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 MB
- 2022-04-29 14:03:2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1.11题1-1解图 图1.12题1-2解图 图1.13题1-3解图 图1.14题1-4解图1-5解1-6解1-7解1-8解1-9解1-10解1-11解1-12解 1-13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1、3的角速比为:1-14解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3的速度为:,方向垂直向上。1-15解要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1、轮2和机架4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和,如图所示。则:,轮2与轮1的转向相反。1-16解(1)图a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 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2)图b中的CD杆是虚约束,去掉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故图b中机构的自由度为: 所以构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题2-1答:a),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b),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c),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d),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题2-2解:要想成为转动导杆机构,则要求与均为周转副。(1)当为周转副时,要求35
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见图2-15中位置和。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综合这二者,要求即可。(2)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见图2-15中位置和。在位置时,从线段来看,要能绕过点要求:(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位置时,因为导杆是无限长的,故没有过多条件限制。(3)综合(1)、(2)两点可知,图示偏置导杆机构成为转动导杆机构的条件是:题2-3见图2.16。图2.16 题2-4解:(1)由公式,并带入已知数据列方程有:因此空回行程所需时间;(2)因为曲柄空回行程用时,转过的角度为,因此其转速为:转/分钟题2-5解:(1)由题意踏板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取适当比例图尺,作出两次极限位置和(见图2.17)。由图量得:,。解得:由已知和上步求解可知:35
,,,(2)因最小传动角位于曲柄与机架两次共线位置,因此取和代入公式(2-3)计算可得:或:代入公式(2-3)′,可知题2-6解:因为本题属于设计题,只要步骤正确,答案不唯一。这里给出基本的作图步骤,不给出具体数值答案。作图步骤如下(见图2.18):(1)求,;并确定比例尺。(2)作,。(即摇杆的两极限位置)(3)以为底作直角三角形,,。(4)作的外接圆,在圆上取点即可。在图上量取,和机架长度。则曲柄长度,摇杆长度。在得到具体各杆数据之后,代入公式(2—3)和(2-3)′求最小传动角,能满足即可。图2.18题2-7图2.19 解:作图步骤如下(见图2.19):(1)求,;并确定比例尺。(2)作,顶角,35
。(3)作的外接圆,则圆周上任一点都可能成为曲柄中心。(4)作一水平线,于相距,交圆周于点。(5)由图量得,。解得:曲柄长度:连杆长度:题2-8解:见图2.20,作图步骤如下:(1)。(2)取,选定,作和,。(3)定另一机架位置:角平分线,。(4),。杆即是曲柄,由图量得曲柄长度:题2-9解:见图2.21,作图步骤如下:(1)求,,由此可知该机构没有急回特性。(2)选定比例尺,作,。(即摇杆的两极限位置)(3)做,与交于点。(4)在图上量取,和机架长度。曲柄长度:连杆长度:题2-10解:见图2.22。这是已知两个活动铰链两对位置设计四杆机构,可以用圆心法。连接,,作图2.22的中垂线与交于点。然后连接,,作的中垂线与交于点。图中画出了一个位置。从图中量取各杆的长度,得到:,,题2-11解:(1)以为中心,设连架杆长度为,根据作出,,。(2)取连杆长度,以,,为圆心,作弧。(3)另作以点为中心,、,的另一连架杆的几个位置,并作出不同半径的许多同心圆弧。(4)进行试凑,最后得到结果如下:,,,。机构运动简图如图2.23。35
题2-12解: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2-10)可得到方程组:联立求解得到:,,。将该解代入公式(2-8)求解得到:,,,。又因为实际,因此每个杆件应放大的比例尺为:,故每个杆件的实际长度是:,,,。题2-13证明:见图2.25。在上任取一点,下面求证点的运动轨迹为一椭圆。见图可知点将分为两部分,其中,。又由图可知,,二式平方相加得可见点的运动轨迹为一椭圆。3-1解 图3.10题3-1解图如图3.10所示,以O为圆心作圆并与导路相切,此即为偏距圆。过B点作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凸轮与从动件在B点接触时,导路的方向线。推程运动角如图所示。3-2解图3.12题3-2解图如图3.12所示,以O为圆心作圆并与导路相切,此即为偏距圆。过D点作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35
凸轮与从动件在D点接触时,导路的方向线。凸轮与从动件在D点接触时的压力角如图所示。3-3解:从动件在推程及回程段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方程分别为:(1)推程: 0°≤≤150°(2)回程:等加速段 0°≤≤60°等减速段 60°≤≤120°为了计算从动件速度和加速度,设。计算各分点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值如下:总转角0°15°30°45°60°75°90°105°位移(mm)00.7342.8656.18310.3651519.63523.817速度(mm/s)019.41636.93150.83259.75762.83259.75750.832加速度(mm/s2)65.79762.57753.23138.67520.3330-20.333-38.675总转角120°135°150°165°180°195°210°225°位移(mm)27.13529.26630303029.06626.25021.563速度(mm/s)36.93219.416000-25-50-75加速度(mm/s2)-53.231-62.577-65.7970-83.333-83.333-83.333-83.333总转角240°255°270°285°300°315°330°345°位移(mm)158.4383.750.9380000速度(mm/s)-100-75-50-250000加速度(mm/s2)-83.333-83.33383.33383.33383.333000根据上表作图如下(注:为了图形大小协调,将位移曲线沿纵轴放大了5倍。): 图3-13题3-3解图3-4解:图3-14题3-4图根据3-3题解作图如图3-15所示。根据(3.1)式可知,取最大,同时s2取最小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最大。从图3-15可知,这点可能在推程段的开始处或在推程的中点处。由图量得在推程的35
开始处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最大,此时<[]=30°。 图3-15题3-4解图 3-5解:(1)计算从动件的位移并对凸轮转角求导 当凸轮转角在0≤≤过程中,从动件按简谐运动规律上升h=30mm。根据教材(3-7)式可得: 0≤≤ 0≤≤ 当凸轮转角在≤≤过程中,从动件远休。S2=50 ≤≤ ≤≤ 当凸轮转角在≤≤过程中,从动件按等加速度运动规律下降到升程的一半。根据教材(3-5)式可得: ≤≤ ≤≤ 当凸轮转角在≤≤过程中,从动件按等减速度运动规律下降到起始位置。根据教材(3-6)式可得: ≤≤ ≤≤ 当凸轮转角在≤≤过程中,从动件近休。S2=50 ≤≤ ≤35
≤ (2)计算凸轮的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 本题的计算简图及坐标系如图3-16所示,由图可知,凸轮理论轮廓上B点(即滚子中心)的直角坐标为图3-16式中。 由图3-16可知,凸轮实际轮廓的方程即B′点的坐标方程式为因为所以故 由上述公式可得理论轮廓曲线和实际轮廓的直角坐标,计算结果如下表,凸轮廓线如图3-17所示。x′y′x′y′0°49.3018.333180°-79.223-8.88510°47.42116.843190°-76.070-22.42120°44.66825.185200°-69.858-34.84030°40.94333.381210°-60.965-45.36940°36.08941.370220°-49.964-53.35650°29.93448.985230°-37.588-58.31260°22.34755.943240°-24.684-59.94970°13.28461.868250°-12.409-59.00280°2.82966.326260°-1.394-56.56690°-8.77868.871270°8.392-53.041100°-21.13969.110280°17.074-48.740110°-33.71466.760290°24.833-43.870120°-45.86261.695300°31.867-38.529130°-56.89553.985310°38.074-32.410140°-66.15143.904320°43.123-25.306150°-73.05231.917330°46.862-17.433160°-77.48418.746340°49.178-9.031170°-79.5625.007350°49.999-0.354180°-79.223-8.885360°49.3018.333 图3-17题3-5解图35
3-6解:图3-18题3-6图从动件在推程及回程段运动规律的角位移方程为:1.推程: 0°≤≤150°2.回程: 0°≤≤120°计算各分点的位移值如下:总转角(°)0153045607590105角位移(°)00.3671.4323.0925.1827.59.81811.908总转角(°)120135150165180195210225角位移(°)13.56814.63315151514.42912.8030.370总转角(°)240255270285300315330345角位移(°)7.54.6302.1970.5710000根据上表作图如下:图3-19题3-6解图3-7解:从动件在推程及回程段运动规律的位移方程为:1.推程: 0°≤≤120°2.回程: 0°≤≤120° 计算各分点的位移值如下:总转角(°)0153045607590105位移(mm)00.7612.9296.1731013.82717.07119.239总转角(°)120135150165180195210225位移(mm)20202019.23917.07113.827106.173总转角(°)240255270285300315330345位移(mm)2.9290.76100000035
图3-20题3-7解图4.5课后习题详解4-1解 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顶隙 中心距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齿槽宽 4-2解由 可得模数 分度圆直径 4-3解由 得4-4解 分度圆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基圆半径 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0; 压力角为。35
齿顶圆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4-5解 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假定则解得 故当齿数时,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圆大于齿根圆;齿数,基圆小于齿根圆。4-6解 中心距 内齿轮分度圆直径 内齿轮齿顶圆直径 内齿轮齿根圆直径 4-7证明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临界位置是极限点正好在刀具的顶线上。此时有关系:正常齿制标准齿轮 、,代入上式短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图4.7题4-7解图4-8证明如图所示,、两点为卡脚与渐开线齿廓的切点,则线段即为渐开线的法线。根据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切点为。 再根据渐开线的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可知:AC 对于任一渐开线齿轮,基圆齿厚与基圆齿距均为定值,卡尺的位置不影响测量结果。 图4.8题4-8图 图4.9题4-8解图4-9解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的两个齿轮,分度圆齿厚相等。但是齿数多的齿轮分度圆直径大,所以基圆直径就大。根据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小,则渐开线曲率大,基圆大,则渐开线越趋于平直。因此,齿数多的齿轮与齿数少的齿轮相比,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均为大值。4-10解35
切制变位齿轮与切制标准齿轮用同一把刀具,只是刀具的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模数、压力角、齿距均分别与刀具相同,从而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基圆直径也相同。故参数、、、不变。 变位齿轮分度圆不变,但正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增大,且齿厚增大、齿槽宽变窄。因此、、变大,变小。 啮合角与节圆直径是一对齿轮啮合传动的范畴。4-11解 因 螺旋角 端面模数 端面压力角 当量齿数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4-12解(1)若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则标准中心距应 说明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齿轮传动有齿侧间隙,传动不连续、传动精度低,产生振动和噪声。(2)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因 螺旋角 分度圆直径 节圆与分度圆重合 ,4-13解 4-14解 分度圆锥角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35
外锥距 齿顶角、齿根角 顶锥角 根锥角 当量齿数 4-15答:一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必须分别相等,即、。 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外啮合),即、、。 一对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大端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11-1解1)由公式可知:轮齿的工作应力不变,则则,若,该齿轮传动能传递的功率11-2解由公式可知,由抗疲劳点蚀允许的最大扭矩有关系:设提高后的转矩和许用应力分别为、当转速不变时,转矩和功率可提高69%。11-3解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验算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1)许用应力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270-500正火硬度:140~170HBS,取155HBS。查教材图11-7,查教材图11-10,35
查教材表11-4取,故:(2)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为:其中:小齿轮转矩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齿宽中心距齿数比则:、,能满足接触强度。(3)验算弯曲强度,验算公式:其中: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则:满足弯曲强度。11-4解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目前的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将许用应力降低以弥补磨损对齿轮的影响。(1)许用弯曲应力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45钢正火硬度:170~210HBS,取190HBS。查教材图11-10得,35
查教材表11-4,并将许用应用降低30%故 (2)其弯曲强度设计公式: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取齿宽系数齿数 ,取齿数比 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因 故将 代入设计公式因此 取模数中心距 齿宽 11-5解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折断,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验算其齿面接触强度。(1)许用弯曲应力查教材表11-1,大小齿轮材料40Cr表面淬火硬度:52~56HRC,取54HRC。查教材图11-10得,查材料图11-7得。查教材表11-4,因齿轮传动是双向工作,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将极限值乘70%。故 (2)按弯曲强度设计,设计公式:35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取齿宽系数齿数 ,取齿数比 齿形系数应将齿形系数较大值代入公式,而齿形系数值与齿数成反比,将小齿轮的齿形系数代入设计公式,查教材图11-9得因此 取模数(3)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其中:中心距 齿宽 ,取满足接触强度。11-6解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与其当量齿数之间的关系:(1)计算传动的角速比用齿数。(2)用成型法切制斜齿轮时用当量齿数选盘形铣刀刀号。(3)计算斜齿轮分度圆直径用齿数。(4)计算弯曲强度时用当量齿数查取齿形系数。11-7解见题11-7解图。从题图中可看出,齿轮1为左旋,齿轮2为右旋。当齿轮1为主动时按左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当齿轮2为主动时按右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35
轮1为主动 轮2为主动时图11.2题11-7解图11-8解见题11-8解图。齿轮2为右旋,当其为主动时,按右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方向;径向力总是指向其转动中心;圆向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图11.3题11-8解图11-9解(1)要使中间轴上两齿轮的轴向力方向相反,则低速级斜齿轮3的螺旋经方向应与齿轮2的旋向同为左旋,斜齿轮4的旋向应与齿轮3的旋向相反,为右旋。(2)由题图可知:、、、、分度圆直径 轴向力要使轴向力互相抵消,则:即 11-10解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校核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1)许用应力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0MnB调质硬度:240~280HBS取260HBS;大齿轮35SiMn调质硬度:200~260HBS,取230HBS。查教材图11-7:;查教材图11-10:;查教材表11-4取,故: 35
(2)验算接触强度,其校核公式: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齿宽 中心距 齿数比 则: 满足接触强度。(3)验算弯曲强度,校核公式: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满足弯曲强度。11-11解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按接触强度设计,然后验算其弯曲强度:(1)许用应力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0MnB调质硬度:240~280HBS取260HBS;大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查教材图11-7:;查教材图11-10:;35
查教材表11-4取,故: (2)按接触强度设计,其设计公式:其中:小齿轮转矩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齿宽系数取中心距齿数比将许用应力较小者代入设计公式则: 取中心距初选螺旋角大齿轮齿数 ,取齿数比: 模数 ,取螺旋角 (3)验算其弯曲强度,校核公式:小齿轮当量齿数 35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满足弯曲强度。11-12解由题图可知: ,高速级传动比 低速级传动比 输入轴的转矩 中间轴转矩 输出轴转矩11-13解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按弯曲强度设计,然后验算其接触强度。(1)许用应力查教材表11-1齿轮40Cr表面淬火硬度:52~56HRC取54HRC。查教材图11-7: 查教材图11-10: 查教材表11-4取 ,故: (2)按弯曲强度设计,其设计公式: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齿宽系数取大齿轮齿数 ,取35
齿数比: 分度圆锥角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则平均模数:大端模数 取(3)校核其接触强度,验算公式:其中:分度圆直径 锥距 齿宽 取则:满足接触强度。11-14解开式齿轮传动只需验算其弯曲强度(1)许用弯曲应力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310-570正火硬度:160~200HBS取190HBS。查教材图11-10:;查教材表11-4取,故: 35
(2)校核弯曲强度,验算公式: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分度圆锥角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 、分度圆直径 锥距 齿宽系数 平均模数 则: 满足弯曲强度。11-15解(1)圆锥齿轮2的相关参数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锥角 平均直径 轴向力 (2)斜齿轮3相关参数分度圆直径 轴向力 35
(3)相互关系因得:(4)由题图可知,圆锥齿轮2的轴向力指向大端,方向向下;斜齿轮3的轴向力方向指向上,转动方向与锥齿轮2同向,箭头指向右。齿轮3又是主动齿轮,根据左右手定则判断,其符合右手定则,故斜齿轮3为右旋。 图11.6题11-16解图11-16解见题11-16解图。径向力总是指向其转动中心;对于锥齿轮2圆周力与其转动方向相同,对于斜齿轮3与其圆周力方向相反。13-1解(1) (2) = =2879.13mm(3)不考虑带的弹性滑动时,(4)滑动率时,13-2解(1) 35
(2) =(3) ==13-3解由图可知= 图13.6题13-3解图13-4解(1) =(2)由教材表13-2得 =1400mm(3) 13-5解 由教材表13-6得35
由教材表13-4得:△=0.17kW,由教材表13-3得:=1.92kW,由教材表13-2得:,由教材表13-5得:取z=313-6解由教材表13-6得由图13-15得选用A型带由教材表13-3得选初选取==1979.03mm由教材表13-2得=2000mm由教材表13-3得:=1.92kW,由教材表13-4得:△=0.17kW由教材表13-2得:,由教材表13-5得:取z=413-7解选用A型带时,由教材表13-7得,依据例13-2可知:,=2240mm,a=757mm,i=2.3,35
。由教材表13-3得=2.28kW,由教材表13-4得:△=0.17kW,由教材表13-2得:取z=5由此可见,选用截面小的A型带较截面大的B型带,单根带的承载能力减小,所需带的根数增多。13-8解略。13-9解由教材表13-9得p=15.875mm,滚子外径15.875(0.54+cot=113.90mm15.875(0.54+cot=276.08mm=493.43mm14-1解I为传动轴,II、IV为转轴,III为心轴。14-2解 圆整后取d=37mm。14-3解 35
14-4解 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即:代入数值计算得:。14-5解这两个轴都是心轴,只承受弯矩。两种设计的简化图如下:图14.5题14-5解图图14.6(a)中,因为是心轴,故,查相关手册得:,则考虑到键槽对轴的削弱,直径再扩大4%。得:图14.6(b)中,14-6解 故。35
14-7解由题可知,,若不计齿轮啮合及轴承摩擦的功率损失,则(i=Ⅰ,Ⅱ,Ⅲ)设:,则,,14-8解1.计算中间轴上的齿轮受力中间轴所受转矩为:图14.8题14-8解图35
2.轴的空间受力情况如图14.8(a)所示。3.垂直面受力简图如图14.8(b)所示。垂直面的弯矩图如图14.8(c)所示。4.水平面受力简图如图14.8(d)所示。水平面的弯矩图如图14.8(e)所示。B点左边的弯矩为:B点右边的弯矩为:C点右边的弯矩为:C点左边的弯矩为:5.B点和C点处的合成最大弯矩为:6.转矩图如图14.8(f)所示,其中。7.可看出,B截面为危险截面,取,则危险截面的当量弯矩为:35
查表得:,则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轴II的直径为:考虑键槽对轴的削弱,对轴直径加粗4%后为:14-9解该题求解过程类似于题14-8。在此略。14-10解 钢的切变模量,按扭转刚度要求计算,应使即14-11解1.求该空心轴的内径空心轴的抗扭截面模量实心轴的抗扭截面模量令,即解得圆整后取。2.计算减轻重量的百分率实心轴质量=密度×体积空心轴质量空心轴减轻重量的百分率为42.12%。16-1解由手册查得6005深沟球轴承,窄宽度,特轻系列,内径,普通精度等级(0级)。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也可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可用于高速传动。35
N209/P6圆柱滚子轴承,窄宽度,轻系列,内径,6级精度。只能承受径向载荷,适用于支承刚度大而轴承孔又能保证严格对中的场合,其径向尺寸轻紧凑。 7207CJ角接触球轴承,窄宽度,轻系列,内径,接触角,钢板冲压保持架,普通精度等级。既可承受径向载荷,又可承受轴向载荷,适用于高速无冲击,一般成对使用,对称布置。 30209/P5圆锥滚子轴承,窄宽度,轻系列,内径,5级精度。能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适用于刚性大和轴承孔能严格对中之处,成对使用,对称布置。16-2解室温下工作;载荷平稳,球轴承查教材附表1,(1)当量动载荷时在此载荷上,该轴承能达到或超过此寿命的概率是90%。(2)当量动载荷时16-3解室温下工作;载荷平稳,球轴承当量动载荷查教材附表1,可选用轴承6207(基本额定动载荷)。16-4解(1)计算当量动载荷 查手册,6313的, ,查教材表16-12,并插值可得 ,所以, 当量动载荷(2)计算所需基本额定动载荷查教材表16-9,室温下工作;查教材表16-10有轻微冲击,球轴承35
因所需的,所以该轴承合适。16-5解选择轴承型号 查教材表16-9,工作温度125℃时,;载荷平稳, 选用球轴承时, 查教材附表1,根据和轴颈,可选用球轴承6408(基本额定动载荷). 选用滚子轴承时, 查教材附表1,根据和轴颈,可选用圆柱滚子轴承N208(基本额定动载荷)。(2)滚子轴承的载承能力较大,并查手册可知其径向尺寸小。16-6解(1)按题意,外加轴向力已接近,暂选的角接触轴承类型70000AC。(2)计算轴承的轴向载荷(解图见16.4b)由教材表16-13查得,轴承的内部派生轴向力,方向向左,方向向右 因, 轴承1被压紧 轴承2被放松(3)计算当量动载荷 查教材表16-12, ,查表16-12得, 查表16-12得,(3)计算所需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查教材表16-9,常温下工作,;查教材表16-10,有中等冲击,取;球轴承时,35
;并取轴承1的当量动载荷为计算依据 查手册,根据和轴颈,选用角接触球轴承7308AC合适(基本额定动载荷)。16-7根据工作要求,选用内径的圆柱滚子轴承。轴承的径向载荷,轴的转速,运转条件正常,预期寿命,试选择轴承型号。解正常条件下,;;滚子轴承 当量动载荷查手册,根据和轴颈,选用圆柱滚子轴承N310(基本额定动载荷)。16-8解(1)求斜齿轮上的作用力 齿轮传递的转矩 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齿轮的圆周力 齿轮的径向力 齿轮的轴向力 由图可知,斜齿轮为右旋,主动小齿轮,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其轴向力指向右(2)求轴承径向载荷 假设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啮合点位于小齿轮的上端。图16.12题16-8解图1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35
左端轴承1的径向载荷 右端轴承2的径向载荷(3)求轴承的派生轴向力 现已知 、、(向右) 查教材附表3,圆锥滚子轴承30206的接触角(向右)(向左)(4)求轴承的轴向力 因 向右、向右、向左图16.13题16-8解图2 左端轴承1被放松 右端轴承2被压紧 (5)求当量动载荷 查教材表16-12圆锥滚子轴承 ,查表16-12得, 查表16-12得,(6)求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 正常条件下,;;滚子轴承,查教材附表3,圆锥滚子轴承30206的当量动载荷取35
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 V1.1 Beta.doc
- 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课后习题答案.pdf
- 机械振动基础(李晓雷等)课后习题答案.doc
- 机械振动基础课后习题答案.doc
-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习题解答.doc
- 机械设计(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最新).doc
- 机械设计(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细心整理最全系列)(3、5~7章).doc
- 机械设计(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 1-15章.doc
-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 第四版 西北工大版.doc
-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doc
- 机械设计基础1-8章答案.doc
- 基础_第2版_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部分答案(有些题号是错误的).doc
-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及答案.doc
-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集(附解答).pdf
- 机械设计基础所有的答案.doc
-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陈立德 罗卫平.doc
- 机械设计基础部分习题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