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50 KB
- 2022-04-29 14:15:4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42—
目录1总论11.1项目概况11.2研究结论32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52.1项目背景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3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123.1需求分析123.2建设内容及规模194项目建设条件234.1项目选址23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234.3自然条件234.4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254.5防洪254.6建筑材料255项目建设方案265.1总平面布置265.2建筑与结构275.3景观环境和绿化275.4供配电及弱电系统285.5给排水及消防305.6暖通及空调316环境保护336.1环境现状336.2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346.3综合治理及措施347节能357.1电气节能措施357.2节水措施358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368.1项目实施计划368.2工程招标计划369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379.1组织机构379.2人员来源379.3人员培训37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810.1投资估算3810.2资金来源39—42—
11社会评价4012结论和建议4112.1结论4110.2建议42—42—
1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2建设和运营单位(1)建设单位:XXXXXX人民政府;(2)运营单位:XXX敬老院;(3)运营单位负责人:XXX1.1.3建设地点XXXXXX居委会。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XXXXX。(2)资质等级:XX(3)资质证书编号:工咨XXXXXX(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5研究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3)《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4)《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42—
(5)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6)《XXX“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7)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XX〔2011〕19号);(8)《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9)《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10)《住宅设计规范》;(11)《老年人住宅设计规范》;(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7)《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8)《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19)《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设置标准》;(2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2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3)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42—
1.1.6研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社会需求、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程、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1.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建筑占地面积m21258.62建筑基底面积m2403.8总建筑面积m21200建筑密度%32.1容积率0.95绿化用地面积m2378.82.绿地率%30.1道路广场面积m24761.2研究结论1.2.1结论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42—
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实施,可以容纳100位老年人的日托,可以覆盖本社区5300多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当地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项目是可行的。—42—
2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XXX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138万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23万,占总人口17%。80岁以上人口近4万。据预测,到2030年,XXX—42—
老龄化率将达到30%。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08年,XXX被XXX民政局确定为XXX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单位,选择杨柳村和金江社区作为试点。在省、市老龄和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试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为工作思路,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需求、保障高龄特困老人基本服务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和谐XXX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的新形式。起到了示范作用,获得了群众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增加了5个试点单位。2010年,全市再新增5个村居共12个村居作为市级试点,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并不断对服务站的设施进行了完善,如南山村投资30余万元兴建了老年健身活动中心,开设了图书阅览室,为老年人娱乐提供了场所和平台,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金江社区8个小区都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XXX将借助省、市创建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平台,重点做好XX等7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XXX—42—
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各试点村(社区)坚持以服务老年人为目标,根据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淳口镇杨柳村:组建了一支由村内妇女组成的专职养老护理员队伍,和一支由邻居组成的邻里互助队伍,提供就餐、清洗、医疗、保健、娱乐、学习等多元化服务。并且充分利用村内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扶持、援助等方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定期为居家老人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并极大增强了集体间的凝聚力。同时大胆创新服务形式,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接了老年人寿宴等酒席服务,拓展了服务站的功能,服务站每年的收入达到了近4万元。这样,既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服务,又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自我运作的能力。XX社区:根据农村居住分散的特定条件,8个小区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点,成立了有100余人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对20多位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定期走访慰问,了解老人所需,并送去现金和物品,为不能自理的服务对象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建立了老年腰鼓队,经常开展文体活动。XX村:确定了8位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安排8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照顾,定期上门服务;组织全村四百多名老年人到医院进行体检;组建了老年人活动室,开办了远程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XX村:安排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按需提供上门服务,组织志愿者捐款活动,组织了老年人体检,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溪江乡浆田村:设立了居家养老义务服务队,走访慰问了高龄体弱老人,组织在校学生、志愿者和居家养老服务队,不定期上门照顾年老孤寡病残的老年人。XX村:除了对生活困难服务对象进行帮扶和服务外,还注意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组建了一支中老年军鼓队和中老年舞狮队,农家书屋向老人开放,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沙市镇东门村:兴建了一个包括老年活动中心在内的农民公园,对困难老人定期走访。XXXXXX位于XXX东部中心地带,距市中心28公里,XX—42—
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该镇辖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3111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300多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01公顷,山林8850公顷。系XXX十大工业园区、省级开发区、农业部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XXX精品园所在地,是XXX“十大魅力”乡镇、XXX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镇、XX新区核心镇。该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0%,且存有部分原始次森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知有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共118处,主要矿产有菊花石、煤、钨、锡、锌、铁、磷等。旅游资源丰富,8大类22项亚类资源完美。潘溪风景区山青、水秀、石奇,素有“湘东小桂林“之称。人文文化,历史积淀厚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XXX的家乡。并有着浓郁的孝文化、花炮文化和美食文化,如闻名遐尔的四大佛教祖庭之一的大光寺等。XX是该镇工业的主导产品,XX园从立园开始,园区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兴园强镇的目标,立园以来共引进外资项目31个,引资额为2.8亿元。目前为止,园区共有企业73家,其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9家、烟花原材料生产企业18家、竹木加工企业5家、机械制造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其它企业12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家、省外来投资企业18家、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过3000万企业9家、税收过1000万企业1家、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家、获省级名牌企业5家、在国外设立经营公司企业1家。XX—42—
集镇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集镇建成区达3.2平方公里,形成了三纵四横的发展骨架,入驻了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15家单位;聚集了新泰大酒店等400多家商家;打造了电力开关站、汽车站等地标性建筑。完善了集贸市场、公厕、供电、广电、电信等公共设施,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5000吨,垃圾中转站日处理能力达40吨,日处理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破土动工。集镇绿化率达35%。近年来实现多渠道融资共吸纳2.06亿元投资城镇建设,城区常住人口12000余人。帝问路服装步行街开街,浙商投资6000万元兴建两栋16层电梯房即将落成,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整体推进。目前境内有农民合作组织45家,其中有种植专业合作社32家。长发蔬菜合作社完成资产重组,龙建蔬菜合作社无公害蔬菜远销国内外,成为XXX蔬菜原材料供应基地、喜来登饮食集团“放心菜”保障基地和香港、韩国蔬菜出口基地,XX无公害蔬菜出口集散基地已成雏形。农业部扶持项目蔬菜冷藏库建设落户。金桔产业蓬勃发展,全镇金桔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金桔年产量6100多吨。先后三年成功承办三届金桔节,构建金桔产业发展联盟,荣获“中国金桔之乡”称号。楠竹、油茶、花木、药材、黑山羊、牲猪等产业提质发展,一村(片)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初步形成。沙龙无公害蔬菜、大光金桔绿色小水果、花园生态养殖、XXX桥油茶、建设精品花木、大光湖高产楠竹等示范基地各具特色,呈现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面貌。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XXX镇政府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决定筹资新建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2—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XXX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白发浪潮”日益临近;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根据《XXX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预测,预计XXX“十一五”期间老龄人口年均增长1万人左右,将达到15万人,城区老年人将达到3万人以上,现有的乡镇敬老院、养老院无论是规模、条件还是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要。人口老化已逐渐受到全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为老年人建设一个集住宿、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公寓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42—
3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3.1需求分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我国老龄事业走过艰难发展历程,老龄工作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如今,老龄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老龄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老龄政策体系的完善,标志着我国的老龄事业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开始走向新的起点。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历史。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年人,始终牵挂着关系亿万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龄事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包括老干部、老专家、老退伍军人、老知识分子在内的老龄工作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老龄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安排。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4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机构建设,1999年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网络。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出台228部与老龄工作相关的法规文件,内容涵盖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机构建设、老年人优待、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等方方面面,形成较为完善的老龄政策体系,为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遵循。老龄政策从无到有,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使老龄事业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生存,是人生第一要义。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前提。—42—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3%。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空巢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56.1%。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严峻挑战。国家着力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1992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6.8亿元,而到2010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由3059万人增加到7525万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由300万人增加到556万人。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由233.5万人增加到576.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由1.79亿增加到8.36亿,中央财政就此补助增加到399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由6亿增加到110亿元。2010年全国有5700多万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免费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和老年人优待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到2010年末,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老年人维权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到2010年末,全国共建立各级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18295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达83216个。继续实施“金晖行动”等志愿服务,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共组织开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行动3200万人次,惠及8000多万老年人。—42—
《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各国政府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便利。我国政府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强调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充分融入社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成为了基层社会事务的重要参与力量,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到社区公共事务上,积极配合村(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环境治理、治安巡逻、移风易俗、文明风尚宣传、邻里纠纷调解、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的大量工作,为和谐社区和新农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全国老龄办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0年末,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多万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其中村(居)老年人协会335480个,乡(镇、街道)老年人协会30413个,市(县)级老年人协会6672个。此外,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从2003年发起的“银龄行动”,如今已扩展至全国,累计参加的老年志愿者达300万人次,受益群众2亿多人次,创造经济价值50多亿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国老龄机构积极参与老龄问题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促进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升了老年人的国际影响力。—42—
中国先后加入了国际老年学学会、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国际老龄联合会、国际老龄协会、国际助老会等6个国际性老龄组织。先后多次派团参加国际老龄组织会议,并主办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98北京老龄问题地区研讨会”、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中国老龄协会、地方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科研单位,完成了一系列国际性和地区性老龄问题科研项目。“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我国十二五期间老龄服务的主要任务:—42—
1.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2.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我省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1、发展养老服务业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到2015年,全省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4万张,其中:新建和改扩建国办县级福利院(福利中心)100所,新增床位1万张,新建国办示范性养老机构20所,新增床位10000张,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00所,新增床位11万张,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万张。—42—
2、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是指建在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设施。到2015年,全省城市街道、社区都应建有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省乡镇、农村中心社区建有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或老年人活动服务场所。完善现有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各部门、各单位设在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各类生活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要向老年人开放,满足老年人需求。3、推进养老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要求,省民政厅要会同老龄工作等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我省养老服务业管理办法、服务标准、收费政策。各省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服务行为监督和服务质量评估,逐步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管理。加强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工作,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加强对养老机构入住对象资格审查和对国办养老机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对民办养老机构财政补助条件等方面的评估、评审和检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培育养老服务队伍。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开展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到2015年,全省养老机构院长持证上岗率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积极指导、发展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义工服务时间储备制等互助服务制度。鼓励在省属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 5、壮大养老服务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等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老年用品、休闲旅游等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金融保险行业为养老服务业提供相关服务。—42—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的老龄事业前途辉煌。 3.2建设内容及规模3.2.1建设内容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2)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设备;(3)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场地。(4)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相关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共125台套。设备清单详见表3—1。—42—
表3—1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装备配置表设备种类具体设备单位数量生活服务床位张50洗澡专用椅凳张10轮椅张5呼叫器个15保健康复按摩床/椅张10平衡杠、肋木、扶梯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训练垫套1血压计、听诊器个5娱乐电视机、投影仪、播放设备套3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台20安防监控设备套1定位设备套1摄录像机台13.2.2建设规模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日托老年人日托数100人的服务能力确定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1258.62m2,建筑面积1200m2—42—
,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513m2,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139m2,老年人娱乐用房216m2;辅助用房332m2。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详见表3—2。表3—2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表用房名称建筑面积(m2)使用面积(m2)占比老年人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休息室369240沐浴间(含理发室)5536餐厅(含配餐间)8958小计51333442.8%保健康复用房医疗保健室5536康复训练室5939心理疏导室2519小计1399412%娱乐用房阅览室(含书画室)7348网络室3522多功能活动室10870小计21614018%辅助用房办公室4528厨房181120洗衣房2818公共卫生间4528其他用房3318—42—
小计33221227.2%合计1200780100%—42—
4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其建设项目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市政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经过多方比选,XXX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XXX镇集镇中心地带XXX居委会境内。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能满足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等条件。方便群众,便于开展服务。同时与其他为老服务福利设施邻近,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XXX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XXX镇集镇中心地带XXX居委会境内。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地势平坦,现已完成三通一平。4.3自然条件4.3.1气候条件XXX城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湿热多雨,夏热冬寒。据XXX气象站1960-1990年实测资料统计。(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日平均气温4.7℃最热日平均气温28.9℃—42—
极端最低温度-8.4℃极端最高温度40.7℃(2)降水量多年平均总降水量1568.5mm日最大降水量276.1mm(3)湿度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5%(4)风风速年平均值1.4m/s主导风向和风速夏季SSE2.6m/s冬季NNW2.8m/s30年一遇最大风速20m/s(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13.0h多年平均蒸发量1147.3mm多年平均无霜期260.6d4.3.2地质条件用地范围内地质多为页岩风化而成的红壤土和黄壤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待勘探后确定。4.3.3地震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XXX地震动峰值的速度分区(g)为0.05,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相当于Ⅵ度。—42—
4.4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XXX集镇建有自来水厂。全镇有高压电网覆盖,由永和110KV变电站供电,水源、电力充裕。其市政供水、排水管网及供电线路均可就近接入。项目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4.5防洪项目建设地平整后,地面标高在109.98——110.79m之间。XXX100年一遇的洪水位,按32年水文资料推算为77.36m,实际调查为78.85m,本项目基底标高均高于XXX防洪标准。4.6建筑材料项目区10公里半径内有砂石场、建筑砌块厂和水泥厂,效建筑资源充足,运送方便,价格适宜。—42—
5项目建设方案5.1总平面布置5.1.1总体布局的原则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分区设置。5.1.2规划布局原则—42—
建筑标准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服务流程,结合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建筑的结构型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并留有扩建、改造的余地。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等规范、标准的要求和规定。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抗震设防标准应为重点设防类。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老年人休息室以每间容纳4~6人为宜,室内通道和床(椅)距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需要。老年人休息室内设卫生间,其地面应满足易清洗和防滑的要求。老年人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0cm。老年人用房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置应急电源设备。有给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生活服务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配置洗涤、沐浴等设施。设置空调设备,并有通风换气装置。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5.1.3道路交通道路布置应结合现状自然地形,合理组织交通。周边设露天停车场共8个泊位,以供临时停车。5.2建筑与结构5.2.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以完整的形态和建筑群的组合来起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建筑形象大方、活泼,具有浓烈的现代气息,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5.2.2结构设计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3景观环境和绿化5.3.1景观环境该项目的景观环境应与周围的山体绿地以及水面等结合起来,形成各种集会空间、驻留空间、活动空间、观景空间和通行空间。5.3.2绿化绿化以保留的大片自然山体和水面为依托,以广场绿地为重点,以绿圈和道路绿化为绿带,形成“点上成景、景景各异、线上成荫、荫景相依、面上成林、林荫一片”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周边丘陵山体,拟适时进行配套绿化,多种植五针松、樟树、桂花、楠竹等常绿植物和彩叶林木,并适当分区,形成有特色的绿化区域。—42—
5.4供配电及弱电系统5.4.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7)《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标准》(8)各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5.4.2设计范围建筑物及室外的电气照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大楼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5.4.3供电电源及电压选择供电电源从市政供电网引入。5.4.4供配电设施及系统设置变电间一个,其中包括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内设变压器两台)和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不分段,采用JYN2-10型高压开关柜以放射式向本变电所变压器提供10KV电源。低压采用GCK-B型抽屉按放射式系统进行配电,用电缆线路向各用电点提供380/200V电源,无功率补偿采用低压补偿,设于低压配电室内。应急电源采用不间断(UPS)装置,分别用于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系统。—42—
5.4.5继电保护及电能计算高压10KV进线开关设延时过电流和速断保护,电力变压器装置设电流速断及瓦斯保护。变压器低压侧采用智能型低压断路器作断路和过负荷保护。低压动力设备采用交流控制器控制,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漏电开关作漏电保护。电能总计量设在高压配电室计量柜、变压器馈出柜和低压配电室的总进线柜上,并按供用电管理部门对不同计费方式的规定,在低压侧对动力、照明、空调用电进行单独计量。5.4.6电气照明照明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工作电压为~220V,照明装置以节能荧光灯为主。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其照明灯具选用定时开关控制。室外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5.4.7防雷与接地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在屋面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体内两根或两根以上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底板和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组成完整的接地系统。—42—
变电所低压侧采用TN-S接地系统,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与弱电系统共用时不大于1欧姆)。各用电设备,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采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等电位接地或不接地等形式。5.4.8弱电系统弱电系统包括:楼群网络系统、监控系统。综合楼网络系统由电话网、宽带接入网、有线电视网和控制网等组成。该系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配线结构采用综合布线与单独布线相结合的布线方式。通过网络接入各用户点,可实现网络化管理。5.5给排水及消防5.5.1编制依据(1)《室外给水设施规范》(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标准》5.5.2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的编制范围为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外、室内给排水及消防。5.5.3给水集镇自来水最不利点的压力能供至六层住宅。本综合楼为三层建筑,生活给水从管网接入后可直接供给各用水点。按用水人数100人/d计,办公、生活用水按80l/d人计,每日需新水8吨。5.5.4污水排水—42—
综合楼群污水与雨水按分流制排水方式考虑,一般洗涤废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食堂洗刷用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下水道。5.5.5雨水排水室外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在道路上设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屋面雨水由天沟收集后经雨水管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然后经雨水排水管网利用地形视实际情况就近排入附近水体或世纪大道城市下水道。5.5.6消防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环网上适当位置设室外消火栓,根据规范,本工程室内不设消火栓消防系统,在必要部分设置手提式灭火器。5.6暖通及空调5.6.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用户对该工程的要求、资料5.6.2暖通空调设计措施—42—
综合楼各房间设置独立空调系统,按房间大小选用柜式或壁挂式冷暖空调机,以保证夏季室内温度30℃以下,冬季室内温度16℃以上。每个房间设送风百叶换气扇来保证每人20m3/h的新风。卫生间设静音管道式换气扇排气。—42—
6环境保护6.1环境现状XXX地处XXX东北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为农业大(县)市。七十年代末成立环保机构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遏制了污染加剧的势头,使环境质量逐年好转。1997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市)行列。通过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等措施,城市环境质量从整体上呈好转趋势。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量达到1.71万吨/日,生活污水量到7.91万吨/日,总污水量为7.91万吨/日。2010年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5117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4.45万吨。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但酸雨问题仍比较突出,降水PH值年均为4.78,酸雨频率达76.8%。随着一些严重污染企业被关闭,XXX河、捞刀河及南川河的水质逐年趋于好转。2010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为59.3分贝,比上年增加2.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9.8分贝,比上年下降3分贝。从整体上评价,噪声污染近年呈上升趋势。为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在XXX区以西,距XXX中心10公里处的太平桥镇建立了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填埋场总面积4.6公顷(折68.88亩),总库容量860万立方米,原设计可服务80年左右。—42—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1)排出的生活污水约6.4m3/日是此项目的主要污染源;2)垃圾站堆存的办公、生活垃圾;3)项目施工时的噪声和扬尘污染。6.3综合治理及措施1)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排出,经城市下水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基本消除了对环境的影响。2)办公、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送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3)项目施工时对噪声大的施工设备避免在夜间使用,施工扬尘可通过洒水来减轻污染。综上所述,项目建成后,没有对原有环境产生大的影响。—42—
7节能7.1电气节能措施电气节能是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又是一种能源开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电气设计应做到尽可能地减少电能损耗,其具体措施如下:(1)变电所位置尽可能位于用电负荷中心;(2)选用SG10型低损耗铜芯变压器和Y型节能电机;(3)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引起的有功损耗;(4)适当增大电缆与导线截面;(5)电缆、导线敷设,尽量避免线路迂回;(6)选用新型高效节能灯具及合理的设置开关;(7)楼梯间、走廊等公开通道,其照明灯具选用定时或声控开关控制;(8)室外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9)室内空调,夏天按≤30℃,冬天按≥16℃控制,避免控制室温夏季过低、冬季过高的不良行为。7.2节水措施(1)尽力采用节水型龙头及冲洗设备;(2)冷却水采用循环水。—42—
8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8.1项目实施计划初拟定建设期为1年,具体安排如下:2011年10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批及其他前期工作;2011年12月,完成规划初步设计及审批和土地征用手续,完成规划设计,开始建筑初步设计;2012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招标;2012年8月,完成大楼建筑工程项目;2012年9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8.2工程招标计划该项工程包括多个单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面实行采购和施工招标,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工程招标详见“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基本情况表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主要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招标范围全部招标√√√√√√部分招标√招标组织形式自行招标√√√√√√委托招标√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不采用招标方式—42—
9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9.1组织机构本项目属XXX镇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项目。建设单位为XXXXXX人民政府,项目建成后,由XXX镇百福敬老院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敬老院负责人根据需要组织管理机构和任命部门管理人员。本项目拟配备固定员工18人,招聘志愿者20人,招聘义工100人。9.2人员来源固定员工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本、专科院校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线服务人员优先在“4050”人员中聘用。义工在全市范围内招聘,机关干部职工带头当义工。9.3人员培训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项目建设期间陆续进入岗位,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其余人员在正式运营时上岗,上岗前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安全作业证后方可正式上岗。—42—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10.1.1投资估算范围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范围:(1)土地费用;(2)土建工程;(3)工程配套设施,包括给排水、供配电、设备投资;(4)工程的总图、运输、道路、广场、停车场;(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1.2项目投资估算依据(1)建、构筑物参考XXX近期同类工程实际造价资料估算;(2)其他费用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办法,并参考国家的有关政策估算;(3)征地费用按105万元/公顷进行计算;(4)设备投资费用按设备实际费用计取;(5)安装费按设备费用的6%估算。10.1.3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0.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8万元,预备费用5万元,详见建设投资估算表10—1。—42—
表10—1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129201.2150.21.1建筑工程129201.2150.2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824.82.1建设用地费用13.213.22.2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9.69.62.2.1建设单位管理费2.02.02.2.2工程建设监理费2.02.02.2.3可行性研究费1.01.02.2.4勘察设计费2.02.02.2.5环境影响评价费0.60.62.2.6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222.3与项目运营有关的费用2.02.02.3.1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2.02.03预备费用5.03.1基本预备费5.03.2涨价预备费4建设投资合计18010.2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投资10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建设单位自筹72万元。—42—
11社会评价 本项目属XXX镇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项目。建设单位为XXXXXX人民政府,项目建成后,由XXX镇百福敬老院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通过本项目本实施,可以充分照顾到老年人习惯于既定的生活方式和熟悉的社区环境,满足了他们愿意在家中和社区接受养老服务的心理需求,具有广覆盖、低成本、人性化等特点。应当说,这是我国现阶段能有效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减缓家庭成员经济和精神压力的最适合、最现实的养老模式。 同时,对于改善经济结构、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一是通过“按进来”和“走出去”的服务方式可以带动“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拉动内需。由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带动的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医、教等服务的行业,市场广阔。二是能促进城乡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化居家养老需要大量的服务从业人员,而且很大比重是需要有家务劳动经验的中年从业人员,对文化、技术素养要求不是很高。这正好适合我国待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对于城镇下岗待业的“4050”人员来说,开辟了一条上岗就业的新途径。其社会效益显著。—42—
12结论和建议12.1结论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老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和“未富先老”的主要特征,借鉴国外养老体系的有益经验,国务院老龄工作主管部门早已明确,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实施,可以容纳100位老年人的日托,可以对本社区5300多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当地社区老年人居家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项目的建设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项目是可行的。—42—
10.2建议10.2.1政府推动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是由XXX镇政府投资兴办的非营利性项目。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工程。上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10.2.1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使项目尽快建成投入运营。10.2.3工作创新首先,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在老人得到高质量、便捷服务的同时,失业女性在家门口也实现了再就业;其次,以日间照料中心名议与辖区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有家政公司、医疗保健机构等)签定服务协议,通过入户服务为居家的社区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养老服务。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组织他们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包护协议,切实解决体弱多病、高龄老人的后顾之忧。第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人员可以是长期、短期、定期、临时(随喊随到)。—42—
10.2.4壮大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42—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火墙系统性能与安全性测试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渗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水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纺织厂 可行性报告
- 纺织厂可行性报告
- 纺织厂项目可行性报告
- 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纺织面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飞蝗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老年人体育文娱活动中心场馆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老年养生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芯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 离子膜烧碱技改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费控试点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钛铁矿中矿深加工选矿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粉煤灰烧结砖生产线可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