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 MB
- 2022-04-29 13:58:4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阴阳五行
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形成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有“阳日”、“晦月”等具有阴阳涵义的表述西周时期《诗经》——“阳”、“阴”,具有温热与寒凉、向光面与背光面的意义西周末期——将阴和阳抽象为两种对立的物质或势力解释地震:“阳伏而不出,阴迫而不能蒸”春秋战国时期——《易经》阴爻--阳爻—《黄帝内经》阴阳学说阴阳的最初涵义——日光向背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可以说明自然界两个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也可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1、普遍性(广泛性)空间:天和地事物:水和火、上和下运动:动和静左和右升和降内和外出和入时间:昼和夜春夏秋冬药物:四气五味人体:男和女温度:寒和热气和血脏和腑亮度:明和暗背和腹形态:无形和有形兴奋和抑制
阴阳的特性上下天地冷——暖暗——明内——外静——动女——男2、相关性阴阳之征兆水火
3、相对性(1)相比较而分阴阳水100℃——60℃——20℃——0℃(2)阴阳的可分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中复有阴阳”上午——阳中之阳前半夜——阴中之阴昼—阳夜—阴下午——阳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3)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北半球南——向阳北——背阴澳大利亚南半球南——背阴北——向阳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1、阴阳对立制约概念: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冬寒春暖夏热秋凉属阳的温热之气——制约——属阴的寒凉之气属阴的寒凉之气——制约——属阳的温热之气
兴奋—制约—抑制抑制—制约—兴奋清醒睡眠人体:平旦黄昏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要有一定的限度——正常状态(无太过、无不及)
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制约太过制约不及例如病机:“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制约太过“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制约不及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高者抑之”、“下陷者举之”异常状态
阴阳对立制约关系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阴阳双方始终处于差异、对抗、制约、排斥的矛盾运动之中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关系,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2、阴阳互根互用概念: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阳根于阴,阴根于阳”理解:(1)阴阳对立的双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根据.例如: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1)阴阳互根
精气血津液(阴)内脏功能活动(阳)“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气守卫于体表,是由于阴精之使派;阴精固藏于体内,是由于阳气之守卫。概念: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2)阴阳互用
人体疾病: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互根关系异常阴阳离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阴阳交感与互藏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前提相互关系消长平衡基础相互转化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又称“阴阳相错”。阴阳交感
阴阳的相互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相互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阴阳交感是宇宙间万物化生的基本条件。
阳中无阴——“独阳”,独阳不长,无阴则阳无以生阴中无阳——“孤阴”,孤阴不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血中有气,气中有血”阴阳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中都包含有另一方。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4、阴阳消长——量变引起阴阳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的对立制约和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数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
①阴阳的互为消长——对立制约关系所致其一,此长彼消。此长彼消是以制约太过的“长”为主要过程,指阴或阳给予对方的制约、对抗的力量加强时,使对方的反向作用受到约束而减弱的过程。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阴消阳消阴阴长阳长阳动态平衡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其二,此消彼长。此消彼长是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即阴或阳的力量减弱,不能有效地制约对方(即消),从而使对方的反向作用加强、亢进的过程。
②阴阳的同消同长——互根互用关系所致其一,此长彼长——阳随阴长、阴随阳长。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补血养气、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阳阴动态平衡阳长阴亦长阳消阴消此长彼长其二,此消彼消——阳随阴消、阴随阳消。临床常见的气虚导致血虚、津亏导致气虚,以及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等。此消彼消
5.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概念: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转变为阳,阳可转变为阴”。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条件物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生热,热甚生寒”
阴阳转化的形式:渐变和突变渐变过程例如:人体在昼夜的兴奋与抑制物质与能量间的阴阳转化一年四季寒暑更替突变形式例如:盛夏在天气极热时会突然间骤冷而出现冰雹急性热病中,在持续高热情况下会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
1.阴阳自和——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机理——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意义自然界——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人体——生理状态下:阴阳自动协调,维持健康;病理状态下:阴阳自我修复,病势向愈。6.阴阳自和与平衡
2.阴阳平衡——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意义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人体——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协调。维持着阴阳相对的动态平衡基础上机制对立制约阴阳消长互根互用阴阳转化
太极阴阳图白黑阴阳鱼关联又对立相互蕴含相互怀抱相互交感头粗尾细消长变化极化圆点转化根据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防治
阳表上左外侧腰背背胸六腑心肺手足三阳经阴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皆有阴阳之气的不同阳气(阳)——推动、温煦、兴奋阴气(阴)——宁静、滋养、抑制“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机体内部及与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风邪、暑邪、火(热)邪为阳六淫(阳)寒邪、湿邪为阴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阴)
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两虚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总之,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阳阴色泽鲜明晦暗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症状热、燥、动寒、润、静脉象数、浮、大、洪、滑迟、沉、小、细、病变部位表、外、上里、内、下其它…………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⒈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⒉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实热证——热者寒之实寒证——寒者热之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虚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虚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⒊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四气温、热——阳寒、凉——阴
五味子辛、甘、淡——阳酸、苦、咸——阴
作用方向升、浮——阳沉、降——阴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熟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TheoryofFiveElements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1.常识概念:人类生活的五种基本物质资料。《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国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2.哲学范畴: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一.五行的概念ConceptionofFiveElements
(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中找出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属性。(例:方位配五行)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属性。(例:已知肝属于木,而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故胆、筋、目皆属于木。)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五行自然界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
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木肝胆目筋怒呼握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胃口肉思歌哕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的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
五行生克规律示意图㈠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㈠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2.五行相克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比如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㈠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含义: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内容: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维持平衡。《类经》:“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㈡五行制化
1.五行相乘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次序:与相克同。引起相乘的原因:太过——克者太过如:木旺乘土不及——被克者太弱如:土虚木乘㈢五行相乘与相侮
相克与相乘的异同:同:次序一致异:相克——正常、生理相乘——异常、病理
2.五行相侮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次序:与相克反。引起相侮的原因:太过——被克者太过如:木亢侮金不及——克者太弱如:木虚土侮
相侮与相乘的异同: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或“不及”引起。异: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相乘与相侮密切相关,往往同时发生。
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规律: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母病及子母病及子㈣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⒈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规律:⒉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⒊子行亢盛,损伤母行,致子盛母衰。即“子盗母气”。子病及母㈣五行的母子相及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将人体内外环境联结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3.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相生:肝藏血以济心——心之阳以温脾——脾散精以充肺——肺肃降以助肾——肾藏精以养肝——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心之阳热以制肺之肃降太过——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制的联系。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⒈相生关系传变: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⒉相克关系传变:相乘——相克太过而为病。如“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相侮——反向克制而为病。如“木火刑金”和“土虚水侮”。
五脏发病与季节的关系春天多发肝病,夏天多发心病,长夏多发脾病,秋天多发肺病,冬天多发肾病。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⒈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色味与五脏的关系是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还需结合药物的四气和作用方向等综合分析)。⒉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丹参
石膏
白术
玄参熟地
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⒊确定治则治法(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基本治则:补母、泻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肝血不足补肾)“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肝火炽盛清泻心火)
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平肝和胃)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基本治则:抑强扶弱“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相侮(木旺乘土、土壅木郁)“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相侮(土虚木乘、土虚水侮)⒊确定治则治法
⒋指导针灸取穴: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⒌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一、注重宏观观察Payattentiontomacroscopicobservation
总体地动态地观察和把握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
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由有形的万事万物和无形的“气”构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形构成有形
二、注重整体观念人产生于自然其生命活动与自然运动规律统一人自身是统一的整体
三、擅长哲学思维㈠中和思维平衡和谐
三、擅长哲学思维㈠中和思维这种平衡与和谐的思想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疾病的治疗等。)
㈡类比思维(援物比类、取象比类)精气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
风:轻轻上扬,善动不居类比人体:凡具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善动特点表现的都属于风邪为病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风疹,出汗,肢体抽搐等症,属于外感风邪,治疗运用祛风法。病因中“六淫学说”
治疗方法釜底抽薪增水行舟提壶揭盖导龙入海
四、强调功能联系司外揣内
思考题1.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3.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5.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6.五行学说是如何指导临床治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BL案例:重症肌无力课件 十三小组生理PBL 演讲者:胡雪林
- PBL案例:重症肌无力课件 huxuelinPBL生理
- 生理学课件 第01章 绪论20170220
- PBL案例:重症肌无力课件 JYA
- 实验生理科学PPT课件02骨骼肌的收缩实验
- 生理学课件 第01章 绪论20170220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四章 经络学说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五章 体质学说
- 医如何利用数字化课程平台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件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基 第八章 病机
- 生理学课件 第02章细胞许闽广20170223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问诊、望诊
- 医学课件 第03章 血液
- 【基础医学综合课件】许闽广第六章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 生理学课件 第04血液循环
- 基础医学综合课件 6--第7章创伤感染的细菌
- 基础医学综合课件 病毒学
- 生理学课件 第05章呼吸e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