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2-04-29 13:56:10 发布

皖瑶海-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瑶海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为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瑶海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6年6月25日)路军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瑶海区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瑶海区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瑶海全面振兴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和带领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为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而努力奋斗。砥砺奋进的五年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扣“一改一建,一转一变”的发展重点,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过去的五年,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五年,是加快转型、成效初显的五年。这五年,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不动摇,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番;财政收入17.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3%;固定资产投资373亿元,年均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比2010年增长6倍。引进中建四局华东总部、瑶海万达广场、尚荣医疗等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约670亿元。民营经济迎来新发展,荣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称号。这五年,我们强推“一改一建”,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建设一体推进,实现了城区面貌显著改善。打通“主动脉”,建成铜陵路高架、新安江路、临泉东路等主干道路12条,“六纵六横”路网体系基本形成。轨道交通1、2、3号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畅通“微循环”,建成支路网项目30个,整治小街巷80个。完成大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108个,搬迁改造面积566万平方米,涉及35186户。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84个,惠及群众14.6万余人。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掀起文明创建热潮,为合肥市成功创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突出贡献。持续开展“园林绿化提升年”活动,新建公园游园16个、街头零星绿地70处,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27.87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提高8.6个百分点。滨河公园建设初具雏形,瑶海湾湿地公园等项目加速推进,彰显生态与历史文化特色的银屏街建成开放。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自2014 年以来逐年增加。严格落实“河(段)长”制,南淝河等4条重点河段集中整治工作取得进展。这五年,我们力促“一转一变”,坚持以推进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活力动力,实现了转型发展提速提质。2014年3月,我区被确定为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2015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配套政策,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得到国家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资金支持。原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停产搬迁,马钢(合肥)公司正式关停,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方案修订工作全面启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在全市率先开展“四规合一”试点。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力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功开展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成内部行政区划调整,平稳实施街居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社区城管议事会制度并在全市推广。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推行环卫作业新模式和数字化城管。在全市率先开展货币化安置、“先建后拆”试点工作。挂牌成立瑶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市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建设。加大城市建管统筹力度,新成立合肥市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瑶海区市政和园林绿化管理办公室。发挥瑶海建设大厦的综合性功能,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投融资工作取得突破,累计为全区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10亿余元。开展大招商,累计引进招商项目708个,招商引资总量1286亿元。这五年,我们突出民生为重民生为先,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实现了民生保障逐步提升。2015年,全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79元和19957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0.1%。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民生工程资金预算优先安排和重点保障机制,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6.7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项目134个,90万人次从中受益。把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作为最迫切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共建成交付拆迁安置房项目16个、约146万平方米,安置群众1.6万余户;正在建设拆迁安置房项目18个、29558套、约263万平方米。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建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建成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和平校区、合肥少儿艺术学校新校区等区属学校和合肥十中新校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打造“邻居节”文化活动品牌。稳步实施基层综合医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82930人,新增和孵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097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续保78.2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保19.9万人次,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117 万人次,实现区域全覆盖。完成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明光路街道、三里街街道铁路一村社区等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方庙街道天辉社区荣获“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这五年,我们注重统筹兼顾,坚持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建设等整体推进,实现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在全市首家开设“代表讲坛”,创新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全市率先建立“委员之家”,创新建立政协委员考核管理制度。区法院、区检察院分别荣获“全国模范法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等取得新进展,明光路街道金大塘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和平路街道、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启动“街所联动”工作机制,平安瑶海建设富有成效,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始终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科普、档案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和老干部、老年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进步。党管武装制度有效落实,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这五年,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实现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持续加强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相继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锤炼。认真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成功推行区、镇党代会年会制。顺利完成大兴镇党委换届和全区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性选拔科级干部27名,实施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加大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力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22名。推进人才强区战略,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75人。创新完善干部“做事档案”制度工作得到中央组织部充分肯定,并作为唯一的县区代表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基本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创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立“让社区多个帮手”党建活动新品牌。和平路街道党工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三里街街道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全省首个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家风广场,核心价值观“诚信季”的做法代表合肥市在全省作经验介绍。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持续优化舆论环境,建成全国首个新闻(网络)发布厅,外宣工作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查办违纪违法案件8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79 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强化正风肃纪,自选开展集中整治“十种不良作风”等活动。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深切感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做好结合文章;必须坚持目标引领,紧扣发展重点;必须坚持立足自身,始终真抓实干;必须坚持发展为民,赢得人民信任;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保证风清气正。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空间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矛盾比较突出;征地拆迁安置政策不完善,拆迁扫尾、安置房建设周期过长;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有的干部抢抓机遇意识不强、发展信心不足,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少数干部存在“庸懒散拖”不良风气;干部能力建设需要加强,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极少数党员干部徇私枉法,少数单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仍有发生,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回首过去的五年,成功伴随艰辛,奋斗终有收获。瑶海的发展与进步,是市委关心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区委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市直部门、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瑶海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瑶海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今天,瑶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五年,是完成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瑶海全面振兴发展、确保与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全市发展来看,“十二五”期间,合肥总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多数指标呈现“两位数”增长,千亿财政、万亿工业成为现实,在全省“领头羊”“排头兵”地位持续稳固,“新跨越、进十强”目标提前五年基本实现。特别是近期,随着合肥都市圈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创建国家级滨湖新区进程日益提速,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迈出更大步伐,必将为现代化新瑶海的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2016年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以瑶海的马(合)钢区域为核心启动区,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打造现代化新瑶海。面对新的历史发展目标,我们必须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奋发有为的责任感,上下同心、抢抓机遇,全面开启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的新征程。 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合肥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大格局,高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旗,实施创新驱动、三产提升、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和人才强区五大战略,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打造现代化新瑶海。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招商引资年均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建设“综合实力增强、创新驱动彰显、区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平安和谐、党的建设加强”的现代化新瑶海。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只争朝夕、扎实工作,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未来五年,我们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七项工作:(一)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以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为龙头,坚持龙岗都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升级协调推进,建设现代化新瑶海。——加快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这是市委市政府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以及促进市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将推动南淝河两岸区域在产业创新驱动、综合交通体系、都市区国际化等领域成为新一轮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示范区域;这是优化老城区空间结构和推动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工业区人民;这是瑶海全面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以国际化招标的方式,综合考虑空间布局、产业形态、建设风格、文化特色和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对合肥东部新中心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开放、生态、宜居”的合肥东部新中心,是“十三五”期间瑶海建设与发展的总目标、总抓手。我们将坚持产业发展优先,着力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培育形成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服务为支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通过工业遗产的改造设计,丰富城市街区景观,带动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发展。我们将 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着力推进裕溪路高架东延和广德路、龙岗路、大众路、郎溪路高架等跨越南淝河向南延伸,形成连接周边县区特别是滨湖新区的快速通道。我们将坚持公共服务优先,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构建开放型国际社区,布局教育、养老、文化、医疗、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我们将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着力对区域内土壤、河道实施环评和修复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整合南淝河两岸景观资源与开敞绿化,加强生态驳岸、景观节点、河道码头设计,打造舒适宜人的滨水空间。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当务之急,必须全力推动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要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省市各项支持政策,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为我区量身打造的配套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转型发展规划,制订具体方案,完成工业企业搬迁、新产业培育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提供产业发展平台、创设宜居生活空间、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加快龙岗都市新区建设。与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同步规划、等高对接,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打造合肥东部组团的重要节点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大征迁力度,加快推进新安江路沿线区域开发建设。强化城市功能,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缓解区域承载压力。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高压廊道、铁路沿线绿色长廊项目和城市公园游园等。做强区域经济,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项目引领和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政府推进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郎溪路以西老城区的改造升级,适度疏解城区非核心功能,合理控制人口密度,优化人口结构。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对老城区不同区块,相应实施拆迁重建、综合整治、立面改造等模式,着力解决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实行统一、规范的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及工作流程,突出依法合规,加强上下联动,坚持“拆建安管”一体推进,大力推广货币化安置政策,在统筹规划、科学测算、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全区旧城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二)推动经济优化升级深入实施“调转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在火车站、长江东大街等区域以及轨道交通沿线打造若干功能集中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现代中小金融、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产业。实现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优质化发展,重点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产业。谋划培育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高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政策支持作用,积极培育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行,重点建设高端技术研发平台、集成应用示范平台,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平台。 ——做大做强建筑业总部经济。坚持大力引进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出台引导扶持政策,优先保障生产生活用地,吸引更多大型建筑业企业总部入驻,打造建筑业总部基地品牌。加强跟踪服务,支持入驻我区的建筑业央企区域性总部和大型建筑企业总部进一步做大做强,扶持中小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过剩低效产能,加快对存量工业用地的开发利用。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支持区内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打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支持以合肥供水集团、客来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国有、民营企业上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构建“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遵循“一个尊重五个统筹”,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生态建设,让瑶海更美好。——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突出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作用,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适时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拓展瑶海建设发展空间。推进以轨道交通、高架桥和主次干道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支路网,完成小街巷改造项目,着力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探索轨道交通时代城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启动精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改造提升胜利路等传统商业街,打造木滩街等若干主题鲜明的特色街。高起点规划老淮南线有轨电车项目,统筹沿线及周边功能布局、景观设计和街区建设。加快实施合肥火车站地区综合提升工程,擦亮城市形象的“窗口”。——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品质化、法治化建设,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以管理重心下移为特征的属地管理机制,扩大数字化城管覆盖面,推广市政、园林、环卫一体化管养模式,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难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基础。——深入推进生态瑶海建设。实施绿化“扩面、补缺、提质、创新”工程,围绕铁路线、高压线、河道沿线打造景观绿化带,构建“两核三带、串点成网” 生态格局。在老城区推进垂直绿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打造有土皆绿的宜人环境。全面排查和建设区内污水管网,加大老城区污水收集和处理力度。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对黄标车、建筑工地扬尘和渣土车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推动“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全域化、常态化。(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完善公共服务,强化社会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安排好民生项目,补齐民生短板。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推进资金保障多元化、过程管控常态化、建后管养长效化、结果考核精准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引入多元服务主体,建立更加公平的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持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园长)”工程,加大优质师资队伍的引进力度,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学校集团化办学。规划建设合肥市非学历教育园区,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建设书香瑶海,做精做优“邻居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健康城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大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投入,推进分级诊疗,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加快建设优质专科医疗园区。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成全民健身中心,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区就业创业民政服务中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广“医养结合”,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更多关注困难群体,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包容和谐。——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瑶海建设,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有效保障社会安全,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天网工程”支网建设投入,推进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全覆盖,强化“街所联动”机制,完善大巡控格局,始终保持“打传” 、禁毒高压态势。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预警和多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坚持“事要解决”,落实“守土尽责”,推进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构建“大安全”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完善校园及周边常态化监管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有效保障校园安全。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将基层治理的重心落实到社区,建立“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以推广政务服务体制改革为契机,规范镇街开发区及社区的权责边界和治理规程,构建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加强社区建设的基础保障,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的为民服务能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范任用、培训、考核、监督、管理等工作制度,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系统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实现改革开放的新突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完善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投资和运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全面推行大部门制。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推动市场监管职能整合,完善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提高开放发展水平。培养和提高干部推进开放发展的能力,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把招商引资摆上更加重要位置,坚持用市场理念加政府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符合瑶海实际、增强瑶海发展潜力的资金项目,实现由粗放型招商向专业型、精准型、有效型招商转变。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加大引进技术、人才和经营团队的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引进机制,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注重从规划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去谋划项目,既谋划产业类项目,也谋划民生类项目。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让更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供给在瑶海开花结果。—— 优化改革创新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非禁即准原则,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打造宽松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企业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技术。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体制机制,以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培育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社会生态。(七)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区委统一高效推进各项事业。——发挥区委领导核心作用。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光辉文献,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区委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增强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深化改革、营造环境的核心能力,强化在重大事项上的决策权、监督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更好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党委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保证区委各项决策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区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高效履职,增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实效。切实加强和改进区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和完善区委对统一战线和群团等工作的领导,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港澳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党管武装政治责任,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推进法治瑶海建设。“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坚持依法治区基本方略,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构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规范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行政问责结果的应用。支持区法院、区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升司法公信力。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推动全区人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着力培育公职人员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我们必须用从严治党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教育广大党员融会贯通、笃信笃行,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针对党员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上。牢记“48字方针”,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提升舆论宣传的实效性。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以文养德、以实彰德、以规立德、以评树德,不断培植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坚持六个“及时”对待网民,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全面提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坚持正确导向,遵循好干部标准,加快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为事业发展选用干部,科学选配、统筹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大力选拔重用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好的干部,关心、重视在岗位艰苦、任务繁重、情况复杂的环境中经受历练、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编制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促进干部选用标准有形化、精细化。打破条块分割和体制障碍,用更宽广的视野拓宽干部来源。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实行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全覆盖,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新机制。完善基层干部管理规定,既重激励又重约束。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完善干部“做事档案”制度,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特点,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断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办法。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要以“三严三实”作为行为准则,按照“六个坚持”要求,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发挥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作用,坚持刚性引进、柔性交流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探索不同领域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年度“三个清单”制度。推进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深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双强六好”“双比双争” 活动,创新区域党建共建模式,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突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坚持开展“让社区多个帮手”等活动,建设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化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完善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持续抓好作风和执行力建设。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让干部把时间和精力向工作上集中、向任务上集中、向务实上集中,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解民忧利民生的事。敢于直面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善于应对和驾驭复杂的局面。准确把握新形势,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既要摒弃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简单思维,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善于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举措来破解难题,谋求更好更快发展。要注重科学定岗定责,合理分配任务,加强绩效考核,引导干部爱岗敬业,防止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提高执行力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必须强化“知其难而为之”的决心,对定下来的工作实施项目化推进,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具体到人,强化督查问责,以钉钉子的精神抓细、抓实、抓到位。——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两个责任”,以更高标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挺纪在前、纪严于法,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践好“四种形态”,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加强基层正风反腐,强化拆迁安置、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范,惩治“微腐败”,管好“微权力”,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视廉政制度和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引导领导干部自觉践行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求。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三转”,推进派驻监督全覆盖,严格落实党内问责相关制度。落实“四个全覆盖”,确保干部干净干事、廉洁从政。——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形成可执行、可操作、可监督、可问责的制度规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要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到制度执行到人到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定制度要广泛听取党员干部意见,从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区党代会和区委全委会、常委会等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强区委决策咨询工作,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探索完善党代会年会制度,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制度执行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留空白。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切实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各位代表,同志们!机遇比黄金更宝贵,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肩上。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勇于担当、乘势而上,为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实现瑶海全面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