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2-04-29 13:52:21 发布

新形势下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swot分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形势下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SWOT分析  【摘要】为提高上海内河水运地位,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阐述上海海港和内河集装箱运输现状,认为长三角地区的货源增长和港航建设是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运用SWOT方法分析新形势下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内部环境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因素以及外部环境中的发展机会、潜在威胁因素,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内河运输;集装箱运输;小长三角;SWOT分析  0前言  近年来,政府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内河水运发展。国家层面上,国务院陆续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节能减耗、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交通运输部先后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地方层面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根据交通运输部“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内河水运是上海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辐射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方式。   集装箱运输被称为20世纪“运输革命”,不仅促进了运输生产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更实现了货物“门到门”运输,有利于组织多式联运,便于甩挂运输,是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形式;而内河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污染少等优势。因此,内河集装箱运输作为集装箱大港至关重要的集疏运方式,能有效提高水路与公路、铁路的中转效率,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具有绿色环保性,有利于减轻集装箱道路运输带给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压力,同时提升内河水运地位,促进内河水运结构调整。  新形势下,内河集装箱运输有望带来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为更好地发挥上海内河水运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体现内河水运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打造连接江浙的“水上高速公路”。集装箱内河运输发展有利于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促进水水中转,缓解陆路交通压力,进而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1现状  1.1上海海港集装箱运输现状   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万TEU,占长三角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49.4%,同比增长2.5%,持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较2011年,上海港2012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下降6.7%,增长呈放缓趋势,且增速明显低于周边浙江省(11.1%)和江苏省(11.8%),可见上海港增长缺乏后劲和动力支持,周围江浙两省港口快速崛起,上海港传统纵深腹地适箱货源向江浙两省运输分流的趋势较为明显。杭州、嘉兴、湖州、苏州、无锡、常州运往上海的集装箱量占上海港集装箱总量的近70%,从这六市汇集至上海港的集装箱贡献量来看,明显呈“南北分流”(北流长江、南流宁波)趋势。因此,上海港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尽快培育发展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已迫在眉睫。  1.2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现状  现阶段与上海内河集疏运密切关联的直接货源生成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的杭、嘉、湖和江苏的苏、锡、常地区,只有小长三角区域内河集装箱运输协同联动发展,方能促进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蓬勃发展。根据调查,当前上海港内河集装箱运输主要有4条航线(如图1所示):  (1)嘉兴内河港―杭申线―黄浦江―外高桥港区;  (2)湖州安吉港―梅湖线―长湖申线―黄浦江―外高桥港区;  (3)无锡内河港下甸桥港区―京杭大运河―苏申外港线―黄浦江―外高桥港区;  (4)宜兴港区―锡溧漕河―京杭大运河―苏申外港线―黄浦江―外高桥港区。  截至2013年3月,上海连接苏锡常和杭嘉湖的内河集装箱运输3条关键航道整治状况如下:赵家沟航道(规划等级Ⅲ级)整治工程、大芦线航道(规划等级Ⅲ级)整治工程(临港新城段)、杭申线航道(规划等级Ⅲ级)整治工程分别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9.4亿元、39.7亿元、6.9亿元,累计完成率分别为101%、97%、54%;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临港新城段)预计2013年8月全面竣工;杭申线碍航G60沪杭高速公路桥在市路政局牵头下成立工程指挥部,推进高速桥施工改建工程。   2012年,嘉兴港、湖州港、无锡港至上海港的内河集装箱运量分别为7.5万TEU、4.1万TEU和0.2万TEU,合计11.8万TEU,同比上年增长96.3%。根据调查,无锡下甸桥港区和宜兴新港作业区设计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分别为3.0万TEU和2.9万TEU。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设计年吞吐能力250万t;湖州港安吉川达物流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20万TEU。根据《上海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修订报告)》,芦潮港和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规划年吞吐能力分别为200万TEU和100万TEU。  由上可知,目前上海内河集装箱运量规模虽小,但增速很快。结合当前4条重点航线起讫点港区的码头设计吞吐能力约束限制和航线运量,可以判定在短期内,4条航线对上海内河集装箱运量的贡献力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嘉兴内河港―上海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湖州安吉港―上海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无锡内河港下甸桥港区―上海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宜兴港区―上海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短期内,浙江省嘉兴内河港和湖州安吉港至上海内河港的集装箱运输航线将是上海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培育重点;而从长期来看,集装箱密集生成地苏州和杭州规划的内河港区陆续建成,将给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需运往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的集装箱若选择内河运输,只能绕行至外高桥内河港区通过“穿梭巴士” 到达洋山深水港区,二次装卸转运不仅降低水运时效性,更增加运输经济成本。大芦线航道通航将使这部分集装箱的内河运输路径选择分流,内河集装箱船舶过黄浦江后将不再绕行外高桥转运,而是经大芦线直接运往芦潮港内河集装箱港区,再转驳至洋山港区。这将大大缩短运输里程,节约运输成本,吸引小长三角区域内的集装箱货主“弃陆走水”,将集装箱运往洋山港区。  上海未来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1)上海港纵深腹地小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内河集装箱运输新增量;  (2)大芦线通航后新航线上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增加;  (3)现有集装箱货主“弃陆走水”;  (4)现有部分散货改用集装箱运输。  伴随政府对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大力培育和配套运输服务企业的逐渐发展,芦潮港和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码头、“一环十射”内河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成,以及适用内河运输的大运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新型船舶显出经济效益,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将发挥巨大潜力,未来发展不可估量。  2SWOT分析  SWOT分析,就是对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和概括,分析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hreats)。基于此,将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内部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威胁进行合理、有效的匹配,制定良好的发展策略,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促进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  2.1优势(S)  (1)上海港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纽带,地理优势明显;  (2)长三角骨干航道网建设正有序推进;   (3)集装箱水路运输有利于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4)内河水运的绿色环保性有利于提升上海城市形象,符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要求。  2.2劣势(W)  (1)上海内河航道及港区规划建设起步晚,滞后于城市整体建设,协调推进难度大,使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通航能力受限;  (2)上海现有内河集装箱港区集疏运系统不尽完善,内河港区与外港衔接不畅,二次装卸转运使得集装箱水路运输成本和时间增加;  (3)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船型落后、吨位小、箱量少,船舶进出港时间长,时效性差;  (4)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小,运输企业利润水平低,运输经营人积极性低;  (5)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服务企业(如货代、船供等)尚未形成气候,难以发挥服务功能保障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2.3机会(O)  (1)内河集装箱运输外部发展环境政策利好,内河水运地位提升将直接推进相关保障举措快速有效实施;  (2)集装箱内河水路运输符合“两型港口”建设要求,是解决集装箱道路运输带给城市巨大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问题的有效途径;  (3)内河水运成本低、运量大、污染少的优势有力地支持着集装箱内河水运发展。  2.4威胁(T)   (1)小长三角区域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进度不一,航道通航能力和碍航建筑通航净空高度限制了大吨位内河船舶航行;  (2)内河集装箱船舶船型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运输箱量小且返程空箱率高,导致运输经营企业利润水平低下;  (3)区域内内河港口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标准不统一,无法做到高效通畅的共享对接,影响运输便捷性和时效性。  3发展策略  (1)政府从不同层级尽快出台支持内河集装箱运输的优惠政策,如规费减免、运价补贴等;  (2)调整内河集装箱运输船型标准和船员配比规定等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管理条例、规范等,可以借鉴欧洲经验,鼓励推广应用运载量大、干支线直达、大吨位的新型内河通航船型;  (3)加快长三角区域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尽快建立长三角区域内河集装箱运输联席会议机制;  (4)小长三角区域内河航道规划建设应保持协同一致,码头装卸能力设计建设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短板效应”;  (5)加快上海市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疏通内河港区与外港连接通道,完善内河集装箱集疏运通道建设;  (6)积极鼓励组织内河集装箱公共班轮运输,注重培育内河集装箱公共承运人;  (7)吸引配套服务企业投资,鼓励货主企业揽货,降低内河集装箱船舶回程空箱率,形成市场规模效应,提高利润水平;   (8)采用多种途径,积极宣传优惠政策及内河水运低碳环保性,以增强企业经营方、投资方等对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信心;  (9)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应考虑发展虚拟企业联盟,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