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50 KB
  • 2022-04-29 14:01:13 发布

《健康教育》知识点及试题精粹答案.doc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3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健康教育》知识点及试题精粹备考顺序:按照分值比例抓重点,丢车保帅,力争65分既可。建议:各科重点及复习顺序:第一轮学习:学习宝典备考安排:科目学习时间进度备考说明卫生事业管理6天3月20-3月25考点(1天),在做题(2天),循环2遍卫生法学4天3月26-3月29考点(1天),在做题(1天),循环2遍医院管理5天3月30-4月3考点(2天),在做题(3天)卫生经济学4天4月4--4月7考点(1天),在做题(1天),循环2遍社会医学3天4月8-4月10考点(1天),在做题(2天)管理学3天4月11-3月13考点(1天),在做题(2天)卫生统计2天4月14-4月15考点(1天),在做题(1天)健康教育1天4月16做题(1天)流行病2天17,18日考点(1天),在做题(1天)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管理学,卫生统计,健康教育,流行病学。要求:基本基本上考试宝典看了1-2遍。把各种找出不会做的题,标注出来。第二阶段:做题训练与巩固1:针对宝典里边错题,有效清除,力争全部做对。2:做重点考点重新复习一遍3:在论坛做一天一练或者做题库里边题,训练题感第三部分健康教育考试必备一、知识点复习精要501、健康:答案要点: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2、三维健康观:答案要点:三维健康观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维健康观。3、疾病:答案要点:疾病是个体表现出自己感知或者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即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4、亚健康:答案要点:亚健康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5、健康教育:答案要点: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6、健康促进:50 答案要点: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7、行为:答案要点: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且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于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8、健康相关行为:答案要点:是指个体或者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9、促进健康行为:答案要点: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者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10、危害健康行为:答案要点: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11、心理健康概念: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心理上的健康状态,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12、情绪:答案要点:情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13、人际关系:答案要点: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14、气质的概念,答案要点:气质是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15个性:答案要点: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16性格:答案要点: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17、心理评估:答案要点: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18、心理咨询:答案要点: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19健康信息:答案要点: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20、健康传播:答案要点: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21、传播策略:答案要点: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种传播渠道向目标人群传播特定讯息的全面计划。22、人际传播:答案要点:人际传播也称为人际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主要通过语言,也通过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完成。23、大众传播:答案要点: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人数最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24、健康传播效果:答案要点: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25、社会诊断:答案要点:社会诊断是通过了解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健康问题、卫生服务问题、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资源情况,评估他们的健康问题和需求。26、SCOPE模式:答案要点:就是健康促进计划的执行可以按照:制定实施时间表schedule;实施质量控制controlofquality;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organization;实施人员的组织和培训person;配备实施的材料设备equipment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组成SCOPE。27、社会教育:50 答案要点:社会教育是指非正规性的普及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措施对社区人群的各种教育活动。28、健康促进计划评价:答案要点:健康促进计划评价是在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中通过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总结资料的过程,来判定健康促进计划的价值、进展和预期目标达到的效果,是健康促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29、形成评价:答案要点: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为制定干预计划所做的需要评估及为计划设计和执行提供需要的基础资料。使健康促进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30、过程评价:答案要点:过程评价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评价,从实施开始,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始终。过程评价可以监测、评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是否符合计划设计要求,计划实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计划以及干预方法、策略进行修正,以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保证实施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31、效果评价:答案要点:效果评价就是评估健康促进计划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的变化。包括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32、结局评价:答案要点:结局评价就是远期效果评价,是对健康促进项目计划实施以后产生的远期效果相应进行的评价。33、学校健康教育:答案要点: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树立健康价值观,培养巩固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目的。34、健康促进学校:答案要点:学校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35、妇女健康教育:答案要点:就是用健康教育的理论、策略和方法促进妇女树立健康观念,激发健康行为,以提高妇女和女性群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36、老年人健康教育:答案要点:老年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种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对老年人群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50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念501、健康的概念WHO“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2、影响健康的因素1)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交通工具、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等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就业等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从亲代遗传的体形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能等4)卫生服务因素社会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3、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含义是指50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 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卫生宣教”,其主要区别包括。(1)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2)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A、调查法:描述性调查、分析性调查、回顾性调查描述性研究(描述某一事件或特征的客观现象)*现况调查*社会调查:常用于需求的评估及信息反馈,常用的包括小组工作法、特尔斐法、个案调查等分析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B、观察法: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C、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准实验研究:不是随机确定,而是选择两者在主要因素方面相似的人群作对照组,如社区的干预研究属于此类4、健康促进1)健康促进的含义《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促进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劳伦斯·格林关于健康促进的定义为: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2)健康促进的领域*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的环境*加强社区的行动*发展个人的技能*调整保健服务的方向3)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最广泛动员了全社会对促进健康的共同参与*强调了环境和支持体系对于促进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意义*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三级预防中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调整卫生服务方向4)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5、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的社会作用和任务1)社会作用: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提高广大民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50 2)任务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决策者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这也是实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有力保障,能更有效地动员资源和各方面的参与。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实现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二、健康传播1、传播概念1)信息、传播与健康传播信息:是指传着所传递的内容,是用一定符号表达出来的,对人与事物的判断、观点、态度以及情感。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体之间、集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等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方法为维护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2)传播的分类50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3)传播结构与传播关系哈罗德·拉斯维尔5因素传播模式图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象取得什么效果传者信息传播途径受者效果施拉姆模式信息传者受者信息502、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概念指人与人直接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这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的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2)人际传播的特点*无需非自然媒介,不受时空、机构、媒介的限制,简便易行*交流双方相互作用,既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针对性强*反馈及时*覆盖面有限,保存复制信息能力差3)人际传播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包括:(1)健康咨询:是一种个别指导方式(2)讲座(3)小组活动(4)个别劝导3、大众传播50 1)概念: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大众传媒和特定的传播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2)特点*传播者是职业性传播机构人员,借助非自然传播技术手段*信息公开、公共,面向全社会人群*扩散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对象众多、分布广泛,互不联系,但总体来说是大体上确定的*单向传播,有时双向,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慢且缺乏自发性4、健康传播效果可分为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主要取决于传播信息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和新鲜度等信息的结构性因素*健康信念认同-接受观点*态度转变-形成心理定势,转变不利于健康的态度*采纳健康的行为三、健康心理1、人际关系与健康1)人际关系的心理需要(1)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2)支配的需求-在一定权利基础上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3)情感的需求-在情感或感情上希望与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2)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1)邻近性(2)交往频率(3)态度的相似性(4)需要的互补性3)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1)恐怖心理-社交恐怖症(2)害羞心理-气质性害羞(生来)、认识性害羞、挫折性害羞(3)自卑心理(4)孤僻心理(5)自傲心理(6)猜疑心理(7)封闭心理(8)嫉妒心理(9)逆反心理(10)固定角色心理(11)敌对心理(12)干涉心理(13)强迫心理504)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1)克服知觉在人际关系中的偏见*第一印象、月晕效应(以偏概全)、刻板印象、臆断性归因(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情绪反应(2)改善人际交往关系*改善个性品质、调整认识、学习交往技能、掌握调节方法50 2、健康心理咨询1)心理咨询的方式心理分析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交互分析疗法等等直接咨询、简介咨询、个别咨询、团体咨询、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门诊咨询等2)心理咨询的原则如实接受事实原则;整体性原则;坚持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尊重和平等原则;自助性原则;艺术性原则;预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不评判原则;伦理性原则四、健康行为1、促进健康行为根据哈律士和顾坦的建议,健康行为可分为五类:*基本健康行为-是指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健康行为,如积极的休息与睡眠、合理应验与平衡膳食等*预警行为-预防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置的行为,如驾车系安全带、火灾自救等*保健行为-指合理、正确适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如预防接种、定期体检*避开环境危害行为-环境危害既指环境污染,又指生活紧张事件*戒除不良嗜好行为以上针对健康人或无病征者,一级预防*求医行为——二级预防,有病未确诊者*遵医行为确诊病人*病人角色行为三级预防四大健康基石: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2、危害健康行为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2)致病行为(特异性疾病发生模式)A型行为模式(冠心病)C型行为模式(肿瘤)3)不良疾病行为模式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危害健康行为对机体作用的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差3)联合(协同)作用强4)易变性大5)广泛存在3、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1)知信行模式(KABP)K:Knowledge(知识和学习)——基础A:Attitude(态度)B:Belief(信念)动力P:Practice(行为的改变过程)——目标50 通过学习接受知识形成保护健康的信念产生促进健康的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信息的权威性、传播的效能、“恐怖”因素、行为效果与效益有针对性的强化2)健康信念模式(HBM)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健康信念模式常被用来预测人的预防性健康行为或实施健康教育。健康信念模式的形成涉及三方面的因素:1.对健康信念的认知2.对行为效果的期望3.效能期望对健康信念的认知(1)感知到易感性(2)感知到严重性  提高公众对某一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的感知是形成健康信念的前提。  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产生“恐惧”对行为效果的期望(1)感知到益处(2)感知到障碍   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行为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对行为效果的期望效能期望(1)自我效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执行一个导致期望结果的行为。(2)帮助效能:善于寻找其他可以借助的力量,以间接帮助实现效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从而影响行为。  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自我效能)。------效能期望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1、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诊断、环境诊断、教育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Precede  第五步 第四步 第三步 第二步 第一步   管理与政策  教育与组织 行为与环境  流行病学   社 会   诊 断  诊 断  诊 断  诊 断 诊 断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倾向因素  行为与  健康促进        生活方式        生      强化因素       健康  活                        质      促成因素 环境        量  第六步第七步  第八步 第九步     执行   近期效果中期效果结局评价过程评价评价评价proceed501)社会诊断50 也称社会需求评估,评估社区群众的需求与愿望以及生活质量。社会诊断的重点内容是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生产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多采用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讨论等获取相应资料,也可以利用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各种统计资料,如疾病统计资料。社会环境包括:1、社会的政策环境:如卫生相关政策、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网络等;2、社会与经济环境:如人们的精神状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人均收入、就业、教育、交通、住房条件等;3、社会文化环境:指人群的一般文化程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4、卫生服务系统特征:包括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状况、卫生服务特征、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等;5、资源情况:指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卫生服务资源和非卫生服务资源。人群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健康之间是双向影响的关系,健康状况能够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的良好状态,而生活质量和社会问题又对健康产生影响。界定和测量生活质量主要通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指标:客观指标如人均期望寿命、失业率、空气质量等主观指标指社区居民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社会诊断方法:1、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卫生专家、社区工作者、卫生行政领导、各有关组织和群众代表提供社区需求的信息;2、与知情人交谈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3、利用卫生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料,如死亡统计资料、疾病监测数据、妇幼保健记录、医院病案资料和以往在社区开展的各项专项调查;4、现场观察;如绘图、季节日历、问题树等。5、当用上述方法仍有不足时,可用专门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甚至普查,但提倡采用快速流行病学的评估方法。目标人群最好能亲自参与自身健康问题和需求、愿望的评估。2)流行病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流行病学资料和方法客观地确定影响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哪些并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在这步诊断中,要描述人群的躯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发生率、分布、强度等。流行病学诊断需要回答的内容有:1.威胁社区人群的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2.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3.哪些人群受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影响,他们有什么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种族等;4.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地区分布、持续时间等;5.需要优先解决的是什么疾病或健康问题。50 流行病学诊断的方法包括:1、复习文献2、专家咨询3、现场调查3)行为诊断行为诊断的目的是明确健康问题的行为危险因素,并根据行为的重要性和可变性确定应优先干预的行为有哪些。1.区分引起健康的行为问题与非行为问题。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行为改变,行为诊断的目的就是在影响健康问题的因素中确定有哪些行为问题。2.确定行为问题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健康问题而言,通常有多项行为与之相关,但各项行为对健康问题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行为诊断的另一目的就是依据下列原则判断行为的重要性:①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越密切.行为的重要性越高;②行为发生的频度。发生频度高,行为的重要性相对而言更大。3.确定行为的可变性。可变性指通过教育干预改变行为的难易程度。通常高可变行为具有以下特点:①行为正处于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时期;②行为与文化传统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密切;③在其他计划中已证明可以成功得到改变;④社会公众不赞成的行为。反之,行为的可变性较低。4.具体分析行为流程。在确定行为重要性和可变性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要优先干预的行为。然后把这些行为进行分解,并用流程图的方式表达,有助于对行为的全面理解,并为确定行为干预策略奠定基础。目标行为的具体限定:1、何人—希望行为发生变化的对象;2、何种行为—希望改变的行为;3、程度—希望行为改变到什么程度;4、何时—开始干预的时间及预期所需时间。行为诊断的方法有:1、现场调查;2、复习文献资料;3、专家咨询等。4)环境分析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引发健康问题的环境危险因素,同样经过重要性和可变性分析,确定重点干预的环境因素。1.从众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中,确定哪些环境因素与健康问题相关。2.根据环境因素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强度,确定环境因素的重要性。3.根据环境因素是否可以通过政策、投资等发生改变确定环境因素的可变性。4.结合环境因素重要性和可变性分析,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确定环境因素重要性的原则:有机会可以接触到的;可以负担或供给的;公平性5)教育诊断教育诊断的任务是确定影响目标行为的倾向因素Predisposingfactor促成因素Enablingfactor强化因素Reinforcingfactor1.倾向因素又称前置因素,先于行为,是促使或阻碍行为动机形成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1)知识:是个体和群体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增加,并能逐步渗透到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当中去。(2)信念:指人们对某现象或某事物存在的相信程度。信念通常来自于个体信任和尊敬的人们。50 (3)态度:指个体对人或对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或相对稳定性的一种情感倾向,反映人们的爱憎,常以喜欢与不喜欢、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4)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健康教育中需要帮助人们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价值观中健康与其他事物的矛盾。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如卫生保健设施、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等,也发生在行为之前。3.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或减弱行为的因素,发生在行为之后。主要包括社会是否支持、同伴的影响、周围人的评价、个人采纳行为后的感受等。行为产生之后,如果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自身有良好的体验,则健康行为更容易得到持续和发展。若个体或群体采纳某行为后遭到他人的负性评价,或自身的不良感受,行为者为了避免批评和不良感受,会放弃相应行为。50倾向因素(前置因素)12、知识13、态度行为原因14、信念15、价值观促成因素(实现因素)二、资源可得性三、可接受性四、可安排性五、技术强化因素1、保健人员、2、同事、家长、3、领导等的4、态度和行为506)管理与政策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价,包括组织内分析和组织间分析。组织内分析立足于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内部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组织的实践经验与组织应变能力、资源配置等。组织间分析侧重于分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外环境对执行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社区的其他项目是否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相抵触,是否有可以开发利用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资源,健康教育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等。2、确定计划的目标*1)计划的总体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总体目标又称为计划的目的,是对计划的理想最终结果的描述,是宏观的,给出计划在总体上的努力方向。2)计划的具体目标50 8、目标(objective)指为达到目的应实现的具体结果。要求(SMART):S-special:具体的M-measurable:可测量的A-achievable:可完成的R-reliable:可信的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在具体目标的表述中应能回答4个”W“和2个”H“:1、Who----对谁?即目标人群是谁;2、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3、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4、Where----在哪里,即计划实施的场所;5、Howmuch----变化程度多大?6、Howtomeasure----如何测量这种变化?3)具体目标的分类制定一、根据具体目标中预期改变的内容,可以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分为:1.教育目标:改变内容为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如卫生保健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行为技能等。2.行为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预期改变的内容为健康相关行为,以某行为的发生率、改变率表示。3.健康目标:表达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变,如疾病有效控制率、发病率、死亡率等3、制定干预策略1)确定目标人群*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中,通常将计划涉及到的目标人群分为三级:一级目标人群:是计划希望改变其健康相关行为,改善并促进其健康的人群,通常是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的人群。如果健康问题影响的人群自身缺乏行为能力,则其监护人、照料者为一级目标人群。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目标人群采纳健康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人群,通常是与一级目标人群关系密切的人,如亲属、同伴、医务人员、行政领导等。三级目标人群:指对计划的成功实施和计划目标的成功实现有重要影响的人群,如政策制定者、投资者等。2)制定教育(干预)策略1.教育策略以增加目标人群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三个类型,但实践中通常是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1)信息传播,如讲课、讲座、小组讨论、个别指导、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他传播材料;(2)技能培训,如操作讲解、技能训练、示范与模拟、观摩学习等;(3)组织方法,包括社区开发、社区活动等。2.社会策略包括发展和运用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来鼓励人们形成并巩固促进健康行为,规范和约束人们的危害健康行为。3.环境策略通过改善和创造支持性环境,促进有益于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巩固。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50 1、实施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内容1.对工作进程的监测2.对活动内容的监测3.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监测4.对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5.对经费开支的监测2)质量控制的方法1.记录与报告方法2.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3.审计方法4.调查方法2、实施人员的培训包括:培训的意义、培训计划、培训班组织、培训方法、培训评价实施一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过程,就是工作人员把计划分解并用具体的方法表达与体现计划的思想和实现计划目标的过程。为了成功地完成这一过程,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培训工作可以使实施工作人员熟悉项目的管理程序,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学习新的工作方法。经过了培训的人员才能够适应实施工作的需要。没有这样一组人员,要想实现项目的计划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培训工作是成功实施项目计划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但实施人员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也十分重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培训工作是为了完成特定任务、针对有工作经验的成年人进行的教学工作。这种培训目的明确——是为了开展某项工作,解决某个现实问题。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回答提问、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现场实习、模拟练习等教学活动。适合培训的方法常用的有:(1)头脑风暴法:(2)角色扮演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3、实施所需的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材料的发放与使用是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干预手段之一。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提高传播效果,应该遵循以下程序:1.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在制定传播材料制作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人群的健康信息需求进行某种方式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目标人群与实现项目目标之间在健康信息方面有什么需求。2.制定材料制作计划在了解实际需求之后,应该根据信息内容和其他条件制定出材料制作计划。计划应该包括制作材料的种类、数量、使用范围、发放渠道、使用方法、经费预算、时间安排、评价方法以及承办人员等内容。3.形成材料初稿由专业人员和材料设计人员根据确定的信息内容、表现形式和制作计划在一定的期限内设计出材料的初稿。对初稿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充分了解、对传播目标十分清楚的基础之上,而且最好是由经过了传播材料制作培训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4.预试验材料的设计人员(包括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将材料初稿在一定数量的目标人群中进行试验性使用,从而了解目标人群是否理解材料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喜欢材料的表现形式,有什么评论意见等。50 进行预试验前需要有一个预试验计划,对材料内容和表现形式需要询问哪些问题,应该预先确定下来。还应该确定在什么地点、选择多少个试验对象。负责预试验的人员应分组分工,由谁提问、由谁记录。对于第一次参加预试验的人员应事先进行必要的培训。5.生产发放与使用在材料样稿经过预试验和修改并定稿之后,应按照计划确定生产数量、生产单位,尽快安排生产。同时,需要确定发放的渠道。6.评价一个完整的材料制作程序除了以上五个环节以外还应包括评价这个环节。评价是为了了解材料的制作过程、制作质量、分发与使用状况、传播效果等。这种评价活动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指导其他的材料制作活动。评价范围可以包括设计人员、预试验人员、制作人员、使用人员、传播对象等。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1、评价的种类和内容*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总结评价1)形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目标人群对于各种措施的看法选择教育信息并做预试验了解教育资料发放系统,包括生产、贮存、批发、零售以及免费发放渠道通过调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制定评价问卷提供依据问卷的项目通过预调查作修改提供定性资料为定量资料作解释,补充定量方法得到有关效果方面的资料规划实施早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2)过程评价内容:评估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人员工作情况项目预试验3)效果评价内容: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又称效应评价那些影响有关健康行为的倾向因素(知识、态度、信念等)促成因素(资源、技术)及强化因素改变的程度行为改变情况政策、法规制定情况结局评价,也称远期效果评价效果,是以精神行为和生理变化的效益指标效益,主要是生活质量指标4)总结评价2、评价设计方案1)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1、概念:这是评价方案中最简单的一种,通过比较目标人群在项目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反映项目效应与结局。2、优点:方案设计与实际操作相对简单,能节省人力、物力资源。3、不足:无法控制干预措施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4、用途:周期比较短或资源有限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2)非等同比较组设计*50 1、概念:是类实验设计的一种,设计思想是设立与接受干预的目标人群(干预组)相匹配的对照组,通过对干预组、对照组在项目事实前后变化的比较,来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效应和结局。2、优点:通过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能有效地消除或克服多种混杂因素对评价效果正确性的影响。3、注意事项:应选择主要特征十分接近干预组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以保证可比性,避免选择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此外,要保证对照组与干预组的观察时间一致,并应用与观察干预组完全相同的方法、内容观察对照组。3、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时间因素、测试或观察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失访1)时间因素(历史性因素):设立对照和过程追踪以排除影响2)测试或观察的偏倚:暗示效应,加强质量控制3)回归因素:通过设置对照组的方式减少误差4)选择偏倚:随机化或配对选择干预组和对照组5)失访:应努力减少失访或采用独立随机样本;或对应答者和失访者的各种特征分析估计其引起的偏倚和程度。八、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单元九、学校健康促进1、学校健康促进的任务1)提高儿童青少年卫生科学知识水平2)提高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3)降低儿童青少年常见病的发病率4)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5)改善儿童青少年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6)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自我保健能力2、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1)学校健康教育2)学校健康政策3)学校卫生社会环境4)社区关系5)个人健康技能6)学校卫生服务十、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念1)社区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2)社区健康促进:通过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影响,降低本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2、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家庭教育是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3、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农村常见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十一、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50 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家属、社区成员和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医院健康促进:是医院健康教育和能促使病人或群体行为或生活方式改变的政策、法规及组织的综合。2、意义1)是卫生工作的首要环节2)是一种治疗因素3)是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纽带4)是降低保健费用,提高医疗设施利用率的有效途径5)是建设精神文明,搞好医院公共关系的重要环节3、患者教育内容与程序1)患者教育的形式门诊教育:候诊教育、随诊教育、门诊咨询教育、健康教育处方住院教育: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教育2)内容疾病的病因、病情、诊断结果、治疗过程、副作用及病人本人应负责任、应具技术等,甚至人体生理结构等。最主要考虑病人的需求和病人的学习能力3)程序分析病人需求-确定教育目的-拟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评价十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挑战与展望5024、职称考试原版真题501.在影响评价效果内在真实性的因素中,实验组对照组在社会经济、文化、行为、信念等方面缺乏相似性应属于P95A.统计回归因素B.测试因素50 C.选择因素D.历史性因素E.失访2.在确定计划目标的总体目标时应首先考虑或回答P69A.知识、态度、信仰和信念的变化情况B.人体健康状况有无改变及改变程度C.首先考虑四个“W”和两个“H”D.提高生活质量E.提高健康水平3.对照实验的准实验法与对照实验法区别在于P4A.二者没有彼此的区别,只是叫法不同B.前者的分组方法为非随机,后者为随机分组C.前者为随机,后者为非随机D.前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方面不必相似,后者而必须E.以上都不对4.知识、信念、态度、价值属于哪种影响行为的因素。P65A.危险因素B.强化因素C.促成因素D.促进因素E.倾向因素5.在确立优先项目问题的重要性与可变性评估中,应首先选择那种情况。P67A.非常重要而不可改变B.非常重要且可以改变C.可以改变,而不重要D.不可改变,且不重要E.其他情况6.美国Framingham研究了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大小表示联系的大小,则A.系数越大,联系越大,系数为正数、表示正相关,若为负数则为负相关B.系数越大,联系越小,若为正数表示负相关C.若为负数,表示正相关D.若系数为正数则有保护作用E.系数的大小与危险因素关系不大7.吸烟、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属于P1A.环境因素B.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C.生物学因素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E.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8.在健康教育诊断中流行病学诊断常采用哪种方法A.常采用快速流行病学评估方法B.常采用复习文献,专家咨询、现场调查等方式C.召开座谈会的形式D.利用常规资料E.现场观察9.对慢性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期限一般为P70A.1年B.2年C.5年D.10年E.10年以上10.心理健康障碍在于P35A.虚弱B.战争、居住拥挤等C.吸烟、酗酒D.滥用药物E.其他11.行为诊断的任务为P64A.探索威胁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B.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C.评估需求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D.健康问题在时间、空间上的规律E.确认影响目标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12.冠心病、恶性肿瘤、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A.战争B.营养不良C.免疫接种覆盖率下降D.不良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E.其他因素13健康教育是否反映了重点对象的需求属于P8950 A.过程评价 B.近期效果评价 C.远期效果评价  D.结局评价 E.效应评价(C=D,B=E)14.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为P9A.改变人们的个人行为B.侧重于政府行为C.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  D.主要着眼点是个体健康问题E.主要着眼点是群体健康问题15.美国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解决的办法为P1A.依靠先进的医疗技术 B.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 C.依靠抑制生物因子 D.依靠发达的经济 E.依靠改变吸烟等不良行为16.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其重要内涵为P7A.要想改变居民健康状态必须增加医疗照顾和卫生经费B.必须改变人民的不良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C.应该研制和增设医疗设备D.改变环境条件  E.改变预防性卫生服务措施17.健康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P87A.确定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B.进一步确定优先项目 C.进一步确定目标D.有助于制定策略 E.有助于确定研究方法18.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是A.需要B.目标C.方向D.制定策略E.目的19.在人群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P52A.人群知识的增长和行为的改变呈正相关B.人群知识的增长和行为的改变呈负相关C.人群知识的增长并不总是伴随有行为的改变  D.二者无关系  E.知识的增长妨碍行为的改变20.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为P125A.高危人群B.社区人群C.妇幼人群D.老年人E.儿童21.技能、资源属于P66A.倾向因素B.前置因素C.加强因素D.强化因素  E.促成因素22多数中老年人认为合理饮食、参加体育运动很有必要,就是不知道如何合理营养、运动没有场所,则应P66A.重点考虑倾向因素  B.重点考虑促成因素  C.重点考虑强化因素  D.重点考虑加强因素  E.其他因素(C=D)23.在健康教育中,健康测量和指标中行为因素指标应是。P91A.发病率  B.患病率  C.吸烟率、饮酒率D.生育率  E.围生儿死亡率24.安全用水百分率、计划免疫覆盖率属于A.卫生政策指标  B.社会经济指标C.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D.健康状况指标E.其他25.评价经干预后健康状况和社会效益的变化属于。P91A.过程评价  B.效应评价  C.形成评价D.近期效果评价  E.远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26.根据健康概念的论述,指出下列哪项理解最为准确。P150 A.健康即无病 B.健康即不虚弱 D.健康即健壮C.健康是身体、精神、社会适应均处于完好状态  E.健康是身体各系统均无病理变化27.在评价期间所发生干预计划之外的重要条件,如世界无烟日、食物供应变化属于P94A.回归因素  B.选择偏倚  C.测试因素D.成熟因素  E.历史性因素28.实验研究是P4A.将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B.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是随机的C.实验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方面必须相似  D.常用于行为观察  E.由原因到结果的调查研究29.在健康教育策略中技能发展、模拟、询问、行为矫正属于P71A.培训类  B.信念传播类  C.组织方法类  D.社会行动类  E.组织发展类30.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对象为P110A.中老年 B.儿童C.妇女D.所有人群E.高危人群31.在健康教育策略中,讲演、大众传播媒介应属于P70A.培训 B.组织方法类C.社会行动 D.信念传播类  E.组织发展32.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P2A.个体健康 B.群体健康  C.个体与群体的结合  D.重点解决危险因素  E.重点是解决环境问题33.在健康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中,特尔斐法属于P3A.观察法  B.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D.调查法  E.其他实验方法34.任何特定的行为问题都是P65A.受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共同作用的B.互相独立、互不相干的C.互相矛盾的D.互相制约的35.任何特定的行为问题都是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P65A.共同作用的 B.互相独立、互不相干的C.互相矛盾的 D.互相制约的36.在评价影响内在真实性的历史性因素中可通过下列哪种方法排除P95A.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B.多次基线测量C.设立对照组或过程追踪  D.测量工具的校正  E.其他方法37.我国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为P147A.新型传染病的增加 B.营养不良病的增加C.普通传染病的流行 D.职业病的增加E.新型传染病和普通传染病并存38.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中影响评价效果内在真实性的因素很多,其中青少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发生变化应属p95A.历史性因素  B.测试因素  C.统计回归因素  D.成熟因素  E.偏倚39.探索病因因素和评价干预效果的指标为p92A.发病率、患病率B.吸烟率C.出生率D.发育率E.其他40.美国在本世纪初与传染病作斗争中居民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应归功于p7A.医学与技术的进步  B.环境条件的改变  C.医疗照顾D.强化治疗措施E.高精尖医疗设备41.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的含义为p91A.针对计划本身及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50 B.针对了解计划实施后对人群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C.看实施后的整个结局D.着眼于计划实施后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变化的程度  E.其他方面42.健康教育的实质是p2A.实行一种干预措施B.侧重于改变人们知识的结构和态度C.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的一种手段D.和传统上的卫生宣传并无两样E.卫生知识的单项传播43.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p10A.实行干预措施B.社会动员C.对群众来说强调自愿  D.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E.专业人员的参与44.父母指导孩子刷牙、成人学习烹饪技术属于p71A.信息传播B.组织发展C.组织方法D.大众传播媒介  E.培训45.如果80%的中老年人认为合理饮食,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必要则应(知)P65A.在强化因素中重点考虑B.在倾向因素中重点考虑 C.在促进因素中重点考虑D.在加强因素中重点考虑 E.其他方面46.被广泛地用于评价和比较不同地区健康状况的指标应是P92A.粗死亡率  B.期望寿命 C.幼儿死亡率  D.新生儿死亡率  E.围生儿死亡率47.研究表明,高吸烟率与高肺癌死亡率有35-40年的时间差,则说明A.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没有什么关系B.从吸烟到患肺癌有35-40年的潜伏期,有密切之关系C.吸烟与患癌的关系尚在争议之中D.吸烟不一定患肺癌 E.好多患肺癌者不一定吸烟48.在实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第二年,某市政府宣布,在所有副食商店不再出售肥肉,在全市范围内提倡禁烟活动属于(卫生政策的颁布)P94A.历史性因素 B.成熟因素  C.观察偏倚D.人为因素  E.回归因素4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与下列哪项有关A.生物因素B.治疗不当C.不良行为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D.卫生服务不好  E.医疗技术落后50.经筛检后,对高血压水平的个体再检查,可预期复查者的血压值会下降属于p95A.历史性因素 B.回归因素  C.选择偏倚D.成熟因素  E.测试因素1-5CCBEB6-10ABBCB11-15BDACE16-20BAACB21-25EBCCE26-30CEAAA31-35DBDAA36-40CEDAB41-45DABEB46-50BBACB1.下列不属于健康促进策略的是(P9)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发展个人技能D.增加医药费用的投入2.人们认为北方人体格粗壮,性格豪爽,直率,能吃苦耐劳,这属于知觉心理偏见中的( )A.第一印象B.刻板印象C.月晕效应D.近因效应3.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动发展阶段的年龄约为(P47)A.0-3岁B.3-12岁-C.12岁-成年D.成年以后4.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P51)(角色行为超前)50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以下传播技巧恰当的是(P21)A.避免重复B.多发表自己的见解C.及时取得反馈D.尽量用专业词汇,以显示权威性6.以下属于人群健康学指标的是(P92)A.婴儿死亡率B.出生率C.无病痛或残疾D.患病率7.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是(P60)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确定优先项目C.建立领导机构D.制定健康促进规划8.在制定艾滋病的健康促进规划时,计划通过工会把工人组织起来,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这体现了规划设计的(P61)A.整体性原则B.前瞻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参与性原则9.在社区需求评估法中,最适于探索性研究的是(P4)A.小组工作法B.特尔斐法C.专题组讨论D.观察法10.“规划实施两年后,社区中10%的吸烟者戒烟”这一目标属于(P70)A.总目标B.行为目标C.技能目标D.知识目标11.进行项目监测加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P77)A.培训监测人员B.传播材料预试验C.是否按项目要求投入资金D.规划进展情况12.现代的控烟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检测头发中的尼古丁含量,来更精确的评价目标人群在项目前后的烟草使用情况,这是属于影响评价因素的(P95)A.历史性因素B.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成熟性C.回归因素D.测量工具13.在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中,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变化为指标进行评价,属于(P91)(行为改变率)A.形成评价B.过程评价C.效应评价D.结局评价14.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之首是(P125)A.社区健康促进B.学校健康促进C.医院健康促进D.职业人群健康促进15.在青少年吸烟中,促使其吸烟的最主要原因是(P103)A.好奇B.社交需要C.消愁D.成瘾16.根据“改变阶段模式”,尼古丁替代疗法常用于( )A.没有戒烟愿望阶段B.犹豫不决阶段C.准备戒烟阶段D.预防复发阶段17.关于临终关怀确切的说法是(P113)A.临终关怀对象只是临终者B.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为了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C.临终关怀不可以使用麻醉性止痛剂控制疼痛D.临终关怀的宗旨是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18.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正确表述是(P9)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B.健康促进减弱了健康教育的力度C.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相同的概念D.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内涵更广泛50 19.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P1)A.生物因素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C.环境因素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20.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以幽默化解尴尬,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A.排他性防御B.神经症性防御C.幼稚性防御D.成熟性防御21.当酗酒者酗酒时,给予能引起负性心理效应的刺激,从而帮助矫正酗酒行为,这种个体行为矫正方法称为(P57)A.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示范疗法D.强化疗法22.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P49)A.基本健康行为B.预警行为C.保健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23.谈话是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信息的过程,正确的谈话技巧应该(P22)A.避免重复B.尽量使用学术用语C.尊重对方D.多发表自己的见解24.在婴幼儿保健方面,妈妈们更愿意相信医务人员的指导,而不是街头小报的指导,这体现了受者的()A.求真心理B.求近心理C.求短心理D.求新心理25.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不仅是针对健康状况,而且要针对人群的(P92)A.生活方式B.生活质量C.健康观念D.社会环境26.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流行病学诊断主要是评估(P63)A.行为与环境B.健康状况C.卫生服务D.组织管理27.向目标人群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是希望改变影响行为的(P65)(知)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C.强化因素D.环境因素28.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价方案形成于(P88)A.规划设计阶段B.规划实施阶段C.规划实施结束后D.规划设计、实施全过程29.糖尿病健康促进规划的结局评价应评估糖尿病患者(P89)(ABC近期效应)A.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变化B.自测血糖技能的变化C.饮食行为的变化D.血糖控制率的变化30.健康促进规划的过程评价主要关注(P90)A.计划是否完善、合理、可行B.项目活动的数量、质量、效率C.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D.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局评价)31.社区健康促进的目标人群是(P125)A.妇女、儿童B.老年人C.慢性病患者D.全部社区居民32.由于交通不便,农村居民的食盐主要是购买流动盐贩的非碘盐。为此,在农村社区碘缺乏病控制项目中,为促进居民食用碘盐,核心策略应该是(P66)(增加促成因素)A.增加村民碘缺乏病危害有关知识B.加大力度打击流动盐贩C.增加碘盐销售网点D.提高碘盐质量33.学校有安全清洁的水源供师生饮用、洗手,属于学校卫生环境中的(P119-120)A.物质环境B.社会环境C.自然环境D.事物环境34.医院健康促进涉及三级预防中的(P138)50 A.二级预防B.三级预防C.二、三级预防D.一、二、三级预防35.和吸烟者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吸烟者做出抉择。这样的技巧适用于()A.无戒烟愿望者B.对戒烟犹豫不决者C.准备戒烟者D.刚刚戒断吸烟者36.人口老龄化是()A.人口出生率上升和人均期望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B.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均期望寿命缩短的必然结果C.人口出生率上升和人均期望寿命缩短的必然结果D.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均期望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1-5DBABC6-10BDDCB11-15CDCAA16-20CDABD21-25BCCAB26-30BAADB31-35DCADB36D1.新时期我国卫生方针的核心是A.以农村为重点  B.预防为主  C.中西医并重  D.依靠科技和教育E.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下列哪项是五因素传播模式的正确表述P18(拉斯韦的五因素传播模式)A.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者-效果B.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传者-效果C.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D.受传者-媒介-信息-传播者-效果E.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效果3.社会诊断评估的是P63A.需求与健康  B.健康相关行为  C.卫生服务  D.社会环境  E.以上都不是4.以下有关健康教育诊断的表述,哪项不正确P65-66A.确定或推测与目标人群主要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不属于健康教育活动的步骤C.将为决定干预目标、策略和方法,提供基本依据D.同计划制定一道被称为“计划设计”E.是健康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第一个关键5.某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60%是文盲和半文盲,15%的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家家装有有线广播。乡里有事往往通过有线广播通知,但村里有时停电;村里有一所民办小学,共有十几个小学生,根据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该村的传播媒介应以P29A.电视为主B.小册子、小报为主C.有线广播为主  D.小学的健康教育课为主  E.黑板报为主(健康传播效果理论认为: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应根据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播。根据传播策略选择的可及性原则,该村的传播媒介应优先考虑“媒介在当地覆盖情况和使用习惯”。从问题给出的背景资料可以发现,该村地理位置偏僻,百姓文盲率很高,但家家装有有线广播。因此,该村的传播媒介应以有线广播为主进行传播,故C为最佳答案。而A不适合家庭电视机拥有率很低,B和E都不适合文盲率很高,D不适合小学生很少等传播媒介可及性差的不利情况)6.下列有关“反馈在传播中的作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P19A.有利于传播双方的信息沟通B.有利于修正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C.有助于总体评估传播效果D.了解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程度E.可提高传播技巧50 反馈指的是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做出的反应,包括语言、体语反应和心理活动。因此,反馈是来自于受传者的信息,有利于传播者了解受传者。因而,反馈在传播中可以发挥帮助“传播双方的信息沟通”、使传播者“修正传播内容和方法”、帮助传播者“评价传播效果”、“了解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程度”等作用。传播技巧属于传播者的业务素质和能力。7.下列哪些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最关键的措施P10A.发动整个社会广泛参与 B.实施初级卫生保健C.增加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投入D.普及全民健康教育E.提高全民族素质8.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P10A.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B.健康教育对健康促进起着维护和推动作用C.健康教育包括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内容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E.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9.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P10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B.健康促进对健康教育起着维护和推动作用C.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E.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10.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P10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二级和三级预防并重E、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加强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11.政府决策者将健康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属于健康促进活动领域中的P912.社区组织、卫生部门和群众参与社区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属于健康促进领域中的P913.健康教育一级目标人群是指P70A、有健康需求者(一)B、行政决策者(三)C、经费资助者(三)D、对计划成功有重要影响者(三)E、希望实施所建议行为者(计划)14.健康促进规划设计中社会诊断的起点是评估P63A、社会经济B、生态环境C、卫生服务状况D、人群生活质量E、人群卫生知识15.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P10A、环境保护B、社会动员C、健康教育D、疾病控制E、开发资源16.行人横穿马路之前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P49A.日常促进健康行为B.保健行为C.避免有害环境行为D.预警行为E.基本健康行为17.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P52A.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行为改变B.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50 C.一旦掌握了知识就意味着行为改变D.态度反映了行为的倾向性E.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18.患者由于怕花钱而不去就诊,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其行为原因可解释为对P53A、疾病易感性的认知B、疾病危害性的认知C、行为障碍的认知D、自我效能的认知E、行为效益的认知19.针对临床医护人员举办“SARS的医源性感染途径”专题讲座,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其目的是使他们知觉到P53A.疾病的危害性B.疾病的易感性C.预防保护行为的效益D.预防保护行为的障碍E.自我效能20.下列关于健康传播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29A.健康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健康信息的行为B.健康传播追求的效果是知晓健康信息C.健康传播者是健康信息的把关人D.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E.健康传播需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21.在患者健康教育中,不属于人际传播方式的是P20A、举办讲座B、患者咨询C、观看录像D、医生指导E、患者间交流22.以下对大众传播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P24A.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B.受众明确,针对性强C.反馈及时,沟通充分D.不需借助非自然的传播技术手段E.对态度和行为改变的效果强于人际传播23.根据目标人群对媒介的拥有情况和使用习惯来选择传播媒介,符合传播媒介选择的P26A.保证效果原则B.针对性原则C.速度快原则D.可及性原则E.经济性原则2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中“社会诊断”的任务是P63A.评估目标人群中的需求及其生活质量B.确定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C.确定引起健康问题的相关行为因素D.确定社区常见疾病的危险因素E.评估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25.根据行为改变阶段理论,当行为改变处于第一阶段(没有准备阶段)时,相应的干预策略是A.提供方法,鼓励尝试B.激发动机,支持鼓励C.继续支持,不断强化D.环境支持,预防复发E.提供信息,提高认识A.总体目标B.教育目标C.行为目标D.健康目标E.过程目标26.“执行计划一年后,项目地区70%高血压病人家庭学会自测血压”,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的P69-7027.“执行计划一年后,50%高血压病人提高了对家庭自救技术”的知识,属于50 28.“执行计划一年后,本社区35岁以上成人首诊测量血压率达到80%”,属于29.“通过项目实施,降低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提高社区健康水平”,属于A.教育策略B.社会策略C.环境策略D.资源策略E.传播策略30.制定开展社区控烟活动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属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的P7131.在中学开展以“学会拒绝吸第一支烟”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属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的32.创建无烟单位和无烟家庭,属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的P7133.属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的过程评价指标是P90A.目标人群参与率B.健康知识知晓率C.母乳喂养率D.高血压病控制率E.态度形成率34.下列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88A.评价将客观实际与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B.评价可保证计划执行的质量C.评价通常在项目的总结阶段进行D.评价的方法之一是建立监测系统E.评价可改进专业人员的工作35.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远期效果评价指标的是P91A.卫生知识知晓率B.健康态度形成率C.健康教育培训率D.行为改变率E.疾病患病率36.关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P125A.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与过程B.以社区居民为对象C.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D.以社区医疗机构为单位E.适用于社区急、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37.某市,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市健康教育所指导下,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物业管理机构共同负责、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体制。这种做法符合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哪一要素P126A.政府明确职责制定政策B.建立健全健康促进组织C.开发利用社区资源D.动员社区群众参与E.调整与改善社区卫生服务38.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P134A.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结合进行B.改水-改厕-卫生宣传三位一体结合进行C.灭蚊-灭鼠-环境治理三位一体结合进行D.改水-灭蚊-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结合进行E.灭蚊-绿化-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结合进行39.某小学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发动学生参与,他们培训红十字少年、组织学生夏令营、组织知识竞赛等,实际上这是实施P11950 A、健康课程教学B、健康咨询C、健康活动D、学校环境改造E、学校卫生服务40.不属于患者住院教育形式的是P140A.入院教育B.随诊教育C.病房教育D.出院教育E.随访教育(院后教育)A、学校健康教育B、学校卫生服务C、学校健康政策D、学校事物环境E、学校健康物质环境41.学校完全禁止吸烟、禁止喝酒属于P11842.改善教室的采光、照明、通风等属于P12043.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知识竞赛,属于P11944.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属于学校健康社会环境的P119A.人际环境B.事物环境C.社区环境D.物质环境E.教育环境45.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实施的基础是A.创建健康的工作环境B.社区、家庭共同参与C.完善职业卫生服务D.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E.加强安全保障制度46.某企业针对职工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导致因病缺勤率高的问题,为职工增设了淋浴设备,购置了体育器材,保证职工有淋浴和体育锻炼时间,结果职工体质增强,出勤率提高,此措施属于健康促进的P71A、教育策略B、环境策略C、资源策略D、政策策略E、团体策略A、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B、高血压病高危人群C、一般健康人群D、社区医护人员E、社区领导和决策者47.“定期测量血压,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干预措施适用于48.加强随访和系统管理,这一干预措施适用于49.“加强随访和管理,提高个人和家庭自我保健能力”,这一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促进对策适用于50.某单位在职工中进行为期半年的控烟教育项目,他们采取的是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评价方案,以吸烟率为评价指标,期间因有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可能对该项目效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属于P94A、失访B、工作人员熟练性C、参与者熟练性D、历史性因素E、回归因素A.积极推行使用避孕套B.开展科学的性教育C.采取严格隔离监控D.加强预防接种E.控制医源性感染51.适用于大中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52.适用于卖淫嫖娼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50 53.某省志愿者组织为艾滋病孤儿建立爱心学校,提供教育和生活资助,体现了我国艾滋病控制策略的A.治“本”措施B.治“标”措施C.“标”、“本”兼治措施D.消除社会歧视措施E.社会动员措施54.何某,男,42岁,已婚,女儿上初一,妻下岗待业。近日,他所在的外资企业组织中层职员体检,何某的多数检查结果为正常,但血压值略微升高,为135/90mmHg,心电图显示ST段有轻微改变,甘油三脂略偏高,达1.7mmol/L。虽然何某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较大,但他自我感觉良好,工作精力充沛,饮食睡眠均可,每天拼命工作,没有疲劳与不适感,也未患过什么病,平时连感冒都少见。为此,何某一直未把上述情况当一回事。何某健康状况属于A.健康状态B.临床疾病状态C.亚健康状态D.第三状态E.亚临床疾病状态55.对艾滋病病人的社会歧视是一种A、隔离措施B、预警行为C、正常心理反应D、社会危险因素E、自我保护措施1-5ECABC6-10EAEDE11-15ACADB16-20DCEAC21-25CADAE26-30BCDAB31-35ACADE36-40DABCE41-45CEAAD46-50CBAAD51-55BADED单选题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A.开展健康传播B.增加卫生保健知识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D.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E.提供物质环境支持2.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健康促进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不包括(P9)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环境C.发展个人技能D.开展疾病控制E.调整服务方向3.下列哪一项不在影响健康的四大类因素之列(P1)A.生物学因素B.环境因素C生态学因素D.行为、生活方式E.卫生服务4.开展社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A.经常参加有氧健身运动B.相信合理膳食有利于防病C.常吃新鲜蔬菜、水果D.知晓肥胖对健康的危害E.愿意接受健康指导5.“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了人际关系功能中的(P38)A.合力功能B.互补功能C.激励作用D.沟通感情E.满足心理6.针对公众关心的心理问题,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讨论和答疑的形式,属于(P41)A.门诊咨询B.电话咨询C.专题咨询D.信函咨询E.间接咨询7.心理咨询的原则不包括P41A.自主性B学习性C.信赖性D.主导性E.保密性8.健康相关行为是指(P49)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有关的行为C.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50 D.促进健康的行为E.危害健康的行为9.人察觉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时去医院看病属于(P50)A.预警行为B.求医行为C.遵医行为D.病人角色行为E.预防保护性行为10.“认为戒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P53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高的自我效能11.妇保人员对实施母乳喂养的乳母给予鼓励,属于(P57)A.脱敏法B.示范法C厌恶法D.强化法E.消除法A.社会经济B.社会文化C.生态环境D.人群生活质量E.卫生服务状况12.社会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P63)13.流行病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评估人群的(P63)14.实施母乳喂养的促成因素是(P66)A.母亲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B.医生建议母亲进行母乳喂养C.丈夫鼓励母乳喂养D.母亲愿意进行母乳喂养E.母亲有较长的产假可以进行母乳喂养15.开展住院分娩的倾向因素是(P65)A.孕妇了解住院分娩的好处B.医生建议孕妇住院分娩C.丈夫支持孕妇住院分娩D.乡卫生院能提供住院分娩服务E.孕妇家庭有经济能力支付住院分娩的费用16.高血压病患者遵从医嘱服药的强化因素是(P66)A.患者知晓服药能有效控制血压B.患者感到按医嘱服药后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C.患者能方便地就医、取药D.患者的经济条件足以支付较高的医药费E.患者认识到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性17.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是导致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其死亡率而进行的健康教育项目的一级目标人群是(P70)A.婴幼儿母亲B.婴幼儿C.村级医生D.妇幼保健人员E.儿科医生18.在高血压预防控制社医健康促进项目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向社区居民提供定期测量血压的服务,属于健康促进策略中的(P71)A.政策倡导策略B.环境支持策略C.健康教育策略D监测评价策略E.行为干预策略A.总目标B.具体目标C.教育目标D.行为目标E.健康目标19.“使某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在2003年达70%”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目标中的(P71)20.“到2005年使农村居民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识知晓率达到90%”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目标中的(P69)50 21.质量控制方法中不包括(P77-78)A.记录与报告B.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C.审计方法D.文献回顾方法E.调查方法22.培训中案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是(P82)A.学习知识B.转变态度C.学习决策技能D.学习操作技能E.学习沟通技能23.要提高目标人群的操作技能,适宜的培训方法是(P81)A.讲座B.头脑风暴C.角色扮演D.案例分析E.演示与模拟24.角色扮演适用于培训中(P82)A.学习沟通技能B.学习新知识C.学习分析问题技能D.学习操作技能E.学习新技术25.进行评价的前提是(P87)A.比较B.确定价值标准C.测量D.准确的信息E.设计评价方案26.效果与效益的关系(P97)A.只有效果是以货币值表示B.只有效益是以货币值表示C.效果和效益均以货币值表示D.效果与效益均以实际结果表示E.效果与效益是同一概念27.在项目周期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评价设计方案是(P93)A.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B.简单时间系列设计C.非等同比较组设计D.复合时间系列设计E.实验研究28.关于评价哪一种说法正确(P87)A.评价应该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B.评价在计划实施结束后才进行C.评价只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D.评价贯穿于计划的始终E.项目的执行可以没有评价29.形成评价的目的在于(P87)A.使计划更完善、更科学B.监测计划执行情况C.评价计划的近、中期效果D.评价计划的远期效果E.汇总全部资料,全面反映计划的成败A.形成评价B.过程评价C.效应评价D.结局评价E.总结评价30.一项针对肥胖的健康教育干预试验中,对观察对象在干预前后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的变化的评估是(P91)31.一项对控制吸烟的干预研究中,对观看录像的参与人数的评估是属于(P89)32.评价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变化,需要进行(P92)33.过程评价用于评估(P90)A.人群生活质量B.人群健康状况C.行为与环境D.行为的影响因素E.计划活动数量及质量34.非等同比较组的评价方案不能克服下列哪种影响评价的因素(P93)50 A.历史因素B.测试/观察因素C.回归因素D.选择因素E.失访因素35.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克服健康促进项目工作者在评价中对目标人群的诱导与暗示P90A.设立随机对照组B.培训项目工作人员C.增加调查对象人数D.校准调查工具E.事先通知调查对象36.预防慢性退行性病变的健康教育应开始于(P107)A.幼儿期B.儿童期C.青春期D.中年期E.老年期37.关于学校健康促进的任务,哪项是错误的(P116)A.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卫生科学知识水平B.增强儿童青少年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C.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D.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E.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内容38.关于学校健康促进的特征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P115-116)A.通过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参与、合作,可创造支持性环境B.通过改善物质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状况C.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正规健康课程,以发展健康知识和技巧D.开展以教师为主导的健康教育E.应用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完整一体的健康模式39.某中学欲开展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其实施内容中属于“学校健康政策”的是(P117)A.请家长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组织团体,参与学校的健康计划B.改造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C.制定进行健康筛查的规定与时间表D.监测学生生长发育,并培训师生预防疾病的技能E.安排健康教学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服务活动40.某校控制学生吸烟活动中要求教师不吸烟,这属于健康促进策略中的()A.环境支持策略B.政策倡导策略C.健康教育策略D.监测评价策略E.行为干预策略41.某中学欲开展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其实施内容中属于“学校健康社会环境”的有(P119)A.请家长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组织团体,参与学校的健康计划B.培训师生预防疾病的技能C.对学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D.安排健康教学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服务活动E.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改造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42.下列关于社区健康教育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P125)A.健康教育对象是社区人群B.要求政府采取行政措施进行干预C.引导社区居民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D.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E.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集中体现43.医院健康教育的概念形成于(P137)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E.20世纪70年代50 44.在病房教育中,与病人共同拟定行为目标的应该是(P141)A.护理员B.护士C.医生D.护理师E.护士长45.下列不属于门诊教育的形式是(P140)A.随诊教育B.咨询C.专题讲座D.随访教育E.候诊教育46.医院健康促进较医院健康教育更注重的方面是(P138)A.患者的行为B.医院员工的健康教育技能C.家属的行为D.环境支持E.社区人群的行为47.中国自l985发现首例AIDS病人以来,目前艾滋病处于(P147)A.传人期B.传播期C.稳定期D.快速增长期E.波动期48.传统的观念认为所谓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发展要(P149)A.以科学技术为本B.以改善环境为本C.以增加收入为本D.以人为本E.以教育为本49.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持续发展,要遵照生态一经济一文化一健康的(P149)A.个体化原则B.发展性原则C.广泛性原则D.系统化原则E.整合原则50.在卫生宣传中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通常是(P24)A.双向传播B.单向传播C.组织传播D.亲身传播E.自我传播51.“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P49)A.日常健康行为B.保健行为C.预警行为D.避免有害环境行为E.遵医行为52.“认识到疾病会影响工作,从而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P53)A.认识到疾病的易感性B.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C.认识到预防行为的益处D.认识到预防行为的障碍E.有较高的自我效能1-5DDCBB6-10CDCBD11-15DDCEA16-20BABDC21-25DCEAB26-30BADAC31-35BDEDB36-40DEDCA41-45EBCCD46-50DDDEB51-52CB多选题l.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P49)A.避开有害环境行为B.预警行为C.疑病行为D.A型行为E.求医行为2.下列哪些策略和方法可以用于对团体行为的干预(P59)A.开发领导B.团体内的社会动员C.树立典型D.建立激励机制E.营造关注健康的氛围3.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哪些因素属于对疾病威胁的认知(p53)A.知觉到易感性B.知觉到严重性C.知觉到益处D.知觉到障碍E.自我效能4.促进健康行为具有哪些特征P49A.有利性B.规律性C.习得性D.一致性E.适宜性5.医院健康教育的对象有(P139)A.患者B.家属C.医生D.社区人群E.护士6.健康教育处方可用于(P140-141)50 A.随诊教育B.出院教育C.病房教育D.继续教育E.随访教育7.对患者进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包括的内容有(P143)A.纠正不良行为习惯B.遵医行为指导C.纠正A型行为模式D.纠正C型行为模式E.采纳促进健康行为7.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建康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是()A.糖尿病的病因B.膳食指导C.运动指导D.自测尿糖E.并发症501.ABE2.ABCDE3.AB4.ABDE5.ABCDE6.ABCE7.ABCDE8.ABCDE50第二类:填空1、健康的层次,一是躯体健康满足生存条件;二是(身心健康)为满意度条件,包括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要求,日常生活中能够享用最新科技成果,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三是(主动健康)的最高层次,包括通过适当训练掌握高深知识技术并且有条件应用和能够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2、健康的四类影响因素,一是(行为和生活方式);二是生物学因素包括人类遗传性疾病、成熟与发育、细胞与器官的衰老;三是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四是(卫生服务系统)对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3、疾病的自然史是从(病因过程)开始→病理过程开始(疾病成为不可逆)→(临床出现)疾病(症状和体征)→疾病的结局(痊愈、死亡或者残疾)。4、健康问题是指个体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即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者健康缺陷。1章3节A级5、《渥太华宣言》指出的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包括倡导、(赋权)和协调,其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而健康促进的三大支柱是:教育、政策和服务。6、健康促进涉及的主要活动领域或者任务包括制定能够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的环境;加强社区的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五个主要活动领域或者任务。7、行为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行为的主体、(客体)、环境、(手段)和结果五个方面。8、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包括(遗传)、人类行为的生物节律性、神经系统的整合能力与人的行为、(内分泌)对个体行为的调节四大方面理解。9、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五大方面。10、知信行模式是指知识和学习、正确信念和积极态度、行为三个方面的简称,是有关行为改变为比较成熟的模式,把人们行为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11、健康信念模式就是对于某疾病威胁的认识受到提示因素、对某疾病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认识,有关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于采取预防行动(得益)的理解和(对克服采取预防行动中困难)的决心,从而可能采纳预防某疾病的健康行为。12、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智力活动正常、情绪积极稳定、心理行为反应适度、人际关系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完整和健康的人格。13、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虽然可能出现行为表象,但是也常不露于形,内心感受无法观察,常常用内省法研究情绪;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要。14、心理评估的内容包括智力和(认知)的评估;情绪评估;个性特征评估;临床心理症状评估;危害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的评估。15、心理健康促进包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和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直面挫折,把挫折当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如正确对待失败与逆境、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接受自己接受别人,采取精神宣泄法或者改变环境。50 16、传播模式是指我们为了研究(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7、媒介组合是指在(同一)大众传播的媒体计划之中,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媒体。针对各种媒介的不同特点,择优选择以发挥传播媒介的最佳功能。18、进行传播媒介的选择,其原则包括:保证效果原则;(针对性)原则;速度快原则;可及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五个方面。19、在《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框架》指出的健康促进结果评价的社会行动与影响的测量,包括(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社会规范和(公众舆论)方面的指标。20、在《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框架》指出的健康促进结果评价的有效健康服务的测量,包括提供(疾病预防)服务、卫生服务的获得以及健康服务在社会文化上的(适应性)方面的指标。21、在《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框架》指出的健康促进结果评价的社会结果的测量,包括(生活质量)、职能独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公平和平等方面的指标。22、在《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框架》指出的健康促进结果评价的能力建设结果的测量,包括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社区赋权)方面的指标。23、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整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多样化原则。24、健康促进计划实施的时间表的内容包括明确规定的(工作内容)、要求、实施(起止时间)、地点场所、负责人、经费预算、特殊要求等内容。25、健康促进计划执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记录与报告方法、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审计方法、专项调查方法。26、健康促进计划实施的物质准备。包括:(健康教育材料)及(设备物件)准备。27、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人群),适应居民需要的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模式。28、评价不同的分类方法的各自内容,如果按照评价内容其分类包括: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结局评价和(综合)评价。29、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相关学科包括(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健康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第三类、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弧中)1、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改进疾病预后、缩短病程、延长生命的措施是属于【C】A、综合预防B、一级预防C、二级预防D、三级预防2、针对疾病的病因而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预防、控制或者消除病因,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属于【B】A、综合预防B、一级预防C、二级预防D、三级预防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在于【A】A、健康教育包括了卫生宣传,另外还有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B、卫生宣传包括了健康教育,另外还有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C、卫生宣传包括了健康促进,另外加上社会支持。50 D、健康教育包括了健康促进,另外加上社会支持。4、《渥太华宣言》指出的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的核心策略是【A】A、社会动员。B、健康教育。C、卫生宣传。D、国民素质提高。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不包括【B】A、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B、能够有效地预防传染性疾病等与行为相关的遗传病;C、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D、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不包括【D】A、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制定各项促进健康政策并且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B、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外部环境,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C、积极推进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D、在全民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7、生理学的“选择性知觉”使人们对有关健康信息有选择性获得。健康教育应该【C】A、促使人们主动性获得健康知识。B、促使人们全面性获得健康知识。C、促使人们选择性获得健康知识。D、促使人们客观性获得健康知识。8、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D】A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B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C是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还是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D心理刺激的质和量以及个体对心理刺激的易感性和抵抗力。9、心理健康促进中的能够直面挫折不包括【C】A、把挫折当作生活的组成部分;B、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如正确对待失败与逆境;C、适当提高自己的期望值,让别人接受自己;D、采取精神宣泄法和改变环境。10、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是把传播描述为一种有反馈的信息循环往复的过程,强调【C】A、传播方是主体。B、接受传播方是主体。C、传播双方都是主体。D、传播的信息是主体。11、信息加工是指对信息的接收、存储、提取、处理和传递的加工信息工程,而人是一个主动的动态系统,在处理和传递所接收的信息时具有【D】A、极大的主动性。B、极大的客观性。C、极大的主观性。D、极大的灵活性。12、传播的基本特征不包括其传播的【B】A、社会性和普遍性50 B、时效性C、符号性和互动性D、共享性13、吸烟率、人均烟草消耗率、饮酒率、未婚少女怀孕率是【D】A、健康结果指标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C、卫生政策指标D、健康行为测量指标:。14、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的心理健康指标不包括:【C】A、人格和智力B、情绪和情感C、大脑发育和脑组织重量D、总体心理健康评价15、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以及理解,是诱发行为发生的因素和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这是健康行为影响因素中的【A】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C、强化因素。D、群体因素。16、有关技能、资源或计划执行中的障碍、可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各种因素是健康行为影响因素中的【B】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C、强化因素。D、群体因素。17、由激励行为产生、维持、发展的因素以及采纳健康行为以后的反馈信息,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和物质因素是健康行为影响因素中的【C】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C、强化因素。D、群体因素。18、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目标人群中预期接受健康教育以后将直接采纳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是【B】A、直接目标人群B、一级目标人群。C、二级目标人群。D、三级目标人群。19、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目标人群中与有关目标人群关系密切,并且对有关目标人群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有一定影响的人群是【C】A、直接目标人群B、一级目标人群。C、二级目标人群。D、三级目标人群。20、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目标人群中对计划的执行与成功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人群,如领导层、行政决策者、经济支持者和权威人士、专家等是【D】50 A、直接目标人群B、一级目标人群。C、二级目标人群。D、三级目标人群。21、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形式有线广播、民间传播渠道、农民技术学校、文化活动站、卫生科普赶集和传统的民族节日和【B】A、报纸与广播电视台宣传。B、家庭保健员与乡村卫生所等进行健康教育宣传。C、社区活动中心和文化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健康教育。D、全民健身运动等进行宣传。22、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形式有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固定的宣传阵地、社区活动中心和文化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和【C】A、文化活动站。B、民间传播渠道。C、全民健身运动等进行。D、家庭保健员。23、综合评价的常用评价方法包括总结评价、比较评价和【A】A、卫生经济学评价。B、实验设计评价。C、内部收益率评价。D、效益成本比率法评价。24、综合评价的常用评价方法包括比较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和【B】A、效益成本比率法评价。B、总结评价C、内部收益率评价D、效益分析法评价25、过程评价的指标不包括项目【D】A、提供的干预活动覆盖情况B、目标人群参与情况C、有效指数和资源使用进度指标D、不良行为改变率26、效果评价的指标不包括的项目是【B】A、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卫生知识合格率和卫生知识平均分数。B、有效指数和资源使用进度指标。C、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流行率和不良行为改变率。D、环境改变情况如安全饮用水普及率等。27、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对小学生的内容要求有:人体解剖生理知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环境卫生;预防常见病;安全与伤害预防和【C】A、安全与环境教育。B、性教育。C、心理卫生教育。D、体育教育。28、健康促进学校的内容包括:学校卫生政策、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社会环境、社区关系、个人健康技能和【D】50 A、预防常见病。B、学生的人体解剖生理知识教育。C、学校的安全与伤害预防教育。D、学校的卫生服务。29、妇女健康促进的目标不包括:【B】A、使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并且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B、使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流入地妇女有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C、把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D、同时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30、性教育、健康理念的培养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预防和防治焦虑、抑郁、自杀、同性恋、卖淫、出走、吸烟、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倾向。教育其自尊自爱、男女平等、建立健康人生观、培养坦荡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情感是【A】A、青春期少女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B、妇女婚前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C、孕产期妇女健康教育内容。D、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内容。31、妊娠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必要性的理解;妊期劳动、休息、均衡营养等保健知识教育;妊期用药及性生活等注意事项、妊期胎儿自我监护、胎教、产褥期常见疾病的预防、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技巧,持续时间及添加辅助食品知识等的教育是【C】A、青春期少女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B、妇女婚前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C、孕产期妇女健康教育内容。D、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内容。32、我国法律规定的老年人是指【B】A、55周岁以上的人B、60周岁以上的人C、67周岁以上的人D、70周岁以上的人。33、领会老年人的界定一般不会从以下哪方面进行【B】A、生物学B、宗教学C、法律学D、心理学和社会学第四类、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弧中,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从疾病观的本体疾病观→自然哲学疾病观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疾病观→综合疾病观(二战以后发展起来)形成的现代医学模式——包括【ABC】A、生物医学B、社会医学C、心理医学模式D、行为医学E、社会医学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BCD】50 A、巫术巫师阶段B、医学阶段(生物学为基础的卫生宣传教育,70年代以前)、C、行为阶段(健康生活方式即行为危险因素)和D、社会环境阶段E、综合健康阶段3、危害健康行为包括【ACDE】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B、小病不就医C、不良生活习惯D、不良疾病行为。E、致病性行为模式、4、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方法包括【CD】A、行为干预方法B、心理干预方法C、个体干预方法D、团体干预方法E、治疗干预方法5、健康相关行为的矫正方法包括【BCDE】A、饥饿疗法B、脱敏疗法C、示范疗法D、厌恶疗法E、强化疗法6、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的步骤是【ACDE】A、让人们对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B、学习有关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C、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D、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E、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7、心理健康促进包括【BCDE】A、正确认识社会B、正确认识自己C、正确认识和适应环境D、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E、能够直面挫折8、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的基本条件包括【ACE】A、共同经验域B、媒体C、契约关系D、受众E、反馈9、健康传播效果按照可以达到的难度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ABCD】A、知晓健康信息B、健康信念认同C、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50 D、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E、取得健康效果10、健康促进结果评价的有效健康服务的测量包括:【ABD】A、提供疾病预防服务B、卫生服务的获得C、D、健康服务在社会文化上的适应性。E、取得健康效果11、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的生理健康测量指标包括:【BCD】A、人格指标B、生长发育指标C、行为发展指标D、营养摄入指标E、总体心理健康指标12、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的卫生服务测量指标包括:【BCDE】A、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B、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指标C、卫生资源指标D、卫生服务费用指标E、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13、流行病学诊断的目的是【ABCE】A、发现威胁目标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B、找出对该疾病或健康问题有影响的危险因素,C、确定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特征),D、确认与健康问题相关的行为和环境问题,即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E、描述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人群、地区、季节、时间上的发布、频率和强度。14、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人员培训常用方法包括:【ABDE】A、头脑风暴法B、小组讨论法C、课程系统学习法D、案例分析法E、角色扮演法15、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按照评价研究方法分类包括:【ABE】A、社会学评价B、经济学评价C、内部评价D、外部评价E、卫生学评价16、全球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突现的主流特点包括【AC】A、学校健康教育日益显示出在促进儿童青少年系统全面的健康观念及能力,进而促进公民健康素质,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作用。B、提高了学生的卫生水平,使学生转变了对卫生的态度。C、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健康促进内涵已经融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成为更为广泛而重要的内容。D、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E、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和各种健康危险行为日益得到普及。50 17、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BCE】A、提高学生的卫生水平。B、转变学生对卫生的态度。C、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D、使学生具备安全与伤害预防能力。E、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和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第五类:简述题1、简述健康教育的含义答案要点: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者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建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者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简述健康促进包含的基本内容答案要点:健康促进着眼于整个人群的健康,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因素在人类促进健康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精神氛围;健康促进运用多学科理论,多种形式相配合的综合方法促进人群的健康;特别强调社区群众的积极有效地参与,启发个体群体对自身健康负责并且付诸行动;健康不仅仅由个人负责,还包括卫生部门等社会领域各方面的参与,制定支持健康的公共政策。3、促进健康行为的判断标准和类别答案要点:促进健康行为的判断标准以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和适宜性五大标准。促进健康行为的类别包括: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病人角色行为等。4、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造成的主要原因答案要点: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有恐惧、孤僻、自傲、嫉妒、猜疑和敌意心理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造成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个性缺陷或人格障碍;缺乏社会经验、人际交往经验,尤其是成功经验;曾经受过挫折;压抑情绪或受到错误思想观念影响。5、人类传播活动的五种基本类型和含义答案要点:人类传播活动包括自我传播(是个人头脑中的信息加工);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群体传播(是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组织传播(是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有组织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大众传播(是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社会人群传递信息)五种基本类型。6、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答案要点:人际传播的特点,包括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限制,可以比较随意进行;交流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适时反馈信息;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但是传播的速度慢,信息量小,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7、简述大众传播常见障碍答案要点:大众传播常见障碍包括讯息障碍(机械干扰和人为干扰)、语意学障碍(词义表达不准确,难以理解等)、符号障碍(符号意义的认知缺乏共同经验,符号与事务本体之间的认识距离过大)、心理障碍(包括接受信息符号时的心理障碍和对传播内容的归因判断错误)。8、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答案要点: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并且通过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速度非常快;对象人数众多,分散广泛,自由的人群。大众传播是单向的,难以互换角色,信息反馈速度慢,而且缺乏自发性。9、简述社会健康测量指标50 答案要点:社会健康测量指标包括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如生活丰度、生活频度、个人活动谱、主导生活内容、不利于健康的活动、生活满意程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标。10、简述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应用原则答案要点: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应用原则包括:要考虑到目的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公认性原则(世界公认:出生时期望寿命、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成人识字率、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寿命损失率)、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性和精密性)等方面。11、简述制定健康促进计划有关目标的“5W和3H”答案要点:制定健康促进计划之前预先需要确定:who对什么人做,why为什么做,what做什么,where什么地点和范围,when什么时间做(日程计划)。how怎么做(步骤、策略、技术),howmach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政策的改变程度),howtomeasure如何测量这种变化(评价)12、简述健康促进目标的设定要求和分类。答案要点:健康促进目标的设定要求做到:目标明确、要提出数量要求,应当限定预期影响的重点人群,明确涉及的地理范围,要限定达到目标的时间。其分类包括:一是总体目标如人群健康指标、日常生活质量指标、临床健康指标和社会健康指标;二是具体目标如近期目标(倾向因素类、促成因素类和强化因素类等)和中期目标。13、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时间表的用途和内容答案要点:实施时间表的用途在于按照时间表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执行健康促进计划。时间表的内容包括明确规定的工作内容、要求、实施起止时间、地点场所、负责人、经费预算、特殊要求等内容。14、简述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要素答案要点: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要素包括:领导重视、工作组织网络健全、资源保证、目标人群广泛参与(人人参与)是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基本要素。15、简述健康教育促进评价的基本程序答案要点:健康教育促进评价的基本程序首先是确定和阐明目标→明确定义和测量标准→进行预评价和正式评价→(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最后进行结果报告和建议。16、简述评价选择指标应该遵循的原则答案要点:选择健康教育促进评价指标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全面与系统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结构层次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简单可行原则和具有联系性原则这六个方面。17、简述影响评价的因素答案要点:影响健康教育促进评价的因素包括历史因素(时间因素)、测试或观察因素(包括测量者因素、测量工具因素、测量对象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失访和其他因素。18、简述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答案要点:学生群体是健康教育的最佳对象。学校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机构,促进学生健康是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影响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有利于把健康教育效果向家庭和社会的辐射。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卫生水平,转变学生对卫生的态度,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和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使学生终生受益。19、简述妇女健康教育的意义答案要点:妇女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保护妇女健康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健康、增强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改造家庭、社会面貌的一个基础条件。20、简述老年期妇女健康教育内容答案要点:老年期妇女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要求老年妇女定期体格检查,加强身体锻炼,进行老年妇女常见妇科病与妇科肿瘤的预防治疗,适当运动,合理膳食、补充钙剂和激素替代治疗以及老年妇女性教育等。21、简述妇女健康促进的目标50 答案要点:妇女健康促进的目标:是使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把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22、简述老年健康教育意义和任务答案要点:老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在于是实现老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树立正确的社会老人观和老人健康观的有效途径,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其任务是使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创造有益于老年人健康的支持环境,促进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的安排生活,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努力降低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使老年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23、简述老年人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老年人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提高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责任感,创造促进老年人健康的支持环境,强化社区行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发展老年人的个人技能,适应老年人健康需要来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第六类、论述题1、根据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论述健康促进涉及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和任务一、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领域,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其任务是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二、创造支持性环境领域,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其任务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三、强化社区性行动领域,其健康促进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四、发展个人技能领域,其任务是健康促进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五、调整卫生服务方向领域,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临床与治疗服务而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的任务也要求更重视卫生研究及专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变,并立足于把一个完整的人的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综上所述,健康促进的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完整,因为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和生态学因素(环境因素和行政手段)。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答案要点:必须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包括包括日常危害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等;致病性行为模式与生活工作方式如A和C型行为的人易得有关疾病;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过度、偏食挑食和多食于健康不利的食品;不良疾病行为如求医隐瞒行为、自暴自弃行为、不遵守就医行为等。50 促进健康行为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有利,形成规律性行为而不是偶然为之,自己的行为要与他人和环境和谐,注意行为的外显性与内心的心理情绪的一致性和行为强度以有利于健康的适宜性为标准。促进健康行为包括:日常的健康生活方式、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预警行为和求医与遵医行为以及做好病人角色的行为等。3、以吸烟戒烟为例论述知信行模式的内涵:答案要点:知信行模式(KABP)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即信息→知→信→行→增进健康。这里的知(即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即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即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吸烟有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信念和戒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大量的人群都能够克服困难成功戒烟;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以增进个人和群体的健康。4、论述人际传播技巧包括哪些方面答案要点:健康教育中人际传播形式包括个别劝导、小组讨论、讲座、培训和咨询等。要求注意人际传播技巧首要的是说话技巧,必须做到说话的内容明确、重点突出;语调要平稳、语速适中;要适当重复;注意把握内容深度;注意观察以及时取得反馈;适当停顿给对方思考机会。其次要注意问话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适当反馈的技巧、观察的技巧、表扬与鼓励的技巧;进行举例引证的技巧、示范和演示技巧等。5、论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答案要点:一、传播者方面:为了确保健康传播效果,传播者应特别注意:传播者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收集、选择对受者有价值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明、生动、易懂、适用,并且根据受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要及时了解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及传播效果,不断调整传播行为。二、健康信息方面:健康信息是健康传播者传递的内容,同样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健康信息应注意符号的通用、易懂和信息的科学性、信息的针对性以及指导性,使受者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三、传播途径方面:所谓的传播途径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传播途径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形象传播、.电子媒介传播。选择传播途径应遵循: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速度快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四、受者方面:是指信息通过传播途径所到达并被接受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称为受众。健康传播者在制定传播信息、选择传播途径时,应重点考虑受者具有.求真、求新、.求短和.求近的心理特点。要注意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容易记住自己愿意、喜欢记忆的信息。还要注意受者不仅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还会因各种原因主动地寻求和使用信息,其动机主要包括消遣、填充时间、寻找情报、解决疑难或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等。五、环境方面:健康传播的效果还受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如传播活动的地点、场所、距离、光线、温度、环境布置等和社会环境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社会规范、政策法规等的影响。所以健康教育者的对策是运用社会市场学原理,加强目标人群的需求调查研究,了解满足目标人群需求欲望的代价如何,在任何传播活动或者传播材料制作与发行前进行预测、设计和计划以保证健康信息能够符合最佳成本效益,被目标人群理解和接受。6、论述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和选择传播途径的原则要求答案要点:健康教育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传播途径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一)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包括:1、口头传播——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2、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单等。3、形象传播——如图片、标本、食物、模型等。4、电子媒介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幻灯、投影等。(二)选择传播途径的原则要求:健康传播者应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传播途径,以保证传播的效果。在选择传播途径时,健康传播者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1.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能准确地传递至受者。2.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受者、具体情况,选择传播途径。3.速度快原则——力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受者。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准确、有针对性、快速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减少传播者与受者的经济负担。50 7、论述PRECEDE——PROCEED模式的含义PRECEDE(predisposing,reinforcingandenablingconstructsineducational/environmentaldiagnosisandevaluation)——PROCEED(police,regulatoryandorganizationalconstructsineducationalandenvironmentaldevelopment)模式是从要求达到的最终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强调在设计干预计划前对产生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诊断,并且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措施,产生特定的计划目标和评价标准,并且强调干预后评价的多层次性,考虑计划执行与评价过程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的手段。包括:诊断阶段或者称为需求评估内容:社会诊断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流行病学诊断的目的;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的概念和研究目的;管理与政策诊断。执行评价阶段:包括执行过程及评价、近期评价、中期评价和结局评价8、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角色转变特点论述老年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首先是各方面的形态变化如头发、皮肤、牙齿动作、身高体重等;其次是内在的是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大多数是减退,也有的是不同的变化,如:器官功能减退、内分泌系统及代谢功能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功能明显减弱、神经和精神发生相应变化、视听感觉功能的改变、免疫能力降低导致防御功能减弱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导致其智力、记忆、思维、情感与意志的变化;社会角色改变导致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应感,孤独寂寞感,无用感和失落感,焦虑抑郁感。所以老年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卫生保健教育方面包括:生活卫生的个人卫生、生活规律、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减少老年人的意外伤害;合理安排膳食、提供饮食指导的老年人营养需要、膳食保健措施注意适合咀嚼易消化吸收和防止便秘;老年常见病防治知识和合理用药知识的教育;卧床老人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2)心理卫生教育方面包括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老年价值观和健康观,指导老年人寻求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新途径,动员社会参与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3)老年人性教育方面,要正确对待老年人的性问题和注意正确的性行为,正确理解老年人的再婚问题。(4)死亡教育方面,教育人们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教育人们对死亡心理上要有充分准备,并且正确对待疾病。9、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论述其行为特征答案要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首先是各方面的形态变化如头发、皮肤、牙齿动作、身高体重等;其次是内在的是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大多数是减退,也有的是不同的变化,如:器官功能减退、内分泌系统及代谢功能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功能明显减弱、神经和精神发生相应变化、视听感觉功能的改变、免疫能力降低导致防御功能减弱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导致其智力、记忆、思维、情感与意志的变化;社会角色改变导致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应感,孤独寂寞感,无用感和失落感,焦虑抑郁感。所以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有:由于衰老导致的行为特征主要体现在感知方面,感知能力的降低导致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降低;从性格行为特征方面表现有:成熟型、安乐型、抑郁型、愤怒型和猜忌型等不同的行为特征。第七类、综合应用题:1、请根据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程序的七个步骤拟定一份社区防治肺结核的健康促进规划。(1)包括需求评估、(2)确定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3)确定计划目标、(4)制定教育干预策略、(5)确定教育活动和日程、(6)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7)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七个步骤。2、请根据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程序的七个步骤拟定一份社区防治肺癌的健康促进规划。(1)包括需求评估、(2)确定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3)确定计划目标、(4)制定教育干预策略、(5)确定教育活动和日程、(6)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7)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七个步骤。3、请根据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程序的七个步骤拟定一份社区防治痛风的健康促进规划。(1)包括需求评估、(2)确定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3)确定计划目标、(4)制定教育干预策略、(5)确定教育活动和日程、(6)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7)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七个步骤。50 三、习题集50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A、健康是指人的生命活动正常B、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社会适应方面正常C、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处于完好状态D、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E、健康是宿主对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具有抵抗的状态2、Dever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下列哪一项不在这四大类之列:A、生物学因素B、环境因素C、生态因素D、生活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E、卫生服务因素3、健康教育要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A.医疗技术B.诊断技术C.救护技术D.生化检测技术E.知识、技术与服务4.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括A.个人行为改变B.集体行为改变C.政府行为改变.D.个人及政府行为改变E.某一特征人群的行为改变5.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个体和群体的A知识B态度C行为D价值观E信念6.健康教育人员在某城区一育龄妇女及其丈夫的群体中讲授计划生育对个人、家庭、国家的意义,并给予避孕方法的指导,提供避孕工具,结果大部分妇女都自愿地实行避孕,也有少部分人不执行,有关方面按政策对不执行者进行一定的处罚,整个过程实际是A.健康指导与行为改变过程B.心理咨询与个别访谈过程C.全科医疗与卫生服务过程D.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过程E.宣传教育与卫生保健过程答案:1.D2.C3.E4.D5.C6.D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和心理(10题)1、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A基本健康行为B预警行为C保健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2.“知信行”模式是有关行为改变教成熟的模式,其间的关系是A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B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C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D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E知是目标、信是基础、行是动力3、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A、致病性行为B、不良生活习惯C、高危险行为D、不良疾病行为E、预警行为50 4.下列那项不是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A、潜伏期长B、特异性强C、协同作用强D、个体差异明显E、广泛存在5.健康相关行为是指:A、是指个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B、是指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C、是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D、是指个们或团体与疾病有关的行为E、是只团体与疾病有关的行为6.C型行为模式是与下列哪项疾病关系最密切:A冠心病B恶性肿瘤C糖尿病D高血压E心理障碍7.危险行为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是:A、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B、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C、高危险行为D、不良疾病行为E、预警行为8、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最早提出的行为模式为A.S刺激—O有机体—R反应B.O有机体—S刺激—R反应C.R反应—S刺激—O有机体D.S刺激—R反应—O有机体E.O有机体—R反应—S刺激9、危害健康的行为通常可分为四类:A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预警行为B预警行为、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预警行为、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E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10、讳疾忌医属于下列哪项危险行为:A不良生活方式B不良心理行为模式C不良疾病行为D危害健康行为E不良生活习惯答案:1.B2.A3.E4.B5.C6.B7.B8.A9.C10.C第三章健康教育传播(10题)1、拉斯韦尔模式的正确表述是A传者——信息——传播途径——受者——效果B传者——传播途径——信息——效果——受者C信息——传者——传播途径——受者——效果D信息——传者——传播途径——效果——受者E传者——信息——传播途径——效果——受者2、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A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B经常参加健身活动C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D反对家人在旁边吸烟E不能经常吃新鲜的蔬菜、水果3、某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80%是文盲和半文盲,15%的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家家装有有线广播,乡里有事往往通过有线广播通知,但村里有时停电;村里有一所庄办小学,共有十几个学生,根据传播策略选择的可及性原则,该村的传播媒介应以:50 A、电视为主B、小册子,小报为主C、有线广播为主D、小学的健康教育课为主E、黑板报为主4.受者的心理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求真B求新C求近D求长E求情5.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单向性B广泛性C速度慢D公开性E超越性6.下列不属于动态体语的是 A手势B触摸C面部表情D仪表服饰E点头7.在人际传播技巧中,为观察技巧的是:A略微前倾坐姿,关注对方讲话B使用图示表达自己的意思C使对方能听懂和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D通过察言观色,发现对方的真实意图E让对方很清楚的理解所提问题的核心,以获取较多的信息8、在人际传播反馈中,为模糊性反馈的是:A使用图示或摇头表达不赞同意见B听到意见后,作出“啊噢嗯”的反应C微笑或点头表达意见D因未听见,而没有反应E以上都不是9、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是A态度转变B知晓健康信息C健康信念认同D采纳健康行为E观念转变10.“你今天跑步了吧?”是属于()提问。A开放式B探索式C封闭式D诱导式E复合式答案:1.A2.A3.C4.D5.C6.D7.D8.B9.D10.C第四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规划的设计(2题)1、根据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诊断首要步骤应为()A.流行病学诊断B.行为环境诊断C.社会诊断D.教育与组织诊断E资源诊断2、下列哪项不属于规划设计的原则A、目标性原则B、公认原则C、前瞻性原则D、弹性原则E、参与性原则答案:1.C2.B第六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规划的评价(2题)1.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的结局评价是评估目标人群A有关高血压知识的变化B社会对高血压的关注C饮食行为的变化D测量血压技能的变化E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2、一项对控制吸烟的干预研究中,对观看录象的参与人数的评估是属于A.形成评价B.过程评价C.近期效果评价D.远期效果评价50 E结局评价答案:1.E2.50 备考顺序:按照分值比例抓重点,丢车保帅,力争65分既可。建议:各科重点及复习顺序:第一轮学习:学习宝典备考安排:科目学习时间进度备考说明卫生事业管理6天3月20-3月25考点(1天),在做题(2天),循环2遍卫生法学4天3月26-3月29考点(1天),在做题(1天),循环2遍医院管理5天3月30-4月3考点(2天),在做题(3天)卫生经济学4天4月4--4月7考点(1天),在做题(1天),循环2遍社会医学3天4月8-4月10考点(1天),在做题(2天)管理学3天4月11-3月13考点(1天),在做题(2天)卫生统计2天4月14-4月15考点(1天),在做题(1天)健康教育1天4月16做题(1天)流行病2天17,18日考点(1天),在做题(1天)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管理学,卫生统计,健康教育,流行病学。要求:基本基本上考试宝典看了1-2遍。把各种找出不会做的题,标注出来。第二阶段:做题训练与巩固1:针对宝典里边错题,有效清除,力争全部做对。2:做重点考点重新复习一遍3:在论坛做一天一练或者做题库里边题,训练题感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