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 MB
- 2022-04-29 14:01: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规模:D公顷建设内容:农用地与未利用地整理工程、建设用地的拆迁、建设用地复垦及整理、安置小区建设投资总额:83378.44万元项目建设地址:B区c镇项目承办单位:A市E公司项目负责人:联系地址:7
目录第一章总则11.1规划目标11.2指导思想21.3基本原则21.4规划依据31.5规划任务61.6规划期限61.7建设单位概况6第二章工程区概况82.1项目性质82.2工程区位置82.3工程区规模82.4工程区自然、社会经济情况92.4.1自然条件92.4.2工程区所在镇区社会经济状况102.5工程区基础配套设施状况112.5.1.骨干排灌系统设施112.5.2.交通设施状况152.5.3其他设施状况172.6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172.7与相关规划的衔接182.8与其他规划及工程区内建设的衔接182.9工程区选址说明18第三章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207
3.1工程区土地利用情况203.1.1土地利用结构203.1.2土地利用程度253.2新增耕地来源分析263.3土地适宜性评价333.3.1主要种植作物的确定333.3.2评价单元的确定333.3.3评价因子的确定333.3.4土地适宜性评价343.3.5评价结果分析353.4水资源平衡分析363.4.1供水量分析363.4.2灌溉设计标准373.4.3需水量预测373.4.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8第四章土地开发整理方案394.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目标394.2设计标准394.2.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394.2.2灌溉设计标准404.2.3排涝设计标准404.2.4道路工程设计标准404.2.5田间工程设计标准404.2.6农田林网工程设计标准404.2.7水质标准414.3工程总体布局414.3.1土地利用布局414.3.2土地利用方向414.3.3工程布局424.4工程设计444.4.1农用地整理工程设计444.4.2拆旧复垦项目工程量654.5投资估算67第五章拆迁和迁建方案707
5.1拆迁方案705.1.1工程区拆迁概况705.1.2安置区拆迁概况755.1.3基本原则775.1.4拆迁补偿费用775.2安置方案805.2.1安置方式805.2.2安置方案815.2.3安置区规划825.2.4安置区选房计算845.3工程建设方案855.3.1规划设计原则855.3.2规划目标865.3.3规划理念865.3.4建筑设计875.3.5结构方案设计915.3.6入口及绿化系统925.4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925.4.1给排水925.4.2电气设计945.4.3暖通设计975.4.4燃气设计975.5节能分析985.5.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985.5.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995.5.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1025.5.4节水1035.5.5节能效果分析1045.6投资估算1055.6.1工程区拆迁补偿费用1055.6.2安置区拆迁补偿费用1075.6.3安置区征地费用1085.6.4安置区建设费用1085.6.4安置区购房款110第六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规划方案1116.1拆旧区规模1117
6.2建新区规模1116.2.1安置区规模1126.2.2留用区规模1146.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1156.4启动挂钩指标使用计划1176.4.1启动挂钩指标1176.4.2先期拆旧区情况1176.4.3先期建新区情况118第七章土地权属调整方案1227.1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计划1227.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则1227.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1237.4便民措施1257.5保障措施1267.6组织领导126第八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1288.1土地权属现状1288.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1308.3土地权属调整程序1318.4土地权属调整内容1318.5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衔接1328.6权属调整的保障措施133第九章农业人口安置方案1349.1工程区农业人口现状1349.2农业劳动力安置1347
9.3社会保障措施1369.3.1社会保障1369.3.2收益保障136第十章工程实施计划安排137第十一章资金估算与筹措13911.1项目投资13911.1.1拆迁补偿和安置费用13911.1.2土地开发整理费用13911.1.3工程总投资13911.2资金筹措14011.3项目还款分析14111.3.1项目还款资金来源14111.3.2项目还款计划142第十二章综合效益评价14312.1社会效益14312.2生态效益14412.3经济效益144第十三章保障措施14613.1行政措施14613.2经济措施14713.3技术措施147第十四章建议149第十五章测算表、附表、附件、附图1507
第一章总则1.1规划目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农村居民点迁移到城镇,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建成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B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用地供需矛盾加剧,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B区在力保发展的同时,不断寻求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目前,B区在土地开发整理领域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奠定了基础。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的通知》()下发后,B区积极响应,在2009年申报了以z镇和x镇为试点的《A市B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为进一步利用和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过实地调研和论证,决定在c镇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程的实施将解决耕地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村庄布局凌乱、户均占地过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和矛盾,促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破解保护资源、保障发展难题,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落实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6
1.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通过大规模的农地整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现代化;通过建设用地空间整合,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通过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和享受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加快城市化进程。1.3基本原则开展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应在“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国土规章不违背”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划,统筹城乡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发展方针,坚持科学统筹,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2、节约集约,提高效率通过工程实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整合原有建设用地资源,缓解用地矛盾,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3、因地制宜,以农为主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确保建设工程实施后形成大面积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规模经营,发展高效现代农业。4、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建设工程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按照各自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5、规范操作,农民认可6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获得农民认可,切实保障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社会稳定。1.4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9、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11、《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务院〔2010〕47号);12、《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24号);13、《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二)江苏省有关法规、文件6
1、《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3、《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财建〔2005〕73号);4、《关于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6〕231号);5、《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8〕290号);6、《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9〕181号);7、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申报2010年度城乡挂钩实施规模及当前城乡挂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0〕125号);8、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复垦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0〕135号);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18号);10、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及其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516号)。(三)市、县相关法规、文件1、《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扬府发〔2012〕75号);2、《A市征地补偿安置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暂行办法》(A市人民政府令第44号);3、《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通知》6
4、关于印发《A市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技术细则》的通知5、关于《A市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6、《A市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7、《B区土地志》;8、《B区水利志》;9、《B区统计年鉴》(2012年)。(四)相关规划1、《A市B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A市B区c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A市B区c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A市B区c镇水利规划》;5、《A市B区c镇农业规划》。(五)行业技术标准1、《全国土地分类》;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96);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9、《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10、《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1.5规划任务1、划定工程区,确定工程区规模、范围、目标和任务;2、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和拆旧建设用地复垦可行性;6
3、编制土地开发整理方案;4、编制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方案,启动挂钩指标实施方案;5、编制搬迁补偿安置方案;6、调查工程区内土地权属,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7、编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8、编制工程区内农业劳动力人口安置方案;9、编制资金投资与筹措方案;10、编制工程实施计划;11、预估工程实施后的综合效益。1.6规划期限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期限为3年,即2013-2015年。1.7建设单位概况6
第二章工程区概况2.1项目性质该项目的建设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为主要目的,项目属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2.2工程区位置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程区位于c镇东北部,分北片和南片两个片区。工程区北片位于c镇东北部,地处东经,涉及村、村和村3个行政村。工程区南片位于c镇东部,地处东经,涉及方集村1个行政村,工程区四至范围及经纬度坐标见表2.1,所示。表2.1工程区位置情况表2.3工程区规模2.4工程区自然、社会经济情况2.4.1自然条件(1)气候工程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平均气温10-22℃,从3月29日至5月31日,季长64天;夏季气候平均气温>22℃,从6月1日至9月14日,季长106天;秋季气候平均气温22-10℃,从9月15日至11月17日,季长64天;冬季气候平均气温<10℃,从11月18日至次年3月28日,季长131天。13
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冷空气活动频繁,连阴雨天气较多,风向多东南。夏季高温多湿,年平均梅雨期达22天,平均梅雨量248.8毫米,梅雨过后易出现伏旱,风向多南、东南。秋季气候凉爽,秋雨时多时少,冷空气活动加强,风向多东北。冬季气候寒冷,寒流出现次数多,降水量偏少,北风盛行。年平均日照2172.3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9%。(2)地形地貌工程区地处B区西北部,形成于第四纪上更新世,为宁镇扬丘陵地区的东部边缘,丘陵、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其地面高程丘陵地区8m~35m,平原地区2.9m~8m,坡度在10°以下。工程区地势整体较为平坦,部分地区起伏较大,南片高程7m~22m;北片高程5m~16m,塝坡坡度在10°以下。(3)水文及工程地质工程区地质构造属于下扬子准地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苏北盆地的一部分,以甘泉山-小纪镇断裂带为界,南部属隆起地区,北部属凹陷地区,沉积了数千米厚的第三系。地表广泛覆盖着巨厚的第四系沉积层,无基岩出露。新生界第四系,未见下更新统和中更新统,而上更新统和全更新统则广布全境。上更新统下蜀组为一套冲积形成的河流相沉积,分布于境内中,北部丘陵岗地上,一般标高20m~30m,为棕黄色砂质粘土,夹褐黄色泥质粉砂层,底部为褐黄色泥质砂层和砂砾层,厚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工程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经钻探揭示,上部为浅层孔隙水,水位埋深2m~5m,下部为承压水,水位埋深4m~6m。(4)土壤13
工程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类,占总面积95%以上。工程区土按亚类分有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脱潜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四种,按土属分有黄泥土、白肝土、河土、黑粘土和腐粘土。耕作层厚度平均在15~20cm左右,质地砂壤或粘土,肥力中等,氮、磷、钾含量中等,比例不太协调,耕作稍差。2.4.2工程区所在镇区社会经济状况2.5工程区基础配套设施状况2.5.1.骨干排灌系统设施工程区内主干河道有朱桥涧、白马湖、杨寿涧、南冲涧,干、支、斗渠与这些主干河道相连,并布置有泵站、水闸、涵洞等水工建筑物,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与主干河道共同构成工程区的排灌系统。其中:1、工程区北片工程区北片大小河道众多,主干河道有朱桥涧、白马湖、杨寿涧及其支流,工程区的支、斗渠与这三条大的水系相接通,有主干渠道16条,其中支渠3条,斗渠13条,其他土质沟渠若干(详见表2.5.1-1)。这些引排沟渠与主干河道及其支流等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系,另外工程区为低丘地区,区内坑塘密布,既是农田灌溉的水源,又是田块的涝水排放处。工程区内田块较为零乱,自流灌溉率约55%,近年进行了一些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灌排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区内主要渠道情况见下表。表2.5.1-1工程区主要渠道统计表(北片)工程区北片现有泵站26座(包括排涝泵站10座,灌溉泵站16座),其中18座运行情况良好,6座泵站因缺乏后期维护,需要重建,2座泵站设备运行良好,但是泵房需要重建(详见表2.5.1-2)。表2.5.1-2工程区主要泵站统计表(北片)工程区北片现有水闸11座13
,有8座运行状态良好,有3座有一定程度的破损,但不影响正常使用(详见表2.5.1-3)。表2.5.1-3工程区主要水闸统计表(北片)2、工程区南片工程区南片以杨寿涧支流为主灌溉水源,以南冲涧为主排水通道。区内三条支渠与杨寿涧支流相连,引水斗、农渠依次布置;涝水通过农沟汇聚到主干排水沟道,排入南冲涧,工程区灌排体系完善(详见表2.5.1-4)。表2.5.1-4工程区主要渠道统计表(南片)工程区内现有泵站3座(包括排涝泵站1座,灌溉泵站2座),其中2座泵站运转状况良好,有1座泵站有一定的破损需重建(详见表2.4.1-5)。表2.5.1-5工程区主要泵站统计表(南片)2.5.2.交通设施状况工程区主干道路有东兴路、扬爱路、新龙路、杨寿涧堤顶路、白马湖固堤路、朱桥涧固堤路、裔杨路、陈庄路、汤庄路、胡庄路,同时配套田间道、生产路、桥梁,方便生产生活。1、工程区北片13
工程区北片,有东兴路、扬爱路、新龙路、杨寿涧堤顶路、白马湖固堤路、朱桥涧固堤路等主干道路,路面为4.5m-5.5m宽的水泥路,使用情况良好,有30余条田间道与这些主干道路相连,还有生产路连接田间道方便生产人员、生产资料下田,这些道路共同构成了工程区北片的交通道路体系,但道路布局错综复杂,稍显凌乱,需要对其进行归并整理、重新布局,以完善交通道路体系。详见表2.5.2-1。表2.5.2-1工程区主要道路统计表(北片)工程区内连通主干道路的桥梁共有6座,分别为俞坝桥、南江坝桥、宏星大桥、南庄桥、吉隆桥和新龙桥(详见表2.5.2-2),这些桥梁目前使用状况良好。表2.5.2-2工程区主要桥梁统计表(北片)2、工程区南片工程区南片有裔杨路、陈庄路、汤庄路、胡庄路等主干道路,田间道与主干道相连,生产路连接田间道,方便下田。工程区现有道路使用情况良好,但是需要补充田间道和生产路,使得工程区南片形成完备的田间道路体系(详见表2.5.2-3)。表2.5.2-3工程区主要道路统计表(南片)工程区内主要桥梁有4座,分别为方庄桥、花园桥、花园二桥和双力桥,这四座机耕桥均位于工程区南面的南冲涧上,目前使用情况良好(详见表2.5.2-4)。表2.5.2-4工程区主要桥梁统计表(南片)2.5.3其他设施状况工程区电力设施条件较完善。工程区电源取自华东电网,同时,A市供电公司已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各乡各村均具有高质量的输供电网络。目前工程区内电力设施配套齐全,10kv输电供电网络能够覆盖整个工程区域,380v低压电力线路能够到达工程区各灌排站,并有专职人员管理,能满足工程区建设的用电需要,保障电力供应。13
2.6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2.7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工程区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于整治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本次规划安置区共三个地块,都靠近镇区,周边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学校、菜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距离较近,适合集中居住,安置区全部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符合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的用地性质。留用地块将依据A市B区c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具体位置。2.8与其他规划及工程区内建设的衔接工程区田水路林和安置点的规划结合了乡镇农业区划、交通规划、电力规划及水利规划等相关规划,田水路林的布局充分结合现有的基础设施,符合上述相关规划。2.9工程区选址说明选取c镇的4个行政村的部分土地作为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工程区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工程区选址符合c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土地利用情况良好,农田集中连片,权属清晰,无权属矛盾;区内配套设施较为齐备,周边环白马湖、朱桥涧,杨寿涧纵穿工程区,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适合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2、工程区农用地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户均占地大等问题和矛盾突出,结合B区13
区划调整后的发展新目标和新定位,各级政府迫切希望通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城乡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3、工程区内多数农民在外务工,目前只有26%左右的农民仍在务农,而且今后选择务农人员越来越少,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儿童。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民都希望改善生产及生活条件,80%的农民希望能到居住条件、公共设施较好的镇区或集中居住区定居。4、工程区紧邻z万顷良田范围区,z万顷良田工程实施效果显著,为c镇提供了示范和引导作用,区内群众对万顷政策较为熟悉认可,实施意愿强烈。另外,政府积极性高,承诺为工程实施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为工程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5、工程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综上所述,结合c镇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工程区位置,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支持,工程实施有保障。13
第三章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3.1工程区土地利用情况3.1.1土地利用结构3.1.2土地利用程度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工程区土地利用率为95.39%,土地垦殖率为44.36%,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9.77%。3.2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工程区土地总面积D公顷。通过工程的实施,可以新增加耕地面积132.5211公顷,其中:(1)通过对荒草地的开发,可增加耕地面积2公顷;(2)通过对废弃坑塘的填埋,可增加耕地面积公顷;(3)通过对田坎的归并,可增加耕地面积公顷;(4)通过对村庄的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公顷;(5)通过对采矿用地的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公顷;(6)通过对道路的归并、补充新建,将占用耕地面积公顷。(7)通过对渠道的归并、补充新建,将占用耕地面积3公顷。综上所述,通过工程的实施,可以新增加耕地面积1公顷,其中:工程区拆旧复垦面积公顷,可增加耕地面积13公顷;农用地整治面积7公顷,可增加耕地面积公顷,新增耕地率%(占总面积),详见下表。工程区分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见附表。113
113
3.3土地适宜性评价工程区内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工程区复垦整治土地,合理确定工程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3.3.1主要种植作物的确定现阶段工程区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为耕地,种植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候,以水稻作为评价对象。3.3.2评价单元的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是土地质量性状相对一致的地段。不同的评价目的,不同的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有其不同的评价单元。工程区土壤主要以水稻土为主,土壤类型,土壤特征空间变化不大,因此评价单元将主要根据土壤性状分析采样点所代表控制的区域进行划分,兼考虑自然地貌的影响,亦即由此将工程区按片区划分两个评价单元。3.3.3评价因子的确定农业用地的适应性评价主要考虑农作物的生态要求、经营管理要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区位投入水平等。工程区以灌溉水田为主,因此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其特定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情况与种植作物对土地质量的要求,根据当地有经验农业技术人员的建议,选取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壤PH值、耕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对外道路交通条件等评价因子。同时,根据各参评因子的优劣,对各个参评因子进行打分,并将打分结构分为S1(高度适宜)、S2(中度适宜)、S3(勉强适宜)、N1(中度不适宜)、N2(完全不适宜)五个级别,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113
选取参评因子以后,根据各参评因子的重要性,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Wi),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综合打分。在此,我们选用特尔菲法,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权威人士所提出的参评因子的权重加以分析、整理、综合,并经几次反复,使确定的权重趋于一致。由此确定的工程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如表3.2.3。表3.3.3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表评价因子权重评价标准54321排水条件0.20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灌溉保证率0.2090%80%75%60%50%土壤PH值0.116.0~6.55.5~6.0或6.5-7.07.0~7.57.5~8.5>8.5或<5.5耕层厚度0.15>17cm15~17cm13~15cm10~13cm<10cm有机质含量0.123.0~3.5%2.0~3.0%1.0~2.0%0.6~1.0%<0.6%土壤类型0.12中壤、重壤重壤、轻壤砂壤、粘土粉砂、重粘土砂土对外道路交通条件0.10优越较好一般差很差3.3.4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作物和土地评价参评因子确定后,根据工程区各评价单元内各项参评因子的实际情况,对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表,对其各项参评因子赋分(Mi)。此后利用以下公式得出工程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然后,根据工程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结果,确定其适宜性程度,分别为:S1(高度适宜,4-5分)、S2(中度适宜,3-4分)、S3(勉强适宜,2-3分)、N1(中度不适宜,1-2分)、N2(完全不适宜,1分以下)五个级别。根据评价成果,工程区内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如表3.2.4-1所示。113
表3.3.4-1工程区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单元工程区北片工程区南片排水条件一般一般灌溉保证率85%90%土壤PH值5.5-6.05.5-6.0耕层厚度15~17cm15~17cm有机质含量1.0~2.0%1.0~2.0%土壤类型中壤粘土、砂壤对外道路交通条件较好较好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对照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表,求得工程区内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程度如表3.2.4-2所示。表3.3.4-2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单元工程区北片工程区南片排水条件分值33灌溉保证率分值34土壤PH值分值44耕层厚度分值44有机质含量分值33土壤类型分值53道路交通条件分值44单元适宜性分值3.713.573.3.5评价结果分析113
通过以上综合计算,工程区种植水稻土地适宜性评价各评价单元综合得分别为3.71分、3.57分,均在3~4分之间,评价结果为“适宜”。其中部分单元排水条件、灌溉条件、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等因子得分较低。由此可知,规划工程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条件为排水条件、灌溉条件、有机质含量、土壤等因素。因此,规划工程区土地整理时,通过兴修农田水利,改善灌溉条件,结合土壤改良,将使之更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3.4水资源平衡分析3.4.1供水量分析工程区农业用地主要规划为耕地,水资源平衡分析时主要考虑农业用水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工程区内大小河道众多,其中主干河道有朱桥涧、白马湖、杨寿涧、南冲涧。丰富的水资源为工程区的农作物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工程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质良好。为保证工程区内农业用水的要求,即工程区在一定的保证率的前提条件下可供水量大于工程区的用水量,有必要对工程区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1)地表径流量根据当地水文资料,按90%保证率的设计典型年降雨量为679.10mm。降雨径流系数α取0.35,蓄水利用系数取0.6。工程区北片集雨面积按工程区土地总面积计算为617.8446公顷,则地表径流可利用量为(工程区内部河沟坑塘的调蓄利用量):(679.10mm÷1000)×0.35×0.6×617.8446公顷×1万÷1万=88.11万立方米。工程区南片集雨面积按工程区土地总面积计算为250.2302公顷,则地表径流可利用量为(工程区内部河沟坑塘的调蓄利用量):(679.10mm÷1000)×0.35×0.6×250.2302公顷×1万÷1万=35.67万立方米。(2)过境水量计算根据B区水利局颁发给工程区涉及到的各村的取水许可证,工程区北片和工程区南片可取水量分别为397.9万立方米、210.6万立方米(按面积比例将各村工程区外可取水量扣除后)。113
(3)可供地下水量由于工程区内部自产水量和外来水量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本次设计中不考虑引用地下水资源。3.4.2灌溉设计标准工程区所在地区参照《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属于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考虑到工程区水源条件较好,结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0%,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0.95。3.4.3需水量预测工程区农用地整理主要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和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因此主要考虑农业灌溉用水需求。(1)用水保证率的选定根据《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工程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应在85%~90%。通过征询当地农业和水利部门的意见,本次规划中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0%。(2)灌溉定额的确定水稻的灌溉制度可以分别针对水稻的育秧期、泡田期及插秧后的生育期进行设计。根据当地水稻育秧经验,水稻插秧以后的生育期灌溉定额430.4m3/亩,水稻育秧期灌水定额为120m3/亩,而每亩秧苗可以移栽15亩大田,因此折合大田的灌水定额为8m3/亩,泡田定额为100m3/亩。工程区水稻灌溉定额合计为430.4+8+100=538.4m3/亩。另根据当地种植经验,小麦灌溉定额一般在108m3/亩左右,本次设计取108m3/亩,则工程区总灌溉定额为:538.4+108=646.4m3/亩。(3)灌溉需水量计算113
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式中:——灌溉需水量——灌溉定额——灌区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3)工程区北片规划后耕地面积为4公顷,工程区灌溉总需水量为410.25万立方米。工程区南片规划后耕地面积为顷,工程区灌溉总需水量为194.39万立方米。3.4.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工程区水源十分丰富,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工程区内供水量大于需水量(见下表)。因此,工程区内水资源补给量完全能满足需求,在水源保证方面完全可行。工程区水利工程布置的重点在于合理分配工程区现有水资源,在保证灌溉的同时,及时排出积水。表3.3.4工程区水量平衡计算单位:万m3片区需水量供水量小计供需差额地表径流量过境水量北片410.2588.11397.9486.00+75.76南片194.3935.67210.6246.28+51.88113
第四章土地开发整理方案4.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目标4.1.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科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4.1.2通过工程区农用地整理,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的挡、排、降、蓄功能,防止水土流失,使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完善工程区内的水利设施,修整河道,既使工程区内农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又防治旱、涝灾害,使得工程区农作物保持高产稳产。4.1.3通过工程区农用地整理,完善田间道路系统,提高农作物种植的规模化程度,为工程区的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使之适于现代化农业耕作、农产品运输以及居民生活的要求,显著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效率。4.1.4通过工程区农用地整理,沿农田、河渠、道路种植生态防护林,加强工程区林网建设,合理布局,既绿化环境,防治风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又可以为农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4.1.5通过工程区农用地整理,对工程区内农村建设用地、废弃坑塘、养殖水面等的复垦,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增加耕地面积;结合田、路、沟、渠、林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为村民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4.1.6通过工程区农用地整理,在工程区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开展多种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4.2设计标准4.2.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113
土地平整应满足工程区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同时,土地平整应符合水稻、小麦等精耕细作的要求。耕地田面平整尽量做到内部土方平衡。4.2.2灌溉设计标准工程区灌溉形式采用渠道提水灌溉,工程区属水资源充足地区,作物种类水稻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结合江苏省农村水利建设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0%。4.2.3排涝设计标准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排涝设计标准按日雨200mm,雨后1日排出不受涝。4.2.4道路工程设计标准本工程区域规划主要道路标准如下:一级田间道:路面宽4.0m,路基宽5.0m,高出地面0.5m,路面15cm现浇混凝土,路基铺设20cm碎石。二级田间道:路面宽4.0m,路基宽5.0m,高出地面0.5m,路面铺设15cm泥结碎石,路基铺设20cm碎石。生产路:路面宽2.0m,路基宽2.6m,高出地面0.3m,素土夯实。具体路基高度随沟渠堤顶高程确定。4.2.5田间工程设计标准条田规格:根据农田排水和机耕要求,长400m,宽100m,条田规格结合地块形状综合确定。工程区标准格田规格:长100m,宽25m。工程区部分格田规格:长100m,宽20m。田间建筑物配套率达95%。4.2.6农田林网工程设计标准113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当地农田林网建设的经验并考虑经济效益,农田林网树种选用水杉,林带走向宜沿着田间道布置,株距约3m。4.2.7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4.3工程总体布局4.3.1土地利用布局结合工程区的实际,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如下:农用地: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增加,工程区耕地以种植优质水稻和经济作物为主;坑塘主要用于集水蓄水,部分坑塘被农民承包用于水产养殖,除较大的坑塘作为工程区主要灌排水通道外,其他较小的沟浜、坑塘被填埋以增加耕地;零星的田坎部分作为新增耕地;沟渠、道路等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结合田块进行建设,农田林网沿工程区内的道路两侧建设;建设用地:项目实施后,除部分变电用房、水工建筑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外,工程区内村庄和采矿用地全部拆除复垦成农用地。未利用地:工程区内的未利用地主要是河流水面、内陆滩涂和其他草地,河流水面是农用的灌排通道,内陆滩涂多为景观湿地区,在本工程中作为不动工区域,其他草地复垦为耕地。4.3.2土地利用方向根据工程实施后工程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大部分为农用地,在c镇农业布局规划上将工程区确定为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因此,确定工程区的土地利用方向为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种植方向主要是优质水稻、小麦等。4.3.3工程布局(1)田块布置113
工程区地形整体上较平坦,局部地区起伏较大,内河将其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地块。受地块及水源限制,工程区条田主要沿南北或东西方向布置。平整后原则上要求田块标准,条田长一般为长400m,宽100m的长方形,长边基本沿农渠生产路布置,方便格田取水。工程区标准格田长100m,宽25m,部分地块格田长100m,宽20m。田块长度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有利于合理组织田间生产、灌水组织和土地平整。(2)农田水利布置1)水源工程区北片内大小河道众多,其中主干河道有工程区西北边的朱桥涧、工程区东侧的白马湖、南北向贯穿工程区的杨寿涧及其支流,其他分布工程区的支、斗、农渠与这三条大的水系相互接通。这些引排沟渠与工程区主干河道朱桥涧、白马湖、杨寿涧等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系,另外工程区为低丘地区,区内坑塘密布数量极多,既是农田灌溉的来水水源,又是田块的涝水排放处。工程区南片以杨寿涧从工程区西北角入口的支流为主灌溉水源,水流方向自北向南,以工程区南侧的南冲涧为主排水通道,水流方向自西向东。2)灌排布置①结合地形条件布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灌排沟渠。工程区北片主要利用泵站从朱桥涧、杨寿涧及其支流、白马湖提水灌溉,沿泵站出水口布置斗农渠两级渠道,农渠大体垂直斗渠布置,排水大部分田块由农沟直接排入田块内部的坑塘或者周边斗沟,最后由内排河汇聚进入杨寿涧、白马湖等河流。整个工程区形成纵横交错、灌排通畅的灌排体系。工程区南片通过现有泵站从杨寿涧支流113
提水到工程区内主干渠道,再通过这些主干渠道引水到下一级的斗渠中,斗渠下设农渠,农渠大体垂直斗渠布置,分布于道路的两侧。排水大部分田块由农沟直接排入田块内部的坑塘或者周边斗沟,最后由内排河汇聚进入南冲涧。②泵站布置工程区内的天然河道、灌排渠道与田间道路将工程区划分成相对独立的灌排区。根据工程区泵站运行情况及灌溉需求状况,工程区北片原有26座泵站,18座使用情况良好,规划结合原有泵站重建泵站6座、维修泵房2座,工程区南片区域内主要是利用原有的泵站,再新建泵站4座。3)电力线等布置工程区原有电力设施较发达,能够满足项目用电需要。区内有多条10kv输电线路。修建泵站需要在原有线路基础上,新增部分电力线路。(3)道路交通布置工程区北片,主干道路较为完善,主要有:杨寿涧堤顶水泥路、东兴路、新龙路、白马湖固堤路、环朱桥涧固堤公路、扬爱路等,都是工程区主要达的对外交通道路。工程区南片的道路主要是裔杨路,陈庄路、汤庄路、胡庄路等与其相连,工程区内其他道路多数为土质,需新建田间道和生产路。为方便机械下田,田间道路建设主要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拓宽和路面硬化,生产路基本垂直于田间道沿农渠布置,同时计划对工程区内部分原有的道路进行归并。(4)农田林网布置113
考虑到美化环境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的作用,本次规划只在主要田间道两边选用水杉建设农田林网,道路和林带结合,形成“林—路—林—渠”配套断面形式。规划种植林木株距约3m,且种植在田间道规划宽度以内,不另行占地。4.4工程设计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农用地整理项目和拆旧复垦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建筑物拆除和农田防护工程等方面内容。4.4.1农用地整理工程设计本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四项主要工程类型。(1)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散点法、截面法。其适用条件方格网法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均匀,能够找到挖填分界线的地块;散点法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凹凸不平地面,挖填分界不明显的地段;截面法适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和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采用。本工程区有一定的地面起伏,挖填分界不明显,故适宜用散点法计算。1)田面高程设计工程区田块内地形起伏不大,变化较为均匀,所以确定采用散点法计算田面高程及挖填土方量。田面平均高程计算公式为(3.7.1-1)式中:Ha——田面平均高程(m);Hi——实测点高程(m),i=1,2,…n;n——实测点数。以工程区各个平整地块内的标准田块为平整单元。分别进行田面高程设计。耕作田块间高差可存在差异,具体依据实际地形设计确定。113
2)挖填土方量计算①平均挖填深度计算挖、填平均深度计算公式:平均挖深(3.7.1-2)平均填高(3.7.1-3)式中:hc——平均挖深,(m);Ha——田面设计高程,(m);Hc——大于Ha的高程值,(m);hf——平均填高,(m);Hf——小于Ha的高程值,(m);L——大于Ha的高程值的点数;m——小于Ha的高程值的点数。根据以上公式,分别计算各平整单元的的平均挖填深度。②挖填方面积计算根据挖填平衡的原则,推求挖填方面积。计算公式挖方面积:(3.7.1-4)填方面积:(3.7.1-5)式中:Ac——挖方面积,(m2);Af——填方面积,(m2);Aa——测量地块总面积,(m2);hf——平均填高,(m);113
hc——平均挖深,(m);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各平整单元挖填方面积。③挖填方量计算挖填方量计算公式挖方量:(3.7.1-6)填方量:(3.7.1-7)将各值分别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挖方量Vc、填方量Vf。工程区北片土地平整平均挖填深0.15m,表土剥离厚度0.25m,工程区平整土地面积210.31公顷,工程区平整土方共计84.12万方;填埋部分坑塘水面面积10.0416公顷,平均填深1.69m,计划完成土方量16.88万方;疏浚河道,计划完成土方量8.71万方。坑塘填埋底部主要用建筑垃圾进行填埋,面层50cm表土主要用河道疏浚的土方进行填埋,初步测算,坑塘底部填埋垃圾11.95万方,面层表土5.02万方,土方来源于河道疏浚,河道疏浚多余土方可用于就近地块土地平整。整个工程区土方尽量挖填平衡,无需外运土方。工程区南片土地平整平均挖填深0.15m,表土剥离厚度0.25m,工程区平整土地面积48.17公顷,工程区平整土方共计19.27万方;填埋部分坑塘水面面积4.2753公顷,平均填深1.58m,计划完成土方量6.96万方;疏浚河道,计划完成土方量2.11万方。坑塘填埋底部主要用建筑垃圾进行填埋,面层50cm表土主要用河道疏浚的土方进行填埋,初步测算,坑塘底部填埋垃圾4.91万方,面层表土2.11万方使整个工程区土方尽量挖填平衡,无需外运土方。(2)农田水利工程工程区在原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斗渠、农渠、泵站、涵洞等的建设。113
a)灌溉工程设计1)设计灌水模数确定式中:q——设计灌水模数(m3/s·万亩);m——设计灌水定额(m3/亩),稻田设计灌水定额一般采用泡田定额,根据当地经验,泡田的净定额取100m3/亩;T——泡田延续时间,取7天;t——每日实际灌水时间(h),工程区采用提水灌溉,本设计以22小时计。计算得q=1.804(m3/s·万亩)2)渠道流量设计工程区灌溉渠道分斗、农两级,斗渠实行续灌、农渠实行轮灌。其中斗渠、农渠设计为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渠道的设计流量的推算方法是自下而上逐级、逐段进行推算。渠道的设计流量计算为:渠道设计流量:Q毛=Q净(1+б′L)式中:Q毛——渠道毛流量(m3/s);Q净——渠道净流量(m3/s);L——渠道平均工作长度(km)。3)渠道加大流量计算续灌渠道应计算加大流量(加大系数α取1.3),作为渠顶高程设计的依据,渠道加大流量计算公式:Qj=JQd式中:Qj——渠道加大流量,(m3/s);Qd——渠道设计流量,(m3/s);J——渠道流量加大系数,此处取1.30。4)渠道断面设计113
①渠道横断面设计采用梯形断面,可以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根据下面的公式可计算渠道的过水断面尺寸。计算公式: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m2);b——渠道底宽(m);m——渠道边坡系数;h——渠道内水深(m);R——水力半径(m);C——谢才系数;n——渠道糙率,参照《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GB50288-99),本设计衬砌斗渠取n=0.015,灌排两用农渠取n=0.025;i——渠底比降;Q计算——渠道设计流量(m3/s)。取定不同的b和h,代入上面的公式进行试算,确定各渠的断面尺寸及设计水深。②渠道纵断面设计为保证渠道能够进行自流灌溉,各级渠道在分水点处都应具有足够的水位高程。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应根据田块的地面高程,渠道长度、比降和水流过建筑物的水头损失等因素确定。渠道水位计算公式如下:H进=A0+Δh+Li+ψ式中:H进——渠道进水口处的设计水位(m);A0——渠道灌溉范围内控制点的地面高程(m),113
Δh——控制点地面与渠道设计水位的高差;L——渠道的长度(m);i——渠道的比降;ψ——水流通过过水建筑物时的水头损失(m)。根据以上设计过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工程区斗渠采用标准断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工程区渠道断面。具体实施如下:1)支渠建设:断面设计为梯形,长度为480.00m,梯形砼衬砌渠道,口宽1.8m,深1.0m,底宽0.9m,渠底比降1:3000,衬砌厚度为0.08m,工程量统计表见下表:表4.4.1-1工程区支渠工程量统计表序号支渠编号长度(m)型号规格备注1支渠1480.00梯型口宽1.80m,底宽0.90m,深1.00m砼现浇渠道合计480.00 2)斗渠(梯型)建设:断面设计为梯型,砼衬砌,口宽1.1m,深0.7m,底宽0.4m,渠底比降1:3000,衬砌厚度为0.08m,共新建斗渠41条,长度为23771m。工程量统计表见下表:113
4)斗沟建设:断面设计为梯型,土质渠道,口宽2.5m,深1.0m,底宽0.5m,渠底比降1:3000。共新建斗沟20条,总长度为13072m,工程量统计表见下表:5)农沟建设:设计为土质梯形沟,口宽1.0m,底宽0.3m,深度0.6m,纵坡1/3000,共新建农沟96条,总长度为33702m,工程量统计表见下表:6)泵站建设:工程区北片维修泵房2座,重建灌溉泵站6座,工程区南片重建灌溉泵站4座,新建泵房,更换设备。表4.4.1-10工程区泵站设备配套统计表7)涵洞建设:工程区北片新建涵洞241座,工程区南片新建涵洞84座,沟渠穿田间道涵洞采用预制φ80涵管,沟渠穿生产路涵洞采用预制φ60涵管。8)其他水工建筑物:工程区北片新建斗门98个;农门224个;跨渠桥2座;机耕桥1座;下田便涵472座;放水洞307个。工程区南片新建节制闸8座;斗门24个;农门182个;跨渠桥1座;下田便涵235座;放水洞152个。(3)田间道路工程一级田间道:路面宽4.0m,路基宽5.0m,高出地面0.5m,路面15cm现浇混凝土,路基铺设20cm碎石,修建总长7291m,工程量统计情况见下表:113
113
二级田间道:路面宽4.0m,路基宽5.0m,高出地面0.5m,路面铺设15cm泥结碎石,路基铺设20cm碎石,修建总长14544m。工程量统计情况见下表:生产路:路面宽2.0m,路基宽2.6m,高出地面0.3m,素土夯实,修建总长16479m。工程量统计情况见下表:113
(4)农田林网工程为改善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结合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的建设,布置农田林网工程。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同时考虑当地经验,树种选用水杉,株距3m。工程区北片种植水杉11017株,工程区南片种植水杉3539株。(5)青苗补偿本次规划农用地整理补偿主要是土地平整工程部分青苗补偿。表4.4.1-16农用地补偿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北片南片合计1青苗补偿公顷55.6027.5283.134.4.2拆旧复垦项目工程量工程区在上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基础上,对需要整理的建设用地进行延伸规划布局,从而使工程区内耕地更加集中连片、配套设施完整统一,本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建筑物拆除等四项主要工程类型。(1)土地平整工程北片复垦田块内拆除建筑物50.6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外运50.60万立方米,拆旧地块复垦土方49.48万立方米,外运表土土方46.00万立方米。南片复垦田块内拆除建筑物21.76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外运21.76万立方米,拆旧地块复垦土方21.17万立方米,外运表土土方19.79万立方米。(2)土壤改良工程项目区复垦前土地为居民点和企业用地,质地变异较大、土壤结构较差、土壤耕作熟化度不高、养分含量较低等问题,需采取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对复垦耕地进行培肥。113
一是增施有机肥,目前增施有机肥的措施主要有:增施农家肥、实施秸秆还田、增加绿肥种植、实行粮草粮肥轮作。二是合理施用化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实施化肥深施和科学施肥,调整盐析平衡。项目区土壤培肥以施加有机肥料为主,与化肥相互配合施用,使用地养地相接合。项目区内复垦出的耕地均需对其土壤进行改良,培肥期限3年。经多种改土措施改良后,整理复垦的土壤性状得到较大改善,可尽快满足当地粮食生产标准。土壤性状应达到以下三个标准:(1)土壤物理性状标准相比原独立工矿土壤,土层增厚,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质地改善、土壤水分含量达到适合作物生长需求。具体按《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三等执行。(2)土壤化学性状标准相比原独立工矿土壤,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具体按《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三等执行。(3)土壤生物学性状标准相比原独立工矿土壤,土壤生物学性质指标中的土壤脲酶、转化酶、脱氢酶、荧光素水解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三大菌群数量也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多样性发展。(3)农田水利工程农渠:断面设计为梯形,混凝土砌制,其口宽0.7m,底宽0.3m,深度0.6m,纵坡1/3000,衬砌厚度为0.06m。工程区北片修建648m,工程区南片修建392m。(4)田间道路工程二级田间道:路面宽4.0m,路基宽5.0m,高出地面0.5m113
,路面铺设15cm泥结碎石,路基铺设20cm碎石。工程区北片修建542m,工程区南片修建280m。4.5投资估算依据江苏省有关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对项目资金进行估算。其中:工程区农用地整理工程的建设规模为736.4934公顷,估算投资2956.61万元。其中:北片农用地整理规模为525.8347公顷,估算投资2109.94万元;南片农用地整理规模为210.6587公顷,估算投资846.67万元。工程区拆旧复垦面积131.5814公顷,估算投资4659.86万元。其中北片复垦面积92.0099公顷,估算投资3230.92万元;南片复垦面积39.5715公顷,估算投资1428.94万元。本次万顷良田土地整理复垦工程总投资7616.47万元。投资估算明细详见表4.5-1和4.5-2。113
表4.5-1农用地整治投资估算明细表序号费用名称单位农用地整理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备注数量单价估算金额(万元)合计(元)(万元) 北片南片合计 北片南片 一工程施工费 1793.20709.842503.0484.66 (一)土地平整 120.2330.75150.98 722.40212.46934.8531.62 1平田整理万立方米84.1219.27103.395.06425.6597.51523.1517.69 2坑塘及河流水面填埋万立方米16.886.9623.8415253.20104.40357.6012.09 3河道清淤万立方米8.712.1110.82543.5510.5554.101.83 (二)农田水利 692.07369.031061.0935.89 1支渠m04804802000.009.609.600.32 2斗渠(梯形)m15119865223771130196.55112.48309.0210.45 3农渠(梯形)m22816125893540590205.34113.30318.6510.78 4斗沟m83154757130726049.8928.5478.432.65 5农沟m245089194337023585.7832.18117.963.99 6修建泵站座64104000024.0016.0040.001.35 7维修泵站(泵房)座202180003.600.003.600.12 8涵洞座24184325115027.729.6637.381.26 9节制闸座08820000.001.601.600.05 10斗门座98241222302.250.552.810.09 11农门座2241824061503.362.736.090.21 12农桥座213420008.404.2012.600.43 13机耕桥座101950009.500.009.500.32 14下田便涵座47223570635016.528.2324.750.84 16放水洞座307152459180055.2627.3682.622.79 17设备安装费套641065003.902.606.500.22 (三)田间道路 362.21123.05485.2616.41 1一级田间道m558517067291250139.6342.65182.286.17 2二级田间道m10941360314544180196.9464.85261.798.85 3生产路m102606219164792525.6515.5541.201.39 (四)其他工程 16.535.3121.830.74 1林带建设株110173539145571516.535.3121.830.74 二其他费用 289.74118.83408.5713.82 1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5.100%91.4536.20127.664.32 2工程监理费工程施工费×1.5%26.9010.6537.551.27 3竣工验收费工程施工费×5.000%89.6635.49125.154.23 4业主管理费(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2%40.0215.8455.871.89 5拆迁补偿费公顷55.627.5283.13750041.7020.6462.352.11三设备购置费套64104500027.0018.0045.001.52 总计 2109.94846.672956.61100.00 113
表4.5.2拆旧复垦投资估算明细表费用名称单位建设用地整理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北片南片单价北片南片合计金额(万元)(元)工程施工费 2921.271257.474178.7389.68(一)土地平整 72.93117.92 2905.141248.624153.7689.14建筑物拆除万立方米50.621.76281416.80609.282026.0843.48建筑垃圾外运万立方米45.5419.5915683.10293.85976.9520.97建设用地复垦万立方米49.4821.178395.84169.36565.2012.13田间运土万立方米4619.798368.00158.32526.3211.29土壤培肥亩1380593.5730041.4017.8159.211.27(二)农田水利 5.833.539.360.20农渠(梯形)米648392905.833.539.360.20(三)田间道路 9.765.0414.800.32二级田间道路米5422801809.765.0414.800.32(四)其他工程 0.540.280.820.02林带建设 361.33186.67150.540.280.820.02其他费用 309.65171.48481.1210.32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5.100%148.9864.13213.124.57工程监理费工程施工费×1.5%43.8225.8469.661.49竣工验收费工程施工费×5.000%53.4953.49106.982.30业主管理费(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2%63.3528.0291.371.96设备购置费 0.000.000.000.00总计 3230.911428.944659.86100.00113
第五章拆迁和迁建方案5.1拆迁方案5.1.1工程区拆迁概况工程区搬迁总面积为131.5814公顷(1973.72亩),包括村庄128.6616公顷(1929.92亩)和采矿用地2.9198公顷(43.80亩),涉及房屋搬迁农户1197户,人口5387人,建筑面积222746平方米;以及搬迁企业15户,建筑面积12085平方米。其中:①工程区北片涉及搬迁面积92.0099公顷(1380.15亩),包括村庄89.7321公顷(1345.98亩)和采矿用地2.2778公顷(34.17亩),涉及搬迁农户891户,人口3813人,楼房建筑面积65408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73087平方米,附属房建筑面积6765平方米,水泥地坪38250平方米,围墙9732平方米,水井688口,沼气池7个,化粪池855个,有线电视户头739个,电话户头650个,自来水户头710个,电力户头891个,太阳能热水器600台,空调601台,树木2673棵,坟头275个;涉及搬迁企业6户,平房面积3070平方米。②工程区南片涉及搬迁面积39.5715公顷(593.57亩),包括村庄38.9295公顷(583.94亩)和采矿用地0.6420公顷(9.63亩),涉及搬迁农户306户,人口1574人,楼房建筑面积51996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22715平方米,附属房建筑面积2727平方米,水泥地坪18041平方米,围墙3435平方米,水井459口,沼气池4个,化粪池296个,有线电视户头444个,电话户头434个,自来水户头475个,电力户头306个,太阳能热水器398台,空调402台,树木918棵,坟头177个;涉及搬迁企业9户,楼房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7595平方米,附属房建筑面积320平方米。113
113
5.1.2安置区拆迁概况安置区搬迁总面积8.5617公顷(128.43亩),包括村庄8.5400公顷(128.10亩)和特殊用地0.0217公顷(0.33亩),涉及搬迁农户69户,人口310人,建筑面积17262平方米;以及搬迁企业1户,建筑面积90平方米。其中:①宝女村孙庄组安置区搬迁面积4.9234公顷(73.85亩),涉及搬迁农户35户,人口160人,楼房建筑面积36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水泥地坪3500平方米,围墙360平方米,水井20口,化粪池7个,有线电视户头20个,电话户头15个,自来水户头21个,电力户头36个,太阳能热水器7台,煤气13户,宽带13户,树木111棵,坟头15个。②宝女村楚庄组安置区搬迁面积3.1645公顷(47.47亩),涉及搬迁农户33户,人口148人,楼房建筑面积5002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966平方米,附属房建筑面积1857平方米,厂房90平方米,水泥地坪3325平方米,围墙330平方米,水井11口,化粪池4个,有线电视户头22个,电话户头19个,自来水户头23个,电力户头33个,太阳能热水器10台,煤气12户,宽带14户,树木96棵,坟头9个;涉及搬迁企业楼房建筑面积90平方米。③宝女村官塘组安置区搬迁面积0.4739公顷(7.11亩),涉及搬迁农户1户,人口2人,平房建筑面积301平方米。113
113
5.1.3基本原则(1)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搬迁安置的各项政策规定,要有相关政策法规支撑,从而充分体现其合理性和合法性。(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本次规划工程区的搬迁安置以安排叠加、公寓住宅楼为主,从而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3)保障搬迁户住房水平不降低原则被搬迁农户在集镇统一安置时,按照高于或与当前集镇住房水平相当的原则对安置小区统一规划建设,保证被搬迁农户住房水平不降低。(4)依法登记、评估和公示被搬迁人持土地证、房产证到迁建公告规定部门进行搬迁补偿登记,搬迁实施单位会同有资质的房产评估机构对搬迁房屋及附属设施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并公示被搬迁人的房屋面积、评估价格、补偿金等内容。5.1.4拆迁补偿费用本次“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搬迁补偿方案主要是对搬迁农户住房和企业厂房补偿。为便于搬迁补偿费用的初步估算,工程区拆迁标准原则性参照《关于印发A市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技术细则的通知》、《关于A市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办法和标准。树木、坟头等参照《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1、住宅房屋补偿(1)房屋补偿标准为便于搬迁补偿费用初步估算,参照B区113
城镇拆迁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标准,并结合区位价补偿办法和评估补偿办法,初定搬迁农户房屋补偿标准为:楼房560元/m2,平房504元/m2,附属房360元/m2。装潢补偿按拆旧房屋合法建筑面积150元/m2进行补偿。(2)附属物补偿标准附属物补偿标准为:水泥地坪30元/m2、围墙90元/m2,水井450元/口,沼气池600元/个,化粪池320元/个,树木20元/棵,坟头200元/座。(3)机电移装费用移装费用指电话、空调、有线电视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等移装费用。根据文件规定电话每门208元;自来水300元/户;热水器移除每台1000元;有线电视150元/户;宽带网络补助360元/户;电力设施补助费280元/户;空调补助300元/台;管道煤气移装费350元/户。(4)搬迁补助及奖励标准初定搬迁补助费:包括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按拆旧房屋合法建筑面积10元/m2(按往返2次计算)进行补助;临时安置补助费:选取货币补偿的农户过渡期按6个月计算,10元/m2*月,同时对选择货币安置的农户,每户给予安置补偿奖励100000元;对选择安置房的农户,按拆旧房屋合法建筑面积10元/m2*月,过渡期限自搬迁人腾空交付房屋之日起按实计算,过渡期限一般不超过24个月。搬迁奖励费按照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搬迁给予奖励30000元/户;超过公告规定期限的不享受搬迁奖励。特困户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给予补助50000元/户。2、小型企业厂房补偿113
(1)房屋补偿标准本次工程中,工程区内小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房拆迁标准定为664元/m2。(2)搬迁补助费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0元/m2计算。(3)提前搬迁奖励费在30日内签订协议并完成搬迁的,拆迁人在100元/m2之内给予被拆迁人奖励。(4)停业、停产一次性补助费非住宅房屋的停业、停产一次性补助费按照房屋拆迁补偿总额的20%支付。3、搬迁量统计被拆迁房屋的合法依据,以被拆迁人所持有的被拆迁房屋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建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为准。拆迁补偿以上述有效证件所记载的合法建筑面积为计算依据。确因历史原因造成被拆迁人无权属证书或合法建房手续,但是被拆迁人长期实际居住的,按照房产管理部门确认的面积计算。工程区内农户住房搬迁工程量统计汇总如下:表5.1.4-1工程区搬迁农户工程量汇总表序号补偿单项单位补偿数量1楼房m21174042平房m2958523附属房m294914水泥地坪m2562915围墙m2131676水井口11477沼气池个118化粪池个11529树木棵359110坟头个453113
11拆除电表补助费户119712自来水户118513太阳能热水器移除费台99814管道煤气移装费户117915电话移机费台108416空调移机费台100217宽带网络补助户96218有线电视补助费台1183表5.1.4-2安置区搬迁农户工程量汇总表序号补偿单项单位补偿数量1楼房m250382平房m2100663附属房m221584水泥地坪m268255围墙m27596水井口567化粪池个68树木棵619坟头个20710拆除电表补助费户3411自来水户6912太阳能热水器移除费台5513管道煤气移装费户4914电话移机费台5215空调移机费台6016宽带网络补助户5417有线电视补助费台475.2安置方案5.2.1安置方式工程区所在地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农民的城镇化愿望较强烈。搬迁居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镇集中安置、货币安置113
和养老安置三种安置方式;搬迁企业获得货币补偿后不另行安排安置地块,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镇工业集中区或其他地方继续生产。5.2.2安置方案本次项目涉及安置农户1266户(工程区1197户,安置区就地安置69户),选择进镇集中安置的1194户、货币安置的61户、养老安置的11户。被搬迁农户在已建成的搬迁居民集中安置点买房,可享受优惠待遇。1.进镇集中建房安置进镇集中安置分为三个安置区,分别安排在c镇的宝女村孙庄组、宝女村楚庄组和宝女村官塘组,进行叠加住宅楼、多层公寓楼和联排住宅楼建设。政府统一规划、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区内原户籍在本地并有房屋和宅基地的可申请联排住宅楼;户籍不在本地但有房屋或宅基地的只可选择叠加住宅楼或多层公寓楼;对于享受过政府一次性50000元特困补贴的工程区特困户只可选择多层公寓楼。农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情况选择安置房。2.货币安置对一部分不愿在集中安置区居住的搬迁户,政府鼓励进城进镇自行购买商品房,按意愿采取货币安置的形式,被搬迁人不再享受其他安置方式。选择货币安置的农民,不再享受宅基地,原有农村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在领取补偿资金时签订放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协议。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工程区内选择货币安置的农户除搬迁房屋的补偿费外,每户可获得货币安置补偿奖励10万元。经调查,工程区内有61户住户选择货币安置的方式,这部分居民多数在镇上经商或已有另外的商品房。3.养老安置113
对孤寡老人由政府统一安排入住养老院,费用从其拆迁补偿费中支付,并进入当地民政部门专户监管使用,不足部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工程区有11户农户选择养老安置。4.特困户安置对家庭人口多、原有住房面积小、家庭经济困难,且又无力支付安置房款的,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拆迁人提供一套建筑面积不小于55m2的拆迁安置房,55m2以内不结算差价。5.2.3安置区规划安置区将统一进行设施配套,包括相应的水泥路、下水道、路灯、花坛、垃圾箱、有限电视、自来水、网络等,同时配套自行车库和汽车车库,城管服务到位,满足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安置区的土地取得费及基础设施配套费均由政府补贴,安置区土地通过征收方式获得。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安置房规划时多预留一部分面积。5.2.4安置区选房计算1、选房原则安置房竣工验收合格后,根据被搬迁人搬迁让房的先后顺序,挑选同搬迁补偿标准面积基本相当的住房,包括幢号、室号,储藏室随房编号确定,不另行选择。安置房实行靠户型安置,联排住宅户型为210m2;叠加住宅楼户型为200m2;多层公寓户型初步规划为60m2、80m2、100m2、120m2共4种户型,供农户选择,被搬迁人挑选的安置房总面积原则上不得大于230m2。2、安置房价格结合B区2011年小区建设情况。本次“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安置小区建设成本价为多层公寓楼1900元/m2、叠加公寓楼2000元/m2、联排住宅楼2100元/m2113
。为保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将工程区范围内农民选择产权调换期房安置享受优惠购买,在拆旧面积以内的多层公寓房按照优惠价750元/m2结算,差价由政府补贴;叠加住宅楼按照优惠价950元/m2结算,差价由政府补贴;联排住宅楼按照优惠价1050元/m2结算,差价由政府补贴。多层公寓结算价格在被搬迁人拆旧面积以内的按照优惠价750元/m2结算,超过拆旧面积但小于230m2之间的面积按照成本价1900元/m2结算,超过230m2的部分按市场价结算。3、农户补偿、安置对比多层公寓楼价格为优惠价750元/平方米,差价由政府补贴,按每户4人、45平方米/人、安置180平方米为标准计算,安置区户均购住宅楼价格为13.50万元。依据本次房屋搬迁补偿房屋及附着物补助等户均23.20万元,因此可见,搬迁农户有能力购置住宅楼并有盈余。叠加住宅楼每户安置200平方米,按优惠价950元/m2结算,安置区户均购住宅楼价格为19.00万元;联排住宅楼每户安置210平方米,按优惠价1050元/m2结算,安置区户均购住宅楼价格为22.05万元。在调查时将安置面积与安置房总价、差价已经对被安置居民进行告知,联排住宅楼主要是针对搬迁面积较大、经济条件较好,有强烈住房改善要求、对选择联排安置意向强烈的农户,以及在搬迁过程中不能接受公寓房安置搬迁的农户。5.3工程建设方案5.3.1规划设计原则1、前瞻性原则。规划时,本着满足现在,着眼未来,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适当超前规则的原则进行设计;2、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创造特色景观;3、“经济性”原则。规划中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113
的号召,坚持经济实用,用最适当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4、“生态型”原则。注重绿色生态设计,并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5.3.2规划目标1、打造便捷高效、低收入的新型社区,满足居民生活要求2、充分协调经济、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深入细致地考虑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风格形式、内在居住功能、住区景观构成以及文化体育和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因素,使之成为A市保障房项目的楷模。3、合理确定社区的只能、规模、发展方向合理配套各类公共设施,努力营造新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与此同时,重点对环境进行相应的景观环境设计。4、创造新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以适应新时期文明生活的需求,以合理的设计带动廉租房发展,塑造高雅新颖的现代建筑,使之成为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以建设文明住区为目标,注重居住区人与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邻里环境,建立完善的居住区步行游憩绿地系统,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6、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思想以及打造节约型社会的总体方针,使其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该居住区的地形地貌,处理好居住区竖向设计和排水系统,构筑居住区良好而独特的生态居住环境。7、加强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保证规划管理的顺利进行。5.3.3规划理念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国家“十二五规划”113
提出的重要要求。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发展政策。位于扬州北部分区内的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将农民安居、生态空间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本次规划的重要考虑。随着城市的扩展,土地越来越少,要求我们高效利用土地,本次设计尽可能的提高容积率以建设更多建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减少城市污染的有效途径,地块南侧规划设有公交站点,故在公交站点侧设置小区步行主出入口,方便居民乘坐公交车;建筑设计上注重节能,注重新型材料的运用;完善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保温隔热装置,降低室内外消极热交换产生的能耗;绿化上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相结合,将绿化引入生活中;鼓励居民绿色消费,生态生活。通过六大低碳支撑体系的建设,全面实现小区居住环境生态化、提升空间品质,实现宜居小区。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品质,配套设施完善的宜居小区。高品质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精心布置绿化小品,与建筑景观互为映衬,构筑一个环境优美,品质较高的居住小区。配套完善结合小区主要出入口规划设置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中央景观区布置大面积的广场,供居民活动与交流,结合各级景观节点布置儿童、老人的活动场地和各类交往空间。5.3.4建筑设计5.3.4.1设计依据建筑专业主要设计规范与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5年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BJ50——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5.3.4.2住宅设计住宅设计集中突出合理性、创新性和科技性。合理性则表现为明确的内外、动静,昼夜分区;厨房卫生间使用及设备管线的合理设计;创新性表现为公共交往空间的拓展与创造,为适应多元性和合理性而作的不同住宅形式的新的探索;科技性表现为高科技、节能技术和成套产品的应用。1、合理性住宅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要素,虽然是保障房还应突出考虑以下几点:分区明确:从居住的功能与私密性考虑,以人的行为为基本出发点,充分保证内外、动静,昼夜分区。厨卫的合理布局:在厨卫设计中,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合理的程序,以人体工程学位依据,据此安排各种应用的厨卫设备,特别做到洗厕分离,同时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技术,使管线不进他家,保证维修更新的方便。辅助空间:辅助空间作为生活中心不可少的空间,在设计中得到重视,每户设置入口玄关作为更衣换鞋之过渡空间,户内尽可能增加壁柜、吊柜等储藏空间,预留空调室外机位和冷凝水管,以保证住宅的整齐美观。2、创新性113
创新性表现在烛照公共交往空间的拓展与创造,设计中打破以往楼梯间单一的交通功能,利用楼梯间的不同形势拓展功能,入口空间成为居住楼层的公共交往空间,使公共交往体系完成由公共绿地-组团中心-住栋内交往空间的层层递进。3、科技含量及其应用墙体材料采用新型轻质砌砖,有效降低结构荷载,减少配筋量,同时增加了墙体的保温性能,提升住宅品质。住宅部份:本小区各户型的面积根据甲方要求进行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做到各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清晰,各房间面积适中,各户型从小到大均有两间及两间以上房间面朝南向采光,其他各房间全部能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每栋住宅楼底部均设置半地上自行车库,屋顶采用平面屋顶形式,建筑造型丰富,方便太阳能热水器的安放。建筑造型立意上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要取向,依靠体量变化、虚实对比,形体穿插,细部刻画,质感互补等一系列设计手法烘托出建筑稳重大方富于现代力度的气质,简洁大方、经济实用。在建筑体量的安排上,设计进行了仔细推敲。在城市设计上,注重同周围环境在空间特质的协调.在强调建筑大的体量关系安排同时,对于建筑细部,也进行了深入推敲,通过运用一些构件、框架、飘板等附加构造处理,结合色彩运用,丰富了建筑立面及建筑空间,最终效果是整体大气,风格明显,局部表情丰富,耐人寻味。公建部份本小区内配置了:物管、社区用房、配套服务设施、配电房等。方便区内和区外居民使用,使小区的生活气氛显得更浓厚。建筑风格以现代中国建筑为主,结合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简洁,和小区的其他建筑物,绿化景观,和谐的共存。其他113
户外体育活动设施结合绿化景观核心相对分散设置。其他市政设施有配电房、大门等。5.3.4.3户型单体平面设计进行户型单体平面设计时,我们从生活方式入手对单体进行研究,对户型及细部节点进行探索,在体现保障房舒适性、亲和力、实效性的同时,力争达到单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平面布置上通过户型间的有机结合使各户型在小区中均匀分布,并根据拆迁安置对各种户型的需求,合理设置户型比例。户型配置以满足实际入户要求为主,联排住宅户型为210m2;叠加住宅楼户型为200m2;多层公寓户型初步规划为60m2、80m2、100m2、120m2共4种户型,力争做到每个户型均自然采光通风,这样在采光、通风上得以有效提高,也体现了对于居住者人性化关怀。5.3.4.4建筑立面设计基于保障房的规划定位,户型外观以简洁大方为主,色调选择淡雅明快的颜色作为主色调,光洁亮丽,体现出竖向的规律感,有赋予变化,从而强化了线条美感。5.3.4.5节能设计1、节能设计是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调照明能耗应节约50%。本工程属居住建筑,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要求和地区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2、节能设计措施:墙体采用外保温,选用25厚胶粉聚苯颗粒砂浆,屋面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外窗选用塑钢中空窗,玻璃规格为6+9A+6,外门选用塑钢中空窗,玻璃规格为6+9A+6,玻璃为钢化玻璃。113
5.3.5结构方案设计5.3.5.1设计依据结构专业主要设计规范与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A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建设[2008]34号文5.3.5.2结构特征概述1、住宅楼为一般混合结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地震分组:第一组;结构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5.3.5.3设计荷载基本风压:0.35KN/㎡;基本雪压:0.6KN/㎡。客厅、卧室:2.0KN/㎡;楼梯间、前室:3.5KN/㎡;阳台:2.5KN/㎡;上人屋面:2.0KN/㎡;不上人屋面:0.6KN/㎡5.3.5.4主体结构1、住宅楼主体结构采用一般剪力墙,墙厚200mm,钢筋混凝土浇注。113
2、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3、梁截面一般为200x400或200x500;4、楼板厚度:客厅、卧室120mm,厨房、卫生间、阳台90mm。5、钢材型号:HPB235、HRB3355.3.6入口及绿化系统5.3.6.1入口系统设计在地块南侧设有主入口,在地块的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次入口,方便人流、车流出行。5.3.6.2绿化沿住宅楼周边支路建设绿化带,为住宅楼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绿色空间,同时也有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环境。5.4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5.4.1给排水本工程给排水设计包括住宅楼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5.4.1.1设计依据给排水专业主要设计规范与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4.1.2给水水源①水源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形成本区域内给水系统网络;②室外给水系统:根据本区域总体规划和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地上消火栓,最小管径不得小于φ100;室内设置消火栓用水系统;113
③管材:室内给水管材建议采用PPR管,室外采用波纹管。5.4.1.3用水量全部生活用水按每人耗水200L计算,本项目总户数1094户,居住总人口按4923人计,住宅楼生活总用水量984.6m3/日。5.4.1.4给水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a、住宅的1-5层为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b、其它:物管用房、室外绿化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c、计量:生活总进水管和住宅部分均设水表计量。每户住宅单独设水表计量,水表出户。表前水压控制在0.35MPa。5.4.1.5排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生活污废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0%计算,为Qd=787.7m3/d。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集入排出管排入周边市政道路的污水管网。雨水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雨水斗收集。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收集,与屋面雨水一起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空调机冷凝水采用DN50UPVC管收集排出。雨水汇集入排出管排入小区周边市政道路的雨水管网。5.4.1.6给排水消防设计1、消防水源及用水量本工程住宅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计算:....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2、室外消防给水系统113
从市政给水管引两条不同方向的进水管,在基地内连成环网,供室外消防用水。室外环状管网每隔100m设SS100-1.0型地上式消火栓作为火灾时室外消防水源,间距不超过120m。在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设置室外消火栓。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楼内住宅均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为双阀双出口型。消火栓给水泵供给消火栓系统,栓口压力超过0.50MPa时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室内每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箱,内配DN65消火栓、DN19mm水枪、25m麻质衬胶水龙带及启动水泵按钮,可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消火栓布置间距保证相邻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外设SQS100-A型地上式水泵接合器。4、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物管按中危险级设计,商业建筑按中危险等级设计,住宅按轻危险级设计。在各场所的消火栓箱下配置若干具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5.4.1.7环保和卫生防疫设计1.生活蓄水采用装备式不锈钢给水箱,无毒无味不锈蚀,便于清洗。水池与主体构筑物脱开,避免外来污染。2.生活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避免管道污染。3.采用变频供水,避免水箱二次污染。4.生活给水泵采用低转速低噪音水泵,泵房内均设隔振基础及弹性支吊架。市政水压所能及范围尽量采用直供,高压部分采用变频供水,用水点限压限流,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5.4.2电气设计5.4.2.1设计依据电气专业主要设计规范与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034-200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5.4.2.2涉及范围本项目电气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供配电系统2、电力系统3、照明系统4、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5、住宅弱电系统(电视、综合布线、可视对讲)5.4.2.3用电负荷预测住宅:多层公寓按每户8.5kw设计,420户,负荷为3570kw,需要系数取0.5,Pjs=1785kw。叠加公寓按每户15kw,设计418户,负荷为6270kw,需要系数取0.5,Pjs=3135kw。联排别墅按每户15kw,设计387户,负荷为5805kw,需要系数取0.5,Pjs=2902.5kw。总计算负荷7822.5kw。5.4.2.4电源本工程建有3个配电房供电。6.2.5220/380V配电系统1、负荷分级:113
二级负荷包括: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电源、电梯。三级负荷包括:除二级负荷以外的其他负荷2、供电方式楼内各部分重要负荷、大容量负荷及消防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住宅区供电设电缆分支箱分区供电。3、楼内住户采用一户一表制,公建、消防、电梯、水泵等负荷由物业集中管理。5.4.2.5住户强电设计住户配电箱内照明、一般插座、卫生间插座、厨房插座、空调插座由不同支路供电,除空调插座外,所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断路器保护。卫生间采用防溅水型插座,住宅内电源插座安装高度低于1.8m选用带安全门的产品。住户卧室、客厅分别设置三个插座,冰箱、油烟机、电热水器及洗衣机等处均设置专用插座。5.4.2.6弱电及智能化设计1、单元弱电及住户弱电设计单元弱电管井内设置综合布线配线架及电视放大器箱、电视分配箱。住户每户均设有弱电信息箱,户内预留二个电视出线口及一个电话出线口。预留一个信息点(宽带),设于卧室。每户均设有可视对讲分机。2、安全防范系统(1)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在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周界设置红外、微波等报警探测装置,并与管理中心的主机相连,用以及时发现非法越界者。小区管理中心能实时显示报警路段和报警时间,能自动记录与保存报警信息。(2)小区重点部位监视系统113
在主入口、主要通道等重点部位设置相应的探测器或摄像机,并联网至管理中心,通过相关信息和传输图象进行监视,并将监视的图像和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3)楼宇访客对讲系统:在楼宇入口处置具有电控门锁的安全防盗门和楼宇访客对讲主机,住宅单元内设置楼宇访客对讲用户机,在物业中心(或小区安保值班室)配置楼宇访客对讲管理机。(4)家庭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住户室内具有煤气泄露报警、户门及阳台外窗防范报警、按钮式家庭紧急求助报警等功能。报警时住户室内发出声、光信号外,并将报警信号传至小区管理中心进行实时记录、处理与存储。5.4.2.7电气消防设计1、本项目消防设备均以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切。应急照明、消防设电源等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2、公建按规范要求设置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楼梯间、走道均设置应急照明,住宅封闭楼梯间门上口及单元出口均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灯。应急灯及疏散出口标志灯均自带蓄电池,应急时间不小于90分钟.3、消防泵由消火栓按钮线直接起泵。5.4.3暖通设计5.4.3.1空调设计本工程每套住宅单元预留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且配合建筑里面布置,冷凝水排至空调板的地漏。5.4.3.2通风设计本工程防烟楼梯间和消防前室均原则上采用自然排烟形式。5.4.4燃气设计113
由现有燃气调压站接入住宅楼内,(低压)送至各用户。楼前管直径为DN100,可以保证1094户燃气灶具及分户锅炉供气量。考虑每户配备一只双眼天然气灶和一只快速热水器以及一只定额流量4m3/h的家用天然气计量表。另外,每户厨房内还必须合理地设置天然气泄露报警器和天然气热水器的安装位置,以确保用户安全使用天然气。5.4.4.1用气量预测住宅:每户按每天0.5m3估算,总户数1094户,住宅用气总量约为547m3。5.5节能分析节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是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节能减排,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验,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200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工作。即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5.5.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5.5.1.1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实行)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113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国家发改委、科技部)5、《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4年8月20日第二次修正)6、《关于印发江苏省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定额和限额的通知》(苏经贸环资【2005】825号)5.5.1.2标准规范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4、《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3)5、《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73-2003)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6)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3、《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5.5.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5.5.2.1能耗状况1、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项目住宅区内目前已经配备能源供应方面相当完善的市政配套,有发达的市电网供应充足的电力,周全的供水管网保证了生活用水的有效供给,而燃气方面有成熟的煤气公司作为供应后盾则可保证管道供气和瓶装供气稳定。113
2、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本项目为居住建筑,建设期间及建成后需要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和煤气。根据住宅建筑能耗的组成,对本项目能耗种类作以下分析:a、空调能耗。空调系统用于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它们的能耗与住宅空调空间的大小呈线性关系。b、热水能耗。热水能耗主要用于家庭人员的个人卫生、饮用,它的能耗基本上与人口数量呈线性关系。A市居民目前热水能耗主要是耗用煤气。c、烹饪能耗。烹饪能耗主要受到家庭人口数量、年龄、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烹饪能耗主要是耗用煤气。d、照明能耗。国家大力推动家庭用灯采用节能灯,该项目内街道照明、家庭照明等全面普及节能灯的应用。e、电视机、洗衣机、音响等设备的能耗。这部分能耗可以认为完全受到家庭成员的个人嗜好、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家庭成员的收入是确定住宅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3、项目的能源消耗特点a、本项目属于住宅建筑,其建筑能耗受扬州当地的气候条件影响。用于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能耗(主要是空调能耗,以往是电风扇能耗)是家用能耗的主要部分。b、本项目建筑能耗受到家庭收入的影响。收入比较高的家庭将消耗比较多的能源,而且倾向于使用干净、便利的现代能源。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则使用比较少的能源,并主要使用矿物类的传统能源。江苏省是我国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大部份居民都倾向于使用干净、便利的现代能源。113
c、建筑能耗受到家庭人口结构、居民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人口结构对于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从数量上说,人口多的家庭倾向于消耗比较多能量;二、从人口年龄上说,老人或儿童人数比较多的家庭倾向于消耗比较多的能量;三、从行为上说,在家停留时间长的居民将消耗比较多的能量。本项目为新建住房,住户家庭人口数量介于3-6人。5.5.2.2能耗指标分析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对本项目各类负荷容量进行估算,具体估算指标如第六章分析:用水量按984.6m3/日考虑,用电负荷按7822.5KW考虑,用气量按547m3/日考虑;则年用水量约为35.94万m3,年用电量约为285.52万KW·h,年用气量约为19.97万m3。5.5.2.3用能总量及结构1、折算依据本项目耗能品种为电力、新鲜水,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等相关标准规范,对本项目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均按相应的能源等价值折算为一次能源(标准煤),具体的折标系数表。各种能源的折算标准煤系数表序号能源名称折标准煤系数备注数量单位1新鲜水0.0857kgce/t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2电力0.1229kgce/kW·h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3天然气1.2143kgce/m3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2、用能总量本项目达产年综合能耗为623.39吨标准煤。113
项目全年能源消耗折算表序号项目全年能源消耗实物量能源能量折算值百分比单位数量(折标准煤/t)(%)1新鲜水万t35.9430.84.942电力万kW·h285.52350.0956.163天然气万m319.97242.5038.90合计623.391005.5.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5.5.3.1建筑施工节能a、项目必须采用散装水泥以节约材料和能源。其他墙体、屋面等材料应优先选择可循环新型材料。施工过程减少石灰、混凝土、钢材、模板等的损耗,建立材料消耗监测制度监测材料的去向和损耗,对废料应收集起来以再利用,物尽其才。b、施工现场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尽量减少采用临时施工道路。c、装修时使用环保油漆和水性涂料。d、弃土期尽量集中并避开暴雨期,做到边弃土边压实,弃土完毕后尽快复垦利用。e、主楼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施工垃圾及时清运。f、施工结束时,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项目主要能耗为电能。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减少成本支出,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因此无论是设备选型,工艺设计等,都要在思想上重视节能。5.5.3.2建筑节能措施113
本工程采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有:1、在建筑设计上采用通风、朝向好的平面布置,采用保温、隔热性能佳的建筑墙体、屋面材料。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当地风向、太阳能辐射等气候条件以及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情况,合理确定建筑面积、朝向、体形、间距、层高,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合理地布置绿地和树木,科学布局和选择树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和绿化的节能作用,达到冬暖夏凉,通风良好,日照充足,遮挡寒风的效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降低电耗,建筑物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降低日常照明和通风用电能耗。2、各种实训的设备不应是国家规定淘汰的机电产品。3、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保持率高的灯具。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开启式灯具。4、采用自带电容补偿的荧光灯,使其功率因数高达0.92。5、采用效率高、低能耗、技术先进的电器系统和设备。6、变压器的设置深入负荷中心,以减少输电的电能损失。选用低损耗变压器,合理调度,使其在最佳经济的状况下运行。7、照明配电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照明灯采用光效高的节能灯,镇流器选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8、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能大于规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9、电缆、导线布线时尽量避免线路迂回或电能倒流。10、设计时考虑稳定电压措施。5.5.4节水5.5.4.1节水原则113
全面节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1993年国家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结束无序取水的历史,标志着我国水资源管理进入法制化阶段。2002年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资源政策,强化节水基础工作,对建设项目的节水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5.5.4.2节水措施依据水质水压要求,本项目设计生活--消防联合管网形式,用水增压设备选用变频式气压供水设备,达到节水节能目的。在供水系统的各个环节上均配备水表计量装置,以便分级核算,达到节水节能目的。尽可能缩短供水、排水等管道路径,选择合理的供水位置,尽量降低水耗、能耗。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卫生间采用高效节水型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型节水型卫生洁具,以节水资源消耗。5.5.5节能效果分析1、建筑施工节能效果分析项目采用预拌砂浆,最明显而容易见的节能效果是节约了纸袋和运输装卸费用。项目采用预拌砂浆无疑是节能降耗减排的一项积极且经济的措施。一般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损耗率约为8%--10%,管理松懈的项目其材料损耗率则可达15%以上,这对项目节能是严重不利的。本项目严格监测材料损耗,预期目标是把材料损耗率控制在6%以下。2、建筑节能效果分析113
前面已经详细计算项目的建筑能耗与节能效果,预期项目在空调能耗方面每年可以节电50%。而通风、照明方面的能耗节约,则可实现超过60%甚至达到70%的节能效果。3、园林绿化节能效果分析项目建筑物采用行列错式布置,保证了气流在小区范围内的通畅。大面积的园林绿化可有效降低地面温度。据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建筑每年用于通风的电量约为15kWh/㎡,本项目采用错列楼宇和大面积园林绿化方法有效加强小区内空气流通,降低了建筑用于通风的耗电量。4、节水效果分析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冲水量≥9L的坐便器,耗水量大。本项目努力全部推广使用冲水量≤6L的马桶且采用两挡冲洗阀门,则冲厕用水即可节水12%。项目住宅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即节水率在15%左右。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的水量。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本项目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5.6投资估算工程区补偿费用为26275.48万元,安置区拆迁安置补偿费1750.78万元;征地费用4263.60万元,安置小区建设费用53328.71万元,对减购房款22145.4万元。5.6.1工程区拆迁补偿费用113
表5.6.1工程区搬迁补偿费测算汇总表房屋类别补偿单项补偿面积单位补偿标准(元)补偿费用(万元)住宅房屋楼房117404m25606574.62平房95852m25044830.94附属房9491m2360341.68水泥地坪56291m230168.87围墙13167m290118.50水井1147口45051.62沼气池11个6000.66化粪池1152个32036.86树木3591棵207.18坟头453个2009.06拆除电表补助费1197户28033.52自来水1185户30035.55太阳能热水器移除费998台100099.80管道煤气移装费1179户35041.27电话移机费1084台20822.55空调移机费1002台30030.06宽带网络补助962户36034.63有线电视补助费1183台15017.75搬迁补助费213255元/m220426.51临时安置补助费(6个月)8530元/m2*月1051.18临时安置补助费(24个月)204725元/m2*月104913.40提前搬迁奖励费1197户300003591.00装潢补偿费213255m21503198.83货币安置补偿奖励61户100000610.00特困户补偿12户5000060.00小计 25306.03工业厂房楼房1420元/m266494.29平房10665元/m2552588.71搬迁补助费12085元/m22024.17停产停业一次性补助费房屋拆迁补偿总额的20%141.43提前搬迁奖励费12085元/m2100120.85小计 969.45合计 26275.48113
5.6.2安置区拆迁补偿费用表5.6.2安置区搬迁补偿费测算汇总表房屋类别补偿单项补偿面积单位补偿标准(元)补偿费用(万元)住宅房屋楼房5038m2560282.13平房10066m2504507.33附属房2158m236077.69水泥地坪6825m23020.48围墙759m2906.83水井56口4502.52沼气池6个6000.36化粪池61个3201.95树木207棵200.41坟头34个2000.68拆除电表补助费69户2801.93自来水55户3001.65太阳能热水器移除费49台10004.90管道煤气移装费52户3501.82电话移机费60台2081.25空调移机费54台3001.62宽带网络补助47户3601.69有线电视补助费66台1500.99搬迁补助费15104元/m22030.21临时安置补助费(24个月)15104元/m2*月10362.50提前搬迁奖励费69户30000207.00装潢补偿费15104m2150226.56小计 1742.49工业厂房楼房90元/m26645.98平房0元/m25520.00搬迁补助费90元/m2200.18停产停业一次性补助费房屋拆迁补偿总额的20%1.23提前搬迁奖励费90元/m21000.90小计 8.29合计 1750.78113
5.6.3安置区征地费用表5.6.3安置区土地征地补偿标准明细表序号项目单位征地备注标准一征地补偿安置费 1土地复垦费元/亩2000 2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元/亩18667 3农重金元/亩2000 4耕地开垦费元/亩11333 5耕地占用税元/亩26667 6测绘及拨地钉桩费元/亩1000 小计元/亩61667 二农民补偿 1失地统筹元/亩10000 2土地补偿元/亩14000 3安置补偿元/亩*人13000按1人/亩计4青苗补偿元/亩750 小计元/亩37750 三征地面积亩428.86 四合计均价元/亩99417 五合计总价万元4263.60 5.6.4安置区建设费用表5.6.4安置小区建设项目费用序号费用名称工程量单位计价标准金额(万元)备注单位数量单位单价 一工程费用(第一部分) 46403.43 其中: 1.1建筑工程费项247684.1 36248.39 1.1.1住宅㎡240470 35270.875 113
1.1.1.1多层公寓㎡75600元/㎡139510546.20 1.1.1.2叠加公寓㎡83600元/㎡147512331.00 1.1.1.3联排别墅㎡81270元/㎡152512393.68 1.1.2配套用房㎡7214.1元/㎡1355977.51 1.2安装工程费项 3467.58 1.2.1给排水㎡247684.1元/㎡501238.42 1.2.2强、弱电㎡247684.1元/㎡701733.79 1.2.5智能化系统㎡247684.1元/㎡20495.37 1.3配套工程费项 6687.47 1.3.1室外给水㎡247684.1元/㎡20495.37 1.3.2室外电气㎡247684.1元/㎡25619.21 1.3.3室外天然气㎡247684.1元/㎡25619.21 1.3.4通信、广电、智能化系统㎡247684.1元/㎡15371.53 1.3.5室外道路及雨污水管道㎡247684.1元/㎡701733.79 1.3.6围墙、大门等㎡247684.1元/㎡15371.53 1.3.7绿化景观等㎡247684.1元/㎡1002476.84 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第二部分) 6925.28 其中: 2.1征地费用亩0 0.00 2.2三通一平费㎡285908.1元/㎡15428.86 2.3建设单位管理费万元247684.1元/㎡5123.84 2.4项目管理费㎡247684.1元/㎡10247.68 2.5地质勘探费㎡247684.1元/㎡249.54 2.6工程设计费㎡247684.1元/㎡10247.68 2.7前期环评、咨询等费用万元 10 2.8招标交易服务费万元 8.7 2.9招标代理服务费万元46403.43 0.10%46.40 2.10工程标底编制费万元46403.43 0.14%64.96 2.11白蚁防治费㎡247684.1元/㎡2.356.97 2.12人防基金㎡247684.1元/㎡2.561.92 2.13基础设施配套费㎡247684.1元/㎡ 0.00免收2.14供电增容安装费㎡247684.1元/㎡1503715.26 2.15自来水接管安装费㎡247684.1元/㎡30743.05 2.16散装水泥基金㎡247684.1元/㎡249.54 2.17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基金㎡247684.1元/㎡10247.68 2.18防雷监督费㎡247684.1元/㎡0.922.29 2.19施工图纸审查费㎡247684.1元/㎡1.7242.60 2.20工程安全监督费㎡247684.1元/㎡0.512.38 2.21测绘费㎡247684.1元/㎡374.31 2.22城市规划技术服务费㎡247684.1元/㎡1.332.20 2.23基建计划报批费㎡247684.1元/㎡4.5111.46 2.24地震评估费㎡247684.1元/㎡1.0826.75 113
2.25竣工结算审核费㎡247684.1元/㎡124.77 2.26防雷检测费㎡247684.1元/㎡0.512.38 2.27竣工结算审核费万元46403.43 0.50%232.02 2.28建设监理费万元46403.43 0.50%232.02 五合计 53328.71 5.6.4安置区购房款项目单位合计计算期123销售(营业)收入万元22145.40.00.022145.4多层公寓万元5670.00.00.05670.0 单价元 750.0 数量平方米75600.0 75600.0叠加公寓 7942.0 7942.0 单价 950.0 数量 83600.0 83600.0联排别墅万元8533.40.00.08533.4 单价元 1050.0 数量平方米81270.0 81270.0113
第六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规划方案根据《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的相关要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参照执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政策,通过农村拆旧建设用地复垦,实现优化用地结构,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以达到建设用地资源的有效集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方案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的规模、布局等内容。6.1拆旧区规模拆旧总面积为131.5814公顷(1973.72亩)。按照工程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规划拆除后进行土地复垦,复垦后可新增农用地面积131.5814公顷(1973.72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119.3683公顷(1790.53亩),新增耕地率90.72%。表6.1-1拆旧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2建新区规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本次规划安排建新区面积131.5814公顷(1973.72亩),其中:安置区占地面积28.5901公顷(428.85亩)(含现状建设用地8.5617公顷(128.43亩)),使用指标20.0284公顷(300.43亩);留用区使用指标111.5530公顷(1673.29亩)。6.2.1安置区规模三个安置地块位于《c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c镇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和城镇建设区内,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前提下,编制万顷良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方案。113
6.2.2留用区规模留用区使用指标111.5530公顷(1673.29亩),留用区占用农用地面积111.5530公顷(1673.29亩),留用区占用耕地面积104.9638公顷(1574.46亩)。按照留用地集中布局的原则,计划留用地块32.6041公顷(489.06亩)安排在c镇镇区,78.9488公顷(1184.23亩)安排在A市B区。留用地块依据A市B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具体位置。是鱼米之乡,有茶叶、银杏、樱树叶、特种水产、肉禽及羽绒等特色农产品。多年来,B区大力挖掘传统特色农产品资源,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米、蔬菜、水产品、畜禽、奶牛、蚕茧、金鱼、花卉、茶叶、银杏、枇杷等一批主导产品和产加销一体化农业企业。B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经济特色明显,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500多家,拥有机械、电子、化工、服装、旅游用品等13个产业门类,产品1000多种,形成了金属板材加工设备、牙刷及旅游用品、服装服饰、医械电器、新材料、太阳能等一批支柱型和成长型的特色产业。因此留用地块的土地利用方向将结合各地产业发展方向安排,能有效促进A市及B区、c镇的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的单位产出率,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具体情况见下表。表6.2.2建新留用面积表位置留用区面积(公顷)留用区面积(亩)土地利用方向面积(公顷)面积(亩)c镇32.6041489.06工业9.7812146.72商住22.8229342.34B区78.94881184.23工业23.6847355.27商住55.2642828.96113
6.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工程区拆旧建设用地面积131.5814公顷(1973.72亩),复垦新增农用地131.5814公顷(1973.72亩)(新增耕地面积119.3683公顷(1790.53亩));建新安置地块总面积(含现状建设用地)28.5901公顷(428.85亩),使用指标20.0284公顷(300.43亩),其中占用耕地面积14.4045公顷(216.07亩);因此工程区建新留用地块总面积111.5530公顷(1673.29亩),可占用农用地面积111.5530公顷(1673.29亩),可占用耕地面积104.9638公顷(1574.46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达到平衡,并符合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加合理,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建新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和建新占用耕地面积应不大于拆旧复垦新增农用地和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原则。工程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汇总见表6.3。113
表6.3工程区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汇总表单位:公顷工程片拆旧面积拆旧区复垦新增农用地面积建新区新增建设用地平衡结果小计其中:新增耕地安置区占用留用区其中:耕地面积小计其中:占用耕地小计其中:拟占用耕地131.5814131.5814119.368320.028414.4045111.5530104.96380.00000.0000小计131.5814131.5814119.368320.028414.4045111.5530104.96380.00000.0000113
6.4启动挂钩指标使用计划6.4.1启动挂钩指标按照“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相关文件规定,可按照不超过建设用地复垦面积的40%的比例先行使用启动挂钩指标,经计算,前期可启用建新地块面积52.6325公顷(789.49亩),可占用农用地面积52.6325公顷(789.49亩),其中可占用耕地面积47.7473公顷(716.21亩)。先期启用指标应优先满足安置区的建设需要,本工程中已确定安置地块位置、面积。通过分析,安置地块总面积28.5901公顷(428.85亩),包括现状建设用地面积8.5617公顷(128.43亩),所以安置地块使用指标20.0284公顷(300.43亩),占用农用地面积20.0284公顷(300.43亩),其中占用耕地面积14.4045公顷(216.07亩)。扣除安置地块使用指标,先期启用指标剩余32.6041公顷(489.06亩)可用于经营性用地,可占用农用地面积32.6041公顷(489.06亩),可占用耕地面积32.6041公顷(489.06亩)。表6.4-1启用指标情况汇总表名称使用指标占农用地占耕地公顷亩公顷亩公顷亩先期启用指标52.6325789.4952.6325789.4947.7473716.21安置使用指标20.0284300.4320.0284300.4314.4045216.07留用使用指标32.6041489.0632.6041489.0632.6041489.066.4.2先期拆旧区情况先期拆旧地块面积52.6391公顷(789.59亩),新增农用地面积52.6391公顷(789.59亩),新增耕地面积47.7541公顷(716.31亩),涉及搬迁农户488户,人口1952人,详见下表。113
表6.4-2先期拆旧区情况汇总表单位:公顷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建设规模拟新增面积搬迁户数搬迁人数新增农用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1FW14K03001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12.147912.147911.02061214842FW14K03002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7.04217.04216.3886702803FW14K03003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2.97552.97552.6993251004FW14K03004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3.23233.23232.9324301205FW14K03005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2.74762.74762.492622886FW14K03006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3.61853.61853.2827341367FW14K03007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7.86007.86007.1306712848FW14K03008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1.50831.50831.368315609FW14K03009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1.87171.87171.6980176810FW14K03010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2.37282.37282.1526218411FW14K03011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1.94291.94291.7626156012FW14K03012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1.71231.71231.5534145613FW14K03013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1.23911.23911.1241114414FW14K03014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2.36802.36802.14822288合计52.639152.639147.754148819526.4.3先期建新区情况先期使用的建新地块位于c镇宝女村,建新地块面积70.2458公顷(1053.69亩),占用农用地面积52.6325公顷(789.49亩),占用耕地面积37.8400公顷(567.60亩),详见下表。表6.4-3先期建新区情况汇总表单位:公顷项目区编号地块编号所在镇总面积建新用地规模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土地利用方向KUWQ001AZKUWQ00113001c镇13.352913.35298.42965.7868安置KUWQ001AZKUWQ00113002c镇10.970510.97057.80605.4422安置KUWQ001AZKUWQ00114001c镇4.26674.26673.79283.1755安置KUWQ001LYKUWQ001001c镇10.689110.68918.79996.1581留用KUWQ001LYKUWQ001002c镇9.97259.97255.62874.2496留用KUWQ001LYKUWQ001003c镇5.97405.97404.83873.2761留用KUWQ001LYKUWQ001004c镇3.95053.95053.84732.7141留用KUWQ001LYKUWQ001005c镇2.77272.77272.67272.0969留用KUWQ001LYKUWQ001006c镇8.29698.29696.81674.9407留用合计 70.245870.245852.632537.8400 113
图6.4-1建新安置地块位置示意图(一)图6.4-2建新安置地块位置示意图(二)图6.4-3建新留用地块位置示意图(一)图6.4-4建新留用地块位置示意图(二)113
表6.4-4启动挂钩项目区情况汇总表单位:公顷单位项目区名称项目区编号项目区位置挂钩指标拟用规模建新区建新用地规模备注建设规模农用地小计其中建新安置其中建新留用 其中: 其中:农用地其中:耕地 农用地耕地 农用地耕地 耕地1A市B区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挂钩项目区KUWQ001c镇52.639152.639147.754170.245852.632537.840028.590120.028414.404541.655632.604123.4355 建新地块占用农用地和耕地面积均在可占用耕地指标范围以内,符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的相关规定。113
第七章土地权属调整方案7.1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计划工程区现有耕地、园地(含自留地和菜地)的承包经营权已在1998年第二次承包中确定到户,坑塘水面、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归组(村)集体共同持有,未分配到户。根据调查情况,工程区内现有农民承包耕地3813.26亩,园地164.80亩,另外有林地175.90亩,养殖水面1285.01亩,其他土地81.90亩。工程区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较高,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适合搞规模化作业。A市B区也在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做好规划和引导工作。工程区各组已有部分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流转,流转方向主要是一些种植大户,工程实施后,仍在流转土地协议期限内的维持原有的流转协议,协议到期的重新进行流转。本项目在充分征求工程区农民的意见后,形成以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在工程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为工程区内土地流转提供组织保证,在现阶段土地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统一流转,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7.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进行的前提下,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1)“三不得”原则即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流转期限不能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2)依法规范操作原则113
土地流转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流转双方应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并到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备案。流转的方式、期限、价格、具体条件等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3)加快农民分工分业原则要通过土地流转,逐步调整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4)促进规模经营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流转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7.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根据工程区入户调查情况,结合市场导向,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目标,加强政府引导,工程区采用出租的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承包地租赁给他人耕种、经营而收取租金的行为,承包人保持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关系,履行承包合同义务。2、土地流转规模工程区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合作社后,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指导配合下,由土地合作社将本村土地统一出租流转。工程区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涉及4个村1197户,涉及人口5387人,流转面积9387.54亩(含自留地和菜地),包括耕地7761.83亩、园地164.80亩、有林地175.90亩,养殖水面1285.01亩。3、土地流转方向工程区土地流转征求农民自愿,考虑集中连片和规模效应,通过政府引导,土地以出租的方式进行流转,由土地合作社负责统一对外流转。流转出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优质水稻、小麦和其他经济作物。113
4、实施步骤1)宣传发动阶段(1)深入调查研究。c镇组织开好相关村支部书记座谈会,相关部门深入到村,摸清情况;村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了解群众思想动态,通过算帐对比,讨论确定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和利益分配方案。(2)全面动员部署。c镇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村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宣传。通过层层发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消除群众思想顾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搞好政策辅导。对村组干部进行土地二轮承包政策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村组干部工作水平;同时,对相关村主办会计进行业务培训,印发业务操作样本。2)土地流转阶段(1)调查摸底。各村对土地承包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摸清各农户承包土地面积、地块座落等基本情况,并将调查摸底情况统计汇总。(2)张榜公示。各村通过村务公开栏、三务公开网,对各户的承包面积及现状进行全面公示,接受村民监督。(3)土地流转。引导农户将土地交由村集体合作社集中统一对外进行出租流转,承租人上缴租金,原则上以实物计算,或按市场价折算现金,由组集体按照流转面积进行分配到户。3)招租发包阶段(1)招租主体与土地合作社组建。各村结合本村土地流转实际,积极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召开社员大会,成立土地合作社,并以之为流转土地的招租主体。合作社未成立时,由村委会组织流转土地的招租发包。113
(2)招租方式及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以合作社竞价招租为主,原则上以组划块,也可以片发包,采取公开招租、阳光操作,竞价确定承租人。承租人可以是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自然人。承租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和经营能力,同等条件下本合作社成员享有优先权。积极鼓励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口部门参与投标、竞标。土地合作社也可采取直接经营、内部承包的模式,明确责、权、利,灵活经营。(3)出租价格及利益分配。承租人按年上缴土地合作社租金(农资补贴因素协商考虑),利益分配以实物保底。承租人上缴租金,原则上以实物计算,或按市场价折算现金。村土地合作社实行按面积(田)分配,以组核算,结算到户。4)总结完善阶段各村对前期工作组织回头看,整理好土地流转及招租发包合同,完善档案资料。区、镇适时组织检查验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提出工作建议。5、流转收益分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根据“明确粮食数量,货币折价,依据粮食调节,依约及时兑现”的原则,流转土地按每年每亩500斤中粳稻,结算按当年国家中粳稻挂牌收购价结算租金,土地流转收益中原承包土地部分按面积分配,选择继续耕种的农户相关土地收益由农户自行解决。新增耕地流转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集体取得流转收益后,主要用于维持村集体正常经营、农业基础设施的再投入及土壤改良工程,以及村集体养老保险事业和防止自然灾害等支出。7.4便民措施为了方便搬迁农民的日常生活,计划在安置区附近租用部分土地给农民种植蔬菜,租地面积按0.2亩/户计算,租金从农民的流转收益中抵扣。113
7.5保障措施1、建立财政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机械化种植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土地流转。2、强化金融信贷支持。依托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把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纳入服务范畴,解决他们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生产经营资金。3、优化基础设施条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应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4、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稳定发展创造条件。5、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参保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7.6组织领导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农委、国土、建设、发改、财政、税务、金融、司法、民政、人社、公安、水利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组建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3
2、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深入发动。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加强对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先进典型事例的宣传,在全区形成鼓励、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真正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放心流转,形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共识和内在动力,促进工作有序开展。3、严格绩效考核。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工作列入统筹城乡发展评价体系,严格实行绩效管理。113
第八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8.1土地权属现状工程区总面积D公顷(13021.12亩),国有土地面积57.5301公顷(862.95亩),镇集体土地面积8.0252公顷(120.38亩),村集体土地面积36.9169公顷(553.75亩),各组集体面积765.6026公顷(11484.04亩),详见下表。113
表8.1工程区土地权属地类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地类面积合计其中国有土地村集体镇集体组集体北片南片小计北片南片小计北片南片小计北片南片小计总计D56.57550.954657.530129.21867.698336.91694.50353.52178.0252527.5470238.0556765.6026农用地小计656.36230.00000.00000.000019.09286.806825.89960.00000.00000.0000431.2221199.2406630.4627耕地385.064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58.2473126.8168385.0641园地33.93700.00000.00000.00000.84700.00000.84700.00000.00000.000014.182818.907233.0900林地6.727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72740.00006.7274农村道路51.57430.00000.00000.00009.83844.381014.21940.00000.00000.000023.085714.269237.3549坑塘水面139.80520.00000.00000.00006.52670.00006.52670.00000.00000.0000103.709429.5691133.2785沟渠29.91140.00000.00000.00001.88072.42584.30650.00000.00000.000019.96035.644625.6049设施农用地1.165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3980.12601.1658田坎8.177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26943.90778.1771建设用地小计171.660727.52700.954628.48164.93950.89155.83104.25140.00004.251494.312438.7843133.096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75010.02610.95460.98072.86800.89153.75950.00000.00000.000090.225638.7843129.0099公路用地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水工建筑用地37.910627.50090.000027.50092.07150.00002.07154.25140.00004.25144.08680.00004.0868未利用地小计40.051829.04850.000029.04855.18630.00005.18630.25213.52173.77382.01250.03072.0432河流水面29.625720.66560.000020.66565.18630.00005.18630.25213.52173.77380.00000.00000.0000其他草地2.043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1250.03072.0432内陆滩涂8.38298.38290.00008.382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3
工程区内土地界址清楚,产权明确,无土地权属纠纷,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调查已经结束,还没有进行发证。8.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工程区土地权属调整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依法调整的原则工程区的土地权属调整,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法律程序,通过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和颁发土地证书等程序予以明确土地产权主体,核实、调整和确定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土地权属调整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调整不当,往往会造成土地纠纷,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在土地权属调整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有关权利者的意见,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协调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3)坚持“利于生产,便于生活”的原则“万顷良田”因土地整治、沟渠、路的建设,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的格局。加之,原来就存在的飞地、插花地等造成的成产、生活的不便,因此,需要进行权属调整,以使涉及的土地权利者能够就近生产,同时方便生活,改善生产、生活环境。(4)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原则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土地权属调整,使“万顷良田”工程区土地集中连片,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113
8.3土地权属调整程序(1)成立权属调整工作班子。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由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的权属调整工作班子。(2)权属确认。由权属调整工作班子组织进行在原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具体明确每个土地权利人的土地所处的位置、范围和面积,按地籍调查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相应指界手续,编制补充完善符合地籍调查规程要求的地籍图并进行土地登记,确认权属。(3)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在权属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原土地所有权人合法权利,权属调整工作班子组织有关村民代表就土地权属调整进行协商,解决异议,形成初步调整方案。(4)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确定后,应将调整方案以村组为单位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为30天,没有异议的,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调整协议书;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c镇人民政府提出,争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c镇人民政府调处。(5)方案批准。确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内容包括工程区内土地权属状况、权属调整的范围、相关土地权利人签订的协议等。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征得2/3以上土地权利人的同意,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8.4土地权属调整内容本次“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涉及的土地权属调整的范围是整个工程区的土地,权属调整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土地所有权的调整;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含自留地);三是土地使用权的调整。(1)土地所有权的调整工程实施后,国有土地所有权不作调整,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113
原村、组集体的所有权不作调整。(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项目实施前,各户所承包的耕地面积依据1998年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户时按人均划分确定。项目实施后,每户承包的耕地面积仍以1998年所确定的各户的承包面积为准,承包经营权不变,但不确定具体地块。(3)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工程区内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二是对新增耕地使用权的确认。a.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工程区内宅基地的使用权在工程实施前进行公告,与搬迁农户签订协议,搬迁让房后政府将使用权证收回并注销。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并入周边的农田中,使用权归村集体。农户到城镇社区居住后,享有城镇居民子女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的同等权利,并继续享有原居住地村集体经济组织除申请宅基地以外的其他权益。工程区现有国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归村集体,工程实施复垦为耕地后,使用权仍归村集体。b.新增耕地使用权的确认整理出的新增耕地其使用权归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对外流转,收益为村集体经济所有。8.5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衔接113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工程区所涉及的行政村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调查统计工作已经结束,还没有进行发证。为了使万顷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更加合理和切合实际,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成果相衔接,经协商决定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完成后,根据登记成果对万顷工程区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进一步完善。8.6权属调整的保障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万顷良田工程区涉及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土地权利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和法律性非常强。土地权属界定不清,易在工程完成后产生新的土地权属争议,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的成败,甚至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区、镇(乡村)国土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工程建设中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本着“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权利,避免发生土地权属争议,促进社会稳定”的宗旨,依法依规,以人为本,强化措施,狠抓落实。(2)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真正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权属调整方案的制订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真正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权属调整方案应以村组为单位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为30天,广泛征求各有关权利人的意见,确保权属的调整不造成相关权利人的利益损失。(3)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将权属管理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应当按照工程管理及有关规定,安排土地权属管理经费,加强工程权属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113
第九章农业人口安置方案9.1工程区农业人口现状根据工程区调查情况,涉及房屋搬迁农户1197户,人口5387人,其中第一年龄段(16岁周岁以下)593人,第二年龄段(女性16周岁以上至45周岁,男性16周岁以上至50周岁)2263人,第三年龄段(女性45周岁以上至55周岁,男性50周岁以上至60周岁)1401人,第四年龄段(女性55周岁以上,男性60周岁以上)1130人。表9.1工程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表单位:人单位户数人口总数其中男女第一年龄段第二年龄段第三年龄段第四年龄段2169364113971033932431974311849956893203777481388244102853449411343226721630615747987761736614093301197538726992560593226314011130经初步调查,工程区适农人员(第二、第三年龄段)3664人中,已在城镇打工就业劳动力1772人,从事农业人口1425人,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瓦工木工、外出生产等)人口194人、其他273人。可以看出专门从事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少,主要解决万顷实施后专门务农人口的就业问题。9.2农业劳动力安置1、就业培训113
(1)按劳动力结构,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充分了解工程区内劳动力的生源结构、培训愿望、就业需求以及用人单位招工需求、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组织实施分类培训,开展适应工程区新成长劳动力、复员退伍军人、原专门务农人员、大龄妇女等不同群体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向城镇和非农业产业转移的能力。对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3个月左右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原务农人员、大龄妇女等,重点开展15-90天的劳务输出培训。大力开展机械电子、数控操作、缝纫服装、餐饮服务、电工、建筑安装等市场急需工种的培训,提高就业机会。(2)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小额贷款扶持。对工程区内有创业意愿并具有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咨询、政策服务等各项扶持,引导工程区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2、安置方向(1)土地流转后根据自愿原则,搬迁农民可以选择转为农业雇佣工人。规划实施后,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大的农业开发公司和种植大户,采取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着力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机械化种植。搬迁农民在取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还可返聘到承包方务工。初步估计通过流转后成为农业雇佣工人可安置农业人口324人。(2)通过技能培训,转为企业工人。按照“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安排搬迁农民免费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竞争上岗。农民掌握了用工企业技能之后,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工程区所在的乡镇经济发达,制造业等第二、第三产业可以接纳一部分劳动力。通过对劳动力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进入企业工作,根据c镇及周边城镇企业招工就业等情况分析,初步估计可以安置农业人口787人。113
(3)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有意识地引导搬迁农民向第三产业发展,自主创业。安置小区建成之后,相应的将吸纳一部分搬迁农民从事物业管理、治安管理、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鼓励搬迁农民从事经商开店等活动,并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税收、场地、收费等方面予以扶持,以减少他们的创业风险,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初步估计流转后从事第三产业可安置农业人员314人。9.3社会保障措施9.3.1社会保障经初步调查,工程区内有固定工作的人员已加入城镇养老保险,部分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人员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A市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扬府发[2011]257号),对于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且年满60周岁具有本市农村户籍的老年居民,符合领取条件的,均可按月领取省财政和市财政共同承担的60元基础养老金,同时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每超一年每月增发1%基础养老金,并按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9.3.2收益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根据“明确粮食数量,货币折价,依据粮食调节,依约及时兑现”的原则,流转土地按每年每亩500斤中粳稻,结算按当年国家中粳稻挂牌收购价结算租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以农户流转的承包面积确定到户。新增耕地流转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集体取得流转收益后,主要用于维持村集体正常经营、农业基础设施的再投入及土壤改良工程,以及村集体养老保险事业和防止自然灾害等支出。113
第十章工程实施计划安排根据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结合本工程的规划方案,整个工程分四步进行。10.1编制方案认真研究部署,按照三年内实施完成的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万顷良田建设”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复垦整理方案、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方案、农业人口安置和保障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等,积极做好工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10.2申报审批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说明工程的可行性、相关条件具备情况、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情况等,并上报工程实施规划。10.3实施建设按照三年内实施完成的要求,实行一次规划、三年实施、稳妥推进、确保成功,整个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具体的实施计划是:第一年度,完成工程区内部分安置房建设工作;第二年度,完成工程区剩余安置房建设,以及南北片区前期比较积极农户的搬迁工作;开始准备整理项目并完成农用地整理的部分工作。完成拆旧建设用地复垦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第三年度,完成剩余农户的拆迁工作,完成工程区全部土地平整、土方工程、农田水利利工程、农村道路工程等农用地整理工作,以及拆旧建设用地复垦工程的第二阶段工作。工程完工之后组织进行自检。针对发现的问题及不足,研究制定整改措施。113
表10.3项目施工进度表施工项目施工年度第一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安置房建设施工项目施工年度第二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安置房建设搬迁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施工项目施工年度第三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搬迁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10.4申报验收工程自检合格后,申请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113
第十一章资金估算与筹措11.1项目投资11.1.1拆迁补偿和安置费用工程区补偿费用为26275.48万元,安置区拆迁安置补偿费1750.78万元;征地费用4263.60万元,安置小区建设费用53328.71万元,对减购房款22145.4万元。详见第五章。11.1.2土地开发整理费用依据江苏省有关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对项目资金进行估算。其中:工程区农用地整理工程的建设规模为736.4934公顷,估算投资2956.61万元。其中:北片农用地整理规模为525.8347公顷,估算投资2109.94万元;南片农用地整理规模为210.6587公顷,估算投资846.67万元。工程区拆旧复垦面积131.5814公顷,估算投资4659.86万元。其中北片复垦面积92.0099公顷,估算投资3230.92万元;南片复垦面积39.5715公顷,估算投资1428.94万元。本次万顷良田土地整理复垦工程总投资7616.47万元。详见第五章。11.1.3工程总投资综上所述,工程共需投资50455.33万元。详见表11-1。113
表11.1.3、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工程费用合计比例备注1农用地与未利用地整理工程2956.613.55% 1.1工程施工费2503.043.00% 1.2其他费用408.570.49% 1.3设备购置费45.000.05% 2建设用地复垦及整理4659.865.59% 2.1工程施工费4178.735.01% 2.2其他费用481.120.58% 2.3设备购置费0.000.00% 3搬迁费用26275.4831.51% 4建新区工程量37197.7444.61% 4.1安置区拆迁安置费用1750.782.10% 4.2建新区土地征用费4263.605.11% 4.3安置小区建设费与购房款差额31183.3637.40%4.3.1-4.3.24.3.1安置小区建设费53328.71 4.3.2购房款22145.35 4.3.2.1多层公寓5670.00 4.3.2.2叠加公寓7942.00 4.3.2.3联排别墅8533.35 5不可预见费4428.765.31%(1+2+3+4.1+4.2+4.3.1)*5%计算6建设期贷款利息7860.009.43% 7总投资83378.44100.00% 11.2资金筹措本项目开发建设投资83378.44万元,其中拟申请银行贷款50113
000万元,其余33378.44万元由项目公司自筹解决。11.3资金使用计划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计算期1231项目总投资83378.4429320.3444636.729421.38 人民币83378.4429320.3444636.729421.38 外币0.00 1.1建设投资75518.4428337.8441689.225491.38 人民币75518.4428337.8441689.225491.38 外币0.00 1.2建设期利息7860.00982.502947.503930.00 人民币7860.00982.502947.503930.001.3流动资金0.000.00 人民币0.000.00 2资金筹措83378.4429320.3444636.729421.382.1自有资金33378.444320.3419636.729421.38 用于建设投资25518.443337.8416689.225491.38 流动资金0.00 0.000.00 人民币0.000.000.000.00 用于建设期利息支付7860.00982.502947.503930.00 人民币7860.00982.502947.503930.002.2利润再投资0.00 2.3借款50000.0025000.0025000.000.002.3.1建设投资借款50000.0025000.0025000.000.00 长期借款一50000.0025000.0025000.000.00 长期借款二0.00 2.3.2流动资金借款0.000.000.000.00 人民币0.000.000.000.0011.3项目还款分析11.3.1项目还款资金来源留用区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留用区可使用指标面积为111.5530公顷(1673.29亩),计划留用于B区和c镇。其中32.6041公顷(489.06亩)留于c镇地方发展,78.9488公顷(1184.23亩)为B区留用面积。113
表11.3.1、留用区土地出让资金纯收益序号项目合计1土地出让面积(亩)947.4236.9391.397.81673.32土地出让收入364412.52652.734513.21095.5402673.83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总出让额的5%)18220.6132.61725.754.820133.74土地出让业务费(总出让额的2%)7288.253.1690.321.98053.55土地复垦费1768.5442.1730.3182.63123.56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189.547.478.319.6334.77农重金189.547.478.319.6334.78耕地开垦费1073.7268.4443.4110.81896.49耕地占用税2526.4631.61043.3260.84462.210测绘及拨地钉桩费94.723.739.19.8167.311失地统筹947.4236.9391.397.81673.312土地补偿1326.3331.6547.8136.92342.613安置补偿1231.6307.9508.6127.22175.314青苗补偿71.117.829.37.3125.515预提水利建设基金10%32948.511.22820.84.635785.116土地开发费用94739078250102564.017土地出让净收益201797.4101.117561.841.8219502.1通过建新留用地块的土地出让,可获得土地出让金纯收益219502.1万元,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11.3.2项目还款计划本项目建设期共36个月,其后5年为还款期,其中每年还款10000万元,详见后附测算表。113
第十二章综合效益评价“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镇,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建成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有利于解决耕地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村庄布局凌乱、户均占地过大、水平较低等问题和矛盾,是促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具体举措;是破解保护资源、保障发展难题,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12.1社会效益(1)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本工程通过对农户的搬迁,使农村村落布局较为紧凑、合理,有助于推进绿化造林、河塘清淤整治和垃圾集中处理的实现,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新农村;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2)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113
通过对区内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不但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基本农田质量,而且将形成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区内所有的未利用地及零散土地等将成为旱涝保收的大面积、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耕地产出率将得到较大提高。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规划实施后,用于居民安置指标20.0284公顷,节约用地111.5530公顷,提高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村庄用地复垦成农用地,并入周围的农用地地块,极大的改变了村庄用地对农用地的分割,改善了农用地的零碎分布状况和农用地耕作条件,为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3)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加快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需求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12.2生态效益通过护路林网建设,不仅改善了水土结构和田间小气候,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改善了人文和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土地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农村拆旧建设用地复垦,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程区建成高标准农田后,可逐步改变粗放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集中连片规划化经营后减轻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更好地科学施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推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重视施药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土壤污染。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垃圾可以集中统一处理,减轻对环境二次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12.3经济效益(1)工程区新增耕地产值通过对工程区土地的整理,工程区将增加耕地面积119.3683113
公顷,整理后的耕地具有田块规则、土壤肥力较高、灌溉设计标准高等特点,从而使工程区农业种植满足机械化操作的要求,粮食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新增耕地水稻亩产可达550公斤/亩,小麦亩产可达350公斤/亩,新增耕地粮食增产1696.28吨。按当地粮食价格,水稻2.0元/公斤,小麦1.7元/公斤,新增耕地产值可增加319.73万元。(2)工程区原有耕地产值工程区实施前农作物种植面积为385.0641公顷。根据苏中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后的农业生产经验,项目实施后,通过中低产田的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工程区原有耕地水稻亩产增加35公斤/亩,小麦亩产增加25公斤/亩,粮食增产346.45吨。工程区原有耕地产值增加64.96万元。(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平衡经济效益通过建设用地整理,拓展了c镇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工作岗位,吸纳更多的企业入住,拓展了各级政府的税收来源,可长期获得稳定的财税收入,镇政府、村集体、农户获得了三赢的格局。由以上分析可见,项目实施后,不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113
第十三章保障措施13.1行政措施为保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取得成效,B区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国土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委农工办副主任、区发改委副主任、区财政局副局长、区农委副主任、区水利局副局长、区审计局副局长、区人社局副局长、区规划分局副局长、区国土分局副局长、区监察局副局长、c镇政府镇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A市国土资源局B分局,国土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并成立万顷工程项目指挥部,负责万顷工程的具体实施任务和日常工作,落实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政策、精神、目标,对项目进度、项目质量负责。由于工程实施面积大、涉及范围广,涉及到上述相关部门的人员组织、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专业要求高。因此,必须在B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区政府领导下的逐级负责制。同时,为营造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教育手段,做好宣传推动工作,增强农民群众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到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中。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促进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举措。为使c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有序开展,结合实际,充分运用法律、制度、计划等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保障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113
为保障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B区在认真组织学习关于印发《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8〕290号)等文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保障工程区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诸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搬迁安置专项补偿办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社会保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日常的监督管理等相关制度,做到万顷良田工程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法律上保证工程区的顺利实施。13.2经济措施B区积极响应省、市对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号召,调动区、镇的党政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多方面筹措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资金,具体措施如下:(1)拓宽思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措机制。采用市场运作的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万顷良田建设中来。(2)在可能的条件下建立专项资金。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和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土地出让金等资金集中起来,作为基金的固定来源。(3)建立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奖惩制度。对有项目实施的乡镇,在安排使用周转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对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相关部门给予一些奖励。(4)搭建万顷融资平台。由区政府组建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向银行争取优惠贷款,保证前期的建设资金需求。同时在实施期内,尽可能整合A市农业、环保、建设、水利等部门的专项涉农的专项资金,向万顷工程倾斜。13.3技术措施(1)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数据库。113
(2)运用动态监测技术,定期实地检查,监督规划的贯彻实施。(3)引进、推广现代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创新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以降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成本,提高效率,不断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综合效益。(4)强化工程质量管理。项目实施必须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单位,实行业主责任制和政府督导相结合,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113
第十四章建议14.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开展牵涉到国土、财政、建设、农业、水利、交通、劳保等诸多部门,工作千头万绪,关系纷繁复杂,需要各方相互配合和支持,应建立一个高效、得力的组织领导机构。14.2由于工程面积较大,涉及到农户较多,需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和解释工作,不损害百姓利益,确保工程顺利开展。14.3本项目实施周期较长,涉及的工作繁多,应做好统筹安排,严格按照计划进度实施,充分发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作用。14.4注重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使工程真正为国家造福,为百姓谋利。113
1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万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街海洋文化一条街修缮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城中村改造房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化学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
- 俱乐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关于开展内河船舶租赁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千头肉牛育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
- 乙炔站和氧气充装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村利用世行贷款统筹城乡新农村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街旧城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城中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加油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关于设立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千头肉牛育肥及深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免烧固化土壤多孔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