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00 KB
- 2022-04-29 14:00:2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专题一 千年伟人的历史贡献一、单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167
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6.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167
1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 18.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菌象的起源》1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0.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21.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22.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16.A17.B18.A19.C20.D21.A22.D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67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 2.BCD 3.ABC 4.BC 5.AB 6.ABC 7.CD 8.AB 9.BCD 10.ABCD167
专题二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167
D.怀疑论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0.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1.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内容12.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13.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1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15.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1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167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1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15.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2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2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22.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23.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2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2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内容26.《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167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7.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28.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9.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32.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33.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34.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167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3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3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3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38.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39.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诡辩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40.“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B.是地地道道的唯心论C.是掩盖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对立的提法D.是被自然科学发展证明了的科学命题41.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A.物质B.运动C.意识D.实践42.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4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167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4.《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45.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4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7.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A.前者强调主观能动性,后者强调客观规律性B.前者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世界,后者认为世界是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C.前者认为人是第一性的,后者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D.前者是完全错误的,后者有一定的合理性4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9.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50.人脑是()A.思维的机器B.思维的源泉C.思维的物质器官D.思维的物质外表5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167
52.抹煞或低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53.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能够()A.创造客观规律B.改造历史规律C.反映客观世界D.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5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5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56.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57.认为物质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这是()A.不可知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8.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59.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A.特殊现象B.偶然现象C.暂时现象D.普遍现象【单项选择题答案】1.C2.A3.C4.C5.D6.B7.B8.C9.A10.C11.D12.B13.B14.B15.A16.B17.D18.C19.C20.A21.C22.B23.C24.C25.D26.D27.B28.B29.D30.D31.C32.D33.C34.C35.C36.D37.C38.A39.C40.C41.A42.D43.C44.D45.B46.D47.B48.C49.D50.C51.B52.A167
53.D54.C55.C56.C57.C58.C59.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E.意识反应物质5.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6.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7.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67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空想社会主义8.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9.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10.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C.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E.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源泉的问题11.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A.唯心主义的回答都是否定的B.唯物主义的回答都是肯定的C.有些唯心主义的回答是肯定的D.有些唯物主义的回答是否定的E.不可知论者的回答均是否定的12.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分歧表现在()A.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物质的,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精神的B.一无论坚持唯物主义,二元论坚持唯心主义C.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本原,二元论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D.一元论是可知论,二元论是不可知论E.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C.与唯心主义结合的辩证法是不科学的辩证法D.与形而上学结合的唯物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E.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影响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1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167
E.绝对唯心主义15.以下各项中表现主观唯心主义特征的有()A.把感觉当作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B.把感觉夸大到等同客观对象的地步C.认为事物就是感觉的集合或组合D.把事物看作是组成该事物成分的组合E.事物存在与否决定于人的感觉16.以下各项中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特征的有()A.把事物当作是主观意识的产物B.把事物看作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认为先有天地万物之理,后有天地万物D.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E.认为客观事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对象化17.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A.事物的本质联系B.事物的必然联系C.事物的稳定联系D.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E.客观的18.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A.从主观愿望出发B.从外国模式出发C.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D.从书本教条出发E.从经验出发19.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的意识活动()A.饥餐渴饮B.趋利避害C.胡思乱想D.审时度势E.神机妙算2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A.意识是物质的根源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E.物质和意识平行向前发展,谁也不决定谁21.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段话体现了()A.观念的东西不同于物质的东西B.观念是物质的东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C.观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D.观念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E.物质是第一性的,观念是第二性的167
22.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是()A.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创造性C.人的意识是精神活动过程,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D.电脑只是人脑的延伸和补充E.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人脑2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E.康德的认识论24.“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有房子”这是()A.意识决定物质B.物质的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E.意识对自身心理活动有控制作用25.蜘蛛织网,蜜蜂酿蜜和筑巢()A.说明动物也具有意识B.这不是动物有意识活动,而是动物本能C.这是条件反射D.这是无条件反射E.说明动物活动有能动性26.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A.折衷主义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庸俗唯物主义E.绝对主义27.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起源的观点包括()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依赖于物质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8.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D.精神交往决定物质交往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9.形而上学物质观的缺陷是()A.它把万物归结为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167
B.把物质世界理解为原子在数量上的组成不同,把复杂的物质世界简单化C.把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当作物质最终层次的认识D.把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E.割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30.“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否认了相对静止D.夸大了相对静止E.否定任何事物的质的稳定性3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光阴一去不复还”表明指的是()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间断性D.时间的不可逆性E.时间的重要性32.辩证唯物主义对运动的理解为()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的变化D.是相对的E.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含义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是可以认识的C.物质是属于共性的范畴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E.物质是主观的产物34.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B.“心外无理”C.命中注定D.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5.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E.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167
【多项选择题答案】1.AB2.ABC3.CDE4.BC5.ABC6.CDE7.BCD8.ABD9.ADE10.AC11.BCE12.CE13.BCDE14.BC15.ABCE16.BCDE17.ABCDE18.ABDE19.CDE20.BCD21.ABCE22.ABCDE23.ABC24.CD25.BD26.BD27.DE28.ABCE29.BCDE30.CE31.BD32.ACE33.ABC34.ACD35.ABCD167
专题三唯物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A.世界的本质B.整个世界的发展规律C.物质运动形式的规律D.世界的物质性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3.“一切以条件、地点和事件为转移”,这是()A.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B.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4.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其根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6.把同质事物相互区别开来的依据是()A.事物的各种属性B.事物转化的关节点C.事物的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7.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B.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D.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B.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167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语说明()A.量变与质变具有本质差别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意义D.掌握事物的属性具有重要意义2.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3.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B.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C.内因决定的D.内因通过外因决定的4.以下所列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是()A.四平八稳B.四面出击C.调和折衷D.统筹兼顾,抓住关键5.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7.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A.砍伐树木B.踩碎谷种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D.洪水冲毁庄稼8.“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哲学原理是()A.扬弃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C.一般寓于个别之中D.透过现象看本质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关系()A.闪电雷鸣B.水涨船高C.白天过后是黑夜167
D.月晕而风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依赖表现在()A.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必然性为偶然性开辟道路C.必然性是大量偶然性的堆积D.必然性包含了大量的偶然性2.在一切工作中,都不要“耍花架子”,这就告诉我们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A.形式应该服从内容B.不要搞任何形式C.只注意工作的内容D.要摆脱一切形式对工作的干扰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2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22.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3.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24.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2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26.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167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7.在哲学史中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进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某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28.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30.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31.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的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3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167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3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普遍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7.“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38.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39.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0.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41.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167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4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44.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4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4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47.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48.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单项选择题答案】1.B2.C3.D4.D5.C6.C7.D8.C9.B10.C11.C12.D13.B14.A15.C16.A17.B18.A19.A20.A21.C22.B23.C24.D25.C26.C27.C28.C29.B30.C31.C32.D33.D34.D35.A36.D37.D38.B39.A40.B41.B42.D43.C44.D45.A46.A47.C48.C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唯物辩证法着重回答的是()A.世界本原问题B.世界状态问题C.世界“是什么”的问题167
D.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是()A.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B.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C.运动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3.系统论或系统方法与普遍联系的关系是()A.系统论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唯一科学方式B.系统论是研究普遍联系某些方面的学科C.系统论表现了人们对普遍联系认识的深入、具体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系统也是普遍的、客观的4.规律与正确的政策、制度、法律之间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事物固有的,后者是人制定的B.前者的作用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C.前者不能直接感知,后者可以直接感知D.前者是纯客观的,后者是纯主观的5.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但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这是()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B.阶段性的部分质变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D.发展的连续过程的中断6.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在于()A.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B.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C.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联系D.否认了事物质的区别7.确定事物质的根据是()A.从分析事物的量开始B.分析事物的矛盾特殊性C.把握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D.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8.下面哪种现象是爆发式飞跃()A.电闪雷鸣B.火山爆发C.生产工具革新D.地震海啸9.矛盾解决的方式有()A.双方共存、互相促进B.双方归于融合C.双方“同归于尽”D.一方克服另一方10.以下各项中符合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有()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矛盾无处不在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时不有167
C.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一切领域D.矛盾是最普遍的哲学范畴,整个世界充满了矛盾1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符合()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D.矛盾分析方法的原则12.“抓好典型,带动一般”的工作方法体现了()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思想和工作的方法D.主要矛盾和个别矛盾关系的原理1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包含的哲学思想是()A.扬弃B.利用旧形式,发展新内容C.相对中有绝对D.绝对中有相对14.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理解为()A.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B.外在的否定C.没有结果的否定D.事物的自我完善15.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进程的重要特征是()A.前进性或上升性B.必然性或偶然性C.周期性或曲折性D.间断性或连续性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1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8.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由部分构成B.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19.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167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2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22.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23.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24.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25.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26.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有()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不同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D.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的不同27.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67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28.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29.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C.没有贫,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30.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歧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31.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A.庸俗唯物主义B.庸俗进化论C.冒险主义D.主观主义32.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34.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宿命论D.唯心主义先验论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B.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D.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36.事物的假象是指()167
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人们的错觉所产生的虚幻现象D.以否定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37.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3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B.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是否承认世界是永恒发展的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40.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多项选择题答案】1.BD2.ABCD3.BCD4.ABC5.AB6.ACD7.BCD8.ABD9.ABCD10.ABCD11.BD12.AC13.AB14.BC15.AC16.BCD17.ABCD18.ABCD19.ABD20.AD21.BD22.ABCD23.BCD24.ABC25.ABCD26.ABC27.ABC28.BCD29.ABCD30.ABCD31.BC32.CD33.ABCD34.ABC35.ABD36.BD37.AB38.ABD39.BCD40.ABD167
专题四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A.是否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B.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C.是否承认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D.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不可知论者和可知论者的主要理论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B.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是否承认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D.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3.古代西方的“回忆说”、近代的“天赋观念论”以及中国古代的“生而知之”的认识思想是()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经验论D.可知论4.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或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6.所谓实践,指的是()A.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一切客观物质活动7.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以上都不是8.洛克说:“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A.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B.这是感觉论的思想C.这是认识论中辩证法思想167
D.这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思想9.“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典型的()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反映论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机械反映论观点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11.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A.人脑的主观创造B.人脑的客观反映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4.所谓认识的主体是指()A.主观认识B.客观对象C.人的大脑D.是从事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15.认识论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指()A.主体决定客体B.客体反映主体C.主观性原则D.主体的能动性16.认识的主体是指()A.客观事物的主要部分B.物质C.从事实践活动的人D.主要的客体17.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主体的根本属性是()A.自然属性B.认识属性167
C.社会属性D.具有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和实践能力18.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的追求,认识主体最本质的特征是()A.自主性B.社会性C.创造性D.适应性19.认识的客体是指()A.客观事物B.进入认识范围内的客观事物C.自然界和社会D.绝对精神20.认识的客体具有的属性是()A.主观性B.对象性C.社会性D.选择性21.主体要和客体发生关系是通过()A.认识B.反映C.实践D.领悟2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24.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2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求知欲望B.好奇心理D.科学兴趣26.认识的本质是()167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27.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28.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2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认识客体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现存在的事物30.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3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D.实践—认识—实践33.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B.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C.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D.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34.“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7
35.人们认识的起点是()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3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D.感觉是认识的起点37.认识的初级阶段是()A.直接认识B.全面认识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38.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A.完全自发的过程B.积极能动的过程C.消极被动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39.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40.概念、判断、推理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41.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4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67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44.人们为了获得知识()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4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46.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47.真理就是()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8.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单项选择题答案】1.D2.B3.B4.B5.C6.C7.A8.A9.A10.C11.D12.D13.A14.D15.D16.C17.C18.C19.B20.B21.C22.D23.A24.C25.C26.C27.B28.D29.C30.A31.B32.D33.C34.A35.C36.A37.D38.B39.D40.B41.D42.C43.D44.C45.C46.A47.D48.B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167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E.理论优于实践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E.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9.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167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E.真理原则侧重于现实性,价值原则侧重于理论性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11.唯心主义认识论()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C.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E.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旧唯物主义带有形而上学性,它的认识论是()A.不可知论B.可知论C.先验论D.反映论E.不深刻的和不彻底的14.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观点是()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E.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15.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客观性B.阶级性C.革命性D.能动性E.社会历史性16.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生产活动B.阶级斗争C.科学技术活动D.文艺活动167
E.日常生活17.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警察追捕罪犯E.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18.科学实验是()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1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人们可以从书本中,从别人那里获得大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不能说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这种说法违背了()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基本论点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基本论点D.间接经验同样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E.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21.认识的主体是()A.一切事物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D.具有自然属性、思维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E.包括个人和集体22.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A.自然性B.客观性C.对象性D.社会历史性E.创造性23.认识主体的特点是()A.自主性B.主动性C.创造性D.实践性E.社会性24.认识的客体就是()167
A.客观事物B.物质C.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D.一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的对象E.世界上一部分对象化的事物25.认识的客体具有哪些基本属性()A.主观性B.客观性C.对象性D.社会历史性E.上升性2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E.认识和实践互相决定27.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客观事物认识的对象B.世界的可知性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E.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28.社会劳动在人类认识发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表现在()A.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必要性B.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可能性C.社会劳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器官的进化D.社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往E.社会劳动促进了人类语言的产生2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0.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E.从摹写到创造的过程3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有()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167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多项选择题答案】1.AB2.ABC3.BD4.ABCDE5.ABCD6.CD7.ABD8.ABD9.BCD10.ABCE11.BCE12.CDE13.BDE14.AC15.ADE16.ABC17.AC18.ABCD19.ABCD20.ABCDE21.BCDE22.BCD23.ABCDE24.CDE25.BCD26.ABCD27.CD28.ABCDE29.BCDE30.CD31.ABCD167
专题五历史观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存在是指( ) 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社会风气 D、生产方式3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4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5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6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7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8 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167
9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10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11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B.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C.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2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3 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15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6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7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67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18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9 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在部分构成。这两部分是(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20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杰出人物的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1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22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23 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24 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25 国体指的是(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C.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D.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26 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剥削阶级的利益167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D.先进阶级的利益2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28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 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29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30 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31 社会改革是( )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32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33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4 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167
35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36 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让步 D.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形式37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A.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B.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惟一形式D.革命阶级要积极主动地制造革命以推动社会发展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38 2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是( )A.革命领袖的产生 B.革命队伍的形成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D.革命思想与反动思想之间的撞击39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4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 )A.把改革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把教育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 把稳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1 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4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 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43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167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44 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45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46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7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宿命论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决定论观点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48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A.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C.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D.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图书馆B.法院C.大学D.军队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面貌C.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 167
D.它规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国家政治制度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6.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7.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9.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说明()A.理论的力量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B.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理论与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10.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167
D.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12.“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A、劳动使人们结成了社会关系B、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使猿手变成了人手C、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D 3、C 4、C 5、A 6、D 7、D 8、A 9、D 10、C 11、D 12、B 13、A 14、B 15、B 16、C 17、C 18、C 19、A 20、D 21、C 22、B 23、A 24、B 25、A 26、C 27、C 28、C 29、B 30、B 31、C 32、D 33、D 34、C 35、B 36、B 37、B 38、C 39、D 40、B 41、D 42、D 43、D 44、C 45、D46、A 47、B 48、A 二、多项选择题1、CD 2、BD 3、ABCD 4、ABC 5、ABCD 6、ABCD7、ACD8、AB9、ABCD10、CD11、AB12、ABCD167
专题六劳动价值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生产方式3.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A.人的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B.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C.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D.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4.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5.从劳动过程看,在汽车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汽车是()A.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产品6.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法律关系C.生产关系D.家庭关系7.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关系C.产品的交换和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8.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市场的关系167
D.人与人的关系9.构成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指()A.各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分配的总和C.生产、分配消费关系的总和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10.社会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D.生产劳动1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劳动生产率B.科学技术C.生产劳动者D.社会生产力13.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14.决定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规律是()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C.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6.在几个社会经济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节约社会劳动时间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1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阶级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167
C.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经济规律D.几个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经济规律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剩余价值学说B.劳动价值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20.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因为()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1.经济规律是指()A.经济形式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B.各种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C.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D.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2.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A.创造经济规律B.消灭经济规律C.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2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24.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是()A.物质资料生产高度发达B.科学技术高度发达C.生产关系D.经济体制25.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A.符合经济制度的要求B.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适应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D.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2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生产力的发展规律167
B.揭示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C.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D.揭示客观经济运行的规律27.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首先分析()A.商品B.资本C.利润D.货币28.商品是()A.满足劳动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C.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D.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29.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30.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31.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3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33.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这句话表明()A.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产品的共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3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167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3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3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D.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37.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A.一会儿是具体劳动,一会儿是抽象劳动B.不是具体劳动,就是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先有具体劳动,后有抽象劳动38.价值的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体力劳动D.脑力劳动39.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生产资料的价值B.创造新价值C.创造剩余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40.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是在()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42.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劳动生产率是指()A.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B.某个人的劳动生产率C.某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D.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4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A.成正比167
B.成反比C.成正方向变化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44.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4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4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48.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49.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A.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必须是金属货币D.必须是纸币50.在一只山羊=2把石斧的简单价值形式中,山羊处于()A.等价形式B.相对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扩大的价值形式【单项选择题答案】 1.B2.C3.B4.B5.C6.C7.A8.B9.D10.D11.B 12.D13.C14.B15.B16.A17.C18.C19.B20.C21.D22.D23.B24.C25.B26.D 27.A28.C29.B30.B31.B167
32.A33.C34.D35.D36.C37.C38.B39.D40.A41.A 42.C43.B44.C45.C46.B47.D48.B49.A50.B二、多项选择题1.在一切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货币流通规律C.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D.价值规律E.按劳分配规律2.下面关于经济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具有客观性B.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E.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政治经济学是()A.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E.为其他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4.生产工具是下列哪些方面的主要标志()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生产力性质C.划分社会意识形态D.划分经济发展时期E.划分资源配置方式5.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C.创立了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理论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E.给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6.以下选项中,哪些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A.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E.改革开放的理论7.经济规律的特点是()A.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B.绝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C.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有阶级背景D.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利用客观经济规律167
E.各个社会形态只有特有的经济规律8.生产力是()A.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与科学技术相联系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一个独立要素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D.科学技术可以通过人的劳动而形成社会生产力E.科学技术通过劳动者的运用能转化为生产力10.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B.分配、交换和消费决定生产C.生产反作用于分配、交换和消费D.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E.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决定11.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合的相互关系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C.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E.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3.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生产B.市场C.分配D.交换E.消费14.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A.生产是起点B.消费是终点C.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5.经济规律的类型包括()167
A.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B.人们可以认识的经济规律C.人们可以利用的经济规律D.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E.人类社会各个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1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它()A.只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规律B.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规律C.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D.是要求人类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要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经济规律E.是表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规律17.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E.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都存在和起作用18.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C.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D.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E.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也可以取长补短19.一切商品都是()A.劳动产品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20.商品的价值是()A.由抽象劳动形成的B.由具体劳动形成的C.商品的一个因素D.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E.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2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A.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B.同一类商品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C.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D.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E.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2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167
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E.两者统一在商品中23.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A.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B.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C.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D.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E.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4.只是在一定时间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未转让商品所有权的商品交换有()A.劳动力商品的买卖B.资本的借贷C.住宅、店铺的租赁D.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买卖E.车站、码头的小件行李寄存25.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存在互为前提E.使用价值和价值存在矛盾统一关系26.在投入到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不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A.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增多B.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不变C.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增多D.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不变E.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和实物总量都不变27.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B.商品价值总量减少C.商品价值总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28.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者的技能和熟练程度B.科学技术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C.经营管理水平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E.自然条件29.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关系是()A.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167
C.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的价值量无关系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E.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30.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人的体力和脑力在生产中的耗费B.劳动是自然属性C.劳动是社会属性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劳动的个性3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主要有()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C.不仅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一切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只有商品才具有的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D.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难以比较;商品的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可以比较E.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2.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经济危机具有可能性,但没有现实性,因为()A.不存在雇佣劳动式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B.不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C.商品生产的规模极小D.商品买卖范围小、市场处于分割状态E.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33.私有制商品经济存在的基本条件是()A.存在社会分工B.存在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C.产品能优价出售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私人所有E.存在商品交换和市场条件34.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A.决定于所生产商品的数量多或少B.决定于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支出的劳动数量的多或少C.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否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D.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为社会所需要E.商品生产者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是大还是小35.商品的价格()A.与商品本身的价值量变动成正比B.与商品本身的价值量变动成反比C.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正比D.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反比E.与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密切相关36.汽车的价格比自行车高,其原因是()167
A.汽车的价值比自行车的价值大B.汽车的功能比自行车强C.生产汽车所耗费的抽象劳动比自行车多D.物以稀为贵,汽车比自行车少E.生产汽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自行车大37.商品价格是由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共同决定的,因此()A.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呈反方向变化B.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呈正方向变化C.商品价格与商品供求关系互相影响D.商品价格与纸币发行量成正比E.商品价格以商品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8.市场上,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展开竞争,卖者不能无限抬高价格,买者也不能无限压低价格。因为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A.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B.商品本身的价值C.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D.买卖双方的竞争力E.国家对价格的监督和管理39.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E.局部劳动和整体劳动的矛盾40.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支付()A.地租B.租金C.工资D.债务E.利息41.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E.世界货币42.商品的价格表说明()A.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货币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D.商品价格的高低E.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43.通货膨胀发生后的伴随状况有()A.纸币供给过度167
B.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C.单位纸币贬值D.物价持续上涨E.人民生活水平下降44.在当代社会,货币供应量包括()A.纸币(现金)B.信用货币C.电子货币D.黄金E.白银45.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是()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B.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C.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D.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继续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E.商品和货币都同时投入流通和退出流通【多项选择题答案】1.AC2.ABCDE3.ADE4.ABD5.CE6.BCE7.ABC8.ABCE9.AE10.AD11.ABCE12.ACE13.ACDE14.ABCDE15.ADE16.CDE17.ACDE18.ABCD19.ABCDE20.ACDE21.CD22.BCDE23.CD24.ABCD25.ABCE26.BC27.ACD28.ABCDE29.AD30.ACD31.ABCDE32.CDE33.AD34.CD35.ADE 36.ACE37.ABCDE38.BCDE39.ACD40.ABCDE41.AB42.ACD43.ABCDE44.ABC45.BD167
专题七:剩余价值理论一、单项选择1.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2.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指()A.剩余价值B.商品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7.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8.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167
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0.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1.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12.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13.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14.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依据是()A.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B.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C.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D.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参与分配1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A.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B.生产使用价值或商品C.生产价值D.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供资本家使用17.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167
D.机器、设备1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1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20.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A.c∶vB.m∶cC.c∶mD.m∶v2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22.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23.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4.利润本质上是()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25.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B.社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167
C.普遍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D.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7.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28.利润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30.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3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32.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33.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3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167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37.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38.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39.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40.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41.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 42.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4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 44.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167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45.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4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47.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 A.支付的工资 B.原材料费用 C.固定资本折旧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是()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49.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价值价值与可变价值之和50.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单项选择题答案]1.c2.D3.D4.D5.D6.C7.D8.B9.C10.D11.D12.D13.A14.B15.B16.A17.D18.B19.C20.A21.D22.C23.B24.D25.B26.B27.C28.D29.A30.C31.D32.C33.B34.C35.C36.B37.C38.D39.B40.A41.A42.B43.A44.C45.D46.C47.D48.C49.D50.B二、多项选择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167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3.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D)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4.借贷资本的特点是(ABCD)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C.一种所有权资本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5.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人有()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借贷利息D.银行利润6.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9.剩余价值规律()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1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167
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1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新的价值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12.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13.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14.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1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7.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18.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67
19.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20.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22.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23.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24.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A.个别资本增大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平均利润率下降2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27.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 167
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28.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29.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30.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3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32.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D.自由、平等、博爱[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2.ACD 3.ABD 4.ABCD 5.ABD 6.CD 7.AC8.ABCD 9.ABCD10.AD11.CD12.AC13.ABD14.ABCD15.BCD16.AD17.CD18.CD19.ACD20.BC21.BCD22.AB23.ACD24.BCD25.ABC26.ABCD27.BC28.BCD29.AB30.CD31.ABCD32.ABCD167
专题八:科学社会主义一、单选(每题0.5分,共30分)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2、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党的领导问题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C、国家政权问题 D、武装斗争问题4、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5、被历史学家称为法国无产阶级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的是()A、巴黎公社革命B、二月革命C、里昂工人起义D、六月起义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8、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167
D、消灭利益差别10、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11、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12、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1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4、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1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18、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9、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0、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几国获得胜利C、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新经济政策21、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22、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确切?()167
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C、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不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23、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25、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28、1516年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A、《太阳城》B、《乌托邦》C、《论最好的国家》D、《自然法典》2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B)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30、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31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2、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33、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主要是()①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167
34、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35、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6、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37、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8、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3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4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A、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B、它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它第一次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D、它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41、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这部著作()A、反映了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B、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C、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D、首次实践是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42、“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取得巨大成就到遭遇重大挫折”,这一特点可以用来概括()A、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43、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167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C、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44、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B、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资本论》最后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C、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它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D、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45、苏联解体后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废除了11月7日的节日。可是每年11月7日,仍然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上这难忘的一天:“11月7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这表明今天的俄罗斯人对哪一件历史事件的积极评价?()A、十月革命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的成立D、苏联的解体46、列宁在《莫斯科吟》中写道:“十月革命,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C、推动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47、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的,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国困难。"列宁作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受到欧洲干涉C、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没成功经验可借鉴D、告诫同志做好思想准备,革命路还长48、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49、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50、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实质在于()A、社会主义的民主与人道 B、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理想 C、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界限 D、打破闭关锁国局面二、多选(每题1分,共20分)1、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贡献包括()A、深刻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B、认为社会发展有一定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C、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主张和天才设想167
D、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变革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2、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3、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A、阶级斗争学说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理论4、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注意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C、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5、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找到了一条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6、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地域环境不同D、民族特性不同8、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E、赞成思想多元化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167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10、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2、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13、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14、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15、苏联解体的特殊原因(或直接原因)可以归纳为犯了一下错误()A、前拒绝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B、选择了以机械制造业为突破口,见效慢C、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对立起来D、屈服于东欧剧变的压力。答案:一、单选1~5BDCDA6~10CCDDA11~15DACCD16~20ADBDC21~25DDACC26~30DABBD31~35DDBBA36~40BABBC41~45CBBCA46~50DADDA二、多选1、AC2、ABCD3、CD4、ABD5、AC6、BCD7、ABCD8、ABCDE9、ABCD10、BCD11、ABCD12、BCD13、AC14、ABC15、ABC167
判断题==================================================题号:116584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答案:正确题号:116331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答案:正确题号:116319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答案:正确题号:116841科学性、实用性、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答案:错误题号:114009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案:错误题号:114100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376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答案:错误题号:115424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错误题号:11383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性。答案:错误题号:11518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答案:错误题号:116556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答案:正确题号:113901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答案:正确167
题号:114015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答案:错误题号:115358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答案:错误题号:11377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答案:错误题号:114880金融资本是指“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答案:错误题号:11608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答案:错误题号:11658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答案:正确167
题号:114165“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答案:错误题号:116303坚持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答案:正确题号:114536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答案:正确题号:115176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答案:错误题号:116058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答案:正确题号:116336遵循真理尺度,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答案:错误题号:11519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答案:错误题号:116559167
生产方式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答案:错误题号:114979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答案:正确题号:116838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案:正确题号:115139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答案:错误题号:11610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矛盾双方竞争增强,此消彼长。答案:错误题号:116547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答案:正确题号:116862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解放同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答案:正确167
题号:11499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答案:正确题号:11419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正确题号:114903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答案:错误题号:113966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答案:正确题号:114498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错误题号:114761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错误167
题号:113787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答案:错误题号:113948“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答案:错误题号:115096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答案:错误题号:113849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答案:错误题号:11684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答案:错误题号:116831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答案:错误题号:115391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167
答案:正确题号:116106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表明事物的变化就是不断的重复。答案:错误题号:115029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关系的国际化。答案:错误题号:11411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答案:正确题号:114962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答案:错误题号:114235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物质世界。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318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答案:正确题号:114768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答案:错误题号:114796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早期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答案:正确题号:115440“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答案:错误题号:116313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答案:正确题号:11552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原则。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8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答案:错误题号:116830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答案:正确题号:116323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答案:正确题号:11654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并不排斥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答案:正确题号:11429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答案:正确题号:114095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答案:正确167
题号:114968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答案:错误题号:116045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答案:正确题号:116588形式逻辑学、哲学、美学以及法学都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答案:错误题号:114826商品的二重性,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要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答案:错误题号:113920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6309认识的反复性原因只是因为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036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答案:正确题号:116286中介就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和手段。答案:错误题号:115032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答案:正确题号:116055哲学的作用在于解释世界。答案:错误题号:116304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答案:正确题号:114783增殖性和运动属于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答案:错误167
题号:115168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答案:错误题号:11383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答案:错误题号:113863全部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答案:正确题号:11629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答案:错误题号:116312认识过程中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答案:错误题号:114599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19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答案:错误题号:11658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答案:正确题号:114331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答案:错误题号:116333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答案:正确题号:11480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答案:错误题号:116056167
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答案:正确题号:11400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案:正确题号:116103智力因素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答案:错误题号:115366实现共产主义可以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答案:错误题号:116825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最完整和最全面的思想体系。答案:错误题号:115271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是自发实现的答案:错误题号:11404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167
,这句话说明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答案:错误题号:11425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答案:错误题号:116858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答案:错误题号:11607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答案:正确题号:116306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答案:正确题号:114899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都是资本。答案:错误题号:115183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劳动者的个体经济基础的存在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307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答案:正确题号:115169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原则,是维护各自的要求和特殊利益答案:错误题号:114442社会革命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答案:正确题号:116338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答案:正确题号:116048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正确题号:113848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167
答案:错误题号:114586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答案:正确题号:116865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答案:错误题号:11459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答案:错误题号:116074假象是主观的,与本质无关。答案:错误题号:114210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相对主义论辩论的观点。答案:错误题号:11452016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答案:错误题号:116340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答案:正确题号:116324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答案:正确题号:116087发展是多向性与上升性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6560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正确题号:114727劳动力的买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答案:正确题号:114366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167
答案:错误题号:114977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答案:错误题号:114501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答案:错误题号:116534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答案:正确题号:11605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答案:错误题号:114847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失衡主要表现为过剩。答案:正确题号:113899167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所以不存在静止状态。答案:错误题号:115274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出来的答案:错误题号:116845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错误题号:113927人的衰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仅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答案:错误题号:116088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答案:正确题号:114309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653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就是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167
答案:错误题号:116113解决问题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跟随着解决了。答案:错误题号:114266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答案:错误题号:114080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答案:错误题号:114500时势造英雄答案:正确题号:113994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静止中答案:正确题号:115235167
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答案:正确题号:113963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答案:错误题号:114808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答案:错误题号:115509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答案:错误题号:115545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答案:正确题号:114454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答案:正确题号:116335遵循真理尺度,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290书本知识能够代替直接实践经验。答案:错误题号:11381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答案:错误题号:116305非理性因素都能对认识起着积极作用。答案:错误题号:11409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旧唯物论的观点答案:错误题号:114506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答案:正确题号:113810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167
答案:正确题号:114792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并不能在利润率上得到准确的反映答案:正确题号:116040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答案:错误题号:114807货币作为价格标准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完全相同的答案:错误题号:114344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答案:错误题号:11609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601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答案:错误题号:114682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答案:错误题号:11628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关系。答案:错误题号:116047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答案:错误题号:11515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答案:错误题号:116091自在世界是客观的,人类世界是主观的。答案:错误题号:114424社会意识形式就是该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292理论都能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答案:错误题号:11479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答案:正确题号:115154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因此,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要通过世界大战来实现答案:错误题号:114887资本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答案:错误题号:11434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答案:错误题号:113937167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答案:正确题号:114057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答案:正确题号:114064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答案:错误题号:115496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答案:错误题号:116552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答案:正确题号:114207能动反映论与消极反映论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能动性。答案:正确题号:114310167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在思维中再现具体,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659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变化的、现实的和具体的答案:正确题号:116311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4081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答案:错误题号:114269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5132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398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否定了社会形态的统一性。答案:错误题号:114868商品经济经历了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三个阶段。答案:错误题号:114634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答案:错误题号:114229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答案:错误题号:114746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答案:错误题号:114138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真理与价值答案:正确题号:113758167
实践并非是人所独有的活动。答案:错误题号:115207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答案:正确题号:11374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答案:正确题号:114277认识论是研究世界是怎样的科学。答案:错误题号:116084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和客观事物的辩证性是统一的。答案:正确题号:11514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342辩证唯物主义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是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4819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相同的物质内容,所以不变资本同固定资本没有区别答案:错误题号:116043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答案:错误题号:116083把握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把握质是认识事物的深化。答案:正确题号:114383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答案:正确题号:116344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推理、表象。答案:错误题号:116576167
社会的基本结构有物质经济结构和社会观念结构。答案:错误题号:11475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答案:正确题号:116317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答案:正确题号:114103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答案:错误题号:116562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答案:错误题号:113903整个世界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588社会存在是指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答案:错误题号:114859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答案:错误题号:11434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不断更新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答案:正确题号:114797马克思认为资源配置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的配置。答案:错误题号:116289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答案:正确题号:116300“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075未有竹椅之前,先有竹椅的一般。答案:错误题号:116057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答案:正确题号:114038真理具有客观性,就是说真理是一种客观实在。答案:错误题号:11684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错误题号:116861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答案:正确题号:114784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答案:正确题号:114966167
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经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答案:错误题号:11658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的根据是社会与自然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4669加快资本周转可带来更多剩余价值,表明流通过程也可产生剩余价值答案:错误题号:115265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答案:错误题号:116294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先验论观点。答案:错误题号:113879质变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即间断性。答案:正确167
题号:11444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答案:正确题号:11553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答案:错误题号:115127一个国家的对内外政策,是由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答案:正确题号:114066“学而不思则罔”是指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答案:错误题号:116854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答案:正确题号:11605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既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答案:正确167
题号:11525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答案:错误题号:116080世界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答案:错误题号:11654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题号:11393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答案:错误题号:114681商品的二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答案:错误题号:11606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853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答案:正确题号:113985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答案:错误题号:114533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答案:错误题号:11530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答案:错误题号:116343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地飞跃。答案:正确题号:116097物质就是一切事物所具有的质量、重量、惯性、电磁性等特性的总和。167
答案:错误题号:116553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案:错误题号:11548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正确题号:116820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答案:错误题号:114813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人劳动一天得到一天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答案:错误题号:113890世界统一于存在答案:错误题号:114007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167
答案:正确题号:11632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答案:正确题号:114750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答案:错误题号:116538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答案:错误题号:114132价值具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答案:错误题号:114840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商品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大。答案:错误题号:116566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67
答案:正确题号:11539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答案:错误题号:116299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答案:正确题号:114370道德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答案:错误题号:11416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答案:错误题号:11605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答案:正确题号:114888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答案:正确167
题号:115101资产阶级国家的收入调节政策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工资,改善贫困阶层的生活水平答案:错误题号:114691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答案:错误题号:11397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这句话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错误题号:114564英雄史观主张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答案:错误题号:116037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答案:正确题号:113977“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蕴含了辩证法思想。答案:正确167
题号:114604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答案:错误题号:1155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答案:错误题号:11656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解决。答案:正确题号:116574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答案:正确题号:11389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答案:正确题号:116546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167
答案:正确题号:11603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答案:正确题号:11553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案:错误题号:116112适度原则就是做事不要超过度的范围。答案:错误题号:114856资本是以货币、生产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因此,一切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答案:错误题号:113831“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答案:错误题号:11385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06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答案:错误题号:11657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狱、法院和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答案:正确题号:11653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答案:错误题号:114874资本积聚可以使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答案:错误题号:116339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答案:正确题号:114420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167
答案:错误题号:11381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绝对主义的观点答案:错误题号:11526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答案:正确题号:116302坚持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答案:错误题号:115236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阶级已经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新社会的主要建设者答案:正确题号:114598虽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08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答案:错误题号:116837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3908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答案:错误题号:114351“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答案:错误题号:11682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正确题号:11410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强调了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03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答案:错误题号:116109“有无相生,前后相随”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答案:错误题号:115156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答案:正确题号:11433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答案:错误题号:116540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答案:正确题号:114260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说明真理被推翻,为谬误取代答案:错误题号:115397167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答案:正确题号:114927经济全球化也就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答案:错误题号:115333随着历史的发展,曾经起过十分积极意义的“空想社会主义”逐渐显得落伍了。答案:正确题号:116107相对静止是指与运动完全对立的状态。答案:错误题号:116293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答案:错误题号:114359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因而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答案:错误题号:114413人的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实现167
答案:错误题号:114355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答案:错误题号:11685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答案:正确题号:11374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答案:正确题号:114575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答案:正确题号:11538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答案:正确题号:11654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67
答案:正确题号:113776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答案:正确题号:11603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答案:错误题号:116579国家政权、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风俗习惯都属于上层建筑。答案:错误题号:114187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答案:错误题号:113888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答案:正确题号:115210167
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错误题号:11630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答案:正确题号:116594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4998垄断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答案:正确题号:11541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都已经或自然而然地进入自觉的阶级了答案:错误题号:11607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105社会活动参杂了人的主观意识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可能是客观的。答案:错误题号:116341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答案:正确题号:116590历史观中唯意志论就是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人的意志可任意改变的进程。答案:正确题号:113983意识从其本质上来看是大脑思维创造的。答案:错误题号:116034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答案:错误题号:116551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答案:错误题号:113781167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错误题号:11655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答案:正确题号:114736资本既是一种运动,也是静止物。答案:错误题号:116535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答案:错误题号:113798“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答案:正确题号:116288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4369167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答案:错误题号:11407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可知论。答案:错误题号:114184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答案:错误题号:116833马克思主义是全面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体系。答案:错误题号:116089意识的产生是单纯的生物过程。答案:错误题号:116079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答案:正确题号:116291167
轻视教育工作、拒绝向前人和他人学习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答案:正确题号:115504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政治经济学。答案:错误题号:114587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答案:错误题号:116321“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认识、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答案:正确题号:11393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答案:正确题号:116595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不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624货币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历史性。答案:正确题号:116061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答案:正确题号:114944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答案:正确题号:11604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答案:错误题号:116104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能动性的前提。答案:正确题号:114290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315马克思说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在内,因此科学是生产力的实体性和独立要素答案:错误题号:11394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答案:正确题号:11555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错误题号:116326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可以是思想理论本身,也可以是客观事物。答案:错误题号:11406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答案:错误题号:116545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答案:错误167
题号:113796脱离开物质的纯精神运动和不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答案:正确题号:11605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答案:正确题号:115321“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正确题号:11383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答案:错误题号:114502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答案:正确题号:11452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550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而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答案:正确题号:116855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答案:正确题号:116828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按其意愿不断创新的学说的体系。答案:错误题号:113936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答案:错误题号:113972主要矛盾贯穿事物发展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答案:错误题号:116328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829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整个人类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答案:错误题号:116864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完全是背离马克思主义造成的。答案:错误题号:11513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答案:错误题号:115237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答案:错误题号:114029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答案:正确题号:11457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330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就是说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答案:正确题号:114495阶级是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答案:错误题号:114725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答案:错误题号:11553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案:正确题号:116569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答案:正确题号:114663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答案:错误167
题号:115067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答案:正确题号:114271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答案:正确题号:115216“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答案:正确题号:115337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答案:正确题号:11684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答案:错误题号:116537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会落后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580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答案:错误题号:11546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物主义。答案:错误题号:115291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答案:正确题号:11417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不确定性。答案:错误题号:116571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答案:正确题号:114214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真理包含谬误。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117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答案:错误题号:114710资本运动的起点是货币,终点也是货币。答案:正确题号:115131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实事求是答案:错误题号:11439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答案:错误题号:114756超额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而获得的答案:错误题号:11429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答案:错误167
题号:11528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科学的思想体系上答案:错误题号:116099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以否定就是质变。答案:错误题号:115340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所以,只要生产力高度发达就可以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答案:错误题号:115276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实事求是答案:错误题号:115334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答案:错误题号:114493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295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答案:正确题号:113962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正确题号:116573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的。答案:错误题号:116567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答案:正确题号:114580唯心史观主要缺陷在于不懂得意识的能动性答案:错误题号:115507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542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答案:错误题号:11608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答案:错误题号:114600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所以它是一个历史范畴。答案:正确题号:1146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答案:错误题号:11555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答案:正确题号:113840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答案:错误题号:114693167
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答案:错误题号:11424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相统一的答案:正确题号:115163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答案:错误题号:114316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答案:正确题号:1160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真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答案:错误题号:115537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334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答案:正确题号:114541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答案:错误题号:115524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答案:错误题号:115278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答案:错误题号:116320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答案:正确题号:11507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答案:正确题号:116565167
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答案:错误题号:114474社会意识是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答案:错误题号:116536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答案:正确题号:114949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答案:正确题号:114328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答案:错误题号:113822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302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答案:错误题号:114721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答案:错误题号:114305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答案:错误题号:116582“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答案:正确题号:11605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6570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而劳动者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答案:错误题号:115539167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答案:错误题号:114254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经验论学派。答案:正确题号:116548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其活动不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限制,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答案:错误题号:114237经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理论就是绝对的答案:错误题号:11481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答案:错误题号:116533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答案:错误题号:113842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167
答案:错误题号:115369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国家,因此不存在社会管理机构。答案:错误题号:116572社会形态更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6095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答案:错误题号:116557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答案:正确题号:11433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863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就是流动资本答案:错误题号:116561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这个轴心展开的。答案:错误题号:114166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答案:正确题号:116857是否掌握马克思主义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答案:错误题号:114574社会改革和革命没有根本差别,因为它也是解放生产力。答案:错误题号:113867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877“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答案:错误题号:116060和谐是矛盾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答案:正确题号:114810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有缺陷的。答案:正确题号:11454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答案:错误题号:114711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完成的。答案:错误题号:114609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共同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90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答案:正确题号:115211对于自发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采取轻视,傲慢的态度,而应该采取积极参加、教育和引导的方针答案:正确题号:11462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党制度答案:错误题号:116044世界统一于存在。答案:错误题号:11386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案:错误题号:114238“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答案:错误题号:114769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167
答案:正确题号:115178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答案:正确题号:11542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答案:正确题号:116337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答案:正确题号:11400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答案:正确题号:11684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答案:错误题号:115512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答案:正确167
题号:11606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答案:正确题号:114578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答案:错误题号:114317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答案:错误题号:116325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答案:正确题号:11603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467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合体。答案:错误题号:114492社会意识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答案:正确题号:114511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答案:错误题号:114513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答案:正确题号:115095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从缓和逐步变得愈加剧烈。答案:错误题号:11548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案:正确题号:115324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167
答案:正确题号:116856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与遵循客观规律相违背的。答案:错误题号:116111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是不进行质变的。答案:错误题号:11685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的革命。答案:正确题号:115386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答案:正确题号:113978唯心主义产生于欺骗。答案:错误题号:116064167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答案:错误题号:116101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答案:错误题号:11540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答案:错误题号:113857假象是一种错觉答案:错误题号:116090意识的真正源泉不是人脑而是外部世界。答案:正确题号:114188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答案:错误题号:116332167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6863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背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可避免的。答案:错误题号:114528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历史作用,属于折衷主义观点。答案:错误题号:1161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答案:错误题号:114306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答案:错误题号:116298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答案:正确167
题号:113808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事物的自我否定。答案:错误题号:114833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答案:正确题号:116591在人性问题上,人性本善、人生而自由都属于先验论的观点。答案:正确题号:116346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答案:正确题号:114241逻辑证明也能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答案:错误题号:113766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正确167
题号:11544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答案:正确题号:116563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答案:正确题号:115107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答案:错误题号:114612一般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答案:错误题号:116076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完全的自我否定。答案:错误题号:116092时空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它是绝对的。答案:错误167
题号:114648垄断资本能够规定垄断价格,因此价值规律不起作用答案:错误题号:114462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答案:正确题号:11682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正确题号:113800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错误题号:115217地域分布的不同和各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答案:错误题号:114466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82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人权。答案:错误题号:116049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答案:正确题号:11655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答案:错误题号:114353社会形态是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答案:错误题号:115389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答案:错误题号:116578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情感、意志都属于社会文化结构。答案:错误167
题号:11684919世界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答案:正确题号:114508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答案:错误题号:116310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答案:正确题号:11399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答案:正确题号:116314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答案:正确题号:115447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答案:正确167
题号:114010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答案:错误题号:115140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答案:正确题号:115170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答案:正确16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营养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doc
- 《餐饮服务与管理》测验题及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doc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 [全].docx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docx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自考本科公共课最全历年真题及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全).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解答.doc
- 《马概论》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doc
- 《高中心理学》 练习题及答案.doc
-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潘祖仁.doc
-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doc
-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浙江大学(第四版)_潘祖仁.pdf
- 《高分子化学》习题答案.doc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答案.doc
- 《高等数学》不定积分课后习题详解.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