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发展报告 20页

  • 125.50 KB
  • 2022-04-29 14:11:26 发布

汽车行业发展报告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汽车行业发展报告计划开始,国家为汽车工业的发展铺路搭桥,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的迅猛发展,十五期间历史性的飞跃,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如今经过了“十一五”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延续了其辉煌的发展。1.汽车工业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早已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汽车大国”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企业的赚钱能力也水涨船高。整车行业在国外是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一般而言,3%的利润率已相当不错。以2009年为例,全球各大车企能达到3%利润率的实属凤毛麟角,大众汽车的利润率更是不到1%。可是,几大国产车企去年的利润率多保持在10%左右。去年,有分析机构预测,我国某国产车企将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超过以高利润率著称的法拉利。2.整体产品结构基本形成在国家各种鼓励政策的调控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正在逐步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发现,我国汽车产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乘用车中轿车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定,维持在总产销比例的70%左右;SUV、MPV产销量虽然较小,但近几年也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从原来的13%逐步上涨到15%;交叉性乘用车比例占到15%。商用车方面,客车出现较大增长,占据12%的比例,载货车则稍微下降,占10%。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工业整体产品结构已基本形成。3.自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在增加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全球各大汽车集团都已悉数进驻国内市场。同时民营资本能够合法进入汽车领域,不断升级的竞争推动了国内汽车企业的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增多,这正是反映研发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步入正轨,许多企业已经推出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 2011年11月,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诞生,并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发展不断加快,近几年企业为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有目共睹,成果显著。奇瑞、长安、吉利、华晨、比亚迪、力帆等国内企业生产的自主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增加。4.汽车零部件体系初步建成零部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门类齐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5年至2010年汽车产量平均增长率为26%,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33%。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在全球排名第十位,到2011年产值和出口值均一跃成为第四位。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已初步建成。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1.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我国汽车企业的专利申请一定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但仍无法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相比,综合竞争能力较弱。国外汽车企业所获得的专利一般为发明专利,而国内汽车企业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总量的2%左右,大多为实用新型专利,且涉及核心技术的科技进步极少。众所周知,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方面的落后无疑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同时,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长期匮乏,使得国内汽车企业将产品投放国际商场时,屡次遭到国外知名汽车企业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的起诉,自主品牌受到挤压。2.产品的节能减排技术亟待提高汽车的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以提高汽车节能减排的能力,改善环境状况。包括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等政策,“燃油税”、“以旧换新” 等措施。我国节能减排情况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然而,如今石油资源越发紧张、油价不断上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我国汽车企业产品的节能减排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紧迫性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怎样设计生产新能源汽车,怎样才能使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如果建设新能源产品的基础设施等等,都成为摆在本土汽车企业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难题。3.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为553.22亿美元)增速减缓,仅比去年增长5.99%,远低于汽车整车出口25.18%的增幅,零部件出口增长疲态尽显。零部件行业缺乏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产业结构,缺乏按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组成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等原因,导致该行业的整零关系缺乏协调一致性。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一直都是国外企业占据高端产品市场,通过技术及成本优势逐步边缘化本土零部件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约有17家跨国零部件企业以各种形式吞噬中国零部件市场,包括建立厂房、研发中心等。同时许多本土零部件企业目光不够长远,仅看重设备引进和更新,不掌握核心技术,使产品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只能靠搞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4.缺乏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与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的情况相悖,我国汽车行业相关法律的发展进程却一直停滞不前。至今我国尚未颁布车辆管理的相关法律甚至管理条例,我国汽车行业法制化管理严重滞后。另外,对比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的汽车产业总是在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或者总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追赶,却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体战略规划,直接在快速发展中造成诸多问题。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规划未来的发展,否则很有可能进入无序或失控的状态,无法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竞争。5.停车难和交通堵塞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情况欠佳,在交通高峰期,车速较慢,与汽车本来具有的方便快捷大相径庭,如何使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是行业与政府面临的又一大课题。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壮大,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汽车带给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这场变革中政府为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增长制定相应的政策市必要的。三、汽车行业的相关标准与专利(一)汽车行业的部分标准目录(二)汽车行业的相关专利1.名为一种换挡器总成检具的发明专利该发明是由发明人王凯峰、王志强、张纬苏、李喜鹏、张荣瑾和张翔共同发明的一种关于汽车换挡器总成检具,其专利号为201410137057,于2014年4月4日提出申请,并于2014年6月18日获得授权公告。该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检测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换挡器总成检具,包括:设有换挡器总成固定装置的换挡器总成支座、具有刻度尺安装槽的刻度尺安装支座、安装在所述刻度尺安装槽内的刻度尺以及软轴,所述软轴的一端连有刻度指针,所述刻度指针贴近所述刻度尺的刻度值,所述软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可与选挡摇臂或换挡摇臂连接的软轴接头。换挡器总成固定在所述换挡器总成支座上,所述软轴接头与所述换挡器总成的换挡摇臂或选挡摇臂连接,操作换挡器总成的换挡拨叉,通过观测不同状态下所述刻度指针的示数,即可对换挡器总成的装配尺寸、换挡行程、选挡行程等参数进行检测,能够有效保证换挡器总成的质量。2.名为一种灯泡压入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是由发明人车寿杰、邢波、唐晓波、张玉庆、于文泉、王晓东、刘伟、王志凯、张臣、田杰和宋贺章共同发明的一种关于灯泡压入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其专利号为201420056278,于2014年1月29日提出申请,并于2014年6月25日获得授权公告。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泡压入检测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安装板及电源控制箱,所述安装板上由上自下依次设有灯泡压入气缸,灯组固定台及打印标记气缸,还设有控制所述灯泡压入气缸及打印标记气缸的电磁阀,所述灯泡压入气缸及打印标记气缸通过所述电磁阀与外部气源连 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源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箱内设有控制所述灯泡压入气缸及打印标记气缸顺序动作的PLC。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时对灯泡安装情况进行检测,对不良品及时剔除返工,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3.名为发电机前盖(汽车零部件)的外观设计该外观设计是由发明人肖小标和游漩共同发明的一种关于发电机前盖(汽车零部件)的外观设计,其专利号为201330626156,于2013年12月26日提出篇二:2015-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研究及发展前景报告2015-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研究及发展前景报告凯德产业经济研究中心.kaide.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5-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研究及发展前景报告【出版日期】2015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网址】/research/1504/R294219.html报告目录:本汽车行业研究报告共十二章是凯德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汽车,通过文字、图表向您详尽描述您所处的行业形势,为您提供详尽的内容。凯德经济研究中心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一直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是2014-2015年度,目前国内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研究报告产品,为您的投资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凯德经济研究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汽车统计局、国汽车商务部、国汽车发改委、国汽车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汽车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局、凯德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为基础,验证于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全国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权威统计资料。报告揭示了汽车行业市场潜在需求与市场机会,报告对中国汽车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并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第一章2014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2014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1、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2、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2007-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者)收入情况三、2007-2014年中国城市化率四、2007-2014年中国城市及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四、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一、国汽车“十二五”产业政策二、其他相关政策(标准、技术)三、出口关税及相关税收政策 第三节2014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第二章汽车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行业界定一、汽车行业定义及分类二、汽车行业经济特汽车篇三: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3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年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二○一三年八月目录1.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概况.....................................................................11.1汽车生产........................................................................................................11.2汽车销售........................................................................................................21.3公司业绩........................................................................................................31.4未来发展........................................................................................................42.主要国家汽车市场.............................................................................8 2.1中国................................................................................................................82.2美国..............................................................................................................132.3日本..............................................................................................................152.4德国..............................................................................................................172.5韩国..............................................................................................................192.6印度..............................................................................................................212.7巴西..............................................................................................................222.8墨西哥..........................................................................................................252.9泰国..............................................................................................................262.10法国............................................................................................................282.11加拿大........................................................................................................30 2.12英国............................................................................................................332.13俄罗斯........................................................................................................362.14马来西亚....................................................................................................392.15印度尼西亚................................................................................................402.16伊朗............................................................................................................413.主要集团公司业绩...........................................................................433.1丰田..............................................................................................................433.2大众..............................................................................................................493.3通用..............................................................................................................573.4雷诺-日产联盟............................................................................................623.5现代起亚......................................................................................................673.6福特..............................................................................................................70 3.7菲亚特..........................................................................................................753.8本田..............................................................................................................813.9标致雪铁龙..................................................................................................853.10铃木............................................................................................................903.11戴姆勒........................................................................................................933.12宝马............................................................................................................953.13三菱..........................................................................................................1003.14马自达......................................................................................................1024.汽车新技术.....................................................................................1064.1新能源汽车................................................................................................1064.2汽车电子....................................................................................................1084.2.1主动安全技术..................................................................................1114.2.2被动安全技术..................................................................................113 4.3材料技术....................................................................................................1154.4回收再利用................................................................................................1164.5轻量化技术................................................................................................1174.6节能环保技术............................................................................................118附录世界汽车工业相关统计数据....................................................121表1:2011~2012年世界各国汽车产量..................................................121表2:2011~2012年世界各国乘用车产量..............................................122表3:2011~2012年世界各国轻型商用车产量......................................124表4:2011~2012年世界各国重型商用车产量......................................126表5:2011~2012年世界各国客车产量..................................................127表6:2012年世界各国(地区)汽车产量明细......................................129表7:2012年世界各国家(地区)乘用车销量明细..............................130表8:2012年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分车型汽车产量............................133表9:2012年世界49国和地区分车型汽车销量....................................136表10:2011~2012年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乘用车新注册量........141表11:2011~2012年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乘用车新注册量........142表12:2011~2012年法国分品牌乘用车销量........................................143表13:2011~2012年俄罗斯分品牌汽车销量........................................144表14:2011年~2012年美国轻型车销量(分制造商和品牌)...........145表15:2011~2012年美国乘用车销量(分制造商和品牌)................146表16:2011~2012年美国轻卡销量(分制造商和品牌)....................147表17:2011~2012年阿根廷汽车销量(分制造商)............................148表18:2010~2012年墨西哥乘用车销量(分制造商)........................148表19:2010~2012年墨西哥轻卡销量(分制造商)............................149表20:2010~2012年澳大利亚汽车销量(分车型)............................150 表21:2010~2012年泰国汽车销量(分制造商)................................150表22:2010~2012韩国汽车销量(分车型)........................................151表23:2010~2012年印度汽车销量(分车型)....................................151表24:2010~2012年印度汽车销量(分制造商)................................151表25:2010~2012年加拿大乘用车销量(分制造商和品牌)............152表26:2010~2012年加拿大轻卡销量(分制造商和品牌)................152表27:2010~2012年英国乘用车新注册量(分品牌)........................153表28:2010~2012年德国汽车新注册量(分车型)............................154表29:2010~2012年意大利乘用车新注册量(分品牌)....................155表30:2010~2012年西班牙汽车新注册量(分车型)........................156表31:2010~2012年日本汽车销量(分制造商)................................156表32:2010~2012年印度尼西亚汽车销量(分制造商)....................156表33:2010~2012年新西兰乘用车销量(分品牌)............................157篇四:汽车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况行业名称:汽车零售行业编号:5261母行业名称:零售业母行业编号:521、行业简介行业名称:汽车零售行业简介:汽车销售(AutoSales)是消费者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通常,汽车销售情况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循环强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早于其他个人消费数据的公布。因此,汽车销售为随后公布的零售额和个人消费支出提供了很好的预示作用,汽车销售额占零售额的25%和整个消费总额的8%。另外,汽车销售还可以作为预示经济衰退和复苏的早期信号。 2、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1、全年销量近2200万辆,单月销量突破200万辆在经历两年5%以下的低速增长后,2013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长率达到13.9%,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速。继上年销量首次突破1900万辆之后,全年销量再创新高,达到2198万辆。其中1月、11月和12月三个月全国汽车销量均超过200万辆,相当于2000年中国汽车全年的销量,充分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十几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2013年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正常回归。2009、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汽车产业也出台了多种汽车消费优惠政策,汽车市场获得了高速增长,这其中包括了一部分超前消费量,而2011、2012年由于超前消费后的市场需求放缓,加上各种优惠政策的退出,导致汽车市场增速大幅降低。2、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指标稳中有增2013年1-11月,行业及重点汽车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平稳增长,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及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上年同期水平。3、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201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943万辆,比上年增长15.2%;高于全行业增速1.3个百分点。占汽车销量总量的88.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4、乘用车继续保持增长,SUV增速较高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及购买力的提高,新增购车需求与换购需求的释放,进一步推动了今年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而部分城市面临限购的状态,加剧了城市居民对未来可能限购的担心,刺激了提前购买行为。2013年乘用车销量为1792.86万辆,同比增长15.7%,乘用车4大品类中除交叉型乘用车下滑外,其余三类乘用车均保持了稳定增速。 消费者习惯变化、新一轮换购等因素刺激了汽车消费。趋于年轻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加上良好的市场环境、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三类车型中SUV保持了持续较高增速,累计销量为298.87万辆,同比增长为49.41%。将轿车与SUV合计计算,2013年为1500万辆,相比2012年两种车型的合计增长17.6%,高于轿车增速5.83个百分点。此外,由于交叉型乘用车在产品升级,部分车型纳入多功能乘用车(MPV)统计范畴,使得2013年MP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将MPV与交叉型乘用车合计计算,2013年为293万辆,相比2012年两种车型的合计增长6.56%,低于轿车增速5.21个百分点,但仍然增长强劲。5、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受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竞争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销量增速降低,发展形势严峻。全年乘用车中国品牌共销售722万辆,同比增长11.37%(低于乘用车的总体增速),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27%,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6、商用车重新回到增长状态全年商用车销售405.52万辆,同比增长6.40%,相比去年只有客车增长的情况,今年载货车也重新回归增长状态,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销量55.89万辆,同比增长10.15%,货车(含半挂牵引车、非完整车辆)累计销量349.63万辆,同比增长5.83%。商用车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山现负增长,今年恢复增长。7、汽车出口回落,进口小幅增长 2012年全年汽车出口首次突破百万辆,但由于受国际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影响,及对伊朗、伊拉克出口量下滑的影响,使得今年汽车出口出现下滑,全年累计出口97.73万辆,同比下降7.46%。出口前三位的企业排在第一位的奇瑞汽车出口13.26万辆,同比下降最大,为28.23%,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吉利和上汽集团增幅也远低于去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8.03%和12.34%。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以豪华车型为主的进口汽车市场需求大幅减少,2013年1-11月进口汽车107.34万辆,同比增长1.82%。进口汽车的产品结构也出现了变化,从高价格、大排量车型转向高性能、个性化车型。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与车市需求的持续低迷,2012年4S店发展告别了快速增长时期。2012年全年中国共新增4S店2000多家,总量达到2万家左右。由于市场销售难见起色,各经销商库存压力逐渐增大,加之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限购、限行”,一级汽车市场的增速逐渐趋缓等因素,造成多家经销商企业盈利能力在2012年出现下降。与此同时,毛利率水平的下降反映出新车销售业务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微利时代在2011年中国国内汽车市场较为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汽车出口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今年前8月中国汽车企业共出口乘用车316177辆,同比增长八成三;出口商用车223776辆,同比增长三成七。期间,8月中国车企的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中国国内市场的整体占有率在7月跌破了四成,8月再跌至三成七。但与此同时,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8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却创历史新高,比上月增长一成八,同比增长八成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呈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外经济有所恢复,而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国内车企努力的结果。尽管目前中国国产汽车的出口比例还是很低,但是今后的潜力很大。业内专家提醒,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仍处于较初期阶段,整车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中国汽车若想提高今后的全球出口比例,还亟需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1、供需关系2、竞争者数量3、各自市场份额4、力量对比5、行业集中度篇五: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完整全文,共58页,汽车人必备)《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完整全文开放合作是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三方通力协作,结合每年的热点话题,至今已经连续出版五年。报告凭借其深入的调研、详实的数据和全面深入的分析,成为汽车产业的权威学术著作,深得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决策部门、企业战略研究机构、中外投资者及业界媒体的关注。和讯汽车将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以下为报告全文:一、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发展(一)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合作是无论先发、后发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1、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特征最显著的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体系 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具体表现为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优化配置,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独特环境和市场偏好。此外,产业链中重要的生产和研发环节,不再局限于汽车厂商的母国范围内,而是立足于全球平台进行布局。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研发机构进行产品开发,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移植产品的方式进行生产性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产业链各个环节和资源在全球市场进行配置。汽车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从过去主要立足于依赖本国的市场和资源,转向利用全球性市场和资源,进而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和开放竞争战略。汽车产业全球化直接后果之一是推动了大规模的跨国兼并重组,形成了为数不多的全球性跨国公司。二战后到1980年,全球大汽车企业集团从50多家减少到30家左右。1990年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跨国汽车集团通过相互之间的收购、兼并、控股和参股等联合和重组方式,已减少到目前不到10大汽车企业集团。汽车产业全球化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体系。从生产的角度看,2010年,大众、丰田和通用三大汽车公司在本国生产汽车815.2万辆,仅占自身总产量2437万辆的三分之一,海外生产的比重越来越高;从销售的角度看,世界汽车出口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达到40%左右,海外销售的分量越辣越重;从采购的角度看,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的自制率普遍在30%左右,整车制造企业越来越普遍的做法是将通用零部件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而自己仅掌握几种关键性零部件的制造;从研发的角度看,全球范围内汽车技术扩散、转移和利用速度大幅度提高,当地人才和市场的优势促使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汽车设计和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推动了跨国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扩大了合资合作的幅度和深度,企业集团之间的股权交叉、相互合作明显增多。2、汽车先发国家从兼并重组转向跨国战略联盟,合资合作呈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先发国家汽车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开始从以竞争为基础转变为以价值创造为基础,强调“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总体来看,汽车先发国家的合资合作呈现三种形式:一是跨国兼并重组,是指通过取得其它企业的所有权并控制其经营资源实现企业增长,典型的案例如通用收购莲花、萨博、悍马,福特收购捷豹和沃尔沃轿车,大众收购斯柯达、布加迪、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戴姆勒-奔驰并购克莱斯勒;二是跨国合资经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共同出资建立企业,如大众巴西、通用中国;三是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以上的独立公司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如丰田和宝马、福特和丰田、通用和标致-雪铁龙、标致-雪铁龙和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的战略联盟。发达国家之间汽车产业的合资合作发展到当前阶段,更多体现为以技术开发、成本控制和业务共享为中心的战略联盟,而不是单纯以资本为中心的兼并重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通用汽车被迫卖掉很多当年收购过来的汽车股份或资产,包括早期的菲亚特、五十铃、富士重工和铃木,近期的萨博、欧宝;福特汽车在卖掉当年收购的路虎和捷豹后,又卖掉了沃尔沃;戴姆勒集团亏本卖出当年重金收购的克莱斯勒品牌。不难发现,在乘用车领域以资本为中心的跨国并购鲜有成功的案例。而雷诺-日产以整而不合、联合采购、平台共享、市场互助为主要特征的联盟形态合作模式经受住了全球竞争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证明比直接并购合二为一的整合运营模式更可取。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战略联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合资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3、汽车后起国家在经历了一系列自主发展的努力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已经全面转向开放式发展模式 汽车后发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完全开放模式、自由竞争模式和自主发展模式。完全开放模式也称依附型发展模式,发展汽车产业的出发点是以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为目标,不追求建立民族汽车工业体系和发展自主品牌,将汽车产业定位于全球产业链中的地区制造商角色,以巴西和墨西哥为代表,纷纷成立福特、通用、大众等跨国公司控制的独资公司;自由竞争模式是以社会自发性发展和政府不过多干预为基本特征。以印度为例,其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态度是扶持国内企业,但不排斥外资,让本土企业和外国企业在相对比较公平的制度下竞争;自主发展模式以强调国家自主发展和政府引导为基本特征,政府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强调建立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和自主品牌开发能力,严格市场准入,限制外国资本,以培育本国汽车工业。俄罗斯曾经试图选择自主发展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限制外国资金或技术的投入,力推自主品牌。对于汽车后发国家来说,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巴西之所以出现外资独大的局面与其政府的产业政策直接相关。数十年来,在巴西政府投资管理政策中,除了在核能、医疗、农村土地所有权、国内航线和航天军工工业、巴西经营银行和保险(放心保)业等外国投资者不能独资以外,其他领域的外商投资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