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0 KB
  • 2022-04-29 14:06:42 发布

某市某区XX镇及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 9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某市某区XX镇及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1.4项目编制的依据31.5效益估算41.6组织领导和管理4第二章项目区概况62.1自然概况62.1.1地理位置及范围62.1.2水文气象62.1.3地形、地貌及土壤72.1.4水资源7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82.1.6自然灾害92.2社会经济状况92.2.1人口及劳力92.2.2土地利用现状102.2.3农业生产水平10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11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112.3基础设施122.3.1水利工程骨干设施状况1262 2.3.2田间工程现状12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132.3.4交通与电力13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43.1.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143.1.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结构较单一143.1.3.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153.1.4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优质、特色农业发展不足15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73.3.1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保障173.3.2项目实施配套资金保证173.3.3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183.3.4村级组织得力183.3.5群众基础扎实19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1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14.1.1水资源量214.1.2可供水量224.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24.3节水量分析23第五章规划设计215.1指导思想2162 5.2选项原则215.3建设标准225.4建设规模245.5规划布局245.6最佳方案选定255.6.1水利措施选定技术方案265.6.2农业措施建设选定技术方案29l计划任务34l选定方案345.6.4科技示范推广及培训计划395.7项目建设预期进度60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26.1开发任务626.2建设内容62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37.1编制原则及依据637.2投资估算657.3资金筹措方案667.4群众投工投劳67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688.1经济效益688.2社会效益698.3生态效益708.4经济评价7262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759.1组织机构759.2保障措施769.3工程建设管理779.4运行管理和维护79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8110.1环境现状分析81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8110.3对策与措施82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8311.1可行性研究结论8311.2建议84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4、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5、土地治理项目分片建设任务计划表6、水利措施工程估算汇总表(附表SL)7、水利措施机电井机电设备维修改造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SL-1)8、水利措施衬砌渠道建筑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SL-2)62 9、水利措施渠系建筑物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SL-3)10、水利措施渠道工程单价计算表(附表SL-4-1)11、水利措施渠系建筑物工程单价计算表(附表SL-5-1)12、人工工资单价计算表(附表SL-6-1)13、主要材料价格估算汇总表(附表SL-6-2)14、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附表SL-6-3)15、混凝土材料单价估算表(附表SL-6-4)16、工程工序单价估算表(附表SL-6-5)17、工程单价估算汇总表((附表SL-6-5))18、农业措施土壤改良投资估算表(附表NY-1)19、机耕路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附表NY-JGL)20、机耕路投资估算表(附表NY-JGL-1)21、林业措施防护林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附表LY-1)22、林业措施防护林苗木需求量测算表(附表LY-1-1-1)23、科技措施投资估算表(附表KJ-1)24、区内已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区与2010年拟建区域主栽品种成本效益调查对比表25、有项目与无项目流量增加额分析表26、项目增量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7、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28、项目损益表29、科技推广费安排情况表30、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管理费安排情况表31、某区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安排情况表62 附图:1、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置示意图2、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现状图(一)(二)3、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图(一)(二)4、2*2泵房设计图(JQNF-SL-00)5、D30(加宽)型农渠横断面图(JQNF-SLQX-02)6、D50(加宽、加厚)型农渠横断面图(JQNF-SLQX-06)7、D80(普通)型农渠横断面图(JQNF-SLQX-07)8、4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11)9、4*1.76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2)10、6*1.76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3)11、6*1.2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4)12、8*1.2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5)13、8*1.6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6)14、8*2.3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7)15、6*2.3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8)16、农渠水闸设计图(D50)(JQNF-SLQX-019)17、农渠水闸设计图(D30)(JQNF-SLQX-020)18、机井出水池定型设计图(JQNF-SLQX-021)62 19、消力池定型设计图(JQNF-SLQX-022)20、涵管及配套水池设计图(JQNF-SLQX-023)21、巴歇尔量水堰设计图(JQNF-SLQX-024)22、分水口设计图(口宽50)(JQNF-SLQX-025)23、分水口设计图(口宽30)(JQNF-SLQX-026)24、防护林造林模式图(JQNF-LY-01)25、防护林造林模式图(JQNF-LY-02)26、防护林造林模式图(JQNF-LY-03)附件: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计划报表2、某区财政局关于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区级财政资金的配套承诺。3、三角城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征求意见表4、下四分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征求意见表5、某区2010年XX镇及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科技措施委托协议6、某区2010年XX镇及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群众自筹能力分析报告7、某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呈报某区2010年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试点项目的报告62 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某区XX镇和XX镇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XX镇下四分村和XX镇三角城村地处某市区东北部风沙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人民的生活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两村现有耕地21000亩,其中:中低产田近1296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1.7%以上,是制约两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壤肥力差,田间灌溉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以及干旱缺水,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土地产出率长期处于中低水平,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两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农民迫切需要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收入。2009年,在国家和省、市农发办的大力支持下,某区在XX镇下四分村和三角城村立项实施了0.6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极大地改善了两村农业基础设施,减少了中低产田面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群众欢欣鼓舞,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劲头空前高涨,农业综合开发深入人心。为了认真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关于“两个聚焦”和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精神,落实好党和国家62 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2010年,继续在某区XX镇三角城村和XX镇下四分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配套建设水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为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受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按照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编报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区现状,编制某区2010年XX镇及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并进行可行性研究。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项目范围:项目建设范围包括XX镇下四分村和XX镇三角城村两个行政村。项目规模:计划对下四分村和三角城村集中的4300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治理,其中:下四分村2800亩,三角城村1500亩。建设内容:修复配套机电井10眼,衬砌渠道26.62公里,修筑渠系建筑物1350座;改良土壤3100亩(平整条田1400亩,盐碱治理1700亩),推广玉米垄膜沟灌节水栽培持术示范1000亩,修筑农田机耕路25.91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440亩;示范推广优质食葵新品种400亩,测土配方施肥4000亩,试验示范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20亩,红辣椒标准化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400亩。62 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00人次。建设工期:2010年1年。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5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96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计12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12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90万元。1.4项目编制的依据l《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l《某区XX镇三角城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l《某区XX镇下四分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l《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l《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l《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l《水利水电工程估算编制办法》;l《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1.5效益估算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62 可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年节约水量26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000亩,增加机耕面积1000亩,扩大良种面积800亩;可有效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使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农产品优质率达95%;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加,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27万公斤,新增蔬菜等其它农产品生产能力65.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30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53万元。1.6组织领导和管理在某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与监督,某区宁远镇及XX镇分别负责各自所辖项目区的项目建设,项目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辐射带动项目区附近农户进行土地综合治理,推动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对主要建设工程和物资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投标由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组织,委托某区政府工程招投标办公室代理。确保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由某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询价方式进行招标。项目区各镇同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职领导抓项目工作,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管理单位: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责任人:赵乾德项目实施单位:某区XX镇人民政府责任人:王世江某区XX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张永芬62 技术依托单位:某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措施承担单位:某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杨述锋XX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张宗祯XX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吴袖荣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某省某市某区XX镇三角城村和XX镇下四分村两个行政村。三角城村地处某市东北部,东与XX镇2007-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陈家沟村接壤,西与XX镇下四分村比邻,距离某市区14公里,项目计划在该村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00亩,与2009年三角城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集中连片。下四分村地处某市北部,距某市区12公里左右,项目区位于省道212线103--106公路两侧,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东与XX镇三角城村接壤,西与2006年项目区新安村相连,使项目区形成集中连片之势,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项目计划在该村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800亩,与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集中连片。2.1.2水文气象XX镇属温和极干旱气候,光照充足,降水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冬季漫长而不严寒,夏季暖热而无酷暑,春季回暖快,秋季降温急。全年日照时数2884~2933h,日照百分率66%,太阳总辐射量为137.1千卡,项目区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28.3℃,年平均气温6.5~8.5℃,全年≥0℃的有效积温3557℃,≥10℃的有效积温2815℃,年平均降雨量139mm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多集中在6~9月份,蒸发量2300mm,是降水量的16.5倍,干燥度3.23~5.0,作物生长期173~97d,无霜期136~150d。2.1.3地形、地貌及土壤某市某区位于河西走廊中东部,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南接永昌灌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海拔在1400~1600m,属于内陆石羊河流域。地貌为湖积风积平原,土壤母质为荒漠半荒漠带的次生黄土和洪积、冲积物,耕作土壤大部分为灌漠土,有效土层厚度大于80㎝,表层质地多为轻壤~中壤,障碍层埋藏深度大于80㎝,有机质含量1─2%,PH值为8.2左右,耕层容重1.3g/cm3左右,无侵蚀,土壤熟化层厚度60厘米以上,地表坡度小于3°,结构良好。2.1.4水资源某市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有东大河和西大河两条山水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主峰冷龙岭北坡,属河西内陆河石羊河水系,水源主要靠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此外还有马营沟、河沟等18条小沟小河共同构成了全市地表水资源。根据多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8744亿m3,其中东大河3.0195亿m3,西大河1.5999亿m3,18条小沟小河0.255亿m3.《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给某市分配的水资源总量为41002万m3(主要河流地表水39016万m3、浅山区小沟小河水量1986万m3),其中生活用水2883万m3,工业配水15112万m3,基本生态配水1607万m3,农业配水21400万m3.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按河系说,东大河分配给某市的水资源量为24481万m3,西大河分配给某市的水资源量14535万m3.。项目所在某区属井河混灌区,某区分配的水量为18782万m3(含某市各项用水),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3493万m3,工业用水12137万m3,生活用水1302万m3,基本生态用水329万m3,其他1521万m3。。。。项目区地表水来源于某峡水库,水质无色、无味、透明无沉淀,酸碱度(pH值)8.23~8.34,总硬度12.67~12.74mg/l(德国度),氨氮0.042~0.113mg/l,硝酸盐0.833~0.857mg/l,挥发性酚0.001mg/l,硫化物0.190~0.202mg/l,砷0.003mg/l,六价铬0.012~0.019mg/l,铜0.01~0.011mg/l,镉0.007~0.008mg/l,是良好的饮用和灌溉水。地下水系由地表水直接转化而来,基本上与地表水相似其,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总硬度为1.5~23.5mg/l(德国度),酸碱度(PH值)7.4~8.1,氟化物一般为12.1~74.4mg/l,硫酸盐一般为19.2~84.5mg/l,硝酸盐氨一般为1.2~9.84mg/l,均未超过国定标准,是良好的饮用和灌溉水。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位于某区XX镇和XX镇。XX镇全镇总土地面积为5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8.2万亩,撂荒地3.7万亩,其余为沙荒地。其中:三角城村项目区共有耕地总面积9000亩,其中:中低产田596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26%,林地385亩。XX镇全镇总土地面积为14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36万亩,撂荒地1.8万亩,其余为沙荒地。下四分村项目区的总耕地面积12000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亩,其中:中低产田7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5%,林地695亩。整个项目区土地条件基本相似,土壤结构以沙壤土和轻壤土为主,黄板土、青胶泥土、盐化土等为辅。耕地平整、地块大,便于机械化作业,土层厚度80—120cm,表层质地多为轻壤至中壤,障碍层埋藏深度大于80厘米,沙壤土分布全村,通水透气,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2%。其中:含磷0.065%,含氮0.042%,水碱含量50ppm,速效磷9ppm,速效钾9ppm,PH值为8.2,耕层容重1.3kg/m,无侵蚀,土壤熟化层厚度中等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宜耕期长,水肥、气候协调,既能保水、保肥,又能供水供肥。坡度小于3度,土壤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开发潜力大。2.1.6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为沙尘暴、干旱、干热风。境内多西北大风,据统计,1958年以来的40多年中,8级以上的大风有790次,年均199次,最多年份达40多次。境内降水稀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干热风多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常与干旱相伴,干热风影响小麦灌浆,造成减产,年均发生1.5次。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XX镇地处某市区东部,辖13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66户,总人口22050人。农业人口19157人,农业劳动力12388个。项目区涉及的XX镇三角城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75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户,总人口1109人,劳动力683人,耕地总面积为9000亩,人均耕地面积达8.1亩。XX镇地处某市郊,辖14个行政村,102个社,总户数7671户,总人口27762人。农业人口27512人,农业劳动力18011个。项目区XX镇下四分村地处城郊,现有5个村民小组,450户,总人口1542人,现有耕地12000亩,人均耕地7.8亩。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9000亩,其中:耕地21000亩,林草地1075亩。项目区土地状况较差,都是在五、六十年代平田整地形成的,限于当时机械水平,长期以来,两村耕地都比较零乱,地块与地块之间多存在荒芜和土丘状,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碱性化现象严重,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低,广种薄收,长期处于中低产水平。受资金短缺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上规模、规范化的土地治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80%水利设施落后,机耕道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2.2.3农业生产水平2009年三角城村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80亩,粮食作物总产达1250吨,平均单产500公斤;2009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5元。2009年下四分村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00亩,粮食作物总产达1240吨,平均单产580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公斤;2008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62元。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2008年,某区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6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25元,其中:XX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745万元,财政收入达10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68万元;XX镇农业总收入达到15950万元,财政收入达5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775元。项目涉及的三角城村和下四分村具有较好经济基础。三角城村2008年共有344人从事二、三产业,占总劳动力的39.5%;二、三产业和非公经济收入达170万元,占总收入的6.3%。同时,三角城村从80年代开始创办集体企业砖厂3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下四分村2008年底农业总产值1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因此,从项目区的区、乡财政和农民的经济实力来看,该项目区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此项目的实施工作。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市、区分别成立了“科教兴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科技局、科协等管理服务组织;县(区)、乡(镇)还配备了科技副县(区)长、科技副乡(镇)长,95%以上的村配备了科技副主任,为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区、乡(镇)、村4级科技网络体系,形成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病害防治、专业技术研究会等5大服务体系。某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区与省农科院以及某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院地合作关系,聘请省农科院专家长驻区内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某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定期受聘到某区讲课和现场传授指导,形成了较好农业科技氛围。同时,项目区两镇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强,农民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全区现拥有中级职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9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2人,保证了技术的及时推广,所有这些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2.3基础设施2.3.1水利工程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三角城和下四分村现有机井80眼,由于年久失修,水利配套工程不完善,其中8眼机井设备老化,现投入使用的有72眼,2009年修复配套10眼,现仍有62眼机井需进行不同程度的维修配套。大部分机井出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单井效益低。水利配套设施差,项目区下四分村和三角城村现有中低产田,没有一条可供水的渠道,长期靠土水沟浇水,渗漏损失大,灌水利用率较低,灌溉困难,项目区水浇地为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从而加重了农民的灌水费用。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耕地地块零乱,缺少田间道路和机耕道路,不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交通运输,从而加大了耕作成本。土壤贫瘠,肥力不高,从而使农业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低下。6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林地面积少,不能有效对农田进行保护,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田间渠系不配套,水量损失较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交通路网没有形成,农机化程度不高。只有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增施有机肥、化肥,不断改良土壤质地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才明显。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现有农机总动力13800千瓦。其中:小型拖拉机660台,配套农机具1800台,农运机械57台,每个镇都有农机服务站和专职农机管理员。2.3.4交通与电力l交通通讯。项目区XX镇、XX镇各村均进入市话程控网,信息传播十分便捷,交通发达,村村通柏油路,对外交通便利,省道212线贯穿下四分村项目区,下双公路和陈金公路可直通三角城村项目区,距市区仅14公里,交通极为便利;通讯线路覆盖项目区,通讯极为方便;不种因素是项目区内有机耕道路数条,宽度不等,大都年久失修,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的发展。l电力。XX镇建成东四沟、天生炕、三角城、三座35千伏农用电站,总装机容量30600千伏安,建成35千伏送电线路61公里,6—l0千伏配电线路325公里,低压线路250公里;XX镇建成下四分、中牌两座35千伏农用电站,总装机容量15350千伏安,建成35千伏送电线路55公里,6—l0千伏配电线路188公里,低压线路276公里,项目区农业用电完全有保证。62 第三章项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1.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规划区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农村道路、水利以及农业科研和推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装备水平较低。规划区田间配套工程较落后,田间渠系的衬砌率不足10%,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同时田间地块过大、平整度较差,灌水方式粗放,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较大,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重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划区田间道路、机电井设备等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农业基础设施管理落后、效率低下,部分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3.1.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结构较单一项目实施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种植业是本区农业支柱产业,但农业种植结构较单一,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较低。主要原因是规划区产业基础薄弱,农村科学信息相对滞后,生产经营活动盲目性较大,制约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62 第三章项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3.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规划区地处内陆河干旱区,干热风、沙尘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较频繁,尤其是天牛侵害严重,导致大部分防护林干枯死亡,失去防护作用,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区现状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约15.7%,防护林网防护率较低,防护能力较弱,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3.1.4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优质、特色农业发展不足项目区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农作物种植中粮经比例不合理,产出少、效益低。农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商品率相对较低。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的发展。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62 第三章项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区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极小,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差,耕地零乱,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灌溉耗时费水,加大了农业生产投入;防护林体系不完整,长期遭受风沙危害;现有机耕道路弯曲狭窄,路况差,影响了农机特别是大型机械的通行,大量土地长期维持在中低产的水平,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综合采取工程、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全面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中低产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生态建设意义。项目区将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的要求进行基本建设。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并起到减弱风沙危害,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效果,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较高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植被和残茬覆盖,提高农田防风固沙能力,遏制土荒漠化的扩展,促使土地良性逆转,减少或减轻风沙危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实施可以通过平田整地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变项目区普遍存在“三轻三重”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肥”)。可使项目区土壤结构改善,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增强土地生产后劲,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节本增效,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使项目区农民收入比全区农民收入提高10%62 第三章项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辐射带农民收入提高10%—20%,将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保障项目区内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优越,交通、能源、电力、主干道路、通讯等基础条件良好,农机动力拥有量大,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有切实的保障,三角城村和下四分村经济实力较强,村级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基层组织认识明确,群众积极性高,各项条件均有利于项目的建设实施。3.3.2项目实施配套资金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已成为促进某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近两年来,某区已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配套资金纳入区级预算,每年都能超额落实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同时,项目实施单位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XX镇和XX镇是全省经济强镇。近两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带动,XX镇和XX镇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群众具有较强的自筹能力和极高的开发积极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因此,项目的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落实完全有保障。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某区财力充足,每年都能超额配套本级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单位能严格推行资金公示制度,坚持县级报账制,确保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效益。62 第三章项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3.3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从2004年实行集中连片、整村推进、规模开发和全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规范管理年活动以来,某区成立由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针对每年的项目实际,制定适合项目建设的技术规划,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推行工程监理制,由某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招标聘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达到高质量、严要求。3.3.4村级组织得力项目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团结务实,积极进取,实施各项工作都比较得力。近年来,三角城村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了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全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长足发展,两委一班人精诚团结,深得群众信任,各项工作开展顺利,1996年全村92%的农户住进了小康房,实现了门前“三化”,完成通村公路9.6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12公里,建成村级文化大院300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农业生产方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草畜、红辣椒、玉米等特色种植业生产格局,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小康村”、“市级以德治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先后7次被省市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推荐申报为全国文明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62 第三章项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下四分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年富力强,工作魄力大,创新意识强,近两年带领群众,下四分村依托沿路沿线、滩涂荒地较多的优势,因地制宜,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草畜业、运销业、规模种植业和砂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远郊农村经济和富余劳动力输转,现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达到300多人,截止目前,全村共有各类运输机械57台,砂厂3个,砖厂2个,啤酒大麦等种植、运销大户45户。在2006年村引进试种了美国红辣椒,又于2008年引进种植了棉花和美国油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3.3.5群众基础扎实本项目关系到项目区内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项目的确定、规划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意愿,同时,项目的初期规划和设计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在项目的确定、论证和规划过程中,XX镇政府和XX镇政府和项目区农民群众给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项目区所在乡村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提出改造治理的建议和想法,并积极配合项目工程做好规划建设等工作。他们也急切盼望政府多投资,改善农田设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产量及品质。项目区初选后即得到了两镇政府和项目区广大村民的普遍赞成与支持,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将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把握全区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在项目区的立项、规划过程中,广泛进行了62 第三章项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区,保障了项目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了事后的矛盾与冲突。还深入宣传了土地开发治理政策,增进了群众对土地开发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治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治理的民主形式,奠定了土地治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62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水资源量(1)地表水资源量某市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有东大河和西大河两条山水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主峰冷龙岭北坡,属河西内陆河石羊河水系,水源主要靠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此外还有马营沟、河沟等18条小沟小河共同构成了全市地表水资源。《某省某市水资源评价及水利区划报告》中根据多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748亿m3,其中东大河3.204亿m3,西大河1.544亿m3,18条小沟小河0.255亿m3,东大河P=50%地表径流量3.18亿m3,P=75%地表径流量2.89亿m3,西大河P=50%地表径流量1.5亿m3,P=75%地表径流量1.22亿m3.(2)地下水资源经分析某市地下水补给量2.711亿m3,其中天然补给量(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侧向补给、沟谷潜流)2.253亿m3,灌溉回归补给量0.518亿m3.重复利用量(灌溉回归加地表水渗漏)2.4亿m3,所以扣除重复量后地下水资源量为0.371亿m3.(3)水资源总量根据上述某市地表水和地下水量的分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11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748亿m3,地下水资源量62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0.371亿m3.4.1.2可供水量《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给某市分配的水资源总量为41002万m3(主要河流地表水39016万m3、浅山区小沟小河水量1986万m3),其中生活用水2883万m3,工业配水15112万m3,基本生态配水1607万m3,农业配水21400万m3.按河系说,东大河分配给某市的水资源量为24481万m3,西大河分配给某市的水资源量14535万m3.某区项目区属井河混灌区,某区分配的地表水量为18782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3493万m3,工业用水12137万m3,生活用水1302万m3,基本生态用水329万m3,其他1521万m3.4.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本区属井、河混灌区,农业用水靠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某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用水量为24482万m3(地表水14770万m3,地下水9712万m3)其中:工业用水8234万m3,农业用水14842万m3,生活用水1300万m3,生态用水106万m3。实际用水量较分配水量超出5700万m3,超出水量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解决,该区域地下水动态平衡开采量为2771万m3,因此实际每年超大型采地下水量为2923m3。项目区现状农田灌溉用水量为872.79万m3,实际分配的水量为665.89万m3,每年需采地下水206.9万m3。62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3节水量分析某市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要求,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结构调整,对灌区进行节水工程技术改造,使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现状的52%提高到80%,综合灌溉净定额由现状的734m3降为460m3.本项目通过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的实施,将会提高灌溉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经过计算,整个项目区年可节约水量352.81万m3;渠系水利用率可由现状的0.65提高到0.822,田间水利用系数达由0.80提高到0.92%,初步实现项目区地下水动态平衡开采,为区域生态良性发展产生积极作用。62 第五章规划设计第五章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关于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立足实际,依靠科技,发挥资源优势,增加投入,实施综合深度开发,彻底扭转农业生产徘徊滞缓局面,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科技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5.2选项原则(1)、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光、热、水、土及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2 第五章规划设计统筹兼顾,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抓好渠、路、林、田、宅配套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效益。(2)、坚持部门联动、政府统筹、乡村负责、村民为主的原则。以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项目实施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造福项目区农民为目的。(3)、坚持科学合理,节约资金的原则。设计要做到方案合理,预算科学,保证质量,立足当地,尽量节约建设资金,减轻农民负担,并对今后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基础。5.3建设标准5.3.1水利措施水源井、水泵、扬水管道、出水口(池)等全面配套,输水、配水渠系(管道)及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首端装配有量水设施;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渠道衬砌形式应遵循坚固耐用、抗冻性能好的原则,断面选择在充分尊重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应满足项目区井、河混灌的要求,并为实施小畦(块)灌溉等地面常规节水创造条件,区域目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87%,灌溉保证率达80%。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5.3.2农业措施机械平整土地,使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机耕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面积控制在200—400亩;土壤改良,通过机械深松和盐碱治理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62 第五章规划设计以现成的田间作业道路为基准,结合农田林网防护节水设施的布局及现代农机作业等要求合理布局,力求达到机耕道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晴雨通车的目标。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其中田间干道设计行车道宽4.5m,田间支道设计行车道宽3.5m,采用砂砾石路面,厚度17cm,基础采用素土压实,路基高30cm,结合灌溉设施,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方便机械作业。5.3.3林业措施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两侧,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预留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人工造林苗木胸径达到3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5.3.4科技措施有重点地实施重视优质食葵、优质美国红辣椒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为项目区培育形成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项目区内土地土壤养份进行测定,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试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重视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及周边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3—5次。62 第五章规划设计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区内妇联作用,与某区妇联共同组织开展全区妇女培训,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5.4建设规模在XX镇及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内改造中低产田4300亩。其中:下四分村2800亩,三角城村1500亩。具体建设任务见《土地治理项目分片建设任务计划表》5.5规划布局根据报请审定的项目选址意见,本项目总体上分为下四分和三角城两个项目区,现结合项目区地形、地物,按照便于农田林网防护,便于实施地面节水灌溉,便于农机作业的要求,对项目区内的渠、路、林、田进行综合布局,其中:下四分项目区机耕路以现成的西干六支渠和下四分三组村庄内的主干道为基准,布设宽度分别3.5米和4.5米两条横向的对外交通路,在两条对外交通路中间另外增设一条宽度为3.5米的横向机耕路。在下四分村上一组沿外围边界各布设两条宽度分别为3.5米和4.5米的横向机耕路。以下四分村上一组和下一组的对外交通主道路为基础,按间隔300-500米不等间距,基本垂直于横路的方向布设8条宽度为3.5米的纵路。防护林主要沿纵横道中两侧布局。防护林树种主要以新疆杨为主,在道路两侧各栽两行,株距1.5米,在村庄附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适当种植国槐。灌溉渠系方面,下四分村上一组区域内重点在两条横路中间布设一条D50与D80结合的输水渠,两侧按间隔180-250米不等的距离平行于输水渠布设7条D50、D30配水渠道。62 第五章规划设计下四分村上一组到下一组村庄段的渠道重点按垂直于西干六支渠的方向布设13条D50、D30L输配水渠道,另外区域内的配水渠道既要与主输水渠道与连,还必须与区域内有机井相连,配水渠之间在条件许可有情况下尽可能相连通。以便机井在故障情况下所属区域内作物的灌溉。三角城项目区总体以陈金油公路为基准自东向西间隔350-450米不等,布局三条3.5米宽的横路,依三角城村委会门前的道路为基准自南向北间隔550-700米不等布设三条宽度为3.5米的横路。防护林公以纵横路两侧布局。防护林树种主要以新疆杨为主,在道路两侧各栽两行,株距1.5米,在村庄附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适当种植国槐。灌溉渠系方面,重点以现成的渠系为基准,通过裁弯取直,灌溉范围归并等方式,力求做到渠系尽可双向分水,走向或与道路并行,或与道路平行。共计布设9条输配水渠道。除此之外,做到渠道既与区域的干支渠相连,同时,创造条件尽可使配水渠之间相连通,以便保障故障水源井所辖区域内作物正常灌溉。5.6最佳方案选定2010年某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水利措施重点开展机电井维修配套、输配水渠道防渗衬砌和渠系建筑物建设;农业措施上重点是机械平田整地,辅助开展盐碱治理和增施有机肥,全面改造中低产田,整修拓宽农田机耕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林业措施上建设以新疆杨为主的农田机耕路两侧防护林;科技推广措施重点推广优质食葵和红辣椒丰产栽培技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土壤养份测定,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提高土地产出率;试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发农节水农业。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同时,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群众和技术人员以及妇女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项目区科技生产力转化水平。5.6.1水利措施选定技术方案5.6.1.1机电井工程选定技术方案l计划任务修复机电井10眼(下四分村6眼,三角城村4眼),其中包括:修建水泵房10间,配套水泵4台,铜电缆线400米,启动箱10套。l机电设备更新设计方案:项目区机井、水泵和电机等机电设备运行多年,老化严重,单位耗电高,机电井安全启动设施落后,且存在安装极不规范现象,加之部分设备和电线裸露及露天安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正常的灌溉,一是对项目区内两台超过期限、协耗大、匹配不佳的两台水泵进行更新,三是将区内的10台接触器全部更换为内置式安全启动柜。l机电井管理房设计方案项目区大都无机电井管理房,仅有的4座管理房均为土坯房,经多年风蚀雨浸,墙体裂缝,屋面漏水,基本属于危房,为有效保护机电设备,设计将启动、计量等设备全部置于管理房内。管理房采用砖混结构,每座管理房建筑面积为6.15㎡,长×宽×高为2.48×2.48×2.8m,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砖结构,墙厚24cm。(具体设计见附图JQNF-SL-00)5.6.1.2灌排渠系工程选定技术方案5.6.1.2.1衬砌渠道工程选定技术方案62 第五章规划设计l计划任务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促进作物的良好生长,项目计划在项目区三角城村和下四分村衬砌渠道26.62公里(三角城村10.8公里,下四分村15.85公里),其中:D30型渠道15.32公里(下四分村8.62公里,三角城村6.7公里);D50型渠道8.75公里(三角城村4.1公里,下四分村4.65公里);D80型渠道2.55公里(下四分村2.55公里)。l衬砌渠道选定方案项目区是运行多年的老灌区,项目区水利设施配套程度低,仅有的部分渠道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超期服役,加之多年来投入不足,目前已无法满足正常灌溉。目前,项目区属于井河混灌区,项目区机井出水量大多在在68-95m3/h之间,经水力学计算,渠道工程设计以整体“U”型C20砼机制砖衬砌为主要形式,“U”型堰衬砌巳在全国各地灌区小型渠道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防渗方法,其优点为:(1)水力条件好,近似最佳水力断面,可减少衬砌工程量;(2)渠口窄,节省土地,利用原机井输水沟的断面,稍加修整就可衬砌,挖填方量少;(3)整体性强,防渗效果优于梯形渠道;(4)输水损失小,又能适应中度冻胀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冻胀变形的不均匀性;(5)造价低,运行管理方便。(6)砌块可工厂化生产,不仅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显著降低劳动生产强度。经过近两年项目使用,该方案各项施工技术农民已经普遍掌握,已被广大农民认可和接受,已建渠道经运行安全可靠,方案可行。在具体设计上,铺设10cm厚的砂砾石垫层,以减少冻胀破坏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同时,可以切断土壤中盐伤借助毛细作用向砼砌块内的反渗透途径,有效防止砼的化学侵蚀破坏。砌块厚有3.5cm、4.5cm、7cm三种规有效长度为50cm,砌缝采用C20细粒砼勾缝。渠堤采用就近取土夯填并振压夯实,填土干容重不小于1.6T/m3。堤面宽60-100cm。三种型号砌块圆弧半径分别为15cm、25cm、40cm,渠深分别为40cm、42cm、70cm,口宽分别为43cm、62cm、102cm。渠道依据实地勘测,垂直等高线布置,渠道纵坡一般控制在1/200—1/1000之间,输水渠道间距尽量控制在150—200m以内,并实行双向分水。(具体设计见附图JQNF-SLQX-01-08)。5.6.1.2.2渠系建筑物选定技术方案l计划任务本项目计划共修筑渠系建筑物1350座(三角城村499座,下四分村851座),具体见水利措施渠系建筑物工程投资估算表(SL-3)。l渠系建筑物建设选定技术方案分水口:在保证整体稳定的条件下,采用现浇混凝土开敞式结构型式,闸孔宽度与渠道衬砌所选用的“U”形堰开口宽度相同,孔宽为46.4cm、56.5、88.1cm;深度为40cm、45、64cm。间距控制在30—50m之间。此种方案适合本地区地块较小,一家一户分散种地的实际。节制闸:采用C20砼预制成型节制闸或铁制闸,间距控制在60—100m之间。分水闸与节制闸配合使用,以免土坝截水影响渠道稳定,同时会造成渠内淤积泥沙及滋生杂草而影响流速,且分水口处应设置必要的消能防冲设施以防冲刷田禾。浇混凝土分水口以及C20砼预制成型节制闸或铁制闸,结实、方便、耐用,些两种方案符合群众意愿。62 第五章规划设计车桥:考虑到某区平原地区大型机械作业需要,桥梁核载能力需要,主路车桥宽6-8m,跨度1.2-2.3m,设计载荷汽-10,校核载荷汽-20.桥板厚20cm,采用C20钢筋砼现浇结构,桥墩采用C20砼现浇动重力墩结构;侧路车桥桥宽4-6米,跨度1-1.2m,设计载荷汽-10,校核载荷汽-15,桥板厚20cm,采用C20钢筋砼现浇结构,桥墩为C20砼现浇重力墩结构。量水堰:为了方便村组或用水协会对灌溉用水管理,选用量水精度高、壅水低,观测简便的巴歇尔量水堰2座,由《灌区量水实用技术指南》查得尺寸,喉道宽50cm,量水堰长595cm,堰深45cm,为保证各部尺寸准确,采用现浇C15混凝土。(渠系建筑物具体详见附图JQNF-SLQX-11-23)5.6.2农业措施建设选定技术方案5.6.2.1平田整地l计划任务计划在项目区平整土地1400亩(其中:下四分村960亩,三角城村440亩),经计算,项目区机械平整土方量70238立方米(其中:下四分村48163立方米,三角城村22075立方米)。使项目区田地集中连片、方正平整,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l土地平整方案项目区土地土层深厚,土壤条件良好,大部分区域地形平坦,坡度均匀平缓,因地制宜布设格田。土地平整分机械完全平整和格田局部平整两种,对地块小,高低落差大的部分耕地进行动用机械进行完全平整。对地块大而单个格田内存在一定起伏变化的耕地,62 第五章规划设计考虑格田自流灌水的要求,采用以格田为单元的局部平整方案。格田内部根据渠道的走势及田块内部土方平衡的原则,确定各格田的设计高程,尽量在田块内部基本填挖平衡。以机耕路(防护林带)、渠道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条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面积一般控制在200~400亩。田块长度要有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合理地组织田间生产,有利于组织灌水和平整土地。一般保持在80——200m左右。田块的宽度,一般也以50~100m为宜。田块内部要平整,田面高差应在5cm以内。田块内土方平整量采用散点法计算。经过土地平整,达到(GB/T50363-2006)《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要求。5.6.2.2盐碱治理l计划任务计划在项目区通过盐碱治理等措施改良土壤1700亩,使项目区土地耕作层全面达到20cm以上,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下四分村改良土壤1000亩,三角城村改良土壤700亩。l选定方案盐碱治理:盐碱化耕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在开发和治理中一定要走综合治理的道路。根据项目区不同地块的具体条件,应将拉沙压碱、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中耕松土、刮盐皮等农艺和种植绿肥、种植耐盐作物生物改良措施,以及使用土壤盐碱改良剂等化学改碱措施结合起来综合治理。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理化性质差的盐碱地,通过种植绿肥、打草积肥、秸秆还田等方法增施有机肥,可利用其有机酸缓冲盐碱危害,改良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利于土壤生物生长发育,缓冲盐碱危害及起到隔盐作用。对胶性大盐碱地适当掺沙,在整地时均匀掺入表层土壤,有助于压碱、破板结,利于出苗;对片块顽固盐碱斑,最佳方式是挖运走盐碱土,填入树叶、草等后再从周围顺填肥沃土壤。使用土壤盐碱改良剂。每公顷施30%盐碱丰15千克,能明显降低土壤盐碱度。5.6.2.3玉米垄膜沟灌选定技术方案l计划任务:计划在项目区推广玉米垄膜沟灌节水栽培持术示范1000亩,其中:下四分村改良土壤500亩,三角城村改良土壤500亩。l播前准备地块选择:选择土壤团粒结构好、蓄水能力强、土层较厚的地块,前茬以豆类、马铃薯、麦类等为宜。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深耕晒垡,熟化土壤,耕深要达到20~25cm,结合深耕施优质农家肥45000~60000kg/hm2,冬季灌足冬水或春季适期灌溉。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施磷酸二铵300~375kg/hm2或过磷酸钙1500kg/hm2,尿素225~300kg/hm2,硫酸钾90~120kg/hm2,硫酸锌30kg/hm2。基肥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底效果较好。选用良种:为了保证出苗和产量,应选用抗旱、耐逆、优质、高产的包衣种子。目前古浪县主要选用的玉米品种有郑单958、沈单16号、豫玉22号、金穗系列等。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应在整地起垄时用40%辛硫磷乳油7.50kg/hm2加细沙土450kg制成毒土撒施。玉米丝黑穗病严重的地块可选用立克锈配合毒土施用。膜下除草: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喷雾,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的地区用50%乙草胺乳油750~1050g/hm2,兑水450kg;冷凉灌区用1125~1500g/hm2,对水600~750kg。l起垄起垄规格:垄距100cm,垄底宽60cm,沟宽40cm,垄高20~25cm,垄沟、垄面要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起垄方法:起垄时先按照垄沟宽度划线,然后用步犁来回沿划线深犁开沟,将犁臂落土用手耙刮至垄面。l覆膜地膜选择:用厚度0.008mm、宽120cm的地膜,每公顷用量67.50kg。覆膜方法:起垄后用地膜将垄面全部覆盖,相邻两垄垄沟间留5cm宽的孔隙,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贴紧拉展,并每隔3~4m横压土腰带,防止大风揭膜。l播种播期: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古浪县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播种过早,容易受冻,使出苗受阻;播种太迟,种子容易被烫伤,影响出苗率,从而影响产量。2.2 播种密度 播种行距40cm,株距25cm,播量30~37.50kg/hm2,保苗79500株/hm2。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播种方式:根据土壤墒情和地温采取不同的播种方式,当土壤墒情好,地温高时,可以边起垄边播种边覆膜;在土壤墒情差,地温较低时应先起垄覆膜,待墒情提高,地温升至适宜温度时,再破膜播种,然后用细沙或草木灰封孔。l田间管理及时放苗:覆膜玉米从播种到出苗约需10~15d,在幼苗第1片叶展开后应及时放苗。破膜放苗选在晴天下午进行,使幼苗逐步受到锻炼,培育壮苗。在3~4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中耕除草:在苗期要结合中耕除净垄间和苗眼的杂草。适时灌水:灌水掌握在拔节、大喇叭口、抽雄前、吐丝后、乳熟期5个时期。一般在6月20日前后灌头水,全生育期灌3~5次水。每次灌水50~60m3,整个生育期每667m2灌水250~300m3。合理追肥:当玉米进入拔节期时,结合灌头水进行第1次追肥,追施尿素150kg/hm2,追肥方法是在2株中间穴施覆土;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进行第2次追肥,追尿素225kg/hm2;到玉米灌浆期,根据玉米长势,可适当追肥,追施尿素一般不超过95kg/hm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磷酸二氢钾150g或多元微肥100g对水进行叶面喷肥。l病虫害防治玉米螟: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25kg过筛(25~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和均匀制成颗粒剂,于玉米心叶末期每株施颗粒剂1~2g。红蜘蛛:秋季结合翻地灭茬、灭草、杀虫源,使用1.80%虫螨克3000倍液喷雾。植株生长期间用40%乐果乳油或73%克螨特1000倍液喷雾防治。62 第五章规划设计黏虫:用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丝黑穗病:用12.50%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拌种灵或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0.05%用药量拌种。瘤黑粉病:用15%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0%,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的多菌灵或50%福美双,防治1~2次。l适时收获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时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膜,便于来年生产。5.6.2.4机耕路工程选定技术方案l计划任务项目计划在三角城村和下四分村项目区建设机耕路25.91km(三角城村9.15km,下四分村16.76km)。l选定方案主干道基本与乡村公路、村组道路和部分支道连接。通过合理布局,顺直通畅,拓宽路面,取直弯道,沙石造面和铺设路沿石等措施,保证雨天顺畅,能满足农业机械的通行,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田间干道设计行车道宽4.5m,田间支道设计行车道宽3.5m,采用砂砾石路面,厚度17cm,基础采用素土夯实,路基高30cm,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村庄道路根据村庄规划的宽度建设,一般建设标准和主路一致,建成符合硬化路基标准,62 第五章规划设计田间道路上桥涵的设计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相关章节条文中的四级路标准执行。5.6.3林业措施选定技术方案l造林规模、范围及布局沿机耕路两侧营造网格状的农田防护林443亩(下四分村299亩,三角城村144亩),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以新疆杨、二白杨为主,在主要渠、路两侧搭配红柳、沙枣等灌木树种,在农田外围配套以红柳、沙枣为主的抗旱防风林,同时兼顾防护林的景观效果,在主要路段种植国槐,形成集生态、景观、防护三位一体的防护林带。l建设方案某区属于北方干旱平原地区,但近年来由于天牛等病虫害的侵害,大部分杨树、柳树、榆树均受其影响而死亡,影响了农田防护功能,项目区已经没有完整的农田林网,为了保护农田,使林网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在项目区选择适宜生长且防护效益好的杨树、沙枣以及红柳等树种为主栽树种。对项目区沟、河、渠、田、林、路、庄统一规划,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不占或少占耕地。(一)规划设计⑴林带结构选通风结构林网。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⑵林带走向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林带走向以垂直于主风的方向来确定(本项目区林带均以此来确定)。在本项目区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单双排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⑶林带间距本项目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为250-300m,网格面积要大于200亩,而小于250亩。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为400-600m,控制面积大于200亩,小于250亩。⑷林木株距乔木株主林带林带宽3m,带间距200~300m,;副林带间距400~500m,配置1~2行乔灌混交林(具体设计见附图7-1,7-2,7-3,7-4)。一般在干道两侧选择配置2~3行乔木林带,行距1×1.5m或3m,与村庄道路相连的主干道两侧配置国槐,株距为4m。在渠道、田埂一侧选择农民欢迎程度较高的新疆杨1行,株距1.5m;沿河滩与耕地交接的地带、村庄栽植2行以上的新疆杨,株行距1.5×2m。沿200-250m(根据各村民小组耕地边界)栽植单行新疆杨,株距1.5m,使路、渠、埂形成格田,格田大小以组与组、组与村、村与村之间实际面积来控制,但就以200-250亩为宜,可以达到有效防护。(二)栽植技术⑴整地挖穴2010年2-3月前完成林地平整,穴的规格国槐、刺槐为长、宽、深各80cm,新疆杨为长、宽、深各50cm62 第五章规划设计,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沙石多的穴还应更换熟土。由于所挖树穴标准高,可使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得到改善,春节后造林,苗木易于成活,而且根系和材积生长十分明显。⑵树种选择主要以乡土树种中的抗病虫害、抗旱性较强的乔木树种为最好。本项目区主要选择胸径5cm上的国槐和胸径3公分以上的新疆杨等。⑶树种苗木的选择一是苗木要健壮,树干要挺直,要求分枝细小,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二是苗龄要求槐树在五年以上生苗,苗高4m以上,胸径5cm以上,有发达的根系;新疆杨苗龄要求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胸径3cm以上,苗高3m以上,有发达的根系;三是无病虫害。新疆杨要重点检查树干上有无溃疡病和天牛危害。⑷栽植密度因农田防护林建成后,主要起防护作用,所以栽植密度应比用材林的密度适当大些。这不仅能早见成效,并适应窄林带的造林特点。因国槐、刺槐壮年后树冠大、郁闭度大,应采用株距4m,行距4m,亩栽植667m2÷(株行距4m×4m)=42株,亩栽植密度约为42株;新疆杨壮年后,树体高大,为便于成林材,应该采用株距1.5m,行距2m,进行栽植,亩栽植667m2÷(株行距1.5m×2m)=222株,亩栽植密度为222株;两种树平均亩栽植密度为:(槐树42株+新疆杨222株)÷2=132株,故两种林木的栽植密度为亩132株,要求按直线配置。⑸栽植技术国槐、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新疆杨树的栽植方法简单,关键要细致,提倡大穴、大苗,随起随栽,并要扶正深栽。根据气候因素,每年在4月5日至4月15日为集中栽植时间。项目区春季风多,为防止倒伏,新疆杨的栽植深度以根径略低于地面5cm为宜;国槐、刺槐的栽植深度以略低于地面5cm左右为宜。树向要迎主风方向。都要按“根舒、栽直、压实和深浅适度”技术要求栽植,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宜,做到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苗茎起立,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当填土2/3左右时,将苗木轻轻略向上提,并踏实,灌透水,最后将穴填满修成小丘或盘状,以利于蓄水保墒。此外,在同一林带上,应尽量做到“四个一样”,即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这样不仅使带相整齐美观,而且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防护作用的充分发挥。⑹抚育管理对新造林栽植后分及时管理与管护,新疆杨在栽植后一天内及时灌水,并在五天再浇灌第二次水;国槐、刺槐要在栽植后三天内及时浇水,十天内及时浇灌第二次水。并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9%的缺苗断条的林带或林网,均应于造林后的1-2年内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追肥。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迅速成林,尽早发挥防护作用。对三年后保存率不足92%的林带或林网要及时用大苗木补植,以保证林相整齐,防护作用明显。 因树种不同而不同。林木成活后要按照“树随地走,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确定管护责任人,保证长期发挥防护作用。l苗木处理62 第五章规划设计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修枝、剪叶、摘芽、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制剂等新技术处理。l苗木供应现状目前,某区现有集体及个人育苗面积达570亩,每年可出圃各类合格苗木115多万株,主要树种为二白杨、新疆杨、箭胡毛杨、沙枣、白榆、红柳、梭梭、毛条、云杉、刺柏、刺槐、国槐、白蜡等,再加上邻县民勤县拥有多个大型农林场和苗圃,苗木存圃量大,可满足本区造林的需求。l苗木需求量测算项目区估算苗木8.37万株,其中:新疆杨8万株,国槐0.37万株,其中:XX镇下四分村估算苗木5.57万株;XX镇三角城村估算苗木2.8万株。5.6.4科技示范推广及培训计划5.6.4.1计划任务l示范推广:推广种植优质食葵新品种400亩,红辣椒标准化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示范40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00亩,试验示范节水增产新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20亩。l技术培训: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00人次。其中,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在项目区进行种、养方面的高新适用技术培训1300人次;由区妇联负责在项目区或周边村队开展专门针对妇女的培训300人次。5.6.4.2科技推广方案5.6.4.2.1优质食葵新品种推广技术方案62 第五章规划设计l建设内容围绕项目区食葵作物种植优势,突出中低产田改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采取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辅之项目资金扶持等政策措施,在项目区完成优质食葵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400亩。其中下四分村300亩,三角城村100亩。l栽培技术要点选种:食葵是嗑食的休闲食品,以长度达2cm以上,饱满度好、皮薄,蛋白含量高为最佳。近两年,我区及周边地区引进了LD5009、LD9091等最新美国长粒、高产品种,表现优良,共同的特点是商品籽粒长,商品性好,售价高。特别是LD5009这个品种,产量高,商品性好,耐病性强,综合性状最优良,有望成为我区的一个热门主导品种。本项目主要考虑市场对食葵的商品性需求,并考虑品种的品质,抗病性和丰产性。选用抗逆性强,抗病,抗倒伏,耐盐碱,籽粒商品性好的优质食葵品种。拟示范推广的食葵首选品种为LD5009,其次为LD9091、RH316、RH318、Cll35等优良品种。选地:食葵具有抗旱,耐瘠,耐盐碱的特性,一般耕地及荒地均可播种。但盐碱过重,风沙过大,沙层过厚或老鼠危害严重的地块不宜播种。如果选择较好的耕地种植食葵,产量,品质,尤其明显,产出比大,收入颇丰(有条件的农户尽可能利用好地种植为佳)。注意,食葵不宜连作,以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为宜,前茬作物以瓜类小麦、棉花、豆类等为好。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整地:食葵为深根系作物,因此种植食葵的地应在秋季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深度要达到30cm左右,平整后浇好安种水,以备来年种植。土壤处理:食葵播种前土壤应进行防虫、除草处理,浇好安种水的地,在浇耕前用敌杀死(每亩40毫升,兑水30公斤)等杀虫剂喷洒于地面,然后进行浇耕。浇耕后用氟乐灵(每亩50—100克,兑水15公斤)等专用除草剂喷洒于地面,再耙潸平整,三天左右即可播种。l种植管理措施播种期:食葵一般在10cm土层温度连续5天达到8—10℃时即可播种。某区最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温暖春天气,还可适当提前。密度及播种量:如果密度过大,易影响食葵的品质,应适度稀植。一般采用宽窄行种植法,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40cm,亩保苗2800株左右为宜。每穴下种2—3粒,亩需种子0.75—1公斤。高质量的种子每穴播1—2粒,用种0.5—0.7公斤。播种方法:食葵种植以单种为好,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但也可在地埂及沟沿上种植。大田播种一般可采用玉米点播器点播,由于种子价高,在我区常采用人工锄头开沟或铲子点播,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施肥:食葵对氮磷肥的需求属中等,对钾肥的消耗较大,对锌肥则较为敏感。播种食葵的地,应亩施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亩施过淋酸钙5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锌2公斤,硫酸钾10公斤(新垦荒地可少施)。生长期一般追2次肥。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在食葵现蕾期,结合浇水亩追施10公斤,开花期再追10公斤。在灌浆期应喷磷酸二氢钾二次,每亩每次15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此外,在食葵生长期还可喷施高美施、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效果显著。注意:豆类复种食葵,尿素的用量可减半使用。浇水:食葵属比较耐旱的植物,浇水次数不需太多,一般苗木不出现旱情不需要浇水。生长期要注意浇好现蕾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灌浆期的水,在这四个生育时期不能缺了水。后期灌水应注意防风,以免倒伏。另外,若遇连雨或持续高温干旱,应酌情少浇水或加浇水,同时进行叶面喷水。●种植模式无膜平种:采用宽窄行方式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40cm,亩保苗2780株左右。无膜垄种:垄宽80cm,沟宽50cm,株距35—40cm,亩保苗2560—2930株。铺膜平种:采用140cm地膜覆盖,每膜种3行,行距55cm,膜间行距80cm,株距40cm,亩保苗2630株。铺膜垄种:垄宽80cm,沟宽50cm,株距40cm,膜宽140cm,亩保苗2560株。该种植模式产量较高,产品品质好,收益明显。套种:食葵与小麦,豆类,瓜类,绿肥等作物间作套种,同样可以丰产。复种:选择早熟品种。根据99年民勤选择的Dk119进行复种试验,复种前茬为美国针叶豌豆。具体种植方法为:针叶豌豆于3月下旬(小麦播完)立即播种,6月中旬即可成熟收获,随即播种Dk119,越早越好。62 第五章规划设计一般9月下旬葵花即可成熟,若秋季霜冻来的早,应注意防止霜冻。l田间管理:查苗补苗、田间定苗:食葵播种后一般10天左右出苗,复种4天左右出苗,遇低温霜冻天气出苗在20天以上。食葵播种有句俗语:“一尺一窝,一窝一棵,宁叫缺一窝,不叫一窝里留两根”。查苗时,发现个别缺苗的可不用补苗,缺苗较多时,用原种立即补苗,出苗10—15天间,要及时间苗、定苗。中期除草:苗期40天左右,株高到60cm左右,期间应及时除草提温,松土保墒,减轻返碱,根据旱情适时浇水。另外,在株高30cm左右时,要进行除草保墒,有句俗语叫做:“锄头三件宝,发苗防旱又防涝”。松土除草在苗期至关重要。及时追肥浇水:从现蕾开始,食葵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高峰间断,肥水是关键。出苗40---60天,是食葵吸收肥料的高峰期。苗期后77天间,食葵吸肥量是全生长期的近80%。而现蕾至成熟期就占65%,其中32%的是在花蕾期。追肥一般与浇水结合进行,采用株旁开穴,深施覆土(深10cm左右)的办法,可增加吸收率和肥效期。养蜂授粉:食葵是异株异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结实率低,主要靠昆虫类传粉。因此,食葵地附近应引峰授粉。10亩地至少需一箱蜂,若没有蜂群,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开花期将相邻两个葵花头对拍即可,也可用小木板沾上海绵(或棉花)拍触开花花盘。人工授粉应在早晨露水刚干至11时为好,应每间隔2--3天进行一次,共进行3次左右即可。l病虫害防治62 第五章规划设计苗期虫害防治:食葵苗期虫害主要有金针虫、甜菜象甲、地老虎、金龟甲、潜叶蝇等类型。主要危害是啃食嫩芽、咬断小苗、侵食茎叶等,造成成幼苗损坏死亡。主要防治办法:一是药物喷洒,用50%辛硫磷或敌敌畏,对水15—30公斤进行喷杀,二是利用药物进行灌根处理,三是灌水滴药物防治,亩用辛硫酸250毫升。生长成熟期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向日葵螟、桃柱螟、蚜虫等。主要蛀食食葵粒、花盘、叶片,造成食葵严重减产,直接影响品质。主要防治办法:一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另外还可用敌敌畏、敌杀死喷杀。二是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苗期霜霉病:症状表现为食葵有2—3对真叶时出现正面叶脉褪绿,斑块、背面出现白色绒线状霉层、节缩、株矮、茎变粗。主要用甲霜灵500—7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用10%双效灵水剂防治。锈病:造成叶片枯死,叶片干枯成褐黄色斑点。可用粉锈灵5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以称盘腐病、烂头病。在花盘病组织中腔生鼠粪状黑色菌核;病部白色菌丝生长旺盛时,也长黑色菌核。连作不倒茬地块容易发生。主要防治办法:一是适期早播,与禾本科作物三年以上轮作倒茬;清除病株,烧毁深埋。二是药物防治,花期发病用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1—2次。草害:食葵田间杂草主要有芦草、稗子草等。除播前用40%氟乐灵乳油,亩施用量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播前喷雾,并随即耙地,进行土壤处理外,还可用禾草克在生长期间除灭杂草。用法亩用5%禾草克6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除草。62 第五章规划设计鼠害:老鼠对食葵的危害主要是觅食种子和偷食成熟的食葵籽。危害严重的能基本抛食完种子,除偷时外,秋季还贮存食物,一般一洞10公斤以上,危害相当严重。主要用9642灭鼠灵、9642灭鼠威,采用胃肠道毒药、薰蒸毒药和接触性毒药进行防治。l收获适时收获:食葵成熟时的植株特征表现为,茎杆变黄,上部叶片变黄绿色,下部叶片枯黄下垂,花盘背面变成褐色,舌状花朵干枯脱落,苞叶黄枯,种皮变成本品种特有的颜色---黑中透亮,带有白条纹,种仁里没有过多水分。此时收获最为理想。脱离晾晒:将收获的食葵头平摊于场上,晴天晾晒2--3天,粒变小松动,用机械木棒或链枷敲打脱粒。也可选择专用脱粒机。将脱粒产品经过晾晒风扬后,杂质在2%以下,水分在10%以下,即种皮坚硬,手指按压较容易裂开,籽仁用手碾磨较容易破碎时,便可进行装袋贮存。装贮须分级包装,严禁与其他品种食葵混装。分级销售可明显增加效益。食葵收获后应注意贮存条件,即存放在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做到防潮隔湿,通风防霉。此外,食葵大多为杂交种,不能留种,否则会造成品质下降,而且会严重减产,减产幅度在30%以上。5.6.4.2.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l推广目标通过补贴测土、配方、配肥等重点环节,免费为项目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400062 第五章规划设计亩,配方施肥建设卡入户率达到100%,肥料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0-50元。l野外调查主要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图、行政区划图、农田水利分区图、地形地貌图及相关的农业生产情况等资料。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内容要准确、齐全,必须向地块户主逐项询问,野外填写。此项工作由科技措施依托单位—某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各镇区配合落实。l采样测试按照农业部统一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要求,先根据全区的土壤类型、种植作物等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室内布点,然后进行野外实地校核,并采用GPS准确定位。土样采集:针对本市的具体情况,原则上每30-50亩采集1个土样,每个样品至少有15个采样点。项目区估算样品300个。测试项目:全部土样必须进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分析化验。取土采样任务由各镇负责,测试任务由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一进行化验分析。l田间试验按照农业部、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示范方案》要求,必须设置田间“3414”肥料效应小区试验和肥效校正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主要作物最佳施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不同施肥区主要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和施肥指导提供依据。l配方设计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每年春播、秋播前,各组织一次技术小组和有关专家研讨会,根据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结果,依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因素,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分区域、分作物提出科学合理的肥料施肥配方。此项工作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l肥效对比示范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优势,按照农业部、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方案》要求,需设置测土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的肥效对比试验,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验证和完善肥料的最佳施用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l施肥指导在开展取土、化验、试验、配方、示范等工作基础上,根据土壤、作物和肥料、产量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产生出的农业科技成果——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它分土壤测试数据和施肥推荐方案两部分,1、土壤测试数据:通过五项测试结果,根据丰缺指标判断养分水平评价;2、施肥推荐方案: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提出。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具体内容和格式如下: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农户姓名:省地(市)县乡(镇)村编号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地块面积:亩地块位置:距村距离:土壤测试数据测试项目测试值丰缺指标养分水平评价偏低适宜偏高碱解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有机质(g/kg)pH作物名称作物品种目标产量(公斤/亩)肥料配方用量(公斤/亩)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施肥方法推荐方案基肥追肥技术指导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人:日期:5.6.4.2.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操作规程l示范必要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特别能使春季10mm以下的降雨集中入渗于作物根部,被作物有效利用,实现了集雨、保墒、增产。此次在项目区下四分和三角城村试验示范262 第五章规划设计0亩,可以为我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提高旱作农业区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区粮食安全、促进旱作农业区经济稳步发展意义重大。l栽培技术要点选地: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的地块,切忌选用陡坡地、瘠薄地,应优先选用豆类、小麦、洋芋茬。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翻地,耕后及时耙耪保墒。对于没有进行冬前耕翻的地块,开春应及时翻耕,并随耕随耙,做到无大土垡块和残茬,表土疏松,地面平整。施肥:肥料施用以农家肥为主,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化肥:纯N10kg、P2O58kg、K2O5kg、ZnSO41kg,结合整地全田施入或在起垄时集中施入窄行垄带内。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选择比原露地使用品种生育期长7~15天,株型紧凑适合密植,不早衰,抗逆、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沈单16号、豫玉22号、金穗1、4号、酒试20.均采用包衣后的种子。防治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丝黑穗病,播前用20%粉锈宁150~200克加水1.5~2.5公斤,拌50公斤种子。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的乙草胺乳油兑水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划行起垄:每行分为大小双垄,总宽110cm,大垄宽70cm,高10cm~15cm,小垄宽40cm,高15cm~20cm。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划行划行是用齿距为小行宽40cm,大行宽70cm的划行器进行,大小行相间排列。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一般在3月上中旬耕作层解冻后就可以起垄。用步犁起垄时,步犁来回沿小垄的划线向中间翻耕起小垄,将起垄时的犁臂落土用手耙刮至大行中间形成大垄面,也可用机械起垄。覆膜:整地起垄后,用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全地面覆膜,每亩用量为5kg~6kg。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的中间,用下一垄沟或大垄垄面的表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每隔2m~3m横压土腰带,一是防止大风揭膜;二是拦截垄沟内的降水径流。覆膜后,要防止人畜践踏。要经常检查,防止大风揭膜。如有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覆膜后如遇雨在垄沟内及时打开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播种: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一般是4月中下旬。播种密度按照各地土壤肥力高低和年降雨量具体确定。肥力较高的旱川地、沟坝地、梯田地,株距30cm~35cm,每亩保苗3400株~4000株;肥力较低的旱坡地株距35cm~40cm,每亩保苗3000株~3400株。一般播种深度为3~5cm,土壤粘重、墒情好,种粒较小的要浅播;墒情差、质地轻、种粒大的要深播。一般用玉米点播器按规定的株距破膜点种,点播后用细砂或牲畜圈粪、草木灰等疏松物封播种孔。l田间管理苗期管理技术:破土引苗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播种覆土后遇雨,覆盖的土会形成板结影响出苗,要破土引苗,即在玉米胚芽鞘破土之前,压碎板结,把幼苗从膜孔引出来。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大田播种时,在地头覆膜播备用苗,每亩300株,用于移栽补苗。间苗、定苗地膜玉米出苗后2~3片叶展开时,即可开始间苗,去掉弱苗。幼苗达到3~4片展开叶时,即可定苗,保留健壮,整齐一致的苗。壮苗的标准是:叶片宽大,根多根深,茎基扁粗,生长墩实,苗色浓绿。及时打杈地膜玉米生长时,有分蘖产生,这些分蘖不能形成果穗,只消耗养分。因此,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看,及时将分蘖去掉,又称打杈。中后期管理技术:追施氮肥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追施增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kg~20kg。追肥方法是用玉米点播器从两株中间打孔,施入肥料;或将肥料溶解在150kg~200kg水中,制成液体肥,用壶每孔内浇灌50mL左右;在后期若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及时追肥,一般追施尿素5kg/亩。增施锌肥没用锌肥作底肥时,在玉米拔节期亩用0.05~0.1%的硫酸锌溶液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全生育期共喷2次。病虫害防治:防治粘虫用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喷雾,在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拌毒砂防治玉米螟,防治红蜘蛛用40%乐果或73%克螨特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声500—800倍液,叶面喷洒。l收获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时收获。如果一膜用两年,及时砍到秸秆覆盖在地膜上,保护地膜。如要换茬,玉米收获后,及时翻耕,清除田间残膜。5.6.4.2.4红辣椒标准化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示范l建设目标依托项目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红辣椒产业,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新技术引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的集成使用,在项目区开展红辣椒标准化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示范400亩,其中:下四分村300亩,三角城村100亩。使示范区内的400亩红辣椒亩产较当前水平增加10%以上。l示范内容种植密度示范: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辣椒品质和产量。育苗移栽技术示范:示范辣椒穴盘育苗、护根育苗、无土育苗等方法,培育无公害的优质壮苗,通过高垄移栽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科学灌溉示范:结合全市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示范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控制作物灌水量,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科学施肥技术示范:按照制干辣椒营养需求特性和土壤营养状况,应用有机肥、无机肥的适宜用量、配比及相应的配方施用技术。引进试验辣椒专用肥料。综合应用肥料标准化施用技术、叶面营养技术等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62 第五章规划设计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总结出辣椒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并在项目区进行示范推广,为项目区红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l生产管理措施品种选择:主要考虑市场对红辣椒商品性的需求,并考虑品种的品质,抗病性和丰产性。选用果实表面光滑,干辣椒色泽鲜红,有光泽的美国红辣为主栽品种。用种量:亩用种300克-400克。种子处理:采用干籽直播,播前将种子整理干净,稍加晾晒后即可播种,或用种籽种量的0.1%的福美双克菌丹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1%高锰酸钾浸种15分钟后用水洗净后播种,或用1%福尔马林浸种15-20分钟,后用湿布覆盖闷1-2小时。播种前准备:避免和茄科蔬菜连作和邻作,每亩用多菌灵或百菌清200克作土壤处理。整地施肥:选择土壤肥沃,易灌易排涝的高燥地带。深耕耙平后南北向做垄,垄高10-15厘米,垄面宽10-15厘米,垄距60厘米-70厘米,平畦栽培为畦宽120厘米。一般每亩施符合无公害辣椒生产要求的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或施入腐熟鸡粪10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公斤。播种:播种期为4月下旬,按株行距15-18厘米在垄上打点播种,每穴5-8颗,覆土厚度1-1.2厘米,压实后浇水。l田间管理间苗:在1-2片真叶时,间去小苗、弱苗、每穴保留3-4株。中耕除草:间苗后要浅中耕、疏松表土、拔除杂草,需中耕2-3次。62 第五章规划设计灌溉:播种后及时透水灌溉,保持垄面湿润以利出苗。当门椒座稳之后,再行灌溉,夏季高温期,既要保持地面湿润,防止地表龟裂,同时又要避免过涝,造成疯长。避免久旱进行大水漫灌,果实红熟时期,适当控制灌水。追肥:期间追3-4次肥,第一次在中耕培土施追肥,第二次是进入坐果期追肥,第三次是进入盛果期追肥,并可追叶面肥。当辣椒进入结果期后,可随水追肥,一般每亩每次追复合肥15-20公斤,也可根外追肥。打枝抹芽:及时打掉主茎上的老叶和主杈以下的小枝、腋芽、侧芽。对无限生长型的品种,立秋后所结果实无法自然红熟,最好打掉群尖,一般在拔棵前30-45天打群尖。病虫害防治: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喷洒与灌根并行,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600-800倍液喷灌。l收获采收:果实达到红熟辣椒采收标准,采收分一次采收和多次采收。采收后及时进入干制程序。清洁田园:将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5.6.4.3科技培训l培训目标62 第五章规划设计紧紧围绕城郊型特色农业,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目标,大力发展食葵主导产业,选择种植类型相对集中、农产品商品率高、示范效果好、生态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项目户开展工作。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入户的渠道;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农业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及农民技术员1300人(次),开展妇女培训300人(次)。l培训内容根据项目需要,重点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药科学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食葵等优良农、经作物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l培训方法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结合,课堂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专家授课与资料散发相结合。在生产个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同时在技术培训时,将品种、施肥、灌溉、栽培管理等各类技术穿插柔和同步培训。l培训人员组成除项目承担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授课外,还将邀请省、市科研单位和技术部门的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l培训管理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报名宣传:采用板报、简报、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性.力争宣传到镇、到村、到户,做到家喻户晓。实习基地建设:依托某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村,对学员进行现场教学、亲自实践等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制定考核标准:根据项目实施小组审定的各专业班教材,学员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后,按照考核课目,参加统一规定的考试和考核,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作好组织考试、考核工作,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相关证书。学员档案管理: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学员守则,规范学员管理,并要按照施教工作程序,及时收集有关培训班的表、卡、册和入学、毕业审批登记表,建立完整的专业人才档案,并将学员的基本情况、受训记录、考试考核成绩等要输入电脑,纳入软件管理,切实为我区农业生产提供人才信息。做好教材征编印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做好教材征订工作,在购置相关规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项亩区农业发展实际组织编印适宜项目区农业生产的新型实用教材。要重点突出现代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要文图并茂,文字精练。跟踪服务:技术服务方面,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学员自身条件及所参加教学班的特点,指派专门教师对学员确定生产经营方向,制定产业规划,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政策扶持上,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帮助学员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要考虑在学员家中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帮助他们开辟农产品市场,资金、物资扶持。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对从事生产经营在资金物资上有困难的学员,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向学员提供有偿资金援助,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督促检查:根据教学计划对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发现问题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限期补课,直到改正为止。l具体安排见下表:序号技术类型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场次培训人次培训时间1配套技术土壤改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培训项目区农户23003月上旬2配套技术配方施肥技术集中培训项目区农户23003月下旬3配套技术优质食葵高效栽培技术集中培训项目区农户33004月中旬4配套技术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集中培训项目区农户42005月上旬5配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现场指导项目区农户22006月6配套技术红辣椒高产栽培技术集中培训项目区农户23007月7配套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现场指导项目区农户11009月8配套技术农田除草技术集中培训项目区农户220011月l计划进度2010年1—2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示范地块,作好项目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62 第五章规划设计2010年3—10月:集中开展技术示范和科技培训,完成各项技术示范工作。2010年11—12月:完成资料整理和验收准备工作。l项目总投资预算及来源渠道科技措施估算投资13万元。其中:技术培训1600人次,估算投资8万元,分项投资构成如下:培训教材1600套,每套35元,共计5.6万元;授课补助:10场×4课时/场×100元/课时计0.40万元;授课场地租赁费0.8万元;会务、交通及其它1.2万元。示范推广投资估算为5万元,具体投资构成如下:优质食葵新品种种植示范推广400亩,补助经费2万元,每亩投资50元;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20亩,补助经费0.1万元,对试验农户每亩补助农膜、良种、人工等50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0.9万亩,资金主要用于配方施肥建议卡制作、药品购置、取样补贴、化验补助、配方研发等环节;红辣椒标准化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示范400亩,补助经费1.2万元,每亩补助种子30元。科技推广单位活动经费0.8万元。科技措施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投资经费(万元)备注一示范推广562 第五章规划设计1优质食葵新品种种植示范推广2种子补助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0.1农资补助、人工补贴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0.9施肥建议卡制作、取样、化验、配方、测土人员等环节补助4红辣椒标准化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示范1.2种子补助二科技培训81教材5.62000套2授课补助0.43场地租赁0.84会务交通1.2三合计13l保障措施组织保障:由区农牧局主管副局长担任组长,各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农业中心主任及相关村主任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落实项目的实施计划,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衔接项目实施的具体事宜,保障项目资金安排和及时到位;协调各实施部门之间的工作;解决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项目正常管理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项目实施小组:由某市农技推广中心、区农技服务中心、各镇农业中心的技术骨干组成,具体负责项目试验设计方案,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质量检查、并参与检查督促,总结交流经验、组织阶段性验收等职能,技术人员的工作从项目准备阶段到验收阶段各负其责,一抓到底,为项目的实施奠定技术支撑。62 第五章规划设计技术力量保障:项目承担单位某市某区农技服务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近年来,区农技站先后主持完成省、市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课题10多项,取得多项成果,其中6项(次)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为了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实行主持人聘任制,将参加人员调整组合,使项目实施组成为能够胜任攻关的意志和行动统一的坚强集体,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l主要参加人员及分工姓名工作单位与职务职称分工王永刚某区农牧局、副局长农艺师农作物标准化栽培杨述锋某区农技推服务中心、副主任农艺师科技培训李崇香某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蔬菜栽培技术刘鹏某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赵生军某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农药使用技术示范王宏涛某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农田节水技术代双斌某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食葵栽培技术张宗祯某区XX镇农业中心、主任农艺师科技培训组织贾永学某区XX镇农业中心农艺师红辣椒栽培技术武红梅某区XX镇农业中心农艺师科技培训组织杜霞某区XX镇农业中心助理农艺师栽培技术l科技推广管理为了有效加强本项目科技推广措施的管理,明确科技推广目的、任务、职责,对科技推广实行合同管理,由项目实施单位某区XX镇和XX镇与某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签订科技措施委托合同书,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项目管理单位。某62 第五章规划设计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技术推广单位要严格按照科技推广措施实施方案设计的推广内容、推广品种、推广技术和推广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配合实施单位XX镇农业中心和XX镇农业中心,切实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力量,全力抓好项目的推广实施工作,为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累经验。5.7项目建设预期进度项目建设期计划为1年(2010年1月—12月),项目实施将按照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安排,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计划进度安排如下:1、2009年11月—2009年12月,确定项目区范围,宣传动员,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技术人员制定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区总体规划及设计任务,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2、3月,做好机耕路和造林工程的勘测及设计,同时完成机耕路、林地工程的招标和开挖、平整工作,进行农民培训工作。3、4月,完成造林工程的苗木采购及种植任务;完成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田、示范田等的种植工作;完成渠道工程勘测设计和招标工作。4、5月,全面开展渠系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机耕路的沙石硬化任务。5、6—7月,完成机电井的修复工程,同时开展农民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工作。6、8—9月,完成渠道衬砌及渠系建筑物配套工程的建设任务。7、10月,完成机电井建设、土壤改良、技术人员培训及示范推广工作。62 第五章规划设计8、11月—12月,进行工程决算,收集整理项目资料,进行项目自验,完善资料,做好验收前期准备工作。62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对项目区内4300亩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改造。把项目区农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同时,整合区其它支农项目和资金,配套完善项目村人饮、电力、教育、文体等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改善村容村貌,促进项目区农民生活宽裕,人居环境优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推动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2建设内容(1)水利措施:修复配套机电井10眼,衬砌渠道26.62公里,渠系建筑物1350座(其中:安排量水堰2座)。(2)农业措施:平整条田1400亩,治理盐碱1700亩,玉米垄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示范1000亩,修筑农田机耕路25.91公里。(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443亩。(4)科技措施:优质食葵新品种种植示范推广400亩,红辣椒标准化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示范400亩,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20亩,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00人次。8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编制原则及依据7.1.1编制原则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9)年163号文件《关于开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依据某省水利厅、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某省物价局甘水发(2009)年424号文颁发的《某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等有关规定完成工程投资估算编制。7.1.2编制依据1.定额依据、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水利措施建筑工程采用某省水利厅甘水规发(1996)第41号文件颁发的《某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估算定额》,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采用水建(1993)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定额》(中小型),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某省水利厅、甘水规发(1996)第4l号文颁发的《某8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并对其一类费用在原定额基础上增加15%,二类费用根据当地预算价格计算。其他措施根据当地实际调查价格计算。2、费用依据依据某省水利厅、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某省物价局2009年424叼文颁发的《某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管理办法》进行编制。7.1.3材料、施工机械价格编制依据①主要材料价格确定:材料原价按2009年第三季度生产厂家出厂价、市场价格,结合当地实际价格水平,加运杂费、采购保管费计算。②水泥、砂石料、钢材价格确定:按当地市场价加运杂费确定,经计算325水泥工地价为480元/T,钢材价格3978元/砂子29.88元/m。、石子28.8元/m。、块石55.36元/m。、砂砾料31元/ms。③施工水价: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资料,施工现场采用机井抽水至蓄水池蓄存,拖拉机运水,经计算水价为0.49元/立方米。施工电价:采用网电,经分析计算,综合电价0.6元/千瓦时。④施工机械价格:按(1996)某省水利厅颁发的《某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估算定额》中机械台班费定额,一类费用在原定额基础上增加15%,二类费用根据当地预算价格计算。7.1-4、水利措施人工工资依据甘水发(2009)年424号文规定计算,风、水、电单价按施AT_mS~风水电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砼、安装工程31.0433.0235.040.250.49O.60工组织设计方法及有关规定计算,成果详见下表:8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5水利措施取费标准①、直接费:基本直接费按施工方法选用相应的定额计算;其他直接费率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分别以4.5%、5.5%计取。②、间接费:按小型工程计取。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砼工程及安装工程、其他工程分别按人工费的16%、20%、46%、52%计算。③、计划利润:按7%计取。④、税金:按3.22%计取。7.2投资估算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1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35%;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65%。在具体措施中:水利措施:估算投资241万元,占项目计划总投资的47.25%。其中:财政投资227.38万元(含监理费4万元),占估算投资的94.35%;自筹资金13.67万元,占估算投资的5.65%。在总投资中,修复配套机电井共估算投资19.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6万元(含监理费0.283万元),自筹资金3.2万元;衬砌渠道估算投资170.6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60.16万元(含监理费2.83万元),自筹资金10.47万元;渠系建筑物估算投资50.2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0.21万元(含监理费0.89万元);其它水利措施费1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农业措施:估算投资198.51万元,占项目计划总投资的38.92%。其中:财政投资130.95万元,占估算投资的65.97%;自筹资金8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2.95万元,占估算投资的34.03%。在总投资中:土壤改良估算投资88.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9.5万元,自筹资金59.1万元;垄膜沟灌估算投资8.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万元,自筹资金5.6万元;农田机耕路估算投资100.3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7.45万元,自筹资金28.25万元;林业措施:估算投资41.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6%。其中:财政投资32.76万元,占估算投资的78.69%;自筹资金8.87万元,占估算投资的21.31%。科技推广措施:计划投资13万元,占项目计划总投资的2.55%,全部为财政资金,占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3.1%。在总投资中,技术培训估算投资8万元,示范推广估算投资5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管理费用14万元,占项目计划总投资的2.75%,全部为财政资金,占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3.33%。竣工工程和资产管护费:估算投资2万元,全部专项用于竣工工程和资产的管护和维修。7.3资金筹措方案项目计划投资510万元,根据《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投入按中央财政、地方配套、群众自筹资金1:0.4:0.3安排,在总投资中,中央财政投资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0万元,其中:省级配套96万元,市级配套12万元,区级配套12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90万元。8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4群众投工投劳项目区群众估算投工投劳1.4万个工日。85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通过农产品成本效益调查对比分析,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显著。具体分析结果如下:项目区规划治理面积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合计4000亩。项目实施后新建渠道26.7公里,每公里渠道可保证灌溉面积150-180亩,每亩地年均节水量60-80方,项目设计中节水量统一取65方/亩。项目实施后可使项目区4000亩耕地做到节水灌溉,可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同时全区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年节约水量26万立方米;项目实施营造农田防护林400亩,按每亩防护林防护面积为造林面积的8倍计,项目建设可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32万亩;项目区原有耕地2.1万亩,通过实施项目,进行条田平整,规整地块,消除大埂及地间土丘荒滩后可新增耕地面积400亩,同时原有600亩小块耕地通过平田整地后成为标准农田,方便机械作业,两项合计可增加机耕面积0.1万亩;项目设计中有食葵新品种和辣椒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任务,共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08万亩;项目区农作物优质率常年保持95%以上,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0.4万亩;项目区粮食种植面积为2000亩,通过项目建设,每亩可新增粮食150公斤85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以上,合计新增粮食30万公斤,其中优质粮食种植面积1800亩,新增优质粮食27万公斤,每公斤粮食2元,可新增粮食产值60万元;项目区胡麻种植面积100亩,每亩增产50公斤,共新增油料0.5万公斤,每公斤胡麻10元计,共新增5万元;项目区糖料种植面积20亩,每亩新增1000斤,可新增糖料2万公斤,每公斤0.3元,共新增0.6万元;项目区紫花苜蓿种植面积200亩,每亩增产500公斤,可新增干草10万公斤,干草每吨400元,共可新增产值4万元;项目区优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00亩,每亩新增150公斤,可新增优质饲料作物3万公斤,每公斤1.6元,可新增产值4.8万元;其他农产品50万公斤,主要为西瓜,甜瓜,葡萄等瓜果种植面积1580亩,每亩增产300斤,共新增50万公斤,每公斤1.2元,可新增产值60万元。种植业总产值合计为134.4万元,项目区共有农业人口2651人,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农民收入增加总额53万元。8.2社会效益一是通过项目建设的宣传,使项目区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建设意识进一步加强,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户自觉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并使我区区域气候得到初步改善,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奠定良好的经验和生态基础。二是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大量科普宣传和农业实用科学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丰富某区农作物新品种的储备,加快我区种植业新品种的更新速度,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稳步发展。并使农民自身的农业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实现科技兴农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观念新的新型农民。85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三是通过技术培训,将有效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探索成功的经验。四是通过建设综合配套建设,加大良种推广,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将大大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项目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将对周边村社农业生产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五是通过在项目区大力宣传,使群众真正认识农业综合开发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是党和政府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一项“阳光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可以充分地调动项目区群众投身农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养和锻炼一批乡镇工作干部,有力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是项目的实施,通过整合全区水、电、路、卫生、能源等项目和资金,促进农宅建设,配套抓好水、电、路及绿化、美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8.3生态效益85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一是项目区规划的综合实施,将使区内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防护林建成后,可新增防护林面积443亩,可直接防护农田面积4000多亩。农田林网可以降低风速,减少蒸发,提高湿度,有效地抵御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侵袭。增强抗衡自然灾害能力,可有效遏止风沙对项目区农作物的危害,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得到初步改善。二是通过渠、路、林、田综合治理和农田防护林营造,可以提高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延长覆盖土地的时间,有效遏止风沙对项目区农作物的危害,增强项目区农业抵御风沙的能力,可以杜绝灌溉井水的跑、冒、渗、漏,节约农田灌溉用水。三是通过发动群众对农田进行秸杆还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改良措施,将有效改变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综合收益,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使农村大量的农作物过腹还田,既节约了粮食,降低牲畜饲养成本,增加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又解决了大量焚烧秸杆造成的环境污染,净化了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对现有的机井进行修复配套,并配套修筑输水农渠,采用现代节灌技术对田地进行供水。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量,只要水利设施配套,使之充分发挥效益,完全可以保证项目区农业灌溉的需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后,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也不会形成抽取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而且通过节水灌溉,将大大提高项目区水土蓄养水平,进一步保证地下水的有效供给。此外,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内新建一定规模的防风固沙林,对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将起到良好的效果,也有利于节水措施的实施。85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8.4经济评价本项目是在原有耕地中,采取林业、水利、农业、科技推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通过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态防护体系,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耕种产值,从而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项目区总治理面积4300,其中:治理净耕地面积4000亩,营造防护林面积443亩(种植杨树8万株,村庄绿化树种国槐0.37万株)。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仅对4000亩耕地产值变化和防护林乔木——杨树的积材等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8.4.1财务评价的依据既原则(1)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设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项目财务评价有关规定;(2)水利部颁发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3)财务评价的原则:主要评价项目建成后农业增产效益,分析工程的投入与产出,计算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评价项目经济的可行性。8.4.2运行费用计算项目建成后由于节约用水等效果,将使项目区农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具体下降数据以高产稳产田与拟建项目区成本调查数据进行估算(具体见附表31、附表33)。85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项目实施造林工程则增加了项目区生产成本,林业经营成本自第二年起计,估算数额为项目防护林和村庄绿化工程投资估算中水电费、抚育费、管护费。项目建成后还增加了一定的水利工程维修费,但同时也降低了灌溉作业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费,两项相抵,水利工程运行成本不再计算。8.4.3收入计算根据某区农经管理部门近五年对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的高产稳产节水田和本项目拟实施区域农作物成本效益的有关调查统计资料,选取小麦、大麦等6种具有代表性的种植作物的成本效益资料,进行有项目(实施本项目后达到的高产稳产水平)与无项目(不实施本项目及目前的水平)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通过农产品成本效益调查对比分析,实施项目后可使项目区耕地平均亩产值增加214.1元,亩均生产经营成本减少49.3元,亩均纯收入增加263.4元(具体情况见附表13)。项目在增加农产品收入的同时,也增加林业产值。项目林业措施计划计划栽植杨树8万株,15年后存活率按60%计,15年龄杨树平均每株出材量以0.3立方米计(新疆杨与二白杨统计资料平均值)。项目区杨树总蓄积可达1.44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480元计,可产生木材总产值691.2万元。项目林业蓄材经济效益只计算杨树蓄材产值(其他树种主要为生态和观赏树种,不计经济效益)。8.4.4财务评价指标计算1)经济分析期确定:项目工程施工期为1年,经济计算期15年。85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2)基准年确定:基准年选在工程开工的第一年。基准点为年初。3)财务评价指标基准收益率取8%,经计算各项经济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见下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评价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8.8大于8%2财务净现值(FNPV)万元480.4大于零3项目投资利润率%20.8大于14投资回收期Pt年6.585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各项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在省、市农发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区开发办主任担任组长,财政、农牧、林业、水电、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负责项目的领导协调、立项申报、招投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建后评价等工作。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衔接项目实施的具体事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及时到位,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协作配合,解决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项目区两镇也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副镇长和项目区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镇财政、开发、农技、农机等相关站所负责人及项目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发办,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农业副镇长兼任。85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具体负责参与项目前期申报工作;参与工程招投标;协调各实施单位之间的协作;解决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工程建设占地、用地和工程造林等方面的纠纷,协调处理平整土地过程中土地测量与分配,协调与保证项目区农民筹资投劳和资金使用全过程公示,选举农民质量监督员,配合科技依托单位进行科技培训与示范,落实科技明白人、明白户和示范地块,并做好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成立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小组,由区开发办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区开发办、区农技站、林业站、水利局相关技术骨干组成。技术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问题,项目方案设计制定,安排超前试验,解决技术难题,设计培训技术方案,并参与检查督促,总结交流经验,组织阶段性验收等工作。某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导小组,负责工程施工建设和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工作,精心选择项工程施工队伍,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科技措施委托某市某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实施。9.2保障措施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整合全区其它支农项目和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一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项目建设和项目区新农村建设,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项目区进行村庄砂石道路、村庄绿化等建设,整合资金配套完善项目村人饮、电力、教育、文体等基础设施,在三角城村重点扶持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促进三角城村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主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改善村容村貌,促进项目区农民生活宽裕,人居环境优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推动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5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在项目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财政、发改、农业开发、农牧、水电、卫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按照“渠道不变、资金配合、各走各路、各记其功”的原则,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明确各自目标任务,充分担负起责任,做好新农村建设的业务指导、建设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9.3工程建设管理l组织管理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XX镇、XX镇政府签订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明确建设任务,落实各项措施。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区项目建设工作考核范围,接受区发展和改革局年终考核。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在区内公开招投标,确定项目工程施工单位,确保项目工程早日开工,按时限要求建设完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运行管理和培训,要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做好项目工作,通过一年建设,使项目区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田成方,路、林、渠建设标准较高,真正成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展示区、农民增收的样板区、农业增效的效益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核心区。在具体做法上,严格落实“六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县级报帐制),加强资金的监督运行,真正达到项目建设与示范的目的。l资金管理85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项目建设资金要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某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帐制实施细则》等规定,对项目资金在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实行专户储存,专人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项目资金使用范围报账列支。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要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区农发办按照项目中标单位申请,先行拔付30%的启动资金,然后按照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分两到三次集中统一审核报帐,报帐资金原始凭证要真实有效,内容填写规范、齐全,先由项目区农民质量监督员、村委会主任、XX镇和XX镇镇长、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审核后,由区农发办工程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审查签字后,再报主管领导审批拨付,区农发办、财政局和审计局对要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l工程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按项目程序组织实施,由区农发办负责,坚持规划先行、超前设计,先规划、后施工的原则,竣工后按设计检查验收。在项目工程建设中要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县级报帐制。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监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对独立承包工程发包和重点物资采购全部实行公开招标,主要工程的实施招标确定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按照《某85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公示制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对项目资金投资、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内容、建设任务、承建单位、建设期限等进行公开公示,接受项目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项目实施期间要开展农民质量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农民质量监督员要有一定的工程质量监督经验,并由群众公认、民主推荐,经镇、区确认,要注重充分发挥好农民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作用,把检查验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对不合格工程责令返工,保证工程质量合格,达到建设目标。9.4运行管理和维护工程管护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延续,也是项目建成工程长久性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要根据《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实施细则》的要求,项目工程竣工后,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和设施,要由区农发办负责登记农业综合开发固定资产帐,明确产权界定,做好产权移交,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做到建管并重,定期回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水利措施中的机电井修复配套,U型渠及渠系建筑物及时移交给项目所在村组;对农业措施中的机耕路(干道、支路)也及时办理移交,按管理和受益权限移交给各村,统一管护。林业措施实行“树随地走,谁受益、谁管护、产权归谁”的原则办理移交,要明确管护责任,确保成活率不低于96%,保存率均不低于92%。所有移交手续要齐全,程序要规范合理。移交工程按管理权限由受益村组负责筹集与落实管护资金,并落实管护责任人和制定管护措施,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85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区农发办按项目管理要求提取的项目工程管护费按要求和项目工程实际发生额、发生措施和确定的管护人,统一按凭票据据实支付,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保证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各项目村、组要在XX镇和XX镇政府的指导下,尊重农民意愿,制定切合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与管护力度,保证国家投资长期发挥效益。85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无重工业,农业环境质量较好,林木覆盖率高,但境内部分区域受为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现象有所加剧。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10.2.1缓解缺水矛盾项目实施后,能有效提高项目区水的利用率,必将有利于改善项目区用水紧张局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10.2.2遏制局面地区的生态恶化趋势水量相对增多以后,生态环境占有的绝对水资源量增多,天然植被和人工林草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将得到遏制,并逐渐向良性发展。10.2.3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资源紧缺的状况相对缓解以后,用水保证率提高,提高保灌程度,作物产量提高,为当地农牧业的稳定,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活力。10.2.4保护了农田防护林对项目区来说,农田周围的防护林是很重要的生命线。如果失去了对农田周围的防护林的水源补给,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85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10.3对策与措施10.3.1科学规划,合理用水在规划工作中应充分考虑道路、渠道、农田及农舍四旁边林的用水,而且还应考虑村镇美化,以及其它的生态用水,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生态用水,而且要预测未来的生态用水,留足留够生态用水。10.3.2对防护林带进行科学灌溉为了避免因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而使防护林带失去补给水源,在规划实施中应改变现状防护林带被动利用渠道渗水和农田灌溉回归水的情况,而应主动性、科学地对防护林带进行灌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挥其维护农田的生态功效。10.3.3制定切实措施、强化生态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加强项目区内农田防护林带和其它植被的保护,禁止一切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开发行为。85 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设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11.1可行性研究结论经过对项目建设的必然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水资源平衡、效益分析、资金配套、环境影响、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结论:l项目实施有很好的领导基础和群众基础。区、镇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项目涉及的下四分村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党员、群众中间进行广泛的宣传,按照“村内一事一议”的要求,充分征求和尊重农民意见,认真填写了土地治理项目农民筹资投劳征求意见表,逐户征求了农民对涉及占地和损毁青苗、建筑物的农户意见,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项目区干部群众对实施项目更是盼望已久,区、镇相继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区的土地治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管理,并集中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研究,制订科学措施。有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当地群众的积极参加,项目建设一定会高质量、高速度地顺利完成。l项目建设符合某区土地治理需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要求。项目重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要求,更符合当地人民的心愿,符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l85 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设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目标切合实际,布局合理,规模适中。项目建设可有效地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扩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热条件良好,雨热同季,热量资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l资金投向明确、合理,资金来源有保障。l项目采用的技术措施得当,组织保障有利,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对周边地带具有带动示范作用。11.2建议本项目具有建设的基本条件,项目建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着,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项目区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方案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可行,投资规模适中。本报告资料翔实、准确、科学,可操作性强,项目切实可行。建议国家和省市农发办根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立项,使项目建设单位能及早组织实施,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以改善当地自然经济条件,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