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0 KB
- 2022-04-29 13:54:5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秀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
目录第一章总论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规模6第三章场址介绍与建设条件10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11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25第六章节能方案分析26第七章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30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5第九章招标情况37第十章效益评价38第十一章社会风险分析42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44I
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路建设工程1.1.2建设单位秀有限公司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内容1、编制依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D50-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30—200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998年修订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CB50220—9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2
2、研究范围及内容(1)研究范围本次编制范围为XX路建设工程(2)研究内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片区的发展规划、区域交通现状条件及发展趋势、建设条件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对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取得综合研究结论,为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1.1.4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3、结合XX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城市境内城市道路管网进行完善。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1.1.5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XX”的核心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强力推动、高端拉动、生态联动”的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空港经济、海港经济”42
两大引擎,努力把XX建设成为“重化工业基地、商贸流通之都、人文日新古邑、岭南特色水城、粤东上善新区”,赶超进位,后来居上,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XX经历了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经济、社会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在这种增长背后,是城市化的严重滞后。世纪之初,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转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将为XX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为此,XX市秀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1.2项目概况1.2.1项目拟建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城市中心片区。1.2.2建设规模及内容该工程南起东路北至秀路。道路长度约99米,宽度16米,内容包括排水、路灯、绿化等配套。属于市政道路。1.2.3主要建设条件附近区域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已开通,可以满足项目的建设需要。1.2.4项目总投资经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约为65.23万元。42
1.2.5资金筹措本项目资金来源由区财政局全额拨款。1.2.6财务评价本项目为市政工程,作为非盈利性项目,其养护、维护费用纳入市政管理费用,由XX财政拨款解决。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可以维持正常运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4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规模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项目的建设是XX市XX发展的需要(1)(2)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反映着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经济发展与落后的重要标志。XX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愈来愈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通畅的交通将给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加之分布道路两侧的各类公共、金融、服务机构,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XX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XX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吸纳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XX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便利的交通将加速周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增强对外联系,带动三产的快速发展,会大幅提高项目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将促进社会医疗卫生、娱乐休闲,教育等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发展都将显著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该项目的实施丰富了该片区的道路网络,把该片区的各个居民区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有利于城市的人居协调和经济发展。42
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随着XX经济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特别是道路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城市氛围,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将为XX提供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建设平台。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项目建成后,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XX的建设,更好地形成城市框架。2.1.2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城市市政交通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XX各方面发展较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加,随之带来的交通负荷越来越重,而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城市交通道路网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实现。良好的城市道路网系统是充分挖掘城市资源的一种战略措施,有利于城市的开发经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本工程的建设将完善城市与周边道路的连接,极大地配合城市的开发建设,并与其他道路构成路网,有利于车流的合理运行和分流,疏解过境交通给城市的交通压力,完善片区内外交通,达到平稳、舒适、顺畅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行车难的问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2.1.3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城市建设需要42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XX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增强其为XX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XX的城市化水平。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XX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城市工业基地的建设,从而引领XX经济发展。该项目的建设是道路两侧已入驻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要,是完善片区路网功能的需要,是提高国土使用效益的需要,是XX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对于提高主城市国土使用效益有重要意义。无疑对整个XX的建设有着推动作用,将为城市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的外延拓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对沿线的土地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有利于沿线两侧的开发,完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提高该区域地块价值。2.1.4项目建设是改善城乡面貌的需要项目建设是政府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推进全的城化、打造新的增长极、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事关全发展的大局和根本。市政道路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城乡结合部的落后交通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2.2建设规模42
该工程南起东路北至秀路。道路长度约99米,宽度16米,内容包括排水、路灯、绿化等配套。属于市政道路。42
第三章场址介绍与建设条件3.1场址介绍本项目位于XX城市中心片区。42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4.1设计原则1.依据规划,掌握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范,项目设计与XX路网规划有机结合,要充分体现项目的使用功能。2.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处理好本项目与已建成道路的相互关系,项目的建设应与未来XX的的整体结构相结合,并对远期建设的发展留有余地。根据自然条件,尽量减少工程量,尽可能采用能就近取材的原材料。3.道路设计在满足道路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高的技术指标,以保证道路应具有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4.道路平面线形与城市道路下管网、绿化、环境等统筹考虑,并符合道路相应的技术指标。5.道路平面设计根据城市现状与沿线建筑物合理地设置交叉路口、出入口的位置等。6.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7.制订详细地施工计划,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8.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注意施工中尽量不造成和减少造成施工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好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4.2道路工程设计4.2.1整体布局本项目为市政道路,该工程南起东路北至秀路。道路长度约42
99米,宽度16米,内容包括排水、路灯、绿化等配套。4.2.2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路基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GJ034-2000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GB50220—95 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7.《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2.3道路平面设计1)平面设计原则道路平面线行按照适用、经济的原则,在关注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力求路线顺畅、施工简单,造价经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优化:①道路平面位置应按照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道路进行布设,满足道路的功能要求;②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③处理好道路与周边交叉道路的衔接问题;④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42
⑤在达到设计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量,缩短建设工期,力求将施工期间对现状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2)平面设计4.2.4纵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1)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迅速。2)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跨越河流、铁路及其它道路时,应保证最小净空的要求。3)应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面上雨水的排除。采用管网形式进行排水路段,当两侧还未形成大量建筑物时,设计标高按现状地面标高降低20~30厘米。4)路线经过水文地质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标高控制不能提高路基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5)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6)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应保证各类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2.纵断面设计42
结合建设区现状地形地貌,并与外围道路相协调,确定道路的控制点高程、坡向、坡长和坡度,为满足排水要求,纵向坡度大于0.5%,个别路段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4.2.5横断面设计1、根据不同道路所处的区域,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使其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 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集镇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多的设置绿化用地。3、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4、横断面的设计方案是道路宽度16米。4.2.6路面结构1)设计原则①在满足荷载、交通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工程投资;②结构材料的选择,在满足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层的厚度,降低工程造价;③考虑施工及运行期间对地下管道的影响;路面结构根据交通量和断面组成以及使用性质进行选型,以就地取材,节约投资为原则,同时考虑当地施工技术,以方便施工为前提进行路面设计,力求选材合理经济,利于养护。路面设计内容包括车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7路基防护42
路堤填筑高度小于4米时,采用边坡植草防护;填土高度大于4米时,采用构筑物防护,表面植草绿化。路堑部分视开挖深度和土质、岩石风化情况采用构筑物或绿化综合防护等措施。在确定防护措施时,除了考虑路基和边坡稳定以外综合考虑美化措施,使道路与沿途自然环境紧密协调、融为一体。4.2.8路基施工注意事项随着道路施工可能诱发山体滑坡,造成病害,设计、施工中应认真控制开挖,禁止野蛮施工、放大炮;一旦病害产生,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病害处置作专门的设计和施工;对所有的边坡均应进行防护(包括生态、绿化防护和实体防护),减少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4.3排水工程4.3.1概述城市道路排水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功能和使用年限,同时,还和道路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工程排水管道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城市建设,更好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快、更好地形成城市框架,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建设。4.3.2设计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42
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6、《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3.3设计原则1、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标准和定额。2、排水体制选择要符合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要求,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排水体制。3、污水收集系统的总体布局以《XX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结合现状调查,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4、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分析,污水处理采取远近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5、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应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自流,缩短管线长度。6、进行方案设计的优化,推荐工程方案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具较强的可操作性。7、积极稳妥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管理方便。8、保护环境,避免二次污染。9、设备选用高效、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产品。42
4.4照明工程4.4.1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JJ37-90)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7、《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8、道路及交通工程专业提供的设计文件4.4.2照明设计标准1、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以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纵向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和诱导性为评价指标。2、自行车道、人行道路照明以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垂直照度为评价指标。3、自行车横道、人行横道的平均水平照度不得低于所在道路的1.5倍。4、交会区照明采用照度作为评价指标。5、道路照明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诱导性。6、机动车交通道路两侧设置的与机动车交通道路分隔的非机动车交通道路的平均照度值为相邻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度值的1/2。7、机动车交通道路两侧设置的自行车道、人行道路照明。42
8、道路照明的维护系数为0.7。4.4.3道路照明设计1、光源、灯具、灯杆的选择。(1)建议本道路照明机动车道光源采用高压钠灯,灯具采用高压热铸铝外壳截光型灯具,具有专业的蝙蝠型配光曲线;所有灯具配用模块化智慧型可调功率电子镇流器,。非机动车道光源采用金属卤化物灯,灯具采用高压热铸铝外壳灯具,具有专业的蝙蝠型配光曲线;所有灯具配用节能型电子镇流器。(2)交会区照明光源采用高压钠灯,灯具采用铝合金压铸灯体。(3)灯杆采用带良好防护涂层的钢杆或铝合金杆,灯杆内外应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后,表面再进行彩色喷塑处理,防腐蚀年限不少于30年,并能低抗40米/秒风速。2、照明方式。(1)道路照明根据道路和场所的特点及照度要求,选用常规照明方式。(2)道路照明计算:Eav-道路平均照度。¢-光源的总光通量。K-维护系数=0.7。U-利用系数=0.3~0.5。N-布灯系数,在单侧排列及交错排列时N=1;在对称排列时N=2。42
W-道路宽度。S-路灯安装间距。4.4.4照明供配电、照明控制1、照明供配电。(1)道路照明、交控设备、景观照明、绿化喷灌电源等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三级负荷供电系统采用一路0.4kV电源供电。(2)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配电及控制箱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进行保护接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3)照明配电线路的供电必须保证灯具端电压维持在额定电压的90%~105%;配电电压380/220V。照明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4)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人孔井盖及手孔井盖、照明灯杆的检修门,均应设置需使用专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2、照明控制。道路照明控制方式采用定时控制和监控系统编程控制;在下半夜关掉车行道和人行道上的一部分灯,以达到节能的要求。为环保节能起见,在所有路灯内安装省电器,在后半夜降低光源功率,达到节电效果,同时不改变照度平均度。 3、节能标准和措施。(1)采用单灯节能方式。光源、模组化智慧型定时调光电子镇流器及节能型电子镇流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42
(2)道路照明运行方式有智能节能控制,采取正常运行方式和节能运行方式;道路照明采用模组化智慧型定时调光电子镇流器,一方面能节能,另一方面延长路灯光源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费用。4.4.5线路敷设1、道路照明回路的中性线的截面与相线相同。所有回路采用三相供电,灯具接线按L1、L2、L3相别顺序接线,力求三相平衡。2、地面道路路灯干线采用采用五根单芯YJV-1kV交联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芯电缆穿Ø75mm,δ=3.5mm高密度硬塑管(HDPE管),埋深H=0.7米(路面与管顶距离)。管道穿越车行道时穿SC100镀锌钢管,埋深H=0.7米(路面与管顶距离),并在两端设路灯过路工作井。3、接向灯具的接灯线采用ZR-RVV-500V3x2.5mm2三芯聚氯乙稀护套软电线。凡照明供电干线与接灯线相接处采用绝缘穿刺线夹压接,禁止绞接。4.4.6防雷接地1、箱式变电站工作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欧姆,当达不到要求时需增设人工接地装置。42
2、本次设计采用TN-S接地系统,路灯照明的防雷接地,原则上是按照利用自然条件的原则考虑,充分利用埋于地下的金属结构、钢筋混凝土基础、除可燃易爆气液体的金属管道等。因而防雷地网不另外设置,而是利用灯杆基础内主钢筋为接地体,同时与照明线路的保护接地水平线焊接连通(照明线路的保护接地水平线与灯杆的接地端子连通,而灯杆的接地端子通过镀锌扁钢与灯杆基础连通),作为防雷接地体。路灯的防雷接地、路灯灯杆的保护接地线共用同一接地体。同时在地面路灯配电线路下埋设一根通长的Φ12镀锌圆钢,杆座砼基础主配筋以及灯杆地脚螺栓在地下部分全部焊连成一电气整体,通过接地端子引出地面后再作一明显接地点形式接地,与灯杆接地端子连通,使所有路灯基础连成一体,焊接成一电气整体,形成接地网,Φ12镀锌圆钢与系统接地端子连通。本系统铜铁连接处应采用过渡连接端子,若端子难以取得,则在接续处涂至少三遍沥青漆防腐。与工作接地网焊联后的总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在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考虑设专用接地网或人工接地体。3、所有设备的外露的可导电部分均应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4.5道路绿化工程4.5.1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绿化与设计规范》JTJ/75-972、《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4.5.2设计原则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市容、街景的同时,还起到遮荫、防尘、防风、防空气污染、减轻交通噪音的效果,尤其是行道树的光合作用还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的效果,可以缓解来往行人的疲劳,应根据城市性质、道路功能、自然条件、城市环境等,合理地进行设计。42
1、经济、生态、美观及社会效益相统一。2、体现道路整体风貌,展现区域环境条件的特征、特色。3、与现有在建、已建道路风格融合,保持道路风格的整体性。4、生态优先,发挥植物的美化、香化、蔽荫、滤尘等生态功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5、道路绿化设计应结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城市美化等要求,选择种植位置、种植形式、种植规模,采用适当树种、草皮、花卉。6、道路绿化应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城市复杂环境的乡土树种。选择树种时,要选择树干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能抵抗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等的树种。4.5.3绿化种植要求与标准(1)道路绿化设计综合考虑沿街建筑性质、环境、日照、通风等因素,分段种植。在同一路段内的树种、形态、高矮与色彩不宜变化过多,并做到整齐规划和谐一致。绿化布置应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树木与花卉草皮相结合,色彩和谐,层次鲜明,四季景色不同。(2)侧分带上的行道树的枝叶不得侵入道路限界。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最外侧机动车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1米的树木。弯道外侧应加密种植以诱导视线。(3)植树的分隔带最小宽度1.5米,较宽的分隔带可考虑树木、草皮、花卉等综合布置。当人流、车流较多或两侧有大型建筑物时,应采用既隔离又通透的开敞式种植。42
(4)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当树木枝叶遮挡路灯照明时,应合理修剪。4.5.4绿化设计道路绿化要重视遮荫效果,同时避免阻挡行车视线和遮掩道路指示标志,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道路绿化为行道树,总体采用规则式种植,将受道路拓宽部分影响,应对移植的行道树合理利用。绿化工程方案实施应与园林部门协商进行。1、绿化带,营造具有动态视觉效果、色彩及造型丰富的人行景观,靠近人行道一侧种植时令花草及大面积草坪,局部点缀特色灌木及景观置石,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独特绿化景观。高大乔木作为背景树种,形成绿色屏障,前方种植大面积开花灌木,形成一条色彩斑斓的生态花带。为行人打造一个生态的通行廊道,带来优美舒适的视觉及通行感受。2、中央分隔带,植物种植形式以简洁为主,运用彩色绿篱及时令花草,规整点缀特色灌木,打造色彩鲜明、季相丰富的优美中央隔离带,在有限的绿化宽度形成良好绿化效果,同时起到防止眩光的功能。3、机非分隔带,在大面运用色叶绿篱的基础上,点缀行道树及开花灌木和时令花草。大乔木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的驾驶员提供了充足的树荫,在行驶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动态视觉效果,不同的乔灌木的搭配,使其在竖向及色彩上都具有鲜明的变化和感受。42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5.1环境保护影响评价5.2环境保护设计原则5.3设计期环境保护措施5.4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5.4.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交通影响。工程建设期,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因素有:(1)道路改造施工将不可避免对现状道路交通产生影响,甚至会局部中断交通;(2)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可能会对周边道路交通有一定影响;(3)构筑物开槽施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影响交通环境。以上因素会对道路交通产生不同的程度的影响,轻则会造成交通拥挤,重则需要机动车辆临时改道通行,但这些影响随着工程的竣工而消失。5.5使用期间环境保护5.6环境影响评价42
第六章节能方案分析6.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01-0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件》国务院令第279号;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1997-1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7、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8、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6.2节能设计原则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被列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节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能源开发”,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保护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节能是基本建设领域内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节能是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42
市政工程作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因此,本项目在保证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在设计、施工、使用的各个环节均应从自然和社会环境着眼,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6.3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种类主要是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6.4项目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建筑、设备、工艺合理用能分析6.5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能耗指标分析6.6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的供电设施较完善。市政供电管线均已达项目用地周边,能满足本项目的建设与使用需求。6.7节能措施6.7.1道路照明节能1、合理确定照明标准。照度设计标准应严格执行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其中道路照度、亮度的设计指标只要达到标准就可,并不是越高越好。应在确保各级道路符合相应的照明标准的前提下提倡节能。确定道路照明等级,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通常做出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取既经济合理又节能的力一案。以道路照明来讲,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较大的安装高度与间距和大功率的光源,42
比采用较小的安装高度与间距和小功率的光源更为经济合理和节能。2、选用发光率好的光源。在适当考虑灯泡显色性的基础上,使用高效光源,是照明节能的重要环节。通常以白炽灯作为第一代光源。本世纪下十年代发明的荧光灯和高压灯作为第一代光源。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半透明氧化铝陶瓷及其与封接工艺突破之后,高压钠灯便登上照明舞台,被誉为下代光源。目前LED光源是照明领域的又一个重大技术创新,具有节约能源、污染少、光指向性好、寿命长、低电压特点。LED灯的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而其寿命却可延长100倍,特别符合绿色照明的理念和要求。3、科学控制开关时间。路灯照明设计应设有光控、时控、手控灯方式,将机动车道采用全夜灯,人行道采用半夜灯。或者机动车道可采用双光源灯具,下半夜关掉一盏灯;也可采用下半夜能自动降低灯泡功率的功率转换型镇流器,以降低灯泡消耗的功率;还可通过路灯配电箱中的全夜半夜双接触器控制关掉一半路灯,来达到节能的目的。4、合理选择灯具,定期维护保养。灯具的主要作用是把光源的光通量分配到需要的方一向,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和避免引起的眩光。一般效率较高的灯具都采用高反射率的材料和先进工艺,如电化抛光的高纯铝板,透光性能好的防护罩,如透光玻璃或有机玻璃;再就是密封性能要好,能防水防尘,尽可能地减少光的损失。灯具的效率是指其对光源光通量的利用率。任何材料制成的灯具对于光源辐射的光通量在经过反射和透射时,其效率总是小于1。另外,42
灯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如反光器的铝氧化,防护罩坦外积尘生垢等等,势必造成光的损失,如不定期维护保养,则和上述道理相同,光源所消耗的功率大部分就浪费掉。灯具的清扫擦拭至少一年一次,并要求彻底擦洗干净,保证其透光度,有效提高光源光通量的利用率,减少光的损耗,提高照明度。6.7.2维护与管理节能1、应定期进行照明维护,换下非燃点光源或光衰较大的光源。2、应定期清洗灯具,以保证有较高的光通量输出。6.8节能评价综上所述,通过设计、施工采取的措施,能够使工程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42
第七章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7.1实施方案本工程由秀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在一般情况下,全年均可施工,除雨季或台风雨对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外,其余时间都是较为理想的季节,工程建筑材料都是本地区常见的建筑材料,且拟建场地周边运输条件较好。工程用水、用量与各部门协商就地解决,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时除按照试工设计图纸及说明要求组织施工外,还应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规范实施,施工中应切实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特别是不同施工项目、施工工序地衔接,以避免出现脱节、工序颠倒的现象。对于城市道路新建,以国家相关规划技术标准为依据,突出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功能,增强城市交通通行能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同时适当优化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因此应在目前本区域已有市政道路设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以确保区域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总体要求,对市政设施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提高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42
7.2项目实施阶段7.2.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设周期为三个月。7.2.2准备工作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项目的建设机构需负责工程的组织与实施。统筹协调与区各行政主管部门、周边环境关系,落实规划、消防、交通疏解、管线迁移、征地拆迁等条件,统筹处理设计、施工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建设资金计划,编制材料、土建工程、机电设备等供应和建设计划等工作。为此,应做好技术准备、施工准备和组织工作。1、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工程设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本项目的环保评估。(2)根据各设计阶段的要求完成沿线的工程地质钻探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沿线地形图的补测及修测。(4)进行相关地区的管线调查及资料收集。(5)进行相关地区的建筑物、构筑物调查及资料收集。(6)与城市规划部门、消防部门、交通部门、环保部门、管线主管部门、供电部门及地方政府进行联系,协调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办理项目的工程建设申批、报建等方面的各种手续。2、施工准备。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围绕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42
和征地拆迁、管线迁移开展。为保证工程按期开工,要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该在沿线地方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按工程策划的进度要求提前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1)征地及建筑物的拆迁。征地拆迁是一项涉及面广、制约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2)施工相关地段的交通改道及管线的改移。应注意本区域内原各种管线的布置、走向,做好管线的保护或改移工作。交通的改道应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原交通的影响,是交通顺畅,施工便利。(3)施工场地的落实及平整。施工用水、用电、通讯的落实,在工程开工前,应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管线接引方案,并做好临时管线的接引。(4)弃碴场地的落实。土方采用统一调配,满足回填需要外,剩余土方由市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处指定地点弃置。3、组织准备。建议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完成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42
的任务。同时应在XX市建设管理的总结基础上,组织准备相应的合同文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确保工程依据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顺利推进。7.2.3工程施工组织1、工程施工组织原则。本项目施工组织安排要与相关道路的建设施工组织相吻合,施工场地划分、运输道路的占用、施工工序、工艺流程、进度不能相互冲突,或者有太大的干扰。施工组织安排要结合相关道路的建设详细研究制定,以避免工程重复,降低施工成本,节省综合投资。影响施工进度策划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征地拆迁,管线迁移,必须加大对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该部分工作的监督。2、施工场地及施工措施。施工场地的布置应充分利用道路规划红线内用地,尽可能与开发地块、绿化带、等结合用作临时施工用地。材料、土方的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既有道路、便道红线内用地,避免过多占用其他用地,损坏树木、农作物、青苗等。3、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42
本项目规模大,影响范围较宽,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环保意识,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施工现场宜采用封闭式施工,场内必须设置洗车槽,车辆须在场内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行驶:施工废水的排放必须经沉淀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下水道;泥浆必须晒干后方能运弃。施工工地要有防尘、降噪措施,尽量减少施工现场噪声与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需爆破作业宜采用微差控制爆破或静力膨胀爆破,必须确保周围环境和行人的安全。施工期项目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管理,预先做好防护、迁移、遮盖等工作;施工期在人员密集域内,须应留出必要的安全防护通道,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施工场地的封闭、遮盖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期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环境的影响。工程对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的好坏,反映项目管理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周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生活不准有重大影响,且直接影响市区的形象,必须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4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投资估算8.1.1编制范围本项目投资估算编制范围为XX路建设工程的工程费用以及项目建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8.1.2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2、《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1998)。3、《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8.1.3编制说明1、土地费用。本项目为市政道路,暂不考虑土地费用。2、建设单位管理费。3、工程建设监理费。4、前期咨询费。5、勘察设计费。6、施工图预算编制费。7、工程竣工图编制费。8、施工图技术审查费。。9、环境影响评价费。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环境保护局《42
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价[2002]89号文计算。10、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11、工程保险费。12、招标代理费。13、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算。8.1.4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估算。经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约为65.23万元。详细见表8-1-1工程费用估算表表8-1-1单位:万元8.2项目资金筹措目资金来源为XX财政局全额拨付。42
第九章招标情况9.1招标情况1.因该项目工程费用约65.23万元,项目单项工程预算造价低于100万元,本项目不采用招投标方式,由项目业主直接发包给有资质的施工企业。2.本项目的施工承包企业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年检合格的企业,必须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或三级以上资质。3.本项目由项目业主择优选定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监理、施工等企业。9.2竣工结算1.本工程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承包建设。2.本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固定合同总价方式承包,承包人按图施工,竣工验收合格后按合同价款进行结算,不再调整。3.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包括前期费用、三通一平费用等)按规定由项目业主单位编制后,送财政局审核。42
第十章效益评价10.1社会效益评价10.1.1社会影响分析1、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一方面,项目建设本身通过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其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为建设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商业机会,如建筑材料的采购、项目的设计等,这些商业机会也能够提高所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本项目的建成,有利于提高本地区居民收入。2、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项目建成后,能积极促进本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3、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可以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商业机会也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给本地区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本地区的居民就业。项目的建设对本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很好。4、项目对所在地区利益群体的影响。本项目的改造为当地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因此,项目的建设对所在地区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都是正面的。5、项目对所在地区弱势群体的影响。42
本项目的建成,能使妇女、儿童、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享受到更好的交通环境,因此项目对本地区的弱势群体带来的影响很好。6、项目对所在地区经济、教育、卫生的影响。项目建成后,能给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等带来良好的影响。7、项目对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项目所处区域各种基础设施完善,本项目的建设不会给本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带来压力,相反将通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带来正面影响。8、项目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将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民族习惯,不会引发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也不会影响当地的社会安定。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将在社会方面体现,一般难以量化。10.1.2社会适应性分析1、与项目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的态度与参与程度。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利益群体为当地群众,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因此他们对项目的建设是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2、项目所在地区的各类组织对项目建设的态度。本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得到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协会的大力支持。3、项目所在地区现有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对项目建设适应程度。42
当地居民的教育水平能够适应项目要求的社会环境条件,能够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10.1.3社会效益评价结论根据建设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及项目与所在地适应性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必定倍受多方关注和支持,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点负面影响,但只要措施得当,一定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其正面影响最大化,实现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本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XX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并由此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10.2环境效益分析10.3经济效益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两个方面。财务评价是从企业(或项目)角度研究和评估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或书画的角度研究和评估投资行为的经济合理性,本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其项目的经济效益除一部分可以量化外,大部分难以用货币计量。因此,在此仅作国民经济评价,并且仅作定性评价。10.4效益评价42
综上所述:工程的实施将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其综合效益及在城市建设中的历史作用,是难以用量化来描述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利国利民,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应该是积极可行的,值得建设的。42
第十一章社会风险分析11.1风险因素分析本工程社会效益明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建设风险,建设风险集中反映为工程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两个方面。11.1.1技术风险项目技术风险:本工程受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但总的来说项目采用的施工技术为成熟技术,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只要做好前期测量和准备工作,可以控制一般性技术风险。但在工程施工中有许多不定因素,工程设计方案是否按预期设计实现,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设计和施工单位仍应充分认识技术风险可能出现的每个环节,加强安全风险防腐和预控措施。但总的来说,本项目的工程技术为成熟技术,风险不大。11.1.2投资风险在可研阶段,投资估算根据主要工程量及类似工程发生费用估算,尽管整个项目投资不大、建设周期不长,但因社会存在一定通胀因素,物价变动频繁,建设投资存在人工、建筑材料价格上涨风险。11.2风险防范措施11.2.1技术风险防范措施42
为保证工程技术的顺利实现,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做好现场勘查和详细调查,尽量将地下及周边环境设施情况调查清楚,通过精心设计,掌握各种控制因素,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方便性和可行性。同时,及早同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在施工阶段重点地做好安全防护,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技术方案的顺利实现。11.2.2投资风险防范措施为控制并消化物价上涨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在施工期间应加强施工组织和工期计划,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和材料采购时机,针对存在的投资风险,做好详细的分析并加强预测和预控。对施工条件和地下不确定因素,设计和施工单位均应在前期做好细致的调查工作,做到事前了解,提前防范,并提前做好周围各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在资金使用上控制风险。42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12.1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XX基础配套设施,对片区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XX的建设。2、项目的建设符合XX发展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良好。3、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及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可完善XX交通管网。12.2建议1、注意各条道路的相互协调配合。2、建议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妥善处理问题。3、建议对规划资料进行分析,完善布局。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示范基地暨某市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际大酒店二期配套建设工程(温泉洗浴休闲广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从落叶松根中提取二氢槲皮素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创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变压器加装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职业学校食品加工实训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城区某热电公司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
- 从锰银矿中提取化学二氧化锰和白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创意产业即时办公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际大酒店可行性分析报告
- 农产品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博览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公路及石砌水泥边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Φ38-48mm大规格矿用高强度圆环链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