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00 KB
- 2022-04-29 13:56:4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XXXXXXXXXXSL备案号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XXXX替代SL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讨论稿)(2006.0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2
1总则42综合说明63水文86.5工程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357机电及金属结构438.1.3应根据项目建设的类别、性质、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或管理模式。508.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518.3工程调度运用518.4工程管理运行机制528.4.1应初步确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528.4.2应初步确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应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528.5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5311.1概述5911.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911.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011.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6111.5环境管理与监测6111.6环境保护专项投资估算6211.7综合评价与结论6211.8附图及附表626.5工程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838.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938.3工程调度运用938.4工程管理运行机制94102
8.4.1应初步确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948.4.5应初步确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应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948.5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9514.1项目概述9814.2费用估算9814.3融资方案分析9914.4财务分析99102
1总则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类型的工程可根据任务特点对本规程的条文内容有所取舍。1.0.3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提出可行性评价。(依据)1.0.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具体内容)1、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论述本工程建设主要任务,确定综合利用的主次顺序;2、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3、查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地质问题,详查天然建筑材料;4、选定主要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5、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等;6、确定工程等别及标准,选定坝型,基本选定其它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102
7、基本选定机组、电工、金属结构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和布置;8、初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9、安全卫生与评价;10、选定对外交通方案,选定施工导流方式及建筑物布置,基本选定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11、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征占地的范围,查明淹没实物指标,基本确定移民安置规划,编制投资估算;12、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估算环境保护投资;13、编制水土保持方案;14、确定建设项目类别,明确工程管理方案,确定管理区范围;15、编制工程投资估算;16、进一步分析资金筹措方案、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17、社会评价。1.0.5下列资料可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1)与工程有关的重要文件;(2)审查或讨论会议纪要;(3)水文分析报告;(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安置专题报告;102
(7)水土保持方案;(8)经济评价报告;(9)其它重要专题报告。1.0.6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本规程第2-章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1.0.7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写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综合说明2.0.1简述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简述前期工作概况和项目建议书主要结论及审批意见。2.0.2简述工程在地区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饮水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0.3简述工程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概况,水文基本资料情况和主要水文计算成果。2.0.4简述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成果,主要地质问题的评价结论。2.0.5重点阐述工程的开发任务以及工程规模;简述水利水能计算成果、主要特征值、调度运行原则、综合利用效益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2
2.0.6简述工程等级及标准;重点阐述工程选址(线路选择)和选型成果;简述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布置和基础处理措施等。2.0.7简述主要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型式和布置,接入电力系统方式。2.0.8简述施工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导流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体布置、工程控制进度及总工期。2.0.9重点阐述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简述移民安置初步方案、主要补偿原则及标准和投资。2.0.10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成果。2.0.11简述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成果。2.0.12简述工程类别,建设期管理单位的设置,运行期管理单位性质、机构设置、运行费用及来源。2.0.13简述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价格水平年和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与项目建议书阶段相比投资变化原因。2.0.14简述资金筹措方案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分析主要结论。2.0.15简述对本工程建设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2.0.16附图、附表。1、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2000000);2、工程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102
1、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2、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3、工程总布置图;4、主要建筑物平、剖面图;5、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6、工程施工总布置图;7、工程施工总进度图;8、水库淹没示意图;9、工程特性表。特性表的格式见附录A。3水文3.1流域概况3.1.1说明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3.1.2说明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3.2气象3.2.1说明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102
3.2.2说明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值。3.3水文基本资料3.3.1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3.3.2说明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项目、测验年限、河段控制特性、高程系统,水位、流量、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水文资料整编等情况。3.3.3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料复核变动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评价。3.4径流3.4.1概述河道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3.4.2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进行还原计算。3.4.3对短缺年份的径流进行插补延长。3.4.4根据工程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3.4.5102
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选择径流调节计算的代表段,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3.4.6提出年径流计算成果,经合理性检查,确定径流计算成果。3.4.7必要时分析枯水径流特性,进行枯水(期、月、日)径流分析计算。3.4.8必要时分析并确定丰、平、枯水年径流。3.4.9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储量、空间分布以及水质情况,基本确定可开采量。3.5洪水3.5.1概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稀遇程度。3.5.2概述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及其时空分布。3.5.3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分析并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与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3.5.4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3.5.5工程场址设计洪水(1)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采用的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选择典型洪水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102
(2)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检查其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洪水成果。3.4.6入库设计洪水。说明计算方法并确定采用成果。3.5.7可能最大洪水。说明可能最大暴雨的计算方法、典型暴雨模式、暴雨放大、产汇流参数,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3.5.8分期设计洪水(1)说明分期洪水成因,提出年内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2)说明分期时段、洪水系列统计原则,计算分期设计洪水,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计算成果。3.5.9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1)说明防洪控制断面位置,分析大洪水的地区组成规律和洪水遭遇情况。(2)拟定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方法和采用的典型洪水年份,说明放大方法,拟定洪水演进参数,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计算成果。3.5.10涝区设计排水流量。说明采用的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设计标准,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计算成果。3.6泥沙3.6.1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102
3.6.2多沙河流,需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成份资料。3.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7.1说明设计断面位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依据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和高水外延方法,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8江河水位3.8.1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设计水位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断面冲淤变化情况及水位流量关系线的拟定,分析并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3.8.2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时,说明实测水位和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3.9潮水位3.9.1102
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对潮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3.10水质3.10.1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现状水质情况。3.11水面蒸发3.11.1说明蒸发皿类型及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实测与插补的蒸发量系列,基本确定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3.12冰情3.12.1概述工程所在河段冰情特性,提出冰情特征值,包括多年平均流冰量以及最大冰块尺寸,分析冰情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可能影响,提出防冰、排冰措施。3.1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02
3.13.1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3.14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3.14.1附表(1)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2)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4)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6)其他有关附表。3.14.2附图(1)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2)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3)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4)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102
(6)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7)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其他有关附图。3.14.3专题报告(1)水文基本资料复核报告。(2)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估算报告。(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4)泥沙冲淤监测规划报告1工程地质4.1概述4.1.1概述本工程上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结论;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建库条件、坝(闸、站)址选择和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说明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4.2区域地质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作出评价。4.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3.1地质概况查明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3.2水库渗漏对有渗漏问题的水库,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水库,查明渗漏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查明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预测渗漏损失水量,提出防渗处理的意见。4.3.3库岸稳定102
查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和靠近城镇及重要经济对象地段)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地质结构、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预测近期和远期的滑动、崩坍方式和规模,提出监测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3.4水库浸没查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意见。4.3.5固体径流查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径流的采源和范围。4.3.6水库地震查明库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位置和震级。4.3.7防护工程如库区需采取防护工程措施时,查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4挡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4.1.查明选定坝(闸)址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4.4.2查明各比较坝(闸)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影响坝(闸)基和坝(闸)肩稳定的软土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状及组合情况,各含水层水位、分布及水力联系等,特别是顺河断层、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特征。提出坝(闸)型、坝(闸)线的选择意见;评价选定的坝(闸)基岩土体的变形、抗滑、渗透稳定性、渗漏量和坝(闸)肩土体的稳定条件;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的意见。4.5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5.1查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位、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意见;102
4.5.2查明选定泄水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堰基、边坡和洞室围岩的稳定条件以及下游消能段抗冲刷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6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6.1查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4.6.2评价选定的引水建筑物线路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对深埋引水洞还应查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7厂房(泵站)址工程地质条件4.7.1查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深埋大跨度地下厂房,应查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4.7.2评价选定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建筑物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建筑物应着重评价进出口洞脸和围岩的稳定性;对大跨度的地下洞室应根据主要结构面的组合和地应力情况,提出轴线选择的意见;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8通航及过木(鱼)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论述通航、过木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9施工临时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4.10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4.10.1输(排)水渠道(1)分段查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近代地震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查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分布和性质;对傍山渠道应着重查明山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渠道的影响;102
(2)评价地基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渗透性;预测产生浸没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10.2输(排)水隧洞(1)分段查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对过沟和浅埋地段应着重论述岩土体的组成、结构、强度和透水性;对深埋、地质构造复杂的洞段应着重论述地应力、地温情况及有无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等情况;(2)评价进出口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预测发生涌水、涌砂的可能性;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10.3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查明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布置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11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4.11.1堤防(1)分段查明堤防沿线的地形地貌、堤基岩土层的组成和结构,应着重论述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不良地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和渗透性等;对已建堤防应查明堤基岩土的组成和性质、堤身的填筑质量、过去溃口和改道的情况以及有无潜在隐患等;(2)评价堤基的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在地震基本烈度大于Ⅶ度(含Ⅶ度)的地区,应评价堤基土在振动条件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11.2河道(1)分段查明河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应着重论述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地下水位、补给排泄关系和渗透性等;(2)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12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调查4.12.1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102
查明灌(排)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富水程度、水质特征、地下水位及其动态;预测灌(排)水后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提出灌(排)水方式的意见。4.12.2灌(排)区土壤调查查明灌(排)区地形地貌、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对已建灌(排)区要查明盐碱土的性质、分布和现状;预测灌(排)水对土壤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土壤分区;提出土壤改良措施的意见。4.13天然建筑材料4.13.1概述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详查天然建筑材料;查明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有效层和无效层等以及开采运输条件,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4.13.2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评价。4.13.3当利用施工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进行调查,提出质量评价。4.14结论及建议4.14.1扼要综述该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及结论。4.14.2提出本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工作的意见。4.15工程地质附图、附表、附件4.15.1附图(1)区域地质图;(2)水库区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3)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4)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5)坝(闸)址基岩地质图(包括基岩等高线图);(6)坝(闸)址渗透剖面图;(7)喀斯特区水文地质图;(8)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9)灌区水文地质图;102
(10)灌区土壤分布图及土壤改良分区图;(11)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12)典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洞、井展示图。4.15.2附表岩石、土壤、土料、砂料、水质试验成果表。1工程任务和规模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5.1.1概述工程所在河流的规划成果及审查主要结论。5.1.2概述项目建议书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审批意见。5.1.3概述与工程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及远近期发展规划。5.1.4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1)防洪治涝。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情况及对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地区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治涝能力的要求。(2)河道、河口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淤变情况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河口)的影响,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现状,河道、河口水网区现有主要问题,分析河道(河口)演变趋势,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条件与要求。102
河道、河口有围垦养殖要求时,应阐明垦殖区现状及与河道、河口规划的关系,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分析岸线利用、围垦养殖对水资源和水工程的要求。(3)灌溉。应阐明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与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目标,人畜饮水状况,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和灌区、水源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4)供水(调水)。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和水质状况,受水地区城镇生活、生产用水、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各行业及各部门用水计划、水中长期需求预测和供需分析、节水规划与目标等,分析受水地区对供水(调水)工程的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供水,应阐明本地区以往和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生态环境恶化或变化的趋势与原因,以及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保护、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5)水力发电。应阐明供电范围内的地区电力工业现状、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电项目的需求,概述本项目在电力系统和流域梯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要求时,应阐明本地区已有航运设施的能力和工程现状,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河道客货运量的预测,以及航运等有关部门的规划,分析研究建设通航工程的条件和要求。102
有过鱼和库区养殖要求时,应阐明河道现有水生环境和不同鱼种洄游习性,根据环境和鱼类保护、养殖要求,结合水库水质预测和水源保护要求,分析研究设置鱼道和库区养殖的必要性和条件。5.1.5阐明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分析研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统筹协调各部门要求,确定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5.2综合利用工程5.2.1对于综合利用水库,应分析不同任务对水库水位、库容的要求,按各综合利用任务的主次顺序,基本确定水库运用原则,基本确定各项综合利用任务的规模,并说明对水库工程的要求。(1)供水。通过供水分析,提出供水保证率、设计水平年设计引(调)水量与流量、引(调)水年内分配过程(长系列或不同代表年)、取水口位置和高程。(2)防洪。通过防洪、防凌、减淤分析,提出针对不同防护对象、防洪标准的水库控制运用方式和控制泄量、防洪(凌)库容。(3)灌溉。根据灌区设计,提出灌溉引水方式、引水高程、设计引水流量和引水量、设计保证率、引水年内分配过程(长系列或不同代表年)等。(4)发电。说明电力系统规划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电源结构与特性、本电站的供电范围及在电网中的作用、设计保证率。(5)通航。根据航运规划,提出航道等级、预测运输量,通航季节、流量、水深、宽度、水位与变率、保证率等要求。102
(6)渔业。分析水库过鱼和库区养殖鱼类的种类、习性,提出鱼类洄游和库区养殖的季节、水温、水深、流量、流速等要求。(7)旅游。分析利用水库结合附近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发展旅游事业对水库工程水位、流量的要求。6.1.2以供水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库水库径流调节计算(1)概述所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用的水文径流成果、径流调节计算时段、上下游用水过程、调节计算的原则与方法。(2)计算水库多年平均年供水量、不同代表年的供水量、不同对象的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等指标。表列选定径流系列(或代表年)逐年逐时段对不同对象的供水量、调节流量、出力及水头等指标。(3)分析水量利用程度和对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时,应分析汛后回蓄情况;调节程度高的水库应计算分析梯级或跨流域径流补偿调节成果。(4)分析水库上游现状用水和设计水平年预测用水量,分析水库水源的供水可靠性。6.1.3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选择(1)说明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对正常蓄水位的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2)说明梯级衔接水位。分析满足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各部门用水要求和下游生态基流所需的调节库容并进行协调,分析库区淹没范围、重要淹没对象及制约条件、移民安置难度以及工程建设与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102
(3)对分期开发的水库工程应分别论证初期及最终规模的正常蓄水位,分析其它主要特征水位。(4)说明水库泥沙淤积情况,分析供水、灌溉、发电、渔业、航运及水库排沙等方面对水库最低水位的要求,结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基本选定死水位。(5)根据泥沙淤积和用水要求,如近期和远期需采用不同死水位,应进行论证。(6)对死库容较大、供水对象较重要、供水保证率较高的水库,应分析特枯水年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的可行性,初拟最低供水位,提出对进水口布置型式的要求。6.1.4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1)说明项目建议书阶段对汛期限制水位的选择成果,以及调洪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分期洪水。(2)拟定调洪计算原则,基本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和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泄洪建筑物规模及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3)必要时对分期汛期限制水位进行研究,分析水库供水效益和后汛期洪水调节计算成果。(4)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根据上游库区和下游河道的冰凌特性与防凌要求,基本初定防凌库容。(5)拟建水库上游有已建土石坝水库,且其校核防洪标准低于拟建水库时,应分析上游水库失事对下游水库的影响,提出初步处理措施。102
6.1.5装机容量(1)概述电网负荷预测资料、电源结构与特性,结合水库调节性能及对梯级电站的效益增值,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装机容量。重要水电站应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2)提出电站特征水头计算成果,基本选定机组机型和台数、装机程序及预留机组方案。6.1.6水库泥沙冲淤分析(1)概述泥沙特性,说明泥沙计算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参数。(2)分析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水库调节性能、水库形态、水沙特性,提出不同水平年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成果。(3)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研究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减少库尾泥沙淤积和淹没的措施与调水调沙运用方案。(4)基本确定引水建筑物进水口防沙、排沙运行方式和措施。(5)当水库下游有减淤要求或有重要堤防、取水口时,应进行下游河道冲淤计算。6.1.7回水及其它分析计算(1)说明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条件和方法。(2)根据库区不同淹没影响对象相应的洪水标准进行回水计算,与同频率天然水面线对比,基本确定回水尖灭点。(3)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回水的影响。(4)冰情严重的地区,应分析河道、库尾形成冰坝的可能性,分析冰坝壅水高度、回水范围。102
6.1.8水库运行方式(1)概述有关部门的要求,协调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拟定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并说明与其它工程的联合运用方式。(2)说明本工程对综合利用各部门的满足程度和效益指标。(3)分析建库前、后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分析工程运行对下游河道内、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基本确定补偿工程方案与规模。(4)库容较大、调节性能较好的水库,应拟定初期蓄水计划,分析初期蓄水对水库上、下游的影响。6.1.9说明水库水质现状情况,提出水源保护的要求。6.1.10其它综合利用工程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它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初拟整个枢纽工程的运行方式,基本选定各建筑物的规模。5.3防洪工程5.3.1概述流域的洪水特性、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现状和防洪要求。5.3.2说明地区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洪水调度运用原则,论证防洪保护范围和防洪保护对象,选定防洪标准,确定防洪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建设内容。102
5.3.4河道与堤防(1)概述河道、堤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与控制断面设计水位。(2)论证选定新开河道、堤防线路和堤距。(3)基本选定行洪断面型式,推算洪水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4)对重点防护的河堤,基本选定河道整治工程措施。(5)基本选定跨河、穿堤建筑物的位置和规模。(6)研究河道滩地利用方式。规划防护林带。(6)对感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7)有防凌要求的河道,应分析冰凌特性,综合考虑防洪、防凌要求,论证工程规模。5.3.3水库。(1)分析确定水库工程下游河道安全泄量,基本选定水库控制泄量和运用方式。(2)论证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基本确定防洪库容及相应防洪高水位,初选设计、校核洪水位及泄洪设施的规模。5.3.5行、蓄、滞洪区。(1)基本选定行、蓄、滞洪区范围,行、蓄、滞洪标准和行、蓄、滞洪水位及相应容积。(2)基本选定行、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布置。(3)研究滞洪区内部排灌及生产方式。(4)基本选定骨干工程的规模及主要参数。102
(5)制定行、蓄洪区的运用原则,基本确定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5.4治涝5.4.1概述涝区的降雨、涝水特性、涝灾和治涝要求。5.4.2基本确定治涝区范围和治涝分区,分析不同保护对象的排涝要求,确定治涝标准。河流干、支流的治涝标准应协调。5.4.3确定涝水承泄区、滞涝区及排水方式和治涝措施,选定涝区治理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方案。5.4.4基本确定分区排涝模数,基本选定骨干排涝河道(渠道)、涵闸和堤防的设计水位与设计流量,基本选定承泄区水位和滞泄区水位、容积,基本选定抽排泵站设计流量和装机容量。5.4.5初选主要交叉建筑物规模。初选排水典型区布置。5.5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5.5.1概述工程区暴雨、洪水、台风、潮汐、泥沙等特性和地形地质条件。5.5.2确定河道整治河段和河口整治区域,确定治理标准。5.5.3研究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岸线利用、土地开发要求,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治导线和河道、河口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对水流、潮流形态复杂的河口整治工程,应进行专题研究和模型试验。5.5.4基本选定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设计河宽及主要河控节点的位置。102
5.5.5垦殖(1)概述地区垦殖规划要求,基本确定垦殖区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开发利用方案及垦殖区范围与面积。(2)分析可利用的淡水水源、水量及其保证率。(3)基本选定防洪、防潮、灌、排标准及相应工程布置方案。(4)基本选定挡水堤线、设计洪水位、挡潮水位及堤顶高程,以及涵闸的规模与主要参数。(5)分析垦殖对河口、港湾及其它方面的影晌并提出处理意见。5.6灌溉5.6.1概述灌溉工程所在地区及灌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农业水利现状和发展规划,农村人畜饮水现状。5.6.2分析论证灌溉水源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进行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基本确定灌区开发方式和灌区范围,选定灌溉方式。5.6.3调查灌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灌区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水资源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溉面积,合理拟定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复种指数以及计划产量等。5.6.4分析灌区可能产生涝渍、盐碱化的原因,结合灌区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初拟灌区水利土壤改良分区、基本选定排水工程的布置和规模,确定排水方式。5.6.5基本确定设计水平年、灌溉设计保证率及农村人畜饮水供水设计保证率。102
5.6.6分析不同水文年型的作物耗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农村人畜饮水用水量。拟定不同年型的灌溉制度,基本选定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灌区供需水量平衡,提出年用水总量和年内分配。5.6.7选定灌溉工程整体规划和总体布置方案,水库的灌溉调节水量,库容及相应水位,引水枢纽及泵站等其他水源工程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干支渠及交叉建筑物的位置、设计规模以及灌区内部调蓄、泥沙处理、排洪、排水、防治盐喊化等工程的主要参数。5.6.8提出典型区田间灌排渠系布置规划。5.7供水工程5.7.1概述受水区水资源总量和开发利用状况,确定受水区范围和主要供水目标、供水对象。5.7.2选定设计水平年及不同供水对象的供水保证率。5.7.3说明地区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基本选定各部门用水定额,预测不同水平年各部门的需水量和需水总量,并进行合理性分析,分析受水区不同水平年的规划水源和可供水量,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提出各水平年的缺水量、需供水量和供水过程线。5.7.4提出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调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5.7.5分析规划水平年调出区各部门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要求,论证调出区最大可调出水量和经济可调出水量,分析水源工程的供水可靠性,提出多年平均年引水量和不同保证率的年引调水量,通过长系列调节计算,确定设计供水量和设计流量。102
5.7.6选定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布置方案,论证主要建筑物规模。选定供水水库和闸坝的正常蓄水位,基本选定汛限水位和死水位,选定取水泵站的设计引水流量和装机容量。选定引水渠首和输水干渠、管道(箱涵)的设计水位与设计引水流量,基本选定一般工程规模。5.7.7分析泥沙淤积对供水规模、工程规模和工程运行方式的影响,基本选定沉沙池等泥沙处理工程规模。5.7.10分析引水前、后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分析调水对调出区河道内、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基本选定补偿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与规模。5.7.11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和措施。5.7.12初拟受水区不同水源工程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运行原则。5.8水力发电工程5.8.1说明有关地区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特点及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论证供电范围,分析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与位置。5.8.2说明供电地区电力供需现状和电力发展规划,分析地区用电发展趋势和电力系统运行特性,预测设计水平年的负荷水平及负荷特性。5.8.3说明进行水利动能计算的基本资料和基本方法,分析其合理性。拟定水库、电站运行方式。拟定设计保证率。102
5.8.4特征水位(1)分析梯级衔接水位、水库淹没数据和制约条件、工程地质和建设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基本选定死水位、汛限水位和调节库容、总库容,初选其它特征水位。(2)选定引水式电站设计引水流量和前池设计水位。5.8.5装机容量(1)综合分析电力系统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电源构成及水电站动能经济指标,考虑水库调节性能和工程建设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装机容量(2)装机容量较大、在电力系统中承担重要任务的电站应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拟定本电站的工作容量和备用容量。5.8.6计算电站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标,表列选定径流系列的调节计算成果。5.9附图5.9.1附图(1)流域(河段)综合利用示意图。(2)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3)水库库容面积曲线(天然及淤积后)。(4)电力电量平衡图。(5)防洪工程位置图。(6)治涝工程布置图。102
(7)河道、河口整治工程布置图。(8)灌区工程布置图。(9)供水工程水源及路线布置图。(10)水库回水纵剖面图(天然及淤积后)(11)其它。5.9.2附表(1)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2)水库正常蓄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1)水库回水计算成果表6工程场址及建筑物6.1设计依据6.1.1.概述项目建议书阶段有关的设计文件评估、审批意见;6.1.2说明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所需的相关专业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气象数据、地基特性及设计参数、建筑材料特性及设计参数、地震动参数及相应基本烈度、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等。6.1.3明确引用的主要规程规范。6.2工程等别和标准6.2.1说明工程建设的规模,主要和次要建筑物组成,经分析论证,确定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102
6.2.2确定地震动参数设计采用值及相应设计烈度。列出规程规范规定的主要设计允许值。6.3工程选址及选线6.3.1说明比选原则,应在项目建议书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方案比选。6.3.2对各场址比较方案,从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型式及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环境影响、淹没影响、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后选定工程场址。6.3.3根据堤防保护区防洪规划、工程现状、地形地质条件、河道变化规律、筑堤材料、拆迁占地、环境影响和投资等方面,通过方案比选,选定堤防的堤线和堤距。6.3.4对灌溉、排水或供水线路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条件、输水方式及主要输水建筑物型式、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环境影响、占地、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比较选定引输水线路。6.3.5从河道河口演变规律、河势稳定分析、地形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占地、投资等方面综合论证,选定河道整治线和节点位置;根据建设任务,选定人工河道开挖线。6.4主要建筑物选型6.4.1结合工程场址(坝址、闸址、站址、厂址)比选,102
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工程投资、拆迁占地、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比较,选定基本坝型,基本选定坝型及水闸和泵站的型式。6.4.2从地形地质条件、筑堤材料、工期、工程投资、拆迁占地、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方面,通过方案比选,基本选定新建或加固堤防的堤型。6.4.3经综合比较初步选定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的基本型式。6.4.4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材、工期、工程投资、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方面综合论证,基本选定灌排及供水输水方式及主要输水建筑物型式。6.4.5从河道河口演变规律、河势稳定分析、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环境影响、占地、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工程现状等方面综合论证,基本选定河道整治或人工河道建筑物型式。6.5工程总布置及其他建筑物型式6.5.1根据选定的场址及主要建筑物型式,经综合论证比较,基本选定水库、水闸、泵(电)站枢纽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型式。6.5.2根据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现状,相关的防洪排涝、灌溉、交通等要求,基本选定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布置及其他102
主要建筑物型式。6.5.3经综合论证比较,基本确定灌排及供水工程总布置及渠系建筑物、管道配套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型式。说明田间工程典型区选择原则,基本选定田间工程典型区。6.6挡水建筑物6.6.1基本选定挡水建筑物的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及控制高程、主要尺寸、与岸坡或其他建筑物的连接方式;提出建筑物构造设计。6.6.2提出混凝土容重、坝体分区混凝土的龄期强度等级、抗渗和抗冻等级、碾压混凝土材料及质量要求;提出土石坝各分区料料源、级配、含水量、填筑标准(压实度、相对密度、孔隙率);提出砌石料及土工合成材料等其它材料质量要求。6.6.3根据建筑物地基(包括岸坡)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渗透、强度、变形等特性,初步确定建筑物地基开挖原则、防渗及加固处理措施、不良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措施。6.6.4说明挡水建筑物(包括地基、岸坡和坝肩)的稳定、应力、变形、渗透及渗流稳定等的计算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初步计算成果。102
6.7泄水建筑物6.7.1从地形地质条件、泥沙、工程布置、单宽流量、水流流速、流态、消能防冲防蚀措施、工程量、施工、投资和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基本选定泄水建筑物的布置方案。6.7.2基本选定泄水建筑物布置、结构型式和主要控制高程、结构尺寸、消能方式。有排沙、排冰、排污、排漂要求及高速水流的泄水建筑物提出相应的结构布置和防空蚀、抗磨抗冲措施。6.7.3提出泄水建筑物地基开挖原则,初步选定防渗及地基加固处理措施。6.7.4初步选定隧洞支护、衬砌型式及围岩加固措施。初步选定灌浆、防渗及排水范围、措施。6.7.5说明泄流建筑物的运行方式、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水力坡降线、消能、上下游水力衔接、泄水排沙、下游冲淤及其影响等水力条件,说明计算条件、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对重要的工程项目,需进行必要的水工模型试验;对多泥沙河流的重要工程项目,需进行必要的泥沙试验或数学模型分析。6.7.6说明主要建筑物稳定、应力、变形等结构计算成果。对重要的工程项目或体型复杂的结构,计算结果需经物理模型试验验证。102
6.7.7说明隧洞衬砌计算条件、方法,提出相应计算成果。6.8发电引水建筑物6.8.1从地形地质条件、泥沙、水流流态、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及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基本选定引水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基本选定各组成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和尺寸。6.8.2说明各引水建筑物的引用流量、水位、消能、水力坡降线、调压室容量等水力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初步计算成果。对各建筑物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初步选定地基处理措施。6.9发电厂房(泵站)及开关站(变电站)6.9.1基本选定主副厂房及开关站(变电站)的布置、结构型式、面积、高程和主要尺寸等;提出稳定计算及结构计算的条件、方法和初步成果。6.9.2提出厂房的基础处理措施、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初步成果以及支护、衬砌型式。6.10边坡工程6.10.1102
初定边坡的分布和范围、边坡分类和设计标准,基本确定边坡开挖坡度、单坡高度和马道、平台位置及尺寸。6.10.2提出边坡稳定分析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对需治理和加固的边坡,确定边坡治理与加固设计原则,基本选定工程处理措施。6.10.3对需控制变形的边坡,基本确定控制变形的技术措施。6.10.4对滑坡体、危岩和崩塌体,根据其滑坡类型、诱发因素、滑体特征,初定治理和加固措施。6.11灌排工程建筑物6.11.1基本选定主要灌排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6.11.2说明灌排建筑物的流量推算条件和方法,各输水、排水建筑物的水位、水力坡降线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初步计算成果;说明取水、分水、泄水、退水、控制等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水力衔接条件、消能防冲计算成果。说明重要的河渠交叉建筑物的冲刷和淤积计算方法及分析结果。6.11.3说明主要灌排建筑物稳定、应力、变形等计算方法和初步成果。6.11.4初步选定主要灌排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102
6.11.5初步选定排沙、抗冰冻等工程措施。6.11.6分项提出各建筑物及地基处理工程量。6.11.7说明典型区选取的原则,初步选定典型区田间灌排渠系布置,估算典型区田间工程量,估算田间工程工程量。6.12供水工程建筑物6.13通航及过鱼建筑物6.13.1通航建筑物1根据航道等级、类型、线数等要求,初步选定航道设计和整治方案。2根据船闸设计规模、船闸线数、级数等,选定船闸闸址;基本选定船闸的布置。3说明船闸结构整体抗滑、抗倾和抗浮稳定应力计算,沉降变形和渗透稳定、边坡稳定计算成果,初步选定地基处理措施;基本选定船闸设计水位和高程、航道净空、闸室、闸首和上下引航道平面布置和控制尺寸等;初步选定口门区和连接段布置;初步选定导航、靠船建筑物及护坡护底工程布置、结构型式。4初步选定升船机型式和布置、提升型式、构件组成及动力系统、提升系统等附属建筑物布置和控制参数。6.13.2过鱼建筑物1102
基本选定鱼道位置,初步提出过鱼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初步选定鱼道(梯)的布置及结构类型。2结合鱼道水力计算初步成果和鱼道在枢纽布置中的位置,初步选定鱼道设计流速和鱼道进出口、槽身结构布置、控制尺寸。6.14堤防及河道整治建筑物6.14.1堤防1基本选定堤防的型式和穿堤建筑物布置、结构型式。提出堤防和穿堤建筑物抗滑、抗倾稳定、应力沉降变形和渗流、渗透稳定初步计算成果。2新建堤防初步选定堤身土料质量要求、填筑标准及断面设计。3加固堤防根据历年险情、稳定及渗流计算成果、安全鉴定(检测)意见,初步选定加固方案。4初步选定地基处理措施。5初步选定堤岸防护工程防护范围和型式。6.14.2河道整治建筑物1、初定满足防洪、灌溉、供水、排涝和航运等整治要求的整治建筑物布置和各类整治建筑物型式。2、提出整治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力计算和稳定、应力、变形和渗流计算的方法和初步成果。3、基本确定整治建筑物结构布置、主要控制尺寸和高程,说明不良地质段建筑物的基础处理措施。102
4、初步提出河道控导工程的建筑物布置、断面型式和主要尺寸。5、初步确定险工险段河道护岸工程的防护型式、范围和结构设计方案。6.15工程监测6.15.1提出安全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说明工程监测布置原则、范围及监测项目布置型式。6.15.2提出不同监测项目初定的监测断面和测点设计。6.15.3说明自动化监测系统总体设计、布置方案和主要监测内容,提出通讯和数据处理采用方案的初步意见。6.16其他建筑物6.16.1说明枢纽布置中各种人行通道的安全距离和宽度,初拟各类建筑物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防火、防爆、防电气、防雷电、防水、防淹及防机械伤害、防坠落伤害及预报设施和安全设施。6.16.2初定各种工作环境下的防噪声、防振动、防尘、防污、防腐蚀、防有害气体和防电磁辐射等不利人体健康的安全卫生措施。6.16.3102
说明坝区、厂区的对外永久交通布置、初定交通道路级别、线路设计和路基、路面标准与型式。初定桥涵选址、选型、跨径、桥长及荷载标准和基础型式。6.16.4提出坝区、厂区各类建筑物建筑立面设计比选方案、环境绿化设计,初定建筑造型和绿化总体布局。102
6.17工程量汇总6.18工程布置及建筑物附图7机电及金属结构7.1水力机械7.1.1水电站水力机械(1)经方案比较论证,初选水轮发电机组型式及水轮机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容量、水轮机额定水头、机组主要参数及安装高程。(2)对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进行初步分析论证。(3)对水流含沙量大的水电站,尤其是过机石英沙含量较多的情况,提出防止或减少水轮机主要过流部件磨蚀的措施。(4)提出机组调节保证计算初步成果。(5)初选主机附属设备调速器、油压装置、自动化元件及水轮机进水阀的型式、数量。(6)初选机修设备规模、设备型式及数量。7.1.2泵站水力机械(1)经方案比较论证,初选水泵型式及水泵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配套功率、机组主要参数及安装高程。(2)对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进行初步分析论证。102
(3)当水源含沙量大时,提出水泵主要过流部件的抗磨蚀措施。★(4)初选水泵叶片调节机构的操作方式及主要设备。或其它调速运行方式及设备。★(5)经方案比较论证,初选进、出水流道的型式、优化型线;初选断流方式。★(6)初选水泵机组运行方式。★(7)初选在水泵进口设置电动检修蝶阀,在水泵出口设置液控缓闭蝶阀及电动检修蝶阀的规格和数量。7.1.3辅助机械及辅助设备系统的选择。(1)初选厂内起重设备型式、数量。(2)初选技术供排水、油、压缩空气及水力监测系统设备的型式、数量及布置。7.1.4主要水力机械布置(1)初定主、副厂房控制尺寸。(2)初定主要水力机械设备布置。★7.1.5长距离输水压力管道工程(1)初选空气阀、泄水阀、调节阀、电动检修蝶阀的规格、数量及布置。(2)提出输水全系统水力过渡过程专题研究初步计算成果。7.2电工一次接入系统方式7.2.1概述102
7.2.1.1概述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初选的地理位置,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单机容量和装机台数,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总用电负荷、单台设备最大容量等,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及所在地区的电力发展现状和电力发展规划概况。7.2.1.2根据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接入系统设计成果,初选工程的送电或供电电压等级、送出线路或供电线路的回路数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地点、距离等。7.2.1.3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供电方式设计,应提出初步的用电负荷统计成果,初步确定负荷等级。7.2.2电气主接线(1)根据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装机或用电规模、台数和初选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等综合因素,提出三个以上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提出初选电气主接线方案。(2)初选厂(站)用电源的引接方式及厂坝区、航道设施和工程管理设施的供电方式,初选厂(站)用电系统接线。7.2.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与布置7.2.3.1列表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表7.2.3.2初选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发电机或电动机、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发电机断路器、高压电缆、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型式、规格、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102
7.2.3.3初选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及启动装置设备型式、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7.2.3.4说明主、副厂房布置位置与型式,主要电力设备的布置和进、出线方式。7.2.3.5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开关站或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应提出两个以上的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初选择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布置型式和位置。7.2.3.6对电力设备大、重件运输及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应作专题论述。7.2.3.7初选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输电线路的线路长度、杆塔型式、导线截面等主要技术参数。7.2.4过电压保护及接地7.2.4.1初选绝缘配合原则和中性点接地方式,提出过电压保护方案。7.2.4.2初选全厂(站)接地设计方案,提出接地电阻初步计算成果。对高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设计,要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初步的解决措施。7.3(电工二次)7.3.1初选自动化及监控(含监控、监测、监视及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励磁系统、操作控制电源、电气传动控制、通信工程(含接入系统和水情测报)等设计方案和主要设备。7.3.2102
大型自动化监控系统(通信或信息化工程),应进行专题设计,初选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7.3.3初选监控及调度中心位置及布置方案7.4金属结构7.4.1研究并初选各水工建筑物(如泄水、引水、输水、电站、泵站等)闸门、拦污栅、阀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尺寸、容量和数量等主要技术参数和布置方案;对初选布置方案的简要论证并说明操作运行原则和制造、运输、安装、检修的初步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的初选原则。7.4.2论证并初选其他建筑物(如通航、过木、过渔等)金属结构及机械设备的规模、型式、主要参数和布置方案。7.4.3列出主要金属结构分项(技术参数、工程量等)汇总表。7.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7.5.1地面式厂房(1)初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方案。(2)初选主要设备的型式、数量及布置。7.5.2坝内式、半地下式或地下式厂房★(1)提出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事故排烟专题研究初步计算成果,初选设计方案。(2)初选主要设备的型式、数量及布置。102
7.6消防7.6.1初选水电厂(泵站)、厂区、主要建筑物及通航设施等消防总体设计方案和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方案。7.6.2初选主要消防设备的型式、数量及布置。7.7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7.8附图、附表7.8.1附图1、水轮机(水泵)水力模型综合特性曲线。★2、水泵单机、多机并联调速运行各种工况综合特性曲线。★3、输水全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各种工怳水压力沿程分布曲线;蝶阀开度、水泵转速、流量相对值等曲线。4、电站或泵站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5、电气主接线图;6、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图;7、开关站或变电站设备布置图;8、开关站或变电站设备布置方案比较图9、自动化监控(通信或信息化工程)、监测监视等系统结构配置图。10、推荐方案的各部位工程主要闸门及启闭机布置图。11、主要闸门门叶及门槽总图。102
12、特殊结构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零部件总装配图。7.8.2附表1、水轮机(水泵)的机型、水力模型、装机台数及水轮机额定水头方案比较表。2、主要水力机械设备表。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消防主要设备表。4、主要电气设备表。5、主要监控(监测、监视)及通信设备表。6、推荐方案的各部位工程金属结构分项(技术参数、工程量等)汇总表。1工程管理8.1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设置8.1.1应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水利产业政策,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的功能和作用,确定水利建设项目类别。8.1.2应按照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对现有水利工程的分类定性原则,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及对建设资金结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单位的类别和性质。1承担防洪、排涝等纯公益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其管理单位可定性为事业单位。2102
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其管理单位可定为企业。3既承担公益任务又承担经营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应根据财务收支状况及综合因素,确定其性质。对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并经综合分析后可定为企业性质;对不具备自收自支能力和具备部分自收自支的可定为事业性质。8.1.3应根据项目建设的类别、性质、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或管理模式。8.1.4应基本确定建设期管理单位、运行期管理单位的外部隶属关系,初步确定相应的职责和权利。8.1.5对建设期管理单位已确定为事业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应初步确定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利。8.1.6对于具有经营性的水利建设项目且管理单位确定为企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初步确定建设期、运行期管理单位机构设置方案的有关内容。8.1.7应根据其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初步确定管理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8.1.8应明确列入本项目内的水情测报系统或其他水文设施、通信系统等内容的管理隶属关系及机构设置方案。8.1.9对于由多个子工程组成的复杂水利建设项目,应明确各子工程的隶属关系。对划归本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及维护运行的子项目,应分别提出相应内容。102
8.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8.2.1对单一工程或多个子工程组成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按照水利工程的类别,依据相应的管理设计规范,并考虑地方法规的相关规定,初步确定建设项目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8.2.2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提出土地征用方案。8.2.3应根据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要求,初步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8.2.4初步拟定管理范围土地开发规划。8.3工程调度运用8.3.1依据工程所在流域(河道)综合规划要求,以及工程开发任务,提出工程各项任务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调度运用的基本原则,初步确定调度运用规程。8.3.2对运行期划归本项目管理的子项目,应初步确定运行规则和相应管理办法。8.3.3初步确定预报系统、工程观测、监测项目的管理办法及技术要求。8.3.4初步提出工程管理办法及主要管理措施。102
8.4工程管理运行机制8.4.1应初步确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8.4.1.1新建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的类别、性质、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依据相关规定初步确定项目法人组建方案。初步确定建设期管理单位的有关内容。8.4.1.2改扩建、除险加固的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依据相关规定并结合工程管理单位现行隶属关系,初步确定项目建设期管理单位的有关内容。8.4.1.3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投资估算,简述工程投资组成及分年度使用计划。8.4.1.4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投资估算、贷款能力测算等成果,简述建设资金筹措方案。8.4.1.5应附除中央以外的其它投资方的出资承诺文件。8.4.2应初步确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应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8.4.2.1初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测算成果简述年运行费测算内容,并依据有关政策说明经费来源。并附相应政策文件。8.4.2.2102
初定为准公益性(经测算年销售收入小于年运行费的)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成果,简述推荐方案的水价、电价、年销售收入及年运行费测算成果;简述依据有关政策应补偿给水管单位年运行费的数额及其经费来源;简述大修理费、设备更新改造费的来源。8.4.2.3初定为准公益性(经测算年销售收入大于年运行费,但小于总成本费用的)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成果将工程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部分,简述各类管理经费的来源及组成。8.4.2.4初定为经营性水管单位且经测算具有贷款能力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和贷款能力测算成果,简述还贷期、还贷后经营项目(供水、发电等)的销售价格、管理单位的年销售收入、年运行费和总成本费用等。8.4.2.5应附相关部门对水、电承销的协议或承诺函;有关部门出具的支付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工程年运行费和补偿支付不具备自收自支能力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工程年运行费的承诺文件。8.5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8.5.1对改扩建、除险加固项目,应明确现有管理单位生产、生活设施,各类交通工具的数量及质量状况。8.5.2根据管理单位的任务、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初步确定工程管理所需生产、生活设施项目的内容和数量。8.5.3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初步确定满足工程观测和监测要求的设施及设备数量。为满足工程观测、监测的精度或质量要求,应明确相应的对其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的技术要求。102
8.5.4应简述列入本项目的水情测报系统或其他水文设施的管理技术要求。8.5.5简述列入本项目的通信调度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功能和管理状况,初步确定通信设施及设备的数量。初步提出其主要的管理技术要求。8.5.6根据管理单位的管辖范围和管理内容,论述配置交通工具的必要性,初步确定各类交通工具的数量。9施工组织设计9.1施工条件9.1.1简述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场地条件、水文、地质、气象、冰情等基本情况。9.1.2简述对外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现况、近期及工程管理拟建的交通设施。9.1.3建筑材料的来源,水、电等供应条件,当地可能提供修配加工的条件。9.1.4施工期(包括初期蓄水)通航、排水、下游排冰及供水等要求。9.1.5对工程建设期的有关要求及意见。9.2天然建筑材料102
9.2.1分析砂砾料、石料、土料等各种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开采获得率与利用率及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场,提出开采工艺,选择开采、运输及加工设备。9.2.2 提出各类开挖料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率。9.3施工导流9.3.1确定各期导流建筑物级别,选定导流及坝体临时拦洪度汛洪水标准、施工时段,导流流量。9.3.2选定施工导流方式,比选各期导流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型式及地基防渗措施,提出相应工程量。初步选定施工期通航、排冰、下闸蓄水、下游供水等措施。9.3.3基本选定截流方式、时段和流量。9.3.4基本确定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工程相结合的可行性。9.4主体工程9.4.1基本选定主要工程(包括导流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估列主要施工机械设备。9.4.2论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用于本工程的可行性。9.5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9.5.1选定对外交通方案、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提出相应工程量和公路等级标准。102
9.5.2研究主要施工工厂、生活设施的规模,并进行规划和布置,研究弃渣场规划,提出临建工程量及施工占地。9.5.3基本确定施工总体布置。9.6施工总进度9.6.1提出施工总进度安排原则。安排施工总进度,确定施工总工期。研究提前发挥工程效益和提前发电的措施方案。9.6.2提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的控制进度,论述各阶段施工控制性进度和相应施工强度,进行施工强度及土石方平衡,估列工程所需三材数量和劳动力。9.7附图、附表9.7.1附图(1)对外交通图。(2)施工导流方案布置图。(3)主要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布置图(4)施工总布置图。9.7.2附表(1)施工总进度表。(2)主体及临时工程量汇总表。1淹没处理和工程占地10.1初步进行工程建设所在地地理位置,水库淹没、工程征(占)地涉及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情况调查。102
10.2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征(占)处理范围10.2.1初步确定水库淹没土地征用、居民迁移和专业项目迁建的设计洪水标准,对多泥沙河流初步确定泥沙淤积计算年限,对推荐的正常蓄水位计算水库洪水回水曲线,初步确定工程征(占)地原则和标准。10.2.2初步查明库周边塌岸、滑坡、浸没及其他影响的范围,初步确定水库淹没影响范围、工程征(占)地处理范围。10.3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实物指标10.3.1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调查的组织、时间、内容和方法。10.3.2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农村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包括涉及的行政区域,户数、人口,房屋、附属物,耕地、林地、果园、牧草地等。10.3.3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影响的城(集)镇的规模(人口、占地等)和该城(集)镇在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物指标成果,受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地的影响程度和迁建地点、规模。10.3.4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影响的铁路、等级公路、大中型工矿企业、10kV以上输电线路和设施等专业项目及矿产资源、地面文物古迹的等级、规模、影响程度等实物指标内容。10.3.5对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的精度进行分析。10.4移民安置10.4.1102
初步确定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有关参数,以行政村为单位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人口。10.4.2确定生产安置目标值。10.4.3以乡为单位,初步分析安置环境容量,在征求有关地方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推荐水位方案农村移民安置去向和生产安置措施。10.4.4对初步选定的农村移民安置点新址的地质和水源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初勘。10.4.5确定农村移民安置居民点新址建设基础设施规模和各项建设标准。10.4.6对初步选定城(集)的迁建新址的地质和水源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初勘。编制集镇总体规划、城市迁建选址规划。10.4.7提出大中型工矿企业迁建方式与地点的意向性方案,制定专业项目恢复改建的初步规划方案,对35kV以上电力线路、三级以上公路等重要专业项目逐条、逐处提出初步规划方案。10.4.8需要时提出对矿产资源的初步处理意见。10.4.9对具备防护条件的重要淹没对象,进行防护方案的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10.4.10提出下阶段做好移民安置规划的意见。10.5移民补偿投资估算10.5.1确定移民补偿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10.5.2应结合有关规定和相邻类似工程合理确定各类补偿单价。10.5.3102
以实物指标为基础,结合初步的移民安置规划,按照确定的编制原则和依据,编制移民补偿投资估算。10.5.4汇总列出分项投资、总投资,并估列分年投资。10.6附件、附图10.6.1附件(1)实物指标调查成果。(2)各有关部门的协议、合同和承诺等文件资料。(3)防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6.2附图(1)水库淹没示意图。(2)工程建设征(占)地范围图。(3)移民安置规划示意图。1环境影响评价11.1概述11.1.1概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情况。11.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1.2.1根据工程特性和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明确调查范围、方法和内容。102
1、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为工程影响区域,包括施工区、淹没区、移民安置区、水源区、输水沿线区、受水区、工程上下游河段、湖泊、湿地、河口区等。2、环境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地质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等。102
11.2.2明确工程建设与环境敏感点的关系,提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1.2.3应明确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进行环境现状评价。11.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3.2生态影响应预测评价工程产生的生态影响。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珍稀保护物种的工程,应预测对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及保护区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1.3.2水环境影响应预测评价工程实施后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涉及取水口和减水河段,应预测对取水口和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影响,评价能否满足水功能区划规定的水体功能和水质目标。11.3.4土壤环境影响应预测评价工程实施后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功能的影响。11.3.5人群健康影响应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流行对周边人群及施工人员健康影响。11.3.3施工期环境影响应预测施工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对受纳水体、环境空气和噪声敏感目标的影响。11.3.4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应预测移民安置活动对生态、水环境和人群健康等影响,评价安置方案的环境合理性。102
11.3.4应根据工程特性进行水文、泥沙、局地气候、环境地质、景观和文物、社会经济等其它环境因子预测评价。11.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1.4.1水环境保护应提出水质保护、水环境容量恢复与补偿、水温恢复等对策措施。11.4.2生态保护应提出最小生态用水、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人工繁殖放流、设立保护区等保护与管理措施等对策措施。11.4.3土壤环境保护应提出土壤质量保护和污染防治对策措施。11.4.4人群健康保护应对影响区域内提出疾病预防、治疗、检疫、疫情控制与管理,病媒体的杀灭及其孳生地的改造,饮用水源地的防护与监测等。11.4.5施工期污染防治应提出“三废一声”污染防治措施。11.4.6其它保护措施11.5环境管理与监测11.5.1应分别提出施工期、运行期环境管理方案11.5.2应分别提出施工期、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102
11.6环境保护专项投资估算11.6.1应说明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及方法。11.6.2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的项目应分为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环境监测措施投资、仪器设备及安装投资、环境保护临时措施投资和独立费用等。11.7综合评价与结论11.7.1简述主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及建议。11.8附图及附表11.8.1附图应包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环境调查监测位置图、环境保护措施总体布置图等。11.8.2附表应包括总估算表,环境保护措施估算表,环境监测措施估算表,环境保护仪器设备及安装估算表,环境保护临时工程估算表,主要单价汇总表等。1水土保持13.1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13.1.1阐述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13.1.2明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三区”)划分情况及要求,总结项目区类似工程的水土保持经验与教训。13.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102
13.2.1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方案比选、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水土保持评价。13.2.2根据评价结论,提出工程的水土保持要求与建议。13.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3.3.1说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原则和方法。13.3.2列表说明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具体数量和分布。13.4水土流失预测13.4.1分析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的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13.4.2预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的类型、面积及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13.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区与总体布局13.5.1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13.5.2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和措施体系。13.6分区防治措施13.6.1提出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防治措施。13.6.2进行防治措施典型设计,并推算各类工程的工程量;13.6.3初步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联的主要问题问题;13.7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13.7.1提出水土保持监测方案13.7.2提出水土保持管理要求及方案。13.8投资估算13.8.1明确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原则、方法和依据。102
13.8.2估算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投资估算成果包括总估算表,主要单价汇总表等。13.9结论与建议13.9.1提出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的综合结论和水土保持结论,明确下阶段水土保持设计主要问题。13.9.2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相关建议。13.10附图(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2)水土流失现状图。(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4)各类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及典型设计图。(5)施工组织设计横道图。(6)水土流失监测点位布置图。1工程投资估算13.1编制说明13.1.1工程概述,包括河系、工程兴建地点、总体规模、目标和效益、工程布置型式、主体建筑物工程量、主要材料用量、施工总工期、施工总工时(分级别)、工程占地和水库淹没耕地数量、移民数量等。13.1.2投资估算主要指标,包括总投资、静态总投资、工程部分投资、水库淹没补偿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水土保持投资、资金来源、投资比例、价差预备费和物价指数、建设期融资利率和利息等。102
13.1.3编制原则,根据编制年价格水平,分析计算工程所用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并确定次要材料价格,依据施工方案、方法,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工程投资估算编制深度应与《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要求一致。利用外资工程的内外资投资估算应在全内资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外资型式进行编制。国际招标型可参考《水利国际招标工程概算编制方法指南》进行编制。采购型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利用外资概算编制办法》(采购型)进行编制。报帐型(式)需根据全内资估算结果按当时汇率将人民币转换为相应外币并考虑由于利用外资增加的相关费用。13.1.4编制依据,包括采用的定额、编制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编制投资估算的价格水平年,主要材料和主要设备原价、运输方式确定的依据,砂石料价格确定的依据等。利用外资工程应明确利用外资型式和采用的依据。其他需说明的问题。13.2资金筹措13.2.1提出项目投资组成、投资承诺意见和资金来源,明确资本金和融资额度等。13.2.2利用外资工程应明确外资用途、额度、汇率、利率、偿还期及偿还措施等。13.3投资估算成果102
投资估算成果包括投资估算专题报告和附件,若总投资较项目建议书阶段发生较大变化,还应包括投资变化原因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总报告至少应附编制说明和总估算表。投资估算(专题报告)应包括:13.3.1编制说明(附工程特性表)13.3.2投资估算总表(含移民环境投资)13.3.3工程部分总估算表13.3.4建筑工程估算表13.3.5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13.3.6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13.3.7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13.3.8独立费用估算表13.3.9分年度投资表13.3.10资金流量表(枢纽工程)13.3.11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13.3.12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13.3.13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13.3.14次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13.3.15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13.3.16主要工程量汇总表13.3.17主要材料量汇总表13.3.18工时数量汇总表102
13.3.19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数量汇总表13.4投资估算附件13.4.1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13.4.2主要材料运输费用计算表13.4.3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13.4.4施工用电价格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5施工用水价格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6施工用风价格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7补充定额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8补充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9砂石料单价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10混凝土材料单价计算表13.4.11建筑工程单价表13.4.12安装工程单价表13.4.13主要设备运杂费率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14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15独立费用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4.16资金流量计算表13.4.17价差预备费计算表13.4.18建设期融资利息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经济评价102
14.1项目概述14.1.1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任务、规模、效益、建设工期等。14.1.2简述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和计算原则。14.2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14.2.1说明静态总投资成果,列出分年度投资,并说明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静态投资成果的差别。14.2.2说明发改委对可行性研究阶段融资方案的批复意见。14.2.3说明初步设计阶段推荐的融资方案附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14.3财务分析14.3.1财务分析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1、说明财务分析计算采用的财务价格。2、说明财务分析计算涉及的税种、税基、税率、计税额等。如有减免税费优惠,应说明政策依据以及减免方式和减免金额。3、说明财务计算采用的利率、汇率、计算期等。4、说明生产负荷变化流程。5、说明财务基准收益率和资本金收益率取值的合理性。14.3.2成本费用估算1、说明成本费用计算项目与参数选取。2、计算各项成本费用,分别说明总成本费用和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3、分析测算供水、灌溉、发电等单位成本。附成本费用估算表。102
14.3.3用户水价、电价说明有关部门对本工程原水水价、上网(出厂)电价批复意见,并说明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相比是否发生变化。14.3.4销售收入与利润1、分别说明水、电产品销售收入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2、说明利润计算及分配情况。附损益和利润分配表。14.3.5财务评价指标1、清偿能力分析:说明债务资金使用条件和还贷要求,计算分析各年借款的使用额度、还本付息情况、偿债资金来源等。附借款与还本付息计划表、资产负债表。2、盈利能力分析:计算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主要盈利能力指标,计算说明资本金收益率、投资各方收益率、资本金利润率等辅助盈利能力指标。附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4.3.5不确定性分析1、敏感性分析:分析、预测项目主要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对项目评价指标的影响,找出敏感因素,分析评价指标对该因素的敏感程度,并分析该因素达到临界值时项目的承受能力。附敏感性分析表。2、盈亏平衡分析:将水、电销售量作为不确定因素,求取盈亏平衡时临界点所对应的销售量,提出评价意见。14.3.6财务分析结论提出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结论。102
14.4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14.4.1国民经济评价参数说明国民经济评价中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影子价格等参数选取的原则、依据和计算方法等。14.4.2投资费用1、以财务评价为基础,对拟建工程投资、流动资金、经营费用进行调整,编制国民经济评价投资及经营费用调整表。2、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可以量化的项目外部费用。14.4.2效益估算1、用影子价格调整计算项目产出物的销售收入。2、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可以量化的项目外部效益。14.4.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等评价指标。14.4.4国民经济评价结论提出项目国民经济可行性评价结论。14.4.5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是否可不做?)14.5利用外资项目财务分析14.5.1利用外资条件与参数选取102
1、概述利用外资的途径和使用条件。2、收集使用外资币种的利率、汇率等基础资料。14.5.2利用外资方案比较1、说明利用外资的方式。2、拟定不同额度的外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推荐合理的外资利用方案。14.5.3财务评价指标分析偿还外资能力,提出推荐的外资利用方案的财务评价指标。14.5.4外资利用风险分析分析说明外资贷款利率变动和汇率变动的可能性及其对项目造成的风险和影响。1、汇率风险14.5.5综合评价说明利用外资的经济合理性、财务可行性和评价结论。10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条文说明1总则2综合说明3水文3.1流域概况3.1.1~3.1.2流域概况是对水文基本资料和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的基础资料,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流域水土保持情况是水文资料还原计算要考虑的要素。对短缺资料地区,借用临近流域的水文资料时,需将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3.2气象3.2.1~3.2.2气象资料是工程水文计算的基本资料,也是工程施工的基本资料。临近地区的气象资料经合理修正后,可移用于工程地点。3.3水文基本资料3.3.1~3.3.3水文基本资料是水文计算的基础,关系到水文计算成果的质量。工程地点与水文站的流域特征值,常用于将水文站的水文成果换算至设计断面。在水文计算时,首先要了解水文站历年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情况,如发现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修改。3.4径流102
3.4.1~3.4.9径流系列和成果是水利调节计算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提供可靠的径流系列和成果。径流资料往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般还原为天然情况并具有一致性的径流系列。水库的调节能力不同,所需径流的计算时段也不同,年调节或多年调节水库一般给出以月为时段的系列;调节能力小或无调节能力的水库一般给出以日为时段的径流系列。应根据工程任务,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径流系列和成果。设计断面和区间的年径流成果,应结合流域降水量、径流系数、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并按上、下游水量平衡的原则进行合理性检查;还应结合工程任务,检查主要供水时间径流成果的合理性。3.5洪水3.5.1~3.5.10设计洪水成果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应根据工程任务及设计要求、水文资料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计算设计洪水,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洪水成果。特殊条件形成的洪水(如垮坝洪水、冰川湖溃决洪水等)不应参加频率计算。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时,可认为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的频率相同。水库建成后,产汇流条件有明显改变,对调洪结果有较大影响时,需分析入库设计洪水。102
为满足水库前汛期、后汛期运行要求,或为满足工程枯水时段施工要求,需分析分期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采用值。3.6泥沙3.6.1~3.6.2河流泥沙较少或泥沙对水库运行影响不大的工程,需要的泥沙资料相对简单。泥沙对水库运行、库区移民、水工建筑物防沙与排沙、水轮机磨损等影响较大的工程,需要较详细的泥沙资料。3.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7.1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分析工程效益与工程安全的分析依据之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应根据实测水文资料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靠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工程设计和确定河道设计洪水位极为重要,必须足够重视。3.8江河水位3.7.1~3.7.2河道防洪、跨河道输水或排涝工程,需要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设计水位有洪、枯水位。设计水位可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本节要求说明的是推求设计水位的方法和成果。102
3.9潮水位3.9.1在河口或沿海地区的工程,需深入分析潮水特性,研究潮水与洪水的遭遇规律,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成果。3.10水质3.10.1水质对城市供水工程和灌溉工程较为重要,应根据工程任务,提出现状水质资料。3.11水面蒸发3.11.1平原水库和抽水蓄能水库的水面蒸发增损量对工程设计影响较大,需要可靠的水面蒸发资料。3.12冰情3.12.1寒冷地区的河流,冰情是研究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基本资料。3.1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3.13.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主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也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其先进技术含量高、设备改型换代快、需多专业协同配合进行设计。应根据工程任务,按照有关设计规定和规范的要求,提出符合现状技术水平的设计。102
3.1.4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3.14.1~3.14.3可根据工程任务和水文资料情况,增减有关图表。可根据设计要求增减专题报告,也可合并编写为水文分析报告。1工程地质4.1概述4.1.1本条除简要说明勘察工作过程外,重点说明本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查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结论性意见,以及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区域地质部份如有修正补充应在本条说明。4.2区域构造稳定性问题是决定工程可行性和坝址、引水线路方案选择的关键性问题,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本阶段重点对于工程区附近有活动性断裂分布或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以上地区的大(1)型工程进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或进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对水库诱发地震作出评价。4.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3.1简要说明水库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4.3.2对非可溶岩水库,说明库周边地形封闭条件,有无单薄分水岭、低矮垭口及低邻谷分布;说明岩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有无贯穿库外的较大规模的构造破碎带、不整合面、层间挤压破碎带和其他渗漏条件。对可溶岩水库除说明库周边地形条件外,应着重说明喀斯特发育规律、地下水位、泉水分布高程,可能渗漏的边界条件,渗漏途径和渗漏型式,预测可能的渗漏量以及防渗处理条件,评价对建库效益的影响。对低山丘陵区水库,还要说明有无贯通库外的古河道和第四系强透水带分布。4.3.3对土质库岸边坡,除说明一般土质边坡的岩性、结构和特点外,对黄土、膨胀土及其他性质不良的土层构成的库岸,应着重说明地下水位抬高引起的湿陷、崩塌、滑坡以及其他库岸变形等问题。102
对岩质库岸边坡,除说明不同库段不同岩体的结构特征和组合关系外,重点应对近坝库岸一些变形边坡,如古滑坡、蠕动变形、张裂变形等库岸,分析评价其蓄水后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3.4可按水库周边河谷两岸(特别是库尾)、坝下游以及库外(包括邻谷的低洼地带)浸没区分别叙述。说明这些地区的地层岩性、浅层地下水位、水质、毛细管水上升高度、土壤含盐量以及适合农作物生长和土基强度不受影响的地下水埋藏深度,说明在不同蓄水位情况下的可能浸没范围和浸没严重程度的分级,提出防护措施的意见。4.3.5重点说明水库区有无泥石流的来源和由于露天开采矿石造成大量废渣的分布。4.3.6说明库区地层岩性、所处构造部位、地震地质背景,有无活断层贯通库内及其规模大小、与正常蓄水位的关系,建库前后的地震活动情况,并说明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以及位置和强度。4.3.7库区如采取防护工程应重点说明防护堤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有无浸没问题。4.4详述选定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说明各比较坝(闸)线土基的详细分层、厚度、分布,特别是黄土层、粉细砂层、淤泥层、分散性土层等的分布和特性,提出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允许渗透坡降和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对岩基要说明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结构特征,物别是软弱结构面的位置、产状延续.性、厚度、起伏差、充填物性质等,提出各类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对选定的坝(闸)线的坝(闸)基(肩)岩土体的变形特征、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动力稳定条件,进行定量评价。4.5~4.7泄水、引水和厂房等有关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可分别按地面建筑物(如溢洪道、地面厂房、泵站等)和地下建筑物(如泄洪洞、导流洞、引水发电洞和地下厂房等)要求编写,一般包括地质概况和选定建筑物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两部分。地面建筑物:说明地基的强度和透水特性以及开挖后的厂房后山坡、溢流道高边坡和泄洪冲刷区边坡的稳定性,说明泄洪段及其下游抗冲刷性能的条件,提出防护措施。102
地下建筑物:说明隧洞进口地段的岩土性状、构造情况、完整程度、上覆岩土体厚度和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条件;说明构成洞室围岩的岩性、产状、主要断裂破碎带、软弱夹层和其他软弱结构面的延伸分布和相互组合关系以及地下水类型、水位、蓄水条件;对压力隧洞和地下厂房区还应说明外水压力的情况;在喀斯特地区要说明地表喀斯特、洼地、漏斗充填情况和地下暗河发育分布规律,并说明其深部延伸情况及对洞室围岩稳定、开挖掘进和冒水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大跨度地下厂房及深埋长隧洞,应说明洞顶、高边墙和洞室交叉段岩体稳定条件有无有害气体;地应力和岩爆等情况,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8—4.9说明通航、过木建筑物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如闸基、边坡稳定)进行评价。4.10输(排)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10.1本条系指灌溉或城市工业供水、跨流域调水和排水的渠道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应说明沿线的地层岩性分布情况和岩土体的透水性,特别应着重说明强透水层、喀斯特化岩层、易风化崩解岩层、松散架空结构的坡积、山麓堆积体和冲洪积物、泥石流埋积、湿性黄土、膨胀土、粉细砂、软土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岩土层的组成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和分布范围。对傍山渠(河)道的深挖方、高填方地段,说明渠(河)道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以及由于渗漏可能带来的问题。4.10.2参见4.6条说明。4.10.3说明各类建筑物地基的地层岩性、渗透性,特别应着重说明持力层的物质组成、性状和分布,说明其强度、变形、渗透特征和边坡稳定条件,提出地基允许承载力和其他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11说明堤防、河道沿线的地层岩性分布情况和透水性,应着重说明淤泥及淤泥质粘性土、易崩解、易液化的土层及其他特殊类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的性状、结构和分布范围以及地下水的情况,说明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开挖河道的稳定边坡以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12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壤调查4.12.1说明灌(排)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地层结构和岩性,浅层地下水分布情况、补给、排泄条件及其与地表水的关系,说明水化学成分形成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预测灌(排)水后地下水位和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灌(排)102
水方式的意见。4.12.2说明由于气候、母岩、地形地貌、生物及时间等因素对土壤的形成、分布、性状的关系,说明地下水埋深、矿化度、水质状况及其与土壤的关系,提出不同类型土壤的分区和水理性质;说明土壤利用现状和限制农业发展的土壤问题(如涝渍、盐碱、沼泽化等)及改良措施。4.13简要说明本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着重说明各料场的储量、质量以及开采、运输条件;利用施工开挖的块石料时,应说明其适用性和可用料的数量。4.14结合工程布置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别叙述,包括水库区域构造稳定、水库渗漏定量评价、近坝库岸稳定、挡水建筑物的抗滑和抗渗稳定、泄水建筑物高边坡稳定、泄流段冲刷、各类地下建筑物的进出口边坡、洞室围岩稳定、天然建筑材料调查等以及对下阶段勘察工作的意见。4.15各工程可根据需要增减。1工程任务和规模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5.1.1~5.1.4说明工程所在地有关河流规划和区域规划、项目建议书阶段方案比选情况及审查的主要意见;论述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复核工程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建设任务,逐项阐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2综合利用水库工程102
5.2.1综合利用水库工程应说明流域规划拟定的任务和工程规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的要求和项目建议书审批的情况;根据综合利用各部门对项目的要求,复核项目建议书阶段确定的工程任务及其主次关系,包括防洪、灌溉、城镇和工业供水、发电、通航、渔业旅游等,并说明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5.2.2~5.2.5本阶段应以项目建议书阶段确定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复核工程的主要特征水位;拟定电站的运行方式,基本选定电站装机容量;对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应进一步复核水库的汛期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规模,初步确定水库防洪调度原则。5.2.6~5.2.7复核水库泥沙冲淤计算和回水计算成果。对多泥沙河流,应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泥沙冲淤计算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分析评价意见;必要时可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分析泥沙对工程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5.3防洪工程5.3.1~5.3.2说明流域(区域)防洪工程总体布局,防洪保护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和历史洪灾情况;分析暴雨、洪水特性;明确防洪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说明整个防洪工程体系(包括水库、河道、堤防及行、蓄洪区)的总体布局及相互关系;本工程在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5.3.3~5.3.4河道和堤防工程是防洪工程的主要措施,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改造的范围,基本选定河流治导线、堤线、堤距和河道行洪断面形式;说明河道清障规划情况;推算河道治理水面线;复核需要改造、新建的穿堤建筑物数量和规模。防洪水库工程参见5.1有关说明。行、蓄、滞洪区包括泛区、行洪区、滞洪区、洼淀等。5.4治涝工程102
5.4.1~5.4.5说明涝区特性,治理原则和目标;经过论证比较,确定治理标准;基本选定涝区治理范围和治理方案、排水方式和治理骨干工程;提出典型排水区设计,初步选定主要建筑物规模;对大型跨河建筑物规模应进行专门论证。5.5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5.5.1~5.5.4说明河道及河口的治理要求和原则;河道及河口的治理标准与堤防的设计标准应根据河流规划或《防洪标准》拟定,如改变标准必须进行专门论证;基本确定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设计河宽;确定治导线;基本确定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和规模;大型跨河(穿堤)建筑物物规模应进行专门论证;必要时,应根据流域总体治理规划,提出分期治理方案。5.5.5本条规定的垦殖工程是指河道、河口区的滩涂开发。5.6灌溉工程5.6.1~5.6.8应根据当地农业水利发展规划和目标、相邻灌区的范围和关系,基本确定设计灌区的范围和规模,灌区开发方式,作物种植结构和主要作物灌溉制度;确定各种作物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基本确定灌区人畜饮水定额、水量和水源;提出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成果;基本选定灌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和规模;大型建筑物的规模应进行专门论证。以水库(闸)工程作为水源工程时,应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和最低取水高程。5.7供水工程102
5.7.1~5.7.12供(调)水工程包括城镇供水工程、工业供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供(调)水工程要根据受水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当地地下水、地表水资源量、各业用水定额及回归水,合理确定城市生活和工农业需水量;提出水资源配置方案,工程总体布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基本选定工程规模。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还应根据调出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分析其需水量,进行调出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提出调出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可调水量和调水规模。以水库(闸)为水源工程时,应分析满足供水要求的最低引水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基本选定水库特征水位和工程规模。5.8水力发电工程5.8.1~5.8.6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确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分析设计水平年电力系统电力需求、水库移民淹没及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基本选定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调节库容和电站装机容量;初步确定电站在系统中的运行方式,分析电站调峰运行对下游航运、供水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对装机容量较大,或调节性能较好,在系统中其主要作用的电站,还应收集有关电力系统运行和设计水平年负荷预测,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确定电站装机容量;对装机台数较多的低水头电站,选定电站装机容量时,还考虑机组台数变化对装机容量的影响。对日(周)调节电站,基本确定水库日消落深度和日调节库容。对装机容量较小,投入运行后对电力系统影响不大的电站,可不进行电力电量平衡。102
1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1设计依据6.2工程等别和标准6.2.1报告中应明确主要建筑物包含具体内容。6.2.2报告中应明确需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对建筑物提高1度设计的,应说明其理由。6.3工程选址及选线6.3.1本条为新增条款。6.3.3海堤、联围、围垦、蓄滞洪区堤防和城市防洪堤应结合所在地区经济状况、规划方案、地形地质条件、筑堤材料调查、拆迁占地和环境影响等,经综合比选后,选定堤线和堤距。6.4主要建筑物选型6.4.1“基本坝型”分类为三类:土石坝、重力坝、拱坝。“坝型”则对各“基本坝型”具体详细分类。6.4.2本条为新增条款。6.5工程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6.5.1本条在原6.3.2条基础上扩充内容。枢纽总布置除满足工程各项功能要求外,尚应说明枢纽防沙排沙、防污排漂措施等。其他主要建筑物指水库枢纽泄水、引水等建筑物,泵站枢纽102
中挡洪闸、节制闸等。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与枢纽布置密切相关。6.5.2本条为新增条款。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布置包括穿堤建筑物、护岸、护坡、河道扩挖或疏浚线路、交通工程等工程布置。其他主要建筑物即上述穿堤建筑物、护岸等。6.6挡水建筑物6.6.3挡水建筑物地基如有特殊地质问题,如深厚覆盖层、强透水地层、高边坡以及有深层抗滑稳定或坝肩稳定问题时,对其基础处理方案应有专门论述。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坝基处理措施应进行方案比选。6.7泄水建筑物6.9边坡工程6.9.1~6.9.5本条为新增条款,应根据建筑物布置需要和人工开挖边坡岩性、坡体结构及与工程安全的关系和施工要求,提出边坡布置,分析、判别边坡稳定性,提出边坡稳定分析计算方法,重要边坡应进行模型试验,对失稳边坡,通过方案比选,提出加固处理方案。6.116.11.1、6.11.3~6.11.4本条主要建筑物指灌溉引水渠首及灌溉输水渠道的主要建筑物含明渠、涵洞、管道、隧洞、渡槽、倒虹吸、水闸、各交叉建筑物等。102
6.13通航及过鱼建筑物6.13.1通航工程应根据批复的航道等级和航道运输要求、航道条件及投资效益分析,提出航道和船闸设计要素和船闸规模,主要设计参数,通过船闸稳定应力分析计算和地质条件,提出船闸结构型式、主要控制尺寸和建筑物布置。6.13.2鱼道水工模型试验应根据不同鱼种过鱼的水流条件和对环境的反映,验证过鱼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尺寸的合理性。6.14堤防及河道整治建筑物6.14.1本条堤防工程含行洪河道新建和加固堤防、城市防洪堤(墙)、海堤、联圩,围垦、蓄滞洪堤防等设计内容,其断面形式应结合当地筑堤材料、通过稳定和渗流计算成果分析提出;加固堤防应根据安全鉴定(检测)意见和险情调查提出。6.14.2河道整治建筑物设计应结合河道综合治理整治方案和整治河段冲淤计算、水力计算及必要的河工模型试验验证提出。6.15工程监测6.15.1~6.15.4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应根据不同建筑物级别、规模、结构形式,所在位置、地形、地质条件、运行要求和重要程度提出设计方案和监测范围,监测项目位置和监测断面设计。102
对重要建筑物,复杂地基和岸(边)坡及有抗震、抗冻、抗冲磨、高速水流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除布置常规监测项目,尚需提出满足不同要求的专项监测项目设计。1机电及金属结构7.1.1(1)及7.1.2(1)对初拟的水轮发电机组/水泵电动机组型式(包括抽水蓄能机组)及水轮机/水泵型号(水力模型)、装机台数、水轮机额定水头,要在包括土建工程量、造价等因素影响的技术经济综合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初选,以表明推荐方案具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7.1.1(4)水轮发电机组应有调节保证计算初步成果,尤其是对具有长引水系统的电站,以便论证初选的发电引水系统尺寸的可行性、设置调压井或减压阀的必要性等。7.1.1(5)主机附属设备包括调速器、油压装置、自动化元件及水轮机进水阀(引水式电站一洞多机方案)。7.1.2(4)对大型水泵,当采用可调叶片时,可根据初选的水泵设计参数,对采用机械调节或液压调节两种方式进行方案比较;当采用固定叶片时,应对采用变频调速或其它调速运行方式进行方案比较,择优选用。7.1.2(5)102
对大型泵站,要根据站上、站下特征水位差及特征扬程、地质条件或运行经验等,对初拟的进、出水流道型式进行方案比较,择优初选流道型式后,采用CFD三维流动仿真计算,以进一步优化进、出水流道型线。7.1.5(1)根据初选供水工程规划、输水管线总体布置(平面图、纵剖面)、管线的材质和规格、各分水口或净水厂流量等资料,初选在输水管线上、连接段(双管)、各分水口或净水厂,根据需要分别设置空单机流量气阀、泄水阀、调压井(配合水工专业)、调节阀、检修蝶阀及流量计的规格、数量及布置。7.1.5(2)根据初选供水工程规划、输水管线总体布置及加压泵站水泵设计主要参数、管线的材质和规格等资料,采用同类型水泵性能、并结合本工程机组实际运行方式等,进行输水全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初步计算分析,初选调压井尺寸(提供给水工专业)、空气阀口径及布置、液控缓闭蝶阀的起闭规律及时间。7.1.5(3)主要指加氯设施。7.2电工7.2.1接入系统方式102
(1)本条为新增条款,其目的是要求对工程的建设环境条件、任务、规模等内、外部条件和要求有一总体概念。主要简要概述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基本选定的地理位置、海拔高程、气象、环境条件、地震烈度,工程的主要任务,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任务、作用,电站装机容量占拟接入系统装机容量的比例、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总用电负荷占拟接入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的比例,及工程所在地区的电力发展现状和电力发展规划概况。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单机容量和装机台数,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总用电负荷、单台设备最大容量、枢纽布置条件、设计泄洪流量等。(2)要求根据有关电力部门提出的电站接入系统可研设计报告结论意见的基础上基本选定工程的送电或供电电压等级、送出线路或供电线路的回路数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地点、距离等。(3)本条为新增条款,要求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供电方式设计,应提出初步的用电负荷统计成果,基本确定负荷等级,计算送电线路电压降和受电端高压母线电压是否满足电动机启动和运行要求。7.2.2电气主接线(1)本条款增加了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电气主接线设计内容,要求根据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基本确定的接入电力系统方式、装机或用电规模、台数、枢纽布置条件等综合因素,提出三个以上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提出基本确定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电气主接线方案。102
(2)本条款增加了工程管理设施的供电方式的设计内容,要求基本选定厂(站)用电源的引接方式及厂坝区、航道设施和工程管理设施的供电方式,并通过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的厂(站)用电接线方案。7.2.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与布置(1)基本选定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发电机或电动机、主变压器、厂(站)用主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高压配电装置、发电机断路器、高压电缆、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型式、规格、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2)本条为新增条款,要求基本选定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及启动装置设备型式和数量。(3)说明主、副厂房布置位置与型式,主要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主变压器、开关站或变电站、发电机断路器、启动装置、变频装置、补偿装置、主母线、高压电缆、柴油发电机、厂(站)变压器、高低压盘柜等的布置型式、位置和进、出线方式。(4)本条为新增条款,因主变压器、开关站或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对枢纽布置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影响较大,故要求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主变压器、开关站或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应提出两个以上的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开关站或变电站)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基本选定择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布置型式和位置。(5)对电力设备大、重件运输及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应提出论述。102
(6)本条为新增条款,基本选定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输电线路的线路长度、杆塔型式、导线截面等主要技术参数。7.2.4过电压保护及接地(1)~(2)本条为新增条款,应水利枢纽工程接地网钢材用量较大,故要求水利枢纽工程应基本选定全厂(站)接地设计方案,提出接地电阻计算成果。对高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设计,要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7.3电工二次7.3.1根据工程运行需要和调度管理方案,初步选定工程(如:电站、泵站、闸门及过坝设施等)自动化及监控(含监控、监测、监视及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励磁系统、操作控制电源、电气传动控制、通信工程(含接入系统和水情测报)等设计方案及需要列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配置。7.3.2大型综合自动化工程(监控、监测、监视或通信系统等)投资较大,是工程可靠运行和现代化调度管理的重要设施,应在专题设计中,经过技术经济比选和论证,初选设计方案、主要设备配置及布置。7.3.3各级监控调度中心位置是初选综合自动化工程(监控、监测、监视或通信系统等)方案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初步拟定的监控调度运行管理方式,初选工程监控调度运行系统设计方案、各级监控调度中心位置及布置。102
7.4金属结构7.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7.5.2(1)坝内式、半地下式或地下式厂房应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要合理选取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地下洞群布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专题研究?若有必要,应采用数值仿真计算推荐气流组织方式、设计风量、设计风速和风温等;计算推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事故排烟方式及设备;地下洞群若有有害气体应采取有效排除措施。7.6消防7.6.1~7.6.2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L…的要求,初选消防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机电设备消防设计方案及主要消防设备的型式、数量及布置。1工程管理8.1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设置8.1.1应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水利产业政策,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的功能和作用,最终确定水利建设项目类别。8.1.2102
应按照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对现有水利工程的分类定性原则,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及对建设资金结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单位的类别和性质。1承担防洪、排涝等纯公益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其管理单位可定性为事业单位。2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其管理单位可定为企业。3既承担公益任务又承担经营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应根据财务收支状况及综合因素,确定其性质。对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并经综合分析后可定为企业性质;对不具备自收自支能力和具备部分自收自支的可定为事业性质。8.1.3管理单位的性质与其外部隶属关系,对确定管理单位的管理模式有直接影响。应在明确工程建成后运行期管理单位性质的基础上,基本确定建设期管理单位、运行期管理单位的外部隶属关系,初步确定相应的职责和权利。8.1.4应根据项目建设的类别、性质、资金筹措、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管理模式或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对已确定为事业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应初步确定建设期、运行期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利。对于具有经营性的水利建设项目且管理单位确定为企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初步确定建设期、运行期管理单位机构设置方案的有关内容。102
8.1.5应根据其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初步确定管理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8.1.6对于由多个子工程组成的复杂水利建设项目,应明确各子工程的隶属关系。对划归本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及维护运行的子项目,应分别提出相应内容。应明确列入本项目内的水情测报系统或其他水文设施、通信系统等内容的管理隶属关系及机构设置方案。8.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8.2.1对单一工程或多个子工程组成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按照水利工程的类别,依据相应的管理设计规范,并考虑地方法规的相关规定,初步划定建设项目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8.2.2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提出土地征用方案。初步拟定管理范围土地开发规划。8.2.3应根据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要求,初步拟定相应的管理办法。8.3工程调度运用8.3.1依据工程所在流域(河道)综合规划要求,以及工程开发任务,提出工程各项任务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调度运用的基本原则,初步确定调度运用规程。8.3.2对运行期划归本项目管理的子项目,应初步确定运行规则和相应管理办法。初步确定预报系统、工程观测、监测项目的管理办法及技术要求。102
8.3.3为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初步提出工程管理办法。8.4工程管理运行机制8.4.1应初步确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新建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的类别、性质、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依据相关规定初步确定项目法人组建方案。初步确定建设期管理单位的有关内容。改扩建、除险加固的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依据相关规定并结合工程管理单位现行隶属关系,初步确定项目建设期管理单位的有关内容。8.4.2,8.4.3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投资估算,简述工程投资组成及分年度使用计划。应根据工程投资估算、贷款能力测算等成果,简述建设资金筹措方案。8.4.5应初步确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应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初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测算成果简述年运行费测算内容,并依据有关政策说明经费来源。并附相应政策文件。102
初定为准公益性(经测算年销售收入小于年运行费的)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成果,简述推荐方案的水价、电价、年销售收入及年运行费测算成果;简述依据有关政策应补偿给水管单位年运行费的数额及其经费来源;简述大修理费、设备更新改造费的来源。初定为准公益性(经测算年销售收入大于年运行费,但小于总成本费用的)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成果将工程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部分,简述各类管理经费的来源及组成。初定为经营性水管单位且经测算具有贷款能力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和贷款能力测算成果,简述还贷期、还贷后经营项目(供水、发电等)的销售价格、管理单位的年销售收入、年运行费和总成本费用等。8.4.6应附相关部门对水、电承销的协议或承诺函;有关部门出具的支付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工程年运行费和补偿支付不具备自收自支能力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工程年运行费的承诺文件。8.5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8.5.1根据管理单位的任务、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初步确定工程管理所需生产、生活设施项目的内容和数量。对改扩建、除险加固项目,应明确现有管理单位生产、生活设施的数量及质量状况。确定满足管理单位生产、生活设施的项目,初步估算新增加的设备、设施数量。8.5.2,8.5.3,8.5.4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初步确定满足工程观测和监测要求的设施及设备数量。为满足工程观测、监测的精度或质量要求,应明确相应的对其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的技术要求。102
应简述列入本项目的通信调度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功能和管理状况,初步确定通信设施及设备的数量。简述水情测报系统或其他水文设施的管理技术要求。8.5.5根据管理单位的管辖范围和管理内容,论述配置交通工具的必要性,初步确定各类交通工具的数量。1施工组织设计2淹没处理和工程占地3环境影响评价11.1根据国家规定,本阶段需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由环境主管部门审批。本章内容应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和评价结论保持一致。11.2.~11.8内容具体要求可参考已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纳入本章内容以紧密结合主体工程设计、避免重复、保证重点为原则。以提出环境保护要求优化工程设计,和提出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为主。4水土保持102
1工程投资估算1、编制说明1.1总体概述工程规模、目标、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用量、工程占地和水库淹没耕地数量、移民数量等宏观指标,便于了解工程基本情况。1.2列示工程投资估算中总投资、静态总投资、工程部分投资、水库淹没补偿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水土保持投资、价差预备费和物价指数、建设期融资利率和利息、投资比例等主要指标,便于宏观把握工程主要经济指标。1.3根据编制年价格水平,区分不同工程类型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并确定次要材料价格。枢纽工程,应根据设计确定的主要材料生产厂家和工程附近市场价格情况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并确定次要材料价格。引水及河道工程,应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情况,分工程段落分别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和确定次要材料价格,并在此基础上按工程段落分别计算工程单价。灌区工程应分片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和工程单价。若灌区工程相对集中,也可综合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和工程单价。说明利用外资工程的内外资投资估算应结合工程利用外资型式进行编制。1.4说明编制估算时采用的标准、规定及价格确定的依据等。102
利用外资工程,国际招标型可参考《水利国际招标工程概算编制方法指南》进行编制。采购型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利用外资概算编制办法》(采购型)进行编制。报帐型(式)需根据全内资估算结果按当时汇率将人民币转换为相应外币并考虑由于利用外资增加的相关费用。其他需说明的问题。2、投资估算成果若总投资较项目建议书阶段发生较大变化,应从国家政策、项目及工程量调整、价格变化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2.1〜2.19投资估算专题报告应附的说明和相关表格3、投资估算附件3.1〜4.18投资估算附件应附的相关表格和计算说明1经济评价14.1项目概述重点阐明与本工程开发任务相关的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技术经济指标,并说明项目建议书阶段成果的差异。14.2费用估算102
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为基础,进一步收集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其它已建类似工程的成本费用情况,对拟建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复核。14.3融资方案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以项目建议书阶段推荐融资结构方案为基础,进一步复核项目债务资金与非债务资金的比例、非债务资金中不同投资收益要求的各投资者投资比例,说明新增(或减少)投资的非债务性和债务资金以及非债务资金构成,并将该方案与项目建议书审批资金筹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资金筹措方案变化情况。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出具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的承诺文件。除中央以外的其它投资方应出具出资承诺的有关文件。14.4财务分析对于项目建议书阶段推荐采用债务性资金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深化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生存能力分析等财务分析内容,为融资方案决策提供依据。14.5经济分析以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成果为基础,复核经济分析评价指标。14.6利用外资项目财务评价10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财务分析应在项目建议书批复资金筹措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有利用外资意向的项目,应进行外资利用财务可行性分析。水利工程利用外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外资用于采购进口设备和主要材料;另一种是利用外资用于国际招标中标承包商的外币部分。利用的外资大多为国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14.6.1外资利用条件与参数选取应收集外资币种的相关资料,说明外资利用的有关参数,如国外借款的手续费、承诺费、担保费、代理费、利率、汇率、计息方式、还款方式及其它附加条件等。14.6.2利用外资方案比较融资成本是指项目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融资成本的高低是判断项目融资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金融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债务资金融资成本大幅度下降。为了说明利用外资的合理性,应拟定不同额度的外资利用方案进行融资成本分析,并与利用内资方案进行比较,推荐合理的外资利用方案。14.6.3财务评价指标方法与内容同全内资方案财务评价指标分析。14.6.4外资利用风险分析汇率风险是指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结算产生的分风险,包括人民币对各种外币币值的变动风险和各外币之间比价变动的风险。利用外资数额较大的投资项目应对外汇汇率的走势进行分析,估测汇率发生较大变动时,对项目造成的风险和损失。1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年产1500吨棉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私募股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3000吨面包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市蔬菜果品批发大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沿江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易灾地区草地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培育1万头种猪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2000万件高档陶瓷酒瓶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污水处理厂项目申请报告
- 某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3000吨汽车车身大中型冷冲模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