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MB
- 2022-04-29 13:55: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研究既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学科。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收益。资源配置: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的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实证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预测。规范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做出“好与坏”的判断。二、选择题BCBCD三、判断题√√√X√√四、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投入-产出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市场实现理论。而市场实现理论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分析不同市场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这里的不同市场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4)、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由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和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组成。(5)、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答:两者的区别:(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2)实证经济学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3)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举例说明,比如,政府对农业实行补贴,实证分析重点分析的问题包括:政府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政府财政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农业补贴吗;如果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补贴,补贴资金来自哪些途径等等。而规范分析重点分析的问题包括:大量资金用于对农业补贴值得吗;农业补贴资金用在其他方面是否会更好;如果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补贴,补贴资金应该来自于哪些途径等等。第二章参考答案58
一、名词解释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需求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消费者收入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供给弹性:商品供给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二、选择题BDBCBCCBBDADA1、B.均衡价格的下降或者由需求曲线左移即需求下降所致,或者由供给曲线右移即供给上升所致。粮食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将使得对粮食的需求上升,因此A和C都是错误的,D收入上升会使得需求曲线右移,也不对。只有B会促进供给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2、D.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消费者偏好变化和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都会引起需求的变动,而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位置的变化。所以只有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的是需求量的变动,不会使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3、B.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将增加,需求量将减少。4、C.5、B.根据需求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我们知道对于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其价格与销售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所以当粮食产量由于灾害而减少时,其价格必然上升,因此农民收入也将增加。6、C.7、C.价格下降比例明显大于需求量增加比例,则其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缺乏弹性。8、B.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动是同方向的,则这两种商品的弹性大于零,两者互为替代品。9、B.需求弹性越小,则消费者承担的税收就越多。这里由于此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所以其税收将全部由消费者承担。10、D.需求的收入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率”比“收入的变动率”58
,由于其比值大于零而小于一,则说明其需求的变动率大于收入的变动率。11、A.低档品的需求量总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12、D.13、A.三、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错6、错7、错1、错。需求不仅强调的是愿意购买,而且还强调能够购买,即有购买能力。2、对。3、错。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小于零的。4、错。交叉价格弹性是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率的比值。5、错。支持价格当然是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6、错。应该说商品越是缺乏弹性,消费者所承担的税就越多。7、错。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确实不变,但就其价格弹性而言,是其中点为一。越往上价格弹性越大,越往下价格弹性越小。四计算题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供给函数为Qs=-50+5p,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解:由均衡条件有:2、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解:需求弹性,由上式可知其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缺乏弹性,所以期价格与总收益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3、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5,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800件,单位产品价格P=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1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解:设提价后由需求价格弹性则:提价前总销售收入为:提价后总销售收入为:所以:4、X公司和Y公司是某商品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求:(1)X和Y当前的价格点弹性?(2)假设Y的价格下降,导致Y的销售量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了X的销售量下降到75单位,求X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多少?(3)如果Y公司的目标是销售收入的最大化,你认为它的降价合理吗?解:(1),(2)将代入58
设:当Y销量增加为300时,价格下降为由X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3)TR1=150000,TR2=120000,降价不合理。5、假设市场中有100个消费者,其中8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2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均为6,试问这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少?解:已知市场23商品被80个消费者购买,每个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为3,则单个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其中同理,另20个消费者中。单个消费者j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其中该市场上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将和代入得:再将和代入得:6、在商品X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求(1)X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求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3)假设政府对每个生产者出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2元的销售税,对市场均衡有何影响?实际上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税收总额为多少?解:(1)(2)P=3,Q=60000(3)设均衡价格为P,则有:10000(12-12P)=1000×20(P-2)P=4,Q=40000,58
所以税收由消费者、生产者各负担一半。税收总额=2×40000=80000元五、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范围大小、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所占消费者收入总支出的比重以及所考察时间的长短。3、说明“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答:运用市场均衡理论与弹性理论来说明。“谷贱伤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他描述了在丰收年份,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的一种现象。根据供求原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的需求大多缺乏弹性。如图2—1所示,农产品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假定初始年份农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在丰收年份,供给曲线右移至S*,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由P0下降至P1。由于价格下降的幅度超过需求增加的幅度,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减少量为图中矩形OP0EQ0和OP1E*Q1的面积之差。PP0P1DE*ESS*图2—14、请解释为什么当全国的干旱了,农民通过出售粮食得到的总收益增加了,但如果只是湖南省(或某省)出现干旱,湖南农民得到的总收益就会减少?答:由于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其价格与收益是同方向变动的。当全国出现干旱时,粮食的总供给量必然会减少,价格上升,所以农民收益会增加;但是如果只是湖南省出现干旱,那么只有湖南的产量减少,但这个减少量相对于总的供给量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均衡价格不会下降,而湖南省的粮食产量却减少了,所以湖南农民的收入也会减少。六、作图分析题1、利用图形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卖方比买方会更重视需求的价格弹性。作为卖方的厂商应针对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便获得最大化的销售收入。⑴ed58
>1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因为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以图2-2(a)图为例,当ed>1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B点的销售收入。显然,B点的收入大于A点的收入。所以当ed>1时,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⑵0MC,即在产量变化的这一阶段AVC曲线在MC曲线之上。MC上升,但只要边际成本仍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就继续下降,直至AVC=MC为止。之后MC高于AVC,从而使平均可变成本提高,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AC时,平均成本下降,当MC>AC时,AC上升,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3、请分析说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即最初阶段递减后又转入递增阶段。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一单位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即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自此点开始转入递增。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在于: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等的规模扩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会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将越来越增加,若再增加产量,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最终将转为递增。4、为什么会产生规模经济?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N倍的投入产生了大于N倍的产出。在特定的限度内,企业规模扩大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随着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步降低。而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2)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的细化;(3)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4)规模的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58
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扩大,信息传递费用的增加,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会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六、作图分析题1、作图分析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答: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5-1说明,平均成本AC、平均可变成本AVC和边际成本MC曲线都成“U”形,。AC曲线在AVC曲线的上方,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AFC,而且MC曲线与AVC曲线、A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AC曲线的最低点,即M、E点。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增加的可变投入要素最终会导致产量增长到一定产量后呈递减趋势,从而使边际成本上升。当MC=AVC时,则可变投入要素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恰好能弥补可变要素的成本,即MC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随后AVC呈递增趋势。当边际成本超过平均成本时,即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生产成本大于平均成本了,平均成本函数开始上升。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Q图5-1CSAVCSACSMCEM2、作图分析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的之间的对应关系。QOLAPLMPL(a)CQOSAVCSMC(b)图5-2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b)APL答:第一,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存在对偶关系,MC与MPL成反比关系,二者的变动方向相反。由于MPL曲线先上升,然后下降,所以MC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且MC曲线的最低点对应MPL曲线的最高点,如图5-2所示。3、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总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总成本的经济含义答:58
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规模不能调整,厂商对产量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可变生产要素进行,即厂商可能按较高的生产成本来生产既定的产量。但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来调整生产,从而总可以将总成本降至最低,这就决定了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图5-3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LTCOCQSTC1dSTC2STC3Q2Q3cabeQ14、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的经济含义。OSMC3图5-4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ACSAC2MCQLMCSMC1SAC1SMC2SAC3PCBQ2Q1Q3A答: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如图5-4所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有一种最优的短期生产规模SAC曲线与其SMC曲线相交,并且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当产量水平为Q1时,最优的生产规模为SAC1和SMC1所代表,相应的短期边际成本为PQ1,它既是最优的短期边际成本,又是长期边际成本,即在Q1的产量水平上,长期边际成本LMC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SMC1。因为由图5-11可知,LAC与SACi有i个切点,设LAC与SAC1相切于点A,对应产量点是Q1,同时有LTC=STC1。由此可推出LMC=SMC1。同理,在产量为Q2时,LMC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SMC2,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产量为Qi的条件下,必有LMC=SMCi,可以得到无数个类似于P的点Pi,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作用下,使得长期平均成本呈现U形特征,由于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也使得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形。如果规模经济存在,成本增加比例就会低于产出增加比例,边际成本就会低于平均成本;如果规模经济不存在,成本增加比例就会高于产出增加比例,边际成本就会高于平均成本。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当LMC位于LAC下方时,会向下拉动LAC,当LMC位于LAC上方时,会向上拉动LAC,并且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第六章参考答案一、略58
二、ACBBCCCCCAAC1、A.2、C.3、B.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4、B.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价格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所以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相等且等于价格。5、C.6、C.7、D.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即为收支相抵点,经济利润为零,但可获得正常利润。8、C.9、C.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由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连接而成的。10、A.成本不变行业产量变化不改变生产要素价格,企业成本曲线位置不变。因此单个厂商最终还是在原来的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单个厂商产量不变。市场均衡产量的增加完全由新加入的厂商提供。11、A.一般在短时期内,厂商只能在固定的厂房设备下增加产量,因而供给量的变动有限,这时供给弹性就小。而在长期内,厂商能够通过调整规模来扩大产量,这时供给弹性将大于同种商品在短期内的供给弹性。12、C.由于物品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即其供给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所以即使需求量增加,价格也不会上升,但是会有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三、判断题√×√××√√××√√×1、√。2、×。3、√。当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位于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时,SAC曲线处于下降阶段。4、×。只有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5、×。6、√。7、√。8、×。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比短期行业供给曲线更富有弹性。9、×。10、√。11、√。12、×。规模报酬并未讨论所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而具有完全弹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表述的对象是成本不变行业。即产品需求量的变化不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四、计算题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Q3-3Q2+25Q+15。试求:(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40时,厂商的短期均衡利润。(2)厂商什么时候必须停产?(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解:(1)SMC=3Q2-4Q+25又知价格P=40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P=SMC即:40=3Q2-4Q+2558
解方程得:Q1=3,Q2=-5/3产量不应是负值,故知Q=3此时最大化的利润为:π=TR-TC=21(2)厂商停产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由AVC=Q2-2Q+25令此时(3)根据第2问的答案,可以得到: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P=MC=3Q2-6Q+25(P≥24)或2、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每天利润最大化的收益为6000元。此时,厂商的平均成本是6元,边际成本是10元,平均变动成本是3元。求厂商每天的产量是多少,固定成本是多少?解:(1)由于完全竞争厂商每天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P=MC当MC=10时,P=10元,Q=TR/P=600(2)TC=AC*Q=3600元TVC=AVC*Q=1800元TFC=TC-TVC=1800元3、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为,总收益函数为,且已知生产10件产品的总成本为100元,求利润最大化时应生产多少件产品,最大利润为多少?解:(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C=MR由已知有(2)由4、某成本不变行业中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求:(1)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有多少家厂商?58
解:(1)由于是成本不变的行业,所以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通过LAC最低点且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令所以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2)由(1)可知:长期均衡时,P=200,单个厂商产量Q=20。5、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Q3-20Q2+200Q,市场的产品价格为P=600。求:(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为多少?(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3)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为多少?(4)判断(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经济阶段还是规模不经济阶段?解:(1)根据(2)求LAC最低点价格,因此,在行业长期均衡点价格应为100,但此时市场价格为600,厂商经济利润大于零,因此未处于长期均衡状态。(3)行业长期均衡时有:Q=10,(4)(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因为该短期均衡点处于LAVC曲线的上升阶段。五、简答题1、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有哪些?答: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CompetitionMarket)又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交易双方都不具有竞争优势,即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市场上有许多的卖者和买者。第二,市场上所有的厂商出售的产品是没有差别的。第三,厂商可以完全自由的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第四,参与市场活动的交易方掌握的信息是完全的。2、为什么企业在亏损时还可以继续进行生产?58
答:假定厂商的某些不变成本或者全部不变成本是沉没成本,则当价格或平均收益介于平均总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时,虽然出现亏损,厂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此时厂商获得的全部收益,不仅能够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还能够收回一部分固定成本,即厂商继续生产所获得的收益超过继续生产所增加的成本。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它的哪一条成本曲线的哪一个线段,为什么?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它是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供给量的结果。由于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4、为什么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使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答: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厂商在一系列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与这些价格的对应关系连成的曲线。根据厂商理论,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厂商将依据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供给量。这一位于边际成本曲线上的数量必然使得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5、厂商的长期均衡意味着:厂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而行业的长期均衡意味着没有一个厂商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厂商的产出水平是最优的,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该行业中厂商数目是均衡的。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也实现了长期均衡,因为行业的长期均衡状态实在指既没有新的厂商加入也没有旧的厂商退出。即行业中的厂商数目是均衡的。但如果完全竞争行业实现了长期均衡,则一定代表了完全竞争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六、作图分析.。1、作图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⑴厂商盈利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即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见图6-1。SMCSACE1FP1OQ1QPH (d1)AR1=MR1=P1图6-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Q*E0当市场价格为P1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1,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短期均衡点为SMC曲线与MR1曲线的交点E1,确定均衡产量点为Q1。这时平均收益为OP1,平均总成本为Q1F,单位产品获得的利润为E1F,总收益为OQ1*OP1,总成本为OQ1*Q1F,利润总量为OQ1*E1F,即图中矩形HP1E1F的面积。如果产量超过Q1不超过Q*,SMC>P1,增加产量会降低总利润却仍有正利润;若产量小于Q1,增加产量都能增加总利润;如果产量超过Q*,增加产量只会有负利润;只有使产量确定在Q158
,MR=P=SMC,总利润达到最大。⑵盈亏平衡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即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见图6-2。PSAC(d2)AR2=MR2=P2Q2QOE2P2图6-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SMC当市场价格为P2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2,这条需求曲线刚好切于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SAC的最低点,同时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也通过此点,SMC曲线与MR2曲线的交点E2即为厂商的短期均衡点。相应的均衡产量确定在Q2。在Q2产量上,有OP2=Q2E,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总收益也等于总成本,如图中矩形OP2E2Q2面积,此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但实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由于在该点上,厂商既无经济利润,又无亏损,所以也把SMC与SAC的交点称为“盈亏平衡点”或“收支相抵点”。PSMCSACAVC(d3)AR3=MR3=P3QQ3OE3GIP3图6-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⑶亏损还可以继续生产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即AVC<AR=P<SAC,厂商亏损,但还可以继续生产,见图6-3。当市场价格为P3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3,整个平均总成本曲线SAC处于价格P3线之上,出现了亏损。为使亏损达到最小,厂商按照MR=SMC原则将产量确定在由SMC曲线和MR3曲线的相交的均衡点E3决定,均衡产量点为Q3。在Q3产量上,平均收益为OP3,平均成本为Q3I,由于OP3<Q3I,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构成厂商的总亏损量,如图中矩形P3GIE3面积。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生产还是继续进行生产,取决于可变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比较,而不取决于固定成本的大小了,因为短期内的固定成本可看做是一种沉没成本,固定成本已经投入生产了,不管生不生产,这一部分成本已经存在,厂商做经济决策时就不应考虑此项成本了,所以此时厂商需要考虑的是可变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比较了。只要厂商的产品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虽然出现亏损,厂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一是此时厂商每一单位产量可得到高于变动成本的收益,获得的全部收益,不仅能够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还能够收回一部分固定成本,即厂商继续生产所获得的收益超过继续生产所增加的成本,这比不生产能得到更高的收益。二是厂商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看好,当产品价格上升或者生产成本下降时可获得利润。58
PQQOP4JSMCSACAVC图6—4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KE4(d4)AR4=MR4=P4⑷亏损,生产与停产都可以的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AR=AVC,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且处于生产与停产的临界点,见图6-4。当价格为P4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4,此线恰好切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的最低点,SMC曲线也交于该点。厂商选择任何产量点生产都会出现亏损。为了使亏损最小,根据MR4=SMC原则,厂商选择短期均衡点E4,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4。在Q4产量上,平均收益为OP4,平均成本为OJ,OP4<OJ,厂商必然是亏损的。同时平均收益仅等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厂商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只能弥补可变成本,而不能收回任何的固定成本,生产与不生产对厂商所追求的收益来说,没有任何正效益。所以,SMC曲线与SVC曲线的交点是厂商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也称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⑸亏损且必须停产的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AR<AVC,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且必须停止生产,见图6—5。当价格为P5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5,此线位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的下方,根据MR5=SMC原则,这个点就是厂商短期均衡点E5,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5。在Q5产量上,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厂商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不能收回任何的固定成本,连部分可变成本也得不到弥补,对厂商来说,必须停止生产。PQQ5OP5JSMCSACAVC(d5)AR5=MR5=P5图6-5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E5上述分析表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短期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无论市场价格怎样变化,由于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按P=AR≥AVC;SMC=MR原则来选择自己的产量点。厂商应该将生产产量点推进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点。即可得出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条件:P=AR≥AVC;SMC=MR=P2、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答:如图6-6所示,根据MR=P=LMC(Q)的长期58
均衡条件,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的组合点或均衡点E1、E2、E3,都出现在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上。若进一步严格地说,商品价格与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的组合点,并非出现在全部的边际成本曲线上。我们知道,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穿过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价格低于这一点,厂商停止生产,产量为零;价格超过这一点,产量与价格的关系由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所决定。既然是通过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来确定厂商在某价格下的产量,那么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就反映了产量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显然,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上的点均是满足生产者长期均衡条件的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图中实线部分所示即为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d1)AR1=MR1=P1(d2)AR2=MR2=P2(d3)AR3=MR3=P3QOPP1P2P3E1E2E3Q1Q3LMCLACPSQOE1E2P1P2P3P46-6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Q1Q2Q2LAC(a)(b)3、作图分析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答:如图6-7所示,如果当某一行业开始时的产品价格较高为P3,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MR=LMC=SMC,将选择最优生产规模SAC3和SMC3进行生产,最优产量为Q3。此时厂商获得了经济利润,这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中。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随之逐步减少,厂商也将随着价格的变化进一步调整生产规模。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经济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至此厂商的生产规模调整至SAC2和SMC2上,最优产量为Q2。相反,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为P1,厂商根据MR=LMC=SMC的条件,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选择在SAC1和SMC1上,最优产量为Q1。此时,厂商是亏损的,这会使得行业内原有厂商中出现亏损的一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就会减少,若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单个厂商的收益又会随之逐步增加。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时,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总之,不论是新厂商的加入,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最终这种调整将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单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水平,即图中的价格水平P2。在这一水平,行业中的厂商数量不再改变,实现了行业的长期均衡,每个厂商既无经济利润,也无亏损,单个厂商也实现其长期均衡。图中E2点是完全竞争行业实现均衡时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在这个长期均衡点上,LAC曲线达到最低点,代表短期最优生产规模的SAC2曲线相切于该点,相应的SMC2曲线和LMC曲线都从该点通过,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切于这一点。此时不仅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而且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58
SMC2E3E2E1SMC1SAC3OQ3Q2Q1Qd3(AR3=MR3=P3)d2(AR2=MR2=P2)D1(AR1=MR1=P1)LMCLACSMC3SAC2SAC1P3P2P1P↑↓图6—7完全竞争行业调整时的单个厂商均衡第七章习题答案一、略二、选择题CBBBBDDBDCCAD1、C.2、B.3、B.由于总收益下降,则边际收益为负。且4、B.由,可知,当时,MR=0,所以此时总收益最大。5、B.完全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是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提高价格,而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价格。6、D.7、D.8、B.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是其主观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的切点。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垄断力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与LAC曲线的切点当然也就位于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即LAC曲线的下降阶段。9、D.10、C.11、C.12、A.13、D.垄断势力的存在使厂商可以维持低产高价,从而使资源配置无效率。三、判断题××√√√√××1、×。2、×。垄断厂商没有确定的供给曲线。3、√58
。一级价格歧视下,虽然所有的消费者剩余都被厂商剥夺了,但是其均衡的价格和产量与完全竞争下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一样,所以其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4、√5、√6、√7、×。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其相应的主观需求曲线得到的。8、×。短期内垄断厂商既可能获得经济利润也可能经济利润为0,还可能出现亏损。四、计算题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将输入本国,计算售价p=55时垄断者可以销售的数量和赚得的利润;(3)假设政府根据P=MC的原则制定的国内最高售价P=50,垄断者会提供的产量和利润各为多少?国内市场是否会出现经济需求引起的短缺?解:(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MR=MC,已知TC可得MC=Q+10;又TR=(90-0.5Q)Q可得MR=90-Q;于是:MR=MC即Q+10=90-Q,解之Q=40;将Q=40带入需求函数,解之P=70;利润π=TR-TC=1600(2)当P=55时,即90-0.5Q=55得,Q=70;当Q=70时,TC=3150;TR=P*Q=3850π=TR-TC=700;(3)假设国家最高限价P=50,这实际上是对垄断厂商采取了边际成本定价的原则即P=MC;此时厂商提供的产量为Q=40;厂商的利润为π=TR-TC=800;然而此时市场的需求根据需求函数计算得Q=80,故会出现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2、垄断竞争市场中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001Q3-0.425Q2+85Q;LTC长期总成本,Q表示月产量,不存在进入障碍,产量由整个产品集团调整。若产量集团中所有的厂商按照同比例的调整价格,出售产品的实际需求曲线为:Q=300-2.5P,这里Q是月产量,P商品的售价;(1)计算厂商长期均衡产量和价格;(2)计算厂商主观需求曲线上长期均衡点的弹性;(3)若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导出厂商的长期均衡时的主观需求曲线。解:(1)由LTC可推知::LAC=0.001Q2-0.425Q+85由Q=300-2.5P可知,P=120-0.4Q长期均衡时,实际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在均衡点上相交,令LAC=P则有0.001Q2-0.425Q+85=120-0.4Q,解之得Q=200,P=40(2)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相切,且MR=MC由LTC得LMC=0.003Q2-0.85Q+85当Q=200时,LMC=35,因此,MR=35;运用公式可求的弹性58
可求得为8。(3)由于主观需求曲线被假定为直线,假定其函数形式为:由上面计算有:当从价格从40增加到A时,厂商的产量从200下降为0.则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有:,而再将中可得主观需求曲线的斜率为:,于是可得到主观反需求函数为:P=45-0.025Q。变换形式有主观需求函数为:3、垄断竞争市场中代表性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0025Q3-0.5Q2+384Q,需求曲线为P=A-0.1Q(其中A可认为是生产集团中厂商人数的函数),实现长期均衡时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求长期均衡条件下代表性厂商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以及相应的A值。解:由又由于厂商上期均衡时,其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4、假设有两个寡头厂商的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TC1=0.1Q12+20Q1+100000,TC2=0.4Q22+32Q2+20000,其市场需求曲线为Q=4000-10P,根据古诺模型,试求:(1)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2)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3)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58
(2)5、某垄断厂商在甲乙两地进行销售,在甲地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1=37-3Q1,在乙地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2=40-2Q2,该厂商的边际成本为16,固定成本为150,求利润最大化时的两地销售量以及最大的利润为多少?五、简答1、垄断厂商一定能获得经济利润吗?如果短期内垄断厂商在最优产量处生产出现亏损,他仍然会继续生产吗?在长期内又如何呢?答:垄断厂商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获得经济利润,能否获取经济利润取决于该商品的社会需求。如果该商品的社会需求比较大,消费者能够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超过商品平均成本(AC)的定价,那么垄断厂商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如果需求者只能接受PSAVC,则会继续生产,此时企业将亏损部分固定成本;若PAVC,故厂商将继续进行生产,因为所获得的总收益在补偿了全部可变成本的基础上,还可以补偿部分固定成本;若P3=AVC,完全垄断厂商则认为生产和不生产都一样。若P3VAPL(=TR=P·Q/L=P·APPL)时,他必定可通过增雇工人使其总利润增加。2.√。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上,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与此点对应的即为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若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则显然劳动供给量会大于劳动需求量,因此会引起失业。5.√。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MRP是不同的。若垄断厂商同时雇佣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则基于利润极大化的目标他对这两种劳动力的雇佣量必定分别为他们各自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其市场均衡工资量等值的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以此判断正确。7.×。劣等土地不会有地租是在土地供给充分时的现象。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优等土地的供给满足不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于是人们就会对次一级的土地产生需求。而且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绝对地租是有劣等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的价值决定的。所以,当劣等土地由于人的需求而投入供给时,也会有地租。四、计算题1、假设某劳动者每天的时间资源24小时用于两种用途:工作时间L,闲暇时间H,工作的工资率用W表示,劳动的收入用Y表示(即Y=WL),其总效用函数为:U=48H+HY-H2,求:(1)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2)该劳动者的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会不会呈反方向变化?(3)不管工资率有多高,工作时间不会超过多少?解:(1)根据劳动的供给原则有:又由58
将代入上式得:即为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2),所以该劳动者的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不会呈反方向变化。(3),所以不管工资有多高,该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2、假设某一厂商生产的A产品,其价格为10元,产量为250单位,每单位的成本为9元,可变成本为6元,求该厂商的准租金和经济利润。解:由已知可得:准租金=固定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可变成本=10×250-6×250=1000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10-9)×250=2503、设某厂商只把劳动作为可变要素,其生产函数为,Q为厂商每天产量,L为工人的日劳动时间数。所有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0美元,小时工资率为4.80美元。试求当厂商利润极大时,(1)厂商每天将投入多少劳动时间?(2)如果厂商每天支付的固定成本为50美元,厂商每天生产的纯利润为多少?解:由题设,(1)当厂商利润极大时,有W=VMPL=P·MPPL=P·即:解得L=20/3,舍去,因故L=60,及厂商每天将投入60劳动小时。即每天获得的纯利润为22美元。58
4、假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为,需求曲线为。试求:(1)该劳动市场的工资为多少?(2)假如政府对劳动所有者收取个人所得税,税率为单位劳动课10元,那么,新的均衡工资为多少?(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元税收由谁支付?(4)政府征收到的总税收额是多少?解:(1)劳动市场均衡时,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所以DL=SL,即1000W=800000-1000W,可得W=400(元)所以,该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为400元。(2)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劳动供给曲线变为SL′=1000(W-10)=1000W-10000令SL′=DL,即1000W-10000=800000-1000W可得W=395(元)所以,新的均衡工资为395元。(3)由上可知,新的均衡工资为395美元,因此,10元的税收,实际上是厂商和工人各支付了5元。(4)在新的工资水平上,就业量是DL=800000-1000×395=405000因此,政府收的税收总额为10×405000=4050000(元)。五、简答题1、简述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答: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即要使效用最大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出结论。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是间接效用,要素的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它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和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所以上式可简化为,即MUL=MUY·W。而自用资源的效用是直接的,它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因此,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可表示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公式为:,即W=MUL/MUY;在非完全竞争下公式为:,即MUL/MUY=dY/dL。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dY/dL=-W。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58
答: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假定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及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当涉及到闲暇这一特殊商品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由于工资率反映了闲暇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上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用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结果,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另一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消费各的收入水平提高,这样,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即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由此可见,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劳动时间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二者的强度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入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能抵消替代效应:但如果工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这就是说,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3、为什么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答:假定土地的拥有者是消费者,从而其行为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即如何将既定数量的土地资源在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不过一般来说,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这样,在任意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土地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于是土地供给曲线垂直。4、简要说明什么是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金。答:租金是指具有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准租金是指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可以得知准租金为固定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准租金在长期内是不存在的。经济租金:对于一些要素而言,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要素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即由于需求的增长,能使生产要素供给者取得超过保留该要素被供给而至少支付费用的余额。六、作图分析题1、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含义。U2U1U0EG*Ol*KYLlY答: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可以通过个人对工作和闲暇效用最大化的抉择过程来推导。Y*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的供给决定问题的实质是“时间的分配”问题,把时间分成两种用途:工作和闲暇。这两种时间分配转化为进行两种“消费品”的消费,即工资收入可购买的商品消费和享受闲暇。进一步是通过两种“消费品”的合理组合,以追求效用最大化。图9-158
享受闲暇是有代价的,放弃工资收入就是闲暇的代价或机会成本、可以用实际小时工资率来度量。如闲暇一小时,就失去一小时收入,而这些收入就是实际购买力,可购买商品用于消费。我们用图9-1说明工作和闲暇的效用最大化的抉择。横轴L为每日闲暇时间,纵轴Y为货币收入或商品消费,为无差异曲线。时间的最优分配,或者称“时间预算”受到的限制要比收入预算严格得多,因为每天只有24小时的时间。时间的最优分配即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预算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也就是说,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G*是最优组合点。此时,以闲暇替代商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等于劳动者能挣得的工资率W。现在我们在9-1的基础上,用图9-2找出多个工作和闲暇的最优组合点,将得到的劳动供给曲线。图9-2工资率与闲暇的关系从横轴的H点向纵轴引三条斜线,斜线的斜率为三种不同的工资率。当工资率为W1时,劳动者在E0点处于均衡状态,工作H0H小时,获得OC0的收入,余下的时间OH0是其闲暇时间。当工资率升至W2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会增至H1H,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OC1,相应地其闲暇时间将减少为OH1。如果工资率继续上升至W3,工作时间会进一步增加到H2H,收入会增加至OC2,而闲暇时间则进一步减少至OH2。工作时间的变化随工资率的变化而变化。连接E0、E1、E2三个劳动者工作与闲暇的最优组合点,就得到一条反映工资率变动与闲暇时间变动关系的曲线。这一曲线表明,工资率越高,闲暇时间就越少,从而工作时间越长。对于劳动供给曲线的分析,是说明劳动者对工资增加的反应。如果用横轴表示劳动时间,纵轴表示工资率、就会得到劳动供给曲线SL,如图9—3所示。图9-3 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在达到一定点之后向后倾斜的曲线。它表示,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的供给量增加。但是,如果工资率过高,劳动者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他将会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也就是说会出现图9-3所示的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58
2、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含义。答:土地所有者“供给市场”的效用也是间接效用,通过供给土地获得收入,收入用于商品消费取得效用。若用Y表示供给土地能带来的收入,q表示自用土地数量,则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函数为:U=U(Y,q)土地所有者“保留自用”的土地可以用来建造花园或游泳池等,这些消费性使用能增加土地所有者的效用,但一般来说,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微小部分,不像时间的消费性使用占去全部时间的较大部分。如果不考虑土地消费性使用这个微小部分,即不考虑土地的保留自用的效用,则自用土地的边际效应为0,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函数只取决于供给土地带来的收入,即效用函数为:U=U(Y)QRO图9-4土地的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所有者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使土地收入达到最大(这里显而易见,效用函数为收入的递增函数),而为了土地收入最大就必须尽可能多地供给土地。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土地数量是固定的,所有不论土地价格R为多少,土地所有者会将他全部的土地都供给出去,单个土地所有者的供给曲线将垂直于横轴,如图9-4,横轴表示土地数量,纵轴表示地租,其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线,土地的供给曲线完全没有弹性。qYO图9-5土地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析析K0K1U0U1E图9-4中的供给曲线也可以通过9-5中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得到。图9-5中,横轴q表示自用土地数量,纵轴Y表示供给土地可以获得的收入,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全部土地数量为,非土地收入为。由于自用土地的边际效用为0,所以无差异曲线为水平状态,即自用土地数量增加时,效用水平不变。当土地价格为R0时,预算线为EK0,最大效用水平为U0,自用土地数量为0,供给市场的数量为;当土地价格提高到R1时,预算线顺时针转动到EK1,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1相交于K1点,自用土地数量仍然为0,供给市场的数量仍然为。所以不论土地价格为多少,土地供给量总是,于是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的讨论中,土地供给曲线之所以垂直,并不是因为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为假定了土地的自用效应为0。由于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则该种用途上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土地,对于任何其他资源也同样适用,即某种资源若只有一种用途,机会成本为0,则该种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是垂直的。3、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出要素供给曲线?请作图加以说明。答:可以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工具来说明。如图9-6所示,图中横轴L自用资源的数量,纵轴Y表示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收入。因此,图中每个均衡点代表一个收入Y和自用资源L的组合,分别是消费者的三条无差异曲线,E为消费者的初始状态。如果要素价格为58
,则将全部资源作为要素供给市场时,全部收入为,于是预算线为。如果要素价格上升到和,从而相应的预算线分别为和。换句话说,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预算线将绕着初始状态E顺时针方向旋转,反之亦然。随着预算线绕E点顺时针旋转,它与无差异曲线簇的切点亦不断变化。所有这些切点的集合为曲线PEP。称之为价格扩展线。价格扩展线PEPPEPU2U1U0OK2K1K0YEL2L0YL1图9-6反映了自用资源L(以及要素收入)如何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反映了要素供给量如何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即要素供给曲线。W0W1W2WABCO图9-7给定要素价格,由图9-6可知,预算线为,从而最优的自用资源量为L0,要素供给量为,于是得到要素供给曲线上的点,参见图9-7中的点A;设要素价格上升到再上升到,则预算线为和,从而最优自用资源量下降到L1,再下降到L2,于是要素供给量上升到,再上升到。于是又得到要素供给曲线上的两点B和C.重复以上做法可以得到供给曲线上的其他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要素的供给曲线。第十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一般均衡分析是在各种商品和要素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假设前提下,分析经济体系中,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即某一种商品或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决定的。2.契约曲线分为交换的契约曲线和生产的契约曲线。交易的契约曲线是所有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连接起来构成的VV’线。生产的契约曲线是所有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的轨迹连接起来构成的CC’。3.帕雷托最优是指当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如果任何改变都不能使至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的状况变坏,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就达到最优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二.选择题1.AC2.CD3—5.DCD6—10.DDADD1.AC.58
2.CD.3.D.4.C.生产契约线上的点都是在资源量既定的条件下的最大产量。5.D.6.D.7.D.因为所有人平等地分享收入属于规范分析,帕累托效率不能用于研究规范分析。8.A.9.D.10.D.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两个生产者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相等。三.简答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答:第一,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在完全竞争经济中,要素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三,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2.为什么说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答:第一,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将交换和生产这两者方面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第二,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要将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讨论生产和交换的最优的帕累托最优条件。3.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为什么向右上方突出?答: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最优产出组合中,两种最优产出的变化是相反的: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第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是因为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4.假设所考虑的经济体系由m个消费者、n个生产者、r种资源和s种产品组成。并设每一消费者对每一种产品都有所消费,而每一生产者利用各种资源去生产各种产品。资源进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试表述该经济体系下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答:帕累托最适度条件可通过构筑拉格朗日函数求得。这些条件是:对s种产品中的任意两种产品而言,它们对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对所有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即:MRS1jk=MRS2jk=…=MRSmjk=MRT1jk=MRT2jk=…MRTnjk j,k=1,2,……s 对r种资源中的任意两种资源而言,它们对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对所有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即:MRS1jk=MRS2jk=…=MRSmjk=MRTS1jk=MRTS2jk=…MRTSnjk j,k=1,2,……r对s种产品和 r种资源中的任意一种产品和任意一种资源而言,它们对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把该资源转化为该产品的生产转换率,即该资源的边际产出。即:MRS1jk=MRS2jk=…=MRSmjk=MP1jk=MP2jk=…MPnjk j=1,2,…,r; k=1,2,…s第十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信息不对称,也叫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58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 4.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5.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不乏补偿的损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7.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8.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9.只要产权是明确的而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二选择题DADADDAABCDDD;1.D.2.A.由于不完全竞争下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照MR=MC进行生产,导致P>MC而不是P=MC的帕累托最优。3.D.“制定反托拉斯法”是纠正垄断带来的低效率的。4.A.当某厂商的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社会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私人的边际成本曲线上方,则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就会位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左方。因此有厂商产量大于帕累托最优产量。5.D。某一经济存在外部经济时,有社会利益大于私人利益,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6.D.7.A.8.A.9.B.10,C.根据科斯定理可得。11.D.12.D.13.D.三、判断题×××√×√√√四、计算题1.解:(1)由市场需求函数58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3)垄断下,社会福利的纯损失为课本中”垄断和市场失灵的表现”图中的三角形abc的面积2.解:在政府没有补贴时,厂商能生产的产量为私人企业利润极大的产量。令MC=MR,即12=2Q-40,得Q=26。政府补贴后,厂商的边际收益增加到16元。令MR=MC,即2Q-40=16,得Q=28。可见,政府补贴后可增产2单位。3.解:(1)牧场净收益最大的养牛数将由P=MC给出,即800=10x,得x=80。(2)每户牧民分摊的成本是。再根据P=MC得:养牛数将是从中引起的问题是牧场因放牧过度,数年后一片荒芜,这就是所谓公地的悲剧。五、简答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2.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58
答: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因为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3.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答: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是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令、和、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但又有,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上不等式中可以得到:,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再假定,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4.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答: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58
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5.什么是科斯定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为什么会认为规定产权办法可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答:关于什么是科斯定理,西方学者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该定理可表述为: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失75元,5户共损失375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除尘器,二是给每户买一台价值5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生作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150元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还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15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以前,以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根据传统理论,市场不是万能的,在许多情况下会失灵,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市场失灵,从而纠正因市场失灵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并因此而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基础。公益物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不完全的市场和信息不完整、不对称,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这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补充这些失灵,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就是政府的天责。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生物学题(周带答案).doc
- 微积分 第一章习题解答(下).doc
- 微积分3习题答案.doc
- 微经答案习题二.doc
- 微观(5版)习题及答案(新).doc
- 微观经济学 毕军贤 课后习题答案1.doc
- 微观经济学1-13章答案 崔东红版 沈阳工业大学.doc
-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pdf
-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
- 微计算机原理部分习题答案.pdf
- 微计算机原理部分习题答案1—6章.doc
- 心理学练习题答案.doc
- 心理行为与文化课后习题所有答案.docx
-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复习题.doc
- 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综合复习题集及答案详解.doc
- 题库_最新作业及答案.doc
- 慕课书法鉴赏习题答案.docx
- 慕课测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