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68 KB
  • 2022-04-29 14:00:08 发布

采煤概论论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及建立煤炭价格指数的必要性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论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及建立煤炭价格指数的必要性摘要: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构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成熟的市场上,价格指数已成为指导交易的重要依据。山西是煤炭大省,2010年以来,山西煤炭产销量持续增加,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建立煤炭价格指数可以从宏观上调控市场需求,煤炭价格指数所提供的价格标尺,可以合理解决供需双方在价格谈判上的矛盾,形成山西煤炭企业和煤炭运销部门健康有序运作的一个基本平台之一,也是山西发展煤炭经济,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关键词:山西煤炭行业现状发展煤炭价格指数宏观调控正文:一世界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及能源发展趋势(1)国际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世界经济发展导致全球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高位徘徊,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加快增长,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仍将增速发展,能源需求也将保持增长。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总量将以年均1.2%~1.6%的速度增长,其中70%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已成为大势所趋,大型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有着巨大需求潜力和资源供给能力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2)国内经济发展与能源发展趋势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0%以上;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2010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销量持续增加,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1-8月,全国原煤累计产量为216485.00万吨,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3.10%。二山西煤炭概况山西是产煤大省,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解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输、销售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分别对大同、长治、朔州、吕梁、临汾等地多家煤炭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结果显示,去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4月份后煤炭价格出现较大涨幅,而7—8月份开始出现回落迹象。煤炭产量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明显。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成本上升、运力不足等问题。(1)煤炭产销和效益状况良好1煤炭产量和利润呈双增态势。据调查,1—7月我省煤炭产量,累计完成38782万吨,同比增加4641万吨,增幅为13.59%。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完成19783万吨,同比增加1709万吨,增幅为9.45%;非重点矿完成19000万吨,同比增加2932万吨,增幅为18.25%。1—7月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187.73亿元,同比增加447.69亿元,增幅为60.5%。煤炭企业1—7月累计盈利92.51亿元,同比增加68.01亿元,增幅为277.6%。其中同煤集团,截止1—8月累计生产原煤4672.1万吨,同比增长9.05%;完成营业收入329.5亿元,同比增长42.49%;实现利润59874万元,同比减亏增盈71708万元。2煤炭价格出现高位回落迹象。调查表明,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从7— 8月份开始出现逐月回落。长治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5月份煤价曾达到了1020元/吨,8月份下滑至1000元/吨,而9月中旬下滑到900元/吨。长治市小常煤矿原煤价格7月份为960元/吨,8月份830元/吨,9月中旬降到800元/吨。乡宁县台头煤矿主焦煤价格由年初的602元/吨上涨到7月份的1150元/吨,涨幅达91.03%;乡宁县毛则渠煤矿主焦煤价格由年初的601.86元/吨涨至7月份的1122.38元/吨,涨幅达86.49%,8月份以来受钢铁、焦化等下游行业需求下降影响,原煤价格也有所回落,回落幅度达10%左右。3煤炭企业合同兑现良好。调查显示,目前煤炭合同兑现情况较好。潞安矿业集团1-8月累计重点合同兑现率83%,长治市小常煤矿1-8月累计重点合同兑现率达到100%,山西三元煤业股份公司重点合同兑现率也达到了90%以上。临汾市古县古阳煤矿、乡宁县台头煤矿1-8月份合同兑现率都达100%。由于现在煤炭是卖方市场,所调查的多数企业反映煤炭合同能全部兑现,也不存在拖欠煤款的现象。4.电煤均按最高限价执行。为防止煤、电价格轮番上涨,促进煤炭和电力行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对电煤价格实行临时干预,煤炭生产企业供发电用煤出厂价一律不得超过最高限价。从这次调查的电煤生产企业来看,其电煤销售价格均未突破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尤其是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如潞安矿业集团,完全按照国家制定的含税电煤合同价407.2元/吨执行国家的最高限价。地方煤矿的临汾后沟煤矿、霍州涧河煤矿、尧都区豁口煤矿都按临汾市物价局确定的电煤价格350元/吨按协议给电厂供煤。(2)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1煤矿企业税费较重,缩小了利润空间。据煤矿反映,现在对煤矿的税费项目多达15项,而且多为省级批准的收费项目。按平均发生额计算每吨煤需提各种税费约为70-80元,是原煤成本增加和煤炭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而职工劳动报酬中,随着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支付的工资附加费用大幅增加。如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每百元工资支出就产生40元以上的工资外费用,具体有: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工伤保险、工会经费、职教费、住房公积金和生育保险等。工资附加费用较大,也是造成企业成本增加的原因。2政府限价加大了企业经营困难。从朔州调查的三家企业看,有两家企业是当地政府指定的保电煤供应重点煤矿,价格由政府定价,政府定价低于市场价格。如朔州市3—6月从铁路发到秦皇岛的煤炭市场售价分别为:3月414元/吨、4月424元/吨、5月456元/吨、6月551元/吨;而3— 6月电煤合同售价分别为320元/吨、327元/吨、340元/吨和502元/吨。对于煤矿来说,由于各种原因煤炭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而价格干预的矛盾向煤炭企业的积聚,再加上经常性的政策停产,煤矿企业开工不足,使得煤炭企业经营困难。3运力不足严重制约晋煤外运。7月份全省煤炭完成出省销量4741万吨,1—7月全省累计完成出省销量33000万吨,同比增加3443万吨,增幅为11.65%。其中:铁路出省销量完成24359万吨,同比增加1423万吨,增幅为6.2%;公路出省销量完成8641万吨,同比增加2020万吨,增幅为30.5%。从运力上来看,同煤集团、潞安矿业集团、山西中煤平朔杨涧煤业有限公司等所需的铁路运力铁路部门基本能按计划给予保障。而地方煤炭企业受铁路运输计划的影响较大,主要靠公路外运。当前煤炭企业在铁路运力上普遍存在着大运力需求和小运力计划的矛盾,铁路运输计划和运力满足不了煤炭运输增长的需求。在公路运力方面,由于交通不便或者道路的承载能力与载重汽车的失衡,道路损坏严重,交通不畅,堵车现象频发,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使运输成本上升,加之公路限载等,影响晋煤外运。4采矿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由于煤矿承包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短期投资行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仍很严峻。再就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煤矿投入不足,煤炭生产安全保障和环境治理恢复欠账多,加之煤矿停产整顿和保障电煤供应的矛盾等,只靠近两年煤炭市场的升温来弥补多年来的欠账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解决。(3)促进山西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积极争取国家和本省政策的扶持力度。从政策面为煤炭企业减轻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借助当前煤炭市场盈利的时机,用充足的资本来保证煤炭企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各种安全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大环境治理恢复的资金投入,逐步弥补多年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造成的环境恶化、煤矿安全生产等方面历史欠账,推动煤炭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2对政府限价的电煤,应当按市场价格给予一定的补偿。 我省的大型煤炭企业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回馈甚少,也可以说欠账太多。从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安全环境来看,近几年才有了极大的改善。为了使煤炭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矿工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体现党和国家对煤矿企业和职工的关怀,应当对政府限价的电煤,按市场价格给予一定的补偿。3加速建设山西煤炭的外运通道。山西的煤炭外运,一直是制约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运输,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同时对公路的损毁也极为严重。建议除多建几条运煤专线外,还应加速建设我省的公路运煤专线,彻底解决制约煤炭运输的瓶颈问题。4加快推进煤矿体制改革和煤炭资源整合。引进省内外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对中小煤矿进行收购、控股、租赁、托管,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实现煤矿企业规模化、煤炭生产机械化、煤矿管理标准化、煤矿经营专业化和煤矿安全长效化,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煤炭发展的问题,促进全省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三建立煤炭价格指数及其必要性(1)煤炭价格指数源产品价格呈现出大幅度上涨的趋势,我国煤炭价格也随即出现了持续大幅度的上涨。作为国内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来源,煤炭的价格变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鉴于山西煤炭在全国所处的特殊重要地位,其价格变化更成为全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如何能够准确地掌握山西煤炭价格的变动状况,把握山西煤炭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就成为事关山西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在各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能源占到70%,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因此,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煤炭的能源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长期以来,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在全省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产业创造了山西3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山西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山西原煤产量占全国的1/4,是山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战略储备基地。在这样的背 景下,位居中国能源之首的煤炭,其价格指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于是对于煤炭价格指数的建立就更加急迫。而宏观调控的影响就显得更加重要,解决价格信息的缺陷也更是重中之重的迫切任务。(2)建立山西煤炭价格指数的必要性以下几个方面。煤炭资源及煤炭产品对山西乃至对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煤炭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对于我国现有国情来说极其之大。山西拥有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32%。建立“山西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可以及时、客观地反映煤炭资源供求状况,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煤炭等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作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可以及时、真实地反映煤炭资源的生产、供应状况。由于山西煤炭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建立“山西煤炭价格指数”体系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煤炭的战略意义和基础性地位以及事关能源安全这一重大问题,使得山西长期以来成为能源问题尤其是全国煤炭行业的一个风向标。从国际上看,煤炭交易属于大宗初级产品交易。煤炭市场是重要的能源产品市场,煤炭交易价格更是受到普遍的关注。为了给交易者提供不同市场的价格信息,各国纷纷建立了各种煤炭价格指数,其中一些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国际性的煤炭价如:新南威尔士亚洲指数(NAI)、环球煤炭(GLOBAL)等等。建立“山西煤炭价格指数”体系是发展山西煤炭产业的需要。山西煤炭一直处于低价状态,即使在1993年国家将煤炭价格上调,但实际上没有符合价值规律,也没有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的煤炭价格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失真,给煤炭行业自身、政府财政与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可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生产者价格的形成,是以煤炭为基本能源和原材料的社会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产业链的价值起点。以山西煤炭产业在国内煤炭能源产业的地位,山西市场煤炭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应该是国内煤炭市场的标志或“风向标”,而山西煤炭生产者的价格行为,应该能够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动态。对于这样一种由市场份额决定的定价能力和由此而形成的价格“权威性”,被称为“价格话语权”。但是,长期以来山西煤炭的“价格话语权”却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特别是在国内煤炭生产经营和价格制定已经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这种情况的存在显得极不正常。山西煤炭“价格话语权”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动煤炭生产量逐年增长,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炭价格长期以来都处于扭曲、失真的状态。改革放开后,部分煤种价格仍然受计划控制,所以煤炭价的煤炭价格指数体系迟迟未能形成,而且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山西省在煤炭市场的效益,影响了山西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疲软时期,外欠款将近200亿,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从2003年开始,煤炭价格开始快速上涨,成为影响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煤炭价格上涨除了市场供求因素外,煤炭管理体制的改革、煤炭生产集中度的提高、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山西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来讲,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山西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煤炭产业政策、实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性依据。由于煤炭管理体制和统计制度的缺陷,近年来对山西全省煤炭价格水平及其走势,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判定。如在公布煤炭产量信息方面,统计部门、煤炭部门、管理部门各持一词,数据差距甚大。建立“山西煤炭价格指数”体系,是指导煤炭企业化解谈判矛盾的重要依据。这里援引发生在国内外的两个煤炭交易的著名事例来具体说明价格指数在指导煤炭交易中的重要作用。交易、提供价格标尺、合理解决供需双方价格。事例1:2006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济南正式宣布“计划煤”退出历史舞台。在2004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国家发改委的之前发布的措施,建立“山西煤炭价格指数”体系,这是完善大物流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建立煤炭大物流体系,是山西省有关部门经过多年认真研究并结合时代潮流,提出的前瞻性的战略构想。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和机构,形成运力联合体、大型储配煤场、网上订货、电子商务等,提高山西煤炭行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狭义的大物流体系是销、运、配、送的过程,其本质是多项服务的集合。而销、运、配、送中所包含的要素主要有:价、量、质、时四个方面。价格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煤炭价格指数编制办越来越完善。现在有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煤炭价出的冶金用煤炭价格指数测算体系,以及其它行业的所建立的价格指数,都为山西测算煤炭价格指数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这一切都有利于山西煤炭价格指数在起步阶段即纳入国际化轨道。煤炭价格指数在西方主要煤炭市场出现已有近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然而,在此次订货会上,电煤企业自认为并不过分的涨价愿望,仍未得到电力企业的丝毫认可。历时10天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在热闹与遗憾中收场。事例2:2002年,在日本与澳大利亚煤炭合同谈中,由于双方对价格分歧较大,迟迟不能达成价格一致,合同签订延迟了半年,事后双方认为煤炭价格应当以煤炭价格指数为基准,于是两国交易商委托第三方公司创建了澳大利亚纽卡斯特煤炭价格指数。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合理解决供需之间价格谈判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一个供需双方共同认可的煤炭价格的标尺。因此,创建一个权威性的煤炭价格指数,无疑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切入点。建立“山西煤炭价格指数”体系,还可以为山西提供有效的价格依据山西煤炭企业和煤炭运销部门健康有序运作,摆在山西省煤炭运销系统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无法对经销利润的收取找到一个合理的依据和解释,特别是形成经销利润的差价部分,依据的是太原煤炭交易市场的挂牌价格。由于“挂牌价”本身只是一个指导价格,搜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缺乏代表性、真实性,加之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以及时效性差等无法解决的矛盾,给全系统现行的经销运行机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可以选用省内100到300家最具代表性的样本煤,而煤炭价格指数的建立就可以回避以上矛盾。参考文献:(1)张同功,雷仲敏《促进煤炭市场发展,适时推出煤炭价格》(2)郝家龙《煤炭价格指数的理论设计与应用研究》(3)黄盛初《国内外煤炭工业发展趋势与煤矿安全战略》(4)马海琨,刘传哲《中国煤炭期货市场构建研究》(5)刘满平《建立我国煤炭价格指数的理论设计与探讨》(6)杨秋媛《基于煤炭完全成本的煤炭定价》(7)杨显峰《建立中国煤炭价格指数的探索》2006(8)《能源与环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