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00 KB
  • 2022-04-29 13:58:50 发布

生态种植及林下养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种植及林下养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报告编写单位:编制日期: 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肉羊养殖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公司名称: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简介: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1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以科技为导向,集无公害蔬菜与水果生产加工,花草林木种植、家禽家畜养殖、食品加工以及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民营企业。公司倡导“绿色、生态、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致力于农业领域,为推动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奉献自身应有的力量。1.1.3项目建设地点X省焦作市武陟县木城镇1.1.4建设期限:项目分四期建设,总建设期限为5年,一期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时间为2016年1月正式启动,工期进展顺利预计在2018年1月竣工。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规划用地面积为000亩,总投资额为8亿元,分2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额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000亩,用于肉羊养殖场建设,年养殖规模达0000头。 二期项目总投资额为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000亩,用于产品深加工,主要为羊肉分割深加工、冷库,休闲食品(肉)加工。1.3项目建设目标建成X省规模较大的肉羊养殖、羊肉制品加工生产基地,实现年出栏0000头肉羊,创造就业岗位0000个,带动周边个体养殖户致富。1.4项目总投资额该项目主要以现代生态有机农业为主,以现有生态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总投资8亿元,总共分2期完成,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1.5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57号);(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国农综字第28号};(7)企业提供给XX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相关技术资料;(8)企业提供的相关协议、资质、证书。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科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总投资万元1.1建设投资万元1.2建设期利息万元1.3流动资金万元2年均营业收入万元3年均总成本万元3.1年均固定成本万元3.2年均可变成本万元4年均经营成本万元5年均利税总额万元5.1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5.2年均利润总额万元6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7财务净现值万元税后8税后投资回收期年9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10财务净现值万元税前11税前投资回收期年12总投资收益率%1.7研究结论1.建设肉羊养殖及肉制品加工产业园 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3.项目建成后,保证了焦作市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肉羊养殖及肉制品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可带动焦作市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焦作市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肉羊品种和饲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绿色蔬菜,供应焦作市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5.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探索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央财政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增加湿地保护投入,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政策,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3)2015年,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2、生态农业产业背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不仅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3、项目提出背景2014年以来,X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2月,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继续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提升农业经营水平。坚持扶持培育和开放引进两个途径,大力发展各类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创新、提升、优化和拓展。充分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不断提升面粉加工集约化水平,拓宽玉米、大米、杂粮的开发利用渠道,壮大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启动沿黄区域绿色奶羊发展专项规划,支持肉羊肉羊产业发展,持续建设奶羊、肉羊、肉羊、家禽等现代畜牧产业化集群。积极发展花卉苗木、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木材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抓好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性原料基地。鼓励支持集群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改制、上市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培育一批产业集团。2015年底力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总数达200个。2015年7月22日,李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用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延伸价值链。 目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已不仅仅受资源制约,同时也受到市场制约。加之入世后对农产品生产、市场和消费理念的冲击,迫使全国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多方位、深层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其结构调整尤为迫切,更为艰难,也是良好机遇。建设以现代有机农业生产与有机食品产业化发展整体模式为项目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重点突出有机生产的产业化整体布局与产业连接,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综合生态经济循环协调发展模式,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种养殖,特别是生态农产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主要围绕良种肉羊养殖,实施产业化建设,形成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加工效益,以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为目标。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而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形式紧迫。 2.2.2项目建设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需要肉羊养殖及肉制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在2008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肉羊养殖及肉制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林州市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和示范作用,促进林州市优势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整体素质,加快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和拓展农业发展新领域,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林州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和模式,提高林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3项目建设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肉羊养殖及肉制品加工项目围绕林州市 优势农业资源,把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项目的科技先导和示范带动作用,极大推动了促进种植、养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能依托科研院所的力量,走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路子,通过优质新品种引进、繁育和推广,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优质化进程,实现了以科技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项目建设,能够带动一批以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商品化为主要内容的各具特色的种养殖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2.2.4项目建设是发展林州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林州市农业自身的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林州市传统农业“一小三低”(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其导致在农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体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先进县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项目将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引入林州市农业领域,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坚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实行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将成为林州市乃至X省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参观学习和培训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示林州市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林州市探索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试验区。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3.1X省农业产业市场分析1、产业化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X省是农业大省,70%的人口在农村,9700万人口、7500万农民的压力,一度让X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但如今我们看到的X,已经进入一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农业大省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X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面粉、挂面产量居全国第一;X的火腿肠占国内市场总销量的80%,速冻食品占国内市场总销量的60%,方便面年产量占全国的近三成。X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中西部省份前列。最近,X省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构想:到2020年,X50家以上的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全省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5%左右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工和销售。X省的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坚持 以"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以豫北、豫中南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业养殖基地、中原肉羊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瘦肉型羊、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带。如新乡的优质麦、汤阴和临颍的食品、淇县的肉鸡、潢川的水禽、孟州的玉米加工、灵宝的果汁加工、永城的面粉产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全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9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8473家,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省的龙头企业群体。2、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全省1167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属龙头企业带动型的57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421家;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43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200多家。2007年底,全省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450万吨,居全国第1位;肉类、奶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78万吨、255万吨,分别增长18%和47.5%。X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60%;食用菌、味精、方便面和调味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2007年X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位居全国第二;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6.3%,占中部的32.1%。龙头企业的实力增强之后,通过大力推进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3、X养殖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省与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相对稳定利益关系的种植业基地面积达5617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6666万头、养禽量72493万只;有1022万农户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进入市场,占农村总户数的51%,户均从中增收1025元。从各地情况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签订订单,实行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或优惠价,以降低市场风险,保障农民增收。3.2X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1、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力不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X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资源、产业优势,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X实际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走在中西部省份的前列,并成为国人名符其实的"粮仓"和"厨房"。但是,本省的大型龙头企业,除双汇、莲花、三全、思念等企业外,全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产品质量档次较低,与农业生产和消费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据统计,山东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超一万多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84家,被列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44家,而X分别只有9102家、287家和23家,且绝大多数企业的科技、管理水平不高。品质好、科技含量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精、尖、新"产品不多,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不多,销往省外、国外的产品不多。加之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以鲜(活)货、原材料、粗加工品出售为主,致使产品销售市场的半径不大,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 2、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短  目前,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纵向看,产品深加工度不够,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资料显示,全省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仅占20%,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5左右,而我国仅为1:0.8。X小麦加工能力虽然占小麦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但主要还是以面粉加工为主,而且产品品种少、档次低。与其它省份相比,如吉林的大成公司可以加工出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化工醇等系列产品,而X还主要是把玉米加工成饲料,把红薯、小麦等粗加工后向外销售,附加值较低。3、产业化的市场运营机制不健全 突出表现在许多地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过程中,还习惯于仅从建基地、抓主导产业来入手,忽视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运作体系和机制,以致许多地区的主导产业结构雷同,缺乏特色。其次,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制约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的健立和完善。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量占农户总数的比例不足10%,绝大多数农户仍游离在产业化组织之外,处于分散经营、自找市场状态。就是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大多也属松散型经济联合体,而不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唇齿相依"的紧密型经济共同体。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项目区概况合涧镇位于林州市中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10公里。全镇辖31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总面积134.22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4.2建设条件4.2.1地理位置林州,X省县级市,位于X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暂由焦作市代管。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5.97万,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2.2地形地貌林州市地貌总体呈“七山二塬一分川”。4.2.3气候条件林州市年平均气温13.7℃ ,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林州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章公用工程5.1供电项目区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各建筑内根据负荷情况设置相应的动力配电箱,以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为各用电设备供电。电力线路一般采用VV-1kV铜芯电力电缆冷库的动力配电线路采用XV-1kV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沿电缆桥架架空敷设或直埋敷设,少数地方需穿钢管沿墙、屋面等敷设,照明线路一般采用BV-0.5kV铜芯塑料线穿钢管暗敷设。项目区内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项目区内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构筑物,可在其易受雷击处装设避雷带并做好防雷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及穿线钢管等均应可靠接地。建筑物的每一电源进线都应做等电位联接,各个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互相连通,每一电源进线近旁的从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以及电源箱的PE(PEN)母排等均应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通。5.2给水、排水(1)水源、取水工程及净化设施方案说明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所在区域无市政自来水,需在项目区内打深井作为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的水源。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从邻近水井的水量和水质情况看,水井出水能满足本项目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为保证水源的出水稳定在项目区打深水井。供水入口处设置水表,做好水量记录和成本核算工作。取输水工程设计为在水井上安装深井水泵,深井泵型号为200QJ50-78/6,将水抽入蓄水调节池,蓄水调节池有效容积475m3。输水管采用给水铸铁管做防腐处理。由于井水水质较好,能够满足生产生活水质要求,本设计不设总的净化设施,只在井泵出水管上装设砂滤器即可,各用水单元根据自用水特点单设处理设施。(2)给水项目区供水从水泵房的供水系统接入,项目区管网采用环状向项目区用水点供水。供水管道材料采用DN<75者为镀锌钢管,DN≥75者为给水铸铁管,项目区内均采用埋地敷设,埋设深度为覆土厚度不小于0.70米,管道作防腐处理。(3)循环水系统说明据工艺需要,本项目需要冷却水,为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在这些水量较稳定的地方循环使用,需要设冷却循环水泵和冷却塔。设365m3冷却循环水池一座(兼做消防水池)。冷却水循环工艺流程:循环水泵→工艺设备→冷却塔→冷却水池←—循环补水(4)消防给水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加工区域火灾危险性为丙类。消防系统采取独立的供水系统,项目区消防水管网采取低压环状管网,管网压力为0.4MPa,由消防水泵从消防池取水,并为消防管网提供消防水压。项目区内设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得大于120米,使每个建筑物均处于消火栓防护范围内。(5)生产、生活污水总排出口位置及排出方式的说明本项目排水采用分流制,生产、生活污水为一路,采用陶土管埋地敷设,直接送至污水处理场。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回用或排放。雨水采用盖板渠排入厂外市政排水管网。5.3消防本工程给水系统设计成为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设计的环状网,在环状网上设置若干个地上式消火栓。本工程地处东田镇,室外消防由东田镇消防大队负责。在各办公型建筑物和居住社区内,按《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有关规定,在各个楼层设置自动喷淋给水系统和消防栓给水系统。其他需要设置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内设置室内消防栓。 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六章环境保护分析6.1场地区域环境现状根据地质报告,项目所在地地表杂填土以下主要由粉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地基承载力较高;项目的建设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生产运营不会造成、诱发地质灾害。6.2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依据1、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2、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3工程建设期间环境保护6.3.1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 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在施工时,要设计临时便道,分段施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排管、回填工作。尽量避开高峰时间(如采取夜间施工,以保证白天畅通);挖出的泥土除作为回填土外,要及时运走,堆土应不能占用道路;建筑材料及可能产生的弃土等的运输车辆要加盖蓬布,避免洒落。6.3.2施工扬尘控制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遇到刮风的情况,要对弃土表面洒水处理,防止扬尘,及时运走弃土,在装运过程中避免超载,确保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清除干净,防止沿程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洒落,应及时清理。根据项目所处位置的环境概况,对施工期扬尘提出以下防治措施:⑴沿规划边界四周建1.5-2m高的防护墙,以降低扬尘的扩散;⑵根据主导风向、周围居民区和工地的相对位置,对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建材堆场,混凝土搅拌场应尽量远离村庄;⑶挖出的土石以及建筑材料堆场用篷布覆盖;⑷提高开挖速度,避开大风天气作业,以减轻扬尘的飞扬;⑸降低施工机械操作过程中的落差;⑹对施工场地易起尘的场所、路段每天喷洒水2—3次,以防随风起尘;⑺工程建设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运输、装卸防止扬尘产生的操作规范,严格按规范操作,控制扬尘的产生。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⑻ 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强环境管理,施工单位应将有关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七章组织管理与运营机制7.1组织机构设计思路羊肉食品产业园项目组织机构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科研的运行规律和功能定位等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在职能覆盖完整、职责界限明确、结构科学合理、权力和职责对等的基础上组建,以确保项目区高效、有序的运行。7.2组织机构设置领导层主要由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组成,负责处理项目区各项事务,包括制定发展战略、探讨重大决策、任免工作人员等,总经理对董事长负责,副总经理和总工对总经理负责,并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定期指导项目区技术和业务工作,财务部直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项目区的整体运营和财务负债情况,总工和副经理下设生产技术部、质检中心、市场开发部、餐饮服务部和办公室,其中生产技术部由具有专业技术经验的分区主管和部分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执行上级下发的任务,管理项目区的日常事务,提供技术支持;质检中心主要负责项目区农产品及相关质量检测;市场开发部负责项目招商、宣传、产品策划、活动安排等任务;餐饮服务部主要负责项目区餐饮、住宿等;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处理。项目区基本组织机构设计如图9-1所示。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机构设计图9.3运营机制为了保障项目区的整体运作良好及各个项目正常投入建设,项目区应注重运作模式的适用性、合理性、灵活性,建议项目区采用“政府扶持+合作社组织建设+农户受益”的运作模式。合作社模式的优势:合作社主要发挥“生产、服务、营销”的整体指导作用,在产前,合作社主要是抓好优质蔬菜种子的引进,宣传动员广大菜农购买种植优质蔬菜品种;在产中,主要抓好种植技术培训;在产后,主要是充分了解市场,广集信息,寻找销售渠道,从而确保羊肉制品流通顺畅。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投资和各工作环节有些是同时开展和交叉进行的,因此,在项目报批及可研阶段需将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以便对项目实施做出切实、合理的安排。根据基本建设的合理工期规定,结合本项目建设特点,提出以下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表项目2016年2017年2018年 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至3月4月至6月7月至9月10月至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前期准备工作                规划、设计                施工准备                土建施工                设备定货及安装                竣工验收                31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九章项目招投标9.1项目招投标9.1.1招标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3)《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第4号令);(4)《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5号令);(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第9号令);(6)《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第11号令);(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9.1.2招标组织原则31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保证工程质量,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行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编制了本项目的招投标方案。在招标过程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9.1.3招标范围本项目拟对勘察设计、土建工程、工程监理及设备进行招标。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10.1.1编制依据本项目的投资估算,主要依据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及及其工程量的建设投资和设备配置投资。项目投资估算参考的文件: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0.1.2编制方法1、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费用按综合指标法并参考近期完工的同类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31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设备购置费按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估算。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按照X省其它费用定额计算。4、预备费用按工程费用与工程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算。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投资回收期(Pt)系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本项目所得税前及税后投资回收期(Pt)经计算分别为9.2年和9.7年。计算过程详见经济评价附表。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11.1结论1、项目建成后,项目建成达产后,正常年份可实现经营收入0000万元,年均净利润0000万元,年均上缴各项税收000万元(其中年均上缴企业所得税00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000万元),项目盈利能力较好,经济上可行。3、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产业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巨大,其实施对于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1 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实施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项目方案是可行的。注:本文内容由XX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如有问题可咨询X公司(TEL:137-0392-1833)。本文内容中有修改与删减,并非完整版。14.2建议综上所述,生态种植及林下养殖(良种肉羊)项目具备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基于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优势明显、可操作性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工作难度,需要通过先进的开发建设理念,坚持科学的运作模式和高效、务实的工作来解决。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上级审批机关给予审批,同时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该项目早日实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