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1 MB
  • 2022-04-29 14:01:50 发布

2014年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

  • 8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4年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一、活性炭概述71、活性炭定义及分类72、活性炭吸附的主要特点9(1)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吸附对象范围广9(2)可通过孔隙调节优化吸附效果10(3)活性炭的性质稳定11(4)活性炭可再生循环利用属性113、活性炭的应用领域11(1)木质活性炭与煤质活性炭在应用领域上的比较12(2)活性炭在液相吸附方面的应用14①食品饮料工业14②医药工业17③水处理业18④化工、冶金、印染及橡胶等工业20(3)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应用22①工业用气体吸附22②溶剂回收23③油气回收24④大气污染的防治25⑤室内空气净化26⑥防毒保护27(4)活性炭在催化方面的应用27(5)活性炭在新兴领域的应用28①作为吸附天然气的吸附剂28②活性炭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28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29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29(1)林产工业管理制度29(2)食品卫生许可制度30(3)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制度30(4)药品生产许可制度30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31(1)涉及行业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31(2)产业鼓励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32(3)财政税收优惠法规及政策34三、行业产业链情况及特点341、产业链情况342、产业链的特点35(1)原料——利用林产“三剩物”,变废为宝35(2)产品——促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产品35(3)生产——清洁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是未来发展方向36四、活性炭行业发展概况371、全球活性炭行业的发展状况37(1)产业概况37(2)全球活性炭行业产业布局38①美国38②日本39③西欧39④亚太地区40(3)全球主要活性炭需求市场41(4)全球活性炭行业发展趋势43①传统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需求层次升级,新兴市场需求数量激增43②竞争格局多元化,活性炭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44 ③新生产技术、应用技术不断创新,高功能、高适应性的产品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44⑤活性炭行业的重组兼并热潮将持续不断452、中国活性炭行业概况46(1)生产技术水平46(2)产品结构47(3)区域分布——我国活性炭产业布局相对集中48(4)进出口情况49(5)我国活性炭行业发展趋势51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整体竞争力增强51②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生产的低消耗、低污染和产品的高附加值52③下游应用发展迅速,内需和出口保持同步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53五、活性炭行业市场需求预测541、国内市场55(1)食品饮料工业对活性炭的需求分析56①糖用炭57②味精、柠檬酸等食品发酵工业59③饮料行业60(2)水处理行业对活性炭的需求分析60①生活用水净化61②污水处理62(3)医药行业对活性炭的需求分析63(4)油气回收活性炭(含车用炭)64(5)化工、冶金等各工业领域对活性炭需求分析652、国外市场66(1)美国66(2)西欧68(3)日本70(4)其他地区72 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72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732、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733、市场竞争程度和产品价格水平的影响73七、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741、技术和人才壁垒742、资质壁垒753、原材料供应壁垒764、规模壁垒76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771、有利因素77(1)政策的大力支持77(2)市场前景广阔78(3)产业集群优势78(4)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792、不利因素79九、行业的技术特点、技术水平801、第一层次802、第二层次813、第三层次81十、活性炭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821、本行业的上游行业82(1)林木采伐、加工行业82(2)磷酸、氯化锌等化学活化剂生产行业832、本行业的下游行业83 十一、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摩擦841、欧盟对中国活性炭采取的反倾销措施843、欧盟REACH85十二、行业竞争状况及主要企业简况87 一、活性炭概述1、活性炭定义及分类活性炭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功能性碳材料。其具有特殊的微晶结构、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巨大,因此被作为优良的吸附剂,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液相和气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水处理、气体净化与回收、化工、冶炼、国防、农业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药品、饮用水的安全性、纯净度等生存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活性炭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按制造原料、制造方法和外观形状等不同,活性炭分类如下: 除按上述分类外,活性炭还可根据应用领域进行分类。由于活性炭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国民经济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同行业基于其吸附标的物所含杂质成分以及选用目的(如脱色、去味、精制等)的不同,对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吸附能力、纯度等要求也不同,致使每一行业逐渐形成相对固定规格等级的、适用于本行业的专用活性炭产品,行业内往往以活性炭词语前冠以应用领域对活性炭进行命名,这也成为经常使用的、约定俗成的活性炭分类方法,如糖用活性炭、味精用活性炭、净水用活性炭、医药、针剂用活性炭、汽车用活性炭等等。2、活性炭吸附的主要特点活性炭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及不同的表面基团,使其能与吸附介质充分接触,从而产生所特有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利用多孔结构的吸附原理如下图所示:与其他吸附剂相比,活性炭有如下特点:(1)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吸附对象范围广 活性炭是疏水性的非极性吸附剂,因而特别适宜于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有机物的吸附回收。这种独特的表面性质是由于活性炭表面具有氧化物基团和无机物杂质,这与其他大多数吸附剂是相反的,使其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它是用于完成分离与净化过程唯一不需要严格除去湿汽的工业吸附剂;第二,它具有巨大的内表面,比其他吸附剂能吸附更多的非极性和弱极性有机分子;第三,吸附热的强度一般要比其他吸附剂低,吸附分子的解吸较容易,而且吸附再生时的能耗也比较低。因此与其他吸附剂如硅胶矾土类吸附剂相比,活性炭的吸附对象更多,应用领域更广。(2)可通过孔隙调节优化吸附效果活性炭的吸附功能主要是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孔隙实现,这些孔隙是在活化过程中基本微晶之间的空间清除各种含碳化合物、无序碳和微晶结构中部分碳所产生空隙,通常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孔隙。一般来说,活性炭微孔孔隙的容积只有0.25~0.9cc/g,孔隙数量约为1,000万个/g,全部微孔表面积约为500~2,500m2/g。活性炭吸附功能的强弱首先与其比表面积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大。而比表面积相同的活性炭,吸附能力不一定相同,这是由于它们的孔隙形状、孔径分布、表面化学性质及灰分存在差别。最理想的活性炭是具有大量恰好稍大于吸附物分子的孔,孔太小,吸附物质进不去;孔太大,则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减少。 活性炭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被吸附对象的分子的大小,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孔径调节处理,达到最好的配对吸附效果。(3)活性炭的性质稳定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能耐酸、碱,所以能在比较大酸碱度范围内使用;活性炭不溶于水和其他溶剂,所以能在水溶液和许多溶剂中使用;活性炭能经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4)活性炭可再生循环利用属性活性炭经脱色或吸附饱和,其内部的孔隙结构被吸附质堵塞后,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对吸附饱和后失去活性的炭进行处理,恢复其吸附性能,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循环利用。3、活性炭的应用领域活性炭作为有着发达孔隙结构、巨大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吸附性能的含碳物质,其所具有的吸附功能是其他物质所不可替代的。自从上世纪初问世以来,活性炭的应用领域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益扩展,应用数量也不断递增。 活性炭最广泛、最传统的应用领域是作为吸附剂使用,其具体应用领域包括了食品工业、制药工业、饮用水水净化、废水处理、气体净化、化工冶炼等多个应用领域,从大类来讲,可分为液相吸附用和气相吸附用。同时活性炭也经常被作为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进行应用;此外,活性炭近年来也被开发成为高能量密度物质和电力能源的储存介质,在天然气吸附、电能存储等多个新兴领域得到应用。虽然从理论上讲,含碳元素较高的材料均可以作为活性炭的原料,但是在诸多材料中,只有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能够大规模地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应用。(1)木质活性炭与煤质活性炭在应用领域上的比较 如前所述,木质活性炭是由锯末、果壳等林产“三剩物”为原料制造的活性炭产品,煤质活性炭是由煤炭为原料制造的活性炭产品。由于生产原料不同,木质活性炭与煤质活性炭在生产工艺、技术特点、产品特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从而影响到应用领域也相对有所区分,具体来讲:①在液相吸附领域:煤质活性炭含有的重金属和灰分较大,产品纯度相对较低,并且由于主要采用物理法生产,孔隙主要为微孔,适宜小分子吸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一般被用于液相吸附中的石化、冶金、印染、污水处理等工业领域;而木质活性炭的灰分低、杂质少、易提纯,化学法生产工艺下容易调整活性炭的孔隙分布结构,微孔、中孔均发达,应用广泛,尤其在食品饮料、医药等对吸附性能要求较高、对产品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是煤质活性炭无法替代的。②在气相吸附领域:煤质活性炭的产品强度较大且便于回收利用,因而经常被用作气相吸附;木质活性炭强度较低,传统上不用于气相吸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木质活性炭的应用目前也已经扩大至一些新兴的气相吸附领域如油气回收,家用空气净化等,并且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重视程度的提高,其在气相吸附领域的应用空间将进一步增长。③从长期趋势来看:原煤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煤质活性炭资源有限且生产过程中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产品价格受原料及环保成本推动呈上涨趋势;而木质活性炭因主要原料为林产“三剩物”,可再生利用,且价格因技术进步可望趋于相对下降,因此木质活性炭的长期竞争优势高于煤质活性炭。 木质活性炭与煤质活性炭在生产工艺、技术特点、产品特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因此从行业上看,二者分属不同的工业领域,前者属于林产化工行业,后者属于煤化工行业。同时,由于煤质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在下游应用领域的不同,下游客户与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也各不相同,下游用户主要集中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而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的客户集中在化工、印染、污水处理等工业领域。(2)活性炭在液相吸附方面的应用活性炭表面呈疏水性这一基本性质,使它能从水中吸附各种物质,从而在水溶液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活性炭在液相吸附方面的应用根据其功能不同,大致上可分为3类:①精制:在以有效成分或成分组为主的液体中,将所含的无效成分或有害成分组通过活性炭表面吸附除去,以提高液体的价值,或经后处理工序,使所得最终产品的价值提高。②回收(或捕集):从由几种成分组成的液体中,将有效成分或成分组及附于活性炭中,作为更浓或更纯的状态解吸而利用或再使用。③分离:将几种成分所组成的液体,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成不同的成分或成分组,以提高各部分的价值。活性炭在液相吸附方面的各具体应用领域如下:①食品饮料工业 活性炭在食品饮料工业中具有脱色、脱臭、除去胶体、提高结晶、增强稳定性、调香以及有效物质再回收利用等多种功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糖、乳制品、酿造、食用油以及食品添加剂等食品饮料工业中的各个领域。由于木质活性炭灰分低、杂质少、纯度高,目前国内食品饮料工业所需活性炭主要以磷酸法木质粉状活性炭为主。活性炭在食品饮料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及精制效果如下表所示:A.制糖工业活性炭具有脱色等多种净化效果,故在20 世纪初期制糖工业就已普遍使用活性炭净化脱色。糖液中含有多种有色物质,如类黑晶、焦糖和铁多酚络合物等,其中焦糖、无定型类黑精对糖的色值影响最大,而色值是糖的主要技术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达到相应指标。活性炭孔隙结构发达,且大孔、中孔、微孔并存,使其对各种有色物质均可以有效脱除,对类黑晶的脱附效果尤其出色,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甘蔗糖、甜菜糖、淀粉糖、乳糖、糖蜜、木糖、木糖醇的脱色,是目前发现脱色效果最好的吸附剂之一。除脱色之外,活性炭还能够脱除糖液中的胶质和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使糖液体增加表面张力,降低黏度,减少蒸发时的泡沫,提高洁净速度,改善食糖结晶与糖蜜的分析效果。糖用活性炭的脱色性能目前国内通常是通过检测焦糖脱色力来评价。B.食品添加剂工业活性炭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主要为脱色、脱臭、除去胶质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味精的精制过程中,活性炭能够有效去除来自发酵原料、发酵过程以及发酵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色素。除味精外,使用活性炭进行精制的食品添加剂还包括糖精、核酸系列调味品、乳酸、柠檬酸、酒石酸、葡糖酸、抗坏血酸、果胶、明胶等。C.酿造工业酒类、果醋等酿造工业中也大量使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杂质和异味。活性炭可有选择地除去在酒类中的酸、糖醛、杂油醇等物质,并保持正常的香味和颜色,达到改善品质的作用。在啤酒制造中,活性炭可脱除酚和无用的蛋白质,以改善啤酒的气味和口感,以及啤酒的颜色。此外,酿造过程中使用活性炭对酿造用水进行处理,可防止产品产生沉淀、避免浑浊,并延长保存期。D.食用油工业在油脂加工中,为了保证食用油的商品功能和储存品质,必须进行精炼处理,即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和脱固体酯的“六脱”精炼处理。 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选择性的吸附作用,能够保持食用油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不被破坏前提下,有效去除食用油中的各种色素、臭味和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等),因此在食用油工业中广泛应用;另外在使用活性炭对食用油进行精制过程中,不易产生对食用油的二次污染,如反式脂肪酸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目前可用活性炭脱色脱臭的食用油包括菜籽油、花生油、黄豆油、玉米油、椰子油、棕榈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②医药工业医药工业也是活性炭的一大用户。由于药品的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对作为吸附剂的活性炭本身具有很高的纯度要求。抗菌类药品、磺胺类药品等生产过程中都要经活性炭脱色提纯,尤其是注射剂必须经活性炭处理。针剂液在生产过程中含有一种因杂菌的尸体或微生物产生的叫做“热原”的毒素(发热性物质),如不除去,注射后患者会感到发冷,接着体温上升、脉搏加快。这种“热原”能通过一般的过滤装置且对热稳定,必须经活性炭处理才能把它除去。另外,活性炭可以直接作为药品。活性炭对人体外源性毒素(如食物中毒、农药等)和内源性毒素(如甘油三脂、肌肝、尿酸等)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活性炭因此可被用作解毒剂和清肠剂。同时,活性炭也被作为其他药物的载体进行使用,如活性炭担载治癌药物直接注射治疗肿瘤具有显著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医疗保健相关产品的日趋重视,活性炭在医药工业使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木质粉状活性灰分少,纯度高,是医药用活性炭主要来源。③水处理业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对水中溶解态有机物如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对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有机物,如色度、异臭、表面活性物质、除草剂、合成染料、胺类化合物以及许多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都有较好的去除或回收效果。活性炭用于水处理通常分为生活用水净化(即上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即下水处理),污水处理又分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两类。A.生活用水净化(即上水处理)早在20世纪20年代,活性炭就开始被用于生活用水处理,当时主要用于除去生活用水中的残留消毒剂——氯及用氯气处理产生的副产物和异臭、异味。 目前主要上水仍采用氯气消毒,作为消毒的副产物有卤代醋酸、三氯乙醛合水及三氯甲烷(THM)等。活性炭在净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是因为一方面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有很好的吸附特性,对水中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石油及石油产品、洗涤剂、合成染料以及许多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等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比如对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TOC(总有机碳量)等综合指标表示的有机物除去率一般达70%~90%;另一方面活性炭处理自来水不会导致Ca、Mg的损失。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饮用水净化活性炭吸附设施非常普遍;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正在推行上水活性炭净化,家庭活性炭净水器的应用也开始普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上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源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预计未来几年,活性炭在上水净化领域的使用量将大幅提高。B.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即下水处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为了治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国家一般采用“二级”或“三级”处理,活性炭通常被应用于三级处理中的第三级处理,经过三级处理的水质可达到TOC<5mg/L,CODMn<10mg/L。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印染、炼油及石化、制药、焦化、冶金等行业。由于工业企业的门类很多,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也千差万别,相应的处理方法也大不相同,工业废水处理通常也分为三级处理,活性炭在一级、二级、三级处理工序中均可使用,对于污染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多数情况下需要多种组合工艺进行处理,活性炭往往在组合工艺中最后的深度处理中应用。 目前,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一种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废水经过一级物化和二级生化处理即可达标排放,但若要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用,则需进行三级深化处理。在三级处理工序中,活性炭主要用来吸附脱除水中的残留的难以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包括杂环、多环化合物及一些长链脂肪烃),使出水质达到生产回收的要求。活性炭进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不仅吸附剂本身可以回收后反复再生使用,而且能有效防止其他处理方法对江河湖海的二次污染,同时还可以将部分或全部的生产用水以及部分有用物质予以回收利用,对减少污染排放和节约有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活性炭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处理中的使用量日趋增长。④化工、冶金、印染及橡胶等工业许多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微量的色素和产生臭味以及引起产品在长期存放过程产生质量变化的杂质,为了脱色、除臭、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收率和纯度、有效实现物质再利用、防止副反应和防止渗透等。活性炭以其独特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印染、橡胶以及采矿等多个工业部门,而且应用领域日趋广泛,技术不断深化。活性炭在各工业部门中的应用领域及精制效果如下表所示: 在冶金工业中,活性炭被用于高纯电解镍生产,利用具备更强吸附能力的氮化活性炭可有效地除去电解液中微量的铜、铅、锌等重金属杂质和有机物,确保质量,简化工艺,具有高产、优质、低耗的特点。另外,用活性炭提取黄金等贵金属在国内外得到大量的应用:目前我国黄金生产主要采用炭浆法和堆浸法,矿石中的金矿物经氰化物浸出后,生成溶于水的金氰络合物,大多数金氰络合离子可以被活性炭吸附,再经进一步处理后回收金。由于活性炭可以直接从氰化含金溶液中有效地回收金,而且选择性好、适应性强、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工业中,许多产品如精制汽油、溶剂汽油、高级润滑油、高级矿蜡、制冷用氨水、芳烃等的脱色、去除有机硫化合物,都要用活性炭进行处理。 在无机化学工业中,如磷酸、盐酸、硼酸、明矾、碳酸盐、过氧化氢的食用级、医用级产品也必须用活性炭进行处理。在其他工业,如染料工业中的染料中间体溶液、染织物洗涤液等也都用活性炭进行精制或防止已印染的花的色泽受到影响。(3)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应用活性炭用作气相吸附剂,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防毒面具,随后逐步应用于化学、医药等工业中。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应用也类似于在液相吸附方面的应用,大致上分为精制、回收(捕集)和分离三类。①工业用气体吸附活性炭具有较强的气相吸附机能,能从低分子、低沸点气体为主要成分的气体中除去高分子、高沸点气体杂质,除去硫化物、氮氧化物、臭氧、光化学氧化剂、油分等。A.工业用原料瓦斯的脱硫煤、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用原料瓦斯中,或多或少地含在有硫化物,最常见的是硫化氢,此外还有甲基硫醇、乙基硫醇、二硫化碳、硫化碳酰等。活性炭在常温下具有加速硫化氢转化为硫的催化作用,并使硫被吸附。沉积后在活性炭上的硫,用硫化铵等溶剂萃取回收,活性炭可重复使用。利用活性炭精制方法的优点是可在简单的操作中得到高纯度的硫,硫化氢与活性炭的反应快,接触时间短,处理气体量大。 B.碳酸饮料用二氧化碳气体的精制二氧化碳是制造饮料的原料,因此需要特别严格地除去其中夹杂的异臭、异味,用活性炭能除去由发酵槽生产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影响味道的气味的物质。活性炭的精制效果非常好,能生产出没有任何异臭和异味的二氧化碳气体。C.工业用空气的精制食品工业中,为除去水中的铁质杂质,往往向水中通入经净化的空气。如果使用一般的机械式分油器,仅能除去压缩空气中60%-70%的油雾,而用活性炭过滤器处理时,可将微量的油雾及臭气都能除去。用活性炭进行的空气精制操作能在常温下进行,而且能耗低;同时,精制液化用的空气时,可采用两个活性炭填料塔轮流进行吸附和脱附操作,实现活性炭的循环利用。②溶剂回收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趋势的加速,使用溶剂的行业及其使用的溶剂种类越来越多。丙酮、苯、甲苯、二甲苯、醇类、酯类、甲基乙基甲酮(MEK)、异丁基甲基甲酮(MIBK)等有机溶剂,在涂料、印刷、医药、造纸、纺织以及化工等领域中大量应用。工业生产中的较多有机溶剂属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多具有毒性,部分物质已经被列为致癌物。因此防止这些溶剂在使用过程中蒸发,进行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卫生条件,同时减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与分子筛沸石、活性氧化铝等吸附剂相比,活性炭吸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较大吸附容量的特点,是目前溶剂回收的最有效方法。目前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净化、回收VOCs的工业应用比较成熟。活性炭回收溶剂技术的应用范围如下表所示:③油气回收汽油等轻质油品挥发性强,在存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油气蒸发损耗问题。油品储运过程中的损耗量一般为1‰~4‰,既浪费了宝贵的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利用性能优良的吸附剂对油气进行有选择性吸附,实现油气的吸附回收,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回收技术,木质颗粒活性炭具有发达的中孔结构、较强的脱附能力以及高强度、耐磨和透气等特性,尤其适合于从气体中进行油气的吸附回收。 活性炭在油气回收方面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车用活性炭和油气储运活性炭吸附装置。为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规,要求在汽车上安装装填活性炭的碳罐对汽油蒸汽进行吸附,以防止燃油的挥发污染。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各国环境保护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车用活性炭碳罐的应用技术及普及率以不断提高,并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将油气回收处理作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重点措施加以研究推广。我国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这一方面的应用,并于2007年制定了《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石油和成品油储运销售及加油站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北京等地也制定了地方标准对储油罐、加油站等设施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随着国家对环保及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油气回收活性炭将得到极大的发展。④大气污染的防治活性炭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烟气净化、防止核能设施的放射性气体污染以及如上所述的油气回收等几个方面。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其孔隙结构中的大孔、中孔、微孔并存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广谱吸附性,对燃煤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SO2、NOx、烟尘粒子、汞、二恶英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可同时进行脱除净化。在众多的烟气脱硫、脱硝、脱汞技术中,活性炭法技术方法日趋成熟,净化效果突出,在国内外已有不少商业化运行的装置,但其成本比目前的湿法脱硫要高,因此并未被广泛采用。但随着各国烟气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性能优越的活性炭干式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是能够与目前的湿法脱硫技术竞争,特别是对于用水困难的地区更具意义。在核电站中,为避免产生的氙气、氪气及放射性碘等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危害,稀有气体阻滞装置中装填有厚度为几十米、质量达数千吨的活性炭进行脱除,保证对放射性气体的100%捕集并在装置中有充分的时间衰变为不具有放射性的同系物。另外,为避免出现核泄漏危险,在工作室的中央空调系统集中部和各通风口处,还设有装填浸渍活性炭的放射性气体捕集过滤器,用来去除放射性气体。⑤室内空气净化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污染严重的是室外,而事实上,办公室、居室、饭店、影剧院、火车站、机场、码头等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远比室外要大得多,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物的气密度越来越好,室内装修以及越来越多的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进入室内,导致室内空气成分更加复杂。活性炭具有优异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其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容易再生,且不易粉化,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烷烃和无机气体如SO2、NOx、H2S、CO 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降低装修、吸烟烟气以及其他臭气等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目前室内空气净化器中重要的吸附材料。⑥防毒保护防毒保护是活性炭最早的气相应用领域之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起,活性炭就被用作防毒面具,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与早期相比,现在的防毒保护用活性炭的性能已有很大提高,除最初的军事用途的防护毒气外,还应用于工业生产、生化、医疗及核工业等各个领域。(4)活性炭在催化方面的应用活性炭本身有各种催化作用,可作为催化剂单独使用。活性炭是耐热、耐酸、耐碱的孔隙结构发达的固体,因而可用作催化剂载体。活性炭可与附载的其他物质形成络合物催化剂,使二者的组合催化活性急剧增大。活性炭被用作卤化加成、卤化置换、脱卤化氢、氧化、氧化脱氢、脱氢、聚合等反应的催化剂。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合成醋酸乙烯酯中,附载醋酸锌的活性炭具有优异的催化功能。活性炭作催化剂载体在单体制造、卤化及脱卤化、氧化、加氢裂化、脱氢、还原、水合、聚合、异构化等类反应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5)活性炭在新兴领域的应用①作为吸附天然气的吸附剂与传统的能源石油相比,天然气是蕴藏量丰富的清洁能源,但由于天然气的能源密度低,要使其成为大规模使用的常规能源,必须解决其储存及运输问题。与传统的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NaturalGas,CNG)储存技术相比,吸附天然气(AdsorbedNaturalGas,ANG)能够有效解决其体积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即在储罐内装入活性吸附剂,充分利用吸附剂巨大的内表面和丰富的微孔结构,以达到在常温、低压(3.0~6.0MPa)下使ANG具有与高压下(20MPa)CNG相接近的储能密度,因ANG储气压力低,故在储气设备的容重比、型式、系统的成本等方面较CNG有较大优势;并且,活性炭基于其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稳定的性能,可以在不同温度、酸碱度中使用,并可以再生循环,从而成为ANG应用技术的主要吸附材料之一。此外,高效活性炭吸附剂对我国众多小型煤层气的开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②活性炭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DoubleLayerCapacitor,EDLC),又被称为“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利用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储存电荷原理而制备成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它具有比传统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比普通电池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随着EDLC 在移动通讯、电子消费品和国防工业等领域的逐步应用,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纷纷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计划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战略研究对象,而活性炭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EDLC电极材料,它成本低、比表面高、制备工艺成熟。随着对活性炭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具备高比容量、高电导率和稳定性好的新型活性炭电极材料不断被研制出来,必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尤其在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新兴工业部门得到应用。除上述应用外,活性炭在在农业和色谱分析等领域也有着一些新兴的应用,农业方面被应用于改良土壤、提高地温、增加土地水容量、改善透气性、使农药和肥料缓释,进而达到增加农业产量之目的的研究;在色谱分析领域,随着色谱分析的普及,活性炭在分析上作为试样的精制、分离、浓缩的普遍手段之一,也已经得到广泛采用。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林产工业管理制度作为利用林产“三剩物”为主要原材料进行生产的木质活性炭行业 ,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林业及其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制定国家林业发展规划、制定林业资源优化配置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拟订林业产业国家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林产品质量监督等。木质活性炭属于林产工业的后端环节,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主管部门只对本行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木质活性炭行业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活性炭分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本行业的管理工作,参与制定、修改本行业各类标准,组织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推进行业质量管理等。(2)食品卫生许可制度味精用活性炭、糖用活性炭属于食品工业用助添加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取得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们政府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生产许可。(3)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制度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发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规定,对“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的生产企业实行严格市场监管,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或进口,并在上市前通过检验等手段证明其产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取得企业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涉水产品卫生行政许可。(4)药品生产许可制度 “药用、针剂用活性炭”属于药用辅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无《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药品;《药品生产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生产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1)涉及行业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目前,木质活性炭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如下表所列: (2)产业鼓励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自2003 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林产工业的鼓励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等,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技术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了林产工业企业发展政策鼓励,鼓励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3)财政税收优惠法规及政策木质活性炭行业属于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型产业,享受一系列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如下:三、行业产业链情况及特点1、产业链情况木质活性炭的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产业链的特点木质活性炭行业具有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属性,具体如下:(1)原料——利用林产“三剩物”,变废为宝木质活性炭属于林产化工行业。林产化工行业是一种以林业生物质资源为主要原料,以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目的,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研究、开发、生产各种林业生物质化学品的生态产业。林产化工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林产品的可降解性决定了林化产业的循环经济属性。木质活性炭通过以可再生的林产“三剩物”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活性炭产品,变废为宝,有效实现了林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对充分利用林业资源、节约煤炭能源、促进林业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均具有积极作用。(2)产品——促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产品木质活性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绿色环保产品,这表现在:① 由于原材料取自于林产“三剩物”,产品中所含的杂质少,纯度高,不含毒害物质,绿色无污染;②产品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吸附剂,被广泛应用于制糖、食品、饮料、医药、水处理、气体净化、化工、冶炼、国防等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吸附了相关对象中的无效成分和有害杂质,脱色除臭,提高纯度和提升品质,尤其是其在污水处理、大气污染净化、油气回收、溶剂回收等领域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油气和有机溶剂的循环回收利用,节约了能源并保护了环境;③活性炭本身具有可再生属性,在其使用失效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其再生,使其恢复原来的吸附性能,反复利用。(3)生产——清洁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是未来发展方向虽然木质活性炭本身是一种促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化工产品,但由于我国的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环境保护意识差,因此目前木质活性炭在生产过程中仍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同时消耗大量物料。但是,公司已经研发出一系列自主创新的生产工艺,实现了规模化、连续化、清洁生产技术,既提升了产品品质,又充分利用废水、废气、余热,降低能耗,改善环境。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清洁生产及能源的综合利用,并引领着全行业未来生产格局的改变,从而真正在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同时实现木质活性炭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属性。 四、活性炭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活性炭行业的发展状况(1)产业概况2007年全球活性炭市场总额超过11.2亿美元,2002~2007年间,全球活性炭市场保持平稳增长,5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35%。全球活性炭需求量从2002年的66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89万吨。根据市场调研机构Freedonia的报告预测,2007年到2012年间,全球活性炭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5.83%,到2012年全球活性炭总产量将达到115万吨,市场总额将达到15.4亿美元。1997年至2017年全球活性炭产量产值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2)全球活性炭行业产业布局全球活性炭产业的传统生产大国包括美国、日本以及荷兰等国家,随着各国原料受制约及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活性炭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的活性炭生产逐步减少的同时,其国内市场需求仍稳步增长,而其国内生产的活性炭满足不了各种需求,需大量进口来进行补充。全球主要活性炭生产国和地区活性炭生产能力见下图:①美国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消费国,同时也是重要的活性炭生产国之一。近年来,美国活性炭产能变化幅度不大,主要是因为其再生活性炭产量有了很大增长,但需求量仍以每年5%左右的增长率上升,同时每年需从中国、东南亚一带进口大量基础活性炭。美国活性炭产业较为集中,其产能集中于三家活性炭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能力大,企业实力雄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具体包括卡尔冈活性炭公司(CalgonCarbonCorporation,以下简称“卡尔冈”)、诺芮特美洲公司(NoritAmericasInc)和美德韦斯特维科公司(MeadWestvacoCorp.)。其中卡尔冈是美国第一大活性炭公司,年生产能力超过8万吨,约占美国活性炭总产量的40%;第二大为诺芮特美洲公司,年生产能力约6万吨,约占美国活性炭总产量的30%。②日本2007年日本国内活性炭年生产能力约为7.5万吨,且产能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综合企业,主要包括可乐丽株式会社(KurarayGroup,以下简称“可乐丽”)、大阪瓦斯株式会社(OsakaGasCo.,Ltd.)、卡尔岗三菱化学株式会社(CalgonMitsubishiChemicalCorporation)及二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FutamuraChemicalCo.,Ltd)等四家,其中可乐丽年生产能力约为2.45万吨,占日本国内总产能的33%,其他三家也都拥有1万以上的生产能力。日本活性炭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活性炭产品。③西欧欧洲是传统的活性炭主要产地之一,其集中于荷兰、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截至2007年西欧的活性炭生产能力约为10 万吨左右,与美国及日本的产业结构相同,其产能也主要有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生产企业,包括诺芮特公司(NoritN.V.,以下简称“诺芮特”)、CECA特殊化学品公司(CECASpecialtyChemicals)、PICA公司和卡尔冈下属的ChemvironCarbon公司,其中最大的诺芮特公司年产量为4.6万吨,占该地区活性炭产能的50%左右。④亚太地区近年来,世界活性炭的工业生产受资源及用工成本的影响呈现从西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其中亚太地区的活性炭工业增长较快,且主要集中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截至2007年我国活性炭产能约为50万吨,其中煤质活性炭约为39万吨,木质活性炭约为11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2%。东南亚地区以其椰壳资源优势,其活性炭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生产国包括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斯里兰卡Hayleys公司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活性炭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椰壳活性炭生产企业,其年生产能力也在1万吨以上。 (3)全球主要活性炭需求市场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水处理、食品饮料及工业应用是传统的活性炭应用市场。根据Freedonia的研究报告统计,2007年全球活性炭总消费量达到89.05万吨,其中水处理是第一大消费领域,约为34万吨,占总消费量的38%;食品饮料领域的净化脱色用活性炭是活性炭约为22万吨,占25%;工业用活性炭约为21万吨,占24%。由于木质活性炭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特点,食品饮料、医药、饮用水净化及汽车等领域使用的活性炭主要为木质活性炭,总需求约为36万吨,约占总消费量41%。 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促进了对活性炭的需求增长。特别是在工业废水、汽车、火电厂、加油站、炼油厂等主要污染源的治理方面,各国政府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将进一步带动活性炭消费需求,因此污水处理活性炭、车用活性炭、油气回收活性炭将在未来几年有着较快的发展。从活性炭需求的地区分布来看,北美、西欧和日本是活性炭的主要消费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2007年的活性炭消费量达到24.52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27.5%,其中美国是活性炭的单一消费大国,2007年其国内活性炭总消费量约为21万吨,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23.5%;西欧地区2007年的消费量为12.65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14.2%;日本2007年的消费量为9.46万吨,占10.6%。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增长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各国对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从而带动该地区活性炭消费的快速增长。以我国为例,从2002年的7.43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9.8万吨,7年均增长率超过15%。 (4)全球活性炭行业发展趋势①传统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需求层次升级,新兴市场需求数量激增北美、西欧和日本是世界上活性炭产销量最大的三个地区,是三大传统活性炭消费市场,发达国家对活性炭的需求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Freedonia的预测,2007年至2012年,发达国家活性炭需求受需求层次升级的拉动,仍会保持小幅稳步增长的态势,消费增长率将保持在3%~5%左右。 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南美地区以及东欧地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发展,活性炭消费增长速度较快,成为新兴的活性炭消费市场。2002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韩国、东南亚地区、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的活性炭消费量增长均在10%以上,大大高于传统活性炭市场的增长率。②竞争格局多元化,活性炭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地区由于高劳动力成本和原料资源受限等问题,传统的活性炭生产强国如美国、日本、欧洲各国都已经减少了活性炭的生产,这种态势在进入21世纪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中、低档次品种已很少甚至基本不生产;同时,进口半成品精加工的比例逐年增大。伴随着世界活性炭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发展中国家活性炭消费量的逐步提高,活性炭制造业陆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此背景下,国外高端活性炭企业陆续在我国投资设厂,但投资主要集中在煤质活性炭领域,外资背景的木质活性炭企业较少。其中,煤质活性炭合资厂商主要有大同卡尔本炭素有限公司、卡尔冈炭素(天津)有限公司、可乐丽化学(宁夏)环境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木质活性炭外资企业有福建省邵武市鑫森碳业有限公司和江西怀玉山三达活性炭有限公司。③新生产技术、应用技术不断创新,高功能、高适应性的产品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活性炭在传统使用领域用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对活性炭在新领域的应用研究也不断深入。诸如活性炭制剂用于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用作微电子的电极材料、复合催化剂、高密度能源物质(如氢、甲烷等)的贮存、高纯物质的分离精制等等,更是国内外活性炭工作者正在大力研究开发的领域。可以预见,活性炭作为一种新材料将在高新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④服务成为活性炭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21世纪,全新理念的活性炭营销和活性炭服务将是确保活性炭制造厂商不失宝贵的市场占有率的重要砝码,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独特超值的工程产品。发达国家考虑到高劳动力成本和原料限制等问题,这些国家的公司已经从单一生产商转变成为结合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和应用工程建设为一体的新型环保企业,他们利用高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和扩大市场需求。以卡尔冈为例,公司从1999年开始改革其经营模式,由制造企业向综合性服务企业转变,将“综合服务型企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基于活性炭技术的净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⑤活性炭行业的重组兼并热潮将持续不断 合并重组是企业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推进全球化战略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伴随着世界活性炭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活性炭跨国企业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调整步伐。这其中以卡尔冈的全球扩张最为明显。2001年3月,卡尔冈将与日本三井化工合资的卡尔冈远东公司转为其全资子公司;2002年3月与日本三菱化工结为战略同盟,共同组建卡尔冈三菱化工公司,在日本生产与销售活性炭产品及其服务;在中国,在原有的大同合资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大同卡尔冈碳素有限公司;2004年,卡尔冈收购Waterlink特殊化学品公司,使公司在活性炭再生、浸渍活性炭产品及现场服务等方面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活性炭巨头诺芮特也通过不断的并购扩张,最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活性炭产品及服务供应商,目前公司下属七大工厂,分别位于荷兰、美国、英国、意大利、墨西哥和巴西等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2、中国活性炭行业概况我国活性炭工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高速发展,现已经拥有基本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至2007年,我国活性炭企业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十家增加到500余家,活性炭品种几十个,牌号达到100多种;2007年我国活性炭总生产能力达到约50万吨,相应地,我国活性炭总产量也由原约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6万吨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活性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背景下,我国国内活性炭需求量不断增长,出口量也逐年上升。(1)生产技术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活性炭产业中小企业多、生产规模小,大多中小企业生产设备既不先进而且较难更新,活性炭企业的平均产能不到1,000吨,大多数活性炭生产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高、劳动效率低下,产品利润水平低。而在国外,如美国、日本、西欧主要集中于万吨以上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不仅产量大,生产设备先进,而且大都实现了生产线的全盘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理控制,劳动生产率高。国内由于企业小,利润水平不高,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研发购置先进、复杂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标准日趋严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生产技术落后的小规模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市场将进一步得到规范。一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技术相对先进的大规模企业将在各个层面实现低成本,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行生产过程的节约,实现大规模化生产,达到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效果,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产品结构我国拥有丰富的活性炭原料资源,包括优质煤炭和大量的林产“三剩物”,为我国活性炭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原料标准来看,我国活性炭产品结构呈现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同步发展的趋势。至2007年,全国活性炭总产量约为36万吨,其中煤质活性炭约为25万吨,约占69%;木质活性炭约为11万吨,所占比重为31%。 从产品附加值结构来看,我国活性炭产量增长较快,但除部分领先企业外未针对吸附标的物的分子大小,进行产品孔径分布及其他指标调整细分专用活性炭,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随着应用企业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针对各个应用企业量身定做的专用活性炭成为将来活性炭企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我国活性炭产品结构正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产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的趋势。以产品应用领域来看,我国活性炭的应用范围从20世纪70年代集中于食品、医药、军事、化工等行业,扩展到目前大量应用于水处理、气体净化、环境保护及其他行业,基本上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均有应用。(3)区域分布——我国活性炭产业布局相对集中活性炭原料供给的经济半径较短,活性炭生产企业主要围绕原料丰富的地域选址设厂,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具体来说,木质粉状活性炭生产企业主要位于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有丰富森林资源的省份;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主要位于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华北地区等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国内主要煤质活性炭生产厂商有宁夏华辉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新华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卡尔冈炭素(天津)有限公司、大同卡尔本炭素有限公司、大同市云光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广华奇思活性炭有限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生产企业。 (4)进出口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出口国,在活性炭产业从欧美发达国家向第三世界转移的大背景下,相对于我国的活性炭进口规模而言,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出口目的地主要为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进出口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4.6%,进口年平均增长率为7.7%。自2000年以来,活性炭的进出口增长更加迅猛,在出口方面,出口数量和出口单价保持同步增长,出口均价从2000年的573美元/吨上涨到2008年的1,023美元/吨,出口数量上,2007年我国活性炭出口量达到26 万吨,出口量占当年国内生产量的74.28%;2008我国活性炭工业区域分布情况年出口量约25万吨,出口数量略有下降,但因出口结构有所调整,出口金额达25,582万美元;在进口方面,2008年我国活性炭进口量达到1.25万吨,约4,147万美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47.6%和36.6%。 从2009年前3季度的进出口均价数据来看,活性炭出口均价为1,099美元/吨,而进口均价为3,937美元/吨,为出口价格的3.6倍。进出口品种和价格上的差异显示出我国活性炭工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出口的活性炭专用性较差,并受国内较为廉价的人工成本及原材料价格影响,整体价格较低,相当部分被欧美日发达国家用作再加工的半成品炭使用;而进口方面,主要以特殊用途活性炭为主,价格较高。(5)我国活性炭行业发展趋势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整体竞争力增强 近十几年来,虽然我国活性炭工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活性炭工业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活性炭产品整体品质较低且专用性差,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严重,小企业为了生存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从而引起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既影响了国内活性炭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培育,也影响了与国外活性炭厂商的竞争力。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并随着国内活性炭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我国活性炭工业必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部分规模小、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小型活性炭生产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业内技术先进的优势企业必将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资源将向着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结构优化并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售后服务的产业龙头企业集中。②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生产的低消耗、低污染和产品的高附加值随着活性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市场恢复正常竞争秩序,一批优势企业必将引导科研生产和贸易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两方面推进工作,使活性炭产业走经济、环境、社会“三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若干优势互补、内外结合、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的活性炭经济增长带和产业群。在保持活性炭贸易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活性炭工业正朝着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比较优势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迈进。 具备技术优势的活性炭生产企业正积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致力于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最终实现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和清洁化,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③下游应用发展迅速,内需和出口保持同步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在活性炭下游市场需求方面,活性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水处理、空气净化、汽车应用、溶剂与废气回收等领域发展迅速。就国内市场而言,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到增强,食品、医药、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对活性炭的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另外,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加油站、炼化企业和发电企业等污染源对活性炭产品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活性炭需求市场正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到时期,在此阶段,我国下游领域对活性炭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就出口市场来看,发达国家的活性炭需求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传统需求领域(水处理、食品饮料、工业应用等)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而同时,一些新兴应用领域,诸如医药、高能电池、复合催化剂、高密度能源物质贮存、高纯物质的分离精制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 五、活性炭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上世纪初英国科学家Raphael.Von.Ostrejk发明了以化学法和物理法制取活性炭的专利技术,由此奠定了近代活性炭工业的技术基础。10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活性炭工业经历了导入期(1900~1950年)、成长期(1950~1990年)、成熟期(1990~现在)的发展。目前,无论在生产技术、应用技术和领域、对活性炭的结构和吸附现象的认识都已不可同日而语,并且活性炭行业正在朝着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新的产品和更广泛应用领域继续稳步发展。根据Freedonia的预测分析,全球活性炭需求量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保持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到2012年全球活性炭需求总量将达到115万吨。虽然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已经进入成熟市场阶段,但未来几年仍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增长趋势,在未来几年内仍是全球最重要的活性炭消费市场。到2012年,美国、日本及西欧活性炭的需求总量将达到49万吨,占全球市场的43%。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活性炭消费市场目前正处在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时期,近年来生产和消费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国活性炭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在2002~2007年期间保持在15%以上,预计在2010~2012年期间年平均增速仍将保持在11%以上,到2012年我国活性炭需求量将达到25.94万吨,占全球市场的22.56%。 1、国内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活性炭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颁布后,水处理、机动车、溶剂和废气回收以及空气净化用的活性炭市场需求剧增,活性炭工业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2002年的消费量为7.43万吨,到2009年达到19.8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活性炭的应用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到2012年,我国国内活性炭总需求量将达到25.94万吨,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目前,我国活性炭市场正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转变阶段,未来消费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在我国,食品饮料、水处理、工业应用是我国活性炭的主要消费领域。2009年食品饮料行业的活性炭消费量约为4.87万吨,占全年总消费量的24.6%;水处理市场是活性炭的最大的消费市场,2009年水处理用活性炭达到8.1万吨,占全年总消费量的40.9%;工业应用则主要是指气体净化、溶剂回收及其他应用,涉及化工、冶炼、炼化等多个工业部门,2009年我国工业用活性炭消费量约为4.5万吨,占全年总消费量的22.7%;另外,汽车用活性炭和医药用活性炭等新兴应用领域也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现就各个应用领域分析如下:(1)食品饮料工业对活性炭的需求分析 活性炭在食品饮料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制糖业如甘蔗糖、甜菜糖、淀粉糖、麦芽糖、乳糖、糖蜜、木糖、木糖醇、葡萄糖、水解蛋白液等脱色、除味,亦可用于饮料业如可口可乐、食品添加剂、保鲜剂、糖精、核酸、味精、植酸、酱油、胱氨酸、衣康酸、甘油等的深度净化、脱色、去异味、精制等。食品和饮料工业的巨大市场规模和高速增长趋势为活性炭尤其是木质活性炭在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9年食品和饮料行业活性炭消费量为4.87万吨,占全年活性炭总消费量的24.6%,预计今后几年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的活性炭消费量仍会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消费量在2012年将达到5.94万吨。食品饮料行业需求情况及预测如下表所示:①糖用炭制糖工业对活性炭的消费拉动最为明显。我国食糖的生产和消费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蔗糖为主,以淀粉糖作为补充,目前淀粉糖是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A.淀粉糖是目前糖用炭主要需求市场 淀粉糖是用淀粉做原料,经过高科技生物酶制剂液化、糖化、精制而成的,它是淀粉深加工产业链中产量最大的产品。淀粉糖种类按成分组成来分大致可分为液体葡萄糖、结晶葡萄糖、麦芽糖浆、麦芽糊精、麦芽低聚糖、果葡糖浆等。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淀粉糖工业中主要用于除去糖液中的有色物质和其他杂质。从目前应用技术来看,每吨淀粉糖在精制过程中需使用的活性炭约为3千克左右。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以玉米等为原料的淀粉糖工业发展,淀粉糖行业得到较快增长,产量从2000年的119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818万吨,增长了6.9倍,目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根据发酵工业协会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淀粉糖的产量仍将按10%左右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据此推算,2009年淀粉糖对活性炭的需求约为24,540吨,到2012年将达到32,663吨。B.蔗糖是活性炭潜在的巨大需求市场 目前我国蔗糖企业绝大多数采用二氧化硫脱色,而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采用活性炭食糖脱色工艺。二氧化硫脱色使蔗糖含有机硫化物,长期食用影响健康。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活性炭脱色工艺必将成为我国食糖脱色主流趋势,这就为活性炭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每年产糖1,000万吨以上,以国外制糖业活性炭用量占蔗糖产量的0.3%~1.0%计,活性炭脱色在我国制糖业的普及将带来3~10万吨/年的市场。②味精、柠檬酸等食品发酵工业除制糖业外,活性炭也被广泛应用于味精、柠檬酸、氨基酸、乳酸、高梨酸钾等食品发酵工业中相关产品的脱色精制。近年来,发酵工业主要产品的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至2008年期间,发酵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21.1%,显示出强大的活力,由此也带来对活性炭的需求量的同步增长:其中,全国味精产量从2004年的115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89万吨,增幅达59.8%;柠檬酸的产量从2004年的58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79万吨,增幅也达到36.21%。目前,我国味精和柠檬酸等产量分别占世界产量的70%和65%左右,均居全球第一位。其他产品如氨基酸、乳酸、高梨酸钾等的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发酵工业各细分产品对活性炭的需求情况及预测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2009年,我国味精、氨基酸、柠檬酸、乳酸及高梨酸(钾)等行业对活性炭的需求量约为19,620吨,预计到2012年上述细分领域对活性炭的需求量将达到21,500吨。③饮料行业饮料工业也是活性炭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品的脱色、去除杂质等。近年来我国饮料工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饮料消费总量突破6,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饮料生产国;预计到“十一五”期末,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饮料大国。2009年我国碳酸饮料和果汁行业的活性炭需求量合计约为3,500吨,在我国饮料工业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饮料工业对活性炭的需求将保持同步增长,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000吨左右。(2)水处理行业对活性炭的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数据,2007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53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只有1,916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在此背景下,水处理即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活性炭的最大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5%,至2012年,水处理用活性炭消费市场将达到10.1万吨/年的规模。具体分为生活用水净化和污水处理两个领域分析如下。①生活用水净化城市居民供水对净水用活性炭的需求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国居民用水量为710.4亿立方米,但应用活性炭进行净化处理目前还仅限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对饮用净水水质要求及对活性炭净水价格接受能力的提高,活性炭在城市供水领域的应用规模尤其是在城市改造升级、房地产开发中的中高档社区建设中的应用将出现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瓶装水、桶装水产量的快速增长,也极大地促进了净水用活性炭需求的增长。根据Freedonia的预测,我国饮用水活性炭市场需求将从2007年的50,500吨/年增长到2012年的73,000吨/年。②污水处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对我国的环境构成巨大的压力,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415.2亿吨增长至2007年的556.8亿吨。为应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局面,国家加大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2002-2007年我国污水治理投资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是同期GDP复合增长率的两倍,国内污水处理投资快速增长,废水治理设施从2000年的6.4万套增长到2007年的7.8万套,相关运行费用从2000年的132.5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428 亿元。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将促进活性炭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据林产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污水处理活性炭的消耗量约为21,000吨,到2012年我国污水处理的活性炭消耗量将超过28,000吨/年。(3)医药行业对活性炭的需求分析活性炭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包括直接用于药用的专用炭和用于各类针剂提纯用的专用炭。医药行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医药产品为刚性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目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台实施,国内医药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渐显现,有力地推动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统计,2008年,我国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253.6 亿元,同比增长26.5%。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推动下,未来国内医药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医药行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下游医药工业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拉动对药用活性炭和针剂用活性炭的需求,根据Freedonia统计,2007年,国内药用炭及针剂炭的需求量约为15,000吨,预计到2012年该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8,200吨。(4)油气回收活性炭(含车用炭)在此领域内,活性炭主要用于汽车及加油站点汽油蒸发的污染控制和尾气净化。 汽车用活性炭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下游汽车工业发展和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两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仍然很低,巨大的购买潜力陆续变成拉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力,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突破1,300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预计我国汽车工业在今后十年里仍将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随着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我国对汽车油气排放标准将日趋严格。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和我国环保标准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我国车用活性炭市场需求在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9年汽车用活性炭的消费量为5,700吨;到2012年,汽车用活性炭消耗量达到9,600吨。近年来,活性炭作在加油站点油气回收领域的应用逐步得到推广。我国于2007年制定了《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石油和成品油储运销售及加油站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北京等地也制定了地方标准对储油罐、加油站等设施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拥有各类加油站95,740座,加油站及储罐将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增长而增加,油气回收用活性炭在我国拥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随着国家对环保及节能减排的逐步重视,活性炭油气吸附技术的不断突破,相信在未来几年油气回收活性炭的市场必将得到较快发展。(5)化工、冶金等各工业领域对活性炭需求分析 活性炭在化学工业中主要用作化工催化剂及载体、气体净化、溶剂回收及油脂等的脱色、精制。化工行业在未来几年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化学消费量在活性炭总消费量中占的比例较大。2009年,化工、冶金、印染以及国防工业中活性炭的消费量达45,000吨,占全年活性炭总消费量的22.7%,其中工业气体净化约为23,500吨,溶剂回收13,500吨,预计今后几年间化工、冶金等各行业的活性炭消费量仍会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到2012年消费量将达到68,000吨。2、国外市场(1)美国2002年至2007年期间美国活性炭需求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3%,2007年其国内活性炭总消费量达到21万吨,预计未来几年内,其需求量仍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其国内需求总量将达到24万吨。美国除国内生产外,每年还进口大量活性炭满足国内需求,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全年进口活性炭约6万吨,其中从中国进口约2.13万吨,中国一直是美国第一活性炭进口来源国,主要输出中、低档煤质活性炭品种。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其活性炭的主要应用领域、使用数量及未来几年需求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水处理是美国活性炭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其需求总量的50%。水处理活性炭的需求增长主要受水质标准和居民用水量的影响。美国环保署(EPA)于2006年对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法规(DisinfectantsandDisinfectionByproductsRule,简称D/DBPRule)进行了修订,并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实施。按照新规则,美国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品(DBP)含量标准进一步提高,并要求实施更严格的实时DBP检测和监控系统。活性炭是目前最有效降低饮用水中DBP的方法之一,因此随着美国国内饮水用市场的不断增长,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美国国内饮用水处理活性炭市场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到2012年将达到7 万吨。另外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美国废水处理市场的也将保持同步增长,到2012年美国国内水处理活性炭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2万吨。除水处理炭外,美国在食品饮料、气体净化、溶剂回收、汽车以及医药等领域的活性炭需求仍保持稳定的增长,到2012年这些领域对活性炭的需求合计将达到11万吨。在上表所列的活性炭应用领域外,美国燃煤电厂控制汞排放用粉状活性炭将是活性炭新的市场增长点,美国从2005年开始控制和削减燃煤电厂汞排放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控制燃煤电厂汞排放的国家,并计划到2018年将汞排放减少69%。在控制汞排放的方法中,活性炭吸附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预计美国市场该类活性炭的需求量将在2010年后每年达到15万吨以上。(2)西欧西欧各国活性炭总消耗量2002年至2007年期间每年以3%左右的增长率增加,2007年欧盟各国活性炭消费量为12.65万吨,主要消费国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等,西欧各国活性炭应用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其中水处理、食品饮料及工业应用是占主要地位,分别占总消费量的25%、26%和32%。未来几年,该地区上述传统领域对活性炭的需求量预计每年仍将保持2%~3%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饮用水净化、气体净化、溶剂回收工业以及食品饮料工业等领域,发达国家对活性炭的需求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稳步增产的趋势到2012年将达到12万吨;除此之外,汽车、医药等领域的需求仍将保持同步增长,因此到2012年该地区活性炭需求总量将达到14.54万吨。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2008年从欧盟27国(统计口径大于Freedonia的“西欧”),从境外进口活性炭约14.64万吨,金额约2.09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约7.87 万吨,约占其总进口量的54%。其他进口国还包括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等国家。随着欧盟地区主要活性炭生产企业的减产,以及该地区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欧盟的活性炭进口数量将进一步增长,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也将保持同步增长。(3)日本日本是世界活性炭消费第三大国,也是活性炭主要进口国,进口数量逐年增加,2007年其国内总消费量达到9.46万吨,比2002年增加16%。近年来由于日本国内活性炭生产厂商逐渐减少基础活性炭的生产,因此每年进口大量的中低端活性炭产品进行再加工,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日本活性炭进口量从2002年的6.08万吨到2007年的9.24万吨。近5年活性炭进口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从中国进口活性炭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中国占新增进口额3.16万吨中的3.01万吨),因此,中国在日本活性炭进口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日本活性炭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2002年至2007年期间,国内需求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3%之间,预计未来仍将按这一增长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到2012年,其国内活性炭总需求量将达到10.64万吨。日本国内活性炭应用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日本国内市场需求仍以水处理、食品饮料、工业应用等领域为主,以2007年的数据来看,分别占当年其国内总需求量的36%、21%和23%;水处理领域,饮用水净化的消费量为2.19万吨,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3%。除此之外,汽车用和医药用活性炭是日本近几年增长较快的应用领域。在不考虑新型电容器、气体贮藏和燃煤电厂除汞等潜在需求新兴市场的前提下,日本国内活性炭需求仍将保持2%~3%的速度增长。 (4)其他地区除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传统市场外,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国内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环保标准日趋严格,发展中国家的活性炭的市场需求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些地区包括亚太地区、拉丁美洲、东欧以及非洲及中东地区,其中以亚太地区的增长尤为明显。根据Freedonia的预测,未来几年该地区活性炭的市场需求将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到2012年上述地区(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和日本)的活性炭市场需求量将增长至41万吨,各地区的需求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木质活性炭 行业利润率水平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行业竞争状况和产品价格水平三个因素的影响,其影响情况及变动趋势的具体情况如下: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以化学法为主,根据化学活化剂不同,化学法又分为磷酸法和氯化锌法,其主要原材料为林产“三剩物”和化学活化剂,两项合计占总成本的40%左右。木质活性炭的主要原材料为丰富的林产“三剩物”,其供应充足,在雨季林木采伐减少会出现短期价格波动;而磷酸或氯化锌活化剂则受电力价格变化可能出现波动,这些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木质活性炭价格。2、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的木质活性炭整体上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产品多为附加值不高的木质活性炭。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节约原料、降低能耗、减少人工、提升产品稳定性等均有较大影响,因此行业内的技术先进、单位产品消耗较低、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也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进步的加强得到增长。3、市场竞争程度和产品价格水平的影响活性炭行业从全球范围来看已经历了100 多年的发展,但对于我国而言,目前正处于成长期的初级阶段,活性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销售无序竞争较为严重,小企业之间为了生存相互恶性竞争,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利润率水平。但是,一方面行业内的规模较大企业可以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应对恶性竞争,并通过收购兼并、提高市场集中度和规范程度来稳定行业利润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活性炭在国民经济各个应用领域渗透程度的不断提高,客户对活性炭产品性能了解的深入以及消费需求层次的提高,活性炭价格长期来看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尤其是档次较高的专用炭和精制炭,价格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七、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1、技术和人才壁垒 木质活性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属较小行业,无完整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技术水平差异大,企业的技术改进和创新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大小。由于木质活性炭在生产、精制、研发过程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林产化工、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热力学、生物化学、医药等多学科、多专业,因此活性炭企业要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多品种的活性炭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研发和掌握一系列核心技术,如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能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炭化活化过程的控制技术、活性炭新产品开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掌握需要活性炭生产企业培育和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技术的积累和人才的储备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技术和人才成为进入木质活性炭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2、资质壁垒目前,木质活性炭除用于油气回收等新兴应用领域以外,其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饮用水净化等食用、药用行业,这些行业因为涉及食品卫生或生命健康而多数具有行业准入资质: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取得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生产许可后方可进行生产;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规定,对“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的生产企业实行严格市场监管,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并在上市前通过检验等手段证明其产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取得企业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涉水产品卫生行政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经营条件,包括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技术工人,与其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以及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以和必要的仪器设备等,并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和医药健康相关领域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相关资质审核标准日趋严格,因此对新进入或尚未取得上述资质的活性炭生产企业而言,上述生产资质构成了一道较高的准入壁垒。3、原材料供应壁垒木质活性炭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在木质活性炭的生产中,林产“三剩物”即在林业采伐、制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同时也是替代燃煤节约成本的重要燃料,其充足稳定的供应是实现生产连续化、稳定化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生产规模较大、主要应用连续化生产线的木质活性炭企业而言。由于林产“三剩物”的单位价值较小、供应分散,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一般必须贴近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或是贴近重要的林木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区,以便以合理的成本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由于木材品质对活性炭产品品质影响较大,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还需要在长期的采购积累中建立起一批稳定的供应商和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这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而言,要打破目前的供应格局,建立自己的供应体系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原材料供应渠道也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4、规模壁垒 木质活性炭行业属于林产化工行业,虽然相对于其他化工行业来说投资规模较小,但仍具有化工行业普遍具有的规模经济效益特征。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小型活性炭生产企业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在技术研发、新型生产设备上投入巨额资金,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要么在规模经济以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市场所淘汰。同时,随着我国对环保政策的日益重视以及对林产化学品生产和销售标准的日益严格,提高了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的环保成本及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投入。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各种成本投入的要求逐步提高,不具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小型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因此,企业投资规模构成进入本行业的壁垒。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林产工业的鼓励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等,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技术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了林产工业企业发展政策鼓励,鼓励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林业发达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也发布了多种扶植政策,如福建省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及相关配套措施,积极支持本地林产化工的发展。 木质活性炭行业属于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业,享受了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一系列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关于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支持和扶持将在相当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发展。(2)市场前景广阔活性炭作为一种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巨大比表面积的优良的工业材料,其所具有的吸附、催化功能是其他物质所不可替代的。自上世纪初问世以来,活性炭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气体净化、化工冶炼等多个领域,并从工业用吸附剂转变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性材料。未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各国对食品医药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日趋严格化,活性炭的传统应用市场将随之稳步扩大。此外,随着人们对活性炭研究的不断深入,活性炭作为能量吸附剂、电极材料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开发也日益加快,其未来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数量都将呈现快速递增趋势。(3)产业集群优势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活性炭工业体系。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下,活性炭生产企业依托地缘资源优势,经过汰弱留强的发展过程,在南方(福建、江西、浙江和江苏)主要木材加工区形成了木质活性炭产业集群,在北方(山西、宁夏等)主要煤炭产区形成了煤质活性炭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区域具有很强的产业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活性炭生产企业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政策成本和较高的整体协调优势、信息优势进行生产并与国外同行竞争。(4)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由于活性炭生产属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将活性炭产品的初级生产加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其本国国内已基本不生产基础活性炭产品,而仅是对从中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基础活性炭产品进行精制、提纯等。其中,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活性炭生产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因此全球活性炭生产与采购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为中国活性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中东、东欧、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活性炭的需求也正在逐步扩大,而这些国家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产品供给在未来几年仍将主要依靠进口。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活性炭产品具有很大的国际市场空间。2、不利因素 与发达国家活性炭生产及应用情况相比,我国目前在基础研究、生产技术、产品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在深加工程度、关键工艺、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方面尚需不断努力。九、行业的技术特点、技术水平木质活性炭是林产化工行业与多种下游行业多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较高,要求企业同时具有林产化工、精细化工以及与下游各应用市场相关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储备。并且,由于木质活性炭是一种工业助剂,总体价值不高但下游市场需求广泛,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针对性等相关的工艺与技术成为本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基于原材料和关键活化剂的选择和配比水平、能量和耗材的循环利用水平、设备与工艺的差异、质量控制能力的强弱及自动化程度的差别,决定了木质活性炭行业内不同档次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从而区分为三个层次的技术水平,其中,我国的木质活性炭企业的技术水平基本落于第二、第三层次。1、第一层次 这一层次的企业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工艺路线的优化组合水平较高;有深厚的基础研究背景,拥有大量技术储备,产品研发具有前瞻性并引导行业发展方向;产品针对性强,能根据市场要求生产出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产品;同时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手段齐备、与实际应用结合度高。第一层次的代表企业主要是国外的几家大型活性炭生产商,如美国的美德维斯维克、荷兰的诺芮特公司等。2、第二层次这一层次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合作开发,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各专用活性炭产品。这些企业一方面根据自身工艺流程特点开发新设备,并不断摸索完善工艺路线,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连续化、清洁化、部分自动化以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使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生产能耗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已形成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生产不同用途、不同性能产品的技术力量,尤其在针对国内高速发展的部分应用领域,如淀粉糖、味精、柠檬酸、医药等应用领域上的研发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产品的应用性能更好、更快速、更贴切地适应市场变化;同时,这些企业还正在为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产品进行预研、专利申请和中试。第二层次的代表公司有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怀玉山三达活性炭有限公司等。3、第三层次 这一层次的企业大部分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主要利用国内现有的通用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一方面,通用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设备简陋,不能实现规模化、连续化、清洁化、自动化生产,劳动强度高,热能损失大,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尾气及无组织排放气体中带走的化学活化剂和其他污染物质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产品研发力量不足且质量控制意识薄弱,其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低的普通活性炭产品。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活性炭生产企业属于第三层次。十、活性炭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木质活性炭行业,上游行业是林木的采伐与加工行业和化学活化剂生产行业,下游行业范围广泛,主要是食品、饮料、水处理、医药、酿造、化工、冶金、烟气净化、国防等涉及国民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多领域多行业。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会对本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本行业的上游行业(1)林木采伐、加工行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行业在采伐和加工木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林产剩余物,如锯末、枝丫、树梢、树皮、板皮、板条等废弃物,这些都是木质活性炭生产的重要原料。作为整个林产工业的前端产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行业是一个连结种植业和林产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综合性产业。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下,上游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为活性炭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木质活性炭行业的发展将促进林产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可促进林产工业废弃资源转化的增值,推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升林产工业层次及综合效益。(2)磷酸、氯化锌等化学活化剂生产行业目前,国内的木质活性炭主要采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进行生产,以化学法为主,其中磷酸或氯化锌是重要的活化剂。由于环境污染原因,国内大多数企业主要选用磷酸作为化学活化剂。因此,上游磷酸工业的发展及价格水平对木质活性炭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磷酸工业属于基础化工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供应数量充足、稳定。但磷酸价格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木质活性炭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2、本行业的下游行业木质活性炭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工业吸附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水处理、医药、化工、冶金、烟气净化、国防等行业,尤其在食品、饮料、医药、净水处理等对吸附剂纯度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发挥着其他吸附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下游需求市场的景气度和适用范围都将得到不断提高和拓展,这将有力地拉动我国的木质活性炭行业的快速发展。 十一、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摩擦目前,活性炭主要销往日本、墨西哥、巴西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这些国家对于从中国进口活性炭产品未设置关税、许可证及配额、反倾销调查或其他贸易保护壁垒;但同时,随着中国活性炭在世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欧盟、美国的一些活性炭厂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原产于中国的活性炭提起了反倾销立案调查。1、欧盟对中国活性炭采取的反倾销措施1996年6月5日起,欧盟委员会先后多次对原产于中国的木质粉状活性炭作出附期限的、每吨征收323欧元反倾销税的裁定;欧盟最近一次的反倾销裁定于2008年7月10日作出,裁定继续征收323欧元/吨的反倾销税,有效期5年,于2013年7月9日到期。2、美国对中国活性炭采取的反倾销措施2006年3月,美国卡尔冈公司和诺瑞特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原产于中国的物理法活性炭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2006年3月2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我国的物理法活性炭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6年10月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原产于中国的物理法活性炭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美国市场销售,其倾销幅度为13.78%~228.11%。2007年3月2日,美国商务部对该案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62.08%~228.11%。2008年6月4日,美国商务部对该案进行第2次行政复审。2009年11月1 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物理法活性炭作出反倾销行政复审终裁,裁定对原产于中国物理法活性炭企业的倾销幅度为3.23%~228.11%。受裁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中国企业名单如下:从美国商务部的行政复审终裁来看,美国对中国活性炭的反倾销的对象范围仅限于物理法活性炭(CertainActivatedCarbon),并排除了化学法活性炭(ChemicallyActivatedCarbons),由于煤质活性炭主要采用物理法进行活化,而木质活性炭主要采用化学法(包括磷酸法、氯化锌法等)活化,因此美国此次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煤质活性炭生产及出口企业影响较大,而对以化学炭为主的木质活性炭企业影响较小。3、欧盟REACH2007年6月生效的欧盟REACH 法规,涉及了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是一个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新型贸易壁垒。欧盟将建立统一的化学品监控管理体系,并规定了对化学品的42种检测方法,严格的检测标准覆盖了化学品在生态毒理性和毒性等方面的指标。据估算每一种化学品的基本检测费用需数千欧元至数万欧元不等,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但可由相关注册企业按比例分担),企业必须向欧盟设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主管机构注册,方可在欧盟市场上销售。需要注册的物质分为分阶段注册物质和非分阶段注册物质。分阶段注册物质是指列入欧盟现有上市化学物质名录(EINECS)及不被认为聚合物名录(NLP)中的化学物质。非分阶段注册物质(新化学物质)是指没有在上述目录中的物质。欧盟REACH法规具体实施时间表如下: 十二、行业竞争状况及主要企业简况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木质活性炭生产国,但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大多数木质活性炭厂是年产几百吨到上千吨的小企业。虽然目前全国有二三百家木质活性炭企业,但年生产能力真正达到万吨规模的屈指可数。除几家较大型的木质活性炭企业外,国内绝大部分木质活性炭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均落后于欧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木质活性炭行业形成了以国内大厂与欧美企业为主导、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从国际市场来看,中高端木质活性炭行业主要由欧美日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生产,包括美国的美德维斯维克,荷兰的诺芮特,法国的PICA、CECA,日本的可乐丽和大阪瓦斯等。这些企业的产能均在万吨以上,主要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活性炭产品,在中高端活性炭市场上占有优势,但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原因,这些大型跨国企业的木质活性炭产品价格也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水平,因此这些大型跨国企业仅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作为生产基础或基础炭的进口基地,目标市场并不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受原料供给半径影响,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四个省区。据林产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木质活性炭2009年的全国总产量约为12.5万吨,上述四省区的年产量已达到9万吨。 根据林产工业协会《我国木质活性炭生产现状调查》分析,2009年全国主要8家木质活性炭企业的总产量约为6.8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