的资本量。3.利率传动机制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怎样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答:各类利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之间有的相关性跟强,有的相关性很弱,总体上存在一个基本的传导方向: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在此传导路径中,重要银行的各类基准利率是主导,它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各类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居于路径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变动影响这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的变化,改变直接融资市场的供求状况,并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4.利率风险结构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经济有何指导作用?答: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利率风险结构是指相同期限的金融工具不同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这种金融工具所承担的信用风险的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一般而言,利率和风险呈正比例关系,也即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它是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保值和风险管理、套利以及投机等的基准。利率期限结构为各种债券定价提供基准,同时它还为衍生产品提供定价基准。所以对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一直是金融工程领域一个十分基础性的研究问题。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利率期限结构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利率期限结构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起着一个基准的作用。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可能成为这种基准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形式,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除计算风险值Var和利率风险管理外,在其他的实证研究上,了解影响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因素个数或者是共同趋势的数目,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固定收益证券的评价和避险也有重要意义。21 5.针对中国现实情况应该如何设计利率市场化进程?答:总体上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如商业银行虽然拥有非常大的存贷款自主调节权,但基本上都是直接按照基准利率执行,缺乏市场灵活性,所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将进一步持续下去。对于我国来说,未来利率市场化的重心将不再是放开利率管理权,而应该是以调整利率结构,优化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具体包括:(1)强化基准利率和其他利率的自主决定性。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我国各类利率的决策权都不完全在名义决定者手中,即使是基准利率也是如此。基准利率并非由人民银行决定,而是不同利益部门进行充分博弈的结果,最终决定在国务院。但是这种决定机制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多方博弈往往不是最优,而可能是最劣。(2)协调好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管理体制的关系。一个有效的利率管理体制,并不与利率市场化相矛盾,因为利率市场化不同于完全的利率自由化,在成熟的利率自由化条件下,利率是由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根据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和中央银行的指导信号决定的。(3)转换市场利率。当前我国一般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其实,存款利率在我国发挥重要的参照作用是与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轨道和文化传统背景是分不开的,简言之,就是具有历史性。在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居民投资理财观念日益成熟,投资渠道日益丰富的时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既然市场利率应该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自主决定程度最高从而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利率,那么应该可以考虑以拆解利率或国库券利率作为新的市场利率,当然,这种转换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4)增加利率档次。利率档次过粗是我国利率体系的老问题,这与我国金融市场上投资品种不丰富,金融产品定价不够科学有关。过粗的利率档次不仅使投资者的选择余地很少,也会导致利率体系的内在机制过于单调而使整体有效性降低。因此,增加利率档次,细化利率结构,丰富相关利率产品,是发挥利率杠杆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5)建设金融市场和微观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和改革。从国际经验和教训来看,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体制在放开利率的国家成功居多,而不扎实的市场基础而贸然放开利率管制着多以失败告终。所以,上述各项改革的重点都可以归纳为市场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体系的建设。四、练习题1.如何用风险的概念来解释庞巴维克的利息时差论?22 答:庞巴维克的利息时差论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时差价值,产生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大于同类的将来物品的评价。如果用风险的概念解释的话,就是利息的产生是由于人们认为未来物品由于受到未知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的风险,而人们不愿意冒风险,所以产生了利息.2.单利规则和复利规则的区别是什么?答: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用来衡量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计算利息的方法包括单利法和复利法。单利是指每期都按初始本金来计算利息,用公式表示为:S=P(1+r*n)复利是指计量利息本身的时间价值,即上一期利息自动滚入下一期本金,用公式计算为:S=P(1+r)n其中S表示到期本利和,P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限。3.保值贴补制度在上面情况下实施?其主旨是什么?答: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那么实际利率为负值,这表示不仅没有利息,连本金都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对长期信用活动实行保值贴补制度,否则信用活动尤其是长期信用活动将会大幅减少。保值贴补制度的基本主旨是使实际利率至少要不低于0,其基本公式是:名义利率+保值贴补率-实际利率>=0.4.不同期限的利率如何进行换算?答:年利率是用一年的利息处以本金,使用百分号;月利率是用一月的利息处以本金,适用千分号;日利率是用一日的利息处以本金,适用万分号。三种利率之间的换算方法是:凡从长期限换算成短期限的,除以360,30,12等位制,同时变号;凡从短期限换算成长期限的,乘以相应进制并变号。5.影响利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大致有哪些?答:影响利率变动的经济因素主要有:(1):社会平均利润率,信贷资金供求状况,货币供求状况,期限与风险,通货膨胀程度,经济周期的影响,政策因素,传统和国际因素,银行成本和经营策略。6.市场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哪些?答:1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2自主决策的微观经济主体3充分传播的市场信息4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综上所述,利率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利率市场化。简言之,局势要求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而采取间接调控方法。23 五、案例分析题2009年3月25日,中国财政部公募发行了2009年第一期5年期的凭证式国债,面额为100元,票面利率为4%,每年按票面利率支付一次利息(即付息发行方式)。某投资者购买并获得第一年利息后欲将其卖出,如果此时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仍为2.25%,试衣存款利率为贴现率计算该国债的市场转让价格。答:由题意可知,设为投资者购买并获得第一年利息后的国债价格,设为以存款利率为贴现率计算该国债的市场转让价格,=100*4%+100=104=393.52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5编辑:admin点击:669一、关键词1.外汇(ForeignExchange)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的最初含义和动态含义是国际汇兑,即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静态的外汇从动态的国际汇兑行为衍生而来,它是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段和工具,是外汇的物质存在形态。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所有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亦即通常使用的外汇概念。2.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指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国际经济交易会涉及任何两种货币,因而,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都有一个汇率。由于外汇买卖以汇率为基础,故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3.汇率制度(ForeignExchangeSystem)又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系列安排或规定。汇率因多种因素的交织和作用而复杂多变。但作为有关汇率的确定、变动的基本原则,汇率制度具有普遍适用和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主要构成是:(1)确定汇率的依据;(2)汇率的波动界限;(3)维持汇率的措施;(4)汇率的调整。4.固定汇率制度(FixedExchangeRateSystem)是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19世纪中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以及第二次世界24 大战后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都属于固定汇率制度。5.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是汇率不受平价制约,主要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971年和1973年美元连续两次贬值后,固定汇率制度难以为继,各国大多实行类型多样的浮动汇率制度。二、重要概念1.外汇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2.自由外汇又称“可兑换货币”或“自由外汇货币”,是无需货币发行国的批准,可以随时动用,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3.记账外汇又称“协定外汇”、“清算外汇”或“双边外汇”,是不经货币发行国允许,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只能用于清算协定订立国双方(或多方)结算的外国货币及以其表示的债权。4.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5.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被称为“直接标价法”。6.间接标价法用外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被称为“间接标价法”。7.基本汇率指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关键货币是本国国际经济交易中使用最多、在国际储备中占比最大、可自由兑换的货币。8.套算汇率又称“交*汇率”,是根据基本汇率及其他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计算出的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亦即通过两种货币的基本汇率计算出的汇率。9.买入汇率又称“买入价”,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10.卖出汇率又称“卖出价”,是银行向同业或者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25 11.即期汇率又称“现汇汇率”,指交易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外汇交割时使用的汇率。12.远期汇率又称“期汇汇率”,指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13.名义汇率指由官方公布或各种媒体发布的、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汇率。人们通常观察到的汇率都是名义汇率。14.实际汇率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之后的汇率,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国外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15.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系列安排或规定。16.固定汇率制度是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17.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不受平价制约,主要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8.铸币平价是金平价(goldparity)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金本位制下,各国都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它是决定汇率的基础。19.黄金输送点是指引起黄金流入与流出时的汇率。即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黄金运送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Export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黄金运送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ImportPoint)。)黄金输送点的计算公式为: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单位黄金运送费用。20.法定平价货币具有法定而非真实的含金量,也就是由政府规定的价值。法定平价是金平价的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实际汇率也会因供求关系变动而围绕法定平价波动。21.黄金官价官方宣布与该国货币单位等值的黄金数量。如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22.钉住汇率制是一种将本国货币同某一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的汇率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钉住制度划分为三类:(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ConventionalPegged26 Arrangement)。采取这一汇率制的国家将本币钉住对象确定为单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但汇率波动幅度以钉住汇率的1%为上下限。(2)水平带的钉住汇率制(PeggedExchangeRatewithinHorizontalBands)。实行这一汇率制的国家,其汇率浮动幅度为大于钉住汇率±1%的某一窄带范围。(3)爬行钉住汇率制(GrowlingPeg)。采用这类汇率制国家的货币当局经常地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事先确定的百分比对本币与钉住货币的汇率平价作小幅度调整,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三、思考题1.一国货币成为自由外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自由外汇,又称“可兑换货币”或“自由外汇货币”,是无需货币发行国的批准,可以随时动用,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自由兑换货币的基本特征是:(1)自由兑换性,即能自由地兑换成他国货币资产;(2)普遍接受性,即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能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偿付性,即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目前,世界上能作为自由外汇使用的货币有50余种,但在外汇市场广泛交易的仅限美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日元、港元等10余种,它们是各国普遍接受的主要支付手段。2.不同标价法下如何区分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买入汇率,又称“买入价”,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又称“卖出价”,是银行向同业或者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一般相差1‰~5‰,两者的差额即为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银行对客户(如进出口商等)的买卖汇率差额通常大于银行同业的买卖汇率差额。外汇牌价及银行买卖外汇均须同时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两个汇率的排列顺序均为前小后大。在直接标价法下,前一汇率为买入价,后一汇率为卖出价,分别表示银行买入、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需要支付、收取的本国货币数量。在间接标价法下则相反,前一汇率为卖出汇率,后一汇率为买入汇率,分别表示银行收取、支付单位本国货币所需要卖出、买入的外国货币数量。3.本币汇率贬值必然促进本国出口吗?为什么?不一定。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和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假定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供给可无限增加),若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汇率下降会刺激该国出口额增加,因为出口数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的下降幅度。若进口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汇率下降引起的进口数量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幅度,进口额将会减少。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贸易收支必然改善,27 这就是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出口商品若缺乏供求弹性,则引起相反的结果。本币贬值后,贸易收支会先恶化后改善(变化趋势形似英文字母J)。因而,从本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存在时间长度不等的时滞,此即本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或“J曲线效应”。4.本币汇率变动经由哪些途径影响国内物价?(1)汇率变化直接影响贸易品(即进出口商品)价格。从进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触发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若进口商品属于资本货物或中间产品,还会通过本国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商品的价格上升,诱发或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从出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首先引起本国出口量扩大,若出口商品的供给数量不能相应地扩大,则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反之,若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其结果相反。(2)汇率变化间接影响非贸易品价格。汇率变化通过影响贸易品价格而影响非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随时可转供出口的国内商品;第二类是进口替代品;第三类是完全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或替代进口的国内商品。若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贸易品的价格上涨,第一类商品转化为出口商品,从而其国内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第二类国内可以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价格自动上升;由于本币汇率下降造成出口扩大,出口商利润增加,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第三类商品因厂商或提高价格,或转产出口品,而价格上升。反之,则结果相反。四、练习题1.汇率变动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又如何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是:(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有直接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则外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上升,外汇供给增加,故顺差国的货币汇率上升。反之,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该国的货币汇率下降。(2)通货膨胀: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长期走势的主导因素。如果本国物价高于国外物价,则本币对外币贬值。(3)利率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利率水平的差异将引发短期资本的跨境流动(套利投资),进而通过资本账户变化,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汇率变动。一国利率水平较高,则该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由此导致资本流入,市场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上升,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该国货币贬值。(4)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提高会导致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转或恶化,从而加大本币汇率下跌28 的压力。但高经济增长率又是一国经济实力增大、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反映,有利于增强本国货币在国家市场的信用地位,从而驱动本币汇率上升。(5)宏观经济政策: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等,从而影响汇率变动。一般而言,宏观紧缩政策通常导致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而宏观膨胀政策则可能致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6)心理预期:预期有稳定型和破坏稳定型之分。稳定型预期,指市场预期一种货币汇率不再继续下跌时,买进该货币,从而缓和该货币汇率下跌程度;反之,则抛出该货币,从而降低该货币汇率升值幅度。破坏稳定型预期则相反,在这种心理下进行的外汇买卖,使汇率贬值时该货币被进一步抛售,汇率升值时被进一步持有,从而导致汇率暴涨暴跌,加剧汇率的不稳定。此外,外汇市场的投机行为及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各种因素对汇率的作用错综复杂,因此,在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时,应综合考察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并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际。2.汇率变动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国内经济?(1)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①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则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下跌,出口数量增加或/和利润上升;同时,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随之上升,进口量会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则该国外汇收入增加,贸易收支得以改善。反之,则相反。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和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假定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若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汇率下降会刺激该国出口额增加,因为出口数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的下降幅度。若进口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汇率下降引起的进口数量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幅度,进口额将会减少。②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首先,汇率变动对无形贸易收支的影响。若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外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本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低廉;同时,本币购买力相对降低,国外商品和劳务价格对本国居民而言显得昂贵,这就有利于改善该国旅游与其他劳务收支。若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其结果则相反。其次,汇率变动对单方转移收支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且国内价格不变或上涨相对缓慢,一般会对该国的单方转移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③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这取决于对汇率后续变动的心理预期,且对长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果市场预期一国货币汇率下跌是一步到位,这将吸引长期资本流入。如果市场预期一国货币汇率下跌是它将进一步贬29 值的前导讯号,则将阻碍长期资本流入。从长期看,汇率波动的影响可部分地相互抵消,故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入的影响较小。汇率变动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快捷。一国货币汇率开始下跌时,为避免该国货币再贬值而蒙受损失,外资投资者和国内资本持有者会将该国货币兑换成他国货币,引起资本外流,造成货币替换或资本外逃。相反,则资本流入增加。④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第一,一国货币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而直接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减。第二,汇率的变动会改变储备货币的实际价值。第三,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导致外汇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调整。从长远看,汇率不断上升的外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而汇率逐步下降的外汇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会有所下降。(2)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①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首先,汇率变化直接影响贸易品价格。从进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触发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若进口商品属于资本货物或中间产品,还会通过本国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商品的价格上升,诱发或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从出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首先引起本国出口量扩大,若出口商品的供给数量不能相应地扩大,则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反之,若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其结果相反。其次,汇率变化间接影响非贸易品价格。汇率变化通过影响贸易品价格而影响非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随时可转供出口的国内商品;第二类是进口替代品;第三类是完全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或替代进口的国内商品。若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贸易品的价格上涨,第一类商品转化为出口商品,从而其国内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第二类国内可以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价格自动上升;由于本币汇率下降造成出口扩大,出口商利润增加,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第三类商品因厂商或提高价格,或转产出口品,而价格上升。反之,则结果相反。②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贸易,后者又通过乘数作用影响国民收入和就业。在存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由于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将会使闲置资源转向出口品生产部门,并促使进口替代生产部门的发展,使生产扩大、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一般会造成生产缩减、国民收入下降和就业降低的负面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总体演进趋势是什么?以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为标志,人民30 币汇率改革进入形成机制完善时期。首先,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人民币不再钉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并使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其次,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加快发展作为人民币汇率生成基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模式,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2006年1月4日),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丰富市场交易品种,增设人民币对外币的远期、掉期交易。再次,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率的浮动幅度为3‰,非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率的浮动幅度为1.5‰(后扩大至3‰)。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五、案例分析题欧元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欧元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作为历史上首个区域共同货币,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就直接冲击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挑战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舞台上的核心地位。随着2009年新年的钟声的敲响,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已迎来10周岁生日,欧元对美元汇率愈益成为国际金融学术界和实物界关注热点。极富戏剧性的现象是,近10年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出了一个明显的“V”形。试分析:1.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出V形的原因。答:1999~2009年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两个类似英文字母V的独特走势(见下图,图中附有月度原始数据)。造成这一走势的原因可分阶段进行解析。第一阶段,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美元高估,欧元下跌。主要归因于美国经济增长好于欧元区,美国利率高于同期欧元区利率,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这些因素使得本就弱势的欧元雪上加霜。同时,市场对刚刚问世的欧元流通前景,新组建的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实施,均存在怀疑。第二阶段: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美元市场汇率下跌,欧元汇率上升。这主要导因于欧元区利率高于同期美国利率水平,美国利率从2000年的6.5%经由14次下调而降至1%,同期欧元区利率仅从4.5%调整到2%。利率差异催生了套利机会,逐利货币资产加大欧元配置,欧元需求的上升抬升欧元汇率。第三阶段: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美元汇率大幅走低。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导引的次贷危机,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元汇率开始大幅下跌,出于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全球货币资产31 进一步转向欧元配置。第四阶段:2008年7月以来,欧元汇率窄幅下调。前期欧元汇率的大幅上涨,对欧元区出口形成较大压力,导致欧元区经济下滑。其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也对欧元区尤其是德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市场对欧元的担心。在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压力下,投资者对欧元区的担心驱动避险资金向美元重新配置。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欧元区面临的持续紧缩,致使欧元面临不断向下调整的压力。1999~2009年欧元汇率月度走势图(美元/欧元)资料来源:http://www.x-rates.com/欧元区经济增长与美国经济存在周期差异,美国经济增长领先于欧元区经济增长3-6个月。经济增长的周期差异使欧元区经济上行阶段与美国经济增长下行叠加,短期内美元会保持动态弱势调整。但无论是刺激政策实施还是内部协调发展,单一经济体的美国均优于作为多国综合体的欧元区。长期看,美国经济增长依然会领先于欧元区,故欧元将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2.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未来趋势及对人民币汇价的影响。未来欧元对美元走势将承受较大的向下压力。从经济走势看,受债务危机影响的欧元区国家面临财政紧缩和货币收缩,高失业率、低投资水平的状况仍将延续;相对而言,美国经济企稳的状态优于欧元区。在欧债危机解除之前,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乏力,甚或逊于美国,长期内欧元仍然承载下行压力。无论从长期均衡汇率角度,还是从货币当局的容忍度看,人民币将宽幅波动,总体趋势是逐步升值。但汇率的适度稳定仍是货币当局关注的重点,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单向巨幅升值。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5编辑:admin点击:518一、关键词1.金融体系(FinancialSystem):又称金融系统或金融体制,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总和。2.金融机构(FinancialInstitution,FinancialIntermediary,orFinancialFirm):又称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以提供各种金融商品和32 3.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4.金融市场(FinancialMarket):是通过交易金融资产、实现资金融通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5.金融资产(FinancialAssets,FinancialInstruments):是能通过市场交易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现金流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它是无形资产的重要构成。二、重要概念1.金融体系:又称金融系统或金融体制,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总和。2.激励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决策风险的承担者)与代理人(决策权的行使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委托—代理难题等问题。3.信息不对称:交易一方(如资金需求方)比交易对手(资金盈余方)拥有更多信息。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交易发生之前的逆向选择、交易发生之后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可能招致不良信贷风险,道德风险则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两者共同导致金融市场无法正常运转,从而社会效率受损,金融中介机构由此得以存在和发展。4.金融机构:又称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以提供各种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5.期限中介: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工具实现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转换,从而使借款人获得所需的借款期限,存款人/投资者获得所需期限的金融资产。6.存款类金融机构:也称存款机构、存款货币机构,是以吸收个人和机构的存款,并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7.契约型储蓄机构:是依据契约定期取得资金(如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并据约提供保险理赔或提供年金的金融机构,它包括各类保险公司、养老基金。8.金融市场:是通过交易金融资产、实现资金融通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9.金融资产:是能通过市场交易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现金流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它是无形资产的重要构成。33 10.债务证券:是一种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定期支付的债务性凭证。由于它承诺未来支付的利息数额基本固定,故又被称为固定收益证券。11.资本证券:是对公司未来收益和资产的要求权。资本证券由于通常可定期取得红利,且没有到期期限,而被视为长期证券。12.衍生工具:又称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或衍生品,是自身价值决定于固定收益证券、资本证券、外汇或商品等一种或几种基础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其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暴露。13.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一级市场,是筹资主体向最初购买者发售新证券的金融市场。发行市场的主要功能是筹集资金。14.流通市场:也称次级市场、二级市场,是已发行证券的交易市场。流通市场主要有流动性功能、价格发现功能。15.有形市场:是在固定交易场所、有严格交易规则的集中交易市场,一般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票据交换所等组织严密的特定交易市场。16.无形市场:是无固定交易场所的金融市场总称,又称场外市场。17.黄金市场:是以黄金及其衍生品为交易标的物的市场。18.外汇市场:外汇资产的交易市场。狭义的外汇市场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广义的外汇市场还包括外汇银行与外汇经纪人、客户(进出口商等)之间的外汇交易。19.保险市场:以保险商品为交易标的物的市场。三、思考题1.金融化对家庭的消费和财产性收入有哪些影响?金融化是一国经济运行的重心从产业部门和其他服务部门转向金融部门的动态进程,主要表现为四大趋势:(1)金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金融部门利润增长快速膨胀;(3)生活过程日趋商品化诱致了更多的金融需求;(4)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金融化强化了“人是四肢支撑的成本—利润中心”的理财观念,促使家庭更加谨慎地进行消费、投资、融资、风险控制决策。34 在金融化进程中,为满足、激活甚至诱发家庭消费导致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创造了诸多商品和服务。例如,信用卡广被普及,消费信贷规模递增,人力资本投资(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融资方兴未艾,等。这就便利了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时点的提前,就业竞争力和增收能力的提升。但金融化放大了负债型消费的财务风险。家庭应努力平滑就业和收入的波动性,确保债务按期偿付,避免债务抵押资产的止赎。金融化增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推进了投资渠道、理财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创新。在此进程中,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参与者获益丰厚。因此,家庭应充分利用金融化进程提供的众多便利和机会,全面筹划家庭储蓄分配和资产投资,增大市场型产品的配置比重,提高财产性收入,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借助衍生工具管理和控制家庭资产的市场风险。2.不同类型金融体系的优劣及选择标准是什么?依据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相对重要性,金融体系有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之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是美国和英国,主要表现是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明显较高。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是德国、日本和法国,主要表现是银行信贷总额值占GDP的比重明显偏高。其他国家处于这两者之间。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优势在于:(1)市场较之机构更具有竞争性。竞争确保了风险的广泛分散,提高了信息有效性,由此资产得以准确定价,从而为资源配置提供了信号。(2)市场能够节约并扩散有效决策所需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下的信息分散化、股权分散化,促使人们搜集公司企业信息,并监督企业运作。(3)市场允许投资者表达不同的意见;因而,在为创新发明、新技术提供融资等方面,市场比中介更具优越性。主要劣势在于:(1)市场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完美的,不能很好地处理不能分散的风险,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承受着更大的风险(例如家庭资产的风险暴露更大)。(2)市场参与成本高。财务决策、信息搜集等成本,决定了市场是高昂的,投资者的市场参与度是有限的。(3)信息搜集和监督企业上的“搭便车”问题,如果信息通过市场披露,人们就缺乏激励去搜集信息。由此,竞争性的金融市场可能存在信息投资不足的缺陷。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优势在于:(1)它能通过跨期平滑减少不能分散的市场风险。化解市场风险既需要横向的风险分担市场,也需要聚集风险的不同方式。由此,生命周期长的商业银行等机构通过跨期平滑消除风险,替代市场履行风险分担的职能,为投资者提供了保险。例如,它可通过持续不断的新增资金(如存款),向长期借款人提供任何单个储蓄—贷款者无法提供的低成本长期资金(此即期限中介功能)。(2)降低交易成本,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商业银行在投资分析、信息处理和签订合约方面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由此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便利了小额储蓄者参与金融市场交易并从中收益。它还能通过汇聚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进行组合投资,将高风险资产转换为低35 风险资产,从而扩大了市场参与度。(3)改善信息不对称,解决“搭便车”问题。商业银行在甄别贷款风险、防范逆向选择,在监督贷款借用、减少道德风险上,拥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办法、专长,这就促进了储蓄向生产性投资的转化。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联系紧密,如德国的主持银行制、日本的主办银行制,从而更有动力去搜集信息、监督企业,并有效内部化如此行事的固定成本。此外,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可以分别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金融市场在搜集和加总多样化信息方面做的更好;中介机构在能从处理标准化信息的规模收益递增中获取收益,但在处理不确定性、创新、新思维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小。然而,风险资本企业和私人股权市场的最新发展模糊了中介和市场的差异。因此,不同金融体系各具优势与劣势,而无绝对的分野。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是履行大致相同功能的备择手段,两者共生互补,而非彼此替代。在发达的经济中,市场和中介存在共生的关系。市场运作要求人力资本的大量投资,中介有利于获得更广泛的参与,并使个人和企业享受市场的好处,这是中介可能造就市场途径的惟一例证,换言之,中介对市场的成功运作是必需的补充。反过来,市场对金融机构也有价值,市场允许中介在向公众提供服务过程中进行风险套利,从而使得中介更容易生存。198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体系演化的总体趋势是,以市场主导型为基本取向,或以金融市场补足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其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干预不再让人信服,在当今时代,政府失灵至少是与市场失灵同等重要的难题;二是经济理论强调了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有效性,并被各国实践所证实。不同金融体系的形成、演进根源于不同的工业化初始条件,依赖于不同的经济特质,并与政治影响的强弱、市场失灵的处置策略、历史传统密切相关。英美、德日法等富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不同的金融体系都促成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在实现风险承担的最佳配置这一最核心的金融问题上,金融市场和银行竞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国要选择恰当的金融体系,必须充分考虑现存的制度背景与约束条件。3.中国现行金融体系所属的类型及后续改革取向。截至2010年底,中国金融体系仍属于银行导向型,后续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发展金融市场来补充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金融体系。首先,银行部门在资源配置中仍占主导地位。1991年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起步以来,国内信贷总额(作为银行业总资产的替代变量)占GDP的比重最低为1995年的83.13%,2010年为127.95%;同期,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最低为1991年的0.5%,最高为2007年的127.14%,2010年为66.69%。截至2010年底,在全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信贷的占比为89.38%,股票占比为2.11%,债券占比为36 8.51%。其次,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性逐渐提高。2001年以来,中国多层次金融市场拓展较快,市场制度建设取得若干突破,极大地激活了金融市场的潜力和功能。公司股票、债券融资额,2005年为2023亿元、9258亿元,2010年分别上升至12036亿元、30602亿元,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信贷自20.7万亿元至50.9万亿元的增速。同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与完成,商品期货、中小企业板、股指期货、创业板的推出,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崛起,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在提供资源配置信号、扩展风险管理手段上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三,金融体系的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由于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全社会融资倚重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且直接融资倚重股权融资的不合理现状,有了较大改观,金融体系的结构优化也取得重大进展。4.为什么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走势呈反向变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5~1971),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按规定的含金量之比与美元挂钩,因此,全球汇率相对稳定,黄金价格基本固定为每盎司35美元。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美元同黄金脱钩后,固定汇率制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浮动汇率制。由此,黄金退出货币舞台,但仍是国际间最后的计价、结算手段。此后,随着美元走软,黄金价格不断飙升,并在1980年1月21日创下时价每盎司850美元(约合2010年7月的2261.33美元)的新高。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走势呈反向变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黄金价格是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因此美元汇率走低,黄金价格上涨。第二,美元是各国外汇储备最主要的币种,也是社会公众持有的重要资产之一。若美元走势趋向疲软,减持美元、增持黄金以确保资产保值、增殖的交易行为,必然导致美元汇率走低,黄金价格上升。四、练习题1.如何理解金融体系六个核心功能之间的关系?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是高效配资源置,由此衍生的六项核心职能是:(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2)配置和管理风险;(3)清算和支付结算;(4)聚集资金和分割股份;(5)提供信息;(6)解决激励问题。金融体系创造了诸多资本资源的时间、空间转移和配置的有效机制。与此相伴随,风险也在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和配置,由此,金融体系提供了众多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机制。在此进程中,37 金融体系创设了清算和支付结算工具和途径。为满足无法分割的巨额投资需求,金融体系提供了聚集资金、分割股份等途径;金融资产交易形成的利率、收益率、股价等信息,方便了不同经济部门的决策。最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提高其效率,还必须解决融资方、投资方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难题,金融体系为此提供了诸多成熟的经验和办法,从而推动着资本导向生产性投资领域,增进了整个社会福利。2.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构成及基本功能是什么?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构成可分为四类:(1)中央银行,它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领导和核心,担负着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并调节金融运行、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特殊职责;(2)存款类金融机构,它以吸收个人和机构的存款,并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及储蓄贷款协会等节俭机构;(3)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它是提供金融服务但不以存款为负债的金融机构,可分为契约型储蓄机构、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服务型金融机构;(4)政策及监管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是:(1)期限中介功能。即通过发行金融工具实现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转换,从而使储蓄者、筹资者均能获得所需期限的资产或负债。(2)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机构拥有、管理着大量资金,聘有训练有素的职业投资家、法律顾问,故在信息处理和签订合约方面存在规模经济效应。(3)改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甄别贷款风险、防范逆向选择,在监督贷款借用、减少道德风险上,拥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办法、专长,这就促进了储蓄向生产性投资的转化,对增进经济效率至关重要。(4)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这主要通过汇聚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进行组合投资,从而将高风险资产转换为低风险资产的途径来实现。(5)提供支付机制。特定的金融中介均提供不同的支付方式,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专门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支付体系的完善。3.金融市场有哪些构成要素及主要功能?金融市场是通过交易金融资产、实行资金融通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组织形式、交易价格等。金融市场具有五大主要功能。(1)促进资金融通,这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2)优化资源配置,这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功能。(3)转移和分散风险,这是金融市场日渐重要的功能。(4)降低交易成本,这是金融市场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功能。(5)调节经济运行,金融市场为调节经济运行提供了工具和机制。五、案例题2007年2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导引的全球金融危机经过波浪式的扩散和深化,于2008年逐步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截至2009年7月,众多危机受害国的经济复苏依然举步维艰。38 美国次贷危机导源于美国房价→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相关金融衍生品这一金融创新链条的过度膨胀。首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快速扩张,使大量无法获得优级贷款的低收入群体或信用等级不高的少数族裔,得以通过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次,强劲的购房需求刺激房价快速上升,房价上涨预期反过来增强了购房者贷款买房的动机。再次,房价和贷款需求的相互促进催生了大规模的次级抵押贷款,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经由证券化过程,派生出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MBS经过进一步的证券化,又衍生出大量资产支持证券(ABS),其中包括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DO)、信贷违约掉期(CDS)等。金融机构在CDO和CDS等衍生品交易中,还往往运用高杠杆比率进行融资。于是,基于1万余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创造出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MBS,并进一步衍生和创造出数万亿美元的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CDS,金融创新的规模呈几何级数膨胀。由此,巨量的CDO、CDS对房价处于极其敏感的临界点上;房价的任何风吹草动必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从而给持有相关金融创新产品的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冲击。2006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美联储开始加息。由此,贷款借用者的还款压力迅速增大,以住房为抵押的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迎来次贷危机第一次风暴。随着次贷损失产生链条式反应,CDO、CDS等衍生证券随后开始快速跌价,次贷危机迎来第二次和第三次风暴。虽然贝尔斯登、“两房”(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美林证券、AIG的破产和被收购等一系列事件被称为次贷危机,但真正的拖累者和毁灭者不是次贷损失,而是CDS和CDO等金融衍生品的巨额亏损。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致的严重负面溢出效应,触发了对金融创新、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等若干问题的系统反思。请结合案例,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思考并回答:1.什么是次级抵押贷款?与优先级抵押贷款相比,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标准有哪些差异?美国的房贷机构为什么大肆发放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是借款人的FICO(即theFair,Isaac,andCompany,系借款人信用评级公司)信用评分通常低于620分,债务负担—收入比(PaymenttoIncome,PTI)超过55%,或抵贷比(LoantoValue,LV)超过85%的贷款。优先级抵押贷款的贷放对象标准为:达到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Mae)、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Mac)等政府发起机构(GovernmentSponsoredEnterprises,GSE)规定的严格标准,FICO信用评分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债务负担合理。与此相比,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标准有三个明显特征:(1)个人信用记录比较差。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FICO)将个人信用等级分为五等:优(750~850分),39 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不确定(350分以下)。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评分多低于620分,除非能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一般很难达到常规抵押贷款的借贷条件。(2)贷款—房产价值比和债务负担—收入比较高。美国常规抵押贷款与房产价值比(LV)多为80%,借款人月供额与收入之比在30%左右。次级贷款借用者的这两项比值分别不低于85%、55%,抗风险能力较差,银行丧失了与借款人共担风险的基本保障。(3)拖欠率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率较高。次级抵押贷款以贫穷者、教育程度低下者、高龄群体、少数族裔、新移民等社会弱势群体、职业不稳定者为主要申请主体,其违约风险是优先级抵押贷款的7倍。因此,其利率比优级住房抵押贷款高出350个基点,且80%左右为可调整利率。当贷款利率不断下调时,借款人的还贷负担减轻;但当贷款利率不断上调时,借款人债务负担逐渐加重,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加剧。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拖欠30天)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比率分别高达13.33%和4%,远远高于优级抵押贷款2.57%的拖欠率和0.5%的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拥有住房是“美国梦”的重要构成,建立“房屋自有社会”是小布什政府一直诉求的政绩目标之一。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后,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推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压低了市场利率。受此激励,并受高利率的诱惑,美国银行大肆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美国家庭的房屋自有率也于2004年达到69.2%的新高。2006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后,美联储开始加息,次级危机逐步显现并加剧,持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资产的全球投资者损失惨重,次贷危机亦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截至2011年3月31日,美国经济仍在艰难复苏,失业率高居不下,家庭的房屋自有率下滑至59.7%,为1965年有统计数据(当时为62.9%)以来的新低(彭博新闻社网站:“美国走向‘租房社会’”,转引自《参考消息》2011年7月22日第4版)。2.美国是全球金融创新的策源地和领军者,其金融体系曾被视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典范。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和金融创新的初始动机之一是配置和管理风险,为何美国的金融创新触发并放大了金融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不能归咎于金融创新,而应归咎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流动性过剩和美国金融家、投资银行的贪婪。危机爆发前,美联储实施了长达6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东亚各国和石油输出国为吸取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而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两者共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从而压低了美国市场利率,强化了美国家庭的负债型消费,包括借用次级抵押贷款购买自有住房。为转移和管理风险,美国通过资产证券化创设了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金融衍生品,并转售给全球金融机构和国家主权基金。金融机构在从事这些衍生品交易中,大多40 运用高杠杆比率进行融资。由此,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对房价变动极为敏感,2006年的美国房价下跌,成为本轮危机的触发点。简而言之,宽松货币政策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催发剂,房价下跌是危机的触发点,高杠杆率是资产价格风险的放大器,全球化成为危机蔓延的主途径。金融创新不过是建立“房屋自有社会”这一错误战略的辅助工具及其负面溢出效应的替罪羊而已。3.金融史的研究表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变化有重大影响。请举例说明,并结合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的应对举措,观察并分析美国金融体系的变化。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是市场不稳定的突出表现,市场失灵促使各国对金融市场实施管制或摈弃等不同反应,从而改变了金融体系的演进路线。1719年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后,法国一直严厉管制金融市场,直到1980年才逐步解除,由此法国金融体系演化为银行主导型。1720年南海泡沫破灭后,英国引入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但在1824年逐步解除了这些限制,从而英国发展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多样的应对举措,也实施多项金融改革。但总体看,美国仍笃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有效作用,金融体系仍属市场主导型。若干改革的主旨是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市场制度,维护投资者、金融消费者利益,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5编辑:admin点击:580一、关键词1.存款类金融机构(deposit-ta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指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其典型代表有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2.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deposit-ta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business)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主要包括资本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资本是指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负债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存款类业务和借入资金业务。其中存款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资产业务是指银行业务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包括准备金及现金资产、贷款、贴现、存放同业款项、应收现金项目、证券投资等业务,其中主要的是指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从事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总额的业务活动,包括结算、信41 托、租赁、代理、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以及金融工具创新业务。3.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management)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吸收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理论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深化,将资产和负债理论进行融合,从整体上协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管理,以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三性”并重为管理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是净利差,利率是影响净利差的关键因素,所以控制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就能控制净利差。4.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全面风险管理包括职能风险管理模式、整合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和价值管理模式和战略风险管理模式。其中,战略风险管理模式指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可用三个维度来描述,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可细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4个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等8个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4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二、重要概念1.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其实质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2.资本指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是指机构设立之初拥有的原始资本.3.存款存款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4.贷款贷款又称放款。存款类金融机构将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还本付息期限,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5.贴现票据贴现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买入未到期票据,将扣除贴息后的金额付给客户的过程,本质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垫付)的资金融通。贴现额的计算公式为收取客户的贴息=票据面额×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天)付给客户的金额=票据面额-贴息42 5.结算结算业务又称为货币结算,是由存款业务衍生出来的业务。存款类金融机构使用的结算工具有本票、汇票和支票三种。结算方式依地域不同而异,同城结算可采用支票、同城托收承付、同城托收无承付结算;异地结算可采用汇兑、托收;国际结算主要采用信用证。6.缺口管理资金缺口管理,即管理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包括三种可能的情况:零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负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负债;正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缺口管理需要根据对市场利率趋势的预测,及时调整固定利率的资产、负债与可变利率的资产、负债之间的不平衡。具体来说,当预测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构造正缺口,使资产按高利率重新定价所取得的收益大于负债按高利率定价所付出的成本。当预测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则反向操作。7.久期久期又称持续期,1938年由F.R.Macaulay提出。它是以未来时间发生的现金流,按照目前的收益率折现成现值,再用每笔现值乘以其距离债券到期日的年限求和,然后以这个总和除以债券目前的价格得到的数值。8.战略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一种模式,主要强调从公司战略出发主动进行战略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认为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应根植于业务过程中,以内部风险管理作为实施基础。战略风险管理是一个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它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将其控制在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内,从而确保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三、思考题1.阐述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存款类金融机构其实质是拥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是其主要业务是吸收贷款和发放贷款的特殊企业。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项职能。信用中介职能又称信用媒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而支付中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职能,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存款类金融机构也具有了金融服务功能。2.阐述存款类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一般原则。存款类金融机构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已经影响的广泛性,向来是受监管最严厉的金融机构之一。其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存款类竟然机构在经营活动中,43 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支付的需要。盈利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作为特殊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三性原则是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对立。流动性是保证,安全性前提,盈利性是目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从现实出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最佳同意和均衡,以求健康发展。四、练习题1.说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职能。存款类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创造信用工具,如支票、本票等;第二是创造信用量,前者是后者的工具。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转化为新存款,若该笔新存款不完全提现,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又可用于发放新的贷款,而贷款再形成新存款。如此往复,此活动将一直持续,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除原始存款外,其余为商业银行利用信用工具所创造的信用增量。整个信用创造过程由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共同完成。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发行职能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货币派生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完成。2.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负债业务有哪些?负债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具体包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存款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困难时可向其他金融机构临时性借入款项,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出售回购协议、借入欧洲美元等其他负债业务。3.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有哪些?资产业务是指银行业务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包括准备金及现金资产、贷款、贴现、存放同业款项、应收现金项目、证券投资等业务,其中主要的是指贷款业务。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动性最强、盈利性最低的资产,由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三部分构成。贷款又称放款。存款类金融机构将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还本付息期限,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贷款收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规模和结构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性也具有重要影响。票据贴现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买入未到期票据,将扣除贴息后的金额付给客户的过程,本质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垫付)的资金融44 通。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了自身清算业务的便利,往往会在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有部分活期性质存款。存款类金融机构应收的清算款项,代表对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索取权。它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收到以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付款人的票据,已向票据交换所提出清算或向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提出收账但尚未到账的款项。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证券是重要的盈利资产,主要由债务工具构成。4.存款类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有何特点?中间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从事的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总额的业务活动,包括结算、信托、租赁、代理、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以及金融工具创新业务。他们不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主要特点:第一,中间业务是贷款业务的延伸,是从存、放业务中衍生出来,但又有独特的市场空间,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具有竞争力的主要业务;第二,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要运用银行自有资金,主要实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第三,中间业务服务方式更灵活,服务效率更高,更大成都要求现代化的设备与技术支撑;第四,中间业务因国家管理程度不同而存在很大地区差异。有严有松,但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这种差异日渐缩小。5.如何进行存款类金融机构缺口管理?资金缺口管理,即管理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包括三种可能的情况:零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负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负债;正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缺口管理需要根据对市场利率趋势的预测,及时调整固定利率的资产、负债与可变利率的资产、负债之间的不平衡。具体来说,当预测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构造正缺口,使资产按高利率重新定价所取得的收益大于负债按高利率定价所付出的成本。当预测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则反向操作。6.不同风险管理模式下的管理重点有何不同?第一,职能风险管理模式(RiskSiloManagement)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进行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率计算,以满足监管要求,在组织内部采用风险桶(RiskSilo)的形式分别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度量和控制。第二,整合风险管理模式(IntegratedRiskManagement)关注不同类别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从总体上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综合度量,测算承担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量,并将经济资本在各项业务之间进行分配。简单而言为各类风险配置经济资本;根据设定的偿付标准调整资本;设定风险限额;第三,风险和价值管理模式(RiskandValueManagement)更加关注对价值创造的管理,计算股东价值的增加值,将价值创造作为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强调在对各业务单元或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将风险与收益结合起来。45 第四,战略风险管理模式(StrategicRiskManagement)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认为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应根植于业务过程中,以内部风险管理作为实施基础,将非量化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为高级管理层提供战略层面的风险管理。五、案例分析题次贷危机与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在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房地产价格下跌,次贷抵押贷款债券价格大幅度走低,持有次级债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严重缩水,同时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评级被下调,股票价格也大幅度下降,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银行的净值下降。这将导致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由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净值下降,该金融机构能够用作担保的资产价值在下降,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其他金融机构都不会向其融资;二是为了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该金融机构也不会向外融资或贷款,以最大限度保持一定的货币流动性,应付负债方的可能对外支付。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减少金融机构对外的贷款供给。进入2009年,美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已变得惨不忍睹,达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面对巨额的不良贷款,各银行必须提取大量的拨备来防止预期损失,这从根本上制约了银行放贷能力,使得银行间接融资模式出现持续萎靡,市场流动性紧张难以根本好转。同时,次贷危机演化到金融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更大程度上是金融市场参与者信心的全面崩溃。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美国政府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注资的作用。美国政府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注资作用主要作用有: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作用维护国家信用;避免大型商业银行倒闭,遵循“银行太大不能倒闭原则”,避免社会动乱,缓解危机蔓延;市场调节滞后与不完善,政府干预与注资能有效改善社会货币流动性,避免资本市场持续萎靡持续性紧张;增加市场预期,增加金融市场参与者信心。首先,根据美国关法律规定,如果任何一家美国公司无法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而该公司的破产倒闭又将威胁到美国整体经济,美联储有义务向其提供融资。这就是著名的金融机构“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原则。通过对大型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注资避免其倒闭必所引致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剧烈动荡,加剧危机的蔓延与人民恐慌与经济低迷,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其次,最后为了维护国家的信用,必须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从宏观上阻止危机发生系统性蔓延,维护货币政策稳定,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财富损失,从微观角度出发挽救暂时缺乏流动性但仍具有清偿力的银行,免于其倒闭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再者市场“看不见手”自我调节滞后与不完善,只有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与相应的货46 币政策才能改善社会货币流动性,缓解危机。最后政府的注资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与市场的预期。2.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创造的影响因素。在给定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存款数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以存款为基础,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规模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第二,个人或企业现金持有量。现金持有量越大,意味着存款所占比例越低,由此限制了信用创造规模;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资本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越少;商业银行资本金越多,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越多;第四,企业投资机会。信用创造通过贷款转化为存款再转化为贷款的循环过程实现,如果企业缺乏投资机会导致贷款需求萎缩,商业银行就无法发挥信用创造职能;第五,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最终受制于经济运行与发展客观所需的货币量。3.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要遵守的一般原则。存款类金融机构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已经影响的广泛性,向来是受监管最严厉的金融机构之一。其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存款类竟然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支付的需要。盈利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作为特殊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三性原则是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对立。流动性是保证,安全性前提,盈利性是目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从现实出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最佳同意和均衡,以求健康发展。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5编辑:admin点击:400一、关键词1.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投资银行(机构)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47 2.证券投资基金(securitiesinvestmentfunds)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在不同的国家,投资基金的称谓有所区别,英国称之为“单位信托投资基金”,美国称为“共同基金”,日本则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3.保险公司(insurancecompanies)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务的契约性金融机构,是以吸收保险费的形式建立起保险基金,用于补偿投保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发生的经济损失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4.征信(credit)征信是指为了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活动。5.信用评级(creditrating)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主要是对市场参与主体偿付其债务的能力与意愿的评价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二、重要名词1.投资银行指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2.证券发行承销投资银行的一种传统业务,指在传统的新证券发行过程中投资银行发挥以下功能中的部分或全部:(1)对发行人就发行的条件或时间提出建议;(2)从发行人处购买证券;(3)向公众(投资者)分销。3.证券交易经纪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证券营业部,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要求,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在证券经纪业务中,包含的要素有:委托人、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对象。4.证券私募与证券“公募”(Publicoffering)相对应,是指发行人或证券承销商通过自行安排将股票、债券等证券产品销售给他所熟悉的或联系较多的合格投资者,从而避免经过证券监管部门审批或备案的一种证券发行方式。它与公开售股、配股(公开发行)等一起构成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主要工具。5.开放式基金基金按照规模是否可以变动及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48 金。开放式基金的概念是相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的,它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应投资者要求买回的运作方式。因此,开放式基金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其基金的规模可以应市场即投资者的购买要求而扩大,也可以应投资者的赎回变现而减少。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来看,开放式基金已成为世界投资基金的主流。6.契约型基金是指依据信托契约通过发行受益凭证而组建的投资基金。该类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人、基金保管人及投资者三方当事人订立信托契约。并依据契约由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具体办理证券、现金管理及有关的代理业务等;投资者也是受益凭证的持有人,通过购买受益凭证,参与基金投资,享有投资受益。基金发行的受益凭证表明投资者对投资基金所享有的权益。7.大数法则指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它是现代保险的数量基础,意味着承保的危险单位愈多,损失概率的偏差愈小,反之,承保的危险单位愈少,损失概率的偏差愈大。8.保险理赔保险人处理有关保险赔偿责任的程序及工作。当保险标的发生事故造成损失时,保险人即开始理赔过程。9.保险基金由保险机构集中起来的后备基金,一般以赔款和已付赔款、未决赔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等形式存在。保险基金管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除了保险业务经营外又一重要业务。10.保险代理人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并依法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单位或者个人。保险代理人分为专业代理人、兼业代理人和个人代理人三种。11.保险公估人指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受保险公司、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委托办理保险标的的查勘、鉴定、估损以及赔款的理算,并向委托人收取酬金的公司。公估人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委托人的委托要求,对保险标的进行检验、鉴定和理算,并出具保险公估报告,其地位超然,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使保险赔付趋于公平、合理,有利于调停保险当事人之间关于保险理赔方面的矛盾。12.征信指为了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活动。13.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主要是对市场参与主体49 偿付其债务的能力与意愿所进行的评价。三、思考题1.投资银行在现代金融活动中有什么作用?答:1)媒介资金供需。与商业银行相似,投资银行也是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桥梁。2)构造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任何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中,无一例外均拥有比较发达的证券市场体系。概括起来,证券市场由证券发行者、证券投资者、管理组织者和投资银行四个主体构成,其中,投资银行起了穿针引线、联系不同主体、构建证券市场的重要作用。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这一方面,投资银行亦起了重要作用。4)促进产业集中。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投资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银行促进了企业实力的增加,社会资本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成为企业并购和产业集中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2.投资银行有哪些基本业务?答: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公开发行(承销)、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商人银行业务(风险投资)、衍生工具的交易和创造(金融工程)、基金管理等。3.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主要有哪些环节?各环节业务重点是什么?答: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一般过程中,最主要经过展业、核保与承保、理赔三个主要环节。首次展业重点:认真调查分析保险市场,精心设计保险品种,以适应不同客户的投保要求;进行广泛有效的保险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商品和保险公司的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客户;对投保人提供周到、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保险公司良好形象、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等。其次核保和承保,是保险人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投保要求进行审核、判断和决定是否接受投保的过程,是控制保险业务质量的最主要环节。其重点在于对投保人资格的审核。最后理赔是保险人处理有关保险赔偿责任的程序及工作。其重点是事故勘察与核赔,核实保险标的实际损失程度和数额,明确赔偿责任,并确定相关的赔付额以及处理纠纷与疑难事件。4.保险中介机构主要有哪些?答:保险中介机构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保险代理人是指根50 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并依法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单位或者个人。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保险公估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受保险公司、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委托办理保险标的的查勘、鉴定、估损以及赔款的理算,并向委托人收取酬金的公司。5.信用评级应遵循什么原则?答:信用评级机构在经营中要遵循真实性、一致性、独立性、稳健性的基本原则。在信用评级过程中,本着独立、客观、真实的态度,有效地利用评级对象的相关资料,选取合理的评级指标,采用合适的评级方法,公正地做出评级结果。四、案例分析题高盛集团(GoldmanSachsGroupInc.)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9月21日晚间宣布,已批准了包括高盛集团在内的两家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这一事件,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模式的终结”。1869年,犹太移民马库斯•戈德门在纽约曼哈顿南部创建马库斯•戈德门公司(MarcusGoldman&Co.),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公司只有一个办公人员与一个兼职簿记。每天早上,马库斯从附近的珠宝商手中收购商业票据,然后卖给附近的银行,从中获得微薄的利润。1882年,戈德门•马库斯邀请小女婿山姆•萨克斯(SamuelSachs)加入公司。1885年,马库斯•戈德门公司采用现在的名称:高盛公司。后来高盛增加贷款、外汇兑换及新兴的股票包销业务,规模虽小,却是已具雏形。而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变成了真正的投资银行。上个世纪70年代,高盛抓住一个大商机,从而在投资银行界异军突起。当时资本市场上兴起“恶意收购”,恶意收购的出现使投资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催发了新的行业秩序。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购顾问”的旗帜,帮助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请来友好竞价者参与竞价、抬高收购价格或采取反托拉斯诉讼,用以狙击恶意收购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恶意收购者的天使。1989年,并购部门的年收入是3.5亿美元,仅仅8年之后,这一指标再度上升至10亿美元。高盛由此真正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20世纪90年代,高盛高层意识到只*做代理人和咨询顾问,公司不会持久繁荣。于是他们又开设资本投资业务,成立GS资本合作投资基金,依*股权包销、债券包销或公司自身基金,进行5年至7年的长期投资,然后出售获利。短短3年内,高盛的资本投资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业务投资银行部只翻了两番。1999年5月,高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业公司上市案件之一。51 正是依赖交易,也使得这家公司的利润开始不稳定,却更加坚定了该公司增加交易的决心。到其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前,其杠杆倍数达到近30倍!特别是在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中,公司许多业务都被政府政策所限制(如禁止售空限制)。在其主要竞争对手──美林(MerrillLynch&Co.)、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BrothersHoldingsInc.)和贝尔斯登(BearStearnsCo.)都已并入规模更大的银行或寻求了破产保护的时候,高盛面临的选择将是,要么面临愤怒的投资者,进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要么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得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更多的支持。最终,高盛向美联储递交了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请结合以上案例,思考以下问题:1.投资银行的本源业务是什么?与商业银行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投资银行是指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其本源业务包括证券公开发行(承销)、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商人银行业务(风险投资)、衍生工具的交易和创造(金融工程)、基金管理等。而商业银行主要是从事于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是资本市场,而商业银行更多的是货币市场货币业务。2.高盛为什么要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首先资银行模式过于依*货币市场为投资银行提供资金,其自身的资本不足,为追求利润,不断对衍生工具进行创新,追求交易,追求高财务杠杆,杠杆倍数达到了惊人的30倍;其次,危机来临后,风险资产的贬值导致资产的缩水,资不抵债,陷入破产边缘;第三,如果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原投资银行机构就将获准开展储户存款业务,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为资金的来源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银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户的存款,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有助于两家公司重构自己的资产和资本结构。第四,银行信用相对原先投资银行的信用更能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提高市场的预期。第五,可以得到联办储备委员会的支持也就是得到国家的支持。缓解公司暂时的危机。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5编辑:admin点击:410一、关键词1.中央银行(centralbank)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般由政府组建,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52 构。2.金融监管体制(FinancialRegulationsystem)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体制实质上就是由谁来监管、由什么机构来监管和按照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进行监管,相应地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3.资本充足性(capitaladequacy)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作为国际银行监督管理基础的《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其目标标准比率为8%。4.市场准入(marketaccess):金融监管当局对具备资格的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经营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审查批准过程。二、重要概念1.中央银行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般由政府组建,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2.金融监管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一国的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及其活动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3.金融监管体制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体制实质上就是由谁来监管、由什么机构来监管和按照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进行监管,相应地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4.业务型监管监管当局在金融机构经批准开业后对其运营过程进行的有效监管,包括业务范围限制、风险控制、流动性要求、资本充足率与风险损失准备和存款保护等方面。5.功能型监管在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以金融业务而非金融机构来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减少监管职能的冲突、交*重叠和监管盲区。同时,针对金融业务交*现象53 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因而可以实现对金融体系的全面监管。6.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分业监管通常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一般银行业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证券业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保险业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各监管机构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国际的金融监管组织体制。从监管的业务范围看,各监管机构虽有所交*,但都有自己的侧重点。7.混业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有时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8.新巴塞尔协议以增进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强调公平竞争为目标,采用更完备的方法来因应风险,要求资本适足要求的计算方法能与银行业务活动保持适当的敏感度。该协议以国际性的大型银行为重点,但也适用其他各类银行。新巴塞尔协议的三个支柱分别是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CapitalRequirements),其中风险资本计提标准包括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高级内部评级法;监管当局的监管(SupervisoryReviewProcess)和市场纪律(MarketDiscipline)。三、思考题1.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有哪些?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中央银行性质的具体体现。按中央银行性质划分,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权的货币发行机构。其基本职责包括:第一,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第二,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应适当掌握货币供给增量,处理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三,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销毁货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2)银行的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货款人,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54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需履行的职责包括: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充当银行业的“最后贷款人”;创建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调节外汇头寸。(3)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具体职能包括: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为政府融通资金;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磋商,积极促进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2.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现代金融的发展逐步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及相应的金融风险国际化,使得各国的监管部门对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必须加强协调和合作,否则,无论是对个别国家还是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都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1)国际金融服务业经营风险增大,金融国际化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一,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脱媒”现象的出现,国际性大商业银行为了巩固和传统客户的关系,不得不压低贷款利率与放宽贷款条件,借以维持或发展银行资产业务。从而使银行资金营运的风险程度加大;第二,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为了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不断推出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为银行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业务领域,但也带来了金融投机过度、金融诈骗、诱发金融危机等国际性问题,使得商业银行难以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第三,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国际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它从发展中国家传导到发达国家,将直接动摇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发展。(2)在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别化之间,矛盾日益加深。例如,各国中央银行政策与态度不一,形成许多漏洞和矛盾,造成国际银行间严重的不平等竞争;离岸金融中心形成国际银行的特殊掩护地和避风港。如卢森堡、开曼群岛、巴拿马群岛和巴哈马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商业银行都不在任何一国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督之下,这就加大了国际金融业务风险,迫切需要统一、协调和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3)国际金融业务的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一方面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增加,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例如,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共有1086家商业银行倒闭,是1934——1980年银行倒闭数的46倍;1991年著名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一案打破了人们认为国际金融界的大银行不会倒闭的观念,使人们意识到外部监管等约束的重要性。9055 年代,特别是1991年以来国际银行危机日益加深,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倒闭者增多,且大银行合并、收购频繁,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法国里昂银行、日本大和银行经济危机等,都充分说明加强和协调国际社会对国际金融市场统一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四、练习题1.中央银行的业务内容有哪些?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要通过资产、负债与清算业务的操作来实现。(1)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形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存款业务、其他负债(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三方面的内容。(2)资产业务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操作来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买卖政府债券、买卖储备资产等内容。(3)清算业务各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由中央银行来负责清算它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2.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变,金融监管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创新。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体制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新趋向:(1)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趋于融合。政府型监管的优势是监管机构脱离于金融活动的当事人之外,能够公平、严格地发挥其监管作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具有权威性。但单纯依*政府监管也存在不足,自律组织是由行业代表组成,能更好地与业内金融机构沟通,督促其自觉维护金融秩序。由于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各具特点,二者逐渐出现了融合趋势。一方面,实行政府监督型体制的国家开始日益重视行业自律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行自律型监管体制的国家也开始通过立法和建立统一由监督机构,加强监管的规范化,将金融同业的自律机制逐渐纳入监管法制体系中。(2)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机构监管是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型分别设立不同的监管机构,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功能性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56 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功能性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因而可以实现对金融体系的全面监管。其以金融业务而非金融机构来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能减少监管职能的冲突、交*重叠和监管盲区。同时,最后,由于金融工具所实现的基本功能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法规更有连续性和一致性。(3)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以1999年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为标志,全球的金融业务日益向混业经营的方向转变,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也日益朝着混业监管的方向演变。1999年美国实施《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后,美国采取了联邦政府、州政府与专门机构分层的金融监管模式,综合监管与分立监管相结合。与此同时,英国、日本等国也通过金融改革建立了统一的监管框架。统一监管提高了复杂金融联合体的监管效率,实现金融监管的规模经济,顺应现代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潮流。(4)金融监管的国际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标准的规范和统一;二是随着金融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开始加强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是什么?(1)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CapitalRequirements)。其中的风险资本计提标准包括: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高级内部评级法。最低资本要求是改进风险调整资产的预测,更为准确地反应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2)监管当局的监管(SupervisoryReviewProcess)。这是要求监管者要核实银行经理层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方法的稳健性。监管者需对银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并计算银行需要持有多少资本。(3)市场纪律(MarketDiscipline)。这是规定银行公开其风险承担情况以及持有资本的水平,能够证明其行为负责任的银行就会在市场上得到相应的回报,比如信用等级提高、股票价格上升。五、案例分析题2004年6月中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达成分工合作备忘录,以期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备忘录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行政规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任何一方需要对他方的监管对象收集必要的信息时,可委托他方进行。57 备忘录提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依据其主要业务性质,归属相应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内相关机构、业务的监管,按照业务性质实施分业监管;被监管对象在境外的,由其监管机构负责对外联系,并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工作关系;对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在监管政策、标准和方式等方面要认真研究、协调配合、加强管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分工格局如下:中国银监会: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国证监会:依法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并履行相应职责;中国保监会: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分工,反映了中国金融业的什么变化与要求?该种分工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出现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质上是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是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环境下出现的混业经营的模式。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使得某些方面的监管存在真空状况,对于金融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不利。在此背景下,需要金融监管机构相互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完善监管体制。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由材料“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依据其主要业务性质,归属相应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内相关机构、业务的监管,按照业务性质实施分业监管;被监管对象在境外的,由其监管机构负责对外联系,并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工作关系。”可反映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由机构性监管逐步向功能性监管的转变。2.如何处理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人民银行一方面强化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同时转换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确保我国各项经济金融目标的实现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证券市场、证券业和投资基金的监管;中国保监会主要负责保险市场和保险业的监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则承担对银行、信托业的监管职责。在处理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时应树立人民银行监管的核心地位,要以法律形58 式保证其独立实施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使其不受来自各方面行政干预的影响。同时要处理好三个监管部门间的关系,在强化中央银行监管中心作用的同时,对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监管给予同等的重视,三个部门相对独立,在交*业务上协同监管、信息共享,防止“监管漏洞”产生。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439一、关键词1.货币市场(Moneymarket)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2.同业拆借市场(Inter-bankmarket)也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为解决临时性或短期资金的余缺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拆放一词通常为贷方所称,站在借方的角度称之为拆借。3.商业票据市场(Commercialpapermarket)围绕商业票据的发行及流通形成的短期金融市场,它包括商业本票市场和商业汇票市场,而商业汇票市场中又包含了票据贴现市场。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ertificateofdepositmarket)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进行发行和流通的市场称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5.国库券市场(Treasurybillmarket)国库券是由一国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短期政府债券。由此形成的发行和流通市场称为国库券市场。6.证券回购市场(Repurchaseagreementmarket)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者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由此形成证券回购市场。二、重要概念1.拆借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2.拆息同业拆借按日计息,所以拆借利率是日利率,简称拆息。3.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的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多为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了筹集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偿付证券本息的凭证。59 4.银行承兑汇票在商品交易活动中,销货方为了向购货方索取货款而签发的商业汇票,经过付款人在票面上承诺到期付款的“承兑”字样并签章后,就成为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的汇票即为银行承兑汇票。5.贴现发行发行价格低于证券面值,但按照面值偿还的发行方式。6.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的票据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7.背书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的票据行为。8.转贴现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贴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9.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10.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银行发行的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11.浮动利率存单按货币市场上某一时间有相同期限放款或票据的利率为基数,加上预先确定的浮动幅度来确定利率的大额可转让存单。12.国内存单各国银行在本国货币市场上所发行的以本国货币为面值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3.欧洲存单是由美国银行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或外国银行在美国境外所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4.扬基存单外国银行在美国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5.国库券由一国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短期政府债券。16.公开招标通过投标人的直接竞价来确定国库券的发行价格(或收益率),发行人将投标人的报价自高价向低价或者自低利率向高利率排列,发行人则从高价(或低利率)选起,直到达到需要发行的数额为止。17.证券回购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者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18.逆回购对于证券购买者(资者)来说,则是先买入证券后再卖出证券的过程。19.清洁定价仅考虑证券市场价格,不考虑证券回购交易期间证券的利息定价法。20.肮脏定价在证券价格的确定中考虑到了证券回购期间的利息的定价法。21.保证金证券抵押品的市场价值高于贷款价值的部分,其额度一般在1%~3%之间,对于较低信用等级的借款者或当抵押证券的流动性不高时,差额可能达到10%之多。三、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60 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特点:⑴货币市场风险较小;⑵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⑶货币市场的突出特点还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直接参与。功能:⑴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渠道和手段;⑵货币市场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性质;⑶为中央银行提供实施货币政策的途径。2.试述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利率形成机制。主要参与者:⑴同业拆借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它既是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供应者又是资金需求者;⑵除商业银行外,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拆借的重要参与者,包括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信用社、财务公司和专业银行等。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是拆借市场的资金供给者,但也会在必要时进行资金拆入。利率形成机制: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可由双方协商,讨价还价,最后议价成交。因此,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一种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利率,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状况和变化。3.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自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同业拆借市场成为货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严格准入、风险自担、市场公平、分层有序的监管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同业拆借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拆借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统一同业拆借利率(CHIBOR)形成,并成为货币市场运行的重要指标,为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判断短期资金状况提供了信息。4.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的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多为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了筹集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偿付证券本息的凭证。商业汇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商业承兑汇票当承兑人无款支付时,会发生支付风险,银行承兑汇票无支付风险,且可向银行贴现提前获取资金。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如何产生的,有哪些特点?产生: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首创于美国,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为规避“Q条例”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为了阻止存款的外流,银行必须开发出新的存款工具吸引客户。花旗银行集团首先于1961年推出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61 特点:不记名;面额大且固定;期限较短;利率一般低于同期限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兼顾了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的收益性。6.国库券市场有哪些特征和功能?特征:国库券以一个国家的税收权力作为担保,其信誉安全可*;国库券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市场流动性很强;国库券的利息可免交收入所得税;国库券的面额比较低。功能:满足中央政府对短期资金的需求;为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提供理想的操作对象,这已成为国库券市场最主要的功能;为广大金融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无风险的投资工具。7.试述证券回购的交易原理。证券回购实际上由两笔方向完全相反的交易组成。在交易开始日是证券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手中,资金从买方转移到卖方手中。到交易结束日,证券和资金都将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从证券出售者(资金借贷者)的角度来看,是卖出证券后再重新买进证券的过程。这叫“正回购”。而对于证券购买者(资者)来说,则是先买入证券后再卖出证券的过程,这叫“逆回购”。四、练习题1.某客户花了1017871美元购买一张面额1000000美元、存单利率为7.8%、期限为90天、剩余期限仅为10天的存单,假若该客户到期日将其出售,则他获得的收益率是多少。存单收益率=5.76%2.某一期限90天的国库券面额1000美元,实际发行价格为960美元,计算该国库券的实际收益率。国库券收益率=五、案例分析题案例一:厂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实例甲方为厂家、乙方为商家,双方私下商定好,共同签署一份500万元以上的购销合同,同时找到一个关联的大型企业作为担保人。随后,乙方向银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银行相关部门收到申请后对乙方以及担保人进行考查和认定,包括对前几年的合作金额、双方的资金实力(主要是通过审核财62 务报表)等一系列条件均做仔细考察。在银行认定此双方购销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之后,收取乙方的汇票保证金和手续费,开出500万元的承兑汇票。一般,汇票保证金的金额,根据乙方在银行信誉额度确定:信誉好的商家,银行只按其汇票总额的30%或更低收取保证金,信誉较差,银行收取的保证金最高会达到60%。不过,保证金不一定是现金,可以是以商家在银行存款的形式体现。之后,甲方在收到乙方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直接到当地的银行,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贴现息将还未到期的承兑汇票予以贴现,获得运营所需的现金。一般情况下,作为制造商的甲方不会直接贴现,而是将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此时,甲方通过承兑汇票贴现或背书支付的形式,完成了现金的提前支付使用行为。在承兑汇票到期之前,厂商又通过合同未完成或者解除合同的方式,由甲方按资金缺口归还给乙方,再由乙方按承兑协议及时支付给银行。由此,厂家实现了短期的融资需求,商家又保持了与厂家合作关系,银行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手续费。这一过程,看上去如此圆满,但是这是建立在厂商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到银行承总汇票到期,甲方没有及时还钱给乙方,那银行付出的钱就必须由乙方偿还。乙方若违约的话,银行将承担巨大的风险。(转载自:http://dingoztt.blog.com.cn/archives/2007/2442632.shtml)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试述厂商是如何通过共同合作向银行套取承兑汇票达到融资目的的。厂家和商家利用虚假购销合同,套期银行承兑汇票达到融资目的。2.思考厂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过程中各自可能面临的风险。厂商面临经营风险,经营不善到期将无法兑付汇票;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厂商若在到期时无法支付,会出现违约,给银行造成损失。3.银行应该如何规避汇票承兑业务中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认真审核购销合同的真实性;增加保证金比例;跟踪商家的经营情况。案例二:回购市场的破产事件:特拉斯代尔在1982年破产前,特拉斯代尔是个小规模却雄心勃勃的政府证券公司和证券回购市场交易商。特拉斯代尔广泛运用逆回购协议,其一般交易过程是这样的:希望借款的交易商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签订回购协议,特拉斯代尔则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签订逆回购协议,并借入已在启用的回购协议中使用的证券。从这方面看,大通曼哈顿银行是个盲目的经纪人,因为它将那些想临时卖出证券(借款)却又对特拉斯代尔知之甚少的交易商和特拉斯代尔联系了起来,尽管特拉斯代尔也想临时买入证券(贷款)。63 特拉斯代尔借入证券,并将其在二级市场出售,以获取这些证券的息票价值,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想法。特拉斯代尔最初认为,当它必须向大通曼哈顿银行归还证券并付息时,利率的上升使得证券价格下降。到那时,它将在二级市场上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证券归还给大通曼哈顿银行。只要利率上升,特拉斯代尔的策略就会实现,而公司也会飞速发展起来。但如果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它的策略就会失败。1982年5月17日,特拉斯代尔宣布它无力偿还所欠大通的1.6亿美元利息。事情很难就此结束。大通认为它仅仅是个经纪人,因而那些和它进行回购交易的交易商的证券应由特拉斯代尔偿还。而交易商们则辩称,他们是和大通进行交易的,因此应由大通负责偿还。最后,为避免更大的市场混乱,大通为自己的损失买单。大通不得不用它当年第二季度的收益弥补在回购交易中的损失,这导致其股价狂跌,给股东、监管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带来不利的影响。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思考证券回购市场上有哪些风险?交易者如何减少风险?回购市场上存在信用风险。尽管证券回购中使用的是高质量的抵押品,但是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同样会面临信用风险。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到约定期限后证券卖方没有再购回证券,则买方只能保留这些抵押品,若市场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会下降,买方就会遭受损失;二是市场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买方不履行按约定价格卖回证券,则证券卖方会遭受损失。为减少信用风险,可以通过设置保证金的做法。保证金可以在证券价格下跌时向贷款者提供一定的缓冲。另外,还可增加抵押品,或根据抵押品市值调整回购价格。2.从特拉斯代尔破产及大通曼哈顿银行巨亏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防范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证券回购交易中非常重要;信息非对称是造成回购交易中信用风险出现的根本原因;为规避市场风险,必须提高预测市场价格变动的能力。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429一、关键词1.债券(Bond)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债务人)为筹集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债权人)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债权凭证。2.股票(Stock)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3.普通股(Commonstock)是指代表着股东享有的平等权利,不加以特别限制,并随着股份有限公64 司利润的大小而分取相应股息的股票。4.优先股(Preferredstock)是指股东享有某些优先权利(如优先分配公司盈利和剩余财产权)的股票。5.证券投资基金(Fund)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6.公募发行(Publicplacement)是以广泛的、不特定的投资者为对象发行债券,充分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7.私募发行(Privateplacement)面向少数与发行者有密切业务来往的投资者为对象发行债券。二、重要概念1.政府债券是政府及其机构对民间举债时发行的债券。政府债券有宽窄两种定义:狭义政府债券即指国债,广义政府债券则包括中央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2.金融债券其发行主体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广义的金融债券还应包括中央银行债券,但它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债券,它以非央行的金融机构为发行对象,期限较短,发行的目的不在于筹集资金,而是为了运用市场机制以间接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一般金融债券以一般投资者为筹资对象,筹资目的用于再投资某种特殊用途或改变本身的资产负债结构。3.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是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向社会发行的借款凭证。这种债券的持有人同公司之间是普通的债权债务关系。4.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期内依据约定的条件,要求债券发行人将债券转换为公司的普通股份,若持有人不想转股,则可继续持有债券,发行人将按规定还本付息。5.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成的股份。6.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7.个人股是指社会公众依法以其拥有的财产投入公司时形成的可上市流通的股份。8.股票发行市场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活动的市场。9.直接发行是指发行人不通过股票发行中介机构直接向投资者销售股票。10.间接发行是指通过股票发行中介机构即承销商向社会发行股票。11.股票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65 12.股票价格指数用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以衡量股市行情变化的指标。13.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14.契约型基金是指将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三者作为信托关系的当事人,通过签订基金契约的形式发行受益凭证而设立的一种基金。15.公司型基金依据基金公司章程设立,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投资公司。16.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资本总额及发行份数在发行前就已确定下来,在发行完毕后和规定的期限内,不论出现何种情况,基金的资本总额及发行份数都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17.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的资本总额及持有总数不固定,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18.交易所交易基金英文简称ETF(ExchangeTradedFunds),1993年诞生于美国,通常所说的ETF专指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三、思考题1.按不同的标准可将债券分成哪些不同的类别?按照债券的发行主体划分,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按照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债券可以划分为零息债券、附息债券、息票累积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等。按有无抵押担保,债券可分为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按发行区域的不同,债券可以分为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按是否记名,债券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按内含选择权分类,债券可分为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可转换债券和附认股权证债券。按债券形态分类,债券可分为实物债券、凭证式债券和记账式债券。2.债券市场的发行方式和交易方式有哪几种?根据债券募集对象的范围,可分为私募发行与公募发行。按债权活动有无中介机构参与,可分为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按有无担保品,可分为信用发行和担保发行。按债券定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交易方式主要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交易、期权交易、信用交易等。3.按不同的特征可将股票分成哪些不同的类别?按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益划分,股票可分为普通股与优先股。以股票的票面是否记载股东姓名而分66 为记名股与无记名股。根据股票是否用票面金额加以表示划分,股票分为有面额股票与无面额股票。4.股票的发行方式有哪几类?按发行对象不同,可分为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按发行过程不同,可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按投资者认购新股是否要交纳股款分为有偿增资发行与无偿增资发行。5.股票流通市场的分类有哪些?按股票流通市场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场内交易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买卖流通的组织方式。场外交易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的证券交易活动。6.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有哪些?(1)证券投资基金是由专家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基金资产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基金管理公司配备了大量的投资专家,他们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知识,而且在投资领域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2)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若购买了证券投资基金,则是由基金管理人来具体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进行证券的买卖活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证券投资方式。(3)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小、费用低的优点。在我国,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人民币1元。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投资额一般较低,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财力购买基金单位,从而解决了中小投资者“钱不多,入市难”的问题。(4)证券投资基金具有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好处。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形成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同时把投资者的资金分散投资于各种证券,使某些证券跌价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证券涨价的盈利来弥补,分散了投资风险。(5)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强。对开放式基金而言,投资者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直接购买或赎回基金。封闭式基金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买卖程序与股票相似。7.按不同的特征可将投资基金分成哪些不同的类别?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根据基金单位可否赎回、规模是否固定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收入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按投资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其它特殊类型的基金,包括对冲基金,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和上市型开放式基金。67 8.证券投资基金的当事人及其职责有哪些?(1)基金发起人,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基本原则和股份公司的某些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以基金方式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实现预先规定的投资目的的投资组织机构。它可以是非法人机构,也可以是法人机构,可以是事业性法人机构,也可以是公司性法人机构,可以是合作性公司,也可以是股份制公司。我国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发起人为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2)基金托管人又称基金保管人,是依据基金运行中“管理与保管分开”的原则对基金管理进行监督和保管基金资产的机构,是基金持有人权益的代表,通常由有实力的商业银行或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签订托管协议,在托管协议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收取一定的报酬。基金托管人在基金的运行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金托管人应该履行以下职责:安全保管基金财产;按照规定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对所托管的不同基金财产分别设置账户,确保基金财产的完整与独立;保存基金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根据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对基金财务会计报告、中期和年度基金报告出具意见;复核、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按照规定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按照规定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等。(3)基金管理人,是负责基金发起设立与经营管理的专业性机构。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公司通常由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或其他机构发起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基金管理人的目标函数是受益人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不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管理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依法募集基金,办理或者委托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机构代为办理基金份额的发售、申购、赎回和登记事宜;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对所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证券投资;进行基金会计核算并编制基金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中期和年度基金报告;计算并公告基金资产净值,确定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办理与基金财产管理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保存基金财产管理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基金管理人名义,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者实施其他法律行为。(4)基金份额持有人,即基金的投资者。基金份额持有人享有下列权利:分享基金财产收益;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依法转让或者申请赎回其持有的基金份额;按照规定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基金信息资料;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发售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基金合68 同约定的其他权利。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由基金管理人召集;基金管理人未按规定召集或者不能召集时,由基金托管人召集。代表基金份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就同一事项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都不召集的,代表基金份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有权自行召集,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四、练习题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总股本5000万股,公司在2003年决定扩展业务,为筹集资金,A公司准备对三套方案进行选择:方案一:增发普通股2000万股,每股面额1元;方案二:发行公司债券2000万元,面额1000元,券面利率10%,每年利息2次,期限为5年;方案三:向商业银行贷款2000万元,利率11%,每季付息1次。你认为A公司应采取哪种方案?理由是什么?企业最常用的筹资方式是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和向银行申请贷款。企业发行债券和借银行贷款,都属于企业对外借债,其借债成本有相似之处。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是债券的利息和债券的发行费用,借银行贷款的成本即贷款利息。(1)股票筹资成本:假设发行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折合为每股0.2元,公司对股东按每股0.1元支付股利,那么,按面值计算的股票筹资成本比率为0.1/(1-0.2)*100%=12.5%,那么股票筹资成本就是2000*12.5%=250万元。(2)债券筹资成本:由于没有给折现率,所以债券利息是1000*10%/2*2=100元,成本是2000万元/1000*100=200万元。(3)贷款筹资成本:假设每季度都是90天,一年360天,那么筹资成本为:2000*11%/360*90*4=220万元综上所述,在所给背景信息下,债券筹资成本最低,A公司应该选择方案二。五、案例分析题中国旺旺从新加坡转到香港上市台资企业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食品和饮料制造商之一。公司最早可追溯到1962年在台湾地区设立的宜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内地。根据AC尼尔森的报告,米果、风味牛奶及软糖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8.6%、40.6%及28.5%,具有行业领先地位。1996年5月16日,旺旺控股在新加坡上市。尽管受益于中国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公司业绩逐年提升。但是在69 新加坡市场却并不受待见。除了早期股价表现尚可外,总体来说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股价走势跑输新加坡海峡指数。与同属台湾地区在大陆发展的其他食品企业如统一、康师傅相比,虽然旺旺控股每年净利率达16%,但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0332HK)则一路突飞猛进,一段时期市盈率竟达40倍。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尽管康师傅的营业收入是旺旺控股的两倍,但是利润却是相近的,2006年旺旺控股的每股收益一直高于康师傅。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旺旺股价走势远不及康师傅,公司总市值长期处于低估状态。大型投行高盛最早发现端倪,向旺旺控股的老板蔡衍明提出转到香港上市的建议,随后瑞士银行也加入游说者的行列,蔡衍明最终决定转市场上市。中国旺旺转市场上市的时机不是很好,表现在新加坡退市与香港上市两个方面。首先,从新加坡退市时点选在2007年7月,正值全球股市高涨时期,大股东出资2.35美元/股收购价,远高于此前250天均线价1.895美元、500天均线价1.562美元,可见此次收购还是多花了许多钱。其次,到香港上市时点赶在2008年3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香港市场IPO骤然降温,2008年前2个月只有新媒体集团一家成功IPO,募资区区1310万美元。最终,中国旺旺以招股价底价3港元/股公开发行,并于3月26日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进入4月后,随着香港大市的走稳,中国旺旺的股价也在稳步上升,截至5月9日,收盘价为3.32港元,总市值大约为56亿美元,相对于新加坡市场总市值30亿美元有大幅的提升。从大股东角度来考虑,旺旺转市的成本收益非常明显。首先,通过从新加坡退市,大股东成功剥离了非食品业务,突出食品主业,以前的非食品业务划归大股东本人私有。其次,按照大股东所占公司权益角度来看,在新加坡上市时,因为500天平均股价仅为1.56美元,按照大股东持有50%份额,大股东股票市值仅为10亿美元左右,即使按照最后收购价也只有30亿美元;而在香港上市后,大股东所持份额高达74%,按照当前56亿美元的总市值,大股东股票市值为41亿美元,远远高于在新加坡的情形。截至5月9日,中国旺旺的市盈率为31倍,远高于在新加坡上市时的15倍,接近同期康师傅37倍市盈率,高于统一企业27倍市盈率。而且由于香港市场比新加坡市场与内地关系更为紧密,所以,在香港上市能更好地扩大中国旺旺的知名度,提高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思考中国旺旺为什么要从新加坡退市?首先,中国旺旺在新加坡市场备受冷落。虽然公司业绩逐年上升,但是在新加坡股票市场的股价却不尽人意,也就是说股价不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其次,从数据方面来说,旺旺市盈率远低于在香港上市的同类台湾食品企业,比如康师傅和统一。同时,虽然康师傅的营业收入是旺旺的两倍,但利润却是相近的,并且旺旺的每股收益一直高于康师傅。这些都说明在新加坡股票市场的公司总70 市值长期处于低估状态,必须尽快转市场上市。2.从中国旺旺转市成功,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从中国旺旺案例看出,旺旺从新加坡退市后,并没有回到台湾地区证券市场上市,而是到香港市场上市,说明香港市场存在其优越性;香港正逐步成为台湾公司首选的上市地点。转市场上市将成为大股东套利的新途径。香港市场在亚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它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受惠于中国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近年来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场所,2006年,香港成为仅次于伦交所的全球第二大发行市场,2007年继续排在全球第4位;第二,香港拥有大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在2007年,来自机构投资者的买卖,占香港市场的总成交额约60%,而在台湾地区,有关比例在2007年大约为30%;第三,香港对资金的流入流出限制最少,资金来自全球各地,尤其是中国内地有大量资金涌入,导致香港市场的成交额远高于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市场;第四,从2007年4月初到2008年3月底,香港股指上涨15.4%,而同期新加坡股指则下跌了6.9%,表现最差;第五,在市盈率方面,香港市场的市盈率相对偏低,但是我们应看到,香港市场市盈率在稳步上升,而台湾地区市盈率以前虽然比较高,但是现在出现逐步下降趋势;第六,2007年以来,上海市场已经全面超过香港市场,但是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并没有完全开放、股权全流通还未完全实现,上海市场的对外开放还必须假以时日,所以,香港市场的优势地位仍将持续。香港成为台湾公司的首选上市地点。截至2008年3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台湾公司共有54家。这个数目是在新加坡、伦敦和纽约上市的台湾公司总数的两倍左右,表明香港是台湾公司的首选上市地点。根据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现行的规例,在台湾上市的公司投资于内地的资金,不得超过资产净值的40%。部分台湾公司因为这项规定,而决定从台湾证券交易所除牌,或申请其内地子公司到海外交易所上市。要台湾地区当局的该项限制不改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到香港市场上市。转市场上市将成为大股东套利的新途径。由于各交易市场的情况不同,导致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价值也不相同。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市场分割越来越少,投资者通过网络可以在异地购买各大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证券市场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各证券市场在吸引上市资源时不遗余力,在中国旺旺上市案例中,香港联交所在短短200天内就办妥所有上市手续。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为大股东私有化上市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大型投行是转市场上市的既得利益者,在中国旺旺案例中,三大投行高盛、瑞银、巴黎银行先是联手给旺旺大股东提供私有化所需资金,赚取可观的利息收入,接着联袂担任中国旺旺在香港上市的承销商,又赚取可观的发行手续费收入。从中国旺旺转市场上市案例可以看出,今后转市场上市将成为大股东套利的新途径。71 第十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602一、关键词1.衍生证券(DerivativeSecurity)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时间就规定的原生金融工具或变形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合约,其价值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货币等)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2.远期市场(FutureMarket)是适应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进行远期合约交易的市场。3.期货市场(ForwardMarket)是指进行期货交易的市场。4.期权市场(OptionMarket)是指进行期权交易的市场。5.互换(Swap)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不同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合约的市场。6.组合混杂证券(HybridSecurity)是指投资者对各种证券资产的选择而形成的投资组合。二、重要概念1.金融衍生产品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时间就规定的原生金融工具或变形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合约,其价值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货币等)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2.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此期货合同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3.金融远期合约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4.远期利率协议是买卖双方同意从未来某一约定的时期开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按协议利率借贷72 一笔数额确定、以具体货币表示的名义本金的协议。5.远期外汇合约是指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约定的远期汇率买卖一定金额的某种外汇的合约。6.金融期货是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某种标的资产的标准化协议。7.利率期货是继外汇期货之后产生的又一个金融期货类别,其标的物是一定数量的某种与利率相关的金融商品,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如国库券、长期国债。8.保证金保证金的支付可分为客户向会员支付的保证金和会员向结算公司支付的保证金。买卖双方在交易之前都必须在经纪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marginaccount),并存人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这个保证金也称为初始保证金(initialmargin)。初始保证金可以用现金、银行信用证或短期国库券等缴纳。保证金的比例因合约而不同,也可能因经纪人而不同。对大多数的期货合约而言,初始保证金通常仅为基础金融工具价值的5%到10%。9.结算金在结算日根据合同利率和参照利率的差额以及名义本金计算出来的金额。10.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11.金融期权是指允许合约双方中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笔费用,以获得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权利的合约。12.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具有在约定期限内按协定价格买入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13.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具有在约定期限内按协议价卖出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14.期权价格在期权交易中,期权的买方为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期权的卖方支付的费用。73 15.内在价值也称履约价值,是期权合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是指在履行合约时可获得的总利润。16.时间价值在期权有效期内标的资产价格波动为期权持有者带来收益的可能性所隐含的价值。17.金融互换是约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不同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合约。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往往是一次性交易,而互换是一系列现金流的交换,会持续—段时期。18.利率互换是指双方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同种货币的同样名义本金的某种现金流相互交换,是以不同的利率指标(包含浮动或固定利率)作为交换的基础金融工具。19.货币互换是交易双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和利息现金流。三、思考题1.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产生和发展的原因:⑴避险是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最基本原因;⑵金融机构竞争加剧是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⑶金融理论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手段;⑷新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2.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有哪些风险?市场风险:因为基础金融工具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损失的一种风险。信用风险:衍生产品交易中合约的对方出现违约所引起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由于缺少交易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操作风险:由于公司或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为错误等原因而带来的损失。法律风险:因为法规不明确或交易不受法律保障,从而使合约无法履行而给交易者带来损失的风险。3.什么是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有什么作用?远期利率协议:买卖双方同意从未来某一约定的时期开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按协议利率借贷一笔数额确定、以具体货币表示的名义本金的协议。远期利率协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固定将来实际交付的利率而避免了利率变动风险。另外,由于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本金不用交付,利息是按差额结算的,所以资金流动量较小,这就给银行提供74 了一种管理利率风险而无须改变其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工具。4.期货交易有哪些基本规则?保证金制度:保证金的支付可分为客户向会员支付的保证金和会员向结算公司支付的保证金。买卖双方在交易之前都必须在经纪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并存人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这个保证金也称为初始保证金。逐日结算制:在每天交易结束时,结算公司根据当日的结算价格对投资者未结清的合约进行重新评估,保证金账户将根据期货结算价格的升跌而进行调整,以反映交易者的浮动盈亏,这就是所谓的逐日盯市(Markingtomarket)。涨跌停板制度:将每日价格波动限定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的规定,这种人为的制度安排是为了防止期货价格的剧烈震动,保证市场的稳定性。限仓制度:期货交易所为防止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交易者和防范操纵市场行为而规定会员或投资者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最大数额。大户报告制度:是与限仓制度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控制交易风险、防止大户操纵市场行为的制度。期货交易所建立限仓制度后,当会员或客户投机头才达到了交易所规定的数量时须向交易所申报,申报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开户情况、交易情况、资金来源、交易动机等,便于交易所审查大户是否有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行为以及大户的交易风险情况。5.什么是金融期权?简述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区别。金融期权:允许合约双方中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笔费用,以获得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权利的合约。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⑴标准化程度不同;⑵履约保证金的规定不同;⑶盈亏风险不同;⑷合约基础金融工具不同。6.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期权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理论上说,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内在价值,二是时间价值。内在价值:内在价值也称履约价值,是期权合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是指在履行合约时可获得的总利润。当总利润小于零时,内在价值为零。一种期权有无内在价值以及内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该期权的协定价格与其标的物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时间价值:期权的时间价值实质上是期权在其到期之前获利潜力的价值。期权的买方通过支付期权费,获得了相应的权利,即(近于)无限的收益可能和有限的损失。这意味着标的资产价格发生同样的上升和下降,所带来的期权价值的变化是不对称的,这一不对称性,使得期权总价值超过了其75 内在价值,就是期权的时间价值。四、练习题1.一位投资者于2008年6月16日买了10份标准普尔(S&P)500指数期货合约,6月17日该期货的结算价格为997.40美元,保证金账户的余额为86450美元。6月18日该指数期货的结算价格为996.20美元,则当日的保证金账户余额为多少(注S&P500指数期货合约的乘数为250美元)?2.一个投资者以3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基于XYZ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股票价格为45美元,执行价格为40美元,在怎样的情况下投资者才会执行这个期权?在怎样的情况下投资者才可以盈利?这个看涨期权的出售方又将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形?投资者在到期日股票价格大于43元时才会行权;投资者在到期日股票价格大于43元就可以盈利;到期日股票价格低于40美元时出售方可以获取3美元的期权费;到期日股票价格高于40美元以后出售方将面临无限大的损失。案例分析题1.一家美国公司的财务主管打算为其在六个月后可能支付的200万英镑进行风险管理,请问选择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进行避险各有什么优劣?这家美国公司可以在以下三种操作中任意选取一项:按当前价格买入三个月的远期英镑协议;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三个月的英镑;在期权市场上买入3个月的英镑看涨期权。三类交易都可以达到避险的目的,但各存在优劣:远期交易灵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标的资产数量,但信用风险较大;期货交易在交易所中进行,其合约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都是标准化的,不够灵活,且必须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但信用风险较小;期权交易可以在场内进行也可以在场外进行,场内交易受限较多风险小,场外交易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风险也较小,最大的损失也就是期权费。2.公司A是一家英国制造商,希望以固定利率借入美元。公司B是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希望以固76 定利率借入英镑。它们可以获得的年利率如下(已反映了税收差异):英镑美元公司A11.0%7.0%公司B10.6%6.2%请你设计一份以银行为中介的互换,其中银行每年获取10个基点的收益,并使得两家公司每年都各获得15个基点的收益。假定英镑和美元汇率为1英镑=1.5000美元。美国公司借入1000万英镑借款,英国公司借入1500万元美元借款。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公司的借款利率均比英国公司低,即美国公司在两个市场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绝对优势大小不同。美国公司在英镑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为4%,在美元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为4.2%。这是说,美国公司在美元市场上有比较优势,而英国公司在英镑市场上有比较优势。这样,双方就可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借款,然后通过互换得到自己想要的资金,互换要以银行为中介进行,支付银行0.1%手续费,两家公司再共同分享0.3%互换收益,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假如两家公司平分互换收益,则都使筹资成本降低0.15%,即英国公司支付10.85%的英镑利率,而美国公司支付6.05%的美元利率。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574一、关键词1.开放经济(OpenEconomy)是与封闭经济(ClosedEconomy)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在商品、劳务能够在国际间进行买卖,或/和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国流动。2.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Economic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关于商品、劳务和资产的交易,既可以涉及也可以不涉及货币支付。具体包括:交换、转移、移居和境外投资收益再投资等四种形式的交易。3.经济均衡(EconomicEquilibrium)是指一国经济当局所追求的理想经济状态,具体分为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前者是指指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时的充分就业状态,而后者指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4.政策搭配(PolicyMix)是指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多项政策工具搭配使用来实现调控的目标。开放77 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内外均衡冲突的情况,即使用一种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时,在改善内部均衡(外部均衡)时,有可能恶化外部均衡(内部均衡),此时仅仅使用一种工具无法同时实现内不均衡和外部均衡,而需要多个政策搭配使用。5.政策效果(PolicyEffectiveness)是指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所实现的调控目标的程度。开放经济条件使得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必然也会对其效力产生影响,准确衡量开放条件下各个政策的效果,是有效选择政策工具的必要前提。二、重要概念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价值总和。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编制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情况的报表。3.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进行系统记录的账户,具体包括货物、服务、收入以及经常转移四个项目。4.贸易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应货物和服务交易的账户统称为贸易账户。5.资本与金融账户:是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6.误差与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未报、虚报等)原因,会造成结账时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人为设置的对这个净余额进行抵消的账户,数量上与上述余额相等但方向相反。7.自主性交易:指经济主体为了某种自主性目的(比如追逐利润、旅游、汇款赡养亲属等)而进行的交易。8.弥补性交易: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差额而从事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储备资产等等。78 9.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该国的自主性交易不平衡,在实际中,近似以综合账户差额来反映。10.国内吸收: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将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统称为国内吸收。11.BP曲线:国际收支平衡时,反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的曲线。12.IS-LM-BP模型:是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均衡分析的模型,由IS、LM和BP三条曲线构成,分别表示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和外汇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名收入的关系,当三条曲线交于一点时,三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即一般均衡。13.收入机制:是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能流动时国际收支实现自动平衡的一种机制,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利率随之上升,国民收入下降,于是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14.价格机制:是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能流动时国际收支实现自动平衡的一种机制,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下降,长期来看物价下降,实际汇率贬值,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得到改善。15.利率机制:是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国际收支实现自动平衡的一种机制,国际收支不平衡,储备资产减少,货币供应量下降,于是利率上升,吸引资本流向国内,从而改善国际收支。16.汇率机制:是在浮动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国际收支实现自动调节的一种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外汇需求增加,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实际汇率随之也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得到改善。17.内部均衡:指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18.外部均衡:是指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19.米德冲突: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采用一种政策调控经济时,改善内部均衡(或外部均衡)而恶化外部均衡(或内部均衡)的情形。79 20.丁伯根原则: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内外均衡冲突,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21.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在进行政策搭配时,每一目标应该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2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衡量资本完全流动时,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的模型,分别由蒙代尔和弗莱明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三、思考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不同种类账户差额之间有什么关系?一般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账户差额分为贸易账户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误差与遗漏账户差额和综合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的构成部分,如果不考虑经常转移项目,经常账户差额与贸易账户的差额之间的差别就表现在收入项目差额的大小上。在维持一定水平经常账户余额的前提下,净外国资产数额越大,从国外取得的收入越多,贸易账户就可以相应的出现更多的逆差。不考虑误差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差额必然引起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误差与遗漏一般是由于统计技术原因造成的,有时也有人为因素。当一国国际收支账户持续出现同方向、较大规模的误差与遗漏时,常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综合账户差额是经常项目差额、储备资产除外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和误差与遗漏账户差额之和。综合账户差额与储备资产项目差额数量相等,方向相反。2.如何理解一国长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造成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长期因素,有短期因素。而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的因素就是那些长期因素。表面上来看,出口和进口的长期不平衡是直接原因,进一步看,有货币原因,也有非货币原因。货币原因主要是本国货币汇率的长期错置。非货币原因包括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由于廉价劳动力而形成的加工贸易,本国过高或过低的储蓄率、政府的预算赤字等。从经济理论上讲,一国长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不可持续的,也必然带来经济福利的损失。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政策消除长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平衡与封闭经济下有何不同?封闭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相对比较简单,只涉及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平衡,经济当局进80 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平衡时,也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账户中增加了国际收支账户,经济平衡的内容除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平衡外,还增加了外汇市场平衡。前两者属于内部平衡的范畴,而后者属于外部平衡,并且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之间还存在冲突的可能,在进行政策调控时,增加了相当的难度。调控政策之间需要进行搭配使用。并且开放经济面临的经济冲击种类更多,调控政策执行的频率增多。4.经济平衡与经济均衡有什么关系?经济平衡一般是指经济变量在数量意义上的严格相等,比如供给等于需求、出口等于进口等,而经济均衡是指经济领域的一种理想状态,里面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量相等,比如对于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的国家来说,经常项目收支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差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可以称之为均衡,但绝不是平衡。由于经济具有动态性,使得模型变量严格相等是不现实的,即使会出现相等的情况,也是暂时的,所以在进行经济分析时,更多时候采用经济均衡的概念。5.为什么内外均衡之间存在冲突?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工具同时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都有效力,并且对每一个目标作用的方向是一定的。但内外不均衡的类型可以有多种组合,当某一政策对其中给一个目标发挥作用,时期趋于理想状态时,而对另一目标的作用有可能使其偏离的理想状态,这是就出现了冲突。总之,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开放条件下,经济状态表现更加复杂多样。四、练习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哪些账户和项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和误差与遗漏账户。经常账户下又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资本与金融账户有分为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项目;误差与遗漏账户是在其他账户的总借方和贷方不平衡时,设立的一个抵消平衡账户。在不考虑误差与遗漏的情况下,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数量相同,方向相反。2.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从理论上看,国际经济交易可以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前者是经济主体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进行的交易,后者是当局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差额而被动进行的交易。如果自主性交易不平衡,则可以判断该国的国际收支是不平衡的。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将储备资产账户以外的其他账户余额之和称为综合账户差额,如果综合账户不平衡也就可以认为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由于储备资产账81 户和综合账户差额在数量上相等,方向上相反,并且储备资产账户直接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以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最直接标准,就是看储备资产是否是平衡的。3.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是什么?经常账户是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宏观经济含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不考虑进要素收入和净转移到情况下,经常账户体现了出口和进口的关系;(2)经常账户体现了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关系;(3)经常账户体现了净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4)经常账户还体现了储蓄和投资的关系,进一步还体现了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预算赤字的关系。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有哪些?它们的原理各是什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包括:收入机制、价格机制、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收入机制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国民收入变化,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的,其关键作用的变量是国民收入。价格机制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货币供给量变动,进而影响物价水平,随之影响到实际汇率,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关键变量是物价水平。利率机制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储备资产变动,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随之改变利率,引起资本的流动,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关键变量是利率。汇率机制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外汇供求变化,进而影响名义汇率变化,随之影响进出口,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关键变量为汇率。5.内外均衡冲突的表现是什么?如何解决内外均衡冲突?内外均衡冲突的表现是在使用一种政策工具调控时,在改善内部均衡(外部均衡)时,而恶化外部均衡(内部均衡),比如在失业和逆差并存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失业而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宽松的财政政策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增加进口,逆差更加扩大,所以就存在着冲突。在存在内外均衡冲突是,仅仅采用一种政策工具是不够的,应该遵循“丁伯根”原则,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搭配。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考察内容是什么?结论如何?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了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不同汇率制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名收入作用的效力。结论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五、案例分析题82 从1994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双顺差”格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收支总顺差急剧增加,从2001年的522亿美元逐年上升到2007年的4453亿美元,增加了7倍之多。其中,经常账户顺差由2001年的174亿美元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3718亿美元,增加了20多倍;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各年有增有减,除2006年仅有67亿美元外,其余年份均在300亿美元以上,2004年甚至达到了1107亿美元。长期的“双顺差”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快速增长,2006年10月末,突破了1万亿美元,2007底达到了1.53万亿美元,而到2008年底预计可以突破2万亿美元。从中国国内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2003年以来出现了少见的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2003-2007年经济增长率均处于10%-11.4%之间。但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GDP增速已连续5个季度出现回落。2008年10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为94.7,比上月回落10.6点。在央行的调查问卷中,反映国内需求的国内订单指数2008年第三季度较上个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同时,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反映企业活跃度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2008年10月末增速跌至9%以下,为近年来最低。同时,就业机会大大减少,大量民工提前返乡。中国的经济明显地进入到下行区间。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长期保持“双顺差”的格局?从经常账户来看,中国长期保持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人民币汇率长期固定不变,偏离了均衡值,导致汇率低估。2005年7月21日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人民币和美元汇率长期保持在1:8.27左右,随着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累积,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压力,但通过外汇市场干预,保持稳定,必定使得汇率低估,在此条件下,出口受到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经常账户顺差的存在。(2)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价值低下,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处于加工生产的环节。外商投资企业多为“三来一补”型企业,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另外,在长期的鼓励出口政策的激励下,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从事加工贸易的生产型企业,多为国外品牌代工。这些类型的存在,必然会形成经常项目的顺差。(3)受传统节俭文化观念、收入水平低下以及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印象,从总体上看,中国私人部门的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国民收入大大高于国内吸收,形成了经常项目的顺差。(4)中国在高新技术等领域,有着较高的进口需求,但欧美一些国家处于某些原因,对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实行限制,人为制约了中国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中国经常项目的大额顺差。就导致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1)中国长期实行吸引外资的政策,甚至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导致大量外资流入,甚至某些地区将吸引外商投资作为政绩的一部分,83 在不考虑需求的情况下盲目引资。(2)近些年来,中国政治稳定,市场规模巨大,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使得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继续投资的信心增强,它们所获的收益很多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3)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限制,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筹资的较高门槛,使得很多公司到海外融资、上市,2000年后,不仅很多IT类企业海外上市,还有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也倒海外融资,并且融资规模巨大,这也是中国资本账户顺差的一个原因。(4)虽然中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但近些年来中国资产市场的兴旺,吸引了大量外资通过各种非法途径流入,这些热钱的规模虽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据估计是非常巨大的,也成为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原因。2.面对当前的内外经济形势,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从案例提供的信息来看,中国同时面临着内外经济都不均衡的形势。从内部来看,经济增速下降,工人失业增加;从外部来看,中国的国际收支还是处于顺差格局。根据内外均衡冲突的理论,在进行经济调控时,应该按照“丁伯根”原则,要想实现几个目标,至少需要采用几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进行政策搭配。可以有两个搭配方案可供参考:一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紧缩的情形,应当出台宽松的财政政策,而为了应对顺差的情形,应当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资本流出;二是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应对国内紧缩的形势,应当出台宽松的支出增加政策,而为了减少顺差,应当使得汇率升值。以上政策组合仅仅是理论上的,考虑到中国出口部门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才是中国国际收支的均衡状态,所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减少而引发大量失业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出台政策时,一方面要应对国内经济放缓,另一方要解决出口减少的情形。所以,政策搭配应该是: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应对国内经济的收缩,人民币贬值的汇率政策来应对出口减少的情况。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406一、关键词1.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也称国际货币制度,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和。2.国际金本位制(internationalgoldstandard):是盛行于1880年至1914年的国际货币制度,它以黄84 金作为本位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之比所决定。3.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system):二战后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实行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并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4.牙买加体系(JamaicaSystem):成立于1976年牙买加会议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多样化的汇率制度以及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措施。5.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这种储备体系使美国陷入两难:要满足各国增加国际储备货币的需要,美国须保持国际收支逆差;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美元贬值,将影响到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该难题因特里芬教授提出而得名。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成立于1946年。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磋商、监督,并通过提供贷款帮助会员国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维持汇率的稳定。7.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从事国际间资金融通和借贷交易的市场,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进行所有国际金融业务的市场,除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之外,还包括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以及国际衍生工具市场。二、重要概念1.国际储备资产可以用于国际支付的资产。包括自由外汇、黄金、特别提款权和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2.特别提款权由基金组织于1970年创立的一种账面资产,由基金组织根据各成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可以用于向基金组织的其他成员国的支付。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成立于1946年。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磋商、监督,并通过提供贷款帮助会员国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维持汇率的稳定。85 4.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隶属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经济的发展。5.国际清算银行被称为“央行的央行”,主要任务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便利,并接受委托或作为代理人办理国际清算业务。6.美元危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导致美元泛滥,人们对美元信心下降而不断抛售美元的危机。7.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改善其贸易收支的效应所受的限制条件,即该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8.“J曲线效应”由于心理预期、合同执行等因素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对其贸易收支的改善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往往是先恶化再好转,其走势类似于J而得名。9.外国债券一国发行者在另一国发行的以发行地货币为面值的债券。10.国际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11.国际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国际金融市场。12.欧洲债券一国发行者在另一国发行的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三、思考题1.简要评价国际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度的优点:第一,黄金可以自由铸造,使金币的价值稳定;第二,货币汇率稳定;第三,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缺点:(1)黄金作为支付手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需要;(2)自动调节机制使一国的国内经济平衡往往成为外部平衡的牺牲品。2.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86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结束了30余年混乱的国际金融局面,它所建立的固定汇率制度对于稳定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完全取决于美元,存在着著名的“特里芬难题”;另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度也制约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3.简要评价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自成立以来对维持国际经济正常秩序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多元化的储备体系不仅满足了国际经济交易增长的需要,还相对降低了单一中心货币对世界储备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其次,以主要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再次,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比较能够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牙买加体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汇率秩序的混乱;第二,储备货币管理的难度增加;第三,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仍不健全。4.试述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的联系与区别。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实行固定汇率制。不过,金本位时期的固定汇率制是由铸币平价(各国货币所具有含金量之比)和黄金输送点决定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各国流通的是纸币,各国货币汇率由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所决定,具有先天的不稳定性。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同属纸币流通时期。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固定汇率制,而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5.试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困境。第一,汇率秩序的混乱。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浮动汇率制下不能充分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第二,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多种储备货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难题,而且,储备货币多样化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风险,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第三,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仍不健全。由于汇率、利率、国际借贷等调节作用的发挥均需借助于一定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国际收支的失衡仍难避免。6.简要评述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及其职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磋商、监督,并通过提供贷款帮助会员国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维持汇率的稳定。87 世界银行的职能是通过向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帮助会员国发展经济。国际清算银行的职能是促进各国中央的合作,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便利。7.如何正确理解欧洲货币市场?首先,欧洲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欧洲;第二,欧洲货币不是指欧洲各国发行的货币,而是泛指在该市场上交易的各种境外货币;第三,货币市场不是指短期资金市场。综上,欧洲货币市场指一国货币在其发行国以外所进行的存储与借贷的市场。8.简述国际资本市场的构成。国际资本市场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国际证券市场。其中,国际证券市场又包括国际股票市场,国际中长期债券市场。四、练习题1.分析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及主要缺陷。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特点有:第一,黄金充当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第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对比所决定;第三,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缺陷是:(1)黄金作为支付手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需要;(2)自动调节机制使一国的国内经济平衡往往成为外部平衡的牺牲品。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1)实行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2)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3)短期的国际失衡由IMF提供信贷解决,长期的失衡则通过汇率调整来调节。从实质上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体系。3.健全的国际货币全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第一,拥有稳定的货币发行基础,以保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对稳定;第二,国际储备在国际管理下能够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而不断和适应的增加;第三,国际金融机构应具有有效调节和纠正各国国际收支的能力。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有哪些?它们的原理各是什么?(1)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黄金外流,而黄金外流会使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逐渐消失;顺差则相反。(2)汇率自动调节机制。一国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而汇率的下跌将有利于出口、88 不利于进口,从而使逆差状况得到改善。反之相反。(3)物价自动调节机制。一国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物价下跌,而物价的下跌可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反之相反。(4)国民收入自动调节机制。一般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该国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而国民收入的水平的提高会使进口需求增加,从而国际收支顺差减少。5.简述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异同。金本位制度时期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节依赖于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纸币本位制度时期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有:财政政策、国际借贷、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汇率的调整来进行。6.分析欧洲货币市场的主要特点。第一,欧洲货币市场不受任何国家的直接管辖,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境外市场”。第二,不仅仅限于地理意义的欧洲。第三,在该市场借贷的货币包括几乎所有的自由外汇。7.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特点及其成因/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证券化,资金流动方式主要表现为债券的买卖;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表外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各国国内和国外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上述新特点的原因在于:第一,市场高度的易变性使流动性不强的资产和负债面临的风险加大。第二,世界各国持续放松金融管制。第三,电子计算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中。五、案例题在2009年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各国纷纷表达诉求。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在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表达谨慎担忧的同时,提到远期内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周小川撰文指出,应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如评论所言,此项提议捅了美国的“马蜂窝”。不过,它在遭到美国反对的同时,却获得了澳大利亚89 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拥护,且获得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主席的联合国顾问委员会的支持。几十年来,美元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因其不稳定性不断在为全球金融市场积累风险,这一“特里芬难题”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被彻底凸显和放大出来。尽管G20伦敦金融峰会上讨论超主权全球储备货币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如分析人士所预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构想,必然会成为峰会间歇各国政要的重要话题,并为今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酝酿变局。寻找怎样一种新的货币安排,已成为包括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思考的问题。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看待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2.试述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90 第十四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535一、关键词1.金融开放(financialopenness):广义上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准许其在国内金融市场从事交易和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即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业务准入,同时准许国内居民和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狭义上是指是否存在着对国际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直接行政限制,若不存在,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完全的;存在限制,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不完全的。2.资本管制(capitalregulation):资本管制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是国家政府机关等权力机构用来掌控资本从国家资本账户等的流进和流出,以及定向投资金额从国家或货币中的进出。3.资本账户开放(capitalaccountopenness):就是对诸如“禁止资本流动,需要事先批准、授权和通知;多重货币政策;歧视性税收;准备金要求或管制当局征收的罚息;有关签订以外币计值合约的限制等”的开放,即解除对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的管制。简而言之,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是一个自由化的过程,是对跨国资本流动及相应的货币对黄取消限制的国际收支政策安排。4.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金融创新的定义起源于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定义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金融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业务创新、支付和清算方式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学科创新等。这些金融创新内容完善了金融市场的结构,不断激励着金融市场向前发展。二、重要概念1.金融开放:金融开放广义上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准许其在国内金融市场从事交易和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即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业务准入,同时准许国内居民和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狭义上是指是否存在着对国际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直接行政限制,若不存在,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完全的;存在限制,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不完全的。2.测量体系: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水平所需要用的一系列指标,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何种指标才能准确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程度这一问题上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一国或地区有关金融管制的法规政策来判断其金融业对91 外开放的程度,另一类是从资本进出该国或地区的规模以及自由度来衡量。3.银行业开放:主要指促进银行业这种金融服务的进出口而进行的开放。4.证券业开放:主要是指促进证券业的进出口而进行的开放,依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规定,证券业开放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因此除注册资本金外,并不涉及资本的跨境流动。5.证券市场开放:证券市场所针对的开放对象要宽泛得多,除包括金融服务进出口外,还包括允许国外投资者对我国国内证券进行自由买卖,也即实现了证券市场投融资的全面开放,并对资本跨国界流动不加以限制,其范围远远超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管理范围。6.保险业开放:主要指促进保险业这种金融服务的进出口而进行的开放。7.经常账户:国际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品贸易收支,即有形货物的进出口,及服务贸易收支,即诸如旅游、银行及保险等各种服务的往来。经常账户不包含长期借贷和投资的资金流,这些均是资本账户上的项目。8.资本账户: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的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品及贷款等”。9.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诸如“禁止资本流动,需要事先批准、授权和通知;多重货币政策;歧视性税收;准备金要求或管制当局征收的罚息;有关签订以外币计值合约的限制等”的开放,即解除对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的管制。简而言之,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是一个自由化的过程,是对跨国资本流动及相应的货币对取消限制的国际收支政策安排。10.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符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其他资产管理机构。11.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它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12.资本流动: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是资本要素在不同中主权国家或法律体系管辖范围之间的输出与输入。按输入与输出间隔时间长短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92 三、思考题1.什么是金融开放?金融开放的内容有哪些?金融开放广义上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准许其在国内金融市场从事交易和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即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业务准入,同时准许国内居民和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狭义上是指是否存在着对国际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直接行政限制,若不存在,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完全的;若存在限制,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不完全的。金融开放的内容包括金融开放的主体、客体和工具。金融开放的主体是指金融开放的参与者。从宏观层面上讲金融开放的主体是国家或地区;从微观角度看金融开放的主体为自然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金融开放的客体是主体从事金融开放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点,包括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社会客体是指以法律法规、政策形势所承诺的金融开放具体项目与条款;精神客体主要是金融开放策略与政策的研究。金融开放的工具是与金融开放相关的法律法规。2.评述测量金融开放程度的相关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水平需要用一定的指标来度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何种指标才能准确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程度这一问题上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一国或地区有关金融管制的法规政策来判断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另一类是从资本进出该国或地区的规模以及自由度来衡量。第一,从法规政策角度对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测度一般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以法规政策形式所承诺的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测度和判断。优点:(1)对法规政策表达进行数字归纳,并与金融业开放的具体项目直接挂钩,针对性强;(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必然涉及特定的金融体制、法规和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对法规政策进行度量更难直接体现开放的具体内容,因而会更正确;(3)采用赋值法来测度金融业开放,简单清晰,易于鉴别;(4)所需法规政策等条款均是公开的,涵义明确,容易判断和赋值。缺陷:(1)对法规政策的赋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对法规限制进行划分,要正确反映不同项目的具体开放程度比较困难,易产生偏差;(3)由于法规政策的实施具有时滞性和长期性,与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能连续地对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进行测量。第二,从实际资本流动角度对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测度一般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金融业开放具体实现程度的测度与判断。优点:(1)指标数值具有客观性,能真实反映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2)由于资本可流动是即时的,93 因此能够连续地对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进行测量。缺陷:(1)体现在金融业开放具体项目上的指标易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干扰,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较大,指标的稳定性不强,因此,这些指标只能反映金融业开放的基本趋势,不一定体现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开放度;(2)所选择的指标是一个事后指标,在时间上不能体现金融业开放过程的法规和政策,在空间上不能完全反映资本的国际流动状况。第三,综合分析。(1)根据以上论述,从法规政策角度的测度组要反映了金融业开放的承诺水平,而从实际资本流动角度则反映了金融业开放的实现程度。由于金融业开放的法规政策对资本流动指标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二者对金融业开放的测度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偏差,这容易从现实中找到大量证据;(2)现有金融业开放测度方法,虽然均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业开放的水平,但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和准确;二是一些指标权重的确定依据需要进一步论证;三是某些指标变量与对应评价模型的前提假设不符,这将导致模型的应用效果较差,甚至失效;四是计算方法不够严密和准确;五是金融业开放测度方法的差异性较大,仍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可的统一标准和认识。3、试述中国银行业开放。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银行金融创新起步早,业务品种相对丰富,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银团贷款、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银行业改革步伐。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活跃了行业竞争。从总体上看,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银行业改革更加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第三,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外资银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促进中资银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步伐。第四,促进了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深化。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以来,中资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从业务合作发展到股权合作,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第五,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参照国际银行监管惯例,逐步创造公平、统一、透明的监管环境,在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外资银行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国银行分行综合评价和母行支持度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实践证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94 展相适应,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获取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推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提高了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增强了其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银行业的信心,外资银行不断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总体而言,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会对金融服务业开放产生什么影响?(1)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资本账户开放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利益格局构成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资本账户开放给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出的挑战包括:第一,外汇交易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第二,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第三,外资银行占尽外汇业务出现先机;第四,开放次序上的滞后安排。银行市场全方位开放后,也对资本账户管理带来了监管困难。其原因包括:第一,本外币的相互质押贷款;第二,外资银行的联行往来;第三,外资通过咨询公司渠道即设立服务类公司后,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总之,外资银行全方位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可以有多种途径绕开资本账户管制,致使现有的管制措施失效。(2)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资本账户开放随中国证券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正面影响大体可归结为四类:一是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证券市场工具创新产生影响,将有可能使中国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市场参与者;二是资本账户开放将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增加中国金融资产的多样性,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联动性加强,主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将更趋成熟;三是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主体产生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有望得到一定的提高,中国机构投资者地位有望得到适度提升,中国券商的规模和经营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四是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方式产生影响,将会推进中国证券业监管的市场化、国际化和网络化,加速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加速与国际证券监管组织的协调与合作,以及要求建立证券市场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3)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中国保险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挑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相对不完善,在国内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因此,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应该特别谨慎,以防止股市风险导致的异常投资损失,特别是保险资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更应谨慎。国内保险资金投资国外资本市场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修订《保险法》,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二是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只有消除了资本流动的外汇管制,保险资金才能直接进入国际证券市场。95 5、金融开放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产生什么影响?金融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流动方面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是资本要素在不同中主权国家或法律体系管辖范围之间的输出与输入。按输入与输出间隔时间长短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体现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影响表现为:(1)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益于输入国金融深化。首先,有利于输入国金融体系规模扩大;其次,有利于促进输入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最后,有利于输入国金融市场系统能力的提高。(2)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输入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3)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满足输入国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消极影响表现为:(1)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会影响到输入国国内货币政策。(2)当一国出现持续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则投机性和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该国的国际收支失衡。(3)短期投资的证券化趋势可能会给输入国证券市场带来泡沫。(4)大量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可能会增加输入国利用外资的水分,使该国储备虚增。2、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体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影响表现为:(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弥补输入国资本不足。(2)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使输入国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3)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增加输入国的就业机会,增加该国财政收入。(4)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改善输入国国际收支。消极影响表现为:(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2)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使输入国经济陷入被动境地。(3)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加剧输入国国内市场竞争。第二,外资进入机构的进入方面外资进入机构进入对东道国经济金融的积极影响包括:(1)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东道国具有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市场效率的积极效应。(2)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有利于东道国更有效的吸引和利用外资。外资金融机进入对东道国经济金融的消极影响包括:96 (1)在政策方面,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影响东道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首先,外国银行的进入导致东道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变化,政策控制力减弱。其次,外国银行的进入导致东道国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减弱。(2)在市场方面,外资银行对东道国国内银行业务发展造成明显的冲击,将改变东道国银行业市场垄断的局面。第一,在战略布局上,一方面,外资银行从金融功能方面出发,积极在东道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设立机构,强调机构的效益性;另一方面,参股或并购东道国银行成为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市场进行渗透的重要手段。第二,在业务拓展上,中间业务成为外资银行重点竞争的领域。(3)在金融稳定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使东道国金融市场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第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增加了东道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道国金融服务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4)在人才战略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对东道国金融机构人才队伍的稳定形成很大冲击。第三,金融服务创新方面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结构多样化的设计,现已成为推动东道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创新作为金融总量增长和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动力,指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主线。目前,针对金融服务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对象的创新,服务工具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第四,金融监管方面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呼唤有效地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监管主体复杂化。(2)金融监管内容多样化。(3)金融监管方式多样化。(4)金融监管模式综合化。(5)金融监管范围国际化。第五,在金融技术方面技术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泉,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源泉。金融技术发展又是经济增长、社会福利趋向合理化的必要推动力。首先,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优势,将打破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市场竞争,迫使当地企业学习和效仿跨国公司,从而促使当地企业寻找并使用新的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97 其次,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外资金融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直接效应看,即外资金融机构对其从东道国招聘的职员及对东道国金融机构的职员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机会,以增加职员的技能和有关知识等;从间接效应看,如对非金融机构体系人员提供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等,主要是对有可能成为其潜在职员的人员或在校学生,及与之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提供赞助和培训。当这些受教育人员流向本国当地企业或自主创业时,就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四、练习题1.试述中国金融开放的现状。(1)银行业开放方面。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银行金融创新起步早,业务品种相对丰富,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银团贷款、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银行业改革步伐。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活跃了行业竞争。从总体上看,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银行业改革更加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第三,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外资银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促进中资银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步伐。第四,促进了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深化。中国银行对外开放以来,中资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从业务合作发展到股权合作,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第五,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参照国际银行监管惯例,逐步创造公平、统一、透明的监管环境,在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外资银行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国银行分行综合评价和母行支持度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实践证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获取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推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提高了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增强了其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银行业的信心,外资银行不断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总体而言,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证券业开放方面。98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相关规定,我国证券业在开放中应当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并由缔约各方具体谈判达成承诺和执行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以及逐步自由化三项原则。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2)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中国所有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3)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在加入时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不超过49%;(4)加入后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3)保险业开放。在金融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早,市场化程度高。中国保险业实行对外开放可以追溯到20实际80年代我国开始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此后逐渐开始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营业性机构。我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2年,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准备阶段。我国开始允许一些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代表处在促进中国保险业对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帮助外国保险公司增进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了解,为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开展业务打下了基础。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试点阶段。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是国务院选择上海作为第一个对外开放保险业务的试点城市。第三阶段是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3年过渡期。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保险业过渡期只有3年,比其他进入行业提前2年全面对外开放,是开放力度较大的行业之一。过渡期间,保险业认真履行承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第四阶段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度结束后的全面对外开放阶段。中国保险业将在更高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国保险业今天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2.试述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影响与意义。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银行金融创新起步早,业务品种相对丰富,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银团贷款、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银行业改革步伐。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99 活跃了行业竞争。从总体上看,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银行业改革更加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第三,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外资银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促进中资银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步伐。第四,促进了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深化。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以来,中资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从业务合作发展到股权合作,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第五,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参照国际银行监管惯例,逐步创造公平、统一、透明的监管环境,在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外资银行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国银行分行综合评价和母行支持度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实践证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获取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推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提高了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增强了其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银行业的信心,外资银行不断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总体而言,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资本账户开放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对诸如“禁止资本流动,需要事先批准、授权和通知;多重货币政策;歧视性税收;准备金要求或管制当局征收的罚息;有关签订以外币计值合约的限制等”的开放,即解除对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的管制。简而言之,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是一个自由化的过程,是对跨国资本流动及相应的货币兑换取消限制的国际收支政策安排。4、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从主体角度看,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的主体都是一国当局。政府跟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其他目的,决定开放的具体内容及具体开放程度。从客体角度看,资本账户开放的客体包括“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账户项目下的具体跨境资本交易行为及行为人”和“涉及货币自由兑换的具体经济行为及行为人”两部分;金融开放的客体包括“一国或地区金融开放过程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具体金融、经济往来活动及其行为人”和“本外币自由兑换在具体实现时涉及的经济行为人”。因此,从客体角度分析,把资本账户开放作为金融开放的一部分进行理解更为科学合理,也更为自然。从工具角度来看,无论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工具,还是金融开放的工具,都是一国当局所颁布的对上100 述客体进行有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金融开放影响一国经济金融的路径有哪些?首先,金融开放通过影响一国金融发展来影响一国经济。金融开放影响一国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和投资效率,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多元化的战略转型。同时,金融开放通过资本市场的开放影响资本成本,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状况。其次,金融开放通过影响一国金融管制来影响一国经济状况。一国的金融管制会影响到一国的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又与投资收益密切相关,高的资本成本必将降低投资收益,阻碍经济发展,而低的资本成本则可以提供高的投资收益,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金融管制还能影响一国的投资效率,高的投资效率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而低的投资效率阻碍经济的发展。第三,金融开放通过影响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在金融开放条件下,外国资本的流入,既为资本富裕的发达国家提供了本国所不具备的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率的机会,也为资本贫乏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本,使社会平均资本成本下降,刺激一国投资规模的增加。同时,金融开放使得国内要素定价与国际接轨,降低资本成本,这将进一步刺激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五、案例题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2006年9月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发起设立的,是中美现有20多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对话每年两次,轮流在中美举行。作为一国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是每次对话的重头戏。首次对话于2006年12月在北京举行。在金融领域,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协定,包括:中美同意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美国支持中国加入泛美银行;双方缔结了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的融资便利协定;等等第二次对话于2007年5月在华盛顿举行。对话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包括: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两国在养老金、失业保险等领域达成协议或必备录;等等。第三次对话于2007年12月在北京举行,对话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在金融服务业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包括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等。第四次对话于2008年6月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召开,主题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交流以及金融服务业、对民生的投资及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贸易和竞争力、投资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备忘录及协议。双方还深入探讨了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粮食安全等方面在内的101 中美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第五次对话于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这次对话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合作及金融服务、能源与环境合作、贸易和投资、食品和产品安全,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五个领域。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评述中美历次战略经济对话中有关金融领域开放的内容。答:首次对话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话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协定,包括中美同意在中国设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代表处;美国支持中国加入泛美银行;双方缔结了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的融资便利协定。中国的证券市场向美国开放,打开了证券市场开放的第一步,另外也加强了银行方面的合作以及融资领域的合作。第二次对话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包括: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两国在养老金、失业保险、知识产权等领域达成的协议或备忘录等。在此,进一步开放了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在保险业的开放更加扩大,加强了其他领域的初步合作。第三次对话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就在金融服务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能源和环保、透明度等8个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了31项共识,签署了多项协议。双方在金融服务业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包括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等;在食品、药品、医疗产品等多个项目上签署了促进出口安全的备忘录;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更加开放,银行业、证券业的开放更进一步。第四次对话的主题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对话营造了真诚、坦率的对话氛围,两国一致形容沟通“非常成功”,互信得以增强,具有深远影响。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及金融服务业、对民生的投资及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贸易和竞争力、投资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备忘录及协议。双方还深入探讨了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粮食安全等方面中美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其他领域的开放,增进了双方得信任。第五次战略对话双方就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确保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合作等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2008年中美双方将继续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深化对话与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国金融的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国际的接轨,使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2.面对当前的内外经济形势,中美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如何推进?答:中美两国应将基于共同利益,从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的角度,推进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102 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以共同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增进两国繁荣与福祉,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首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和政策行动对全球经济的健康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认识到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加强对全球增长和稳定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中美双方应该意识到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对推动创新、创造就业、增加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中美应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与投资,促进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与投资,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同时,采取综合性措施促进更加平衡的中美贸易。对在中美两国出现的贸易和投资争端,应以建设性、合作性和互利性的态度去积极解决。其次,致力于营造开放、公平的投资环境,并继续为两国投资者增加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双方应在各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新的合作机遇。在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在金融部门发展、投资和监管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合作支持生产性的资本流入两国金融市场,促进两国金融市场的效率与稳定。中美都应该意识到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在符合审慎原则并与国家安全要求一致的情况下,支持为金融服务投资和跨境证券投资营造开放的环境。最后,双方应在深化双边以及在二十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合作,确保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监管。第十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653一、关键词1.货币需求(moneydemand)是指企业、家庭和政府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其财产的一种需要。这种需求不是单纯地出自于主观心理需要,而是一种客观的货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各经济主体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货币需求可分为: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不考虑价格变化时的货币需要,也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就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货币需要,即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量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从微观经济主体即个人、家庭或企业的角度进行考察,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货币在手才算机会成本最少、所得利益最大。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从宏观经济主体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生产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在理论上,这种货币量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社会经济的不稳定。103 2.货币化(monetization)是指通过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这一进程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经济制度的变迁。当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时,经济主体就会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满足新货币化了的经济交易需求。我国的货币化程度可以用这一变量的变化来表示。3.货币供给(moneysupply)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概念,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其数量表现即货币供给量。而货币供给量是一个静态的存量概念,是指财政部门、各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债务总量。货币供给分为: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实际货币供给就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4.货币创造(moneycreation)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但是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这个过程,称之为货币创造。二、重要概念1.货币需求是指企业、家庭和政府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2.货币流通速度1911年由艾尔文•费雪在他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的,费雪将货币流通速度定义为:总支出与货币总量的比值即PY与M的比值。货币流通速度用V表示,则V=PY/M。3.实际货币需求是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货币需要,即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量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以实物价值来表示的货币需求,所以又被称为实际余额需求。4.最适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能在尽可能小的价格波动及强制储蓄条件下满足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要求。5.货币化指数货币化是指通过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这一进程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经济制度的变迁。当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时,经济主体就会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满足新货币化了的经济交易需求。货币化的数量表示形式即货币化指数,通常用表104 示。6.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概念,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其数量表现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一个静态的存量概念,是指财政部门、各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债务总量。7.基础货币亦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数,它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之和。基础货币在性质上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8.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式可以表示为:Ms=mB式中:Ms为货币供给总量;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9.原始存款狭义的是指客户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的存款,对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来说,广义的也包括能同时增加准备金存款的存款。10.派生存款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商业银行的转账、贷款、贴现、投资等资产业务所创造出的存款。11.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12.超额准备金是指银行出于经营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原则,银行实际保留的准备金总是大于法定准备金,超出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1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消费、投资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完全操控的。1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不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的多种因素。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就是认为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货币当局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三、思考题1.货币供给量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请给出理由。(1)货币供给量是外生的,其含义是指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消费、投资105 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完全操控的。货币供给量是内生的,其含义则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不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的多种因素。(2)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主要观点有:(1凯恩斯的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观点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这是由货币的供给弹性和替代弹性的特征决定的:一方面,由于货币的供给弹性极小,几乎为零,当货币需求上升时,无法用多投入劳动力的方法来提高货币的供给;另一方面,货币的替代弹性为零,它是依*国家权力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任何其他商品都无法取代货币,因而无法降低对货币的需求。(2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观点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论。在货币供给的控制上,剑桥学派一方面赞同凯恩斯的观点,认为中央银行能控制货币供给,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和效果不是绝对的。(3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观点他们认为,虽然货币供给是由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存款与其存款准备金之比D/R及商业银行存款与非银行公众所持通货之比D/C所共同决定的,但是他们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D/R和D/C的变化都很小,H才是广义货币供给量长期变动的主要原因。因而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外生的,也是可控的。(3)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主要观点有: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现有的货币量都是由中央银行投放出去的,但实质上,供给多少货币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志,而是中央银行被动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在当代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中,商业银行作为整个货币运行的最主要的载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货币供给量。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由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决定的信贷及创造的存款货币是货币供给的源头。第二、金融体系的创新能起到动员闲置资金、节约头寸、改变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第三、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来提高信用规模。(4)长期以来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国内学者的观点也不统一。认为我国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主要论据有:第一、经济体系中全部货币都是从银行流出的,从本源上说都是又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第二、人民银行不是没有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的有效手段,而是没有利用好这个手段。认为我国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主要论据有:第一、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人民银行没有独立的决策地位,货币紧缩或是松动都是由更高的决策层做出的。第二、由于“倒逼机制”的存在,我国货币供给往往只是被动地适应社会需求,中央银行很难实施各项既定的货币调解方案。2.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现代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第一个层次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106 币供给的宏观调控,第二个层次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1)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是通过信用活动来完成的,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导致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贴现及放款、购买政府债券及财政借款、购买外汇或黄金。当中央银行将创造的基础货币投入流通时,这部分基础货币就形成了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公众将通货存入银行,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基础和前提。(2)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在二级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形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是整个货币运行的最主要的载体;商业银行通过办理支票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商业银行创造多倍派生存款的过程不是由一家银行单独完成的。单一银行仅能创造等于其超额储备的存款,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却能够进行多倍存款扩张。商业银行只要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在转账制度发达的条件下,银行账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现金提取,银行也不全部收回放款,并且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那么商业银行就具备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1)相同点: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都认为货币是收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2)不同点: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只于两个变量有关,即收入(Y)和利率(i)。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三类,第一,交易动机。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Y),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需要的货币量越大;第二,预防动机,这一货币需求大体上也与收入成正比;第三,投机动机,货币的投机需要是利率的减函数。综上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该函数表明实际货币需求余额是i和Y的函数,i上面的负号表示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利率成反比,Y上面的正号表示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作为现代货币主义(Monetarism)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长期结论,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联系;同时,他也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起点和把货币看做是受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的观点。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问题,他曾用不止一个函数式,下面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式:107 式中:表示实际货币需求;y表示实际恒久性收入;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来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代表货币预期收益率;是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是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是预期物价变动率;u代表影响财富所有者对不同形式财富所提供效用的嗜好与偏好的各种变量。虽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与利率有关,但是与凯恩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所说的利率不只限于债券利率,而是包括各种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都提到了收入,但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强调的是比较稳定的“恒久性收入”。四、练习题1.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收入收入状况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水平的高低;二是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变动,即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多。货币需求还取决于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人们108 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的需求量成正比,即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货币需求就越多。(2)利率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利率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二是市场利率影响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从而影响人们对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3)物价水平及物价变动预期物价水平与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型货币需求成正比。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条件下,交易总量的大小决定了货币需求量。物价越高,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也就越多。(4)金融发展程度一国金融制度越发达、完善,信用制度越发达,人们依赖银行进行支付可*性越强,需要存储的现金货币就越少,即非现金货币比率越高,因而货币需求就较低。(5)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反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减少现实的货币总需求。(6)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额在收入总额中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一般而言,消费倾向和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即消费倾向越大,货币需求越多;反之则反。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答题要点: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概念解释及其具体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向。以下答案可供参考。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偏好,也就是对货币的需求,起因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需要货币,以备个人交易或企业营业的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收入越多,交易性货币需求越大,收入越少,交易性货币需求越小。(2)预防动机预防动机也成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预防意外而产生的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动机。出于预防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是为了应付意外的支出需要而引起的,如为了应付偶尔发生的就医需要,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应酬等。这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个人收入的多少,收入多的人们为了谨慎动机而持有的货币也多,收入少的人们为谨慎动机而持有的货币也少。(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凯恩斯把财富的持有形式分为两种:货币和债券,债券不仅能给持有者带来利息收入,还可以通过债券价格变动给持有者带来资本溢价或资本损失。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成反比例关系。当市场利率下降即债券价格上升时,人们会预期今后利率回升或债券价格下跌,于是抛出债券,增加货币的持有量,反之则反。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随利率水平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动。109 4.货币需求的调控手段包括哪些?举出具体例子说明。答题要点:货币需求的调控手段及其调控方式,具体例子予以说明。以下答案可供参考。(1)利率调控在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后续发展中我们已经提到,利率对三种类型的货币需求均会产生影响:(1从货币的交易需求来看,人们会将暂时闲置的现金用以获利,利率会影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而会影响货币需求的变动,且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2从货币的预防需求来看,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一般会大于预计要支出的货币,持有这部分超额货币的机会成本同样取决于利率的变动,因而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反向变动,利率越高,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对预防性货币的需求就越小。(3从货币的投机需求来看,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的变动,人们因而会重新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中资产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化。利率越高,预期收益越高,货币持有量的比例就越小。从以上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可以看出,利率调控是货币需求调控中一项重要手段。(2)预期管理预期的变动会产生由需求驱动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稳定这种私人预期的影响。只要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要考虑货币政策因素,货币政策就能通过不同的预期对实际利率产生实质性效应,改变私人部门的就业、投资和消费计划。5.假设A国公众持有的现金为500亿元,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为400亿元,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为200亿元,如果超额准备金100亿元,A国的基础货币是多少亿元?答题要点:基础货币的概念、构成,计算正确。以下为参考答案。基础货币亦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数,它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之和。用公式表示即为:B=R+C式中:B代表基础货币;R代表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C代表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本题中:R=法定存款准本金+超额存款准备金=200+100=300(亿元),C=500(亿元)所以,A国基础货币B=300+500=800(亿元)。五、案例题自2004年以后,中国的超额货币供给缩减了,并分别在2004-2005年和2008年出现了负值,似乎“中国之谜”未解而化。但从2009年1月开始,超额货币供给又变成了正数,而且呈现迅猛上升之势。2009年前4个月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达到5.17万亿,但发电量却是负增长,4月CPI也仍是负数。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10 (1)试析增量货币的去处?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超额货币供给增长率一直较高,除个别年份为负值外,其余年份都大于零。但是,在这近20年的超额货币供给大幅增长的年份中并未引发通货膨胀,这被经济学家称为“中国之谜”。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央政府为了确保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而又较高的经济增长,自2008年10月以来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到2010年采取刺激对内需求的十大措施约计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央行六年来贷款利率的下调、2009年9500亿元创纪录的财政赤字安排等措施来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式。这些政策措施的运用使得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乘数快速增长,中国在2009年超额货币供给现象再次出现。综上所述,这些年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现象主要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快速增长的综合作用。自2009年1月份以来超额货币供给又变成了正数,而且呈现迅猛上升之势,但并未引发通货膨胀。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这部分增量货币即“迷失”的货币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股票市场随着金融危机的渐渐远去,世界经济逐渐复苏,股票市场表现的夜越来越活跃,大量资金也开始进入股票市场。二是房地产市场随着中国房价的迅速飙升,大量的资金都投向房地产市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国的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资本外流。(2)说明增加货币供给与增加企业货币需求的关系。对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的分析,可以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这一理论为出发点来分析。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消费、投资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完全操控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不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的多种因素。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就是认为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货币当局不一定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的变动,所以,增加企业的货币需求可以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刺激消费,从而可以促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当增加货币供给时,会刺激企业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进而会增加企业的货币需求。而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就等于认为货币当局能够比较有效地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增加企业的货币需求并不能够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则可以通过扩大投资和增加消费渠道间接增加企业的货币需求。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111 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382一、关键词1.货币均衡(monetaryequilibrium)西方学者对货币均衡有着不同的解释,主要分为三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以及储蓄与投资相等。我国学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等的货币流通状况,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Md表示货币需求量,则Ms=Md。所谓“基本相等”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不是数量上两者完全相等。货币均衡是一种非瓦尔拉斯均衡。在这个定义中,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状况,同时也是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2.货币失衡(monetaryimbalance)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货币均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的货币均衡是不常见的,货币失衡倒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一旦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即Ms≠Md时,就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不管是哪种情形,均会导致市场价格和币值不稳,对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3.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学界迄今还不存在一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有关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方面来定义,二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成因方面下定义。前者的定义占主导地位,大多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上涨。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需要注意:考察对象是“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动并不是所要考察和说明的对象;“总水平”强调的是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总水平,局部商品的价格或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成为通货膨胀;“持续不断的上涨”强调的是物价总水平呈长期的、持续上升的趋势,所以季节性的、偶然性的或是临时性的物价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4.通货紧缩(deflation)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中,都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来给出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三是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地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通货紧缩同时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112 5.金融稳定(financestability)尽管经济学家对金融稳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总体可以概括为:金融稳定是一个宏观概念,它要求金融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健康运转,并且能够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二、重要概念1.瓦尔拉斯均衡里昂•瓦尔拉斯运用数理方法,从交换、生产、资本形成和货币流通四个方面创建了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他认为,当整个经济体系达到均衡状态时,每个部门的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以及所有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供给量,都将相应地被决定,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这种均衡的获得和维持,是通过价格调整实现的:一旦市场的供求发生差异,价格就会进行调整,且调整速度是十分快捷的。后人常常称之为“瓦尔拉斯均衡”。2.货币均衡西方学者对货币均衡有着不同的解释,主要分为三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以及储蓄与投资相等。我国学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等的货币流通状况,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Md表示货币需求量,则Ms=Md。所谓“基本相等”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不是数量上两者完全相等。货币均衡是一种非瓦尔拉斯均衡。在这个定义中,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状况,同时也是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3.社会总供求平衡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相互适应,是宏观经济的最终平衡,其主要表现为:社会总供求平衡是货币形态的均衡,而非实物形态的均衡;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动态均衡,允许短期偏离,但长期均衡;社会总供求平衡是现代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总体均衡,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统一。尽管人们十分关注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状态,但现实经济活动中,总供求失衡的状态也会发生。4.总供求均衡模型将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绘制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就构成了总供求模型。横轴表示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Y),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均衡产量,纵坐标为均衡物价水平。5.货币失衡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货币均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的货币均衡是不常见的,货币失衡倒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一旦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113 需求不一致时,即Ms≠Md时,就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不管是哪种情形,均会导致市场价格和币值不稳,对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6.通货膨胀经济学界迄今还不存在一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有关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方面来定义,二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成因方面下定义。前者的定义占主导地位,大多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上涨。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需要注意:考察对象是“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动并不是所要考察和说明的对象;“总水平”强调的是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总水平,局部商品的价格或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成为通货膨胀;“持续不断的上涨”强调的是物价总水平呈长期的、持续上升的趋势,所以季节性的、偶然性的或是临时性的物价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7.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服、食品、住房、水电、交通、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8.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为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了包括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由于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化,所以持成本推进通货膨胀观点的学者认为该指数最适合于测度通货膨胀。9.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Deflator)是一个覆盖面更广的价格水平指数,它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名义值化为现实值,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所包括的范围相当广,除了私人部门外,还包括了公共部门的消费品、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与劳务等价格,因而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总体价格的变化趋势。10.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人们将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通货膨胀可分为公开性通货膨胀和隐蔽性通货膨胀;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通114 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可否预期,将其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将其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1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说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寻求通胀的成因,是指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了通货膨胀。对这个理论的第一种理解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汉森等人提出了需求拉上说,认为需求创造供给的必要条件是资源的充分存在。一旦总需求超出了由劳动力、资本及资源所构成的生产能力界限时,总供给无法再增加,这就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膨胀性缺口,形成过度需求。只要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物价就必然上涨,以此来填补该缺口,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的第二种解释来自于货币学派的观点。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因素即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是导致总需求过剩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1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说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持有这种理论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供给或成本方面,即使在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没有出现过度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也会被推进上涨。13.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在现实中,很难区分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引起的还是由成本推进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则提出了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观点。供求混合推进说是指由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产生可以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也可以是总供给因素引起。14.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化也会使物价水平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四种: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斯堪的纳维亚小国型通货膨胀;二元经济结构型通货膨胀。15.菲利普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是最早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两者关系的学者,他利用英国近百年统计资料数据绘制了一系列曲线,用以求得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有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工资增长率W,向下倾斜的曲线表明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也就是菲利普斯曲线。115 16.通货紧缩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中,都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来给出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三是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17.通货紧缩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地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通货紧缩同时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18.金融稳定尽管经济学家对金融稳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总体可以概括为:金融稳定是一个宏观概念,它要求金融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健康运转,并且能够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货币均衡和货币失衡?货币均衡即为货币供求平衡,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等,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Md表示货币需求量,则Ms=Md。所谓“基本相等”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不是数量上两者完全相等。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与货币均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旦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货币失衡的具体表现形式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2.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如何?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社会总供给需要一定量的货币来帮助其实现生产,从而提出对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作为社会货币购买力的总额,其载体为货币,所以一定量的社会总需求的形成也离不开相应的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货币需求量是社会最终产品实现其价值时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在一定货币流通速度下,社会最终产品的价格总额决定着货币需求量。而社会总供给是由社会最终产品构成的,由此,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社会商品供给规模对货币需求的制约;社会商品生产周期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总之,社会总供给在商品数量、生产规模、生产周期等多方面影响货币需求。社会总需求作为一定时期内社会货币购买力总额,由该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流通速度之积构成。116 其构成通常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因此,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就能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扩展水平。3.从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出发,谈谈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则主要包括:紧缩财政、收入政策、供给政策以及指数化政策四类。在面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典型方法是采取宏观的紧缩政策来减少总需求,抑制价格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在面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各国采取的典型方法是采取宏观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减少总需求,抑制价格上涨。收入政策是指为抑制或治理因为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和垄断组织抬高垄断价格所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物价与工资管制或指导的政策与措施的总称。其主要方法有:工资——价格管制、工资——价格指导以及利用税收的激励作用。“供应学派”提出,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运用刺激生产力的方法来增加供给,以同时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他们的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政府福利开支和政府开支增长率、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指数化政策是指将工资、政府证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与生活费用指数如CPI相联系,一律实行指数化,使各种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且可以消除因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和减弱政府实行通货膨胀的动机。4.分析我国1998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以及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治理?从1997年6月至2000年9月这期间我国物价指数持续下降,出现企业产销率降低、人民收入增长趋缓、市场消费不振、失业率上升,这些都表明我国在这期间发生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货币供求失衡的现象,其根源都在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当货币供应量小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从总需求看,由于总需求=C+I+G+X,所以对总需求不足,致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可以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方面的需求不足获得答案。从消费需求看,居民储蓄连年高居不下,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从投资需求看,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力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虽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从出口需求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国外净需求大幅降低,出口增长明显放缓。从总供给方面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致使总需求曲线左移的同时,由于我国在1998年之前重复建设,造成总供给扩张。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出现了在通货紧缩期间物价总水平下降的同时,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政府对付通货紧缩、需求不旺,主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117 激经济回升,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发行国债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实施适度的赤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第三,调整收入分配,刺激消费需求。第四,鼓励产品出口,扩大国外需求。第五,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拉动内需。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又实施了与之相配合的宽松货币政策,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增加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二是下调存贷款利率,改革准备金制度。三是增加中央银行自身的基础货币供应。5.结合目前的金融危机,谈谈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稳定?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升级,其影响最终波及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危机。中国抵御金融危机,必须要在保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健康运转的基础之上,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构建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广泛地收集信息,准确分析、判断信息,快速反应、及时出台措施。第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鼓励金融创新,建立功能完善的多层次金融体系。第三,强化制度创新和金融监管,保障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第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内需,建立自身免疫系统。总之,金融危机不论其表现形式和波及范围如何,从理论上来看,其实质仍然是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失灵的集中体现和连锁反应,是金融虚拟化领域市场失灵的多米诺骨效应。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对现有政策进行纠偏或者变革,以更好的抗击金融风暴的袭击。四、练习题1.试用AD—AS模型分析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联系。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社会总供给需要一定量的货币来帮助其实现生产,从而提出对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作为社会货币购买力的总额,其载体为货币,所以一定量的社会总需求的形成也离不开相应的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将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绘制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就构成了总供求模型。横轴表示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Y),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均衡产量,纵坐标为均衡物价水平。118 图16-2描绘了货币均衡的变化时,对社会总供求短期均衡所产生的影响。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货币供给量的增大,会使总需求相应增大,于是AD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AD曲线向左平移。总需求曲线AD0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在E点相交,此时,从短期来看,社会总需求量正好等于社会能提供的总供给量,宏观总量达到了短期均衡。此时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是P0,均衡总产量是Y0。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AD0曲线向右平移至AD1曲线,均衡价格由P0上升至P1,同时产量提高。对总供给曲线AS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生产成本的变化来进行说明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利润下降,企业减少产出,AS曲线向左移动,此时对货币的需求也将相应减少;反之,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增加产出,AS曲线向右移动,货币需求增加。然而长期中,总供求均衡所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并不取决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变化,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如资本、劳动的投入状况。2.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答题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这一对概念的理解。以下答案可供参考。119 答案一:对于通货膨胀(inflation),还不存在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但是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方面来定义,二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成因方面下定义。前者的定义占主导地位,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上涨。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他考察对象是“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动并不是所要考察和说明的对象;“总水平”强调的是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总水平,局部商品的价格或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成为通货膨胀;“持续不断的上涨”强调的是物价总水平呈长期的、持续上升的趋势,所以季节性的、偶然性的或是临时性的物价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deflation),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中,都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来给出定义的。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三是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地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通货紧缩同时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3.通货膨胀通常用什么来衡量?答题要点:本题是对CPI、PPI和GNPDeflation这三种通胀指标的概念以及特性的考查,以下答案可供参考。答案一:尽管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各有不同,但通货膨胀的最终结果都是导致物价上涨,因此用于测量通货膨胀的各种指数都是围绕着价格变动来设计的。目前,被各国广泛使用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Deflator)。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也称为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了包括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Deflator)是一个覆盖面更广的价格水平指数,它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名义值化为现实值,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4.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120 答题要点:可以从促进、促退和不相关这三种类型的看法来分析这个问题。以下答案可供参考。答案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综合起来大致可划分为三种:促进论,促退论和不相关论。促进论认为只要满足某些条件,通货膨胀可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因此,促进论的经济政策含义为,政府可以利用通货膨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该观点主要是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认为,经济长期处在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利用,劳动者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政府可以采用通货膨胀政策,实行财政赤字,扩大货币发行,增加政府投资,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带动总供给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是阻碍经济增长,产生低效率现象。坚持这一观点的主要经济学家有坎普斯、哈伯格和蒙代尔等人。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在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并实行了固定汇率的国家中,通货膨胀将导致贸易收支的恶化和资本的外流,从而损害经济增长。(2)当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会控制名义利息率的变化。由此会造成对贷款资金的过量需求,迫使金融机构实行更为严格的信用定量分配,从而削弱了金融体系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导致资金配置率下降。(3)长期的过度通货膨胀会使经济环境变化无常,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大经营风险,削弱市场机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功能。(4)通货膨胀阻碍了经济活动中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削弱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5)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宁,从而中断一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不相关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和内在的因果关系。根据货币中性论的观点,经济增长的根原归结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劳动生产率等实质经济因素变动的影响,而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长期内只会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化,而不会影响实体经济。5.简述通货紧缩的成因。答题要点:本题可以从费雪、凯恩斯、货币主义学派以及弗里德曼等人对通货紧缩观点的角度出发,来回答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以下答案可供参考。答案一:通货紧缩这一经济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认识,他们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1)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认为,在萧条中债务和通货紧缩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经济在某个时点处于“过度负债”的状态,债务人或债权人出于谨慎,往往会引发债务的清偿。负债过度,大量资金被用于支付利息,企业的利息负担加重,迫使它举新债还旧债,债务积累越来越多,难以偿还;另一方面,利息负担加重迫使企业成本与费用升高,这在市场销售困难的条件下,必定会发121 生亏损,使企业陷入“债务陷阱”,整个经济运行进入恶性循环,市场物价水平不可避免地持续下降。由于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是相互作用的,从而就形成了费雪所说的悖论:“债务人还得越多,他们就欠得越多”。(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总产出和总就业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总需求增加,总产出和总就业量就增加;反之,总产出和总就业量就减少。有效需求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有效需求不足在宏观经济中将长期存在,市场机制本身并没有力量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因此凯恩斯认为除非政府干预经济,用扩张的宏观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否则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通货紧缩。(3)货币主义的通货紧缩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是高度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的均衡,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就要与经济增长率相一致。(4)克鲁格曼的“流动性陷阱”理论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发展了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理论并提出了激进的货币政策主张。认为通货紧缩起源于总需求不足并且是“流动性陷阱”作用的结果。五、案例分析题从2008年12月10日开始,1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密集发布,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1月PPI同比上涨2%,涨幅创31个月新低,与此前机构预测的破“五”相差颇多,令市场大感意外。今年8月份,我国PPI曾创下10.1%的12年新高,但该数据在9月份明显回落至9.1%,10月份减至6.6%,11月份更是大幅锐减至2%。PPI连续大幅锐减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分析,PPI急跌清晰地显示了国内企业生产正在明显放缓。财经评论员马红漫表示,PPI的锐减很明显就是工业需求不行了,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同时,四季度宏观数据可能降至最低点,呈通缩趋势。整体需求增速减缓、出现通缩的可能性增大,几乎是各市场机构的一致判断。摩根士丹利昨日的一份宏观经济报告就预测,明年上半年中国将出现通缩迹象,并可能在下半年及之后演变成持续通缩,这将导致更富刺激性的政策出台。摩根士丹利已将对明年中国CPI的预测从1.5%修改为-0.8%。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当时是否面临通货紧缩压力?并说明原因。通货紧缩(deflation),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中,都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来给出定义的。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地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通货紧缩122 同时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在本例中,物价水平的指标PPI连续三个月大幅下降,清晰地显示了国内企业生产正在明显放缓,符合对通货紧缩的一般定义,因此,在当时的状况下,是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的。2.面对国内经济形势,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面对上述的通货紧缩压力,政府可采取如下的应对措施:(1)加大货币供给。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政策。主要的措施有: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降低存贷款利率水平,刺激投资和消费;放宽和增加消费信贷,刺激消费。这些措施会导致货币扩张,而货币合理扩张将使商品和服务价格回升,这便是再膨胀政策。其政策含义是:采取扩张性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从负通货膨胀向低通货膨胀转变。在通货紧缩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时,采用再膨胀政策是合适的。因为该政策是阶段性的,其本意是使一般物价水平回升到合理的目标水平,与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完全不同。(2)扩大政府支出。扩大政府支出主要指扩大政府直接投资和增加转移性支付。在通货紧缩时期,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实际利率水平上升,有效需求不足,私人部门投资不足。此时,政府扩大支出,特别是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将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同时,又因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可以取得数倍于原始支出的国民收入水平。(3)收入政策。通货紧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使得消费需求大的低收入阶层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因此,为治理通货紧缩,政府可以采取降低税率、增加税收减免、提高起征点等减税措施,以达到刺激投资和消费的目的。此外,政府还可以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增加出口。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政府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相应增加税收,那么增加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便可能会中和。因此,在扩张财政支出时,需考虑减少增值税和公司税,以避免财政政策工具的效果被相互抵消。第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324一、关键词1.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及其效果在内的完整宏观调控体系,123 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履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2.货币政策目标(goalofmonetarypolicy)广义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狭义的货币政策目标仅指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也称为近期中介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所直接影响的变量,操作目标会随工具变量的改变而迅速改变。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操作目标虽然是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的对象,中央银行对它的控制力较强,但距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较远,因此设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来更好的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现在被广泛采用的中间目标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少数国家也采用汇率作为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最终实施效果,具体包括稳定物价的目标、充分就业的目标、经济增长的目标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transmiss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启动后各种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从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目标、操作目标作用于中间目标,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的全过程。4.货币政策有效性(efficiencyofmonetarypolicy)货币政策有效性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考察货币政策有效性。若货币政策能系统地影响真实产出、价格及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则表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反之,则表示货币政策中性,或者说货币政策无效。二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考察货币政策有效性,即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在承认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上,讨论货币政策发挥效力的大小问题,即货币政策效应的强度问题。三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考察货币政策有效性,即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除了看其发挥效力的大小外,还要看其发挥效力的快慢,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又称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制订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5.货币政策独立性(monetarypolicyindependenceorautonomy)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或自主性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在获得独立于政府的地位后既不受政府干预,更不受外国影响而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从国内层面而言,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可以独立的、不受政府影响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从国际层面而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受外国经济金融态势及他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或“外部效应”的冲击和影响而“遗世独立”;一方面是指货币政策的主权性,即一国有权制定与实施适合本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货币政策,这是一国的主权事宜,不容许外国干涉。124 6.宏观调控(macro-control)宏观调控是政府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对经济金融运行失衡的动态修正过程,其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由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在调节重点、调节功能和调节效应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所以必须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的搭配,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二、重要概念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在宏观上所采取的控制信用规模、调节信用结构等控制与调节的政策和措施。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着眼于解决总量问题;而信贷政策着眼于解决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3.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调控市场利率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的方针和各项措施。中央银行调控利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调高或降低基准利率,确定浮动幅度,调节和影响市场利率的一般水平,使其在大体上能反映货币政策目标的要求和资金供应状况;二是通过调整利率结构,促使资金在合理的资金价格体系指导下,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三是通过对利率体制的放松或集中管制,实现利率政策分层调节的作用。4.外汇政策外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调控外汇行市和汇率,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及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与各种措施。外汇政策包括的内容有:控制和调节外汇行市,以稳定汇率;实现外汇管制,以稳定外汇收支并控制资本流动;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国际清偿能力;控制外汇市场的交易,以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5.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基础货币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6.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或货币当局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应当根据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和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政策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以达到当时最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7.通货膨胀制即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125 币政策制度。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8.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即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最终实施效果,多数国家中央银行通常有如下四大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9.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传统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通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10.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的种类与劳动力需求的种类之间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这种不协调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劳动力没有经过市场所需要的那种技术训练;二是劳动力的需求者对部分劳动力供给者有歧视或特殊限制;三是劳动者本人居住的地区缺乏足够的就业就会,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劳动力供给不足。1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短期内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失调而造成的失业,其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性限制造成的失业;二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灵而产生的失业;三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而产生的失业。12.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按照中央银行要求将部分吸收来的存款存于中央银行的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即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13.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时所作的政策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再贴现的资格条件。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126 14.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亦称公开市场政策,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变动,从而达到收缩和扩张信用、控制和调节利率与货币供给量目的的行为。15.结构调控经济结构调控是指人们针对经济结构失衡所进行的一系列结构改造与完善工作。这种结构改造和完善由于理顺了经济关系及比例关系,减少了结构性摩擦,缓解了瓶颈制约,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6.信用控制信用控制分为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的最高限、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实行规模控制、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等。间接信用控制比较灵活方便,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17.利率渠道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一直受到凯恩斯学派的重视,其主要思想是指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传导过程是经由利率和有效需求的变动而完成的,尤其是以利率为“跳板”而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利率是核心环节,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市场利率,再通过市场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18.信贷渠道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观点,即货币当局可以通过特定政策的实施改变银行的贷款供给,从而通过贷款利率的升降,最终影响总产出等真实变量,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称为“信贷渠道”。19.资产价格渠道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主要是研究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与实际经济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资产价格对投资的影响:托宾Q效应、物价预期效应和非对称信息效应。20.货币政策时滞又称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是指中央银行从制订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货币政策时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内部时滞、中间时滞、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过程;中间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开始,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改变其信用条件的时间过程;外部时滞是指从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信用供给量等信用条件开始,直到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时间。127 三、思考题1.货币政策传导要经过哪几个环节才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答案一:货币政策传导经过如下几个环节后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首先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然后货币政策工具最先对操作目标产生影响,再后操作目标的变动对中间目标产生影响,最后中间目标带动最终目标变动达到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可用图表清晰的表示为: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答案二:货币政策传导经过如下几个环节后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主体;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物价及就业等。2.你认为应如何缩短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制订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可以分为内部时滞、中间时滞、外部时滞三个部分。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过程。客观上说,内部时滞的存在,反映了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决策的信息成本、以及决策能力的有限、决策过程中的效率损失。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央行跟踪和采集有关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信息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是信息成本。2)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所需要的相对充足的信息已被采集到后,中央银行的决策过程将是一个需要协调各个利益集团的公共决策过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独立性强的中央银行,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能够比较超脱,从而能够以较短的时滞完成货币政策的决策。3)中央银行的认识能力和决策能力、对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敏感程度同样是形成内部时滞的重要原因,从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中认识宏观经济金融状况,分析这些信息中所隐藏的趋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行动,同样需要时间。4)中央银行采取调控措施的具体方式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是影响内部时滞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来说,小幅度的调整措施震动较小、影响面较窄,相应的时滞会短一些;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必然需要相对较长的时期。所以中央银行要减小信息成本,提高决策的效率,增强独立性来减小内在时滞。中间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开始,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改变其信用条件的时间过程。这段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反应以及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是中央银行所不能操纵的。外部时滞是指从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信用供给量等信用条件开始,直到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时间,是货币政策时滞的主要部分。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1)社会公众的市场行为。2)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3)内部时滞。经济金融运行的事实表明,外部时滞的长短还与内部时滞128 的长短高度正相关。4)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及其调控选择。一般来说,强硬的直接控制手段的外部时滞比间接控制手段要短些。5)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背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产出时滞可能会短些;反之,则可能会长些。6)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经济信号,降低中央银行的信息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样,中央银行就要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增强货币政策的可信度,以影响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经济行为,进而缩短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3.国际收支失衡对社会总供求有什么影响?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因素变多了。诸如商品进出口、资本流出入和非贸易支出等可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因素都构成了影响总供求的新变量。经过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分析,可以把国际收支失衡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归纳简化为进出口和资本流出入两大项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商品出口表示国外对国内商品的需求,构成扩大总需求的因素;商品进口则表示增加国内商品可供量,构成扩大总供给的因素。将进出口因素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公式可扩展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出口-进口)=消费品供给+生产品供给。资本流入,如同国内投资支出一样,会扩大总需求;资本流出,表示部分投资流向国外,国内投资需求减少,总供给相对扩大。如果计入资本流出入因素,总供求均衡公式扩展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出口-进口)=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资本流出-资本流入)。4.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应如何配合?通货紧缩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合力促成的,这些因素有:1)货币因素,即货币供应量不能满足货币需求;2)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政府支出减少、出口减少;3)生产能力过剩因素。产生通货紧缩原因的多样化决定了治理通货紧缩手段的多样性和配合性,具体有三方面的措施:一是采取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即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用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弥补私人部门投资的不足和有效需求的不足;二是收入扩张政策,即制定工资增长计划和限制价格下降。通过刺激工资增长提高总需求量,通过限制价格下降刺激生产部门的投资热情;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产能过剩情况的出现。综上所述,在通货紧缩时期,在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工资、设立最低生活保障线、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政府补贴等收入政策,增加居民总体的消费需求;通过采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最终通过收入政策、129 产业调整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达到抑制通货紧缩的目的。5.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与外贸政策如何协调?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重要,财政政策无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重要,货币政策无效。在此基础上,克鲁格曼进一步提出了所谓“三元悖论”,即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三个不可调和的目标,各国充其量只能实现这三个目标中的两个。货币政策与外贸政策的关系,通过利率调整影响贸易进出口、资金流入和国际收支。当一国需鼓励出口和资金流入,限制进口和资金流出时,政府可通过提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促使商业银行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其结果必然使得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另一方面,利率上升必然会吸引国外资金流入国内,抑制国内资金流出。这两方面作用最终会使国际收支逆差消除。反之,当一国需消除国际收支顺差时,通过降低再贴现率就可达到目的。货币政策与外贸政策的关系,通过汇率调整来影响贸易进出口和资金流出入。因为汇率的变动一方面必然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使进出口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必然引起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变化。因此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外汇汇率来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也可通过降低汇率来消除国际收支顺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内外互补型经济发展战略才是一国明智的选择。所以我们应从全球视角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放弃以前只是单方面利用国外或国内资源的出口政策或进口政策,把进口和出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的整体。四、练习题1.分析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中“三大法宝”的含义、作用过程及各自利弊?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在内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被通称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即: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银行拆借利率→货币供应量、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变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影响很大,这既是这一工具的优点,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因此它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但是不宜随时使用调整,不宜作130 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给状况的工具。贴现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贴现机构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变动。贴现政策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控制信贷量的规模,还可以通过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对信贷量的走向进行结构性调整以达到长期的政策效用。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位子;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与市场利率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企是银行无所适从。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将会对商业银行款准备金产生影响,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或减少,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或减少,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降低或提高,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降低或提高,即: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及商业银行头寸→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变动。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优点: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中,可控性强;同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公开市场业务还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以纠正其错误。其局限主要体现在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等都将制约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支持。2.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分为哪几类?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又称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制订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货币政策时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内部时滞、中间时滞、外部时滞。其中,外部时滞是货币政策时滞的主要部分。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过程。内部时滞还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1)认识时滞,即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在主观上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采取行动的时间间隔。2)行动时滞,即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间隔。中间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开始,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改变其信用条件的时间过程。外部时滞是指从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信用供给量等信用条件开始,直到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131 为止这段时间。外部时滞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微观决策时滞,即在金融机构信用条件改变以后,个人和企业面对新的情况作出决定改变自己的投资决策和支出决策的这段时间。2)作用时滞,即从个人和企业作出新的投资决策和支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到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等经济变量产生影响所耗费的时间。3.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偏重于公平。货币政策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偏重于效率。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货币政策首先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相应调整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规模,从而影响社会需求。(1)作用机制的差异。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并对集中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因而财政从其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而银行并不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只在国民收入次分配和财政再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这决定了货币政策主要是以其信贷投放(支出)变量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形成。(2)调控目标的差异。财政政策目标是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增长,侧重点在于控制失业,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侧重点在于控制货币总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实现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实际所需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平衡。(3)时间效应的差异。财政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认识问题时滞短、决策过程时滞长;而货币政策恰好反之。(4)调节手段的差异。财政一般采取盈余手段以紧缩需求,采取赤字手段以扩张需求。然而,因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具有“创造”能力的是银行信贷资金运动,所以财政的紧缩或扩张效应必须通过货币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产生。(5)实施主体的差异。财政政策由财政部来执行,而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来执行。4.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有哪些?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使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过程中,出现了因货币数量增加造成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求变动的主要原因。从政策上,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主张使用稳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132 则。除了货币政策主张不同外,货币主义与凯恩斯学派的分歧还包括如下几点:(1)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P,y的条件下),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给定的P,y的条件下,由于金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这种观点差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变动,从而货币供给长期和短期内都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可变动的,而长期中是稳定的,从而货币数量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加,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导致价格水平上涨。(2)货币主义认为利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较大,从而IS曲线趋于水平;相反L(r)受利率的影响较小,从而LM曲线趋于垂直。但是,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投资受利息的影响不大,而L(r)受利率的影响大,从而IS曲线趋于垂直,LM曲线趋于水平。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控制总需求效果不大,而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反之,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控制总需求的效果不大,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两种理论试图从IS及LM曲线的特性上进一步论证各自的政策主张。(3)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最基本的理由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无法自行达到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而货币主义则提出自然率假说,试图重新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及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能力,从而主张政府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并指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不仅没有控制经济波动,却可能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效应。(4)两派政策措施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凯恩斯主义是以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中持续而严重的失业问题为背景起家的,其目标是解救“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并不追求严格意义的物价稳定,相反它主张通过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来实现经济发展。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则显著不同,他们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更加稳定增长而又没有通货膨胀。反对凯恩斯主义者用通货膨胀去替换失业的办法,积极主张在恢复高度就业之前,必须压制通货膨胀,把稳定物价水平作为首要任务。5.现代宏观金融调控的目标、方式、手段是什么?宏观金融调控是对经济金融运行失衡的修正,调控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宏观金融调控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宏观金融调控的目标有:稳定物价的目标、充分就业的目标、经济增长的目标和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宏观金融调控采取的手段: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财政政策的调整、货133 币政策的调整、贸易政策的调整、产业分配政策的调整、收入政策的调整等,是一种间接手段,但却是最主要的手段;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宏观金融调控的调控方式: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6.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能够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有:(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项对各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关系进行比较的研究显示,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而且低通货膨胀率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换来的,央行独立性高的国家,失业率或产出波动并不比央行独立性低的国际大。(2)货币市场功能的完整度,由于货币市场具有高敏感性,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利率变动的特点,因此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场所,也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所以说,货币市场功能的完整度越高,货币市场运行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3)不同市场主体的配合度,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都是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好方法。(4)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使得市场上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更难达到预期效果。各种新兴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货币层次的划分难度加大,并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发生变化。在中央银行运用紧缩货币政策时,这些金融工具的存在会抵消货币政策紧缩作用的效果;而在中央银行实施信用扩张时,这些新工具又会放大信用的膨胀效果。五、案例分析题近些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调控手段在西方国家很少使用,即使使用频率也较低,因为频繁使用这一调控工具会导致经济大幅波动),2008年5月20日达到了16.5%的高位,同时多次调高利率,以遏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高起的现象,但其结果不甚理想,2008年上半年的CPI平均值高达7.9%。请阐明原因。答:从通胀成因上看,我国2008年通胀是“混合拉动型”。一方面是国际大宗商品(如原油、食品、铁矿石等)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生产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飙升。另一方面,我国本轮通胀还具有货币推动的性质:1)在美国经济减速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环境下,大量国际热钱不断涌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基础货币供给被动释放,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剧;2)由于贸易顺差而引起的外汇134 占款居高不下,截止2007年底我国外汇占款达到128377.32亿元占货币供应量的31.8%,因此央行被动的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流动性造成了流动性的过剩进而产生一系列经济问题。正是我国通胀性质的“混合型”,决定了目前央行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通胀”的效果不甚理想。原因很简单:首先,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着力点在于总需求。因此,无法解决我国因生产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总供给)所造成的那部分通货膨胀。其次,在美国经济减速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的大背景下,提高利率虽然有抑制通胀的作用,但同时中美利差的加大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热钱涌入我国,从而造成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被动投放、流动性过剩、通胀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再次,我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仅仅针对货币被动供给来控制流动性过剩,即针对我国通胀的第二条成因而采取的资金回收的手段,因而最多只能缓解通胀和控制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增大,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通胀问题。因此更加治本的方法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外汇结汇制度,在实行意愿外汇结汇制度的基础上对采取不结汇的居民和企业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央行因为结汇而被动向市场投放的货币量,就可以增加居民和企业手中持有的外汇,进而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减少货币流动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不但央行目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效果有限,而且频繁的提高准备金率,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如银根紧缩导致中小企业无款可贷。第十八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编辑:admin点击:292一、关键词1.金融风险(FinancialRisks)是一定量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2.金融脆弱性(FinancialFragility)是金融部门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不仅包括可能的损失,还包括已近发生的损失。3.金融监管(FinancialSupervision)是指金融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的限制、管理和监督。4.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135 5.信息不对称性(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交易一方比交易对手拥有更多信息。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两种后果,即:交易发生之前的逆向选择,交易发生之后的道德风险。6.银行业监管(bankingsupervision)银行业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讲,银行业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总称。广义的银行业监管则不仅包括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或他律监管,也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或自律监管。7.证券业监管(securitiesregulation)指证券主管机关依法对证券的发行、交易等活动和参与证券市场活动主体实施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8.保险业监管(insurancesupervision)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保险业的监督管理。一个国家的保险监管制度通常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国家通过制定保险法律法规,对本国保险业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二是国家专门的保险监管职能机构依据法律或行政授权对保险业进行行政管理,以保证保险法规的贯彻执行。二、重要概念1.金融风险是一定量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2.金融脆弱性金融部门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不仅包括可能的损失,还包括已近发生的损失。3.安全边界银行收取的利息之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的边界,即银行能够承受风险的程度,它能够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4.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的限制、管理和监督。5.资本充足率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6.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报送的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如媒体、定期会谈等)取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并通过一系列风险监测和评价指标,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作出初步评价和早期预警。7.内部控制是指对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职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136 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它包括对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控制、对资产和负债各项业务的控制、对表外交易的控制、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对授权授信和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等。8.注册制又称登记制,指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申请人,即可以直接进行证券公司登记,无须在公司成立之前再经过专门机构的审批。9.内幕交易又称知情者交易或内线交易,是指已发行证券的公司的内部人员及其他市场相关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其地位、职务之便利或控制之关系,获取发行人尚未公开的将对其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自己或通过他人进行证券交易,从中牟利或避免损失的行为。10.操纵市场即证券市场中的操纵行为,指一个人或某一组织,背离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而人为地制造证券行情,创造虚假交易繁荣和虚假价格,诱使一般投资者盲目跟从,参与买卖,从而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行为。三、思考题1.金融风险与金融脆弱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金融风险与金融脆弱性的意义相近,但是着重点不同。严格说来,金融风险是指潜在损失的可能性;金融脆弱性不仅包括可能的损失,还包括已近发生的损失。此外,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强调内在性,即它是金融部门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对于银行来说,其脆弱性根源在于信贷资金的使用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分离。不过,国内对金融风险的使用已经广泛化了,常常与脆弱性难以明确区分。2.金融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悖论。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一般工商业的自由竞争原则对其不能完全适用。一方面,金融机构规模经济的特点使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很容易发展为高度的集中垄断,这不仅在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方面会带来损失,而且也将产生其他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金融机构激烈的同业竞争将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危机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因此,自从自由银行制度崩溃以后,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如何在维持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保证其相对稳定和安全。(2)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效应。该效应的含义是: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将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来进行补偿,但是,这种方法在个别金融机构的利益与整个社会利益之间的不对称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此外,科斯137 定理从交易成本的角度也说明了外部性无法通过市场机制的自由交换得以消除。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市场以外的监管力量来限制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影响。(3)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一个稳定、公开而有效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受,无法排斥某一部分人享受此利益,而且增加一个人享受这种利益并不影响生产成本。因此,金融体系对整个社会经济而言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征。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部门构成金融体系的主体,政府主要通过外部监管来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4)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在不确定性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经济学表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不能像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那样完美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体系中更加突出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现象,导致即使主观上愿意稳健经营的金融机构也有可能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而金融机构往往难以承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高昂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及金融监管当局就有责任采取措施减少金融体系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3.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监管、金融业务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1)市场准入监管。指对金融机构筹建、设立、经营以及进入金融市场等环节进行监管控制。这是一个关系到金融业能否健康发展,金融业结构和规模是否适度,金融机构是否具备设立资格,是否给社会经济带来消极影响的重要环节。(2)金融业务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经验范围、品种、合规性进行的监管与管理。(3)市场退出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退出金融业、破产倒闭或兼并、变更等实施监督管理。四、练习题1.金融风险有哪些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金融风险进行不同的划分。(1)按照金融风险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银行信贷风险,外汇风险,证券投资风险,期货投资风险。(2)按照金融风险的涉及范围划分为,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3)按照金融风险的承担者划分,可以分为国家金融风险和经济实体金融风险。(4)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可以划分为客观金融风险与主观金融风险。2.金融风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金融脆弱性假说。金融部门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不仅包括可能的损失,还包括已近发生的损失。138 (2)“安全边界说推理。银行收取的利息之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的边界,即银行能够承受风险的程度,它能够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3)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3.金融监管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独立原则。指参与金融监管的各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应享有操作上的自主权和先决条件。2.适度原则。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空间必须得到合理界定,应以保证金融市场内在调节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为前提。既要避免造成金融高度垄断,排斥竞争,从而丧失效率与活力,又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破坏性竞争,从而波及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3.法制原则。一方面是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接受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不能有例外;另一方面是金融监管必须由金融监管机构依法进行,有关各方权利与义务的划分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金融监管要依法监管,不能用行政的随意性代替法律,要防止金融监管者的行为扭曲,建立对监管者的权力制衡机制。4.“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原则。外部强制管理不论多么缜密严格,也只能是相对的,假如管理对象不配合、不协作,而是设法逃避应付,那么外部监管也难收到预期效果;反之如果全部希望放在金融机构本身“内控”上,则一系列不负责任的冒险经验行为和风险就难以有效地避免。5.动态原则。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发展保持同步,以免成为限制金融业发展的羁绊。监管机构应尽快对不适应金融发展新形势的规则进行修订,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把握金融市场走向和金融结构的演变趋势,提前作出相应的准备,缩短监管时滞,提高监管的事前性和先验性。6.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国际化成为强劲的趋势,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母国与东道国对其监管应负有明确的责任,共同完成对跨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监管,逐步实现金融监管的国际化。4.银行业持续监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市场准入监管(2)银行日常审慎监管。银行日常审慎监管是指以安全和稳健为目标来监控银行经营业务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监管、呆账准备监管、贷款集中度监管、流动性监管、内部控制监管等。(3)市场退出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退出金融业、破产倒闭或兼并、变更等实施监督管理。5.证券交易如何进行监管?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证券监管部门都对证券交易实行了严格的监管,并将139 监管的重点集中在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禁止行为的规制上。6.如何对保险公司进行财务上监管?政府对保险公司财务方面的监管旨在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对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在发生赔款给付时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能力。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减去实际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增加资本金,补足差额。保险公司成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存入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除保险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以外,不得动用。7.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重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金融控股公司除了要面对各种专业金融业务风险,还要面对由于存在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内部关系网络,在各种金融业务的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特别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一是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基础。对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监管涉及两个层次,即对整个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和对经营性子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二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控制度监管。内部控制制度是金融集团控制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监管机构鼓励金融集团建立严密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并建立内部信用评估体系,不仅能够防范专业金融机构的各自业务风险,还要能够控制由于内部交易而可能产生的风险传递、信息不透明及其金融子公司缺乏自主性所带来的风险。三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是金融控股公司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市场准入监管的主要内容是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条件和业务范围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准入。四是资本充足状况监管。资本是保护金融机构债权的核心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标准之一。独立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对资本要素的定义及资产和负债评估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不同。五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管理层的监管。金融控股公司最高管理层人员的品格与能力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监管机构应该发展一套指标体系来考核管理人员是否称职,同时,监管机构还要对金融集团的董事、监事以及主要股东或其他对企业运行有重大影响的个人的行为进行动态监管,使之保持有效的治理结构。六是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金融控股公司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等,金融控股公司必须披露自己的组织结构和重大的内部交易,特别是那些可能对集团财务带来不利影响的内部交易。140 七是对过度风险集中的监管。风险集中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过度集中于某一交易对手、地理区域、产业部门或金融市场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银行、证券、保险机构都制定了防止风险集中的规则。五、案例分析题海南发展银行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股东共有47家。由于该行是首家以改组信托公司的方式组建的商业银行,合并的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5家公司债务总额44.4亿元一并转入,故其债务为资本金的2.6倍。这样的资产负债比例在新成立的商业银行中绝无仅有。海南发展银行以吸存为重点,不久便陷入高息揽储的怪圈,3年中5万元以上存款平均年利率为15%以上,1997年底106亿元的资金规模中除了40亿元个人储蓄存款外,60多亿元是高成本的同业拆借,银行负担日益沉重。至于1997年12月16日兼并了28家存在严重缺陷的城市信用社,则在客观上进一步促使海南发展银行滑向深渊,“城市信用社的支付危机扩大到海南发展银行,使后者出现流动性危机”(中央银行的《处置海南城市信用社支付危机的方案》)。中央银行救急的40亿元再贷款用尽后,海南发展银行清偿力丧失,挤提现象愈发严重。为了防止出现区域性金融风波,中央银行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分析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成因?1.不良资产比例过大;2.违法违规经营;3.海南发展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存在严重的问题;4.对流动性危机的处置方法不当;5.地方政府决策失误和股东实力较弱是重要原因。(二)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对金融监管提出的要求?1.合规合法经营是商业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2.中央银行的救助是防止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化解银行业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