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6.00 KB
  • 2022-04-29 14:07:30 发布

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一、基本情况1(一)项目概况1(二)编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2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一)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发展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迫切需要4(二)维护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团结稳定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8(三)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优先发展的现实需要11(四)加快广西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12(五)X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14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15(一)建设目标15(二)总体建设项目15(三)建设经费预算21四、项目建设切实可行23(一)校企合作日益密切,建设基础好发展势头强23(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大30(三)专业建设基础扎实,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赢33(四)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领导班子思想新能力强38(五)反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共谋合作发展42(六)大力传承交通文化,校园文化共建基础良好42(七)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四塘校区建设日新月异43(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办学成绩鼓舞人心44五、项目建设保障措施45(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45II (二)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创合力46(三)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保障到位46(四)拓宽筹措渠道,经费投入充足46六、项目预期效果良好47(一)深度合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47(二)特色鲜明,专业建设紧贴区域经济发展48(三)形式多样,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49(四)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德高业精50(五)统领全局,办学治校领导能力明显提升51(六)五大平台,全面提升主动服务社会能力51(七)校企交融,校园文化凸显交通行业特色52(八)千亩校园,新建校区依山就势功能齐全53(九)示范引领,骨干榜样带动广西高职发展54七、结论55II 一、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建设地址X(南宁市园湖北路12号)3.项目实施单位X4.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5.项目建设内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五个品牌特色的专业群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园文化校企共建、基础能力建设。具体如下:(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路桥工程专业群(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汽车专业群(3)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及港航工程专业群(4)物流管理专业及交通物流专业群(5)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交通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7)校企共建校园文化(8)基础能力建设56 6.项目建设时间建设时间三年7.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二)编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2008年2月批准实施)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5.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8.《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9.《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5〕58号)1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142号)56 1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10〕15号)1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0〕52号)1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0〕12号)1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09〕85号)1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桂政发〔2009〕102号)1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09〕83号)1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09〕94号)18.《X“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战略决策,在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X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学院“十二五”56 事业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满足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方面,还是在促进自身建设和发展、带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对维护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团结稳定、促进和谐广西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发展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迫切需要1.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北部湾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发展规划将“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构筑出海出边出省的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和大密度航空网,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作为发展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为广西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但是,“北部湾发展规划”同时也指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等,并提出通过“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建设完善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56 等措施,加快推进国道、省道干线路网改造,尽快打通省际通道,提高技术等级和路网整体效率;规划建设连接沿海港口的高等级公路,加大区域内公路路网密度,形成较为完善的西南地区公路出海通道网络;建设中国—东盟交通合作项目,较大幅度提高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高等级公路和大能力铁路路网密度、机场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能力。2.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迫切需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和东盟各国大部分的商品将实现零关税,交易成本虽然极大降低,但是交易最终完成还需运输和通关的配合,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2010年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上,中国和东盟各国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各国要加速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交通基础设施,以推进中国与沿线中南半岛国家的运输、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同时提高和方便沿途居民的生活。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沿海、沿江、沿边,背靠国内广阔腹地,面向东盟十国市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也是我国进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是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和基地。目前,广西已建成出海、出边大通道,形成了与东盟对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发挥了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际大通道的作用。建立中国-东盟56 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使广西的区位优势日益彰显,客观上成为中国通向东盟的桥头堡。广西与东盟的经贸交流将更加密切,广西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特别是广西陆地一类口岸、沿海口岸、沿海保税区的建成,将给广西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与经贸合作,学院将顺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求,改革创新,整合办学资源,积极培养面向自贸区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技能型急需和紧缺人才。同时,教育交流将成为中国与东盟携手合作、寻求共赢的重要载体,学院将利用自身的地域、技术、人才等优势开展联合办学,开拓海外办学市场,构建“中国——东盟交通职教交流网络”,加快交通职业教育走向东盟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知名度。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客观上对经贸、交通、旅游、信息技术等方面需要科技、人才、信息和服务等多方位的支撑。X的办学和发展立足交通、服务广西新发展,面向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较好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迫切需要。3.广西交通运输业人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广西作为华中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大通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经济社会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的交通运输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十一五”期间,广西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建设“一枢纽两大港口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为“十二五”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效、安全、经济、快捷的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56 “十二五”期间,广西将继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国-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显示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随着大规模开发建设高潮的掀起,广西将形成沿海大型组合港、产业密集带和城市群,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大能力、高密度、快速度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是加快构筑新型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呼之欲出,力争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海陆空运输发达,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有效衔接的现代化综合立体国际大通道、大枢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指出,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九大重点产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0万人;据专家预测,至2010年广西航运物流人才需求总量将到达10万人,至2015年人才总量将达到14万人;仅防城港市建设交通类人才2010-2015年需求总量在1000人以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广西综合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交通运输类高技能专门人才,这种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专业结构和交通文化等素质上,已给广西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广西各级交通运输类学校来说,既是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模式改革的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4.X的加快发展是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发展的必要保障。X56 是广西唯一一所交通运输类高等院校,自1958年成立以来,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区)输送了50000多名交通运输类人才,为国家交通发展和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通过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充分发挥交通特色优势,全力培养交通工程、城镇规划、工程监理、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学院成为广西交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北部湾经济区综合交通建设和重要产业的发展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为北部湾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保障。2010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启动实施“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吹响了“广西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的号角,掀起了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高潮。把X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有利于为广西经济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做出贡献!(二)维护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团结稳定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为邻;境内有壮、苗、瑶、侗等11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红色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既有北部湾沿海等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地区,又有大石山区等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即“老、少、边、山、穷”56 。因此,广西的稳定和发展,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给予广西充分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并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投入等方式,千方百计帮助广西发展经济,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尤其要加大力度,把广西打造成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为广西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广西全新的重大使命。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赋予了广西发展新使命,提出了新形势下广西发展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是指导广西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广西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体现了国务院各部委对广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广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导致广西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交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近年来,陆续实施了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百色革命老区农村公路建设等大规模的农村交通建设,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港口建设。截至2009年底,广西的高速公路就达到了2390多公里,二级以上的公路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标,达到了12000多公里;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面启动,同时完成了56 291公里的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这也是广西历史上内河建设一次突破——有了第一条二级航道,等等。广西掀起的交通建设大高潮,带动了经济的发展。2009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77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5位;财政收入966.89亿元,增长14.7%,增速排全国第6位;进出口总额142.06亿美元,增速排全国第2位,其中出口增速排全国第1位。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GDP占广西GDP的三分之一,增长15.9%,增速比全区高出2个百分点,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广西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巨大飞跃,取得了突出成效。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交通发展带动经济腾飞的思路是正确的。“十二五”时期,将更是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广西交通运输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交通发展,人才为先”。X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交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为广西公路建设、公路养护、汽车维修、汽车营销、交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院以准确的定位、明确的办学方向,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七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17%,连续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56 全区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广西高等教育得到持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X以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各少数民族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和促进就业;通过人才培养输送和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对加快振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三)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优先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时期,是广西交通运输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2010年5月,广西整合了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个港口资源,统一归并,统称广西北部湾港,这标志着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广西已经规划至2020年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成为沿太平洋西岸中国—东盟重要交通运输中心,北部湾经济区域的交通枢纽。而要完成此规划,近5年内陆续投入的资金将达30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的基建投入高达1450亿元,政府投入资金优先发展交通。到2012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000公里,形成比较完善的出海出省出边高速公路网络;广西北部湾港口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港口集疏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超过1亿吨,基本建成亿吨级西江黄金水道,初步确立广西在中国交通网络中通向东盟的枢纽地位。56 因此,实施X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交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满足广西综合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四)加快广西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广西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才得以快速发展。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建有高职院校39所,办学规模快速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就整体而言,大多数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起步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素质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办学理念相对落后,对高职的发展模式、办学目标和方向、教学方式方法等都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因此,广西迫切需要建设若干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全区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更好地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广西仅有2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对于引领全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来说,数量明显不足。此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4+4”产业框架体系建设,“两区一带”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迫切需要智力支持,这是广西大力发展教育的强大动力。X致力于交通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逐步积淀、凝练为“依托交通行业优势,建设交通特色专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打造交通人才摇篮”56 的办学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也积累了较丰富的高职教育经验。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有利于促进学院继续深入探索实践,并以其成功经验带动广西区内其它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X的举办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学院的办学过程中,长期给予政策、资金、土地等大力支持,是广西给予高职院校办学支持力度较突出的行业举办者。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有利于进一步激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大力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并对广西其它行业举办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和行业加快发展当地的高职教育,进而促进广西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亟需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标杆,以之参照、借鉴,避免建设中走弯路,以此带动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10年4月,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南宁召开。会上,专家们指出,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建设,为广西高等教育特别是交通职业教育提供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教育要以“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为契机,主动面向北部湾经济区,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的主战场,进一步推动办学理念和机制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服务广西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过论证,结合长期的考察了解,我们认为X已具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入选条件,通过建设不仅可以起到投资建设的示范作用,更可以起到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的作用,引领全区高等职业院校向前发展。56 (五)X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X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等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学院党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共育,才能进一步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学院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学院通过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广西广缘汽车公司、广西超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52家合作发展理事会单位、170多家校外生产实训基地、1200多亩的校园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争取政策支持与优化投入环境、促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提升社会能力。通过建设,进一步完善“校企交融、工学一体、人才共育、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优势强化特色,实现校企合作平台上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院发展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生产实训检测、技术咨询、传承交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从而实现学院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一)建设目标56 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生产检测、技术咨询、传承交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高职院校。并实现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创新模式:积极探索一条“广西高职院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建立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新模式,力争在广西高职院校或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2.打造品牌:通过校企共建校园文化,打造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的品牌。3.突出特色: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设的专业交通特色更加明显、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4.填补空白: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积极培育的“航道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等专业填补广西新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专业空白。5.提升能力: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学院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学院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的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师资、管理、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改革创新精神、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总体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五个品牌特色的专业群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园文化校企共建、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建设时间为三年,项目资金预算总投入10658万元,其中争取56 申请中央财政投入3000万元,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投入的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配套资金和专项建设资金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968万元,学院自筹专项经费1690万元。各子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建设资金预算,确定了具体建设进度,并对建设效果进行了展望。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学院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以X合作发展理事会为重要平台、以其它合作形式为补充来开展校企合作。为进一步健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体制,将下设以下机构,分别负责校企合作多层面工作。(1)理事会秘书处(办公室):理事会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学院与各理事单位及理事会各委员会间的工作协调,接收处理各理事单位信息。(2)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学院专业设置、建设、调整;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的校企共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校企共同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的相互培训与兼职;日常教学的共同管理与监督;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评价等。(3)经费筹措委员会:主要负责社会捐赠、产学研合作收入、校企合作成立的“校中厂”开展咨询和决策服务创收等方面经费的共同筹措与管理。(4)科技合作促进委员会: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负责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等。56 (5)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主要以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内“企业文化园区”为载体,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互动机制。为了确保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发挥“管理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相关企业参与、学校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四方联动的功能,还将从推动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2.五个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充分依托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重点建设以下五个品牌特色专业群:(1)面向大西南区域公路桥梁建设、管理与养护,兼顾广西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路桥工程专业群。(2)面向广西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市场,兼顾柳州汽车制造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带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四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汽车专业群。(3)面向广西沿海港口及内河航道建设,以“港口工程技术”、“航道工程技术”等专业为主的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及港航工程专业群。(4)面向广西物流产业与公路运输管理,兼顾泛北部湾港口发展,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龙头,“公路运输管理”、“56 港口与航运管理”、“集装箱运输与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共同协调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交通物流专业群。(5)面向广西交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兼顾广西交通行业办公现代化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龙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交通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努力实现学院提出的“将学院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生产检测、技术咨询、传承交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高职院校”整体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将充分发挥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作用,搭建校企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并在三年建设期内重点建设以下几个平台:(1)交通培训中心:通过为广西交通系统各单位“量身打造”培训计划,做好面向广西交通行业企业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三年计划完成各类继续教育6000人次。(2)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自治区首批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和对口帮扶工作,实现师资共享、基地共享、成果共享。面向对口支援院校和其它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三年计划完成1000人次。(3)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转业军人、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和在校学生提供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三年计划完成6500人次;完成初学汽车驾驶员、各种运输上岗资格等培训20000人次。56 (4)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分别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公路水运检测设计中心、物流企业策划咨询中心、数字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实体,长期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工作。(5)横向课题研发团队: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组建校企科研团队,增强科研实力,三年计划承担广西交通科技项目和其他横向课题20项以上,申请各种专利4项以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最终形成产业化效益。4.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发挥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的作用,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引入校园,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交辉相映,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院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形成具有交通特色、内涵丰富、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1)精神文化建设借鉴和吸纳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进一步凝练和完善具有学院交通特色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视觉形象等,不断完善学院展厅、荣誉室等,使其成为对全院师生进行精神文化熏陶的阵地。(2)行为文化建设在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行政职能部门的作风效能建设、学风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引企文化入校”工程,开展校企文化交流,开设交通大讲坛,实施“双百”56 工程,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营造浓郁的培养职业素质的良好文化氛围。(3)环境文化建设重点建设有交通行业特色的“路桥文化园区”、“汽车文化园区”、“交通物流文化园区”、“交通文化长廊”、“交通文化园林”等文化宣传阵地,在校园内打造浓厚的交通企业文化,让学生直接接触交通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为今后的零距离上岗做好准备。5.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发挥学院办学主体的校企合作机制,与合作发展理事会成员单位深度合作,以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以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基础能力建设。(1)实践教学基础能力建设为广西公路水运检测勘察设计中心、仓储配送实训中心、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两栋实训楼,建筑面积共计15000平方米。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行业企业资金、装备、工程项目等,在改善物流管理专业、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条件的同时,对外承接工程,提高服务社会能力。(2)服务基础能力建设一是建设一座人行天桥,连接学生中二区学生宿舍与汽车系系部组团建筑群;二是建设相应供配电、道路、给排水配套设施。(3)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包括建设信息计算中心和信息数字化网络平台。一是56 建设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四塘校区信息计算中心,主要是信息工程系实训办公用房;二是建设学院信息数字化网络平台(带宽提升到500M),三年内完成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无线基站达到30个),使教学平台与信息平台功能合一,实现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校内专业课程多媒体网络课件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同时,建设30台信息查询平台,实现学生在校园内选课、适时查询成绩查询等信息。(三)建设经费预算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总额为1.0658亿元,其中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经费预算5822.5万元,校园文化建设经费预算为450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费预算为645.5万元,校园基础能力建设预算为3740万元。具体情况见表:56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经费预算(按重点建设内容汇总)建设内容资金总预算及来源合计申请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其他投入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合计3000100%3000100%2968100%1690100%10658100%申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校企合作平台652.17%491.63%160.95%5156.548.38%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886.27%321.07%50.29%师资队伍建设57119.03%1595.3%623.67%实训基地建设160253.4%121940.63%36812.39%865.09%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57419.13%1384.60%22.51.33%申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41013.67%1297.63%5395.06%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及专业群1123.73%150.89%1271.19%其他1.校园文化建设1003.33%2508.43%1005.92%4504.22%2.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816.03%2508.43%214.512.69%645.560.6%3.校园基础能力建设60020%210070.75%104061.54%374035.09%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四、项目建设切实可行(一)校企合作日益密切,建设基础好发展势头强学院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平台上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程度日益密切学院有50多年长期依托交通行业办学的历史,特别是开办高职教育近10年来,与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有:(1)功能齐全、运行良好的17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平台。(2)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丰田T-TEP学校,实施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将行业企业标准成功引入课程体系。(3)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的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校中厂”,使校企合作从最初的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浅层次合作发展到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与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组,形成联合办学实体。(4)与广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机电班”等各类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课程体系开发和学生技能考核,初步形成人才共育的合作机制。(5)被广西军区、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自治区军队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渠道。(6)与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橡胶粉水泥稳定基层结构及橡胶粉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应用研究》等横向课题研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7)长期为广西交通系统提供各类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等社会服务,极大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为了探索一种更为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院于2008年11月,与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广西广缘汽车有限公司、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顶佳计算机信息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成立合作发展理事会,搭建一个校企合作、广泛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共同承担教育与培训任务。这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实现了“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三级跳,逐步由当初“松散的个人行为”提升至“稳定的组织行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惠双赢的合作平台也日益成形。学院各系、各专业集群根据专业的特点与发展需要,在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与“专业指导委员会”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指导下,具体分析本专业在广西交通行业与地方经济的地位与影响力,找到了各自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活动:路桥工程系所属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公路监理、工程造价、公路环境监测与保护专业,汽车工程系所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均在广西交通行业和地方经济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两个系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活动中,主动通过与生产企业广泛合作,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直接参与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例如:路桥工程系与广西公路管理局等兄弟单位合作进行的“广西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及对策研究”等科研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完成了广西岑溪至容县一级公路等800多公里各类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汽车工程系承接的广西交通厅科研课题“汽车全自动空调示教台的研制”,派出汽车维修“名师”及利用检测设备经常为众多汽车维修企业解决汽车维修过程中的疑难杂症等。管理工程系所属的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信息工程系所属的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专业,日益成熟及完善起来,它们在开展产学研活动时,主动为交通行业或地方经济提供培训服务或直接为生产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服务。如:管理工程系先后为广西驰程、广西运美等汽车运输公司开办了四期中层干部培训班,为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南宁市金桥客运站等单位提供岗前培训服务;信息工程系先后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20多次,为广西所有高速公路制作宣传片,为广西公路管理局开发建设全区公路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平台等。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突出(1)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覆盖专业面宽广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落脚点。学院一方面建立了由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三个模块构成,通过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训、单项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或毕业综合实践等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以建设满足专业群需要、具有共享性与真实性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突破口,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院按照专业群的需要,建设了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商务管理模拟实训中心、物流配送实训中心、外语系语言实验室、汽车驾驶学校等校内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736.8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100元。这些校内实训基地设备齐全先进、台套数多,功能上具有较强的真实(或仿真)性与共享性,能保证每一个专业必修实训(实验)技能项目的开出,满足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为了满足各专业课程教学、职业能力训练、毕业实习等方面的要求,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学院与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南宁中达丰田汽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南宁冠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广西超大运输有限公司、深圳市新链路电子有限公司、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组委会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170多个,每个基地都能为多个专业服务。在目前开设的33个专业中,每个专业至少建立起10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接受学院相应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课程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另一方面可以为各专业教师提供生产实践的场所;同时,企业也利用学院教学资源,为企业进行新技术培训或依靠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与技术力量为之服务。(2)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丰硕学院以满足专业群需要、强调共享性与真实性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成效显著:2005年,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认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6年6月,学院“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8年,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80万元;2008年,建筑技术(公路监理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8年,物流管理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物流管理委员会授予“中国物流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物流教学十大满意品牌”称号;会计等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级示范性建设实训基地。3.校企合作共建持续深入为了积极推进工学交替,探索“订单式”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培养人才模式,学院又主动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广西远航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冠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广缘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书,实行委托培养。2007年,X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共建“T-TEP丰田学校”,成为广西第一家导入丰田技术标准的院校。自T-TEP学校开设以来,合作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办“丰田班”,导入丰田技术培训课程,取得了喜人的办学成绩。两年多来,共开办了三届“丰田班”,招收学生70名。其中,第一、第二届“丰田班”学生参加丰田技术员考试,通过率为100%;第三届学生目前正在积极训练备考中。就业方面,第一届“丰田班”学生现已在南宁中达公司、广西广缘丰田店、柳州航盛丰田公司、北海易达丰田公司等工作;其中,谢辉强、伍锦宁两位毕业不久的学生现已成长为所在公司机修组组长。第二届学生目前正在海南省、广西南宁、柳州、北海等省、市丰田经销店实习。丰田班学生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企业和社会的好评。学院借鉴丰田班的成功经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与企业接轨,陆续与企业合作开办了“博世班”、“机电班”、“小松班”等,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深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更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学院与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组建立了“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校中厂”;将与广西八桂监理咨询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校中厂”,将与著名动漫企业——湖南宏梦三辰卡通集团公司合作建设广西动漫培训中心,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合作模式正在顺利洽谈中,该两项合作计划于2010年9月前正式签订合作协议。4.初步形成校企合作新体制机制(1)成立了X合作发展理事会。2008年,在自治区交通厅的支持下,与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广西广缘汽车有限公司、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顶佳计算机信息有限公司等52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合作发展理事会,搭建一个校企合作、广泛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加强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共同承担教育与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商学院办学定位、战略规划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2)积极探索紧密型校企合作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52家合作发展理事会单位、170多家校外生产实训基地、1200多亩的校园土地资源优势,以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广西八桂监理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的“校中厂”为校企合作载体,初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新体制机制。如:与广西正高工程检测中心重组,建设成为联合办学实体:★名称: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地点:公司场地设在学院内,学院提供场地。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人员组成:由学院、公司共同组成(经理、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设备:双方设备共同整合,按公司试验、检测要求布置。●资质:双方共同申报、共有。●利益共享:各占一定比例(股份),按比例分红;公司发展投入,按比例归双方共有。●公司所承担工程,由校内教师、公司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学生的实训完全在真实工程项目中完成。(3)恢复建立了各地市校友分会学院在全区14个地市恢复建立了校友分会,组建了校友会的常设工作机构并明确了校友会的工作任务。使校友会“联系校友、凝聚校友、服务校友、促进发展”的宗旨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光大,为加强学院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以及各自所在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促进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大学院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X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上级的关怀和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优势明显。1.地方各级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教育厅、财政厅等政府部门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142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10〕15号),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出明确规划和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广西教育发展的全局考虑,将学院的机构级别提升为副厅级,并为学院配备新班子,鼓励班子精诚团结,勤政廉政,牢牢抓住好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做出更大贡献。当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把学院的建设发展纳入了广西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表示举全厅之力,支持X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等等。这一系列重大举措表明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学院发展的关心与重视。2.上级领导同志心系学院建设和发展,多次莅临指导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吴恒,原自治区教育厅厅长、现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黄华宽、厅长潘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处处长廖小波,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等领导同志,对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建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进行悉心指导,对学院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学院的发展指明方向、规划蓝图;每逢春节或教师节等重大节日,上级领导都会亲临学院,深入教职员工家庭问寒问暖,令人感动之至。上级领导同志深切的关怀,激发起全体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2010年7月17日,X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作发展理事会、校友会2010年会议在南宁隆重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应邀出席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黄副厅长对学院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院继续扩大办学空间、提升办学水平,表示支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黄华宽表示,要按照黄副厅长的要求,把学院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并全力支持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3.举办者给予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作为主管部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学院全方位的支持。早在1986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无偿给学院划拨了1200多亩土地作为教学、实训用地,使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征购土地难、发展受困的“瓶颈”问题而得以一心一意谋发展;2003年8月,学院正式启动新校区整体规划建设工作后,自治区交通厅各级领导通过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及时督促、检查建设情况,并及时解决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002年以来,为了鼓励学院多为广西交通事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学院新校区开发、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迎评促建等方面累计投入了4000多万元。为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专门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骨干高职院校工作领导小组,并承诺,将举全厅之力一如既往地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根据国家项目立项的情况,在资金上给予每年1000万元(三年共3000万元)的大力扶持,为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4.学院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宗旨、服务方向明确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利用区位优势,依托交通,服务广西,面向东盟,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素质优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目标定位: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东盟经济合作区域等区位优势和交通行业优势,把学院建设成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生产检测、技术服务、传承交通文化于一体,特色鲜明的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类型定位:以工科为主的技术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定位:重点建设路桥工程专业群、汽车专业群、交通物流专业群、港航工程专业群、交通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等五个交通特色的专业群,积极培育紧贴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需要的紧缺专业。在坚持学院交通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学院专业(群)与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链相对接。办学特色定位:依托交通行业优势,建设交通特色专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打造交通人才摇篮。办学形式定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为辅。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交通,服务广西新发展,面向东盟区域经济合作。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专业建设基础扎实,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赢1.依托行业办专业,专业建设基础扎实(1)按行业需求设置与调整专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广西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并带动运输业、汽车工业和物流业的良好形势和行业企业对交通专门人才及其相关人才的需求,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培养空间。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把专业设置的重点放在广西交通建设急需的专业。学院对原有专业进行了重新梳理,主动撤消了交通行业特色不鲜明的专业,新增专业以二级专业类别为基础,与学院现有的专业形成专业群,暂缓设置或不予申报交通行业特色不鲜明、行业领域跨度大的专业。(2)按行业优势确定重点专业,提升专业竞争力学院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密切关注市场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确定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五个行业优势明显、积淀深厚、发展稳定、前景广阔、极具生命力的交通特色专业作为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学院在重点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五个交通特色专业过程中,从交通行业需求出发,通过采取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切入口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特色做法,积极构建了具有交通特色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3)按行业发展需要,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学院认真分析了现有专业链与广西交通产业链之间的对接关系,以服务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尤其是广西交通发展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目标,分析交通产业链高技能专门人才需求状况,将学院的专业链与广西交通行业实现了较好地对接,进一步提高了为广西交通事业和广西新发展输送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水平。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多赢学院坚持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整合学院和企业不同的育人环境和教学资源,针对各专业自身条件与特色,从不同层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从2009级开始学院全面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1)培养方案校企共定。合作开展订单、工学交替等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遵循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在内的一整套培养方案和动态调整机制,共同开发和建设专业,共同组织教学,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制教材;进行相互兼职、员工培训,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2)设备资源校企共享。运行校企共建,产学共赢的机制,学院实验实训室全面向理事单位开放,为企事业理事单位进行中间试验、研制新产品、产品性能测试提供方便;企事业理事单位利用自身设备资源为学院师生实习、调研、社会实践、科技项目实验、教学科研设备加工及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人才资源校企互通。在人力资源上,根据学院的需要和要求,企事业理事单位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员工培训,为理事单位提供兼职技术人员、管理技术人才及员工培训所需的师资、教材、实验实训场所等方便条件,亦可在对方开设教学点或共同开办各类人才培训工作。(4)实践教学校企共管。实现“工学交替”,广泛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将在企业顶岗实习的“1”阶段作为管理的重点,对学生在企业的日常行为规范、“顶岗”后的工资待遇、管理和考核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考核录用机制,派教师到企业与企业共同管理。企业还设立了奖励基金,用于鼓励订单班的学生和教师。(5)订单培养校企共赢。学院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学院主动到市场寻找办学合作伙伴,先后日本丰田公司、德国博世、日本小松公司、广西机电设备公司、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企业开展了合作办学。运用企业品牌,冠名办班,成立了“丰田班”、“博世班”、“小松班”、“机电班”、“润建班”等冠名订单班。订单培养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一是学生就业有针对性,顺利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缩短了就业链条,节约了就业成本,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二是用人单位能找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解决了新进人员因“水土”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服,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三是学院落实了招生-培养-就业统筹,达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学生三方共赢,体现了学院订单培养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5)人才培养质量高。学院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打造了一批技术精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实践证明,这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自治区教学名师”的汽车工程系彭朝晖教授,多次受邀担任企业职业技能比赛评委、自治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南宁冠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维修顾问;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名师”的路桥工程系梁金江副教授,多次承担广西路桥总公司等行业企业有关公路、桥梁的测量设计工作;汽车工程系吴飞老师,潜心于汽车新技术的学习与研究,长期担任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主管、为企业员工开展汽车新技术培训,为汽车维修企业解决维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名师出高徒。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捷报频传:2009,路桥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交通高职高专院校“南方杯”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获个人单项二等奖、团体优胜奖;2010年6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竞赛中,我区24所院校的109项作品参与了比赛。X汽车工程系学子不畏强手,奋力拼搏,所参赛的两个作品:“高压电线除冰装置”荣获一等奖,“重大灾难机器人辅助救助系统”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二等奖,成绩在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2010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院获得高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比赛二等奖的佳绩。2009年,信息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等。(6)就业率及社会认可度高。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出台了《X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水平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文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和社会评价工作。近七年来,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毕业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3.95%、95.8%、97.2%、98%、98.18%、98.37%、91.52%,平均就业率为96.17%,连续多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将进一步形成“校企交融、工学一体、人才共育、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指导各专业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探索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形成适合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领导班子思想新能力强1.努力建设双师结构专兼职师资队伍(1)专职教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较高。X始终坚持“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培育专业带头人为重点,积极打造教学名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学院357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81%。学院现有16名专业带头人,在各专业中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大部分专业都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2人;专任专业教师人数为298人,其中251人具有双师素质,占专任专业教师的80%。(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良好。兼职教师是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现有兼职教师612名,按教学工作量折合140人,兼职教师占全院专任教师之比为28.17%,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已达到了35%。学院非常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计划地从校外企业及社会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与学院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组,充分利用这个“校中厂”技术人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同时,学院所聘请的兼职教师大都来自我区交通系统公路建设、汽车检测维修、道路运输等生产和管理单位,以及经济、IT等行业的专家,绝大部分都是企事业单位中的骨干,在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和威望,在教学和实训指导中普遍受到学生的好评。学院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期,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进一步发挥兼职他们发挥实践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的优势,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成绩突出。学院的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吸收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学院教师一起,共同构建教学团队。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团队、公路工程教学团队分别于2008、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广西历年来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4月,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团队和公路工程教学团队同时被评为“自治区创新人才优秀教学团队”。2.学院领导班子思想新、能力强(1)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健全,结构合理。学院目前的领导班子由党委书记、院长和3位副院长(副书记)共5人组成。学院领导班子职责明确,团结协调,勤政奉公,廉洁高尚,在学院中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具有敏锐的战略思维、科学决策能力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学院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学院现任领导5人、院长助理(党委委员)1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均为双师素质教师;2人为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2人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专家。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学院领导能力强,威信高,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领导班子决策规范,执行能力强,善于整合多种资源促进学院的发展。在工作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院中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近几年,通过新校区开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50周年校庆、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学院培养形成了一支业务强、水平高、能战斗的管理队伍。学院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工作能力得到学院教职员工的认可,教职员工对学院领导的信任度高、满意度高。(3)领导班子办学理念先进。自2007年,现任领导班子上任后,根据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广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到,只有坚持走“校企交融、工学一体、人才共育,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道路,才能进一步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学院的发展更上一台阶。因此,学院党委、领导班子经过论证,提出了“以优势强化特色”的办学新思路,即是充分利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这个平台、17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和自身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平台上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实习实训基地,把学院建设成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生产实训检测、技术咨询、传承交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高职院校。这一办学新思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目标明确,符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学院的实际,学院广大教职员工深受鼓舞,精神振奋,决心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使学院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更上一台阶。(五)反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共谋合作发展学院以“服务谋发展、贡献赢支持、互惠求合作”为宗旨,充分发挥学院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学合作优势,加强为本地区和交通行业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建设,反哺社会、回报行业、引领同行。1.社会培训:为广西交通系统各单位“量身打造”培训计划,近三年累计培训5000多人次;为广西各中职学校培养“双师素质”专业教师2500多人次。2.技能鉴定:学院职业资格鉴定站先后培训鉴定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中级实验工、中级测量工和中级施工员等工种15000多人次;广西首家获得一类培训资质的学院驾驶学校近五年为社会培训初学汽车驾驶学员17000多名,培训货物运输、旅客运输、危险品运输上岗资格证学员16000多名。3.技术推广:学院先后承担各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广西公路运输管理局高速公路营运线路招投标评审工作、自治区公路系统内部网络的改造与建设等社会服务项目600多项(次)。4.科学研究:学院先后承担了《长大桥梁高效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等省级、厅级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00多万元。(六)大力传承交通文化,校园文化共建基础良好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学院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交通企事业各个单位尤其是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根据其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研合作、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为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提供条件,开展以校企合作共建的企业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浓郁的职业氛围,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院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构建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交通特色、行业特征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如前所述,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为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台,将最终形成以校园物质文化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具有学院办学特色、交通特色、内涵丰富、校企深度融合、全国一流的校园文化体系。(七)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四塘校区建设日新月异2003年8月,学院正式启动1200多亩新校区整体规划建设工作,并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后最终定稿,并在相应政府机构备案,确定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350060平方米,项目静态总投资人民币39000万元(按当时计)。2006年,学院开始了新校区第一期工程的建设。2007年8月,建设资金达11000万元的3879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建筑总面积为25600平方米的5栋学生公寓、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相继建成并通过验收、正式交付使用。目前,已有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7000多名学生在四塘校区开展正常的生活学习。从2008年开始,投资金额达25980万元的学院新校区第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5月,学院借助园湖校区教工宿舍危旧房改房改造项目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对学院园湖校区所在的园湖路改扩建之势,积极推进校园整治绿化建设。(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办学成绩鼓舞人心学院开办高职教育以来,在国家有关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的文件精神指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空间、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动着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2004年,X被评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等级;2008年,被确定为“首批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9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西唯一“军队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2010年4月,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九所院校之一)。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X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广西交职院人的共同期盼!五、项目建设保障措施X及其举办者高度重视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工作,对创建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措施得力,以确保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如期建成。(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由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分管领导,自治区交通运输主要领导组成的“X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学院亦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沟通与协调,加强检查落实;并设立了八个项目建设小组,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明确责任,确保建设项目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取得预期成果。同时,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主要领导、教育厅和财政厅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创建骨干高职院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2010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分管高等教育的领导到学院指导工作,表示全力支持学院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发展,希望学院建成全国高职一流院校。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黄华宽同志和厅长潘巍同志对此项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学院全力把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做好、做实,并表示“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举全厅之力,积极协调交通运输厅各项资源,激励学院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二)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创合力为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院通过大力宣传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提高和统一广大教职工的认识,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为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做出贡献。一直以来,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对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满怀信心、干劲十足。学院提出完善“校企交融、工学一体、人才共育、形式多样”人才培养模式后,更是精神振奋,决心为创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而积极努力。(三)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保障到位学院为保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顺利进行,制定了《X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责任体系》、《X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X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积极推进项目实施、依法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理,提高投资效益。(四)拓宽筹措渠道,经费投入充足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学院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1.0658亿元,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其中,争取申请中央财政30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000万元、校企合作(行业企业)投入2968万元、自筹1690万元。学院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各方面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BT、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六、项目预期效果良好通过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将使X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和领导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有全面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起到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深度合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通过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学院将充分利用现有的52家合作发展理事会单位、170多家校外生产实训基地、1200多亩的校园土地资源优势,在现有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上,进一步完善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合作制度,形成三方(地方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学院专业设置、建设、调整;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的校企共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校企共同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的相互培训与兼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评价等。2.经费筹措委员会:主要负责社会捐赠、产学研合作收入、校企合作成立的“校中厂”开展咨询和决策服务创收等方面经费的共同筹措与管理;银行信贷方面的相互担保等。3.科技合作促进委员会: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负责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等。4.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主要以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内“企业文化园区”为载体,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互动机制与契合机制。(二)特色鲜明,专业建设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经过三年建设期,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金、技术、装备、智力、信息等资源,建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所需求的5个特色专业群:1.面向大西南区域公路桥梁建设、管理与养护,兼顾广西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路桥工程专业群。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面向广西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市场,兼顾柳州汽车制造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带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四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汽车专业群。3.面向广西沿海港口及内河航道建设,以“港口工程技术”、“航道工程技术”等专业为主的港航工程专业群。4.面向广西物流产业与公路运输管理,兼顾泛北部湾港口发展,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龙头,“公路运输管理”、“港口与航运管理”、“集装箱运输与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共同协调发展的交通物流专业群。5.面向广西交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兼顾广西交通行业办公现代化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龙头的交通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三)形式多样,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院将创新完善“校企交融、工学一体、人才共育、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指导各专业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共同构建学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百花齐放”的绚丽篇章:(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路桥工程专业群:“依山就地,校场合一,虚实结合”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汽车专业群:“学做交融、工学一体、校企共育”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及港航工程专业群:“水陆相融、两栖作业”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4)物流管理专业及交通物流专业群:“三位一体、三业交融”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交通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六双+多元评价”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及专业群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工作,并将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学院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德高业精通过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坚持“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培育专业带头人为重点,积极打造教学名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通过大力实施“引、培、兼、训、轮、聘”六字方针,积极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校内“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相融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经三年建设,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38%以上,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6人,高职称教师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45%以上,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数达到专业教师的90%,建成高水平的“双师结构”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教师队伍;还聘任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达到50%;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通过建设新增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五)统领全局,办学治校领导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战略思维、办学治校能力得到与时俱进地提高,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领导能力。(六)五大平台,全面提升主动服务社会能力为努力实现学院提出的“将学院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生产检测、技术咨询、传承交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高职院校”整体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将充分发挥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作用,搭建校企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并在三年建设期内重点建设以下五个平台:1.交通培训中心:通过为广西交通系统各单位“量身打造”培训计划,做好面向广西交通行业企业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三年计划完成各类继续教育6000人次。2.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自治区首批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和对口帮扶工作,实现师资共享、基地共享、成果共享。面向对口支援院校和其它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三年计划完成1000人次。3.职业技能鉴定所:三年建设期内,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面向转业军人、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和在校学生提供6500人次的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完成汽车驾驶员、各种运输上岗资格等培训20000人次。4.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分别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公路水运检测设计中心、物流企业策划咨询中心、数字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实体,长期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工作。5.横向课题研发团队: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组建校企科研团队,增强科研实力,三年计划承担广西交通科技项目和其他横向课题20项以上,申请各种专利4项以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最终形成产业化效益。通过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学院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培训、科技服务等社会服务能力,从而使学院加速融入区域的发展建设中,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能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国际与国内资源,积极开拓交通行业内、外市场,大力提升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服务广西交通行业、北部湾经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七)校企交融,校园文化凸显交通行业特色学院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交通企事业各个单位,尤其是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和吸纳企业优秀文化的元素,总结、凝练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办学传统的文化精神,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形成具有历史特色与时代特色、校园特色与企业特色紧密交融的校园文化精神,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充满生机活力、内涵丰富、独具交通特色、行业特征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1.具有交通特色、校园特色、专业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学院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系部调整、系部搬迁以及交通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各系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主题,以相关行业为元素,建设成“路桥文化园区”、“汽车文化园区”、“交通物流文化园区”、“系部专业文化区”、交通文化长廊,实现校企文化的高度融合,使校园建设具有交通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形成品牌。2.开展行为文化建设。引入行业、企业的行为文化元素,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作风效能建设、学风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3.开展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校企双方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企业文化精神与校园文化精神交融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学院校园文化精神,如校企联合开设“交通大讲坛”、“校企文化交流活动”、深入开展校园文化精神宣传。(八)千亩校园,新建校区依山就势功能齐全在第三期工程建设中,学院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充分发挥学院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土地资源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融资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校园基础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1)为广西公路水运检测勘察设计中心、仓储配送实训中心、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15000平方米的实训楼;(2)建设四塘校区8000平方米信息计算中心和信息数字化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网络平台;(3)建设新校区校园道路和供配电、给排水配套设施。学院注重建筑融入生态与环保观念,注重建筑依山而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交通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校园花香馥郁、绿树环抱、清幽宁静、别具一格,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展现秀雅精致的高品位并达到教学、生活、实训一体化目标。届时,一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功能齐全、颇具现代气息、办学规模达到10000人的新校园展现于“八桂绿城”南宁东北一隅。(九)示范引领,骨干榜样带动广西高职发展1.行业办学的成功示范。X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划,将成为广西第一批由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获此殊荣的院校之一,这将是在学院已取得的较高社会声望的基础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必将鼓舞和激励占据广西高职教育最大比重的由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为提高办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而不懈努力。2.发挥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效应。学院有关“校企交融、工学一体、人才共育、形式多样”人才培养模式一系列做法、措施,伴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深入实施,将为其他高职院校,特别是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新办高职院校提供经验借鉴,促进探索中的创新,避免在办学过程中少走弯路。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促进行业举办者对学院办学的投入。学院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不论在人才培养、校企共赢方面,还是在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都能取得较优异的成绩,这必将大大鼓舞举办者的信心和决心,将会一如既往的给予学院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进学院的发展。另外,学院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作为行业办学的成功榜样,将对其他行业办学者予以警醒与帮助,促使其在办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和投入,共同缔造广西高职发展美好的明天。七、结论X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主办的全日制以工科为主的技术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有50多年的悠久办学经历。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自治区唯一军队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该院将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作为“十二五”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无论是在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方面,还是在促进自身建设和发展、带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维护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团结稳定、促进广西和谐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具有坚实的建设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56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学院完善“校企交融、工学一体、人才共育、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好、发展势头强,其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内容合理、实施步骤可靠、保障措施有力;项目具有良好的建设环境,得到主办方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大力“举全厅之力”的大力支持,方案切实可行。综上所述,经过三年的建设,X的办学整体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因此,X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