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0 KB
- 2022-04-29 14:05: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综述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影响的分析医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化工LG化学率先开发甲烷制乙烯技术油气中国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市场美国先令葆雅制药公司和德国先灵制药公司业绩消息报道我国丙烯供不应求中古最大生物制药项目投建兰州石化乙烯装置将扩能至45万吨/年宁波将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PTA生产基地之一宁波三菱化学60万吨/年PTA大型设备安装完工国家将向重庆投入250亿打造西部石油化工基地独石化年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引进合同在京签字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合资建设的扬巴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运行
综述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影响的分析从欧盟在2003年3月初发表重新修改后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草案)》白皮书,5月7日又发表与之相配套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咨询文件》即REACH法规议案,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时间,其间欧盟已于2004年1月21日向世界贸易组织作了通报。这项法规的即将生效实施,对我国石化行业来说可真是迫在眉睫的事。欧盟的REACH法规虽说是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法规,但它是一个涉及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的法律草案,也是一个包括技术性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新型贸易壁垒。在这7个目标中,首要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其次是保护市场活力和加强欧盟化学工业的竞争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将建立统一的化学品监控管理体系,该体系对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医药等产品分别纳入注册、评估、许可三个管理监控系统,而且对不同吨位的化学物质规定了注册的时间表,还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据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化学物质进行第一水平试验需花费约25万欧元,进行第二水平试验需花费约32.5万欧元,两者合计57.5万欧元,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未能按期纳入该管理系统的产品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虽然这个法规一旦实现,据估计将有500多万种现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受到影响,这必将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1对我国石化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影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是基础原材料工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REACH法规的实施,从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出发对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三废处理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对促进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它也会给我国石化工业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表现在:(1)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将受到更大的障碍
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2003年我国与欧盟的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18.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2.4%,其中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为52.5亿美元,同比上升41.1%,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占我国化工产品出口总额的15.3%,其中100t以上的化工产品占到对欧盟出口的化工产品总额的80%左右、出口额约占到对欧盟出口的化工产品总额的37%,可以说欧盟是继东亚、北美之后,我国化工产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从我国对欧盟出口的石油化工产品结构分析,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比较严重的产品,它们是欧盟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橡胶制品、有机化工原料、有机中间体、石油炼焦制品、专用化学品和基础化学原料等,其中不少产品的技术安全数据不全或没有,也有不少产品的技术安全指标达不到欧盟的技术标准,此中尤其是有机化工产品,它们占了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化工产品总额的25%以上,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我国向欧盟出口的这些化工产品和近万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国家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进行注册,由此增加的费用将使我国对欧盟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成本至少提高5%,致使我国有出口潜力的石化产品和下游产品如纺织、轻工等产品将受到更大的欧盟贸易的阻碍,有的产品甚至只能退出欧盟市场,其损失不会低于数拾亿美元。(2)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工产品的价格将上升,严重影响了我国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欧盟也是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之一,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一时还离不开欧盟市场,目前我国从欧盟进口的石油化工产品平均约7000~8000kt、进口金额在60亿~70亿美元,占我国石油化工产品总进口的12%~13%,其中100t以上的产品进口量占从欧盟进口的化工产品总量的85%左右、进口金额占从欧盟进口的化工产品总额的25%~26%。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工产品生产商必将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入产品成本,提高了出口价格,这对我国的进口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我国进口的化工产品主要是些高档的、高附加值的或者目前我国还无法制造的精细化学品,因此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化工产品的平均价格至少要提高6%,将导致我国相关下游产品的成本上升,严重影响我国纺织、轻工、电子、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3)不利于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注意了知识产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等一系列原因,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加快了产品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近几年来创制的新产品已超过数千种。若欧盟REACH法规生效实施,规定自1981年9月30日以后创制的化学品皆属新化学物质,其检验注册费用需57.5万欧元,这样势必大大地增加了我国石油化工新产品的创制成本,不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创制工作的开展。(4)对环境污染重的化工产品有可能从欧盟向我国转移由于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提高了化工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和生产成本,使得原来成本高、利润低、对环境污染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化学品进一步从欧盟向第三世界转移,特别是向我国转移,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5)改变了我国在激烈的国际化学品贸易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或竞争格局从我国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看,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如塑料、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替代产品,而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有机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石油炼焦制品和中间体等,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欧盟REACH法规实施后,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需要进行注册、评估和许可的化工产品超过730种,较高的注册与评估要求,昂贵的注册与评估费用以及欧盟对评估、许可审批的复杂程序,提高了欧盟市场准入门槛,将使我国化工产品的优势逐渐丧失,极大地削弱我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格局,迫使我国生产企业调头去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以建立新的贸易渠道。而新市场的开拓需要时间和投入,这样将会减少我国优势产业向欧盟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四大公司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等进入欧盟市场等进入欧盟市场,设置了重重障碍,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甚至导致我国的一些石化企业因受限制化学品的市场准入影响而关闭。1直面迎接欧盟REACH法规的挑战欧盟REACH法规的规则多、要求高、费用贵,而它对我国石化行业的影响又是非常大,尽管对此法规世界各国有批评、有反对,但它的生效实施势在必行,我们只有正视它、重视它,直面迎接、充分准备、从容应对,才是上策。2.1要加大对欧盟REACH法规的宣传力度从欧盟发布《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草案)》白皮书到REACH法规公布至今已有3年时间,我国石化行业的反应即应对措施正面临比较紧迫和严峻的形势。首先这个草案有7卷、16部分和17个附件,共1
152页(英文),约32万字,翻译成中文也有近千页,其中既有法律条文又有技术标准,国内上万家与化工生产和出口有关的企业中对此了解得并不多,情况很不乐观。这就要求我国的石化企业要有战略眼光,要对该法规对我国石化行业形成的制约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加快了解REACH体系的细节和复杂性,加强信息收集和研究工作,共同研究应对措施,把欧盟REACH法规给我国石油化工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2.2要加快我国化学品管理法规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对待REACH法规,一方面应认识到它确实会对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化学品的稳定出口造成限制,而且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制约,短期内这种严峻的形势难以好转;另一方面应看到重视产品质量、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当今一种国际趋势,要想保持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稳定、可持续性地发展,就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美国和日本针对欧盟的REACH法规都已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对应的化学品管理办法,例如美国提出了2800种化学品管理方法草案,日本也起草了化工产品审查法等。我国也发布了好些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和办法,但还应进行修改和增订,并与国际接轨,以应对欧盟REACH法规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出台。2.3要加强石化生产企业自身的实力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已经全球化,企业不能只关注眼前的目标,必须关注国际市场的发展动态,关注欧盟的REACH法规,尽管REACH法规中的有些内容、实施方法等违反了世界组织的有关规定或不符合国际惯例等,从而造成对我国出口企业或产品的歧视性待遇,这需要我国政府和中介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涉,但按照现在的情况,REACH法规草案可能与最终REACH法规很接近,这就要求我国的石化企业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自身实力,做到“新、高、优、好”。(1)立足于创新、加快新化学物质开发的步伐由于国际市场上环境保护和对人体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加大各种环保型化学物质的开发力度,特别是能满足对毒性、诱变、致癌、遗传、神经、免疫和过敏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更新检测仪器和设备,完善检测技术,争取得到欧盟检测机构的互认。(2)立足于高新、加快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的步伐当前在石化行业中新技术、高技术不少,例如催化技术、连续硝化技术、三氧化硫磺化技术、定向氯化技术、组合增效技术以及各种清洁生产工艺等,特别是催化技术,它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开发最活跃、发展最快的“绿色制造技术”
,它能把三废消灭于工艺过程之中,要加大推广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力度。另外,加大适合于石化行业的新型三废治理技术的开发力度,也是石化行业大力开发和采用高新技术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开发成功的新型治理技术有持续高活性铁床技术、立式氧化床技术、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升流式厌氧淤泥床生化技术、渗透膜技术、树脂吸附技术、离子交换萃取技术等。通过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确保所生产的化学品的安全性。(3)立足于优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当前石化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环保型产品,淘汰污染严重的产品,严格控制技术含量低的生产装置的重复建设。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各种化工公司的合作和交流,正确引导外资,为加快优化调整我国石化产品结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4)立足于服务、加快国内外市场开拓的步伐由于国内外市场上应用化工产品的领域不断被开拓,对化工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应用服务、帮助客户用好各种石化产品是生产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石化产品的开拓和产品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企业需加快应对REACH法规的准备速度,做好:①产品检查对企业生产、进口或接受的化学物质(制剂、制品)进行检查,以确定适合REACH法规规定的产品。②战略影响分析a.检查产品的特定信息,包括本征特性(致癌性、突变性、生殖毒性等)、数量、已有数据、如何填补数据空白、替代品可用性、竞争产品和替代品的状态、预期竞争对手的行为、预期应用/机密性等。b.确定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或弱点)。c.制定战略措施,包括预注册和注册(时间选择、对客户的影响和竞争)、测试(成本和程序等)、研发、内部能力和资源以及对第三方协助的需求、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并进行内部沟通等。③时间安排和成本测算④注意点由于我国的石化企业普遍缺乏熟悉欧盟注册要求和程序的专业人才,企业自行准备在欧盟注册的相关资料恐怕会有较大的难度,需加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或借助中介服务机构的帮助。1结语
当今离欧盟REACH法规的生效实施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面对法规及早作好充分准备,从容应对,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脚踏实地地做好产业升级,加强国际贸易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和对话交流渠道,通过优势互补、行业合作,实现中外石化行业的“共存共赢、共同发展”。医药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到2020年之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显示了以下七个特点及趋势: 一、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2002年,有300多种已进入最后阶段的临床试验,比2001年增加了50%。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有200种以上新的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生物技术药品数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为4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药销售额约为400亿美元,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二、生物医药发展呈现市场集中、产品集中的显著趋势,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一是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处于产业主导地位。在世界药品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了80%。从生物技术产业看,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销售总额约为413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公司总数主要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的76%,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而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二是大的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专利药市场,跨国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断增长。1994年全球制药二十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0%,2002年上升到66%,现代医药产业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国企业的垄断程度不断加大。三是在产品市场领域,单品种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也呈现不断增高趋势,2002年全球最畅销的10种药物的总销售额近400亿元,占2002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1/10。这种市场集中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发达国家已形成若干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R&D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除美国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传统医药产品仍居主导地位,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前景广阔 由于不少重量级产品的带动,抗生素的需求仍呈现增长态势,总体上讲,未来10年传统化学药物市场依然庞大,约占整个医药市场的70%左右。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
化学药品在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正受到严重挑战,生物类新兴药物将在药品市场中迅速崛起,生物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生物药物的份额将提高到18%以上,天然药物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7%左右。 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市场并购重组高潮迭起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为应对科技创新瞬息万变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各国际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更大。为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也为了获取新药或是直接掌握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非常活跃。如2000年,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公司,美国华纳-朗勃特公司和Agouron制药公司、强生公司和Centocor公司并购案。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热潮,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六、战略性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新药发现是一项整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资巨大,风险也很大,需要跨国制药巨头之间、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结盟并联合进行投资。据资料反映,2000年被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一半是通过合
作的方式研制成功的。这种加强合作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战略同盟促成生物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由于大部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术企业手中,为保持新药研发的持续性,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由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这种模式成功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创新药品开发采用委托外包策略。为了缩短创新药品开发时间,近几年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据CenterWatch公司统计,目前“委托研究机构”(CRO)公司已承担了美国市场将近1/3的新型药物开发的组织工作。CRO已经成为制药企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正以其低成本、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运作方式,受到生物技术及制药公司的高度重视。 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网罗人才,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例如,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新加坡制定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5年内将拨款30亿新元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入6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上世纪90年代古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投入10亿美元发展生物技术产业,10年来已取得400多项专利,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到英国等20多个国家,直接促进了古巴经济的繁荣。化工 LG化学率先开发甲烷制乙烯技术LG化学目前正在进行利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生产乙烯的技术开发。LG化学称,这是目前世界上利用甲烷生产乙烯的首例技术尝试。LG化学有关负责人日前向媒体表示,乙烯的传统生产工艺是石油炼制加工先产出石脑油,再将石脑油分解生产出乙烯。油价的持续走高,使乙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为降低成本,LC化学希望开发成功以甲烷为原料生产乙烯的新技术,该研究的关键是开发出新催化剂。LG化学现已选拔出近5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甲烷催化剂研发队伍。按计划,LG化学希望新催化剂将于2008年开发成功,2010年实现商业化生产。
油气中国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这次资源评价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等14家单位共同承担,近700名科技人员参加,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对115个主要盆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取得了圆满的成果,并于今年7月22日通过了评审验收。油气资源评价表明,中国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 这次油气资源评价既考虑了以往资源评价的延续性,又参考了国际的通行标准和方法。据评价结果统计,中国石油远景资源量、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086亿吨、765亿吨和212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56万亿立方米、35万亿立方米和22万亿立方米。按可采资源量计算,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占世界油气资源的比重分别为4.66%和5.25%,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中国油气资源分布的特点 中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中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资源潜力大
截至2004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市场美国先令葆雅制药公司和德国先灵制药公司业绩美国先令葆雅制药公司已经获得连续4个季度销售业绩增长,公司认为已经脱离了前些年的阴影,可以连续12-18个月开始向好的方向前进。2005年3季度销售增长15%,达到23亿美元;其中制药部门销售达到18亿美元,增长18%。尽管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仍然投入很大,纯利润仍然有所增长,达到6500万美元,尽管和其他制药企业比较很低,但是,比去年同期的2600万美元比较已经有很大的增长。公司的一次性支出包括支付Centocor生物技术公司golimumab抗体的研究开发费用1.24亿美元。公司在营销方面的支出达到11亿美元,增加了19%;研究开发费增加50%,达到5.66亿美元。先令葆雅制药公司仍然在寻求和其他制药企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企业的合作。1-9月份公司销售收入增长18%,达到72亿美元,其中制药部门销售达到57亿美元,增长21%;研究开发费增加16%,达到14亿美元;管理费用增长17%,达到33亿美元;GAAP纯利润达到1.4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12亿美元。公司的拳头产品包括:重组PEG阿尔法-2b干扰素Peg-Intron,Remicade(infliximab),Temodar(temozolomide),Rebetol(利巴韦林)。2005年1-9月份各个产品的销售情况见下表:产品销售(亿美元)增长率(%)Remicade6.91+29Peg-Intron5.37+26Nasonex5.52+23Clarinex5.07-4Temodar4.28+38Integrilin2.44/Rebetol2.37-1ClaritinRx(开瑞泰)2.87+19
IntronA2.20-8Caelyx1.35+242004年先令葆雅制药公司和默克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和销售新产品Vytorin,系默克制药公司的舒降之(辛伐他丁)和先令葆雅制药公司的ezetimibe复方药物,属于降脂药物,但是销售情况没有达到分析家预期,全球销售6.22亿美元,增长81%。德国先令制药公司2005年1-9月份销售收入达到39亿欧元,增长7%,公司减少了1300个工作岗位,目前有职工人数24793人。公司采取措施节约费用,所以营业毛利率达到17%。营业利润为7。10亿欧元,增长18%;纯利润达到4.80亿欧元,增长25%。公司在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销售增长18%,达到3.31亿欧元;而美国的销售增长8%,为9.68亿欧元;欧洲的销售也仅增长5%,为19亿欧元。欧洲的药品市场由于政府采取医疗体制改革,市场比较疲软。各类产品的销售情况见下表:领域销售(亿欧元)增长率(%)妇科药物和男性科药物14.00+7.7抗癌药物3.14+1.0诊断试剂10.00+7.0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Betaseron(倍他-1b干扰素),Yasmin(炔雌醇加drospirenone)。公司原来的主要产品口服避孕药Diane(炔雌醇加醋酸环丙孕酮)受到仿制药竞争,销售一路下滑。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见下表:产品销售(亿欧元)增长率(%)Betaferon/Betaseron6.27+8Yasmin4.21+33Mirena1.70+18Diane1.30-9Microgynon0.98+2Meliane0.93+2
Fludara0.78+33季度公司收入14亿欧元,增长10%;纯利润1.60亿欧元,增长12.9%;研究开发费增加2%,为2.48亿欧元;营业利润增长33%,达到2.44亿欧元。消息报道我国丙烯供不应求随着丙烯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我国丙烯需求量的增长。1995年表现消费量只有210.12万吨,2004年达到了641.2万吨。2005~2010年,我国对丙烯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8%,预计2010年,丙烯表现消费量将达到1049万吨,当量需求将达到1905万吨。2005~2010年,我国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的增长率将达到5.7%,预计到2010年我国乙烯联产丙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722万吨,丙烯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80万吨。而2010年国内对丙烯的当量需求将达到1905万吨,丙烯供不足需矛盾十分突出,供需缺口达825万吨。需求的强劲增长不仅造成我国丙烯供需缺口扩大,也使得进口量逐年增长。1995年进口量只有4.32万吨,到了2004年达到21.3万吨,受此影响,我国丙烯自给率有所下降。中古最大生物制药项目投建近日,总投资至少5亿元、一期1.2亿元的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竣工。这是中国和古巴政府合作投建的最大生物制药项目。据称,百泰生物已建成中国第一条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和第一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抗体人源化技术平台,中国首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泰欣生”也将步入产业化。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合资建设的扬巴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运行 9月28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共同宣布:双方合资建设的扬巴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此举标志着扬巴一体化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工程建设及生产试运转已全部建成投产。
扬巴一体化项目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之一,总投资29亿美元,由中国石化和巴斯夫以50:50比例出资建设,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建设工程。扬巴一体化项目于1996年3月29日签署合资意向书,2000年12月8日成立合资公司,2001年9月28日正式基建开工,2004年底全面实现机械竣工,2005年上半年各套装置相继试车成功转入试生产。 扬巴一体化项目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占地220公顷,共有9套世界级规模的工艺生产装置:60万吨/年乙烯装置、3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40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装置、25万吨/年丁辛醇装置、16万吨/年丙烯酸和21.5万吨/年丙烯酸酯装置、3万吨/年丙酸装置、5万吨/年甲酸装置、3.6万吨/年甲胺装置和4万吨/年二甲基甲酰胺装置。9套生产装置均达到世界级规模,技术成熟可靠,属国际一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扬巴一体化项目还拥有1个燃气发电站和1个国际码头。投入商业运行后,每年将为中国市场提供170万吨高质量的化学品及聚合物。产品方案具有聚烯烃产品、聚酯原料产品与精细化工产品并重的特点,产品档次高、布局合理、品种系列齐全,避免了与国内其它乙烯项目雷同,增加了单位资源的附加值。 由于南京的合资项目顺利、成功地投入商业运行,巴斯夫和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在该基地投资建设新的下游生产装置,并扩建蒸汽裂解装置。此举将进一步增强基地的Verbund协调效用。新装置的投资额约为3.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南京基地已投资29亿美元。 此举将进一步增强基地的协同效用。有关新增装置建设的时间和产能的更多细节不久将会发布。到目前为止,南京基地已投资29亿美元。独石化年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引进合同在京签字 中国石油在独山子投资建设的世界级规模的重大项目——年1000万吨炼油及年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于9月1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引进合同签字仪式。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段文德出席签字仪式。同日上午,该项目第一个EPC项目动力站总承包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饭店举行。 据悉,该项目是中国石油迄今为止在下游投资额最高、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林德公司、尤尼威申公司、阿克柯瓦纳公司、英诺温公司、德西尼布公司、欧洲聚合物公司、司南普吉提公司、美国绍尔集团石伟公司8家世界著名的专利商及工程公司获得该项目的引进合同。 中国石油有关部门领导和独山子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国际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外国专利商及工程公司的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宁波将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PTA生产基地之一 浙江逸盛石化年产60万吨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已于近日正式投产,这也是浙江省投产的第一套PTA装置。 逸盛石化项目位于宁波开发区,由浙江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共同投资。该项目占地1030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至2009年将建成3套PTA装置,年总产能达20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该项目也是宁波开发区七大“百亿工程”之一。 已投产的第一套PTA装置年产成品60万吨,单线规模属目前世界最大。该套装置目前运行稳定,投资方将在年内对其进行技改扩容,使年产量达到70万吨。同时,公司年产70万吨的第二套装置也将启动建设,明年年底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140万吨,年收入可超过100亿元,利税达10亿元。 逸盛PTA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投入2亿元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和尾气除尘系统等设施,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5万吨,所产生的沼气也被回收使用,每天可节约重油40吨,并降低了硫的排放,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据了解,除逸盛石化外,位于大榭开发区的三菱PTA项目也已动工建设,年产60万吨的一期工程将于明年9月建成,届时宁波将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PTA生产基地之一。 国家将向重庆投入250亿打造西部石油化工基地 10月11日,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会见中石油总公司副总裁时透露,未来几年,国家将向重庆投入250个亿,打造石油化工基地。 由于重庆市的天然气蕴藏量丰富,重庆市以前的化工产业主要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基本没有石油化工。
国家将在西部建立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总投入是450个亿,四川得到200个亿,用以建设年产80万吨乙烯的项目;投向重庆的为250个亿,建设一批石油化工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以四川的80万吨乙烯为原料,对其进行深加工,从而在重庆形成完整的石油化工系列产品链。 宁波三菱化学60万吨/年PTA大型设备安装完工 10月20日,宁波三菱化学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举行大型设备安装完工典礼。 该PTA项目由日本三菱化学、三菱商事和伊藤忠三方组成的日方投资主体与中信集团公司合资建设,一期总投资3.14亿美元,建设规模为年产PTA60万吨。该项目还计划投资二期、三期,总规模将达260万吨/年。兰州石化乙烯装置将扩能至45万吨/年 中国最大油气生产商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正提升其正在中国西部兰州石化公司建造的石脑油裂解装置的产能25%至45万吨/年,该公司一位消息人士称。该裂解装置建造在西部工业城市兰州市,耗资60-70亿元,将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计划于2006年底投产。 该项目将使兰州的乙烯总产能达到70万吨/年,包括现有的24万吨/年乙烯装置,该项目将使兰州石化公司成为中国内陆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总厂。 该项目将被建造在中石油旗下的兰州石化公司内。兰州石化公司也经营一座20万桶/天的炼油厂,该炼油厂是中石油在西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厂。中石油是国内仅次于中石化的第二大石化生产商,经营7套乙烯裂解装置,乙烯总产能为185万吨/年,大多数位于经济落后的西北省份。 中石油下一个高投资项目将是位于西北新疆地区的100万吨/年裂解装置,该项目与一座计划中的20万桶/天的炼油厂同步建造,该炼油厂将加工来自邻国哈萨克斯坦的管输原油。在这个一体化的巨大项目中,该炼油厂将于2007年投产,而乙烯装置将于2008年投产。中国石化与日本三井化学合作投资国内最大双酚A项目
10月15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约,双方决定建立上海中石化高桥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建设12万吨/年双酚A(简称BPA)装置。该项目总投资为1亿美元,双方各占50%股份,合资公司合资期限为50年。中方投资人委托的承建者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 BPA是生产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国内的BPA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需求。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BPA的需求不断扩大,在中国建设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环保设施完备的BPA生产装置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石化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内建有多个独资和合资企业,其中包括20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中国石化一直计划建设以苯酚丙酮为原料的BPA生产装置,以延伸其产业链。双酚A上马后,几乎能全部消化20万吨/年苯酚丙酮原料,实现“吃光榨净”和环保生产。 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20万吨/年规模苯酚丙酮将用管道输送至位于BPA装置东南方的储罐区,再根据需要通过管道送至BPA装置。中国石化承诺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格向合资公司提供所需的原料苯酚和丙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石油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 石油化工行业:18年石化投资首选大炼化、次选天然气和乙烷裂解!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防爆电机上应用
- 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中册)——说明
- 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影响的分析
- 石油化工行业薪酬综述
- 几种风险评价方法在石油化工行业探析和应用
- 浅议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
- 石油化工行业自备热电厂(站)维护维修费用定额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 石油化工行业高浓度碱渣污水预处理技术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年终-年度工作总结
- 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相关文档
- 20172022年中国汽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规划分析报告行业趋势预测.docx
- 中国汽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docx
- 20172022年中国汽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规划分析报告.docx
- 20172022年中国汽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规划分析报告行业发展预测.docx
- 2017版中国汽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docx
- 中国汽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
- 2017年广东省液化石油气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doc
- 重庆市江津区液化石油气行业发展规划
- 中国液化石油气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更新版)
- 2016-2022年中国天然原油行业设计趋势分析及市场竞争策略研究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