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0 KB
  • 2022-04-29 13:58:08 发布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49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3.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2.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策略行为。3.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4.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5.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提出:鲍莫尔、帕恩查和利格等(2)主要内容: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绩效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须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49 答案要点: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导致垄断;垄断又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3.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答案要点:(1)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其在著作《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对组织的概念有所论述;(2)1932年贝利和米恩的《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3)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4)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被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答案要点:(1)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认为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最优组织形式,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2)市场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创造市场秩序和最优经济社会。(3)政府不要过多敢于经济活动。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60年代的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2)1968年斯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即使市场中存在着默写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49 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2.厂商3.企业4.团队生产5.资产专用性6.范围经济7.人本主义8.交易成本9.资产专用性10.企业 五、简答题1.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2.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3.古典企业有那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六、论述题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2.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2.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49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6.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7.人本主义: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伊丹敬之教授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东西的话,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8.交易成本: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9.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10.企业:其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由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渐渐加上了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法人资格等本质规定性。当然,这些概念有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五、简答题1.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答案要点:科斯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2.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49 答案要点;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3.古典企业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答案要点:(1)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2)通过观察或确定投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六、论述题: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答案要点:(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2)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49 和短期均衡一样,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在这里,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各厂商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其所提供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价格。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才会停止。此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能赚取正常利润、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2.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答案要点: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文化以人文精神和非理性主义为特点十分注重人的因素,道德评判高于一切。而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忽视人性,重视理性不主张道德评判,重视事实评判。因而,东西方对企业的认识和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所以,西方的企业总是追求高比率的股息分配、短期利益优先,遵循的是“股东主权”模式。企业一旦不景气,经营者首先会解雇员工。这与日本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答案要点:(1)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四章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市场结构2.市场集中度3.洛伦兹曲线4.产品差别化5.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6.市场集中度7.基尼系数8.促销差异化9.企业兼并10.规模经济五、简答题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3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六、论述题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49 第四章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3.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4.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5.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6.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7.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6―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8.促销差异化:就是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9.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由于组织调整行为是对市场关系影响最大的市场行为,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兼并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视。10.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11.49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五、简答题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答案要点: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别化;(3)进人和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6)短期成本结构。 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答案要点: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人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般产业组织研究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垒,考虑到研究的完整性,这里对退出壁垒也做了相应的介绍。3.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答案要点: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广告与产品差异。(2)广告与进入壁垒。 六、论述题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答案要点:(1)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2)谢勒等人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3)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中,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49 答案要点: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1)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归纳起来,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2)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结构2.产业结构政策3.配弟―克拉克定律5.雁行形态理论五、简述题1.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六、论述题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49 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2.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3.配弟―克拉克定律。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人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5.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五、简述题1.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答案要点:49 (1)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资本占用关系、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系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资本结构指标、就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产出结构指标、能耗结构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等。(2)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答案要点:(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2)传统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均衡竞争,即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从而无论从生产者的观点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最优)状态。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答案要点:(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49 (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的需求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因素。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人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投资需求也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就是投资结构。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4)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人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了受到上述各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答案要点: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答案要点:49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晶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晶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在实际应用中,霍夫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晶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六.论述题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答:(1)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人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①49 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吻合,西方不同经济学科经济分析的对象,都是起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足迹,不断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一总量分析一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微观经济理论的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②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①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纯产品”学说,提出了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可以说,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②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人。③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等人。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答: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着经济的向前发展。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不同角度来看有如下几种规律性:(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49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第七章产业结构优化(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结构优化2.前向关联、后向关联3.创新4.产业结构合理化5.地区产业结构五、简答题1.简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2.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3.简述产业间是否协调的标准;4.简述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优缺点及局限性;5.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六、论述题1.论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2.论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七章产业结构优化(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2.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投入产出表中,纵向的供给部门与横向的需求部门发生的供给关系,横向的需求部门就是纵向供给部门的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是指在投入产出表中横向的需求部门与纵向供给部门发生的需求关系,纵向的供给部门就是横向需求部门的后向关联产业。3.49 创新:是指引入一种新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包括创造出新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情况提高原有的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还包括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4.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地区产业结构: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五、简答题1.简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答案要点:(1)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即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3)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4)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2.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答案要点:(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3)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产业发展方向演进。3.简述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的标准。 答案要点:(1)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2)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3)供给与需求是否相适应。 4.简述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优缺点及局限性。答案要点:市场调节准确、稳妥、灵敏,却是事后调节,成本较大,时滞较长;计划调节,主动性强,成本较小,欠准确,市场磨擦较大。5.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地区的要素禀赋,需求结构导向,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生产的地区集中度。六、论述:1.论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答案要点:(1)创新的概念;(2)创新对产业结构的直接影响;49 (3)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间接影响。2.论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1)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当地区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或不协调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非常有必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所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2)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经济增长从总体规模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数量扩张;而结构优化则从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演进,其实质是通过结构改善来提高产出和效益水平。两者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结构演进,而结构演进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和演变决定着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要实现地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要求地区产业结构的良性演变,就必须努力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是每个国家,特别是国土较大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大课题。第八章产业关联(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关联2.完全消耗系数3.产业波及4.感应度系数5.最终依赖度 五、简答题1.产业间联系方式有哪些类型?2.试简述投入产出表的构成。3.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六、论述题1.试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所使用的三个基本工具。49 第八章产业关联(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2.完全消耗系数: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之和,即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之和。3.产业波及: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4.感应度系数:衡量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大小,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该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值)。5.最终依赖度: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某部门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度=(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合计)。 五、简答题1产业间联系方式有哪些类型?答案要点.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试简述投入产出表的构成。答案要点:(1)中间需求部分: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2)最终需求部分: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3)毛附加价值部分:反映各产业提取折旧基金的价值及其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以及国民收入额在各产业部门见的分布比例。 3.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答案要点:某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动导致其他产业的变动并不立即反映在产出量的变化上。六、论述题1.试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所使用的三个基本工具。答案要点:(1)投入产出表: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之间的产品及其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2)投入系数表:反映各个产业之间生产技术上的联系;(3)逆阵系数表:即里昂惕夫矩阵的逆矩阵。49 第十章产业政策概述(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政策2.赶超战略说3.国际竞争说  六、简答题1.简述产业政策兴起和存续的理论依据。2.简述产业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3.简述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 七、论述题1.试论述产业政策有哪几方面的作用。2.试论述产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标准。第十章产业政策概述(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全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总称。2.赶超战略说:该学说强调产业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它是总结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目标的成功经验所得出的理论认识,因而较好地揭示了“为什么后发国家在实现赶超目标的过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产业政策”的奥秘。事实证明,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的时间。3.国际竞争说:该学说强调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其基本共识是支持产业政策存续和适度强化。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的变化,各国政府都迫切需要以产业政策为基本工具,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增强本国产业的国家竞争力,从而维持或争取本国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六、简答题:1简述产业政策兴起和存续的理论依据。答案要点1)“市场失灵”说2)“赶超战略”说3)“国际竞争”说 2.简述产业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答案要点:(1)就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而言,产业政策并非对任何产业都具有同等的作用。(2)产业政策本身并非是万能的魔杖,片面夸大产业政策作用是不可取的。(3)产业政策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49 (4)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3.简述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答案要点:(1)时代性(2)民族性(3)政治性(4)供给指导性(5)市场功能补给性  七、论述题1.试论述产业政策有哪几方面的作用。答案要点:(1)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2)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3)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4)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2.试论述产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标准。答案要点:(1)福利经济学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2)生产力标准(3)综合效益标准(4)国际竞争力标准第十一章产业政策类型(习题) 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政策2.产业结构政策3.战略产业4.衰退产业5.产业布局政策五、简答题1.简述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简述产业技术政策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3.简述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六、论述题1.试述农业政策的一般目标与手段。并举例说明。2.试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举出世界上执行中小企业政策比较成功的国家及其政策主张。第十一章产业政策类型(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有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3.战略产业:是指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它应具备三大基本特征:A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B市场潜力巨大,可望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D同其他产业的关联系数较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9 4.衰退产业:是指经历了幼小期、成长期、成熟期之后,进入了产业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一般特征是:产品需求量和销售量大幅度下降,技术进步率下降且创新无望,而由另一新兴产业提供的替代产品却同时出现需求与销售额上升趋势。5.产业布局政策:政府机构根据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条件,对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意图及其相关措施。五、简答题1.简述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要点:(1)加速设备折旧。(2)市场保护、援助。(3)促进转产。(4)技术与经营支持。(5)转岗培训。 2.简述产业技术政策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答案要点:(1)由于技术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技术开发的成本与技术的社会收益之间存在不对称关系,个人收益率总是低于社会收益率,其外溢效益十分明显。此外,基础研究的回报率往往极低。因此,国家必须制定专利保护政策、风险投资促进政策、基础研究支持政策等。(2)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作用越来越大,为了实现技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最优配置,防止技术创新的中断,国家就必须以适当的政策手段对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进行有效的指导、组织、扶植和协调。3.简述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主要有哪些?答案要点:(1)控制市场结构。对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变动实行监测和控制,保障其合理性。(2)控制市场行为。对企业的市场行为实施监督和控制,遏制垄断势力的扩大,保障公平竞争。(3)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这主要是指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的直接干预。(4)从政策手段的属性看,还可以将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六、论述题1.试述农业政策的一般目标与手段。并举例说明。答案要点:(1)提高农业生产率。(2)增加和稳定农业人员的收入。(3)保障粮食的安全供给。(4)建立发达、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5)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非农就业机会。(6)美国农业政策的内容体系:农业资源保护与科技发展政策、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49 2.试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举出世界上执行中小企业政策比较成功的国家及其政策主张。答案要点:(1)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2)满足人们日益复杂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3)作为大企业垄断的制约力量,促进市场竞争。(4)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5)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宽松的外围环境。(6)扩大税基、税源,增加财政收入。(7)充当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8)促进农村发展与进步,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农村市场,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9)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内容体系:结构转换促进政策;经营基础强化对策;小规模企业扶持对策。第十二章产业规制与行业管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1.产业规制2.自然垄断产业3.行政规制4.放松规制5.社会性规制6.行业7.行业协会8.特殊社会分工9.行业管理10.行会  五、简答题1.简述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的主要特征?2政府为什么要规制产业经济?3行政规制运用要具备哪些经济条件?4.行业管理的发展层次与模式各有几种类型?5.我国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6行业协会的性质与职能是什么? 六.论述题1试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规制模式的异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中国政府规制的趋势为何由直接式的行政规制转向间接式的行政规制?3中国行业管理的总目标与模式是什么?4大型公司在行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第十二章产业规制与行业管理(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产业规制:简要地说是政府或社会对产业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具体地说,是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49 2.自然垄断产业:指其主要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益的产业,如铁路、电力、电信等,一般称为公用事业或基础设施产业等。3.行政规制:是国家以其行政权为规制运作基础,将权力机制移载入经济活动过程,规制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行为和措施。4.放松规制:就是指政府取消或放松对自然垄断或其他产业的进入、价格等的行政、法律规制,是对直接规制的放松,是走向间接规制的一种过渡形式。5.社会性规制:是政府为控制(负)外部性和可能会影响人身安全健康的风险而采取的行动和设计的措施,可分为环境规制和产品质量与工作场所安全规制。6.行业:行业是生产同类产品、使用相同原材料和工艺、服务相同内容和对象的作坊、工场或企业组成的总和体。7.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为增进共同利益组成的松散经济团体。8.特殊社会分工:特殊的社会分工是在一般社会分工形成的社会经济部门内部的劳动的进一步分工,是部门内部的分工,特殊分工产生了特殊的社会经济部门――行业。9.行业管理:行业管理就是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按行业协调,以及按行业沟通的一种产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包含着行业管理的两个层次及其相互的协调,第一个层次就是组织行业协会;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政府机构通过制定各种财政、金融政策来确定各行业。10.行会:行会是欧洲封建社会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保障本行业和行业成员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的行业管理组织。五、简答题1.简述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的主要特征?答案要点:(1)强调企业与政府的合作,为此建立了两者直接对话和协调的机制,企业在政府调控的直接规范下自主程度相对较低;(2)企业决策既受市场支配,又受政府影响,具有双重决策参数,而最终决策在长时间内很难与政府意图相左;(3)政府宏观调控直接指向企业时,实际上开辟了资源配置的另一通道,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所下降;(4)宏观调控手段侧重于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追求力度和时间效应;49 (5)宏观调控的透明程度较低。这是由于存在着政府对企业较大量随机监督与指导的缘故。 2.政府为什么要规制产业经济?答案要点:在政府.企业.市场所组成的三要素体制中政府基于维护市场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以及意识形态的原因规制产业经济。具体说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公平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3.行政规制运用要具备哪些经济条件?答案要点:(1)战时经济;(2)供求总量或结构严重失衡;(3)无药可医的病态经济;(4)国有化或自然垄断产业;(5)后发展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战略; 4.行业管理的发展层次与模式各有几种类型?答案要点:(1)行业管理发展的三个层次①行业管理仅仅作为行业管理组织的职能,行业管理的全部内涵就是在行业内部进行规划、协调、沟通和服务。②行业管理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和政府管理经济的一种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突破了行业的局限而成为政府对国民经济各个不同行业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的一种职能。③行业管理作为国家整个产业管理的基本体制,行业管理的内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2)行业管理职能的三个发展层次,决定行业管理有三种不同的模式。①在各个行业组建同行业企业的自发联合组合――行业协会;②第二种模式,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行业管理的职能,同行企业或者不组建行业组织,或者有行业组织,但与政府的产业管理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和结合的渠道;③产业界与政府相互作用的行业管理模式。5.我国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答案要点:我国产业管理是套用前苏联的部门管理模式分级、分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条块严重分割的组织体制,造成的宏观或中观行业管理的极度混乱、落后。具体表现在:①重复建设,盲目发展;②专业化程度低,企业结构不合理;③能源、原材料不能择优供应,分散浪费严重;④各自为政,严重妨碍技术进步;⑤影响对外竞争,主要表现在进口和出口的两方面;⑥形不成完整的信息反馈系统,决策比较乱。49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的部门管理体制不但落后,更重要的是已经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故我国部门管理体制改革是必须的。 6.行业协会的性质与职能是什么?答案要点:1)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为增进共同利益组成的松散经济团体。企业可以自由进出行业协会,保持独立自主经营;2)行业协会则是在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条件下提供指导、协调、服务、沟通的职能,为企业服务,并作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3)行业协会的性质:行业协会具有相对的行业整体性。六、论述题1.试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规制模式的异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答案要点:(1)产业规制模式指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规制类型。当代西方产业规制可以区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它们分别是“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和“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2)三种模式的异同点(侧重差异)民间主导产业规制,它突出强调的是保障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政府通过市场引导企业;政府主导产业规制,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调,因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往往直接伸向企业,宏观调控的受力点侧重于企业;政府民间平衡模式,突出强调的是,市场按其内在规律运行的重要性,寻求其自由与有效的保证,从而保护产业的运行环境,提高企业的微观效率。(3)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对于美国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应当在塑造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真正主体方面继续努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办法,彻底切断传统的政企联系,给企业以进人市场自主活动的自由和相应的压力;对于日本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给我们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时培育政府与市场两因素相融合的产业规制模式,处理好政府同市场的关系,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寻求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等,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德国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德国经济所具有的一些鲜明特色,比如以稳定求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等等,都是富有借鉴意义的。2.中国政府规制的趋势为何由直接式的行政规制转向间接式的行政规制?答案要点:49 (1)行政规制的弊端:单一行政规制方式无法保证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的均衡;单一行政手段容易使经济活动被行政规制所“肢解”;单一行政规制无法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④直接控制下企业严重缺乏活力,致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2)中国行政规制间接化,间接规制具有四方面的优势:在间接规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由企业自主作出,国家并不直接地进行干预,而仅仅通过调节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来促使企业行为符合政府目标;间接控制条件下政府面对的是作为产业经济主体的无数企业,政府对企业一视同仁,有利于打破行政性权力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壁垒,形成全国范围内一体化的统一市场;间接规制下的政府通过调节经济参数进而调节市场机制,但并不否定市场机制本身;间接规制条件下,政府致力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单纯的指令式的行政规制同时规制宏观与微观决策的两线作战的弊端,使政府精力集中于主要目标。3.中国行业管理的总目标与模式是什么?答案要点:(1)行业管理的总目标,就是要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彻底改革我国长期以来的部门集中管理体制,改变部门规划割裂行业规划、部门管理阻碍行业管理、只有部门管理没有行业管理的不合理状况,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管理,充分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展民营企业,促进和加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横向联系和联合,加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协调,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企业充满活力的经济管理体制。(2)行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产业界与政府相互作用的行业管理模式。4.大型公司在行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案要点:(1)集中性和聚合性这两个本质特征,决定了大型公司是构成行业的最重要的企业实体,行业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型公司这一行业最重要的企业实体的作用的发挥。49 (2)大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决定了大型公司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大型公司在行业中所占的生产比重大,而且联结了一大批中小协作企业,其产、供、销组织与管理上的任一重大决策,都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行业管理中最基本的规划、协调职能的实施,都无法离开大型公司的配合。因此行业管理必须与大型公司的生产经营相互协调,不管这种行业管理职能是由同行业企业自发组织的行业组织实施,还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加以实施,或者是行业组织、跨行业经济团体以及政府部门联合实施。(3)集中性表明了一个大型公司不是一个工厂或企业,而是拥有一大批下属工厂或企业;聚合性使行业中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大量中小企业在生产技术上与大型公司发生了紧密联系。故而大型公司与一般中小企业在集中性和聚合性方面的本质差别,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应为:大型公司除了具有企业管理职能外,还具有局部行业管理的职能,而一般中小企业只有企业管理职能,没有行业管理职能。(4)大型公司的局部行业管理职能集中体现在对所属工厂、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划、协调和指导上,同时也表现在对大量的协作配套企业的引导和影响上。第十三章中国产业政策(习题) 论述题1.当前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综观我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产业政策时间的得失,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第十三章中国产业政策(习题参考答案)论述题1.当前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要点:(1)中国的产业政策正从单纯的赶超模式和差别化的政策手段向更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市场功能和提供信息的方向转变。可以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性的、引导性的、具有市场补充功能的产业政策将成为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形式;49 (2)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将逐步取代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可以预料,随着从1996年开始的“九五”计划的实施,及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作的努力,产业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并对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导向作用。2.综观我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产业政策时间的得失,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答案要点:(1)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以客观经济规律为基础。一定要深入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而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一厢情愿地搞经济建设。特别要强调注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2)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而不能只讲产出,不讲投入,搞群众运动,搞“五小”,造成经济效益低下。(3)产业结构的制定在着眼于国内的供需自我平衡的同时,也要能着眼于国际市场,争取进人国际市场大循环,保持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当然这段时期未能加入国际市场也有客观原因的存在。(4)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不能单靠直接的财政支持,而应讲究各种措施并用,特别应多使用间接手段来诱导。(5)产业政策的实施基本单位是企业,要改变以往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提高企业主体地位,增加企业活力。(6)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要改变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区分割。要加强地方与地方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体系。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理论2.联系效益3.产业发展4.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5.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五、简答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2.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3.简述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的五个方面。六、论述1.试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试述罗默、卢卡斯等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增长经济学,主要研究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49 2.联系效益: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3.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4.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各个工业部门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使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增长,以此来实现工业化,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5.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能够高速增长,而且能够把这种增长扩散到其他产业部门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决定性影响.五、简答题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答案要点:(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具有以下特点:①、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②、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③、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往往会产生突变,“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2.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答案要点:(1)区别:经济增长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更加广泛,不仅包含经济数量的变化,还包括经济质量的变化。(2)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3.简述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的五个方面。答案要点:(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不能成为侵犯一国主权的借口;(3)需要全球合作与国际援助;4)发展是可持续增长的前提;5)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六、论述题1试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要点:1)基本特征:维持全面的生活质量.维持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避免持续的环境损害2)要坚持的原则: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谐性原则。2.试述罗默、卢卡斯等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答案要点:49 该理论将人力资本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假设国民经济具有规模递增的特点以及外部效应的存在,认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持续增长和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实更具有解释力。(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一)理论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二)实践意义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49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三)现实意义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7.案例研究方法;8.系统动力学方法。(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49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其作用方式,归纳起来有四个: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等。这些方式相互交叉、辐射和促进,使管理文化体现出产业经济功能。3.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范围: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组织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三种含义: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某项工程建设或某项活动的组织等。在这里,组织通常是作动词用。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军队和国家政权等。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市场专业化和分工组织等。所谓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通常是指上述组织概念中的第三种含义,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49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的组织形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马歇尔在与其夫人共著的《产业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其后,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并专门设章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的利益、经营管理专业化的利益、马歇尔意义上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收益递减与收益递增等现代产业组织的主要概念与内容。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49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这一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样一种极端和互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张伯伦特别注重分析现实的市场关系,其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和观点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他以垄断因素的强弱程度为依据,对市场形态作了分类,把市场划分为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多种类型,总结了不同市场形态下价格的形成和作用特点。他还着重分析了垄断竞争、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集团和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品差别化、过剩能力下的竞争等问题。许多产业组织学教科书都把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1940年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49 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49过重大的影响。(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其主要观点如下:49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2.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3.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4.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由于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5.除个别部门,芝加哥学派在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ofcontestablemarkets)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Menger)、庞巴维克(EugenVon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其代表人物是米瑟斯(L.Mises)、哈耶克(F.A.Hayek)、里奇(W.O.Reckie)、阿门塔诺(D.T.Armentano)、罗斯巴德(M.N.Rothbard)等人。其主要观点如下:49 1.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这种有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造精神。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因此最有效的促进竞争的政策首先应该是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3.在政策主张上提出以完全的自由市场来获得充分的竞争,完全否定反垄断和规制政策,这使得该学派理论的适用性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其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注重人类行为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看作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这些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在产业组织领域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研究中,博弈论已几乎重新改写了整个产业组织的理论框架。在分析寡头市场上的企业竞争行为时,博弈论是极为有效的手段。理性预期学派为这一客观事实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企业的行为是各个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信息结构或判断概率的函数,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使产业组织理论对现实经济中寡头厂商的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49 80年代以法国学者泰勒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应用博弈论分析的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进行了再造,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也因此而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教材。此外,除了非合作博弈论仍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外,网络博弈和合作—非合作混合博弈也将日益渗透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一)试论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二)什么是范围经济?试证明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则必然存在范围经济。(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四)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五)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六)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以日本企业为例)?(八)简要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试论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49 一、短期均衡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如上图所示,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在图(a)中,D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S表示市场供给曲线,它们相交于E点,从而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为Pe,市场均衡数量为Qe。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s),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Pricesetters)。因此,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并且它与横轴之间的距离就等于市场均衡价格Pe。同时,我们也已证明此时:MR=Pe,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d=MR=Pe。在图(b)中,e点是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它所对应的产量qe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模。二、长期均衡49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如上图所示,在开始时,效率最高的厂商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的效率小于最优规模的效率,意味着该厂商的规模在其LAC最低点的左上方的一点,例如B点。若开始时的价格为P,则该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由于只要LAC曲线还处于递减阶段,那么厂商选用规模更大从而平均成本更低的设备规模,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会驱使该厂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益,选择效率更高即平均成本最低的设备规模。因此,当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它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必然位于LAC曲线之最低点(A点),该点所对应的产量即是该厂商在长期中的最优产量。又因为只要存在着超额利润,竞争的压力会引起市场供给增加,由此迫使价格下降到超额利润完全消失,即P1=LAC的最低点。总之,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理论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它表明,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即所费各种生产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二)什么是范围经济?试证明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则必然存在范围经济。49 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冲突时可能会发生。当然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假设q表示生产向量或计划,对m种产出,q=(q1,…,qm)。令q1,…,qn,代表n个这种向量(上标指生产计划,下标指商品种类)。如果成本函数C是严格次可加的,即对于所有的q,若,有若令m=2,i=1,即q1和q2代表两种不同的商品的数量。带入上式,则有C(q1,0)+C(0,q2)>C(q1,q2)其中C(q1,0)和C(0,q2)被称为独立成本(Stand-alonecost)。这就证明了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那么就必然存在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比两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成本较低)的范围经济。(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49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四)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第一个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这时假如交易过早地终止,所投入的资产将全部或部分地无法改作其他用途,使得投资中的成本里包含部分或全部的“不可挽救成本”或“沉没成本”。因此,契约关系的连续性意义重大。第二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其意义在于使应变性的、连续的决策成为必要。当交易受制于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时,对治理结构的选择就很重要,因为不同的治理结构有不同的应变能力。49 第三个维度是交易发生的频率。一种治理结构的确立和运转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在多大程度上能被所带来的利益抵消,取决于在这种治理结构中所发生的交易的频率。多次发生的交易,较之于一次发生的交易,更容易使治理结构的成本被抵消。威廉姆森用资产的专用性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他认为只有懂得了资产专用性对于交易成本的影响,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市场采购会让位给企业自己生产。他把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指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其思路大致如下: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更加困难,因而造成市场交易的高成本。当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变得更为重要时,用传统市场去处理纵向关系的交易费用就会上升。因此,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就被用来替代市场。因为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内,机会主义要受到权威(企业家)的督察,从而大大降低了相应的市场交易成本。(五)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49 古典企业具有以下特征:联合投入的生产;有几个投入的所有者;有一个团体对所有联合投入的合约是共同的;享有这些权利的人可以独立于其他投入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任何投入合约进行再谈判;他有剩余索取权;他可以改变队成员的资格;他可以出售这些用来定义古典企业的所有制的权利。古典企业的实质是一个合约结构,它之所以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入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换言之,正是因为不具备关于投入者的边际生产率和努力程度的完全信息,或者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所以才需要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监控装置来组织生产,这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原因。(六)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1.企业的性质:第一,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第二,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第三,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第四,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2.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企业在“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伴随着某种生产难度,解决这种生产困难所必需的技术转换过程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内容之所在。3.企业生存的依据:49 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即效率优势乃企业生存的首要依据;二是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倘若它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不是社会所需的话,企业就将失去生存的资格。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以日本企业为例)?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有浓厚的家庭风格。首先,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式亲近感。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在日本,企业的集团目标与企业成员的个人利益能够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日本的企业文化并不否认职工个人的利益和愿望,也不简单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它使每个成员都时刻意识到,自己与企业休戚相关、生存与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团;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2)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49 3.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在日本企业中,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兼收并用、相得益彰。企业经营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和”、“忠”、“仁”、“信”等思想来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信用感与协作精神;同时又利用正式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总之,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是以个人利益、权利、地位、规则为基础的,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刚柔相济、恩威并重。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营造了企业成员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保证了个体利益在集团目标中的应有地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规范了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各自的正确行为。这三个显著特点,是构成日本企业成功经营方式的奥秘之所在。(八)简要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1.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所谓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这样,不同企业所具有的某类共同特性就成了划分产业的基准。而不同产业究竟是由具有什么样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来构成,则取决于具体经济分析的需要。2.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49 同一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是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重要依据。而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行为,各个企业不同的市场行为又是决定其各自市场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所有这些正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1.企业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这是因为:第一,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最终还要靠企业来完成;第二,企业能否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是产业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第三,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的措施,如果没有企业的呼应,就不能落到实处;第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第五,由于银行不良债权主要是企业经营不善或相互拖欠造成的,因此防范金融风险,企业也负有很大责任。2.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提升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把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教育开始,构成一个链条:即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R&D)—科技成果转化(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市场等)—企业技术进步—产业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必须相应建立起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中介组织的作用,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在这里企业是主体和突破口,这是因为企业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的主体,而且是研究与开发、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是一所大学校,是教育、研究、生产的重要阵地。49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