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1.50 KB
  • 2022-04-29 14:06:33 发布

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8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 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101.1农特绿色食品发展背景101.2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131.3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141.4项目建设的条件16第二章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202.1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202.2企业主营业务202.3企业近三年经营销售情况212.4企业工艺技术水平212.5企业产品概况212.6企业人员结构及技术研发222.7企业主要获得的业绩、专利、资质、荣誉23第三章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253.1农特食品市场前景分析253.2项目建设规模29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314.1建设内容规模314.2技术实施方案324.3设备选型方案414.4工程建设方案56第五章总图、运输、仓储及公用工程585.1总图布置585.2厂内外运输605.3给、排水工程615.4供电工程635.5通信设施665.6维修设施66第六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节能676.1环境保护676.2劳动安全716.3劳动卫生726.4消防726.5节能74第七章项目建设进度767.1项目实施进度767.2项目建设管理76第八章主要设备、土建工程招投标788.1招投标依据788.2招标范围788.3招标组织形式788.4招标方式78第九章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809.1建设投资估算809.2主要经济指标829.3建设期贷款利息849.4流动资金估算849.5总投资估算859.6资金来源859.7资本金859.8用款计划85第十章财经经济效益测算8710.1财务评价的依据873 10.2营业收入、税金测算8710.3总成本费用测算8810.4利润测算9010.5项目清偿能力测算9010.6财务效益评价91第十一章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9311.1定性分析9311.2投资风险的控制94第十二章其他附件96附表:附表1:财务评价指导标汇总表附表2:资产负债表附表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4:项目还本付息计划表附表5: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6: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7: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表附表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附表10: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附表12:利润和利润分配表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4: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3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1.1农特绿色食品发展背景1.1.1项目国际国内现状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要,亦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发展农特绿色食品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开发农业绿色食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在2009年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中,农业部明确指出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绿色食品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稳步扩大总量规模,全面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品牌效应,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特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绿色食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89 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农特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农特产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1.1.2项目技术发展趋势⑴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农特产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流通业三大领域的大产业,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农特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⑵产品开发与生产现状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农特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00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吨89 ,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产品数量也较多。⑶农特产品加工业概况近年来全国从事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的省区和企业呈逐步上升趋势。2000年底,全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始的企业共有964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2009年,我国绿色食品企业逐步发展到6003家,产品由127个发展到15707个,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现已逐步形成。⑷农特加工存在的问题我国农特绿色食品发展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一是绿色食品生产管理体系还不尽完善。当前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组织管理体系还没有协调统一,尤其是农特食品的加工方式较为粗放和滞后。二是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产品种类过于单一,精深加工水平不够,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农特产加工规模偏小、产品经济附加值低、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突出,加工企业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偏弱。三是农特绿色食品的市场体系还未健全,包括无公害基地建设、产品冷藏保鲜、现代物流配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仍然较为滞后,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农特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后劲。四是农特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现代营销体系尚未健全,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消费者对农特绿色食品的独有品质特点认知不足。89 XX区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特征,境内气候环境优越,农特资源多样,农特资源丰富,盛产粮、油等农产品和柑橘、茶叶、香菌、木耳、天麻等经济作物,是全国特种绿茶和农特产品生产的优势区域。但由于科研基础薄弱、加工设施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等因素,山区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传统农业发展仍呈现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低科技含量“一小三低”的突出问题,导致在农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体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农业县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现有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发挥规模效益,已成为当地特色农特产业壮大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1.2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XX区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生态环境优越,农特资源丰富,盛产粮、油等农产品和柑橘、茶叶、香菌、木耳、天麻等经济作物,是全国特种绿茶和农特产品生产的优势区域。以茶叶、天麻等为代表的农特产作为XX区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富农惠农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但由于科研基础薄弱、加工设施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等因素,山区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品牌多乱杂、质量参差不齐、经济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现有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和经济优势。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发挥规模效益,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本项目结合国内外无公害农特产品市场需求和绿色有机食品发展趋势,充分依托XX区的农特产资源优势,加快绿色农特产品标准化加工基地建设89 ,建立区域性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专业化产销体系,将有利于转变XX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助推农业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可加快构筑我区传统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通道,将满足和适应XX区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1.3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1.3.1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区域,“三农”问题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够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形势要求紧迫。本项目建设充分依托山区农村的传统优势产业,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带动和网络XX乡3万亩茶园、60万㎡天麻以及2000多亩蔬菜基地,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摘模式,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广大农特产原料基地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有效带动农民安稳致富,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推动XX区西北山区农村、农业的发展进步。1.3.2培植特色支柱产业的重要举措茶叶、香菌、木耳、天麻是XX区西北山区的传统经济作物,同时也是惠农、富农的优势产业,直接关系到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就业安置等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但由于科研基础薄弱、加工设施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等因素,山区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传统农业发展仍呈现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低科技含量“一小三低”89 的突出问题,导致在农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体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农业县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现有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本项目着力发挥农特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效益,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培植支柱型主导产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当地特色农特产业壮大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1.3.3适应消费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是未来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当前,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产品大类包括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酒类和饮料类产品等,其中初级农产品占30%,加工食品占70%。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共有2000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吨,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除了国内市场消费外,到日本、欧盟等产品进口国家或地区,已全面推行绿色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来约束和规范生产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大力开发健康绿色食品,着力保障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1.3.4助推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89 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农业,是推动我区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一是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贯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持续获取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是解决当前我区森林开发不合理,农业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二是循环经济是解决农村“脏、乱、差”,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以循环经济为载体,可以变废为宝,解决人畜粪便、腐化植物随处可见的面貌,打造生态文明家园。三是培育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是解决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最好方法。通过壮大循环经济产业链,达到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四是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有利于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优势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循环经济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是解决西北山区农村落后局面的有效措施。1.4项目建设的条件1.4.1区位交通优势项目所在区域XX区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西陵峡畔两岸,东经110°51′8″~111°39′30″、北纬30°32′33″~31°28′30″之间,东邻远安、当阳,南连枝江、西陵、宜都、长阳,西接秭归、兴山,北抵保康。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扼渝鄂之咽喉,当楚蜀之要冲,素有“三峡门户”之称,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枢纽所在地,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部位,是重庆和武汉之间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区。境内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焦柳铁路纵穿南北,三峡机场坐落境内,还有宜黄高速公路经过,形成了水陆空全方位交通网,总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是XX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项目选址区堡坪乡位于该市区西北部,北纬30°08′-31°10′,东径110°-111°14′,东临雾渡河镇,南接黄花乡、乐天溪镇,西邻邓村乡,北与兴山县接壤,境内有县道过境,距XX市城区80公里,距离三峡地区35公里89 ,国土面积25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50米。1.4.2社会经济现状2012年,XX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8.8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6%,总量次于武汉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5.2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3.08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0.61亿元,增长11.3%。作为XX市人口最多的市辖区,XX区现有人口54.65万,辖1个街道、8个镇、3个乡。共有18个居委会、226个村委会。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市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区域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壮大。1.4.3农林特产资源XX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平原构成了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特征,境内气候环境优越,农特资源多样,全市盛产粮油、柑桔、茶叶、板栗、天麻、木耳、核桃、魔芋、红薯等经济作物,林、果、药品种类总数达766个,现有农用地313917.05公顷,包括耕地52881公顷、园地19224.25公顷、林地218346.14公顷、牧地116.34公顷、其他23349.31公顷。200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42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863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2393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6573公顷,柑桔种植面积21709公顷,茶叶种植面积1159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1.5万吨,油料总产量2.4万吨,蔬菜总产量38.1万吨,柑桔总产量39.2万吨,茶叶总产量9151吨。核桃、板栗、白果等林特产产量分别为53、1167、91吨。1.4.4产业政策环境89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农特产品加工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2005年,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专门将“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作为国家鼓励类产业。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也先后将项目区纳入后期规划和政策支持范围,明确指出“利用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是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要“引导、推动企业引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并建立产品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多年来,XX市委、市政府,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先后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将茶叶、蔬菜、天麻等农特产列为特色农业产业,提出打造全国知名“桔都茶乡”战略,支持西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农特产品企业开拓上海等外省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循环经济发展和自主品牌建设,并就园区建设、土地征用、场地平整等落实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时解决协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5现有建设条件项目选址地鄢家河村党委、政府根据该乡自身资源特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茶叶立乡、天麻稳乡、生态兴乡、人才强乡、文化活乡、依法治乡“六大”战略举措,专门确定了以打造“中国民间故事之乡”、“湖北省高山名优茶之乡”、“XX市生态环境特色之乡”为发展目标,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资源优势明显,政策环境良好,农特产加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体系较为完备、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项目承建单位坚持“89 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拓展上海等外地市场,为我区传统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构筑了一条快捷通道,也得到了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公司现已逐步成长为XX市西北山区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带动力强的农特产品产销行业标杆性企业。当前,该项目所涉及的市场考察、可行性论证、技术引进、资金筹措等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均已成熟。89 第二章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2.1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建设单位:XX法人代表:XX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926万元地址:XX2.2企业主营业务XX成立于2003年,集生产、销售、贸易、土特产开发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持有商标【农夫乡情】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旗下网络三个专业合作社、两个茶叶加工厂,在XX、武汉、上海均设有办事处及产品配送中心,公司所经营的茶叶、食用菌等系列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是XX区绿色食品持证最多的企业之一。其中食用菌、天麻、脱水蔬菜登陆武商量贩、上海百联集团、上海世纪华联、吉买盛等大型商超,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并成功与上海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签下了1168家卖场、5000万元的产品订购合同,为2010年的产品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的“十二五”规划是建一个标准式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园,网络十家农村专业合作社,网络百名农村经纪人,打进一千家商超,带动万户农民共同致富.实现产值突破一个亿。89 2.3企业近三年经营销售情况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公司资产信用状况良好,银行信用等级AA级。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如下表:单位:元2010年2011年2012年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2.4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是XX永恒的主题,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实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本着“诚实守信”的理念和生产基地的农户建立互利互信的友好合作关系,按照“建基地、成规模、获双赢”的思路,培育、扩大产业。在技术研发上,更趋于向高科技、环保技能型发展,以培育技术队伍为依托不断增加绿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适应市场经济需求。2.5企业产品概况公司自主品牌“农夫乡情”系列产品以“绿色、健康、安全”89 为主题,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QS安全以及“湖北省著名商标”等行业认证。产品涵盖茶叶、黑木耳、香菇、天麻、薇菜、银鱼、土蜂蜜、猕猴桃、大米、核桃、板栗、熏腊制品等十余类别10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覆盖XX、武汉、长沙、上海等省内外20多个城市。2.6企业人员结构及技术研发人员分配:总经理1人销售副总3人(下设销售人员7人)财务人员3人质控人员5人生产部人员26人(其中包括采购部6人,生产部20人)研发部人员数6人行政部人员数3人企业人员结构员表如下:89 2.7企业主要获得的业绩、专利、资质、荣誉2.7.1企业主要业绩、专利公司主打品牌“农夫乡情”系列产品以“绿色、健康、安全”为主题。2005年,公司将生产基地10000多亩茶园进行了无公害产地认证,2006年对食用菌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对经营的农产品全部进行了QS认证。2009年我公司商标“农夫乡情”被工商局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10年,公司产品成功进军上海世博会,2011年“农夫乡情”系列产品被确认为湖北省名牌产品。2.7.2企业主要获得的资质、荣誉公司先后通过“XX区规模型企业”、“全区十佳成长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质。89 “农夫乡情”系列产品作为XX特色农业支柱品牌,在全市率先进驻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和上海世纪联华、百联集团等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卖场,累计商超营销网点现已达到1680个。茶叶、食用菌、干天麻、脱水蔬菜等主导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先后获得“武汉农博会金奖”、“武汉林博会金奖”、“产品畅销奖”、“消费者满意商品”等多项殊荣,市场知名度显著提升,品牌形象初步确立。本社经营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均能满足本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需要。89 第三章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3.1农特食品市场前景分析3.1.1农特产品国外市场供求状况国外绿色食品自提出至今已有近80年时间。目前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已承诺共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第一产业部门的农业毫无疑问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目前,全球对有机农业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消除常规农业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在认识上是一致的。未来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健康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安全的食物,以满足全球食物消费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美国政府已认识到过度依赖现代商品投人物的常规农业对资源、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造成的潜伏性、累积性、扩散性的危害,现已重视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的研究、推广,其范围不仅局限于食品,而且拓展到其他经济作物。欧盟国家已开始对化学农药使用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以促进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等替代常规农业生产的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洁净食品”计划。日本也不甘落后,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发展计划,并开始制订绿色食品生产法。在发展中国家,如拉美阿根廷、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斯里兰卡等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3.1.2农特产国内市场供求状况89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现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绿色食品逐步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从1990年到2009年,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已由63家发展到6003家,产品由127个发展到15707个,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7%和29%。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2个,面积达到1.03亿亩,对接龙头企业1138家,带动农户1297万户,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6.5亿元以上。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农特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农特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在农特产品外贸出口方面,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势态,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绿色食品的出口额由1996年的0.09亿美元上升至2009年的24.80亿美元,年均增长59.72%。从出口产品数来看,由02年的301个上升到07年2320个,年均增长50.45%。从绿色食品出口额占食品出口额的比重来看,由96年的0.088%上升到了09年的6.96%,年均增长48.79%。从绿色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来看,由96年的0.006%到09年的0.176%,年均增长96.55%,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3.1.3国内外市场供需预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过分依赖化学合成生产资料的石油农业给自然资源、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造成的严重危害,走可持续之路,发展绿色食品,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被誉为“89 21世纪的主导食品”和餐桌上的“新革命”而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一个资源约束型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脆弱的威胁。因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甚为重要。当前我国绿色食品在其生产领域中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生产经营分散,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根据绿色食品的生产特点,引导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的产业化经营,走一体化的道路。即通过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部门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通过以市场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今后时期,绿色食品产业将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标志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并呈现出区域性辐射、规模化生产、行业性带动的发展趋势。XX是农业大区,生态环境优越,农特资源丰富,产品品质独特。农特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XX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89 另外从绿色食品的出口方面来看,虽然绿色食品出口占食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比重也不大,09年仅为6.96%。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占世界食品出口的比重在09年为3.50%。09年全球绿色食品产值达367亿美元,而我国绿色食品产值估计在8.9亿美元左右,仅占2.4%。照目前全球绿色食品消费额为400亿美元计算,我国绿色食品出口额仅占全球消费额的6.2%,增长空间巨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1.4农特加工业发展优势XX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三是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近年来,XX区立足“小城区、大农村”区情,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桔都茶乡”,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板块农业建设。全区每年投入板块基地建设资金达1500万元,逐步形成了柑橘、茶叶、优质畜牧三大农业板块经济。2010年,XX区跻身全省农产品加工先进县区,三大产业并均被纳入全省优势板块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XX区80%的地区为农村,80%的人口为农民。截止到2011年底,XX区农村经济优势凸显,先后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全省水果生产大县”,邓村乡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区形成了柑橘、茶叶、优质畜牧三大优势产业,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1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31个,注册资金达到2.5亿元,网络全区70%的农户。XX区委书记刘洪福在XX区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XX区将倾力建设“沿江新型工业强区、湖北现代农业新区、三峡文化旅游名区和XX89 生态宜居城区”,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构建以加工为龙头、以种养业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湖北现代农业新区”和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3.1.5农特产市场风险分析XX区聚焦柑橘、茶叶和优质畜牧三大产业的思路,打造全国知名“桔都茶乡”战略,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的举措是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特别是近年来晓曦红柑橘、邓村绿茶、稻花香白酒、十八湾土特产品在北京、上海大市场营销成果突出,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普遍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时上海市场对XX区的优质三元猪也有浓厚的商业兴趣。因此,大力发展农林特产业和绿色健康产品,特别是打造“XX三峡”牌,突出绿色无公害特色,借上海对口支援库坝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促销XX区农特产品,在同行业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先机。本项目建设从农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无菌包装、保鲜仓储、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等方面着手,有效保障了绿色食品产销环节的规范性。另一方面,项目依托XX区农特资源特点,开发茶叶、天麻、食用菌、脱水蔬菜等多个产品品种,生产加工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机制灵活,市场风险小,社会经济效益高。3.2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结合国内外无公害农特产品市场需求和绿色有机食品发展趋势,充分依托XX区西北山区的农特产资源优势,建立区域性农特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专业化产销体系,预计建成89 可创产值9750万元,利税1131.9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30人。⑴生产200吨名优茶,直供中百、武商连锁商超卖场,创产值3000万;⑵生产干天麻400吨,供全国市场,创产值2400万元;⑶生产食用菌600吨,供上海市场,创产值2400万元;⑷生产农家干菜500吨,供上海、武汉市场,创产值500万元;⑸生产熏腊制品300吨,供XX本地市场,创产值1800万元。89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4.1建设内容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6954㎡,由农特食品加工区、仓储保鲜区、质检办公区三大板块组成,主要包括名优茶生产车间、脱水蔬菜生产车间、食用菌生产包装车间、天麻加工车间、熏腊制品生产加工车间、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车间、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产品仓储分装库房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购置安装农特产品加工设备、质量检测仪器、无菌包装设备、低温制冷设备四大类共计325台(套)。⑴名优茶生产车间新建厂房面积1152㎡,主要包括鲜叶摊放、蒸汽杀青、揉捻理条、烘焙回潮、产品分装等功能区,设计年名优茶加工能力200吨。⑵脱水蔬菜生产车间改扩建面积400㎡,主要包括清洗、烫漂、干燥、包装等功能区。设计年脱水干菜加工能力500吨。主要包括食品计量、无菌包装、除氧分装等功能区。⑶食用菌生产包装车间改扩建面积400㎡,主要包括分级分捡、杀菌、抽真空、包装等功能区。设计食用菌加工能力600吨。⑷天麻加工车间改扩建面积450㎡,主要包括清洗、杀菌、烘干、包装等功能区。设计年干天麻加工能力400吨。⑸熏腊制品生产加工车间89 改扩建面积400㎡,主要包括腌制、熏制、表面清理、产品定量、真空包装等功能区。设计熏腊制品加工能力300吨。⑹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车间新建冷藏保鲜库房面积90㎡,主要包括茶叶冷藏保鲜库1座、熏腊制品冷冻库1座,设计总库容1000m3。⑺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改扩建面积300㎡,主要包括无菌实验室、分析室、检测室、样品室、办公室。⑻产品仓储分装库房改扩建面积450㎡,设计农特产品仓储能力5000吨。4.2技术实施方案4.2.1名优茶加工方案⑴茶叶清洁化生产方法茶叶种植技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018—2001,即《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包括建园技术、管理技术和采摘技术。茶叶加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019—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采自无公害茶园基地的茶叶鲜叶,按照加工工艺采用全程连续式不落地加工,产品质量达到清洁卫生要求。⑵茶叶清洁化加工规程强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实现生产加工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①加工环境清洁化。加快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89 要求对全市茶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到时仍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关、并、转等措施,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建一批,最终实现全区茶企业的布局合理化、生产卫生标准化。②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快茶叶加工机械的更新,淘汰陈旧、破损设备,鼓励使用微波、气热、远红外杀青、干燥及光电拣梗机等环保加工设备,并配置必备的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制茶器具。③加工能源清洁化。逐步降低煤、柴在制茶中的使用面和使用量,积极试点推广液化气、柴油、电、沼气等清洁化能源。④加工过程清洁化。加强员工生产卫生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按QS认证和HACCP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全程卫生质量管理。⑶名优茶加工工艺流程①条形茶:鲜叶清洗→摊青→杀青→摊凉回潮→揉捻→洪二青→微波缓苏→理条→微波缓苏→理条→回潮→理条→烘干→精选入库、包装。②曲形茶:鲜叶清洗→摊青→杀青→摊凉回潮→揉捻→杀二青→摊凉回潮→复揉→炒三青→摊凉→炒干→摊凉→足干→精选定级→包装入库。4.2.2脱水蔬菜加工方案⑴加工技术标准脱水蔬菜的加工生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960-2006脱水蔬菜/叶菜类、NY/T1393-2007脱水蔬菜/茄果类《脱水蔬菜加工技术规范》以及《脱水蔬菜原料通用技术规范》执行。⑵加工工艺流程选料→清洗→去皮→切分→烫漂→检验→冷却→沥干→去皮→89 冻结→真空干燥→分检计量→包装。⑶主要工艺要点①原料挑选。叶菜类蔬菜从采收到加工不应超过24小时,人工挑选出发黄、腐烂部分;根茎类蔬菜人工挑选出等外品,腐烂部分,并分级。②清洗。去除蔬菜表面泥土及其他杂质。为去除农药残留,一般需用0.5%—1%盐酸溶液或0·05%—0·1%高锰酸钾或600毫克/公斤漂白粉浸泡数分钟进行杀菌,再用净水漂洗。③去皮。根茎类蔬菜应去皮处理。化学碱液去皮原料损耗率低,但出口产品一般要求人工去皮或机械去皮,去皮后必须立即投入清水中或护色液中,以防褐变。④切分成型。将蔬菜切分成一定的形状(粒、片状),切分后易褐变的蔬菜应浸入护色液中。⑤烫漂。一般采用热水烫漂,水温随蔬菜品种变化,一般为80℃—100℃;时间为几秒种到数分钟不等。烫漂时,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盐、糖、有机酸等其他物质,以改变蔬菜的色泽和增加硬度。⑥冷却。烫漂结束后应立即冷却(水冷或冰水冷),冷却时间越短越好。⑦沥干。冷却后,蔬菜表面会滞留一些水滴,这对冻结是不利的,容易使冻结后的蔬菜结成块,不利于下一步真空干燥。方法一般采用离心甩干式。⑧冻结。沥干后的物料快速急冻,冻结温度一般在—30℃以下,为下一步真空干燥作好准备。⑨89 真空干燥。预冻后的蔬菜放入真空容器由借助真空系统将窗口内压力降到三相点以下,由加热系统供热给物料,使物料水分逐渐蒸发,直到干燥至水分终点为止。⑩分检计量。冷冻干燥后的产品应立即分检,剔除杂质及等外品,并按包装要求准确称量,入袋待封口。包装。用双层塑料袋真空包装。由于产品氧化褐变,可用充氮包装,包后放入外纸箱中入库贮存。4.2.3食用菌加工方案⑴加工技术标准食用菌的加工生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204-2006《食用菌加工技术规范》以及《食用菌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执行。⑵加工工艺流程选料→剔杂→回潮→计量→压缩成型→固形→干燥→包装→贮存。⑶主要工艺要点①选料。原料的优劣是保证商品质量的关键,选购优质的原料,既可提高成品率,又可减少损耗,降低生产成本。②剔杂。经过人工认真的挑选,除去夹杂在原料中的毛发、杂草、木块、石子等杂质,捡除虫蛀、变色、变质、破碎的劣质原料。③回潮。将挑选好的原料,适量喷水回潮,以使其在压缩时不破碎、成形好。根据不同的原料品种及其含水率大小,合理掌握喷水量。喷水均匀,喷水后再闷一会,使其受潮均匀一致。④计量。根据成品块质量标准和原料含水率,计算出投料量。称量时一定要准确,以保证成品块质量的误差不超过标准。89 ⑤压缩成型。利用专用设备,根据不同的原料品种及其含水率的大小,确定其压强和保压时间。将计量好的原料投放到模具内,要注意摆放均匀,以免成型后缺边少角,影响产品的感观标准。⑥固形。成形后的产品极易反弹,要用固形器将其固定。每块之间用隔板隔开,防止粘连。⑦干燥。采用现代微波技术进行干燥,杀灭寄生在原料中的虫卵。将装有压缩块的固形器依次放人微波炉,经微波加热后,取出固形器,放在架子上自然冷晾,打开固形器,进行包装。⑧包装。经干燥后的压缩块,选择块形完整、表面光洁的产品进行包装。先用玻璃纸包装每一小块,装入小纸盒内,将20小盒为1组装入中包装纸盒,再用热收缩膜进行密封,防止产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受潮变质。⑨仓储。保存仓储应注意防潮,产品应用瓦楞纸箱包装后入库,并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存放。4.2.4天麻加工技术方案⑴加工技术标准天麻属于保健类中药材,生产严格依据《国家中药材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标准执行,应用无硫磺熏蒸技术,严格控制SO2等有害物质超标。⑵加工工艺流程采摘→分级→清洗→创皮→蒸煮→烘干→整形→包装→贮运。⑶主要工艺要点①采摘。每年10-11月收获,先挖出菌捧,取出箭麻、白麻和米麻,轻拿轻放,分级装运,以避免人为机械损伤,防止栽后烂麻。89 ②分级。等级划分,依照天麻个体大小,确定每公斤的个数,分为四个等级,一等26个,二等46个,三等90个以下,四等100个以上。③清泥。将分了级的天麻分别用水冲洗干净,不可摩擦去泥,可用手轻抹泥液。当天洗当天加工处理,来不及加工的先不要洗。④创皮。创皮后加工好的天麻叫雪麻,现在人工栽培量大,除出口外其余都不创皮。⑤蒸煮。水开后,将天麻不同等级分别蒸煮,放少量明凡,5kg天麻加2两。⑥烘干。烘时不可火力过猛。坑上温度开始50?60℃为宜,当烘至7成干时,大的用手压扁,小的不压,再烘。此时温度以70℃为宜,晒干也可,全干后取出分等级包装,即可出售。⑦包装。天麻系名贵中药材,为了保证质量,防止污染,霉变与损伤,包装材料选择无毒、乳白色塑料袋,分装为100g、500g、5000g和10000g,并贴上标志,装于干净专用纸盒,加封。⑧贮藏。仓库贮藏条件应干燥、通风、避光和有防护设备,保持仓库温度不得超过25℃,相对湿度低于60%。4.2.5熏腊制品加工方案⑴加工技术标准熏腊制品加工严格依据《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30-2005》、《肉类制品加工质量鉴定检验标准》执行,包括腌腊肉制品的卫生指标和检验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的卫生要求。⑵加工工艺流程89 选料→检验修整→配料→腌制→烘干→检验→定量→包装→成品入库。⑶主要工艺要点①原料选择及修整。原料要选用经畜牧兽医执法单位检验合格的猪肉,去掉杂质、血污,原料修整好,要去掉肋骨、横膈膜。②腌制。原料肉修整完毕后进行腌制,腌制间温度控制在4℃左右。在冬天天气特别干燥时腌制间要增加湿度,具体做法是保持地面湿润。一是腌制前准备腌制料,按配方表标明的量和比例取食盐、亚硝酸钠,混合均匀,另外准备花椒少量。二是首次上盐,原料肉表面涂上盐,要均匀、充分,待原料出水流失后,一般24小时后加第二次上盐。(注意再上盐时应先把水倒掉)三第二次上盐,在全部肉面上涂满盐,一般腌2-3天。③原料肉腌制完成后除去表面的一些残留盐分和腌制配料,然后放入烘烤箱烘干,烘到肉表面呈金黄色。④检验、包装对烘干好的肉进行检验,符合产品要求的进行包装;包装采用内待真空包装,然后检验是否漏气、封口不规整、或者封口时由于温度太高导致变形的,符合要求的进行外包装,外包装封口也进行如上检验。⑤成品入库包装完成进行检验,符合标准的成品装箱入库。4.2.6茶叶冷藏保鲜方案89 茶叶(包括鲜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酶化变黄、变质,导致茶叶色、香、味等感官品质下降,不易保存,该项目通过茶叶冷链仓储保鲜库的制冷降温、降湿功能,达到茶叶保鲜保绿保质的目的,是茶叶市场流通的必备设施之一。因此,茶叶的保鲜必须采取低温、低湿、避光、脱氧、茶叶低水分等综合贮藏保鲜措施。⑴温度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茶叶化学反应的速度。温度高则促进茶叶品质的劣变,低温则可降低茶叶变质速度。按照储藏茶叶类别的不同,名优绿茶冷链仓储保鲜库温度控制范围为0~8℃,乌龙茶、铁观音冷链仓储保鲜库温度控制范围为-15℃左右,该温度值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原有的色泽不变。⑵水分含量水分是茶叶内各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必须的介质,随着茶叶含水率的增加,茶叶陈化劣变速度加快,色泽逐渐黄变,滋味新鲜度减弱。一般贮藏绿茶含水量在3%~5%为好。当茶叶含水率达7%以上时,任何保鲜技术或包装材料,都无法保持茶叶的新鲜风味。含水率超过8.8%,茶叶就可能发生霉变。⑶氧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均表明,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都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低氧或无氧可抑制茶叶劣变的进程,有利于茶叶品质的保持。一是茶叶包装采取抽真空、充氮气或二氧化碳措施,以达到减少包装容器中的氧含量的目的;二是采用脱氧剂的保鲜方法,通过化学除氧、除湿等空气调整的途径,使包装内的茶叶在保质期内处于一个相对无氧、干燥的环境。脱氧保鲜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保鲜效果显著的特点;三是采用抽真空加脱氧剂隔氧贮藏,不仅可以防霉,而且可以延缓茶叶陈化,减少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叶绿素、芳香物质等重要成分的耗损,可以在较长贮存期间保障茶叶质量不变。89 ⑷光线光的作用主要是引起茶叶中的色素类物质(如叶绿素类)的光氧化作用,使绿色的名优茶退色,形成棕黄色;光还能引起茶叶中一些芳香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一些不愉快的气味,如“日晒味”等,导致茶叶的香气、色泽、滋味劣变。因此,茶叶冷链仓储保鲜库避光保存非常重要。⑸空气湿度茶叶具有良好的吸附水分的特性。在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茶叶易吸潮而使茶叶含水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在相对湿度80%以上时,茶叶的含水率一天就达到10%以上。为使库体漏气率降为最低,项目建设通过去湿装置,采用热量补偿方式,使库内的相对湿度降到60%以下,以保证库内卫生和冷库密闭程度。另外,名优绿茶的包装应采用透水性能差的包装材料,在茶叶冷链仓储保鲜库30~50%的相对湿度中贮藏。⑹茶叶搬运名优绿茶在冷藏过程中,由于库内外湿度相差较大,从库内取茶叶时,应先将茶袋搬出库房,待袋内茶叶逐步升温至接近室温时才可拆开袋口。如果出库后随即打开茶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温度较低的茶叶,会液化成小水珠而使茶叶受潮,加速茶叶陈化。⑺库房清洁在茶叶贮藏前,尤其是新冷库初次使用前,或者使用中库内相对湿度超过65%时,应及时进行换气排湿。冷库长期使用后,库内会出现异味,对茶叶品质不利,应及时换气,一般要求2~3年应对库房进行一次彻底清扫,以保持库内清洁和空气清新。89 4.2.7主要工艺技术来源该项目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洁净化连续加工、脱氧包装、无磺加工、冷藏保鲜、产品检验等。目前,国家有关茶叶、食用菌、天麻等农特产品加工和质量检测的技术规程、行业标准较为完善,可为该项目技术改造提供建设依据。条形、曲条形名优茶生产线工艺技术现已成熟应用,其技术来源可靠。项目承建单位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应用的“有机茶连续加工工艺”已于2006年11月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认证,“三风式茶叶杀青装置”技术于2007年9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8年11月,由项目单位承担研究开发的“绿茶冷藏保鲜”、“天麻无磺加工”等技术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4.3设备选型方案4.3.1设备选型的原则坚持“高效、低耗、先进、实用”的总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综合考虑各设备的性能价格比和寿命年限。本项目设备主要包括农特产品加工设备、质量检测仪器、无菌包装设备、低温制冷设备及其它设备共计325台(套)。4.3.2农特产品加工设备本项目名优茶加工设备采用清洁化生产流水线,主要是应用浙江上洋茶叶机械厂生产的成熟生产设备进行配备。主要设备包括蒸汽杀青机组、摊凉回潮机、自动揉捻机组、单层烘干机、冷却回潮机、炒干机、自动理条机、微波缓苏机、复干机,DWT蔬菜脱水干燥机、草菇双苞菇搅拌设备、蘑菇分级机、蘑菇切片机、振动筛选机,洗耳机、89 切丝机,原料搅拌机、HGC干燥加热机以及输送连接、电力控制等其它设备共24台(套)。4.3.3农特食品检测仪器⑴设备选型速冻食品检测设备(仪器)由理化分析电子仪器、常规实验仪器、消毒设备、包装检测仪器、附属配套仪器设施五类共228台(套)组成。详见表4-1。表4-1农特食品检测设备仪器选型表序号类别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1理化分析仪器电子生物显微镜XSP-10CE/1000倍/三目2气相色谱仪GC-5890C智能型3紫外分光光度计FD-2124原子吸收光谱仪TM-2090B5常规实验仪器农残速测仪NC-8006微生物培养箱BSP-1507生化培养箱SKP-02B.500(电热)/500*500*6008恒温培养箱DHP-9082/500*400*4009电子分析天平BS224S220g/0.1mg10机械分析天平TG628A200g/1mg11机械分析天平TG328A200g/0.1mg12生物显微镜XS-18-2011600倍/双目13离心机SP-3514食品粉碎机RR-200715消毒设备消毒锅YXQ-280/18L/铝质16消毒锅DMSX-280/18L/不锈钢17恒温水浴锅单列二孔不锈钢18恒温水浴锅双列四孔不锈钢19臭氧杀菌消毒机CBL-5020包装检测仪器气体透过率测试仪PERME-DM2/330(双检法)21氧气透过率测试仪PERME-OX2/23022透湿性测试仪TSY-T23电子拉力试验机XLW-524泄漏与密封强度测试仪LSSD-025顶空气体分析仪HGA-0126薄膜冲击试验仪FIT-0127摩擦系数/剥离试验仪FTP-F189 28胶粘带压滚机YGJ-0230配套仪器设施超纯水系统31氢气发生器32空气发生器33实验玻璃器皿34净化工作边台LH-B3535中央实验台LH-Z30/钢木36化学药品试剂等⑵主要设备技术参数①NC-800农残速测仪NC-800农残速测仪采用酶抑制法,依据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和行业标准NY/448-2001《谷粮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能快速检出速冻食品加工原料样品的农药残留。设备采用六通道测试技术,一次测量6个样品,反应时间1-9分钟,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重复性好,使用寿命达数万小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Ⅰ波长:410nm;Ⅱ抑制率测量范围:0-100%;Ⅲ零点透光率漂移:≤0.5%/3min;Ⅳ光电流漂移:1.0%/3min;Ⅴ透射比准确度:±2.0%;Ⅵ测量重复性:≤1.0%;Ⅶ各通道误差:±1.0%。89 图4-1NC-800农残速测仪示意图②GC5890C气相色谱仪该仪器是目前欧洲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气相色谱,完美的工程设计,大范围、高质量地解决了一系列的GC技术问题,在速度、实用性、灵敏度、系统的自动化和质量认证都超越了传统气相色谱。该仪器除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外,还用于测定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活度系数、分子量和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常数,是速冻食品原料和包装内含物检测的重要电子仪器之一。设备灵敏度:S≥2500mV·ml/mg(正十六烷)(可以到S≥3500mV·ml/mg),噪声:≤20μV。温度范围为室温+4℃至450℃,选用液氮冷却装置可从室温降至-99℃,七阶八级程序升温,0.1-120℃/分钟,控温精度0.01℃。超高速控温能力为450℃至50℃需4分钟;50℃至450℃需7分钟。使用空间270*270*170mm(H×W×D)。89 图4-2GC5890C气相色谱仪示意图③BSP-150微生物培养箱微生物培养箱是速冻食品检测用于细菌培养、育种、发酵及其他恒温实验的专用设备之一。设备采用冷板工作室、外壳优质钢板制作,表面喷塑,正门设双层观察窗,观察方便明了。设备使用微电脑智能控温仪,具有设定、测量温度双数字显示和PID自整定功能,控温精确可靠。控温范围为0-60℃,分辨率0.1℃,波动度±0.5℃,均匀度±1℃,定时范围0-9999min。89 图4-3BSP-150微生物培养箱示意图④XSP-10CE三目电子生物显微镜该仪器将精密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先进的光电转换技术、尖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开发研制成功的一项高科技产品。设备集成CCD摄像器和A/D图像采集系统,可以在显示屏上很方便地观察实时动态图像,并能将所需要的图片进行编辑、保存和打印。主要技术参数如下:Ⅰ目镜放大倍数10X,视场直径φ18;Ⅱ物镜放大倍数4-100X,数值孔径(NA)0.10-1.25,工作距离17.5-0.18mm;Ⅲ光学放大倍数40X-1000X,系统参考放大倍数40X-2600X;Ⅳ同轴粗微动调焦范围15mm,微动格值0.002mm,机械筒长160mm;89 Ⅴ聚光镜数值孔径(NA)1.25;Ⅵ机械载物台尺寸150mm*135mm,移动范围75*50mm,游标格值0.1mm;Ⅶ滤色片为蓝、黄、绿三色;Ⅷ电光源为110V-220V/6V20W卤素灯泡,可调光亮度;Ⅸ特有防霉系统。图4-4XSP-10CE三目电子生物显微镜示意图⑤基础型电子分析天平符合GxP规范的称量结果输出,获得完整的、可追溯的称量信息。设备内置应用称量程序,包括基础称量、计件称量、百分比称量、动态称量、公式称量、密度测定、统计功能、差重称量等。主要技术参数如下:Ⅰ可读性0.1mg;Ⅱ最大称量值110g;Ⅲ重复性(s)0.1mg;Ⅳ线性±0.2mg;89 Ⅴ秤盘尺寸(mm)Φ80,放风罩有效高度237mm,外形尺寸(W×D×H)为245×321×344mm。图4-5基础型电子分析天平示意图4.3.4食品无菌包装设备该部分设备主要包括食用菌及脱水蔬菜食品全自动包装机组、环保传送带和高电压动态空气消毒机等共计4台(套)。主要设备选型方案如下。⑴全自动包装机组①规格参数SGB560-Z型食品全自动包装机组适用范围为食品行业晶体、小颗粒、松散状物料高速中计量包装。主要规格参数详见表5-2。89 表4-2SGB560-Z食品全自动包装机组技术参数表序号指标参数规格1称量范围100-5000g2称量精度±0.2%3制袋尺寸50-600/ 70-360(mm)(L*W)4最大膜宽780 (mm)5包装速度18-40bags/min6功率电流8Kw/20A7气源压力0.5-0.6Mpa8气源耗量0.4m3 /min9频率/电压50Hz  60Hz/220V  380V10供电方式三相五线12外形尺寸2580*2680*4260(mm)(L*W*H)13整机自重1500kg14操作界面5.7英寸液晶屏显示器(LCD)②主要特点Ⅰ该机组由SGB760型立式包装机与SGJ-Z5F型六斗称量机的完美组合面成,可以实现从称量、充填到制袋包装的全过程自动化,速度快,精度准确,为客户提高产量减少人工;Ⅱ该机组由PLC编程控制系统、伺服动力系统、气动执行系统构成驱动核心,通过液晶触摸屏的人机界面完成从称量到制袋包装过程中的产品计数、打印日期、充氮(排气)、成品输送等多功能;Ⅲ包装参数的设置、修改均通过触摸屏完成,触摸屏能记忆并储存10种不同产品的包装参数,当更换产品时可随时调出使用,无需重置;Ⅳ该机组可实现需要制成的枕型袋、折角袋、打手拎孔袋、多连包袋;Ⅴ六斗称量机的称量斗采用密闭荷重斗的设计,可防止物料在称量时的漏料和夹料残留现象发生,能跟组合秤相媲美;Ⅵ89 包装机采用伺服电机拉膜和横封,使设备在运转时拉膜平稳和横封时出现;Ⅶ该机采用光纤识别信号传输和编码器确认功能,准确率更高。图4-6SGB560-Z型速冻食品全自动包装机组示意图⑵高电压动态空气消毒机高电压动态空气消毒机是采用“高电压、静电、等离子”原理机内炭化的工作方式,可以替代原采用的一切空气消毒产品及净化层流装置。在动态(有人)场所持续杀菌、消毒、除尘、排异味,自动调增室内氧气,可有效提高农特食品生产包装分运环节的卫生安全质量。①主要规格参数KGD-800高电压动态空气消毒机杀菌原理是采用高电压、静电、等离子消毒杀菌原理,管道式机箱结构,大风量循环风工作方式;无放射、动态场所持续,消毒杀菌效果不变,对人体无害。设备外型尺寸mm:500X300X 980(土5mm),噪音分贝52以下,静态适用面积≤120m3,动态适用面积≤60m3。杀菌率100%,89 空气净化等级≥10万级,除尘率≥95%,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废气净化率≥90%,负离子浓度≥1X106个/m3。图4-7KGD-800高电压动态空气消毒机示意图②技术优势特点Ⅰ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效果,可杀灭车间空气中的多种有害菌。Ⅱ杀菌快速彻底,整个杀菌过程只需要0.2秒,对霉菌的杀灭率达94.65%,对其他有害菌的杀灭率达99.99%。Ⅲ人机可同场作业。在有人的车间内使用该设备消毒,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能实现长时间连续式的动态杀菌的目的。Ⅳ具有自动增氧功能,可通过消毒机内的负离子发生器,自动将室内的空气质量调节到良好状态。Ⅴ对车间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异味、臭味,有良好的消除功能。4.3.5食品低温制冷设备89 食品低温制冷设备主要包括真空预冷机、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冻机、装卸提升机,以及冷库供电系统、通风系统和冷却塔等配套设施系统13台(套)。⑴真空预冷机真空预冷是将蒸煮后的食品置于保温的真空室里,用真空泵对室内抽真空。当室内真空度达到食品温度对应的水蒸汽的饱和压力时,食品表面纤维间隙中的水分开始蒸发,蒸发时将带走蒸发潜热,使果蔬温度降低,进一步降压,直至面米食品冷却到所需的温度。设备配套配置名牌机组、智能自动控制、果蔬防冷害装置、电动开启槽门及电动进出料。⑵SW型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冻机网带单体速冻机适用面点、水产、肉制品、果蔬或粒状食品。多功能隧道可实现软流态化效果,高质量速冻单体粒状软嫩食品。多层网带式样、塑钢网带式样一机多用,淡季旺季互补。隧道内冻品传送全程封闭,上料密度10Kg/㎡,进出货温度+15℃/-18℃,冻结温度-18℃±2℃,冻结能力2000Kg/h,耗能量284KW。室内结构为氩弧焊,库体为聚氨脂夹心保温板,可降低蒸发器的结霜速度,提高速冻物料的单体及成品合格率。设备符合《食品单体冷冻装置》行业标准,符合速冻食品加工卫生标准和商检出口要求。⑶厢式冷藏车厢式冷藏车是本项目农特食品食品配送的重要交通工具,将有效避免农特食品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变化导致的质量降低事故,可最大限度、最快反应速度将茶叶、肉制品等食品配送到各大超市卖场和农贸市场。按照配送区域货量的区分,89 主要选用东风宽体金霸XZC5060XLC3冷藏车和东风多利卡XZC5081XLC3冷藏车。该车冷藏车厢体采用整体骨架“三明治”板粘接式工艺,内外壁板选用国内优质的机制玻璃钢或彩钢板。中间保温材料选用8mm厚进口聚氨酯;厢体周边铝合金包边。底板采用整体现浇玻璃钢,保温性好,整体强度大;厢底板选装通风槽,便于冷气流通全车,并保持厢内温度均衡。冷藏机组选择业内知名的德国进口机组,温度可达深冷要求,该机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可靠、能耗低制冷量大,噪声小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整车采用国际最新技术、新工艺制造,具有保温性能好、外型美观、整体强度高的特点。该冷藏车厢体隔热、保温性强、平整度高、耐冲击性好,对大气、水和酸、碱、盐等介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4.3.6设备选型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本项目拟新增主要设备325台套,拟选购知名厂家生产的品牌产品,供应方式为成套购进。拟新增主要设备详见拟新增主要设备清单,表4-3。表4-3拟新增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类别设备(仪器)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单价价格(万元)(万元)1农特产品加工设备蒸汽杀青机组台/套110102摊凉回潮机台/套1883自动揉捻机组台/套110104单层烘干机台/套10.50.55冷却回潮机台/套1116炒干机台/套12.52.57自动理条机台/套1558微波缓苏机台/套1559复干机台/套15.55.589 10DWT蔬菜脱水干燥机台/套32.57.511草菇双苞菇搅拌设备台/套11112蘑菇分级机台/套23613蘑菇切片机台/套24814振动筛选机台/套13.53.515洗耳机台/套22.24.416切丝机台/套22.5517原料搅拌机台/套11.51.518HGC干燥加热机台/套16619农特食品检测仪器电子生物显微镜XSP-10CE/1000倍/三目台/套50.52.520气相色谱仪GC-5890C智能型台/套33921紫外分光光度计FD-212台/套33.29.622原子吸收光谱仪TM-2090B台/套2112223农残速测仪NC-800台/套51.57.524微生物培养箱BSP-150台/套100.5525生化培养箱SKP-02B.500(电热)/500*500*600台/套100.454.526恒温培养箱DHP-9082/500*400*400台/套100.5527电子分析天平BS224S220g/0.1mg台/套150.34.528机械分析天平TG628A200g/1mg台/套150.2329机械分析天平TG328A200g/0.1mg台/套150.2330生物显微镜XS-18-2011600倍/双目台/套60.050.331离心机SP-35台/套20.61.232食品粉碎机RR-2007台/套150.081.233消毒锅YXQ-280/18L/铝质台/套120.5634消毒锅DMSX-280/18L/不锈钢台/套120.89.689 35恒温水浴锅单列二孔不锈钢台/套30.080.2436恒温水浴锅双列四孔不锈钢台/套30.080.2437臭氧杀菌消毒机CBL-50台/套200.3638气体透过率测试仪PERME-DM2/330(双检法)台/套20.61.239氧气透过率测试仪PERME-OX2/230台/套20.61.240透湿性测试仪TSY-T台/套20.91.841电子拉力试验机XLW-5台/套351542泄漏与密封强度测试仪LSSD-0台/套50.94.543顶空气体分析仪HGA-01台/套31344薄膜冲击试验仪FIT-01台/套33.29.645摩擦系数/剥离试验仪FTP-F1台/套31346胶粘带压滚机YGJ-02台/套21.5347超纯水系统台/套11.51.548氢气发生器台/套21.22.449空气发生器台/套20.40.850实验玻璃器皿台/套200.05151净化工作边台LH-B35台/套10.350.3552中央实验台LH-Z30/钢木台/套10.50.553化学药品试剂等台/套100.1154食品无菌包装设备食品全自动包装机组SGB560-Z台/套1101055高电压动态空气消毒机KGD-800台/套10.550.5556环保传送带台/套21257食品低温制冷设备真空预冷机台/套251058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冻机台/套281659东风宽体金霸冷藏车XZC5060XLC3台/套1282889 60东风多利卡冷藏车XZC5081XLC3台/套1252561装卸提升机台/套21.5362冷库供电系统台/套1151563通风系统台/套1151564冷却塔台/套30.51.565办公设备电脑台/套100.4466空调台/套200.51067打印机台/套40.25168复印机台/套21269运输设备液压人力叉车台/套281670货车台/套81814471微型车台/套382472环保设备垃圾清扫机台/套34012073污水处理机台/套1505074消防设备消防预警系统及消防设备台/套1404075供电系统台/套110010076弱电系统台/套15050合计325542.04927.684.4工程建设方案4.4.1设计依据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⑵《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⑸《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版)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9 ⑻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规程4.4.2主要建、构筑物方案本项目拟建建构、筑物详见表4-4。表4-4拟建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建筑名称层数栋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结构1名优茶生产车间1111521152钢构2脱水蔬菜生产车间11400400钢构3食用菌生产包装车间11400400钢构4天麻加工车间11450450钢构5熏腊制品生产加工车间11400400钢构6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车间119090钢构7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1300300钢构8产品仓储分装库房11450450钢构14综合办公楼6+114563192砖混16公厕114545砖混17配电房112525砖混18门房115050砖混合计1842186954同时,拟道路硬化2000平方米、停车场1000平方米、绿化1600平方米,配套建设水、电等相关设施和消防等。89 第五章总图、运输、仓储及公用工程5.1总图布置5.1.1总图布置原则⑴满足生产及运输的需要、布置合理、各环节衔接紧凑,便于管理。⑵通道间距能满足运输和管线布置条件,并符合防火、抗震、安全、卫生、环保、噪声等规范的要求。⑶管线敷设应便捷,减少损失,节省能源。⑷总平面布置要注意建筑群体的协调与整齐,并满足产品生产的环境要求,建设现代化、规范化的工厂。5.1.2总图布置方案本项目拟建于湖北XX经济开发区鄢家河村。项目地块形状成不规则梯形,北面紧靠XX博偌机械,西面紧靠鄢家河,北面与南面紧靠两条规划道路,处于道路十字路口,东面规划道路由北向南此段交平缓,标高约91m。(详见厂区平面布置图)。根据周边道路情况,工厂出入口拟设在厂区南面和西面,与宜兴大道、晓鸦路延伸相连,厂区内15m宽的主干道贯通全厂,主干道左侧由南至北依次为:名优茶生产车间、脱水蔬菜生产车间、食用菌生产包装车间、天麻加工车间、熏腊制品生产加工车间、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车间、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产品仓储分装库房等。各建筑物间设有支干道,配合周边的环形车道及停车场,使人车流互不干扰,井然有序。89 根据建筑物生产性质及周围条件,在设计上尽量合并单项建筑,将供水、供电系统综合考虑。保证人、物分流明确。建筑周围均设置系统、运输、消防通道,以满足厂区内货物运输和消防要求。同时,充分利用厂区空地及人行道边进行绿化,这样既保证了厂区所必须的绿化面积,也美化了厂区环境。5.1.3竖向布置方案⑴本项目竖向布置系统为平坡式系统。建筑物一层平面标高应高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水位0.5m。本项目最高建筑物层数为6层,建筑物最高高度约为18m。⑵厂区整平坡度不小于5‰,最大坡度不超过6‰。雨水排水方式拟采用管道系统排水,排水组织方式为自由式。⑶管线综合布置①给、排水管线沿厂区相关干道平行布置,给、排水管线顶部距厂区地平面埋深0.8m。②通信及供电管线拟采用地缆沟敷设方式,地缆沟深0.8m,沟面设水泥盖板。⑷厂内、外运输与车间、仓库内部运输密切结合,采用货运汽车、及叉车相结合的运输方式。⑸本项目相关道路布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整体布局为正交和环形布置。5.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根据国土资源部发(2008)24号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m,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在本项目中,建筑物均未超过8m。则总建筑面积为6954m2。89 ⑴规划总用地面积:8817.9771m2(折合约13.22亩);⑵总建筑面积:6954m2;⑶总建筑基底面积:4218m2(折合约6.32亩);⑷容积率:0.79;⑸建筑系数:47.83%;⑹绿化率:18.14%(占地面积1600m2、折合约2.4亩);⑺道路及停车场占地面积:3000m2(折合约4.5亩)。5.2厂内外运输本项目运入运出物资以产品生产为主,其余忽略不计。5.2.1运输量⑴主要运入物资品种及运输量本项目主要运入物资品种及运输量详见表5-1。表5-1主要运入物资品种及数量表序号原材料名称单位年需要量运输方式1茶叶吨800供应商供货2蔬菜吨1200供应商供货3食用菌吨1200供应商供货4天麻吨1200供应商供货5鲜肉吨350供应商供货⑵主要运出物资品种及运输量本项目主要运出物资品种及运输量详见表5-2。表5-2主要运出物资品种及数量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运输方式1名优茶吨200依靠社会力量2脱水干菜吨500依靠社会力量3食用菌吨600依靠社会力量4干天麻吨400依靠社会力量89 5熏腊制品吨300依靠社会力量5.2.2厂内运输方式本项目厂内物料流转:主要以升降机、叉车及货运汽车运转为主。5.2.3厂外运输方式本项目厂外运输:依靠社会力量解决,以公路、铁路、水路联合运输解决。5.3给、排水工程5.3.1设计依据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⑵《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⑶《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3.2设计原则⑴本着因地制宜、装置合并的原则进行优化设计;⑵为节约水资源,尽可能采用循环用水;⑶搞好环境保护,对污废水实施处理达标后排放;⑷贯彻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精神,做好水消防系统设计。5.3.3给、排水状况本项目水源取自距XX民生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其供水量丰富,成为湖北XX经济开发区内专用水及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水。本项目水源通过DN200的供水管,将湖北XX经济开发区内供水管网引入拟建厂址内。本项目用水量极少,而且没有污染,达标后排入湖北XX经济开发区内排水管网。5.3.4设计内容89 本工程包括:厂区内给、排水系统;生产工艺用水系统;厂区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5.3.5给水工程⑴水源及管网水源由XX民生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接入湖北XX经济开发区内,本项目由园区内供水管网供水。进水管管径为Φ200mm。厂区内拟建Ф100mm的环状供水主管网,厂区办公及其它设施室内管网采用生活及消防合用的供水系统。各车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各自独立的供水系统。消防用水必须用单独管道输送,并有醒目的颜色区别,不得与生产用水交叉连接。⑵用水量估算本项目建成后的用水主要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道路浇洒及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经估算最高日用水量约为219.43m3/d;年用水量约54857.5m3/a(按年法定工作日250天计算)。用水量详见表5-3。表5-3用水量估算用水项目用水标准用水规模最高日用水量(m3/d)生产用水200生活用水0.05m3/d/人230人11.5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0.001m3/m21600m21.6不可预见用水量6.33合计219.43消防用水量标准:室外消火栓3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16m3;室内消火栓2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44m3。5.3.6排水工程⑴排水总量89 本项目排水主要为生产和生活污水。经估算最高日排水量约为175.54m3/d;年排水量约43886m3/a(按年法定工作日250天计算)。⑵排放方式根据雨、污分流的原则分别设置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污水经简单处理达标后排入湖北XX经济开发区内排水管网。雨水直接排入厂区雨水管网,进入雨水收集池。5.4供电工程5.4.1设计依据、规范⑴《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⑵《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⑶《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⑷《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⑸《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5.4.2电源、供电要求及负荷等级本项目供电由XX市XX区小溪塔供电所供给,现有10KV供电线已接至厂区侧,本项目可就近接入,能满足本项目用电的需要。电力负荷均属于三类负荷,用电负荷电压等级均为380/220V、50HZ,对电源无特殊要求。5.4.3用电负荷本项目设备负荷估量为5000kw左右。其它用电负荷采用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估算。则:生产车间用电负荷估算为98.07kw左右;仓库、冷藏库用电负荷估算为25.2kw左右;89 综合楼用电负荷估算为127.68kw左右;其他建筑用电负荷估算为4.2kw左右;道路、停车场用电负荷估算为30kw左右;其它用电负荷预计约为57.03kw左右;设备负荷估量为5000kw左右。经估算,本项目用电总负荷为5342.18kw。按用电系数0.75,功率因数0.93计算,则变压器供电能力需4308.21kvA左右,考虑变压器负载率,本项目拟电力增容8000kvA。根据计算本项目年耗用电量约861.64万kw·h左右。(按年工作日25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计算)。5.4.4供电方案本项目采用10KV回路供电,拟设置8000KVA变压器1台和高低压电柜等配电设施,向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设备、质检办公,车间泛光照明、厂区道路照明及配套的公用系统设施等供电。将动力、照明等不同类别负荷分开供电,分别计量。车间按各生产线分开供电,采用低压无功自动补偿,全厂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线路采用地缆敷设。5.4.5配电方案⑴动力配电:低压配电电压380/220V,采用TN-S系统。以地缆敷设的方式配电,在车间低压分配室内设有低压配电柜,在岗位适当位置设有分配箱。⑵照明配电89 照明电源380/220V,三相五线制由配电房照明屏引到车间照明配电箱,插座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在车间及办公室等区域设有高效荧光灯;在设备房间及仓库设中显钠混光灯;在走道内设自带蓄电池的疏散应急标志灯;在车间内还设有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主生产区照度为300LX。其它生产区200LX左右,辅助场所为100LX左右。厂区道照明采用单灯混光灯,采用光控、定时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5.4.6防雷及接地⑴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网,利用建筑物金属体作防雷接地装置,以防直击雷。⑵建筑物内的主要金属设备、管道、构架等接至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以防雷电感应。⑶在入户端处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管线等接地,以防雷电波侵入。⑷防爆场所内设防静电干线。⑸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小于1欧。5.5通信设施本项目通信拟采用电话电缆直接从公司总机引入,供公司生产行政管理,可以满足项目需要。5.6维修设施拟在各制造车间分别设置机修组,负责对运行设备的机械、电气、电仪方面维护和检修。89 第六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节能6.1环境保护6.1.1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⑸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89 ⑹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6.1.2环境保护有关标准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⑵《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⑷《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⑸《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⑹《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⑺《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6.1.3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⑴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及部分施工机械作业时因燃油挥发含HC、CO、N0x等污染物的废气,由于废气排放量小,故主要影响施工区环境空气的是施工扬尘。施工现场粉尘和扬尘的产生量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变化很大,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为此要求项目施工时,在施工现场周围按规定修筑防护墙及安装遮挡设施,实行封闭式施工,对有可能产生二次扬尘的作业面应洒水降尘,车辆出工地时应进行冲洗,防止随车带走泥土,同时对运输土石方等的车辆采取密闭措施,防止沿路抛洒,污染周边环境。⑵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89 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类比资料表明施工期生产污水中悬浮物,石油类,生活污水中BOD5、COD、悬浮物,超过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考虑到项目施工期,要求对施工场地所产生的污水应加强管理、控制、冲洗石料等建材,所排放的污水应设置专门沟渠,经格栅沉淀池处理;生活污水应设置化粪池处理,经处理后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周边林地,因数量极小,不对周边造成任何污染。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减少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⑶声学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各种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及振动,还有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声。因此项目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登记制度,在工程开工前15日内向所在地辖区环保局提出申报,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管理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开工。对施工机械设备要采取有效的降噪减振措施,如加弹性垫,包覆和隔声罩等办法,机动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应禁止鸣笛,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严禁使用各种打桩机。在施工的各阶段均应严格执行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各项规定,将施工噪声控制在限值以内。⑷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9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基础施工所挖掘的土石方、主体结构施工所产生的施工废物料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不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有害废物,这些固废物集中堆放、土方及时回填,垃圾及时清运(须办理准运证),交有关部门进行相关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生产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⑴运营期主要污染物、污染源的种类、性质①废气熏制腊肉的废气,进出厂区的运输汽车排放废水、生活污水等需要通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处理污水时会有一定的臭气。生产或存在粉尘污染源。②废水清洗蔬菜等物料清洗水;设备及生产器具清洗水;厂区职工生活污水包括厨房废水和厕所冲洗水等。③噪声清洗机、粉碎机、打包机、振动筛等各类生产设备;各类泵及机电;通风机;锅炉鼓、引风机噪声。④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来自物料拣挑、挑选等预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料,加工过程中的边角废料,以及在用切割机时产生的扬尘等;沉淀池沉淀物及污水处理装置污泥;厂区职工生活垃圾等。⑵治理及其对策①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对堆场场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经过车辆引起的路面积尘再扬起等粉尘污染可通过洒水可有效地抑制扬尘量,使扬尘减少70%左右②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洗涤废水、生活污水及设备清洗时使用的脱模清洗剂。89 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悬浮物、动植物油,生活污水采用无动力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排入集镇管网。生产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为:排放消毒池SBR池配水井初沉池调节池污水↑↓↑↓污泥干化外运污泥池↑←←←←由上述分析可知项目各类废水经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大减少,故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③声学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厂区高噪声源分析,厂区高噪声设备多为在原料装卸时产生的生产噪声,以及原材料搅拌、提升、筛分、泵设备噪声。另外由于项目运输量比较大,在汽车运输过程中噪声影响也相对较大。项目生产周期呈间断性特点,产生的噪声也呈间断状态。主要通过采用低噪声设备、低噪声工艺、低噪声传动,针对噪声源的具体情况,设置隔声罩、隔声箱等设施特别是露天使用的机械设备。高噪声车间尽量减少门、窗开启面积,门、窗可采用隔声门、隔声窗或消声窗。排气风机采用低噪声风机,并将风机设置在专门的风机房内。在切实落实以上措施基础上,生产性噪声可进一步得到控制,以确保厂界噪声达到4类标准。因此可以满足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Ⅱ级标准限值要求。④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除尘装置收集下来的粉尘、废渣、运输车内挂渣、搅拌机内清除的渣和沉淀池内沉渣,物料皮废品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及扬尘,以及少量生活垃圾等。干废料等回收后利用。89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产及生活垃圾,不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有害废物。生产及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理。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按照“三同时”原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本报告仅对环境的影响作一般性的分析。本项目的环境评价以具有环境评价资格的单位作出的环境评价报告为依据。6.2劳动安全严格按照国家劳动部(1998)48号《关于生产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暂行规定》的规范进行职业安全卫生工程设计,以防为主,从根本上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6.2.1电气安全⑴防触电:建筑物的电缆进线处均应可靠的重复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配线穿管以及电气安装支架等均作接零保护,插座回路应设专用接地线。⑵车间设备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避免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⑶检修照明电压不高于12伏,以确保检修人员不致发生触电事故。6.2.2防机械伤害⑴机械设备传动部分设防护罩,操作平台设有防护栏杆,以防止机械伤害事故。⑵生产车间内工艺设备在布置上均按规范要求留有安全通道和规定的操作间距,车间设堆放地,避免人货交叉,造成人身伤害。89 6.2.3安全组织及教育车间设安全责任人,班组设小组安全员,形成安全生产组织网络。凡新工人、实习人员、工人调换岗位等均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6.3劳动卫生6.3.1防尘、通风对于产生废气、飞尘的地方,在设计中均应考虑通风除尘措施,以满足车间卫生要求。6.3.2车间应备有急救箱,可作突发事故及职工急病的紧急处理。对全体员工定期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按不同工种岗位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加强职工的职业病防护及卫生保健。6.3.3按国家标准修建必要的辅助卫生用房,如厕所、更衣室、休息室等。6.4消防6.4.1设计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⑶《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4.2防火措施⑴具有耐火性能的结构和防火隔墙。⑵人工消防设施和供消防队使用的辅助设施。⑶在疏散通道和楼梯周围设置防火隔墙。89 6.4.3消防设计⑴总平面的消防设计①建筑与周围建筑物间距皆大于防火最小间距的要求。②在各建筑物四周修建消防车通道。③在多层建筑内设多座楼梯,以满足使用和消防疏散需求。④对于危险厂房区域,采用水消防、化学灭火器材及火灾报警系统。⑵防火和防烟分区设计各建筑物,根据防火分区面积划分要求,分别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建筑物内部每个防火分区都设有疏散口,疏散口数量和距离均满足消防疏散要求。⑶水消防设计①室外设有消火栓防水泵结合器,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成水平环和竖直环。②按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能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任何部位的原则进行设计。⑷其它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等。6.4.4消防系统全厂区消防给水采用临时高压制;增设ISG200-400A型消防水泵二台,DN150消防给水管沿厂区主干道呈环状布置。⑴室内消火栓系统①消防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一次火灾灭火用水量为144m3。89 ②按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密集水柱能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任何部位的原则,全面布置消火栓。③消火栓给水系统在水平及竖向分区。每区管网均各自构成环状,消火栓出水压力≥0.5Mpa,设减压孔板。⑵室外消防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一次火灾需水量216m3。在建筑物四周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⑶灭火器具高低压变配电设备为非油性设备,在高低压变配电间内配置推车式CO2灭火器。所有消火栓箱均配置HFA3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两具,灭火器应设于明显且便于取用的地方。6.5节能6.5.1设计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⑵《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⑶《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⑷《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6.5.2节电措施本项目所需电力有380V动力电和220V照明电两种,动力电主要用于生产设备以及其它设备,单相电主要用于照明、小型电器设备等。具体采用以下节能措施:⑴配电设计尽量靠近负荷较大的设备,降低线路损耗。选用节能设备、照明灯具,减少耗电。89 ⑵设BAS系统,对电、动力等按使用要求分小系统进行智能化全自动管理。⑶建筑物应尽量满足通风、采光要求,合理配置设备和灯具的数量及位置,在满足使用和照明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设备和灯具的装机容量。厂区路灯均采用太阳能、风能联合发电储电装置供电,不使用市电。⑷本项目生产车间、办公楼、食堂、仓库外墙均采用节能建材和节能设计,达到国家建筑节能65%的要求,减少空调用电。6.5.3节水措施⑴加强水管网的管理,及时排除管网泄漏现象,采用感应式出水阀装置及节水型设备;⑵本项目生产设备应尽可能最大量的采用循环用水;⑶本项目建筑内大小便器均配备自动控制冲洗装置,节约冲洗水用量。⑷本项目在建筑物上设计雨水收集装置,最大限度使用雨水。第七章项目建设进度7.1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12个月)。拟定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建设期内需完成项目的前期准备、建筑工程、公用配套工程、设备到货及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等工作。具体安排见表7-1。表7-1实施进度表年度、季度2013年-2014年89 内容456789101112123项目前期工作建筑工程公用配套工程设备到货及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试生产、投产7.2项目建设管理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合理、有效地使用项目投资,该公司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拟采取以下措施:7.2.1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7.2.2公司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总经理黄玉平任组长,公司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具体承办项目的各项工作。7.2.3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办法,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固定专人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管好用好各项建设资金。7.2.4保证资金按工程实施进度要求及时到位,把好工程的前期工作及施工过程质量关,争创优质工程。89 第八章主要设备、土建工程招投标8.1招投标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⑵《合同法》中有关规定;8.2招标范围89 对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监理及重要材料均实施招标。8.3招标组织形式上述招标范围,将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组织招标。为保证工程项目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有序的原则下进行,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由有关部门组成专门机构整体把握、控制、调整。评标工作应按照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竞争优选、严格保密的原则进行,保证所有的投标人的合法权益。8.4招标方式上述招标范围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本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见表8-1。表8-1招标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XX食品加工建设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设工程★★★★★★89 设备购置安装工程★★★监理★★★重要材料★★★其他★情况说明: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第九章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9.1建设投资估算9.1.1建设投资估算的范围依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投资估算的内容包括工程费用、其它费用、预备费用估算。其中工程费用包括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公用工程、总图运输、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等。89 9.1.2建设投资估算的主要依据及方法⑴新增各种设备按近期市场价估算。安装费按设备原价的1~20%计算;⑵各种建筑物投资,按《湖北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统一基价表》(鄂建文[2006]122号);《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鄂建文[2008]216号),XX市近期建设工程概算定额、材料价格及调差、管理费用、税金等有关规定估算。参照2008年《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湖北省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项目建设地近期类似工程的单位面积综合造价或工程量估算;⑶其他工程费用按工程量指标法或工程量估算;⑷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文规定计算;勘察、设计费按建筑工程费用的2.5%计算;项目前期工作费根据原国家发改委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规定计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费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计算;⑸本项目拟用地13.22亩,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10万元/亩估算;⑹建筑工程监理费根据国家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规定计算;招标代理服务费按国家发改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⑺联合试运行费按设备费用的2%计算;⑻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及其他费用之和的8%计算。9.1.3建设投资估算89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2353.33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详见附表5,其构成见表9-1。表9-1建设投资构成表序号项目估算价值(万元)占投资比例(%)1固定资产投资费用2012.1185.51.1工程费用1836.2478.031.2固定资产其他费用175.877.472无形资产132.45.633其他资产费用34.51.474预备费174.327.4建设投资合计2353.33100根据我国现行项目投资管理规定,按照资本保全原则,当项目投入运营时,本项目建设投资按资产性质形成固定资产、无形及其他资产两部分。⑴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中形成固定资产的有:生产设备、建筑工程、公用及总图工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等实物工程投资以及上述实物工程投资的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预计本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原值2254.62万元。为便于财务测算,根据新增固定资产中各种资产的属性,将其分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二类,其中:房屋、建筑物原值1127.85万元,机器设备原值1126.77万元(均含应分摊的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⑵无形及其他资产:本项目建设投资中的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预计为132.4万元;开办费、联合试运行费、人员培训费等其他费用应为其他资产,预计为34.5万元(含应分摊的预备费),基本预备费174.32万元。9.2主要经济指标89 9.2.1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⑴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53.33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68.19万元,流动资金578.48万元。①工程费用投资1836.24万元,占建设投资的78.03%;②固定资产其他费用175.87万元,占建设投资的7.47%;③土地使用权及其他资产费用166.9万元,占建设投资的7.1%;④基本预备费174.32万元,占建设投资的7.4%。⑵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投资2353.33万元,其中:计划向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700.52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52.81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68.19万元全部由企业用自有资金支付。新增流动资金578.48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9.2.2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预测⑴财务效益预测预计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均销售收入:9484.09万元利税总额:1105.52万元所得税:276.38万元净利润:829.14万元⑵财务效益评价指标总投资收益率:37.7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63.81%项目投资回收期:2.84年(融资前税前,含建设期2年)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46.08%(融资前税前)89 项目财务净现值(i=12%):4560.24万元(融资前税前)⑶贷款偿还期:4年(含建设期2年)。9.2.3建设期:项目计划建设期2年。9.2.4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见表9-2。表9-2主要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数据1项目总投资3000 其中计算注册资本的总投资2595.061.1建设投资2353.331.2建设期利息68.191.3流动资金578.48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73.542资金筹措30002.1项目资本金1299.48 其中注册资本1299.482.2项目债务资金1700.52 其中与注册资本匹配资金1295.582.3其他资金 3年均销售收入9484.094年均总成本费用8378.575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 6年均增值税 7年均息税前利润(EBIT)1131.928年均利润总额1105.529年均所得税276.3810年均净利润829.1411总投资收益率(%)37.7312投资利税率(%)36.851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63.8114贷款偿还期  建设投资贷款(年)415平均利息备付率(%)1271.0416平均偿债备付率(%)198.0817项目投资税前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46.08 财务净现值(I=12%)4560.24 全部投资回收期(年)2.8418项目投资税后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35.09 财务净现值(I=12%)3064.9589  全部投资回收期(年)3.519资本金内部收益率(%)60.120盈亏平衡点  生产能力利用率(%)60.28 销售价格(%)88.619.3建设期贷款利息本项目计划向银行申请长期贷款1700.52万元,预计建设期贷款利息为68.19万元,见附表4。9.4流动资金估算9.4.1估算依据为维持本项目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最低周转资金,包括各种必备的存货,必要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等。流动资金按详细指标法估算,在流动资金估算中,周转次数按企业正常生产年份最低周转次数设定。9.4.2流动资金估算结果根据项目生产规模,预计达产年需流动资金578.48万元,详见附表6。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的铺底流动资金应为流动资金的30%,即578.48万元×30%=173.54万元。9.5总投资估算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关于项目总资金的规定,本项目的总资金=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2353.33+68.19+578.48=3000(万元)。89 9.6资金来源9.6.1建设投资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投资2353.33万元,其中:计划向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700.52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52.81万元。9.6.2建设期贷款利息来源本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68.19万元由企业用自有资金支付。9.6.3流动资金来源项目投产后新增流动资金578.48万元全部由企业逐年用自有资金增补。9.7资本金本项目企业投入自有资金(项目资本金)为1299.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00万元的43.32%,完全满足国务院国发[1996]35号文规定的建设项目企业应具备的资本金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20%的要求。9.8用款计划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见附表7。89 第十章财经经济效益测算10.1财务评价的依据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⑵《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著);⑶89 《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著);⑷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⑸本项目建设及技术方案有关数据;⑹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⑺项目相关调查资料;⑻项目计算期:本项目计算期定为12年,其中建设期1年,投产期1年,达产10年;⑼计算财务效益的项目投入总资金:按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投入总资金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用以测算经济效益的项目投入总资金为3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53.33万元,建设期利息68.19万元,流动资金578.48万元,并以3000万元为基数计算财务效益指标。10.2营业收入、税金测算10.2.1产品销售价格本项目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按企业提供的加权平均含税销售价格测算:表10-1营业收入表表10-1营业收入表项目单位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名优茶吨200142800脱水干菜吨5001500食用菌吨60042400干天麻吨40062400熏腊制品吨3005.51650小计975010.2.2产品营业收入测算89 按以上产品销售价格及本项目分年生产纲领测算,预计正常生产年份的含税营业收入为9750万元,见附表11。10.2.3营业税金及附加测算本项目产品应纳增值税,税率17%。附加税中,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分别为应纳增值税额的5%、3%。10.3总成本费用测算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总成本按产品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计算。为便于本项目的财务测算及评价,本报告依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及《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的方法,将上述费用中的相同各项费用归并后,按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利息支出、营业费用等成本要素进行测算。10.3.1外购原材料费及燃料动力费正常生产年份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和动力费按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测算(不含税)。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和动力费测算分别见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3.2工资及福利费本项目劳动定员230人,按人均3万元测算。福利费按工资的14%提取。10.3.3修理费修理费按新增固定资产原值的2%计算。10.3.4其他费用89 其他费用包括其他制造费用、其它管理费、其它营业费用等,按营业收入的8%测算。10.3.5折旧费折旧年限:建筑物30年、设备10年(残值率4%)、其它固定资产20年。10.3.6摊销费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从项目投产年起,分别按10年、5年等额摊销测算。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见附表9。10.3.7利息支出建设投资长期贷款还款期内应付利息计入当期利息支出,本项目存在贷款,因此存在利息支出,其项目还本付息表见附表4。10.3.8总成本费用预计本项目在摊销完其他资产后年均生产年份的总成本费用为8378.57万元。10.3.9总成本构成根据财务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的需要,总成本费用按其性态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项目财务评价则采用经营成本。⑴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规模限度内,不随产量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具体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摊销费、财务费用、其他费用等,预计本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固定成本为1687.4万元。⑵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产量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包括外购原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营业费用等,预计本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变动成本为6953.64万元。89 ⑶经营成本:预计本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经营成本为8463.88万元。10.4利润测算项目利润与利润分配测算见附表12,从附表12中可以看出,项目年均生产年份的营业收入为9484.09万元,减去总成本费用8378.57万元,利润总额为1105.52万元。各年实现利润按25%交纳所得税,盈余公积金按所得税后利润的10%提取。预计正常经营年份应纳所得税276.38万元,所得税后利润为829.14万元。10.5项目清偿能力测算10.5.1贷款偿还能力测算本项目计划项目银行申请长期贷款1700.52万元,长期贷款的偿还按最大能力还本按期付息的方式考虑。在偿还长期贷款期内,企业所获利润,在交纳所得税并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应首先用于偿还长期贷款本金。此外,本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资产摊销费可用于偿还贷款本金。可供偿还长期贷款本金的利润、折旧费、摊销费均按70%用于偿还贷款测算。经测算,预计本项目还款期内可供偿还贷款本金的资金共计1768.71万元(还款期利息已计入当期利息支出),贷款偿还期为4年,见附表4。10.5.2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为偿债备付率和利息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税息前利润/当期应付利息费用;89 偿债备付率=可用于还本付息资金/当期应还本付息费用。可用于还本付息资金为还款期内各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根据损益测算表、贷款偿还能力测算表计算的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见附4“项目还本付息计划表”,从附表4中可以看出,本项目偿还银行长期贷款期内各年的利息备付率最低为100%,偿债备付率最低为27.16%,表明各年的还款资金来源能够偿付当期债务,有较强的偿债能力。10.6财务效益评价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提供的参数,本项目融资前税前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为13%。10.6.1财务评价指标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见附表12)、“建设投资估算表”(见附表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见附表13)、“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见附表14)计算出本项目的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如下:⑴总投资收益率(ROI)=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资金×100%=37.73%;⑵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项目资本金×100%=63.81%;⑶项目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2年):所得税前=2.84年所得税后=3.5年;⑷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46.08%所得税后=35.09%;⑸项目财务净现值(i=12%):89 所得税前=4560.24万元所得税后=3064.95万元;⑹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60.1%。10.6.2财务评价从以上各项指标中可以看出,本项目的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分别为37.73%、63.81%;税前项目投资回收期为2.84年(含建设期2年);税前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6.08%,高于财务基准收益率;税前项目财务净现值为4560.24万元,大于零;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0.1%,高于资本金基准收益率,因此在财务上是可行的。第十一章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为了确保风险分析的质量,有必要对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使投资决策者能更好地把握风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对策来减少风险损失。11.1定性分析11.1.1自然风险89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建设过程和经营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对项目本身产生直接破坏,从而对建设单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自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火灾风险、风暴风险、洪水风险、雪灾风险、气温风险。11.1.2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建设单位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政府的政策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因而,由于政策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将对建筑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处理由此而引发的风险。政策风险因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政治环境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风险、住房制度改革风险、金融政策改革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建筑安全条例变化风险、审批手续过程风险、法律风险。但本项目为绿色食品深加工建设项目,绿色食品一直为国家鼓励类项目,而本项目产品为蔬果深加工制品,蔬果均是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的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因此该风险的影响很小。11.1.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因国民经济状况变化风素主要是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市场供求风险、财务风险、地价风险、融资风险、管理风险、工程招投标风险、国民经济状况变化风险。本项目为新材料建设项目,公司具有矿产品和质量优势,因此该风险的影响很小。11.1.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结构以及相关变量的变动给建设单位可能带来的损失。包括:技术89 改变和更新的风险、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革新的风险、建筑设计变动或计算失误的风险、设备故障或损坏的风险、生产力因素短缺风险、施工事故风险、市场供求风险。11.1.5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建筑市场的影响,从而给建设单位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绿色食品市场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城市规划风险、区域发展风险、公众干预风险、住客干预风险、治安风险。11.1.6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建设单位策划失误、决策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预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够实现,包括投资方式、地点、类型风险选择、人、财、物组织管理风险等。11.2投资风险的控制及早地发现或预测到这些风险并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或缓和、减轻、控制这些风险。建设投资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该项目控制风险的方式包括三项措施。11.2.1通过加快进度来回避风险开发经营周期越长项目建成以后的经济形势就越难预测。其次,开发经营周期越长项目建成以后的政治形势也越难预测。所以回避经营风险的办法加快完成建设项目。针对该项目,我们采取提高选址的速度、利用法律手段、来保证迁址工作的顺利进行、采用招投标的办法和建设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承包合同,以保证资金的充分供应,与建筑材料和设备等物资供应当89 签订施工材料供应合同。这样极可能避免不必要因素的影响。目前,项目土地已落实,其余各项工作已准备好,资金已到位,因此项目会按进度进行。11.2.2通过市场调查来降低风险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获得的信息有关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的市场信息越多,作出的预测就越精确,从而能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包括投资项目的选择、区位的选择、时机的选择、融资的选择、租售的选择等等。这样就能把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较好地控制项目投资过程中的风险。11.2.3通过加强管理来控制风险良好的项目管理是重要的保证。从投资开发来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是重点。聘请有经验的建设专家进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少经营费用、提高收益水平,进而降低并控制风险。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