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6.00 KB
  • 2022-04-29 13:59:24 发布

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9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第一节项目概况1第二节编制依据3第三节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3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及现状评价13第一节区域概况13第二节资源条件19第三节项目现状评价26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7第一节项目建设必要性27第二节项目建设可行性32第四章总体布局及项目设计34第一节项目指导思想34第二节项目建设原则34第三节主要规划依据36第四节项目总体思路37第五节总体布局38第六节植物景观规划39第七节电气照明41第八节给排水消防给水系统42第五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43第一节项目实施原则及步骤43第二节项目实施组织机构与分工43第三节项目建设工期45第四节建设进度安排计划45 第六章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消防47第一节劳动保护47第二节安全与保护50第三节消防51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及景观的保护52第一节环境保护的目的52第二节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保护措施54第三节森林景观及景点景物的保护55第四节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55第五节工程环境管理建议55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56第八章工程项目节能措施58第一节节能的目的58第二节节能的意义59第三节节能的范围59第四节工程节能的措施59第九章征地拆迁63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4第一节投资估算编制范围64第二节编制依据64第三节编制说明65第四节工程收费标准说明65第五节总投资额及技术经济指标65第六节资金筹措及还贷计划67第十一章项目偿债能力分析70第十二章效益分析73第一节生态效益分析73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74第三节经济效益分析75第十三章风险分析77第十四章项目管理84第一节计划管理84第二节资金管理85第三节项目管理85 第四节保证措施85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86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88第一节结论88第二节建议89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二、项目建设地点XX市中心城区三、项目性质改扩建四、项目主管单位XX市人民政府五、项目业主单位概况1、业主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业主单位为XX市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于2009年6月经XX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以盘活资产存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创新投融资体制,搭建融资平台,加大对城市教育、卫生及新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XX市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公司基本情况:公司性质: 项目法人:公司注册资金:30000万元公司地址:3、公司经营范围:主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开发。兼营:其他项目建设施工、项目投资策划与咨询、中小企业贷款担保。4、公司的经营方式:坚持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功能,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以产权经营、资本积聚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吸纳金融和社会资金,投资发展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过产权管理、资本运营及项目管理等形式,经营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源有效配置,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根据XX市人民政府安排,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由XX市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代建单位对项目进行组织和实施。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2010年03月受项目业主单位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任务。我公司成立了“项目组”,2010年03月“项目组”与相关部门洽商协调,收集了与本项目相关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并对主要工程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了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出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及评估。七、可研报告研究的范围及内容首先确定项目建设业主单位,阐述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和范围,说明项目建设外部条件,提出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及方案阐述,提出环保、森林防火方案,说明项目组织机构,提出项目建设工期及实施进度计划,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及使用计划,提出项目贷款偿还方案,对项目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提出结论和建议。第二节编制依据1、《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人民政府)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010.02)3、1:500电子地形图4、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委托书5、其他相关资料。第三节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一、遵循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超前准备,留有余地的原则;2、 坚持以丰富旅游景观资源、全面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合理配置森林旅游资源的原则;3、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建设规模与公园实际需要相匹配的原则;4、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5、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二、项目性质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010.02),的性质定为以现有的人文景物、山体林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优美环境为基础,建成以绿色山体为特色,包含丰富多样的山体景观、特有的高原植物景观、城市景观空间,以自然山体风光、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丰富文化内涵的独特的大型综合性城市生态公园。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为XX市城区市民。三、项目地位1、公园是组成XX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实体,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XX市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2、公园是XX城市居民重要的文化娱乐休憩场所,特别是满足中心城区的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活动需求,并有效缓解XX市中心区综合性公园节假日超负荷运转的压力。3、公园是XX市新的城市形象标志之一,是XX市 中心城区绿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中心城区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核心,将大自然景观引入城市中心,其健全的生态环境,自然的山体风光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呼应,真正体现XX市生态型、园林化的规划特色。更能从根本上凸显XX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重要意义。4、公园是极具吸引力的休闲旅游胜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绿意盎然的山体,自然栖息的野生动植物,独特人文景物景观,丰富的文化娱乐内容将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型休闲旅游胜地。四、建设规模是XX中心城区的名山,与坐落在城东的龙蟠山摇摇相对,形成虎踞龙盘之势。景区占地55.7公顷,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自然风光奇特险峻,人文景物集中,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是XX市古今闻名的旅游胜地。五、建设内容通过XX市环城绿化(一期)工程的实施,游览步道建设项目投资60多万元,已建成游览步道7900米(其中梯道2639米;平缓道5261米);双层仿古六角亭2座,单层仿古六角亭2座。通过我单位组织人员对现场的调查和查勘,经过分析目前整个景区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游览步道的交通组织不合理、道路密度分配不均、铺装材料的档次不高、供游人驻足休憩及观景的场所不足、森林覆盖率低和林相单一、植物景观层次不够丰富、附属服务设施的配置不完善等。所以本次项目将新建观景亭、游览步道、休闲观景平台、景区 大门、园建、亭台、植物景观的营造以及附属服务设施设置等等。1、主要建设项目(1)主次出入口及园林建筑根据公园的性质和内外交通组织,为方便游人就近入园及公园管理,全园共规划7个出入口(其中4个主出入口,3个次出入口):●西主出入口:位于公园西面靠近翠屏路(综合性)●北主出入口:位于公园北面靠近XX一中(一般性)●东主出入口:位于公园东面靠近洪山路XX头步发电厂宿舍(一般性)●南主出入口:位于公园南面南环西路与贵毕大道处设(一般性)●其他3个次出入口保留现状位置结合公园地形、现状景观和功能分区,全园共规划15个景点:●三王亭(已建)●虎啸亭(新建)●虎步亭(已建)●虎跃亭(已建)●虎踞亭(已建)●中心景亭(新建)●6个观景平台(新建)(2)游览步道已建成游览步道7900米(其中梯道2639米;平缓道5261米),新建游览步道3126.5米,规划对已建游览步道进行面层材料改造。 在适当的位置结合观景的需要,设置观景平台。(3)景观林培育的风景资源,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通过景观林的培育旨在扩大、提升的整体森林景观为目的,本次项目安排营造景观林面积510.4亩,通过增植花灌木、常绿树、落叶树、观赏树种等进行风景林的培育,扩大绿化覆盖面积和提升绿化景观资源;安排现有林分改造面积186.5亩,使单一的次生林地、灌木林地变成森林景观资源,增加景观层次;在游览步道沿线、重点的景点附近、景区主次入口的位置进行特殊处理的绿化种植。(4)森林防火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它会给森林(景观)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人口流动性大,火源管理的难度将愈来愈大,项目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森林防火不容忽视。随着项目开发的逐步深入,游人活动范围会不断的扩大,火灾隐患会更加突出。应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原则,提高火险意识,积极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森林法》、《护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政策、法规、法令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遵守。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设立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配有无线电通讯设备,设有专人负责。除已有机构及人员外,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护林员,进行常年巡护监测,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发现火情及时组织扑灭。本项目将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的消防工作方针,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①、各建筑物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布置消防通道,并合理配置消防器材。②、建筑物内均设室外消防栓,采用环状消防给水网。③、室外消防水量为20升/秒,室内消防水量为20升/秒。④、电气消防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电气设备应达到规范的规定,各消防控制室内根据消防要求设置消防紧急启动按钮。⑤、所有消防用电气设备配电线路应穿管保护,暗敷在非燃烧的结构内,保护厚度不少于30mm。⑥、防雷:对原有古建筑物以及新建筑物均需要防雷,均属三类防雷建筑,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装设防雷及接地装置。(5)森林病虫害防治①、主要病虫害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景观的一个主要因素,严重时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通过外业调查,森林病虫害主要有:a.松毛虫、松黄叶蜂:二者交替发生,危害较为严重;b.小蠹虫类:危害较为普遍,其中危害严重的主要为华山松大小蠹;c.松梢螟、松针锈病:危害普遍,程度轻微;d.蚜虫、白粉病:主要危害阔叶树种,危害普遍,程度轻微;e.炭疽病:主要危害阔叶树种,危害程度较为严重; f.竹丛枝病、竹秆锈病、蚧壳虫、竹鼠:危害竹类,危害普遍,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对林木生长危害较大病虫、鼠害需及时进行防治。对其它病虫害要进行监测,做好预测预报,根据发生的危害程度,需要防治时,再做防治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即发即防。②、防治措施a.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设立病虫害监测预报点,并指定专人负责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组织机构。加强林分抚育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增强林分的抗御能力。b.针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特点,在林相改造后的林地内,集中清理伐区剩余物,并喷洒杀虫水。c.生物防治:重点治理,有计划、有目的保护天敌,招引益鸟,人工繁殖寄生蜂,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平腹小蜂等)、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等)和食虫鸟类来控制虫害的发生。d.设置饵木:在彻底清除虫害的基础上,可设置饵木诱杀,通常利用衰弱木、梢头木等作为饵木,于4月底以前放在林中空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剥皮处理,以消灭诱来的害虫。e.化学防治: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适时突击开展防治。主要防治手段有烟剂防治、喷粉防治和喷雾防治等。(6)附属服务设施设置公厕、垃圾桶、指示牌以及警示牌的设置 六、项目建设目标1、通过对景观林的营建,次生林、灌木林等林相的改造,在游览步道沿线、重点的景点附近、景区主次入口的位置进行特殊处理的绿化种植。使的的森林风景资源得到进一步步的扩大,树种结构、树种配置更加趋于合理,森林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四季景色更为迷人,环境更加优美、为游人创造一个优美、宁静、舒适的旅游环境2、建设全天候、全方位的林火监测设施网,使了望监测面积达到835亩以上,林火监测可视率达到95%以上,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控制在0.1‰以内,力争不发生等级以上的森林火灾,有效地保护的森林景观资源,保护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使生物种群数量增多,森林景色更加绚丽多彩,珍稀野生动植物得以繁衍和发展,更加适宜于开展多种旅游活动。3、通过观景亭、游览步道、休闲观景平台、大门、园建、亭台、植物景观的营造以及相关配套附属服务设施的配备,达到功能具备、创造休憩、观光、健身的场所。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人文、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总之,项目建设完成后,使公园具备比较完善和先进的保护、宣传、休闲娱乐等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适应以植物景观为主体的生态旅游迅猛发展的客观需要。七、结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和改善XX市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预防发生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能力,并有效缓解XX市 中心区综合性公园节假日超负荷运转的压力。通过对项目全面分析论证,在布局上具有合理性,建成后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将产生重要作用。通过投资估算、效益评估,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产业发展上是必要的。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或摘要备注一项目业主单位XX市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二项目代建单位XX市建设局三项目类别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四项目建设规模1总用地面积公顷55.72园林建筑小品㎡2903游览步道㎡5627.70(新建)7900(面层改造)4人工景观林培育亩5005重点绿化种植㎡100006森林消防项1五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3192.091静态投资万元2967.292建设期利息万元225.61六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万元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万元2373.832地方配套资金万元593.46七地方配套资金占总投资比例%20八项目贷款年限年10其中:仅付息不还本期还本付息期年年28九偿贷资金来源政府贮备土地拍卖十项目建设工期年2 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及现状评价第一节区域概况一、历史沿革,行政区划XX之名,始于元代,历史上曾被四川、云南、湖南、贵州行省领属。XX周为卢国南境,战国时属牂牁古国西北境,秦属巴蜀郡东南部地;汉置平夷县;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平夷县为郡治;东晋简文帝时改为平蛮;刘、宋、梁、陈至隋无变化;唐置羁縻州;宋为禄州羁縻;元置XX驿;明建XX卫;清康熙四年,设立分巡XX道。光绪5年,移贵西道驻XX,县内行政区划沿用里、屯、伍、甲制。国民元年,定XX县属大定府,全县行政区划沿用清制。民国21年,全县行政区划自县以下分区、乡、镇,XX县城先设东关、南关、西关、北关四镇,后并为毕阳镇。民国38年全县划定为17个乡、1个镇。1993年12月份,XX撤县设XX县级市,下辖27个建制镇和8个乡(其中6个少数民族乡)、6个办事处,共有43个居委会和196个居民小组,行政区划建制设置一直沿袭至今。XX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资源底蕴相当深厚,全区共有古文化遗址5处,古墓33处,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66处,彝汉文石刻181处,革命遗址,遗迹34处,文物葬品98件。尤具特色的大方城北“奢香墓葬”、黔西沙窝区的“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XX青场镇“新石器时代遗址”、龙场镇的“ 大屯土司庄园遗址”、威宁中水镇的汉墓群。这些无不体现XX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XX又是一个革命老区。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于1934年1月在XX建立。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金沙县(打鼓新场);1936年2月,贺龙、任弼时、王震、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XX时,在这里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4个县的95个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5000多名各族青年参加了红军。二、城市性质、职能及规模1、城市性质贵州省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个省区之一,XX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东邻省会贵阳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地区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交界,北与四川接壤,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XX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享受国家、省的优惠政策。XX地区还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全区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XX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区268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回、仡佬、白族等三十六个民族,2005年末人口726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8%。 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大好机会,XX地区已制定了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XX市中心城区是XX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信息中心,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重要商贸、物流集散地,以能源工业、轻工业和生态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2、城市职能①、贵州省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贵州西部经济带上的主要城市节点之一;②、XX试验区的服务基地和示范基地;③、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XX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④、以能源工业为基础,轻工业和先进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性产业布局基地;⑤、是经济开发、社会文明、文化繁荣、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丰富的现代化城市。3、城市规模近期30万人,远期为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2350万m2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达到78m2;远期为5298万m2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达到88.3m2。 三、社会经济及市政基础设施1、XX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全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84.04亿元,2007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2.75亿元,同比增长14.13%,其中,第一产业17.47亿元,增长6.02%,第二产业3064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35.93亿元,增长21.16%;三次产业结构从22:38:40调整为21:36:4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总收入从4.36亿元增加到4.41亿元,增长16.97%。实现财政总收入4.36亿元,增长21.4%,增收768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5亿元,增长22.68%,增收6373万元,是近年来增幅较大的一年,财政收支结构逐步改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9亿元,增长5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1亿元,增长17.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98元,增长26.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84元,增长16.46%,净增351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社会经济发展自“十五”计划执行以来,XX市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和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三大主题,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建设经济强市统揽工作全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实施城建带动、项目拉动和“三农” 联动三大战略,推动了经济的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顺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2.96亿元预计增加到2005年的52.83亿元,年均增长12.1%,超过“十五”计划提出增长10%的目标;财政收入由1.99亿元增加到3.17亿元,年均增长9.6%,超过“十五”计划提出增长8.5%的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建设和管理迈出新步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为“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是XX市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XX市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XX市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省委进一步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会动摇,支持力度不会减弱,发展步伐不会放慢,为我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确定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XX市可以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实施煤电化工一体化新能源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在区域环境方面,XX市地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指挥中心,为地委、行署所在地,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省委、省政府继续把XX市列入建强的二十个县市,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会进一步加大,有利于XX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通过十七年试验区建设的不懈努力,XX市 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基础打得扎实,条件更为有利,我们已经站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的起跑线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是进一步改变经济社会面貌的强大动力。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XX市经济总量少,人均水平低;农业基础脆弱,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产业支撑;地方财力较为单一,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矛盾较为突出,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利益关系处理难度加大。虽然XX市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环境有利于XX市加快发展。3、市政基础设施为了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必须先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是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区交通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截止2005年底,贵毕高等级公路全线贯通,完成了到区内各县城的油路改造,连接周边省区的油路改造基本完成;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2469公里,比“九五”末增加751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2.78公里,二级公路500公里,三级公路1400公里。内昆铁路威宁段建成投入使用,隆黄铁路黄织段已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启动国家规划的重点高速公路网络杭州-瑞丽、厦门-成都高速公路中遵义-金沙-大方-XX-纳雍-水城、赤水-XX 、贵阳-织金等途经我区路段的建设。为开发我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抓紧做好XX飞机场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第二节资源条件一、自然地理状况1、地理位置XX市处贵州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扼川、滇、黔三省要冲;距省城贵阳216公里;乃中共XX地委、XX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2、地势地貌XX市属云贵高原剥蚀构造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小,以丘峰洼地、残丘洼地和向斜盆地为主。断裂、褶皱较发育,出露地层主要是三叠系的碳酸盐岩。绝对高程多在1000~2200米之间,大部分地段自然横坡为15~40度,局部为陡崖,境内植被较发育。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洪涝等。最高海拔1612.6米,最低海拔1491.6米。3、气候条件XX地区大部份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 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4、交通条件XX市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东有海龙路、居二路、大纳路,南有贵毕路,西有毕纳路、毕威路,北有毕赤路。目前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709.99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80.416公里,基本形成以城区中心,辐射各乡镇,联通毗邻两省六县市的公路网络。县乡道路正逐步改造为四级油路,国家规划建设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成厦高速公路将横贯XX市。500辆出租车穿梭于城区的大街小巷;50辆公交车分6路把城郊连为一体。5、生态植被XX地区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岩溶贫困山区,1988年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制约瓶颈。为探索适合XX地区林业生态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对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优良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扩繁、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开发、天然林保育及人工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体系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特色景观调查及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体系构建。6、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全市均属于长江上游支流,以中部北大水沟梁子相应山脉(金银山脉)为分水岭,北东部为赤水河水系,总流域面积为144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30%,南西部为乌江水系,流域面积为1966.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7.70%。境内河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有29条,河网密度大,分布较均匀。大部分河道迂回曲折,切割深、比降大,跌水、瀑布多,不利于通航。水力资源丰富,水能总蕴藏量20.83万千瓦,可开发量达到11.576万千瓦。地下水中碳酸盐岩溶水丰富,分布较广。全市地下水点已探明的有273处,天然动出量为10.07亿立方米。7、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本地区基本烈度Ⅵ度。8、生物资源生物资源:XX地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5个县为“全国烤烟生产基地县”属全国四大烟区之一。威宁自治县为“全国畜牧业基地县”;大方,黔西为“全国生漆基地县”。区内盛产杜仲,天麻,党参等名贵中药材。薯类,辣椒,生漆,大蒜,苡仁米,竹等为XX土特产,享誉省内外 二、历史人文条件  与灵峰寺是XX人耳熟能详的两个名字,曾经因口口相传而被错讹成“虎鸡山”、“牛峰寺”,至今还有很多“老XX”仍是这样地称呼着。还曾经是XX的一座文化名山,有较为悠远的人文历史。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那时的XX城还是一个卫城,XX兵备道陈性学迁建文庙于上,直到清代乾隆年间上的文庙遗址尚存。了解到的一个历史传闻: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瓦尔刺死后,筑有数十处疑冢,所筑的疑冢大如土山,XX、赤水都有。XX的疑冢据传就筑在上。三、社会经济条件XX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直到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仅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然增长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XX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了XX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迫使陡坡开荒,林、灌、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面积的60%以上,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互为因果,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导致大片土地石漠化,从根本上将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针对XX地区严峻的现实,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立XX“开发扶贫、生态建设” 试验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的赞同,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建立XX“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建立后,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大计的指引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领导小组、XX试验区北京专家顾问组、深圳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和各方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的实际,充分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精神,抓住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坚持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中,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通过十九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两大机遇,开始走出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逐步实现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贫困状况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通过21年不懈努力,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72.7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4.04亿元,增长14.13%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增幅,尤其是“十五”期间,年增幅达12.46%,粮食产量从1988年的103.8万吨上升到250.52万吨,农民纯收入从226元上升到2044元,贫困人口减少到58.9万人,5个国家级贫困县已相继越过温饱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8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根据XX地区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XX 地区已经成为贵州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早在试验区建立之初,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指出,XX试验区必须坚持以改变贫困面貌,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并把能否如期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的目标作为衡量试验区成败的首要标准。XX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全区居住着汉、彝、苗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的比例高,少数民族乡占全区重点贫困乡比重大,是XX地区贫困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一特点,21年来,XX试验区坚持以开发扶贫工作统揽全局,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在扶贫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解决群众温饱、优先投入见效快覆盖面广、优先投放贫困少数民族村组户、优先投入技术物资配套、优先投放能带动种养业发展的项目;同时,把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切实把扶贫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全区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88年的312.2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56万人,试验区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促进了XX地区社会安定和谐与民族团结。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XX 试验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动运用和体现,也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是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长期探索实践的产物,XX试验区是这种探索实践的典型范例。17年来,XX试验区所走的是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之路,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所指引的道路。在新的改革试验中,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让这项“具有国际意义的小试验、大方向”工作结出更加丰硕之果。XX市是XX地委、行署驻地,也是XX试验区中心城市。至2005年底,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建成区由8km2增加至17km2,城区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由9万多人增至目前约20万人,城市基础建设取得较大的成绩。贵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XX至省会城市贵阳的行车时间从6小时缩短为3~4小时,城市供水能力从8000m3/d扩至108000m3/d,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投入使用,倒天河一、二期治理包括城市生活污水截污沟干沟已基本形成,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尤其是2007年前老城区十条道路的改造完成,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围绕正在建设的XX地区行政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形成的南部新城区,围绕XX市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形成的东部新城区以及倒天河二期治理工程形成的望湖片区,已经连片形成XX城市的东南部城市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正在兴起。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XX市的城市建设不仅滞后于我国西部地区相类似的城市,也滞后于试验区的总体发展,与XX试验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XX 试验区的总体发展。第三节项目现状评价一、公园现状通过XX市环城绿化(一期)工程的实施,游览步道建设项目投资60多万元,已建成游览步道7900米(其中梯道2639米;平缓道5261米);双层仿古六角亭2座,单层仿古六角亭2座。通过我单位组织人员对现场的调查和查勘,经过分析目前整个景区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游览步道的交通组织不合理、道路密度分配不均;2、园路及平台铺装材料的档次不高且品种单一、没有特色;3、供游人驻足休憩及观景的场所不足分布不均;4、森林覆盖率低和林相单一、植物景观层次不够丰富、5、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稳定性岌岌可危;6、缺乏引导游人和生产管理性的专用出入口;7、与公园相配套得附属服务设施配置不完善;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项目建设必要性随着XX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返璞归真、沐浴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空间,已成为久居城市闹市区的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一种向往。以及家庭旅游、自助旅游的日益兴起,使人们对旅游环境、旅游条件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众多旅游者的需要,通过建设有目的地改善园内森林景观资源的数量,有重点地丰富森林景观结构和景观层次,加大保护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安全的力度和保护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提高公园科普宣传教育的范围和深度,为游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氛围以及保护森林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整脏治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公园的特殊价值与功能作用,有效促进人工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的需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环境整治在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扩大种群规模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显著的成果。通过人工培育风景林、花灌木的种植,使其植物生态群落得以自然恢复。实践表明,环境整治后的生态物种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和丰富,群落的稳定性也随之提高,这也验证了“种类多样性促进 群落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通过实施公园的综合整治工程,为我们广大市民创造一个集休憩、观光、健身的场所、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人文、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充分考虑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真正做到还民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憩、游览和开展各项公共活动的娱乐场所。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XX市城区中心的一片生态绿肺。2、是加快XX“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并为其创造必要基本前提条件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景观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关心,并在不断寻求理想家园,“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令人无比向往。XX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 试验区,试验区是以践行以人为本,探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实道路,系统综合地处理社会、自然和人全面发展关系的国家级试验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长期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迅速,生态恶化,富集的资源难以合理、有效、有序地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严重地阻滞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解决长期困扰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时任中共贵州省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历时一年多,以科学的开创精神和智慧,在走遍全省86个县市区,多次深入XX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将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环境系统、人自身的生产与发展系统通盘考虑,进行统筹安排,提出了总揽试验区和谐社会建设、孕含着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在XX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作了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讲话。他指出:“我们必须对XX试验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自身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XX试验区建设,”一要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二要以改革总揽全局,加快改革步伐;三要注意智力开发和培养、引进人才;四要全方位扩大开放;五要发扬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精神”。根据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由各民主党派组建的北京专家组的指导帮助下,XX地委、行署明确提出试验区的工作思路是:“以加速开发扶贫、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通过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组织建设,启动商品经济,促进全面发展;利用政策引导和采取特殊措施,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寓生态建设于开发扶贫之中,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基础上,把教育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粮食、人口、生态协调发展”。这一思路闪耀着的智慧光芒,为试验区健康发展发挥了长期的导向作用。努力完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和公益设施体系建设,城市社会更加和谐。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绿化建设,塑造城市特色,建设“ 山水园林城市”、“休闲胜地”,以规划调控和引导城市走特色发展之路。力争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城市环境面貌更加优美。所以,从加快XX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步伐,从城市城区建设创造必要的硬件基础条件的角度看,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3、是加快XX市城镇化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进程的需要。要加快城市化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就必须要满足城市经济活动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并依据城市新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结构调整方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和基础及各种公用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以及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进行新区建设。本项目正是按照XX中心城区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调整经济结构的总体目标要求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符合XX市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XX城区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XX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适应了XX中心城区建设及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调整的实际需要。因此,从满足XX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等方面看,建设本项目是很有必要的。4、是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尽快将旅游业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的需要根据XX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XX市是XX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线旅游服务中心城市,连接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XX属岩溶地貌,开发历史悠久,具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岩溶景观和其他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高原明珠”之称的威宁草海,被誉为“地下天宫”的织金洞,有“天然公园”之称的百里杜鹃(包括奢香博物馆),“古,野,奇,曲”的纳雍总溪河风光(乌江第一漂),叹为观止的大方九洞天及十里溶洞探险漂、大屯土司庄园风景区和众多的史前文物,古建筑群,古石刻,这些风景名胜与安顺龙宫,黄果树瀑布一道,构成了贵州西线旅游区。XX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前景辉煌。美丽的XX,正以无穷的魅力,迎接国内外游客的到来。是具有服务和交通枢纽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的旅游城市。XX中心城区必须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旅游业培育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本项目建设,不仅可加速推进XX中心城区的经济开发与建设,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而且还有力推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尽快将旅游业培育为XX中心城区支柱产业,创造更为优良的环境空间。所以,从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并将其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尽快将旅游业培育为XX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看,建设本项目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项目建设可行性一、资源优势1、气候条件优越,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2、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3、深厚的人文景观资源二、区位优势贵州省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个省区之一,XX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东邻省会贵阳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地区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交界,北与四川接壤,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XX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享受国家、省的优惠政策。XX市中心城区是XX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信息中心,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重要商贸、物流集散地,以能源工业、轻工业和生态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三、交通优势XX市 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东有海龙路、居二路、大纳路,南有贵毕路,西有毕纳路、毕威路,北有毕赤路。目前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709.99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80.416公里,基本形成以城区中心,辐射各乡镇,联通毗邻两省六县市的公路网络。县乡道路正逐步改造为四级油路,国家规划建设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成厦高速公路将横贯XX市。500辆出租车穿梭于城区的大街小巷;50辆公交车分6路把城郊连为一体。四、产业优势2007年,XX地区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要求,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提出了巩固烤烟油菜产业,狠抓草地畜牧业、特色经果林和马铃薯产业“三业并举”的思路,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按照“速度加快、规模做大、品牌做响、档次提高、产业延长”的要求,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构建山区特色现代畜牧业体系。22、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3、按照“市场为导向,基地为抓手,示范为带动,产业化为动力”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建设。  第四章总体布局及项目设计第一节项目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基本思路,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为目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组织,营建具有地域特色、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是XX市内的名山,与座落在城东的龙蟠山遥遥相对,形成虎踞龙蟠之势,具有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景观形象的功能、对整个XX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案设计为打造观景、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城市生态景观区,伫立在倒天河西岸,形成一个天然的特大型观景平台,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条件,营造出宁静、清雅的山体景观来吸引游人观景旅游。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山林绿化,积极改造山体环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城市天然的绿色背景,加强城市周围山体绿化,保护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第二节项目建设原则打造XX地区的旅游品牌,展示和提升XX试验区旅游形象,进一步提高XX 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提高城市品位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整治与人文环境整治紧密结合,整个山体建设与城市大环境紧密结合,以景观绿化改造取得环境效益,以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取得社会效益,以综合整治改善投资和旅游环境拉动经济发展,充分体现改造工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和长期性,为XX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基本保持现有的地形地貌,按不同的地形特点,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改造,尽量少动土石方,合理布局。2、生态性原则:保护和恢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贯彻“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让公园建设在不破坏自然的基础之上,以大量的绿化、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作为场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公园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3、地方性原则:把握地区特征,利用乡土植物,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地方特色,创造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使公园景观文化本土化。4、独特性原则:引入国际上现代园林设计的新理念,结合的特点和公园现状优势,创造出新意的特色,使其有别于其它城市公园的特有景观。5、景观共享性原则:公园的景观规划是让游人在绿地中休闲、游赏,故景观的规划应注重可达性、共享性,力求游人可进入、可参与、可享受于其中。6、生物多样性原则: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要素,通过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来形成丰富的景观类型,达到景观多样性,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节主要规划依据1、《公园设计规范》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199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68--97)7、《2004年贵州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及《2004年贵州省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计价定额》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3、《贵州省森林条例》1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6、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7、《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1994)19、《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措施》2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2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第四节项目总体思路结合XX市历史文化古迹和生态试验区的特色文化,通过对山体上景观环境的改造,建筑风格的统一与协调、植物植被的生态调节,增加活动空间与绿地空间等方式,营建在XX市中的重要景观据点。景观设计引入XX生态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从文化场景和文化符号两方面来体现生态民族文化。设计中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具有丰富人文景观特色的休闲圣地。以北镇关为旅游、观景、休闲的核心主体,有机结合周边生态环境与地域变化组成城市的特色景观区、旅游区、文化休闲区等。设计突出强调总体形象,利用丰富的绿化和地形变化,以及开阔的观景空间处理,形成层次丰富、地方个性鲜明的特色山体,同时利用保留原有历史人文建筑,增设亭台、廊架、牌坊、指示牌等元素,共同构筑XX 生态民族文化的城市形象。每到一个停留的平台或者上山的步道上也可以看到主要中心亭的位置,可以引导游人的方向。在每个开阔的休息平台中,其主要作用使停留人群和上山人群分开,互相不受干扰影响。注意山体高低形式的多样性与生态性。利用种植不同高低形式的植物遮挡原有的坟墓和造成不良的景观视线。本案作为XX市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休憩、观赏、休闲、旅游等功能,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结合当地建筑特色,融入XX市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具有XX特色的建筑物。山体上的的建筑、或铺装,或自由布局,与山体相结合,适应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营造不同的意境物象。设计中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观景优美环境清雅的休闲健身圣地。第五节总体布局1、观景平台:观景平台利用位置的分区,使观景人群与上山人群分开,在交通上互相不受到干扰,每个平台都可以仰望山上最高中心亭及最佳的城市景观。平台的设置可以提供多种景观视觉享受,山体内外景观饱览于脚下。2、广场铺装:两个主次入口广场作为基地的标志,采用自然和谐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休闲空间中的开敞广场,满足活动、集会的功能。登山步道铺装材料以当地石材为主,主要为青石、红棉石等保证形式和风格上和谐统一,最大限度的满足大量人流。 3、节点与景观小品:在主入口及休息平台设置具有强烈标识性的雕塑景观、亭、廊、景墙等景观小品,丰富景观内容。由特色文化廊架、独具地方人文气息的景园小品组成景观平台、集会广场等。4、登山步道:为降低成本保留了大部份原有上山路。山体道路围绕最高峰的中心景亭而设,其形态似珍珠链,每到一个最佳观赏点设一个景观节点,让游人在游山的乐趣中大饱眼福。第六节植物景观规划在对其他自然山林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其都是由密林、疏林、林间空地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的穿插组合,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山林景观。经调查分析后,我们认为应该要有较高比例的密林,只有高比例的密林才可呈现出莽莽苍苍的山林气势,保证总体景观效果。而适量的疏林和林间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如同透气的天窗,有效的调节植物景观节奏,丰富植物景观空间层次,给游人呈现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意境,使景观更为自然。另一方面,还可结合景点、设施形成游人的休憩活动空间,满足公园的功能要求。考虑到本项目的规模尺度,一般园林的种植方式很难适应,故在设计时借鉴了林业专业中的一些造林手法,并重点研究了林业中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等混交方式,选择出适合本项目的混交方式。 调查中我们发现多层次、多品种是自然山林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在林缘部分,各种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层层叠叠,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这些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加强了景深,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其次,复层种植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的绿量,对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作用比单层树木大,具有更好的生态效益。第三,合理配置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及维护的能力,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比单一纯林强,可减少一部分养护管理工作。在植物品种选择上应贯彻乡土化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这里的乡土树种除了原产地土生土长的植物外,还应包括引种成功后已经本地化的植物。乡土植物在当地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抗性强,相对于外来树种具有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后期养护管理简单等优点。而缓苗快,长势好,对一个需要在短时间内就要达到一定景观效果的项目来说更是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乡土植物的大量运用还能使园林绿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体现地方特色。植物品种的多样化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提高绿地的生态价值。丰富的植物品种提高了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取得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益。主要绿化树种:常绿乔木及小乔木:柳杉、广玉兰、桂花、女贞、杜英、香樟、石楠、杨梅、深山含笑、棕榈。落叶乔木及小乔木: 银杏、鹅掌楸、白玉兰、枫香、乌桕、栾树、鸡爪槭、红枫、榉树、朴树、喜树、紫叶李、日本晚樱、碧桃。常绿灌木:南天竺、海桐、栀子花、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火棘、山茶花、含笑、八角金盘、大叶黄杨、桃叶珊瑚、小叶女贞、茶梅、红花继木,美人蕉、红叶石楠、龟甲冬青、红花六月雪、鸢尾。落叶灌木:贴更海棠、丰花月季、紫丁香、紫荆、木芙蓉、木槿、石榴、毛杜鹃,春夏鹃、木本绣球、紫薇、紫叶小檗、迎春花竹类植物:凤尾竹、棕竹、钓鱼竹、慈竹、琴丝竹。藤本植物:紫藤、五叶地锦(爬山虎)、藤本月季、中华常春藤、油麻藤草坪及地被植物:马蹄金、红花咋将草、石蒜、葱兰、沿阶草、麦冬。第七节电气照明本项目电源由附近低压配电柜引~380V电源到管理房配电箱;本工程采用~380/220V供电,TN-C-S接地系统。所用照明灯具为:庭院灯:在登山步道上间距30米布置、高度为3.5米;广场灯:在主次入口、观景平台以及人流较集中的地方设置,高度为6米。 1、本设计照明灯具均采用交流220V电源电压,灯泡推荐采用进口产品。2、所有气体放电灯具,在出厂前应装配提高功率因素的电解电容器,以保证气体放电灯具的功率COSφ≥0.85。3、本设计所选灯型仅供参考,在同等功率下,可选用其它样式灯型,具体选用由建设方确定。4、园路、广场及绿化和景观照明控制;采用时钟分时段自动控制灯亮和熄,并能手动和自动方转换。第八节给排水消防给水系统本工程采用高压给水消防系统,消防用水量15L/S,水源为市政给水。在水源点附近设置加压泵房用DN80给水管将水提升至山顶,并在山顶设置一容积200m³的消防蓄水池。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山顶消防水池供给。室外消防水管管径为DN110。 第五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第一节项目实施原则及步骤本着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对本项目做如下的实施与安排:1、公园项目的实施,首先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积极与相关单位配合,为本项目实施创造条件。2、建立专门的机构,作为项目执行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3、由业主委派专人担任项目的法人代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执行以及联络均由项目负责人全权代表负责。4、项目的设计、借贷、施工安装等履行单位,应与项目执行单位履行必要的法律手段,违约责任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5、项目执行单位应与履行单位协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表,并在履行前通知有关各方。项目执行单位应为履行单位开展创造条件,项目履行单位也应服从执行单位的指挥和调度。第二节项目实施组织机构与分工工程应实行项目法人制,拟成立XX公园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五个职能部门: 1、行政管理:负责筹建处的日常行政工作,以及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等工作。2、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及资金的使用安排和收支手续。3、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与安装施工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察、监督、检查以及工程验收工作。4、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工作。5、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以及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毕节市虎踞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工程指挥部组织机构如下:指挥部负责人计划财务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设备材料行政管理 第三节项目建设工期根据该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以及项目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到位的时间,本项目建设工期拟确定为2年。即争取在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第四节建设进度安排计划项目建设从编写可行性报告时计算起,本项目包括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项有关审批手续,工作约3个月。根据工期定额和该项目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工期约为24个月,预计从2010年5月开始,详见项目实施进度表。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时间项目2010年2011年2012年1-6月7-12月1-6月7-12月1-6月7-12月完成设计、地勘及施工招标等土建工程施工设备安装施工验收及评价 第六章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消防第一节劳动保护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2、《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6年10月4日3、《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劳字(1998)48号】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劳动安全卫生设计除依据以上法规外,还须遵守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二、主要危害因素分析本工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一般包括地震、暴雨洪水、雷击、不良地质、风向、气温等因素:其二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包括有振动与噪声、高温辐射、火灾爆炸事故及其他(诸如机械伤害、触电、坠落、碰撞等)各种因素。(1)自然危害因素分析①地震 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的自然现象,尤其对构筑物的破坏作用更为明显。它作用范围大,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②暴雨和洪水暴雨和洪水威胁工程安全,其作用范围大,但出现的机会不多。③雷击雷击能破坏建、构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④不良地质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甚至影响人员安全。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往往只有一次,作用时间不长。⑤风向风向对有害物质的输送作用明显,若人员处于危害源的下风向,则极为不利。⑥气温人体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范围,会产生不舒服感,气温过高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则可能发生冻坏设备。气温对人的作用广泛,作用时间长,其危害后果较轻。自然危害因素的发生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但可以对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轻人员、设备等可能受到的伤害或损坏。(2)生产危害因素分析 ①高温辐射当工作场所的高温辐射强度大于4.2Jcm.min时,可使人体过热,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使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水盐代谢出现混乱,消化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准确性差,极易发生事故。②振动与噪声振动能使人体患振动病,主要表现在头晕、乏力、睡眠障碍、心悸、出冷汗等。噪声除损害听觉器官外,对神经体统、心血管系统亦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接触,能使人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力减退,使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增多。③火灾爆炸火灾是一种剧烈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火灾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一般来说,本工程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④其他安全事故机械伤害、触电、坠落、碰撞等事故均对人身形成伤害,严重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 第二节安全与保护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3、《建筑灭火的配置设计规范》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系列》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8、《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9、《火灾自动报誉系统设计规范》二、安全保护措施1、公园内应设消防设施。2、对所有设备均设安全防护罩,并设有明显标志。3、对游乐设施等设备按规定检修,保证运行安全。4、对公园公路急弯、上下坡处设醒目标志,险道处设斑马墩、防护层。5、在地势险峻处险景点设防护栏杆。 第三节消防一、消防要求本项目将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各建筑物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布置消防通道,并合理配置消防器材。2、建筑物内均设室外消防栓,采用环状消防给水网。3、室外消防水量为20升/秒,室内消防水量为20升/秒。4、电气消防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电气设备应达到规范的规定,各消防控制室内根据消防要求设置消防紧急启动按钮。5、所有消防用电气设备配电线路应穿管保护,暗敷在非燃烧的结构内,保护厚度不少于30mm。6、防雷。风景区年暴日数为23天/年,对原有古建筑物以及新建筑物均需要防雷,均属三类防雷建筑,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装设防雷及接地装置。第七章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及景观的保护第一节环境保护的目的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资源,是公园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森林风景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一、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项目周围无废气生产单位,主要污染气源来自汽车尾气。根据XX地区环境监测站监测,2005年XX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全年完全能满足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大气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再次是二氧化氮,污染最轻的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为0.067mg/m³,年月平均降尘量为7.80吨/平方公里。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为0.O15mg/m³,比2004年呈下降趋势;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为0.O17mg/m³,比2004年呈下降趋势。全市出现一次酸雨,降水PH平均值为5.32-5.04。年均降水PH平均值为7.00,比2004年的6.78稍高。二、声环境影响预测2005年XX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噪声均值昼间为56 分贝,夜间48.9分贝。昼间等效声级处于“较好”以上水平的点位占监测点位总数的62.83%,说明XX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相对较好。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噪声均值为69.7分贝,未超标,夜间等效噪声均值为63.4分贝,超标8.4分贝:超过70分贝的路段为总干线长的23.81%,总体看来,XX市区交通道路噪声处于“较好”水平的路段占总千线的大多数。治理项目所涉及的区域声环境可达XX市环保局声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工程实施对植被面积的破坏相对较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只要在工程完成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植被,这些植物种类则很快自然恢复。根据调查结果,工程实施需特别保护现植被,工程已对此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对生态影响主要是对植被的影响,且是暂时的,项目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后,所以生态环境会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四、固体废物影响预测分析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特性,以及处理方法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 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和弃渣,包括土方施工开挖出的渣土、树根、碎石等;物料运送过程的物料滴洒,包括沙石、混凝土等;铺路修整阶段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此外,施工人员的进驻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会统一安排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工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固体废弃物只有弃土和弃渣。第二节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保护措施一、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减少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造林绿化美化过程中,注意保护原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二、营造风景林尽量采用混交林,维护生态多样性。采用带状、块状和株间混交等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主要为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之间的混交、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之间的混交、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之间的混交以及不同灌木树种之间的混交等。同时注意保留造林地及其周围原有的林木,以便与新造林形成镶嵌结构。加大混交比例,以维护生态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三、科学防虫,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四、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产生的废弃物及垃圾应集中处理,杜绝形成新的污染。 第三节森林景观及景点景物的保护森林景观及景点景物是游人观光游览的主要对象,更是森林公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项目建设中,应严格加以保护。制定完善的景点景物保护制度,对园内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的自然景点及有特殊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要列为重点保护对象,采取特殊保护措施,严禁施工人员乱写、乱刻、乱划,损害景物景点。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论证,严禁乱修滥建,影响景观质量。第四节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完成后,可改善人民精神面貌,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改善旅游与投资环境,促进XX市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难以计量的社会效益,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本项目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详见经济评价章节)第五节工程环境管理建议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实施,可以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提供技术、方法和资源上的保障,达到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首先应成立与工程无利益冲突的独立于施工部门的环境管理机构,且该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具有适当的资历和经验,以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其次,应该根据工程的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工程设计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等各阶段的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管理机构还应每月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修订。此外,还要委托地方环境监测部门进行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以及时了解施工的方式和由于施工造成的生态破坏程序,并反馈到有关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式和方位,使施工造成的生态影响降低至最小。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及水土流失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设计单位、业主与承包商在设计、施工期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各项目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到各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与工程施工相结合,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而且对敏感点的影响可降到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本项目的实施还可以带来很多社会效益,如下:1、项目建成后,公园将成为人民休憩、观光、健身的场所。2、项目建成后对改善整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对提高整体环境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项目建成后XX市整体生态环境将得到提高,城市化进程及步伐能得到加大。结论:工程的建设不仅对项目区域环境现状会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第八章工程项目节能措施第一节节能的目的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经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时,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和项目审查问责制。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实施差别电价力度和落后产能的力度,对淘汰落后产能由市有关部门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供电部门停止供电。   此外,国家还将加大投入,全面实施十大重点工程:燃煤工作锅炉(炉窑)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二节节能的意义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二、节能可以大大减少开支,减缓我国电力不足的矛盾,还可以减轻发电厂对环境的污染。三、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大力推行“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的灯光环境,是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迫切、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三节节能的范围本工程节能主要表现在景观照明设计方面以及灯具的选择上。第四节工程节能的措施一、景观照明节能措施 1、在确保功能和效果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亮灯数量和时间,景观照明应全面推广半夜灯,尽力实行双回路供电,分全夜灯回路和半夜灯回路,无条件提供专门半夜灯回路的可采用单相半夜供电,但应保持三相平衡;主园路用半夜亮灯方式、主次入口和重要景点采用单相半夜供电亮灯方式。2、选用发光效率高的光源。目前道路照明使用最多的是高压钠灯,显色性差、耗电量高,急需节能、环保、长寿命的照明技术来替代。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日趋成熟,大功率半导体光源功效已经达到80lm/W,城市路灯照明节能改造成为可能,半导体光源在景观照明中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半导体照明行业的热点。在景观照明领域推广半导体照明技术,将有效地减少电费支出、降低电缆铺设费用、降低维护成本,同时有助于各级政府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光源的节能主要取决于它的发光效率,但光源的选用不能单纯从光效出发,应根据其它性能如显色指数、使用寿命、启动特性等综合考虑,合理运用。选择光源的原则有:⑴尽量减少白炽灯的使用量;⑵推广使用细管径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⑶逐步减少高压汞灯的使用量,特别是不应随意使用自镇流高压汞灯;⑷积极推广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和节能灯。3、选用优质高效的灯具。灯具性能对节能至关重要,主要是灯具效率和配光的作用。灯具效率是在规定条件下照明灯具发射的光通FL与灯具内的全部光源在灯具外点燃时发射的总光通FS之比,用“h”表示,即h=FL/FS 。一般来说,h同灯罩材料的反射比与透射比成正比,敞开式灯具的效率取决于灯具开口面积S0与反射面积S比值及反射罩的形状。为了尽量减少灯光在灯具内的损失,S0/S愈大愈好。反射罩的形状主要造成灯光在灯罩内多次反射。因此,选择灯具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应有较高的利用系数;⑵合理选择灯具的配光;⑶优先选用块板式灯具;⑷尽量选择不带附件的灯具;⑸尽量选用具有高保持率的灯具。4、对所有变压器输出电压进行检测、调档,使输出电压为额定值,若无法调低,可采用省电机进行降压节能。经测试,省电机的省电率在11%~23%之间。5、对电路进行无功补偿,可采用单灯补偿和集中补偿两种方式。单灯补偿就是在每盏灯上并联一个电容量适当的电容器进行补偿,既减少照明电路的无功功率,也能降低低压照明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同时,因为线路电流降低,可选用较小截面的导线。单灯补偿的经验值:250W、400W高压钠灯补偿电容器电容值分别为30UF、50UF。集中补偿是将电容器集中装在配电装置中,其优点是安装简单,运行可靠,利用率高,缺点是不能减少低压线路上的电压损耗和电能损耗,只能对电网起无功补偿作用,另外,必须加装放电设备。6、推广使用电子镇流器。电子镇流器是交流——直流—— 交流变换器,将50HZ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后变为稳定直流,再将直流变换成高频电流作为灯电流。由于气体放电灯具有负伏安特性,而在高频状态下变为正伏安特性,使灯泡能正常启动。与电感式镇流器比较,具有如下优点:电感式镇流器自身能耗为灯泡的10%~15%,电子镇流器本身能耗极低,并且有恒功率输出的特点。7、保证变压器三相用电基本平衡。假如三相电流不平衡将增大线路损耗。假定三相平衡时每相电流为I,导线电阻为R,则线损为W1=312R;若三相电流不平衡,分别为I、1.5I、0.5I,则W2=12R+(1.5I)2R+(0.5I)2R=3.512R,显然线损增加。8、减少供电线路上的损耗。按公式S=I/In[式中S为电缆截面积(mm2),I为路灯负荷电流(A),In为经济电流密度(A/mm2)]选择电缆截面,使电阻为合理值,从而减小线损。9、选用高科技节能产品,如省电机、可调压的电子镇流器、微电脑路灯节电仪、单灯电源控制器等。 第九章征地拆迁本工程无拆迁只涉及到征地,本项目的征地为旱地。本项目的征地均为旱地。根据工程征地拆迁平面图,本项目征地合计32.29亩。征地见下表:征地表序号地类单位数量备注 旱地亩32.29 合计亩32.29 根据以上征地数量,最后测算出征地费用为283.63万元,,征地费用见下表:工程征地费用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单价(万元)数量(亩)总价(万元)备注1征地费亩4.632.29148.51按每亩4.6万元计算2耕地开垦费亩232.2964.57按每亩2.0万元计算3耕地占用税亩1334032.2943.07按每平方20元计算4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亩667032.2921.53按每平方10元计算5征地管理费   5.94按征地费的4%计算 旱地征地合计   283.63  旱地取得综合成本亩 32.298.79每亩取得综合成本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一节投资估算编制范围公园建设规模如下:本项目总占地面积55.7公顷,其中包括园林建筑小品,观景平台铺装。登山步道,主出入口牌坊,观景亭,管理房及公厕,森林消防等。第二节编制依据1、建设部1996年颁发试行的《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及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2、本可研究报告的工程设计方案及工程设计图纸资料。3、各项费用计算方法及标准按贵州省2004《市政工程计价定额》、《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计价定额》规定执行,同时根据“黔建施工通[2008]297号文件”进行上调。4、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现根据XX市市场实际价格,考虑相关因素,确定三材价格。5、第二部分其他费用根据建设部建标[1996]628号文件发布的“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贵州省有关规定计算。6、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征地、拆迁赔偿标准和有关规定。7、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2002年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及有关各项计算的规定。 8、土建工程根据(2004年)《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及参照同类型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估算。9、项目业主提出的项目其他说明文件。第三节编制说明1、采用的估算指标、费用标准及人工、材料单价主要依据《2004年贵州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和当地实际市场价格。2、本工程由于施工车辆不能直接达到施工现场,所有的材料均需人工二次搬运,因此我们单价里已经包含人工二次搬运费。3、其他各项的经济指标见道路工程估算总表。第四节工程收费标准说明1、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和其他费之和的5.0%计算。2、勘测费、设计费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计算。3、工程建设单位管理费、审查费、招投标费等按照国家、贵州省建设厅文件及贵州省物价局的相关文件而确定费率的。4、10年期固定资产银行贷款利息按5.94%计。第五节总投资额及技术经济指标根据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按设计的技术方案及估算标准测算,该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192.90万元,静态投资2967.29万元,建设期利息225.61万元。其中:第一部分2222.84万元,第二部分603.15万元,第三部分141.30万元,详见投资估算表。总投资额及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估算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单价(元)工程量投资额(万元)一第一部分工程费    Ⅰ园林绿化工程   1794.74 绿化景观林培育亩9538.10500.00476.91 重点绿化种植m2260.0010000.00260.00 登山步道(新建)m2300.005627.70168.83 登山步道面层改铺(原有)m2240.007900.00189.60 观景平台铺装m2360.006896.80248.28 观景亭(6座)m24000.00200.0080.00 廊(3座)m22250.0080.0018.00 管理房及公厕(其中公厕3座)m23450.00290.00100.05 牌坊座225000.004.0090.00 指示牌座500.0016.000.80 垃圾桶个1050.0054.005.67 座椅个720.00300.0021.60 特色景观柱个30000.0012.0036.00 小品雕塑个33000.0010.0033.00 土石方m360.0011000.0066.00Ⅱ景观照明套  173.00 大型山顶投射灯套8000001.0080.00 广场灯套1500030.0045.00 庭院灯套4000120.0048.00Ⅲ消防排水体统套  255.10 给水管Φ110m3504200.00147.00 地上式消火栓SS100/65套1500031.0046.50 化粪池Z7-20座350004.0014.00 减压阀个50004.002.00 阀门(闸阀)个350016.005.60 加压泵站座1000001.0010.00 高位水池(200m3)座3000001.0030.00 第一部分小计  2222.84二第二部分费:其他费用    土地征收费  283.63 拆迁补偿费  0.00 建设单位管理费 财建[2002]394号29.67  工程监理费 发改价格[2007]670号59.45 项目前期费用 计价格[1999]1283号27.00 勘察费 2002勘察设计收费标准17.78 设计费 2002勘察设计收费标准78.54 施工图预算、竣工图编制费 2002勘察设计收费标准14.14 施工图审查费  9.63 环境评估费 计价格[2002]125号10.30 水土保持费  10.00 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  3.33 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  11.11 工程保险费  22.23 招投代理费 计价格[2002]1980号10.83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8人  8.00 生产职工培训费及提前进厂费5人  7.50 第二部分小计  603.15 一~二部分合计  2825.99三预留费 一~二部分*比例5.00%141.30 静态资产投资合计   2967.29四建设期利息   225.61 项目建设总投资   3192.90第六节资金筹措及还贷计划一、资金筹措经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3192.90万元人民币,其中静态投资2967.29万元,经项目业主与银行协商的初步意见,资金来源的80%(2373.83 万元人民币)向国家银行申请贷款,其余20%(593.46万元人民币)自筹。贷款偿还按照10年期,年利率按照5.94%进行等额还款计划。二、资金使用计划在建设第一年,拟投入建设资金1780.37万元,其中银行贷款1424.30万元,贷款利息84.60万元。在建设第二年,拟投入建设资金1186.92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37.38万元,贷款利息141.01万元。完成全部工程。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序号年限合计建设第一年建设第二年项目一项目建设总投资3192.901864.981327.921静态投资2967.291780.371186.922建设期利息225.6184.60141.01二建设资金筹措2967.291780.371186.921自有资金593.46356.07237.382银行静态投资贷款2373.831424.30949.53三、还贷计划本项目还款来源着重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当年收益、部分的土地逐年开发增值及出让来还款, 本还款计划参照项目建设工期、土地出让时间及土地面积、进行预算。贷款偿还按照10年期,其中第一、二年不还本息,年利率按照5.94%进行等额还款计划。相关的还款本利息计算及还款计划见下表:还款计划表单位:万元时间贷款金额贷款利息等额还款本金等额还款本息2010年按年结息1424.300.000.000.002011年按年结息949.5384.600.0084.602012年按年结息141.010.00141.012013年按年结息141.01296.73437.732014年按年结息123.38296.73420.112015年按年结息105.75296.73402.482016年按年结息88.13296.73384.862017年按年结息70.50296.73367.232018年按年结息52.88296.73349.612019年按年结息35.25296.73331.982020年按年结息17.63296.73314.35合计2373.83860.132373.833233.96 第十一章项目偿债能力分析根据XX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商定的意见,本工程建设资金贷款部分,主要通过本项目拟建的工程项目周边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招、拍、挂所得土地收益来偿还,如果土地收益不够偿还时,财政预算安排其它资金进行弥补。一、土地成本分析依据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分析,拟将本项目周边可开发土地(旱地)范围内2010年的征地、拆迁安置、青苗补偿、复垦等费用,平均每亩12.0万元,并按10年内土地价格不变,2015年,即2020年,土地取得成本为12.0万元/亩。各年土地取得成本测算,详见土地取得成本测算表;2010年取得土地后的基础和公用设施配套费及其他费用,拟按平均每平方米37.5元考虑,并按2010-2015年年均增长7%,2016-2020年年均增长6%测算其土地开发成本。即2011年土地开发成本为2.68万元,2015年,土地开发成本为3.51万元,2020年,土地取得成本为4.69万元。各年土地开发成本测算,详见土地开发成本测算表。二、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据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分析,在本项目区域内,可开发、出让土地面积为150亩。按土地开发使用规划,拟按10年内出让、拍卖完考虑。 土地出让价格,2010年按平均每亩80万元计,以后年份2010-2015年年均增长7%,2016-2020年年均增长6%测算其土地出让价格。即2010年土地出让、拍卖价为80万元/亩,2011年土地出让、拍卖价为85.60万元/亩,2015为112.20万元/亩,2020年为150.15万元/亩。各年土地出让、拍卖所得收入,详见土地使用权出让、拍卖收益测算表。扣除土地取得及开发成本后的土地使用权收益,即为可用于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三、债务偿还能力计算通过对拟建项目周边可开发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拍卖所获得的土地收益,来作为偿还本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的资金来源。按贷款年限10年,前2年仅付息不还本,后8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测算,结果详见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按上述法计算,该项目前2年内,第一年应付利息额为84.60万元,第二年年每年应付利息额为141.01万元;后8年还本期内,每年应还本296.73万元。经计算,该项目年最高应偿还的贷款本息437.73万元,年最低应偿还的贷款本息额为314.35万元。据计算结果分析,本项目贷款本息偿还,约需37亩土地出让、拍卖价所得收益,才可满足偿债要求。由偿还能力测算结果看,此项目建设贷款偿还方案,可以满足银行对项目基本条件的要求,偿贷方案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各年土地取得及开发成本测算表序号年限土单位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合计1拟出让、拍卖的土地亩02265544333372土地取得成本万元/亩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 3土地开发成本万元/亩2.52.682.863.063.283.513.723.944.184.434.69  合计万元/亩14.5014.6814.8615.0615.2815.5115.7215.9416.1816.4316.69 各年土地使用权出让、拍卖收益测算表序号年限土单位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合计1土地出让、拍卖价格万元/亩80.0085.6091.5998.00104.86112.20118.94126.07133.64141.66150.15 2年土地出让、拍卖所获收入万元0.00171.20183.18588.02524.32561.02475.75504.29400.91424.97450.464284.123土地取得及开发成本万元0.0029.3529.7290.3876.3877.5362.8763.7648.5349.2850.08577.884出让、拍卖土地使用权收益万元0.00141.85153.46497.64447.93483.49412.88440.53352.38375.69400.393706.24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序号项目利率(%)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合计1人民币借款及还本付息5.94            1.1年初借款本息累积 0.001424.302373.832373.832077.101780.371483.641186.92890.19593.46296.73 1.1.1本金             1.1.2建设期利息             1.2本年借款 1424.30949.53          1.3本年应计利息  84.60141.01141.01123.38105.7588.1370.5052.8835.2517.63860.131.4本年还本    296.73296.73296.73296.73296.73296.73296.73296.732373.831.5本年付息 0.0084.60141.01141.01123.38105.7588.1370.5052.8835.2517.63860.131.6本年还本付息 0.0084.60141.01437.73420.11402.48384.86367.23349.61331.98314.353233.962偿还借款本金资金来源             2.1出让拍卖土地使用权收益 0.00141.85153.46497.64447.93483.49412.88440.53352.38375.69400.393706.242.2其他资金              合计(2.1+2.2) 0.00141.85153.46497.64447.93483.49412.88440.53352.38375.69400.393706.24 第十二章效益分析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公园基础设施,满足了后续发展的需求,为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节生态效益分析一、森林景观明显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公园通过营造风景林、林相改造、绿化美化旅游设施,风景林面积将扩大785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43%提高到85%,树种结构趋于合理,森林风景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森林景观得到明显的改善,四季景色更为丰富。通过森林防火体系和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设,将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环境,保护了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使生物种群数量增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得以繁衍和发展,为旅游者创造一个更加优美、宁静、舒适的森林旅游环境。二、森林防护效能增加生态效益表现在可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起到蓄存降水,补充地表和地下水、净化空气等作用 等多个方面。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每公顷森林年可涵蓄降水1205.5立方米,固持土壤20—30吨,以此推算,公园由于森林资源的增加,每年可净增加6702.6立方米,年固持土壤减少泥沙流失1389.5吨。此外公园森林可提高对有毒气体的消耗吸收作用,避免了有毒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并对空气中通常带有的37种杆菌、26种球菌、20种球状菌和7种芽生菌具有直接灭杀作用。森林可降低噪声污染,改善园区环境质量。三、森林生态经济效益可观由于森林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依据年林木粗生长率3.128%,自然消耗率0.98%,园内林木总蓄积19.6万立方米计算,每年林木生长产生的直接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按国内外测算1:6计,则公园的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达335多万元。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一、为旅游者提供更为宁静舒适的游憩的场所公园坐落于XX市中心中心城区,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优美的森林景色,奇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景物吸引众多的旅游爱好者来此游览观光、避暑度假、娱乐游憩、宗教祭祀等,将有力地促进XX市旅游业的发展。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种龙头产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据国家旅游局调查,森林公园职工与当地社会旅游从业人员比例为1:5.3,旅游单位收入给当地带来的社会效益比例为1:10.2。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虽然本项目从根本上没有直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客观上会间接带动地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节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属国家投资的非经营性基本建设项目,它所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造福人类社会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对公园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设施设备建设,预测预报水平、消防队伍的扑火综合能力将极大地提高,控制火灾、病虫害的能力增强,森林火灾、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程度将会越来越低,景观资源安全将会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保护力度的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将趋于更完备、物种遗传基因更加丰富。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和景观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在调节气候、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起适应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配套的良性生态环境体系和产业体系,从而促进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森林资源的持续稳步增长,使各类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要求,保护了生物群落生境,维护了生态平衡,项目投资效果良好。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受自然、社会、经济、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制约,项目所在地的城市建设较为滞后。本项目是所在城市的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欠帐工程,项目所在地政府,特别是当地居民,都盼望项目早日建设,并已先期完成相关规划等建设准备工作。本项目属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典型的民生工程,其建设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项目的技术方案可行,建设条件有保证,由于项目的建设资金中使用了部分债务性资金,与项目性质为非经营性质有一定冲突,因此,不能回避项目的风险问题。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通过项目建设的目的、作用、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融资方案和社会评价等内容分析,本项目的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融资方案方面。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是在市场预测、技术方案、融资方案和社会评价论证中已进行的初步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识别拟建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揭示风险来源,判别风险程度,提出规避风险对策,降低风险损失。一般来讲,项目风险分析贯穿于项目建设以及投产运行后的整个经营全过程,在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阶段着重识别以下风险因素: 1)市场风险就本项目建设开发而言,市场风险有:一是市场供需实际情况与预测值发生偏离,开发的商品产生过剩;二是项目的商品市场竞争力或者竞争对手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商品品位不及其他项目的商品品位;三是项目商品和主要原材料的实际价格发生较大的偏离。2)工程风险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与预测值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工程量增加、投资增加、工期延长等。3)资金风险项目资金需求量很大,资金需要量约达到项目需静态投资约2967.29万元,一旦资金供应不足或者中断,将导致项目工期拖延甚至终止;利率的变化导致融资成本升高,引起项目的成本增大,获利空间减小。4)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政府政策有重大调整,使项目原定的目标难以实现或者无法实现。5)外部协作条件风险本项目的外部协作条件主要有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主要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会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困难。6)社会风险 预测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诸如社会物价膨胀等,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损失。二、项目主要风险等级划分本项目采取的向银行贷款的融资方案为项目融资。XX市人民政府为建设该项目并履行融资承诺,并在土地收益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得出可按时偿债的结论。本《可研报告》偿债能力分析结论为可按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因此,本项目的风险等级,为可能性不大,或者即使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小。1、风险程度分析1)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按风险因素对投资项目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划分,风险等级分为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严重风险和灾难性风险。⑴一般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即使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小,一般不影响项目的可行性。⑵较大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较大,但造成的损失程度是项目可以承受的。⑶严重风险,有两种情况,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风险造成的损失大,使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二是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严重,但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项目仍然可以正常实施。⑷ 灾难性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发生将产生灾难性后果,项目无法承受。2)风险因素及风险程度分析风险评估有简单估计法和概率分析法等。本项目采用简单估计法对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详见下表。 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分析表序号风险因素名称风险程度说明灾难性严重较大一般1市场风险√1.1市场需求量√1.2竞争能力√1.3价格√2技术风险2.1先进性√2.2适用性√2.3可靠性√2.4可得性√3工程风险3.1工程地质√3.2水文地质√3.3工程量√4资金风险4.1汇率√4.2利率√4.3资金来源中断√4.4资金供应不足√5政策风险5.1政治条件变化√5.2经济条件变化√5.3政策调整√6外部协作条件风险6.1交通运输√6.2供水√6.3供电√7社会风险√8其他风险√ 三、风险防范对策从本项目预测的风险来看,绝大部分风险程度为“一般”级,即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小,不影响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和销售及运营。在所列出的风险中,资金供应不足其风险程度被列入“较大”级,因本项目实施所需资金量大、渠道多、未知因素多,其被列入“较大”,也属情理之中,要降低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必须论证其产品市场前景、资金的需求量大小和落实的资金来源和提供资金方的承诺文书、有关部门的资本金准备程度。对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在考察其资质合格的同时,应考察其资产、资金的雄厚程度、对垫付工程款的能力、对建设的合理化建议等,使项目的资金供应不足之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预防风险的扩大,使风险得到化解和转移,是转移风险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向保险公司投保,将项目部分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项目承包方,如项目技术、设备、施工等可能存在风险,可在签订合同中将部分风险损失转移给合同方承担。使项目得以顺利施工。 本项目拟采用的风险防范对策主要是在风险可控制的范畴,从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减少风险损失程度,并从间接效益和提高城市综合财力等方面,提高抗风险能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严格把握本项目建设各主要阶段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使之完整、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2、城市土地利用及增值,是本项目主要间接效益来源,需要地方财政在政策、规划、项目等层面,从投资软、硬环境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3、结合城市规划修编,按照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及时工作等要求,进一步加大土地增值的工作力度,避免开发受困、开发不力等不协调的情况;4、结合本项目债务资金偿还要求,做好城市建设与维护资金、城市综合财力等贮备。 第十四章项目管理第一节计划管理XX市人民政府为本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管理、协调、监督。XX市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具体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持先设计后施工。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省发改委批复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具体设计。把项目的组织实施计划(包括基建计划、物资、设备采购计划)适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适时进行指导。为保证建设项目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工程建设期间除必须按照有关基本建设规定组织实施外,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实行工程验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由XX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工程建设实行招标制、施工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中央投资由国家林业局通过省林业厅向建设单位下达。在资金使用中要严格执行《林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管工作,强化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制度。 第二节资金管理按照国家政策及《林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进行管理。按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按照预算、支出、报销程序实行报帐制。林业主管部门的财务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审计,强化资金管理,堵塞漏洞。第三节项目管理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必须把项目作为一件大事认真落实,保证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专人负责,必要时应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建设参与者责任,确保工程质量的如期完成。第四节保证措施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是本项目的一项带有全面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扩大了绿化面积和景观资源,提高了公园的品位和知名度,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作到:①建设单位要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制订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②健全机构,专人负责。③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项目的监管。④严格资金管理,保障资金足额到位。 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5号《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的规定,该项目范围内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的采购活动,均属国家规定应进行招投标工作的范围。因此,本项目投资范围内的所有工程,均应采有招投标方式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队伍。一般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选择。具体招投标工作,拟委托有资质的招投标单位来进行。本工程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对参与项目设计、施工、供货的单位要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同时将审查结果形成书面文件,以便存档备查。(1)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承担。(2)施工、安装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应从具有相应资质且从事相当规模的城市环境整治工程施工的单位中进行招标选择。设计施工及安装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专业规范及标准执行。工程试运转应邀请有关设计、安装及供货方共同参加。在运转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并进行考核。工程标段的划分,请业主在施工招标中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划分。 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将使得该公园成为XX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建成后的公园将成为人民休憩、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场所。园内枝繁叶茂、绿树葱郁、曲径盘旋,每隔一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金秋的一片浓郁、灿烂的秋色,金灿灿的树叶纷纷飞扬在山间林下,确乎有王勃“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的诗境。即使是在几片幼树尚未成林的荒草坡上,那一片片已经染上落霞般颜色的茅草在秋风的拂荡里如波如浪,形成一派既绚丽又苍凉的生命景象。第一节结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切实可行(一)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来看,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是推动XX地区社会发展的引爆点,是解决XX市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点,是促进XX市旅游事业乃至经济事业腾飞的着力点。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的实施,实现与XX市其他几个公园优势互补,形成同构、互动、共振,共同带动XX市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二)从项目建设的可能性来看,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的实施有着一系列良好的条件:组织上领导高度重视;区域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突出; 项目建设有一定的先期基础。这些条件的具备,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证。(三)从项目建设后的预期效果来看,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可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通过旅游开发促进XX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其巨大。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XX市旅游产品功能,丰富其文化内涵,提升XX市旅游形象,促进XX市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城市生活及投资环境,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四)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财务分析合理,技术可行,符合项目设计的规范和要求。第二节建议(一)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极其巨大,而XX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有限,加上该项目主要投资在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工程设施方面,建议贵州省计委、XX地区计委从专项资金中予以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二)XX市应根据本项目特点,成立本项目建设领导与协调机构,建立高效有序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各项建设的协调与管理力度,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XX市 应根据本项目特点,在各项税费方面按生态环保工程予以减免,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配套资金投入。(四)本项目建设应严格按项目总体规划来进行,分期开发,重点建设,坚决杜绝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1、各职能部门及工程涉及的各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高度重视。要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按照任务分工,相互配合,认真组织实施。2、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公园整治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整治动态,通报情况,推进整治工作进度,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在工程施工中建议采用相关的技术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4、在实施该工程的同时,建议相应配套设施同时施工,并组织好施工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