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00 KB
- 2022-04-29 14:04:0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市XX区三龙大道东侧“到劳处”XX市XX区人民医院内(三)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75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四)项目总投资:本工程项目总投221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21万元,占总投资的54.75%;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25%。(五)项目建设单位:XX市XX区人民医院(六)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林健敏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一)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41
4、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编制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5、《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6、XX省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社会处、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2011年5月20日)7、《XX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草案)8、《XX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2)》9、XX市XX区人民医院《关于编写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二)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XX市和XX区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根据XX市和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XX市XX区急救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建没内容,根据建设条件对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消防、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进行了投资估算,并制定了资金筹措方案和融资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等。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41
党的十七大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卫生事业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急救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委、政府展示执政能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对于保障群众健康,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XX市XX区位于XX市区西部。行政区域面积377.74平方公里。辖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办事处、兴龙办事处,共37个村(社区)居委会,625个村(居)民小组。2010年年末人口14.77万,其中农业人口9.88万人,占总人口的66.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8亿元,工业总产值60.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4亿元。商品出口总额940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65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38元。目前,XX市XX区城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主要利用XX市区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农村居民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治疗。XX区存在医疗急救网络不健全,综合救治能力差,不能满足群众急救需求。为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建成一个适合区情、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急救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急救服务需求,提出了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
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XX市XX区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城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急救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医疗器械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医疗急救的需求不相适应。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增加急救医疗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医疗急救中心,有利于保障居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2、项目建设是改变区域就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国务院“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中“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基本原则,以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为宗旨,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人民医院的功能,充分发挥急救功能,有利于建立健全基层急救体系,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改变区域就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3、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41
急救体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基层卫生人员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急救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4、本项目建设符合XX市总体规划。近年来,XX市XX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作为现代化的城区,急救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为此,XX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决心花大力气搞好XX区急救中心建设,为XX市XX区人民提供较好就医环境。四、项目单位概况XX市XX区人民医院由XX市人民医院组建。人民医院为国家公立大型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医院始建于1924年,经历了80多个春秋,现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医院肩负着XX市300多万市民的保健医疗工作,是XX市的医疗中心。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齐全、优势突出、设备先进。现有职工人数745人;卫生技术人员570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260人。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22台(件),包括先进的大、小C型臂x光机、CT、X一刀、超声刀、直线加速器、日立高频800毫安胃肠X光机、西门子1000毫安X光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德国徕卡外科手术显微镜、惠普全数字彩色多普勒B超诊断仪、美国经颅多普勒、日本光电视频脑电图、丹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日立大型自动生化仪、多参数监护仪、各个临床学科的内镜诊断治疗系统、产科中央监护系统等精良设备。掌握一批先进和有特色的医疗技术,如腔道泌尿外科技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介入治疗、骨外科断肢(指)再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腔镜、宫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腔镜外科微创技术等。医院设临床科室、医技科室541
5个,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是市重点发展学科;心血管、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肛肠科、妇、产科、儿科在市里具有较大优势,微创治疗、脑卒中(脑中风)治疗、骨外科治疗、泌尿外科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在桂东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医院同时也是突发事件紧急救助中心之一。医院目前承担全国、自治区、市级科研项目共55项,获得科研进步奖21项。2005年医院获得以微创外科为载体的XX市人才小高地称号。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服务流程合理便捷,医疗收费合理透明,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作为XX市享有较高声誉的医院,XX市人民医院荣获各种国家级、省级、市级、系统级荣誉数不胜数。1986年及2005年分别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首批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的“卫生文明先进集体”,是自治区和XX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医院又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是全国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41
第二章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一、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XX市位于西江上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自2003年3月经市辖区行政区域调整后,现辖三县一市三城区,面积125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7.2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市人口约32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50万人。近年来,随着水陆空立体大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未来几年XX市将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努力构建成为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交汇节点上的枢纽城市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旅游休闲基地。XX市及XX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如下:
1、XX市及XX区社会经济现状
近年来XX市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招商引资年”和“工作落实年”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2005至2010年五年来,我市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十个翻番”41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总量排全区第5位;财政收入56.1亿元,增长40.1%,增速排全区第3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9%提升到10.5%,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5.4:55.1:29.5调整为13.3:58.2:28.5,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农业总产值完成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2%。工业总产值实现868亿元,比上年增长40%。XX市XX区总人口147707人,其中农业人口98798人,占中人口数的67%,2010年区内生产总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16.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0元,同比增长11.4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994元,同比增长10.76%,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XX市及XX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XX市将实施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随着国家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工业化跨入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把握好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在转变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变,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全面实施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十二五”时期XX市经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00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0:31,其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工业化率达6.1。XX区经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抓发展、促巩固”这条主线,继续按照“工业主导、项目拉动、商贸繁荣、城乡协调、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争取区内生产总值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力争10%;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显著加强,生态建设成效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二、XX市及XX区卫生事业现状及发展规划41
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2010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7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64个,卫生机构病床8633张,其中医院5834张、卫生院病床2253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562人,其中职业医师(含职业助理医师)3731人,注册护师、护士4243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224.1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19万人,增长6.3%,新农参合率为90.0%。去年市中医院完成整体迁移至XX区新兴二路新址,形成一所特色彰显的三级中医医院。与此同时,市人民医院将迁址至XX区三龙片区,目前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建设工作正按部就班地投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XX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机制,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和医学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水平。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XX市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XX市的急救体系,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建立急救网络应对城区日常救护的院前急救工作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落实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XX区政府将继续深化医疗改革,落实增加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1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本项目建设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347号)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执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XX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根据XX市农村急救体系的现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发展和完善农村急救体系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使农村急救网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急救服务。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村急救体系奠定基础。二、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对农村急救体系的建设标准和设置要求,以及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改变全市急救资源总量不足,基层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急救需求的现状,本项目建设将逐步改变农村急救机构业务用房短缺、急救车辆不足等状况,初步构建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农村急救网络,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农村居民急救服务需求。41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业务功能本项目要建立快速、高效、安全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形成“高效、快捷、及时、安全”的急救医疗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日常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疾病、人员伤害而提供服务;通过提供紧急或非紧急的救护车服务,降低可避免的死亡率、伤害、疼痛和痛苦;努力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医疗应急救援和快捷、方便、高效的特殊急诊服务的重要选择方式。四、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的确定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XX区长期以来缺乏对急救中心和急诊科建设的投入,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比较落后,当地农村群众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急救服务。大部分基层医疗急救机构建设不够标准,装备老化、不足现象突出。各级医院急诊科普遍存在抢救场地狭小和抢救流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抢救、监护设备老化、不足等问题。部分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车车况差,急救车辆医疗设备不配套,尤其缺少必要的设备,如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小型急救器械、急救专用担架和专用转运车床等;一些基层医院甚至缺乏一些必备的抢救、监护仪器,极大的限制了XX区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和抢救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XX区人民医院尚未有急诊业务用房,XX区各医院现好没有急救车,各类医疗急救设施远跟不上发展要求,因此,加快农村急救急救中心建设势在必行。根据《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标准:急救机构业务用房建设以200平方米为基数,服务人口每增加10万人增加75平方米。XX区现有人口15万人,按要求业务用房建设面积应达到275平方米,故XX区41
人民医院确定新建急诊业务用房275平方米,并配置急救车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施,是比较合理的。(二)建设规模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75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三)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主体工程:包括建筑物的构筑与砌体、室内外装修等工程。配套工程:改造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系统、配电及照明系统、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通风系统、避雷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1.给水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室内、外供水管网,以及与业务用房外供水管网的连接。2.排水系统:包括室内外雨水管(渠)和污水管(渠)的建设。3.消防安全系统:包括室内外消防栓、消防灭火器等。4.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主要包括配电系统、动力系统(抽风机、风扇等用电设施)、日常照明系统。5.通讯和计算机系统改造:主要包括楼内、外通讯和楼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6.通风系统:主要包括各室内排气、抽排烟等。7.避雷系统:主要建设构筑物防雷接地网络。8.供氧系统:主要建设从中心氧库至急救中心的供氧系统。(四)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见表3.1。41
表3.1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主体工程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275框架结构,位于门诊住院综合大楼首层2配套工程2.1给水系统项12.2排水系统项1含室内外雨水管和污水管2.3消防安全系统项12.4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项12.5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项12.6通风系统项12.7避雷系统项12.8供氧系统项1(五)设备购置根据《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标准,本项目需要新购置一批抢救设备、指挥调度设备及救护车等医疗急救设施(具体见表3.2)。表3.2XX区急救中心项目新购设备情况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急救车车载设备1出诊箱个2包括药品、血糖测试仪、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计、止血钳、叩诊锤糖水盐水等2气动急救呼吸机台2进口3手提多参数监护仪台24车载氧气瓶个215升41
5气囊面罩呼吸器台26折叠式担架付27车式担架付28外伤箱(纱布、颈托、夹板、绷带等)只29手持或脚踏吸引器只210便携式心电图机台211微型医用氧气瓶个22升12自动除颤仪台213铲式担架付214小型急救器械套215车载通讯系统套2二指挥调度设备16有线、无线通讯系统套117数字交换系统套118数字录音系统(应设双机热备份)套119UPS应急电源系统套120急救信息系统(包括三字段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套121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仅有导航定位功能)套122车辆洗消设备套123LED条屏显示系统套124视频监控系统套1三急救车25急救车辆241
第四章施工场址及建设条件一、场址选择(一)场址选择的基本要求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参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结合项目特点,该项目场址选择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1、场址的选择应符合XX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为方便使用,节省投资,应考虑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交通方便,应与车站、码头等有便捷的联系。附近有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现成公用设施。3、能有整洁、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污染,最好能和附近的自然景色相结合。4、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远离高压走廊及其设施。5、要有足够和较完整的面积,以便统筹安排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并应考虑医院今后发展的余地。6、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二)场址所在位置现状1、场址位置XX市XX区急救中心项目选址位于在建的XX区人民医院内.2、场址占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本项目占地面积275㎡,项目选址位于在建的XX区人民医院内,现有土地权属为于XX市人民医院用地,不需要进行征地拆迁。3、土地利用状况及占用耕地情况41
项目场址地为XX市人民医院地块,不存在占用耕地情况。二、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场址上层为红壤土,下为砖红色粉质粘土,往下是砂质性粘土和风化轻变质砂岩。场址土层结构简单,无软土层,地质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场址位于XX市职业学院对面,周围多为丘陵山地。三龙大道路地面标约在35~40m左右。周边山丘标高约在80~120m之间2、气象XX市地处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21℃,极端最高温度39.7℃,极端最低温度-2.4℃,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33.9℃,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11.9℃,年平均降雨量1900mm。年均无霜期331天,年平均风速1.4m/s,主导风向NE。6、7月份雨水较多。3、地震情况从历史资料看,XX市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该区不属于地震强烈活动地带,因此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XX市的地震基本烈度定为6度4、工程地质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中酸性—酸性岩浆沿东北组断裂带侵入,形成苍梧和大利口花岗岩体。本场地即为此时形成花岗岩及其风化形成的残积砂质粘性土。场地东南约1.5km有东北向白垢龙圩断裂通过,西面约3km处有东北向顶深断裂通过。但场址内未发现活动性断裂存在。场地基岸为燕山早期中粒花岗岩。区域性稳定性良好。41
5、水文XX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浔江、桂江在市区汇合后称西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水系较为发育。整个XX省的大小河流,有85%以上的水流集经XX市汇入西江。除浔江、桂江、西江之外,全市尚有大小河流121条,集水面积4417平方公里。历年洪水发生频繁。西江水系XX市上游的流域集水面积32.97×104平方公里,河流坡降为1.14%,西江XX市最高水位27.07米,最大流量5.87×104m3/s,最低水位1.9米,最小流量720m3/s,每年6~7月为洪水上涨期。6、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地点紧靠三龙大道,场址距金晖汽车客运站约3000米,距XX市飞机场约5公里,距XX市火车站约1.5公里,XX市各个出口路段已扩建完善,与外界的联系方便快捷。因此,项目场址的交通运输相当便捷。7、供水、供电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网已铺设至场址旁,管径为DN300。本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10KV的供电线路从场址旁通过,项目用电由市电业局供给。三、场址方案该场址有如下优点:1.场址位于XX市人民医院院区内,项目在建设期间或建成后,院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都可充分利用,对降低项目投资十分有利。2.项目建设用地已平整,地块规整,无水土流失,无地质灾害。3.生活设施依托条件好。场址处于规划中教育、商业、居住、物流区域,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项目建设期和建成后的生活设施依托条件较好。4.项目建设用地已落实。41
经综合考虑分析,本项目的选址方案符合XX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是适宜的。41
第五章 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一、总平面布局(一)总平面设计方案1、总平面布局基本要求(1)贯彻经济、实用、简洁、美观的原则,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运行经济。(2)科学合理、节约用地。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功能分区明确,科学组织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紧凑,在满足卫生防护隔离、防火分区和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将可以组合在一起的部分尽量从平面和空间上集中组合,内部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4)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5)建筑间距符合要求,满足通风、防火与交通联系等要求,设计要符合有关标准。2、总平面布局XX区急救中心项目在XX区人民医院地块内建设,急救中心项目用地位于院区地块南侧位置,急救中心项目北边为行政、后勤楼,东面为市政道路,南面为市政道路、西面为空地,急救中心项目主出入口在地块东面。二、平面布置本项目拟建急救中心位于门诊住院综合楼首层(11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275m2,建筑面积为275m2。急救中心(门诊住院综合楼)基本朝向为座西向东,采用中间楼梯及内廊通道与各楼层房间相联系,各层平面布置如下:41
(1)一层:物资库、洗消间、专业办公室、后勤保障室、综合办公室、值班室、调度室、信息机房、电梯、人行楼梯、公共卫生间。三、竖向规划本工程内在XX区人民医院地块内建设,道路及市政主排水管线均为现成设施。建筑物地面标高与市政道路基本持平,本项目建筑物与院区周边道路和建筑物基本持平,排水及道路衔接较顺畅。项目建筑物周边地面雨水、污水排除采用暗沟方式引入原有院区排水道后通至三龙大道市政排水管渠。建筑物在±0.00绝对标高37m,急救中心位于建筑物首层,高4.0m。四、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造型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原则上是将内部空间与外部建筑体形两方面关系统一协调。建筑物以急救中心及门诊住院为主,建筑造型设计要符合城市体规划及医疗卫生要求,且必须充分考虑医院院区原有建筑的风格特点,按其功能、服务对象特征进行设计。五、建设设施(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项目场址位于XX区城区内,承担辖区内医疗急救中心调度管理。项目的建设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及院区规划,从卫生服务的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项目建设应尽量利用当地和院区现有的市政41
基础设施,厉行节约,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应注意改善使用者工作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二)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砌体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3-2001)7、其它有关建筑设计、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规定(三)建筑设施1、主要建筑物本项目位于XX区门诊住院综合楼首层,建筑面积275m2。2、道路本项目位于XX区人民医院地块内,建筑物面临市政道路,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使用需要,本项目不考虑道路投资。3、绿化本项目在院区内建设,并位于门诊住院综合楼首层,本方案不考虑绿化投资。4、建筑装修标准(1)外墙:采用外墙环保涂料和浅色镀膜玻璃;(2)内墙:防霉环保涂料,卫生间、污物间等为瓷砖到顶;(3)楼地面:设备用房、车库为水泥楼地面,其余为防滑地砖;(4)顶棚:走道、门厅为铝扣板吊顶,其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四)污水处理池41
本项目污水处理结合门诊住院综合楼污水系统进行建设,本项目不考虑污水处理设施投资。5、结构工程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砌体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3-2001)(7)其它有关建筑设计、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规定工程地质:拟建场地原地形为林地,经回填平而成。经地质勘探结果分析,该场地内第一层冲填土层力学强度及承载能力较差,不宜作天然地基持力层。第二层土呈可塑—硬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土,性能较好,承载能力较高,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埋深较大。第一层岩呈全风化状,强度较高,承载力较高,埋深较大,分布连续。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抗震要求本建筑为急救中心项目,属医疗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规定,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的规定,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本工程抗震构造措施按最新规范提高至7度设防。7、基础形式根据地块岩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特点、分布特征和考虑拟建建筑以后需建设至11层,经综合分析,基础形式建议宜采用桩基础,桩端置于岩层上8、上部结构造型41
本工程建筑面积约275m2,结构拟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均为7度。采用C20、C30钢筋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和HPB335。六、给排水工程(一)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建筑物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4)各种地质资料及建筑专门提供的平、立剖面图(二)给水系统1、水源工艺(1)水源、水压本项目采用市政供水管网作水源,XX区人民医院院区已有供水管网系统并辅设至场址边沿,市政给水主管为DN600。考虑到本项目虽新建建筑面积275m2,主要用于急救中心办公调度使用,由于需扩建至11层,建筑面积约3000m2,拟从院区现有DN300给水干管驳接DN150给水管进行专线供水。(2)生活用水量估算XX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项目用水量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为估算依据,生活用水标准按不同用途分别考虑,估算用水量详见表5-1所示:41
表5-1XX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项目生活用水量估算表用水定额(L/p·d)使用人数(p)使用时间(h)小时变化系数最大时用水量(m3/h)最高日用水量(m3/d)备注医务人员5030241.50.091.5 就诊人员3030241.50.060.9 合计 0.152.4 最高日用水量为:2.4m3/d。计及未预见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估算最高总日用水量约2.64m3/d。(3)供水方式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提供水压和水量,工作和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方式为下行上给式。(4)供水管网的布置及敷设①本项目供水干管接XX区人民医院院区现有给水干管驳接引水,办公、生活和消防用水采用同一水源供水。②供水管网敷设要与电力、通讯、燃气管道、排水等地下管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5)供水管网管材及配件室内给水采用PVC-U给水管,专用吸粘剂粘接,卡压式连接,埋地给水管采用内衬塑钢管,丝扣连接。消防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钢管)。2、排水系统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XX区人民医院院区内已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本项目排水系统连接院区原有排水系统。根据《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布置排水系统,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设计。(1)雨水系统XX区,取降雨重现期P=1年,降雨历时t=5分钟的降雨强度为4.46升/41
秒.100平方m,降雨强度公式:2670(1+0.466Lgp)Q=——————————(L/s.ha)(t+7)0.72屋面雨水经天沟收集后由雨水斗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与屋面雨水一并由室外DN800雨水管道就近排入院区原有雨水管道后排至市政排水管道。(2)污水系统急救中心日产生医疗污水2.11m3/d,考虑到建筑为11层的门诊住院综合楼,本项目污水系统与门诊住院综合楼污水处理系统一起建设,集中经格栅栏截住较大的悬浮固体,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经过生化曝气池充氧曝气,再加入活性污泥,将污水里的有益菌培养,吃掉无益菌,使水中的含氧量加大,逐步降低COD和BOD及氨氯。污水再进入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把水中的悬浮物降低,在二氧化氯发生器以及水下曝氯机的协同作用下,污水COD、BOD及SS降低倒能达标排放,污水在接触池内与二氧化氯充分混合,彻底杀灭细菌及大肠杆菡,再经脱氯装置脱氯后达标排放。(3)管材:排水管采用PVC-U硬塑排水管,专用胶粘剂粘接。4、给排水管道材料及设备的选用(1)室内给水采用聚丙烯PP-R给水管,室外给水采用衬塑钢管,消防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钢管)。(2)排水管道采用PVC-U塑料排水管,胶水连接。(3)在公共卫生间采用光探自动冲洗壁挂式小便器,蹲式大便均采用液压式脚踏阀,所有水嘴、给水配件、低水箱全部采用节水型。5、消防系统给排水部分本工程的消防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41
(1)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火灾用水量按20L/s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上设若室外消火栓,并在建筑物前面设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供消防车加压灭火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按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考虑,为30L/s。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高度按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来分别设置,并按建筑物竖向成环状管网。室内消火栓采用(集中)临时高压制,火灾发生时可通过设置在栓箱内的消防启动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也可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指令启动或人工就地启动。(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本工程在急救中心建筑物内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利用各层的水流指示器及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自动报警并启动自动喷淋加压泵。(3)建筑灭火器配置在各层设备房及走廊明显处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消防系统电气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相关的合理的管线设计、设备选型和设备布置;在各层总配电箱采用防火漏电电流动作报警器,当发生漏电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来防止短路或过载引起的电气火灾的发生;采取防侧击雷措施,防止雷击造成的火灾。同时按防火设计规范采用防火耐火型导线和配管。在各办公室、设备房及主要通道等处设事故应急照明应急灯;在走廊、楼梯间等火灾疏散通道处装设疏散标志灯。应急照明电源由消防专用照明配电箱及耐火型电缆、电线供电。41
七、电气设计方案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45-95)(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9)建筑线路设计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进行电气布置,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设计。2、供电电源XX区急救中心项目为新建的公共医疗建筑,属一类民用建筑,电均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供电电源由市电网提供两回路10kV电源,平时两回路10kV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满足其工作及增容要求。为保证消防负荷及重要设备的供电,本工程充分利用院区原有二台20kVA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三应急备用电源。3、负荷估算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275m2。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拟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估算,本工程用电负荷总容量约为17.33kVA。院区现有变压器容量为500kVA,距离项目场址约50m。可需足本项目建设需要,故本项目利用院区原有设压器进行供电,不另行增设变压器。用电量估算表详见表5.2。41
表5.2XX区人民医院住院楼用电量估算表用电类别标准(VA/m2)使用面积(m2)安装容量(kVA)需要系数计算容量(kVA)急救中心项目9027524.750.717.33合计27527.3317.334、变配电10kV配电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的结线方式,直流操作。10kV电源进线柜采用电流速断及延时过电流保护;变压器柜采用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超温报警;联络柜采用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高压开关柜拟配置综合微机保护继电器,各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等功能由配置在各柜内的综合微机保护继电器实现。本工程高压开关拟采用手车柜式,低压开关柜拟采用抽屉柜,本工程按需要分散设置EPS,用以确保部分消防重要负荷和重要的设备用电连续性。5、动力配电动力电源采用380/220V三排四线制,采用放射式及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一般动力电源采用阻燃型电线、电缆供电;重要设备负荷等重要变配电间不同低压母线段提供两回路电源,并在未端设置自动切换装置,自投自复,线路采用耐火型电线、电缆。6、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电源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及应急双头灯。各类房间照度按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标准值进行计算,事故应急照明由变配电间不同低压母线段提供两回路电源,并在设备未端设自动切换装置。部分应急照明由EPS供电。7、防雷保护41
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本项目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防。电气接地、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采用φ12圆钢在屋面敷设避雷网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内两条主筋通长焊接作为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桩基及底板中的二主筋长焊接成闭合钢筋网作为接地极,地上层每层设置均压环防侧击雷。为防止侧击雷,将建筑物外墙上的金属门、窗、阳台金属护栏及面积较大的金属物等就近与防雷装置焊接;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凡进出本建筑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缆的金属外皮等均应在进出建筑物处与接地装置焊接。为防止电磁干扰,部分医疗用房需作屏蔽设施,并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同时在电源入户处及分配电柜出线端和未端设备电源进线处设置雷电流浪涌保护器保护SPD。8、电话电视系统电话进线引自市话网络、有线电视节目源引自市有线电视网。电话系统在各建筑物各层设分线箱,电话线采用HYJV型电话电缆。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配-分支方式,在各层电气竖井设电视分配器箱,在楼层走廊设电视分配器盒,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表5.4XX区急救中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一建筑用地特征1建筑占地面积m22752总建筑面积m227541
二建筑特征1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一级3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41
第六章环境保护、劳动卫生安全与消防一、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本项目根据建设地点的不同环境保护工作接受XX市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为: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建筑施工声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SJ146-2004)(二)项目场址环境现状本项目主要新建急救中心。项目选址位于项目拟建在位于XX市XX区三龙大道东侧“到劳处”XX市XX区人民医院内。项目用地已平整,地块规整,无水土流失,无地质灾害。41
场址处于规划中教育、商业、居住、物流区域,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项目的供水、供电条件已完善,利用原有的供水、供电设施,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三)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回填、建设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到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的噪声源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装卸机、水泥搅拌机、砂轮机、电钻、切割机及各种车辆等。(3)施工排水、废土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排放一定量的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沙石、水泥、砖瓦、木料等。(4)交通影响施工期建筑材料的车辆为大型车,运输量的增加使得道路负荷增加,遇到高峰期将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混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运输过程中遗漏的弃土等建筑垃圾使道路在雨天变得泥泞,影响道路的畅通。2、项目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生活污水、卫生间用水须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才可排入城市污水道,对周边水体环境无直接影响。(2)噪声影响分析项目噪声源来自设备,如配电设备等震动设备和通风系统设备。(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41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本项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各类固体废物经合理处置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四)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落实具体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建设期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扬尘对运输黄砂、石子、建筑垃圾等车辆应严密覆盖。绝对防止散落;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实施洒水抑尘;对露天沙石等建筑材料堆放必须用帆布或塑料布封盖。(2)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建筑施工机械及房屋拆迁。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非正常的噪声。要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环境有关管理办法,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影响他人工作和休息,特别注意减少对住院病人的影响。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声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标准的规定。(3)施工排水、废弃物及垃圾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废水、机械清洗废水、施工队伍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建筑材料,不能随意堆放,应及时清运,妥善处理。(4)交通应合理确定运输量和运输时间及运输路线,避开交通高峰期,同时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保证道路畅通;运输渣土的车辆一律安排在车辆少时,渣土车采用箱式密闭汽车,防止洒落。2、运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41
(1)水环境空气影响对策本项目的污水设施处理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9),项目建成运营后,废水排放量将会有所增加。废水类别主要是一般生活污水、医疗洗涤废水等,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城市污水道。(2)噪声影响对策项目噪声源来自设备,如配电设备等震动设备和通风系统设备。(3)固体医疗废弃物环境影响对策、项目建成正常运作后,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一次性注射器、塑料药剂瓶、救援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等,要严格统一收集毁形、封存,交有资质的部门销毁处理。4、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因此,项目将做到“三同时”,对上述的“三废”分别进行严格的治理,使之达到国家“三废”的排放标准。预计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经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都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在项目立项实施前,需要由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估,项目竣工后,还将由专业机构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验收。二、职业卫生安全(一)安全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41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二)职业卫生安全医疗工作要求反应及时、有效,工作强度较高。为保证急救中心内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项目的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等法律法规,为保证医院的职业卫生安全,医院应该做好以下的防范措施:1、病区应严格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洁污路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2、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3、严格执行检验实验室外管理及安全制度,注意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有害因素的检测。4、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安全教育,提高职工职业卫生安全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5、建立健全劳动安全机构,严格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杜绝事故隐患。三、消防(一)编制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火条例》(二)建筑防火疏散1、安全疏散位于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其房间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病房按24m控制,其他部位按30m进行控制。2、大楼周围应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车可从四面靠近建筑物。41
(三)消防措施1、建立防火安全制度。2、严格控制火源。施工现场建立集中吸烟区;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严禁乱拉乱接电源电器,严防电器线路引起火灾;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3、按防火平面布置图,落实消防器材,挂设防火标志。4、施工现场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易爆材料堆积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5、建筑物应有防火分隔,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单体建筑周围应有环型消防通道。6、项目建筑内部装修,其防火要求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采用难燃或不燃材料。7、消防用的电器设备安装规范,绝缘良好,并定期检查、维修,电缆、电线尽可能在地下埋设。(四)消防给水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计。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用水均可由当地供水管网直接供水。室内消火栓系统为15L/s。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一次火灾用水量按20L/s计。41
第七章节能方案一、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项目的建设规划、设计、新建(改造、扩建)、施工监理和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均严格执行建筑“四节”强制性条文,执行节能标准,同时加强对建设过程中执行强制性条文的监管。编写依据如下:1、法律法规(1)《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2)《实施工程质量管理条例》(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7)《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8)《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地530号)(9)《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第76号部长令)(10)《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11)《XX省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2、规范标准(1)《电器照明节能设计标准》(06DX008-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公共建筑节能规范》(DB45/T392-2007)41
(4)《民用建筑节能检验规范》(DB45/T221-200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通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范》(DB45/T394-2007)(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8)《XX省壮族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9)《XX省壮族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检验规范》(DB45/T393-2007)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一)能耗状况目前全国既有建筑达43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至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到2020年要求每年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国家节能目标任务的30.7%。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能效标识的建筑项目仅85个,在既有建筑中所占比重极低。综合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高效地利用水、电、油、气等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是创造社会效益的基础。因此,各项目建设以现有的建筑能耗基数上再节约50%作为节能标准的目标,不断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同时也考虑采暖空调系统的效率提高和照明系统的节能,直至能耗指标的降低达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二)能耗指标分析1、能耗种类分析41
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项目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的运输以及建筑施工和安装中的能耗。使用过程中的耗能,包括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使用期内的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医疗器械、给排水等,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项目工程位于夏热冬暖地区,参照《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便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项目建设应同时考虑工程占地,建筑材料方面的节约效果,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严格参照国家“四节”要求,项目建设同时考虑工程占地,建筑材料、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2、项目新增用能量(1)项目新增(年)用电量(估算)为:用电量:275㎡×0.08KW/㎡、天×365天≈0.9万KW/h需折标煤量:0.9万KW/h×1.229≈1.1吨(2)项目新增年用水量(估算)为:急诊办公用水:(80L×60人×365日)/1000=1752吨(单位: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1.5)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一)节能措施1、建筑节地措施在项目建设中,要以城乡规划为指导,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合理提高建筑容积率密度。要求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2、建筑节能措施(1)地朝尽量布局为南北向,建筑总平面布置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自然穿堂风,避免太阳直射引起室内温度过高,减少夏季炎热,充分利用冬季日照。41
(2)建筑材料上推广应用新Ⅲ级钢高性能混合土技术,比Ⅱ级钢节约16%钢筋,比Ⅰ级钢节约42%节约钢筋。(3)建筑每个朝向窗墙比积率≯0.7(4)外窗可开启面积≮窗面积30%3.围护结构热工(细部)设计节能措施(1)屋面采用30厚绝热桥塑型聚苯乙烯板保温。(2)外墙采用24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东西外墙采用保温抹15厚EVB保温砂浆隔热。(3)所有外窗采用普通无色透明玻璃。(4)外墙与屋面等热桥部位的内标温度≮室内空气落点温度。(5)外墙挑出构建和附部件,均采取隔热桥和保温措施,门窗口周边外侧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传热系数K[W/(㎡.K)]≤1.5。(6)外门、外窗与墙体之间的裂缝,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膏嵌缝,尽量不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4、电力及照明节能措施(1)空调制冷剂机组能效等级为二级产品。(2)项目照明光源设备选用荧光灯或节能灯,尽量少用或不用高耗能白炽灯。(3)灯具采用高品质电子镇流器功率因素≥0.95,应急疏散指示灯采用常量方式(节能型LED发光体)。灯具效率≥60%。5、设备节能措施所有设备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高效节能型设备。6、给排水节能措施41
合理采用排水方案,选用节能型管网、节约用水、供水系统采用新材料,合理设置控制系统,采用防漏防渗,杜绝水量流失。安装实施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选用最新节水型洁具,自动开拧,限时冲厕装置和水龙头,选用密封性能好、质量可靠的积水器具、闸阀和龙头。(二)节能效果1、节能效果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利用上是科学的合理的。提出了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和措施,项目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通过数据分析及产品的节能技术措施,效用分析显示。本工程各项能耗指标均满足《XX省壮族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T392-2007)的要求,项目物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产品,设备采用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的节能措施先进且可行建议尽快建成该项目,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益。2、加强节能管理(1)建筑材料首选建设部推荐产品,应用上以节能、环保、健康材料。(2)本项目涉及水、电等方面的节约、必须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生产,监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核定指标,定期检查使能工作落到实处。(3)完善水电计量设施,建立严格的计量制度,为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3)做好节能措施,加强职工的节水意识。41
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一、组织机构XX区急救中心拟在XX市XX区人民医院附设新建,承担着XX市XX区管辖范围内主要的急救任务。根据《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财发[2008]122号规定,急救中心用房包括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后勤务保障等功能用房。项目建成后,急救中心至少应设置:急救科、通讯调度室、车管科、行政后勤科室、业务科室。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成后可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XX市XX区急救中心急救科行政后勤科室业务科室车管科通讯调度室二、人力资源配置及人员培训(一)人力资源配置根据《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及《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卫医发[1994]第30号)关于急救中心、站的基本标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1、急救车辆46
按照卫生部确定救护车的配备标准:每5万人配备1辆救护车,至少配备5辆能正常运转的急救车。每辆急救车应备有警灯、警报器,在车身两侧和后门要有医疗急救标记。XX区现有人口15万人,项目建成后,根据《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标准,配备急救车2台。2、人员配置XX区急救中心以综合救治为主,受当地和市卫生局领导,负责本地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调遣进行跨区域支援。原则上急救中心至少配备30名急救医护人员,并相应配备急救车司机。XX区人民医院为新建项目,项目建成后应配备30名急救医护人员及5名急救车司机。3、应急物资装备。XX区根据承担的应急医疗救治任务,报请市政府对应急医疗救治队伍进行应急药品、器械及个人防护设施的配备,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与更新工作。(二)人员培训急救中心是我国应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急救体系,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急诊急救工作,是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建立急救人才队伍,使急救专业医护人员真正能从容、快速、高效、准确地应对和实施紧急医疗救治。相关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急诊医学人才,建立较高业务素质急诊专业队伍;基层卫生人员、急诊医护人员急救专业知识培训;公众急救基本常识的普及教育;提高意识和基本技能。XX区急救中心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提高医疗急救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分期分类对医疗急救人员、救护车司机等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掌握现代急救医学知识,提高服务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6
三、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确定后,由XX市XX区人民医院组织建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建设工作。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各项工作必须遵循先后工作次序及工作要求,确保国家项目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使项目的建设规模、工程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46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一)施工条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在建的XX区人民医院内,场址东面和南面均有市政道路,交通较为便利;项目供水水源来自市政供水管网,污水及雨水的排放接市政排水管网,项目所在位置已有完善的供电网络及给排水设施,可满足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的需求,工程的施工条件良好。(二)建设工期项目建筑总面积为275m2,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通风、避雷系统等设施,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施工条件,确定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拟从2011年10月起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3月竣工,具体时间安排如下:2011年4月—2011年6月可行性研究编写及审批。2011年7月—2011年8月初步设计审批及施工图纸设计及审批。2011年9月—2011年9月工程招标投标2011年10月—2012年2月主体工程施工。2012年1月—2012年3月配套工程施工。2011年12月—2012年3月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2012年3月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46
三、实施进度表实施进度表序号年份月份项目名称2011年2012年4-67-891011121231可行性研究编写及审批2初步设计审批及施工图纸设计及审批3工程招标投标4主体工程施工5配套工程施工6设备购置及安装7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46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一)估算范围本工程投资估算范围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二)估算依据及说明1、项目规划方案。2、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3、建筑安装工程参考市场建筑工程市场价格估算。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5、项目不计列流动资金。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XX省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2010版)规定计列。7、工程招标代理服务费按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计取。8、预备费。本项目基本预备费以第一部分费用和第二部分费用之和为计算基数,取费率为6%。9、业主已取得项目用地的使用权,不计列土地费用的。10、项目申请减免城市市政建设配套费。11、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不需银行贷款。(三)投资估算结果56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为22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为33万元;占总投资的14.93%;安装工程投资为38.3万元,占总投资的17.33%;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为118.5万元,占总投资的53.6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9.2万元,占总投资的8.69%;预备费为12万元,占总投资的5.43%。详见总投资估算表。56
总投资估算表建设项目名称:长州区急救中心项目顺序号工程和费用名称估算价值(万元)技术经济指标占建设投资比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其他费用总价单位数量单位价值(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建筑及安装工程3338.371.31.1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3333m22750.121.2给水系统的改造0.80.8项11.3排水系统改造0.60.6项11.4消防安全系统改造0.30.3项11.5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改造11项11.6通讯和计算机系统改造0.30.3项11.7通风、避雷系统改造0.30.3项11.8供氧系统改造3535项12设备购置及安装2.1急救车车载设备29.2729.272.1.1出诊箱0.40.4个20.22.1.2气动急救呼吸机1515台27.52.1.3手提多参数监护仪22台212.1.415升车载氧气瓶0.20.2个20.12.1.5气囊面罩呼吸器0.280.28台20.142.1.6折叠式担架0.30.3付20.152.1.7车式担架11付20.52.1.8外伤箱0.30.3只20.1556
2.1.9手持或脚踏吸引器0.20.2只20.12.1.10便携式心电图机0.560.56台20.282.1.112升微型医用氧气瓶0.130.13个20.0652.1.12自动除颤仪88台242.1.13铲式担架0.30.3付20.152.1.14小型急救器械0.40.4套20.22.1.15车载通讯系统0.20.2套20.12.2指挥调度设备45.2345.232.2.1有线、无线通讯系统33套132.2.2数字交换系统22套122.2.3数字录音系统22套122.2.4UPS应急电源系统1.231.23套11.232.2.5急救信息系统33套132.2.6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22套122.2.7车辆洗消设备55套152.2.8LED条屏显示系统22套122.2.9视频监控系统2525套1252.3急救车44442.3.1急救车4444辆22256
第一部分费用合计33118.538.3189.8第二部分:其他费用2.1前期工作费用332.2建设单位管理费332.3设计费552.4工程监理费442.5招投标费1.61.62.6勘察费0.50.52.7施工图预算编制费0.60.62.8施工图审查费0.40.42.9竣工图编制费0.40.42.10工程保险费0.50.52.11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费0.20.2第二部分费用合计19.219.2第一、第二部分费用合计33118.538.319.2209三、预备费用3.1基本预备费1212四、建设项目总投资33118.538.331.222156
二、资金筹措本工程项目总投221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21万元,占总投资的54.75%;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25%。三、资金使用管理本项目为使用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堵塞各种漏洞,保证建设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在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要与地方配套资金的管理相配合,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中央专项资金和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并做好建设投资的控制工作;在批准的建设工期内,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增加投资超过建设项目预留动态投资引起的投资变化,应向原批准单位申请调整投资;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专用账户储存、管理,并按照工程进度实行集中支付方式管理,确保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56
第十一章 项目招投标一、招投标范围本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以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XX市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招标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梧政办发[2004]95号)要求进行公开或邀请招投标,招投标工作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公证部门的监督。建设项目的招标范围主要为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工程、监理工程、建筑主要材料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符合招标条件的相关附属工程也应通过招标方式进行,不在国家规定招标范围内的征地、前期工作、施工前的报批报建、工程保险等内容不采取招标方式。本项目的招标范围主要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设计、监理工程、勘察工程金额小于50万元,拟不采取招标方式,不在国家规定招标范围内前期工作、施工前的报批报建、工程保险等内容不采取招标方式。二、招标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本项目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采取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设计、监理工程、勘察工程金额小于50万元,拟不进行公开招标。本项目主要建筑材料采购包含在建筑安装工程招标内容中进行公开招标。三、招标基本情况表56
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造价(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0.5设计√5建筑工程费√√√33安装工程√√√38.3监理工程√4设备√√√118.5重要材料其他情况说明: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56
第十二章 经济与效益分析一、效益评价农村急诊服务体系是我国应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农村急诊体系,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急救急诊工作,是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建设的投资主要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承担,项目建成后服务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由政府负责,业务开展采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为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故本项目不作财务分析,仅作社会效益分析。二、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可逐步改变XX区农村急救机构业务用房短缺、急救车辆不足等状况,初步构建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农村急救网络,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基本满足XX区农村居民急救服务需求。XX区急救中心所承担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是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发事件中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道“哨卡”。以XX区急救中心为核心的XX区医疗救援体系依托城区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现有急救力量与装备,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对危重病(伤)员实施现场抢救,转送及途中医疗监护,达到“就近可及、方便病人、快速反应、救治有力”的社会效果。XX区急救中心指导各乡镇卫生院的急诊科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两者构成农村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X区急救中心将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作为城区56
急救中心的分站,接受上级指挥平台统一指挥调度,使城乡形成功能齐全、行动统一的院前急救网络,缩小农村地区的院前急救半径,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项目建成后,可以确保XX区农村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完善,可确保区域内伤病员的院前急救处理、转运任务。它关系到广大农民能否享受到快捷、有效的急救服务,对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民身体和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1、项目的建成方便了农村急诊患者就诊,大大缩短伤病员获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的付出,提高农村危重伤病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2、项目的建成,缩短了伤病员的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费用,以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项目的建成,有利于促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急救队伍,建设一个高效率的医疗急救机构,体现了当地政府及医疗系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它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4、项目的建成可指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防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等重大疾病的发生,继续完善合作医疗补偿办法,严格合作医疗资源管理,努力控制服务费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从而减少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56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一、社会评价(一)社会影响分析1、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XX市XX区院前急救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发展极不均衡,各地区差距很大,农村和城市差距大;城市和城市之间差距大;发展快、慢之间差距大;院前急救尚不发达,即使国内发展最快的地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租较大差距。同时,院前急救缺少专业化人员,急救体制、设施、行为、标准均不尽规范,各有特点,莫衷一是,而且缺少专门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等,建立规范的院前急救管理和急救医疗体系是当务之急。 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衡量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往往也是看其危重病人的处理结果。而急救医学是一门边缘科学,他不是各个专科的简单的重复,而是要紧紧地依托各专科知识和专业技术进行工作。同时,病人发病初期的院前和或院内处理,往往对其进一步的深入救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国际上先进国家医院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将院前急救——急诊救治——ICU救治从人员配备、组织管理、设备配置等等一系列所有相关问题均放在一个系统内实行统一调配、统一配置、统一运作,形成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中心ICU救治真正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均证明具有较强的优势。本项目的建设,就是通过XX市XX区急救中心的设立,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急救体系和院前急救服务体系,从而提高XX市XX区医疗水平。-62-
2、项目建设有利于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要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的救治,XX市XX区急救中心的建设和院前急救服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急救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先锋部队”。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医生在医院或诊所里等病人上门的传统急救医疗模式,而是迅速地把急救医疗送到最广大的农村急、危、重病人的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病人的“无治疗期”(从病人发病至获得治疗为止的时间),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病人死于原发病不到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因此,有人说1h内抢救为黄金时间,6h内为白布时间,6h以上称白布单时间(死亡时间)。可见无治疗期的长短对于疾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特别对急、危、重症病人更显重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最大限度地缩短农村急、危、重病人的无治疗期,将有利于病人早日恢复。3、项目建设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化。几十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了人民的健康,为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对当地群众有重要的影响。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迫切需要建设完善当地急救中心,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逐步实现人人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化。4、项目建设有利于控制疾病,减少医疗环节,提高诊治质量。本项目建立后,使危重病人的救治变得更顺畅更快捷,减少了院前、急诊室、中心ICU等各部门医师反复多次重新熟悉病情、讨论急救方案等等国内常见的繁杂环节,对于一些分秒必争的危重病抢救,有时一个-62-
医师或一个救护小组从院前急救开始,一直到急诊室救治和ICU救治都会自始至终地主持,使整个流程更通畅。同时由于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急救实际上均属统一的一个部门,协作方面没有问题,避免了科与科之间协作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急救溶栓治疗,各种多发伤的尽快手术治疗均有极大的优势。(二)社会适应性分析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项目的建设对于XX市XX区卫生工作部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于贯彻中央卫生工作大会提出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大众普遍认同项目建设。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和配合程度由于项目建设属社会公益事业,对强化XX市XX区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的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部门能够支持和配合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没有部门阻力。二、风险分析(一)社会风险分析及防范XX市XX区-62-
急救中心建设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项目,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在风险因素识别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以往工程项目建设和基层公共设施项目建设的实际经验,实施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及风险程度如下。1、政策风险。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等政策法规对项目建设影响较大。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及项目用地已确定,相关的手续可尽快办妥,本项目的政策风险属一般风险。2、资金风险。本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申请中央及地方专项资金补助,专项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对项目顺利建设尤为重要。资金风险构成了本项目建设最主要的风险。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源于病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需求量。长期以来,病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技水平、医疗设施、信誉已经认可,因此,项目建设存在较低的市场风险。(二)风险防范措施1、政策风险防范。一方面需要研究、关注相关的政策及其变动,根据新政策采取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措施和行动,另一方面则要尽快实施项目建设,减少因政策变动而给项目建设造成的不利后果。2、资金风险防范。关键在于落实中央专项资金,对于本项目,在落实中央专项资金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争取获得资金支持。3、市场风险防范。通过项目建设,将建设完善急救中心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有效降低市场风险。-62-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一)本项目的建设是健全XX市XX区基层医疗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需要,是建立完善XX市XX区急救中心,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对于进一步加快XX市XX区卫生事业发展,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二)项目按照国家和卫生部门制订的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项目规划设计,项目拟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75平方米,并配置抢救设备、指挥调度设备及救护车等医疗急救设施;配套建设或改造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绿化、地面硬化等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是合理的。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健全XX市XX区急救中心,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三)项目建设场址位于XX市XX区人民医院,项目选址符合XX市XX区的总体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四)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分析及其制订的环境保护措施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五)项目总投资为221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采取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及市财政补助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21万元,占总投资的54.75%;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25%。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合理的。(六)项目的建设将为XX市XX区的医疗卫生事业、XX市XX区-62-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健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有利于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扩大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层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以及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逐步实现人人享受优质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目标;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从而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有利于为XX市XX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健康的劳动者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七)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的,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项目的建设,争取国家专项预算内资金投资和自治区及XX市财政对项目的资金支持,项目单位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建成,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经济适用房可研报告
- 生态农业及百喜草良种产业化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专用设备、配件制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技改余热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20万立方米轻质高强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研究
- 年产600万只肉鸡繁育养殖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车电站扩建改造工 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
- 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10万吨燃料酒精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
- 模具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煤业集团综合楼规划项目
- 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精糖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精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商业中心旧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
- 景区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