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3.00 KB
- 2022-04-29 13:52:1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朱圩等三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部发[2000]007号”《关于申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通知》和“国土资源厅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实、办好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以《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田集街道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位于潘集区中部,淮河北岸,淮潘公路东西方向贯穿全街道,东邻古沟回族乡,南靠架河乡,西与芦集镇接壤,北与潘集镇、泥河镇相连,境内有潘集区政治文化中心的袁庄城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型街道。全街道辖1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74人),土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761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63亩,2005年人均收入2501元。田集街道南有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30
淮河,北有泥河,中部顾高新河横穿东西,水资源十分丰富。由于街道南片是个老灌区,沟、渠、路都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建设实施的。为了增加蓄水量、致使沟塘设计过大,断面超宽,另外还有很多废旧沟、塘、老村庄没有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加之城市推进,耕地面积少,人们惜地如金,加快土地整理已迫在眉睫。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必要性项目区位于位于潘集区田集街道南部,是潘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项目区内废旧坑塘占地较多,荒废沟渠、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淤塞严重,不能保证项目区正常灌溉,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较低;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废弃水工建筑及老村庄占地得不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应加强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综合治理,增加耕地面积,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大对土地整理的科技与资金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后将对田集街道及潘集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都起到积极作用。1.1.2可行性1.1.2.1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随着潘集区田集街道经济发展,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强土地治理、增加有效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已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田集街道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土地整理的思路清晰,群众要求搞好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很高,自愿投工投劳参加土地整理。1.1.2.2优越的自然条件项目区位于田集街道30
的东南部,南有淮阜铁路,北有淮潘公路,古田路穿区而过,交通十分方便。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南有淮河,北靠顾高新河,水源充足。项目区西临架河南北总干渠,区内现有支渠3条,斗渠16条,排涝沟12条,供、排水框架基本形成。1.1.2.3丰富的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土地资源的综合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注入科学技术力量。几年来,田集街道通过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办法来壮大自己技术力量,通过学习总结其它乡镇土地整理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周密、合理、科学安排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并得到了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科研等单位技术支持;通过对广大干群进行土地整理技术培训,充分调动全街道各方面积极因素来全力以赴投入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中,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1.1.2.4可操作性强项目区水利设施及道路规划均在原有水利设施和道路基础上,不占用耕地,同时通过科学合理规划还可以节约土地。废弃沟塘填平所用的土方,均来自沟、塘边原有弃土及顾高新河弃土,所以可操作性强。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名称及性质项目类型为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30
1.2.2项目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田集街道南部,东至古沟於湖村,南到架河许岗村及田集电厂,西邻天柱山路,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6048'25"—116050'14",北纬32044'02"—32046'08"。涉及田集、朱圩、吴湖3个行政村,7226口人。总土地面积566.67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不动85公顷1.2.3项目规模项目区总土地面积566.67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不动85公顷。项目概算投资575.9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1万元/公顷。1.2.4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一年。1.2.5项目治理目标本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量357.96公顷,新增耕地74.4公顷,新增耕地率12.49%。疏浚排涝沟14.71千米,新建防渗渠9.95千米;修建土渠3.1千米;桥、涵、闸等各类配套建筑物169座;修建泥结石道路5.33千米;植树造林5.22万株。通过林、路、渠、沟、塘、及老村庄的综合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生态区,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1.2.6整理后农业生物措施利用情况30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土地整理后针对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粮食产量低的现实,推广农作物秸秆“生物剂”堆腐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项目竣工后就能实现农、林、副业综合经营,向多功能特色农业转化。2.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7)《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9)《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0)《安徽省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2.2编制过程(1)立项审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潘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勘测调研。确定项目的类型、性质、范围和规模。30
(3)规划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考虑与项目区对外排、灌水系及道路的衔接,合理进行水、路、林的规划布置。(4)概算编制。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进行投资概算。(5)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沿淮平原地貌,南北略低,中部略高,高程从海拔22.1米到23.9米不等,地势起伏不大。3.1.2气候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主要特征: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3.1.3植被项目区林木以意杨为主,混生少量的小叶杨,草灌木稀疏,有羊草、硬质早熟禾、中亚苔草、萎菱草等。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果树资源有柿、梨、枣、葡萄等。3.1.4土壤资源30
项目区的土壤属砂姜黄土,经多年种植水稻,现已形成潜育型水稻土。土壤质地粘重板结,易旱易涝,养份含量较低,土壤耕作层较浅,适宜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中等,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现状为:有机质12.49g/kg,全氮0.29g/kg,速效磷5PPM,速效钾131PPM。土壤PH值在6.5-8之间,呈中性或微碱性。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土壤耕作层容重1.38g-1.61g/cm3,孔隙度39%-48%,由于土壤渗漏量较低,对保水保肥较为有利,但排水不良易形成渍害。从项目区的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项目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少,见效快,利用范围广,经过开发整理后,可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3.1.5自然灾害项目区位于淮北大堤保护区内,其防洪标准达到40年一遇,但土地渍害较明显,排涝沟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排涝功能较差。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平均为十年一次,但项目区水源有保证,通过治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后,该灾害将得以彻底解决。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2.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23.1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3%,气温21℃期间的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54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活动积温为5130℃-5210℃;稳定通过10℃的天气数213天,有效活动积温为4752.1℃-4755.7℃;无霜期长达215-223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37毫米(1951-2001);多年平均蒸发量1613.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光能充裕,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田集街道30
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为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多种适应性,有利于综合治理,发展农、林、副各行业生产。3.2.2水资源3.2.2.1水源情况项目区水资源以淮河为主,顾高新河、自然降水、地下水为辅。灌溉水源以河流取水为主,自然降水为补充,居民及牲畜用水使用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3.2.2.2水资源情况分析a、需水量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需水量202.64万立方米,包括灌溉用水量(水稻、小麦)、居民及牲畜需水量,具体为:(1)灌溉用水量项目区规划新造耕地74.4公顷,全部为水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面积357.96公顷,全部为稻麦轮作耕地,复种指数1.88。水稻生育期概化为:泡田、返麦、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期和黄熟期。小麦生育期概化为插种出苗、分蘖迫麦、拔节孕穗、抽穗杨花、灌浆成熟,经淮南地区试验农作物各阶段净用水量。(详见下表1)表1水稻、小麦灌溉定额计算结果表农作物保证率用水定额水稻小麦综合用水定额50%85%95%50%85%95%50%85%95%净灌定额256.6327.5446.5123.0142156189.8234.7301.2渠系水利用系数0.60.60.60.60.60.6毛灌溉定额428546744205237260316.5391.550230
则:①水稻的灌溉需水量:107万立方米;②小麦的灌溉需水量:68万立方米。灌溉用水量为175万立方米。(2)居民及牲畜用水按照《淮南市水资源评价》,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30升/人·天,涉及项目区总人口7226人,年用水量为27.58万立方米;大小牲畜用水定额分别为30升/头·天、2升/头·天,项目区2005年大牲畜存栏数0.05万头,小牲畜存栏0.02万只,牲畜年用水量0.06万立方米。项目区居民及牲畜年用水量合计为27.64万立方米。b、供水量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总供水量495.28万立方米,包括地面径流量、地下水和客水三部分。具体为:(1)地面径流量:项目区建设面积481.67公顷,椐田家庵站1951年2001年50年的降雨资料统计,设计水平年降水量9314.71毫米,年降水总量292万立方米,年地面径流量78.84万立方米(径流系数α取0.27)。(2)地下水:街道、村居民及牲畜饮年用水量为27.64万立方米,直接在村庄内打井取水,满足生活需要。(3)客水:淮河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利用架河电灌站进行提水,通过架河总干渠及东一、二、三支渠把水引入项目区,架河电灌站总装机15台,2240kw,每年有1台机组可为项目区供水165.24万立方米,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的需求。30
表2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架河电灌站供水量统计表序号名称设计流量供水时间效率供水量(万立方米)m3/s天/年时/天%1架河站(1×155kw)1.35202085165.24有效供水量为总供水量扣除蒸发量部分。项目区整理后坑塘水面8.99公顷,年均蒸发量1613.20毫米,实际蒸发量按40%计算为5.8万立方米(8.99×1.6132×0.4)。表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水资源供需情况表单位:万立方米名称类型数量名称类别数量备注需水量灌溉用水量175可有效供水量地面径流量78.84居民、牲畜用水量27.64地下水27.64客水165.64开机20天蒸发量-5.8合计202.64合计271.72通过水资源供需条件分析可知,项目建成后,设计水平年P=85%有效供水量为271.72万立方米,大于需水量,各项用水需求可以满足。(详见表3)3.2.3生物资源项目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生存,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种类具有多样性,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林木以意杨、油桃、雪梨30
为主,混生少量的小叶杨,草灌木稀疏,有羊草、硬质早熟禾、中亚苔草、萎菱草等,果树资源有柿、葡萄等。动物资源有畜禽及水产品等,水产品以鱼类为主,有鲢、鲤、鲫、草、青等。3.3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耕地产出率相对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很少,当地农民以种田为主,伴以经商、外出打工等方式谋生。2005年该街道农民人均收入为2501元,项目区人均收入仅2193元,收入水平较低。(详见下表4)表42005年项目区所辖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表单位:人、公顷、元村名人口耕地面积人均耕地人均收入田集214126.870.01252440朱圩2660126.670.04762230吴湖2425130.020.05361910合计7226283.560.037921933.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4.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灌溉主要以架河电灌站供水为主,总装机2240KW,斗渠3条,农渠16条,排涝沟12条,配套建筑物38座,大都在七八十年代兴建,沟渠淤塞严重,致使项目区灌排不畅,且输水渠道均为土渠,渗漏严重,水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3.4.2交通状况30
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南有淮阜铁路,北有淮潘公路,祁古路穿区而过,但是田间道路、生产路缺乏统一规划,占地较宽,且多为土路,坑洼不平,特别是阴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3.4.3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林木覆盖率为14.3%,网格偏大,多为500-700亩一格,且林木品种单一,缺棵断带现象十分严重。3.4.4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东南有“单机甲中华”之称的平圩电厂,区内有50万kv高压线路穿区而过,为以后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3.4.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区内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林网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但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工程不能有序正常进行,林木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较差。4项目分析4.1项目合法性分析本项目符合《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淮南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潘集区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其规划方向与市区级规划所确定的用途一致,符合法定要求。4.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项目区土地面积566.67公顷,由田集街道朱圩、吴湖、田集3个行政村集体所有,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二大类。农用地包括耕地283.57公顷,其他农用地96公顷;建设用地包括住宅用地102.10公顷,不动8530
公顷。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土地的产出率相对较低,水稻单产450公斤/亩,小麦单产215公斤/亩。通过对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可有效改善种植条件,提高经济效益。表5项目区土地登记情况一览表单位:公顷项目名称土地权属村名土地面积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土地整理项目集体田集108.8752.8756朱圩22316657吴湖234.8160.574.3合计566.67379.57187.34.3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本项目主要通过整理田间沟、渠、路、塘,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面积。该工程预计新增耕地74.4公顷,新增耕地率15.4%。新增耕地主要包括:整理前农村道路用地114.71公顷,整理后农村道路用地16.09公顷,新增耕地1.01公顷;整理前农田水利用地50.7公顷,整理后农田水利用地33.7公顷,新增耕地17公顷;项目区原有坑塘水面28.2公顷,东二支南北坝塘沟、老干渠、朱圩大沟、部分小沟塘,新增耕地21.26公顷;老村庄占地面积102.1公顷,整理后66.97公顷,新增耕地35.13公顷;通过以上措施,可使项目区内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明显提高。30
表6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对比表单位:公顷、%土地利用类型现状所占比例规划所占比例农用地耕地(11)水田(111)283.5758.87357.9774.32旱地(114)菜地(115)林地林地(131)其他农用地(15)农村道路用地(153)114.713.5516.093.34农田水利用地(156)50.710.533.77.00坑塘水面(154)28.205.856.941.44小计379.5778.81414.786.1建设用地住宅(25)农村居民点(253)102.1021.2066.9713.9小计102.1021.2066.9713.9合计481.67100481.671004.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4.1自然因素30
项目区原土壤属砂姜黄土,经多年种植水稻,现已形成潜育型水稻土,质地粘重,耕作层浅,适耕期短,耕作阻力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易渍、易涝、易旱。项目区内部排、灌、蓄、养功能设施较差,造成灌溉不及时,排涝无出路,道路蛛网密布,降低了土地利用率。4.4.2经济因素2005年该街道农民年人均收入为2501元,项目区所属各村年平均收入仅2193元,收入水平较低。地方无规模企业,无投入来源,虽然群众治理项目区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无力自行整治。4.5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后,通过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周围植树绿化,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涵养水源,项目区内水系得到合理调控,有效改善了农田供排水条件,增加了林网的防护功能,使项目区的环境优雅美观,改善了项目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本区域和周边环境起到了良性循环作用。4.6基层组织及公众意见项目的实施能够得到街道、村基层组织的拥护,各村均召开村民大会征集项目实施意见。当地群众认为该项目完成后对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致同意项目实施。4.7土地适宜性分析30
土地整理区是适宜性评价,是否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选用结构和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这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点是对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通过对项目区土壤物理性状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土地属性对耕地利用的适应性程度及对土地整理可能产生限制的因子类型和强度参考土地形态和目前整理水平及进一步开发的可能性,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坡度,耕地厚度、土壤PH值灌溉条件、排水条件、侵蚀程度、土壤养分、土壤性质、对外交通9个影响因子,经分析表明,项目区所选择的各单元土壤养分值在1.0~2.0%之间,均为“中等适宜等级”;坡度分值在6~9度之间,属“中等适宜”等级,土壤质性为砂壤土分值均为“适宜”等级,其它各单元评价均在“中等适宜”以上,因此整个项目区土地适宜耕作程度均在“适宜”等级以上,土地利用方向定为水旱轮作是适宜的,能同时满足水、旱作物的要求。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项目规划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整理,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科学安排农、林、交通、村镇等用地,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多造耕地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5.2项目规划依据(1)《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2)《淮南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3)《田集街道2002-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田集街道农村道路“十一五”总体规划》(5)《田集街道水利设施“十一五”总体规划》30
(6)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5.3项目总平面布置说明5.3.1农田水利方面布局项目区田间工程采取支、斗、农三级布置,其中:支、斗渠采用沟-路-渠布置;田间采用农渠(沟)、路相间布置,即一渠两边灌,一路下两田。5.3.1.1灌溉工程布局项目区灌溉以淮河为主要灌溉水源,利用架河电灌站进行提水,通过架河总干渠及东一、二、三支把水引入项目区,将水输入斗渠,然后经农渠把水灌入田块。为了节约耕地,节约用水,缩短灌溉周期,计划将支渠、斗渠建成混凝土防渗渠,其中:支渠控制面积为3000亩~5000亩,其长度为2000米~5000米,间距为800米~1200米;斗渠控制面积300亩~700亩,长度为米~1600米,间距为300米~700米;农渠控制面积50亩~360亩,长度为300米~800米,间距为100米~400米。5.3.1.2排涝工程布局项目区排涝以自排为主,排涝通过农沟排入斗沟,由斗沟排入中沟,而后排入淮河。排涝系统以现有中小沟为骨架,布置斗、农沟,斗、农排水沟与斗、农渠采沟渠合一(半地下渠)的办法,排灌兼用。5.3.1.3田间配套布局为便于农机下田,斗、农渠及斗、农沟之间相互贯通,在田间道、生产路与沟渠交叉处修桥、涵63座,同时为了把水及时有效灌入田间,在斗农渠上修闸、渡槽、放水口门等106座。30
5.3.2农村道路布局道路工程规划以方便群众交通生产,有利于耕作为原则,主要规划了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两种,田间道路主要沟通村庄与田块之间交通,生产道路主要沟通田块与田块之间交通,道路建设布局上与沟、渠衔接为沟-路-渠形式。5.3.3其他工程布局为加强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护项目区耕地,规划在田间道路、生产道路、沟渠两侧及整理后村庄房前屋后均植树绿化,这样既起到生态防护作用,又能美化项目区环境。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5.4.1土地平整5.4.1.1建设标准项目区土地平整全部为废弃沟塘平整。项目区内废弃沟塘平整,采取剥离表土后利用原有开挖沟塘弃土及顾高新河弃土回填,然后在回填好的地块上覆盖剥离的表土并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等生物措施,使新造耕地耕作层土壤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开发整理项目二级耕地质量水平,满足农业耕种要求。5.4.1.2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土地平整开挖回填需做土方14.35万立方米。30
表7土地整理措施工程内容、工程量及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m3)合计(万元)老村庄万m314.3586.801土方外运万m35.35842.82土方回填万m37.00428.003圩沟整修万m32.00816.00 合计万m314.3586.805.4.2农田水利设施5.4.2.1规划标准(1)排涝标准:排涝沟及配套建筑物均按五年一遇的标准设计,自排模数为1.05m3/s/平方公里。(2)灌溉标准: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及作物种类,经计算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时灌水模数为2.0m3/s/万亩。(3)防渍标准:按暴雨后,地下水位升临至地面,地下水位通过田间排水系统经三天排水,将地下水位排至埋深0.6米以下。5.4.2.2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1)开挖、疏浚、整理排涝沟及废沟塘开挖、疏浚、整理排涝沟13条,长14.71千米,整理大沟塘2个,土方量为20.12万立方米,按原有宽度设计,多余部分进行修整其中:①开挖疏浚中沟2条,长5.4千米,需完成土方量1.28万立方米;开挖疏浚大沟1条,长1.7千米,需完成土方量3.4万立方米。30
表8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工程量及投资概算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工程量(立方米)单价合价土方砌体砼(元)(万元)一沟渠疏浚开挖整理千米14.7120120099.61排水中沟千米5.4128001012.82排水大沟千米1.73400103.43整理朱湖大塘亩2090001094整理顾高新河亩264176000470.45整理零星废沟10条亩501000044二水渠工程千米13.05140.951东一支防渗渠米5001507.52东二支防渗渠米150015022.53东三支防渗渠米215015032.254东一防渗斗渠米280013036.45东二防渗斗渠米3000130396东二土渠米31003300103.3三配套工程座16958.41中沟桥座1010000102大沟桥座420000833×8m防渗渠生产桥座25000143×4m防渗渠生产桥座304000125渡槽座51200066支渠节制闸座4500027斗渠节制闸座240000.88进水闸座1230003.69斗门座100150015合计298.95②整理大沟塘2个,零星废沟10条,需完成土方近20万立方米。(2)水渠工程修建砼防渗支渠3条,长4.15千米,上口宽3.6米,下口宽130
米,深1.3米,投资62.25万元,修建砼防渗斗渠6条,长5.8千米,投资75.4万元,修建土渠12条,长3.1千米,宽1米,需完成土方量0.33万立方米,投资3.3万元,(3)配套建筑物修建配套建筑物169座,其中:兴建生产桥32座、大沟桥4座、中沟桥10座、闸18座、渡槽5座、斗门100。5.4.3道路建设规划兴建田间道路5.33千米,规划将田间道路兴建成泥结石道路,田间道路宽4米,高出地面0.5米(其中沙石厚度0.2米)。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表9泥结石道路工程内容、工程量及投资概算表序号道路名称长度宽度(m)单价合计(km)(元/m2)(万元)一田间道路5.33 38.381杨庄路0.554183.962大郢路0.584184.183朱庙路0.54183.64朱圩路1.24188.645朱湖路0.64184.326程王路0.64184.327吴湖路1.34189.3630
5.4.4防护林建设5.4.4.1建设标准为增强林带防护效果,林带配置设计为混交林带,主栽树种意杨,品种选择“南林95”、“895”、“中涡一号”、“皖林一号”等适宜沿淮地区生长的品种,混交树种选择杨柳,混交比例为4:1。将各村庄老杂树砍伐,把吴湖村建成生态村,购森防设备3台,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共植树5.22万棵,按每亩植树110棵计算,则新增林木折合占地34公顷,林木覆盖率增加了6.1%,农田林网网格在200-300亩之间(详见项目规划图)。5.4.4.2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表10绿化配套规划设计及投资概算表绿化项目长度(千米)树种设计行数株行距(米)设计棵数(株)单价(元)投资(万元)备注 森防150004.53台道路9.73意杨22650031.95渠4.15意杨22600031.8排涝沟14.71意杨杨柳23470030.94老村庄意杨33000039老村庄垂柳55000126合计植5220024.6630
农田防护林网规划植树5.22万株。(见上表)5.4.5项目施工进度计划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根据项目区雨季多集中在春、夏两季的特点,其主要工程安排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植树造林安排在明年3月份。6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6.1投资概算编制依据(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4)部颁《土地整理项目预算标准定额》(5)《淮南市工程造价》(2006年第11期)(6)《建材价格信息》(2006年第11期)6.2投资费用构成及筹资方案:6.2.1投资费用构成该项目总投资概算资金为575.9万元人民币,其中:工程施工费448.79万元,占总投资77.9%;其他费用115.59万元,占总投资20.1%;不可预见费11.52万元,占总投资2%(详见附表3)。6.2.1.1工程施工费工程施工费448.79万元,占总投资77.9%;6.2.1.1.1土地平整费概算土地平整投资86.8万元,其中:土方运填投资70.8万元30
,圩沟整修16万元。6.2.1.1.2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概算农田水利设施总投资298.95万元,其中:(1)衬砌灌溉渠系投资140.95万元;(2)疏浚排涝沟投资99.6万元;(3)涵闸、农桥等配套建筑物,投资58.4万元。6.2.1.1.3道路工程投资概算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投资38.38万元。6.2.1.1.4其他工程投资概算其他工程投资24.66万元,主要兴建防护林。6.2.1.2其他费用其他费用1214.711包括:前期工作费24.23万元;工程监理费6.73万元;竣工验收费13.46万元;业主管理费9.86万元;拆迁补偿费61.3万元。6.2.1.3不可预见费不可预见费11.52万元。6.2.2筹资方案全额申请市级财政投资。6.2.3投资计划按照工程进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详见附表6)7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14.71土地权属现状30
项目区土地面积566.67公顷,全部为集体所有,现由田集街道田集、朱圩、吴湖3个行政村农民耕种,已于1999年登记发证。其中:田集108.81公顷、朱圩223公顷、吴湖234.8公顷。项目区原有土地利用率低,耕地产出率不高,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整理的呼声很高。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竣工后,原则上保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首先对整理成果进行测量,明确土地权属,重新计算各村土地面积。各村土地由村民小组按照原农户承包的面积进行承包,新增农用地,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土地利用价值为标准,由街道、村统一发包、租赁使用。8项目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8.1组织机构设置潘集区政府成立土地整理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淮南市国土资源局潘集分局,抽调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财政、环保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田集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统一领导,各负其责。8.2项目实施管理30
在市、区土地整理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所有工程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由项目实施单位与有资格的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聘请监理单位进行监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同时不定期邀请各专业部门督查,以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全面建设任务。8.3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三专”管理,即专帐、专户、专人办理,实行区级报帐制,做到专款专用。严格项目资金拨借款审批手续,按项目工程实施进度拨款。工程竣工验收后,对工程及财务进行决算审计。8.4项目竣工后运行管理与维护措施为了使项目能够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建成后,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建立项目区设施管理责任制,与承包人和使用人签订设施维护合同,建立管护制度。整理后的土地利用实行耕地、林地承包到户,按期交纳租金,提高利用率。同时多方位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建立投资机制,实行滚动发展。9效益分析9.1经济效益9.1.1作物增产项目整理原有耕地283.57公顷,复种指数1.85;整理后新增耕地74.4公顷,全部为水田,复种指数1.88。整理前水稻单产450公斤/亩,小麦单产215公斤/亩;整理后,水稻单产提高到540公斤/亩,小麦单产提高到352.5公斤/亩。9.1.1.1整理前产值①水稻:播种面积283.57公顷,按单价1.4元/公斤,则年产值283.57×15×450×1.4÷10000=267.97万元;②小麦:播种面积283.57公顷,按单价1.4元/公斤,则年产值30
283.57×15×215×1.4÷10000=128.03万元。小计:396万元。9.1.1.2整理后产值①水稻:播种面积357.96公顷,按单价1.4元/公斤,则年产值357.96×15×540×1.4÷10000=405.93万元;②小麦:播植面积357.96公顷,按单价1.4元/公斤,则年产值357.96×15×352.5×1.4÷10000=264.98万元;小计:670.91万元9.1.1.3年新增费用①年折旧费:670.91×5%=33.54万元②工程运管费:670.91×10%=67.09万元作物年净增效益为:670.91-396-33.54-67.09=174.28万元。9.1.2节约生产成本通过对水、田、路、林等综合治理改善了耕作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防渗渠的建设,可使农田排灌自如,缩短了灌水周期,降低了用水量,按近几年田集街道农田治理区统计资料分析,防渗渠道灌溉农田,亩年均节约用水110立方米,节电4.5度计,规划区年均节约生产成本总值为:357.96×15×(110立方米×0.035元/立方米+4.5度×0.725元/度)÷10000=3.82万元。9.1.3植树造林项目区规划栽植用材林5.22万株,按存活率85%计算,则生产活立木4.43730
万株,12年后成材,平均每棵树木体积按0.3立方米计算,则12年累计生产木材13311立方米,木材平均价按600元/立方米计算,产值为:1.3311×600=798.66万元,净效益按60%计算,净产值为:722.16×60%=479.196万元,年均净产值为:479.196÷12=39.93万元。由以上可见年增效益为:174.28+3.82+39.93=218.03万元9.1.4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575.9万元,年增效益218.03万元,按静态经济效益分析,3年可收回全部投资。9.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74.4公顷,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手段得到加强,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对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缓解就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项目的实施,丰富了城街道农副产品市场,初步建成粮、油、林生产基地,稳定了市场物价,保证了市场供需平衡,同时也增加了财政税收。项目的实施可使地方群众得到实惠,感受到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改善了干群关系,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9.3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通过林业措施的实施,完善了农田防护林体系,新增林木5.22万株,项目区林木覆盖率提高6.1个百分点,达到2130
%,增强了农田抵御旱涝、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土地平整,改善了土壤条件,提高了土壤肥力,使项目区建设成为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基地。10结论与建议10.1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规划是根据《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淮南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合潘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而做出的。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75.9万元,年新增效益218.03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项目的实施可新增耕地74.4公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缓解该地区人地矛盾造成的压力。同时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田集街道南部的生态环境,为项目区附近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利。通过论证,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充分可行,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10.2问题与建议项目区内原有沟、塘、路、渠断面较大,基础较宽,占地较多,并且有一部分早已废弃,照成土地利用率低,为此,我们建议国家向粮食主产区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充足。综合上述情况,该项目规划合理,切实可行。11附表(1)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概算表(2)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表(3)土地整理项目任务、工程内容及投资估算表(4)土地整理项目现状规划面积平衡表(5)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进度表(6)土地整理项目季度分月投资计划表12附件30
(1)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立项报告(2)潘集区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3)田集街道关于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承诺书(4)潘集区林业局意见;(5)潘集区水利局意见;(6)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评审意见(市级);(7)群众座谈会纪要。13附图(1)项目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2)项目区1:10000规划图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良种肉食鸭集约化环保养殖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景名胜区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蓖麻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良种肉羊培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景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蓖麻种植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良种猪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边贸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粮食仓储维修项目可研报告
- 调味品有限公司技改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财务公司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景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活垃圾三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调味蔬菜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采矿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