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2-04-29 14:06:39 发布

2014-202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上册)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运动。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海滩。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3)主要经过: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1841初,英军占领香港岛。鸦片战争结束: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P4(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鸦片战争时,东南沿海地区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如:关天培,陈化成等(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又要反对本国的封建势力。(8)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清政府政治腐败,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封建经济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9)鸦片战争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美俄是帮凶(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6)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国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1、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到1881年收回了伊犁,1884年在新疆设立了行省。(行省制度元朝)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为称霸世界,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侵华战争。(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17(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起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2)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P21—22(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根本原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缺乏统一的组织,没有正确的纲领和策略。5、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7)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8)主要内容:A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B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C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D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10)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百般阻挠。(11)性质及评价:P30(12)教训: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6、维新变法(1895年―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5)主要经过: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颁布法令(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P33(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群众。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③袁世凯的出卖(9)历史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作用。(10)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7、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4)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5)指导思想―三民主义(6)机关刊物―《民报》(7)主张:提出三民主义,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9)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1924年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10)评价: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11)失败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脱离广大群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2)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8、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1)背景:资产阶级新思想与封建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2)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资产阶级激进派)(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5)性质:思想大解放运动(6)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7)宣传阵地:《新青年》(8)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9)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实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0)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9、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1)背景:(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4)经过:①前期:1919年5月4日--6月5日前: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运动的主力军,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②后期:1919年6月5日后,以上海为中心,工人阶级是主力。(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补充: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7)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它包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乐于奉献的精神,探索真理、救国救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10、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时间:1921年7月(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4)成立的条件: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基础)。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组织基础)。(5)主要内容:P48(6)意义:P4911、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2)国民革命(又叫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①时间:1924年—1927年,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北伐战争A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B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C.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为首的北洋军阀。D经过: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叶挺第四军攻打武汉获得“铁军”称号。E意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推动革命的发展。(4)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5)国民革命的失败: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②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的口号是“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这样,标志国民革命失败。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3、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3)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内容:P60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14、九一八事变:(1)背景: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严重,为转嫁后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2)借口:柳条湖事件(3)过程:A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B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被日本占领,民族矛盾开始上升。C.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伪满州国”,以溥议为“执政”。(4)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政策?担心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集中力量进行内战;认为中日双方力量悬殊,中国必败。(5)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抗: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等组织东北游击队。 1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1)背景:日本侵占东北,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但蒋介石拒不联共抗日(2)目的:逼蒋抗日(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什么要和平解决?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6、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1、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标志着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30万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2、A1937年9月山西“平型关大捷”歼敌一千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B1938年春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山东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C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3、中共七大:A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B内容:P81-82,中共七大明确规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意义:为抗战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5、抗日战争的胜利(1)取胜原因: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得道多助(根本原因)。②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海外华侨的支援。③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全民族抗战(2)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A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B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C中国等亚洲国家对日发动反攻,并取得胜利。(3)启示:再强大的国家只要与世界人民为敌,发动非正义的战争必将失败;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提高警惕,防止法西斯卷土重来。(4)意义:①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②中国的抗战,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17、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1、(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2、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A、辽沈战役:时间:1948.9—11.林彪、罗荣桓。参加部队:东北解放军。歼敌47万,结果:解放东北全镜。B、淮海战役:时间:1948.11—1949.1.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参加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歼敌55.5万,结果: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平津战役:时间:1948.11—1949.1.参加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联合发动,歼敌52万,结果:华北全境解放。4、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5、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4)国民党统治黑暗,军队腐朽,失去民心6、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补充试题:台湾问题1、用最有说服力的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台湾与大陆经历了哪几次大的分离与回归?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收回;③1949年国民党逃离大陆,占据台湾。3、你认为目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将来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会有哪几种选择?①台独势力与美国等外来势力的干涉②两种方式: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方式统一;武力统一4、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你认为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①强烈的民族认同感②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峡两岸必将统一。5、你认为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③相同的文化底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④一国两制的政策;⑤大陆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等。6、作为中学生在对待台湾统一问题上应该怎样做?①要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统一,拥护党中央和政府的申明;②自觉同分裂言行作斗争;③积极宣传维护统一的意义和党的政策,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④努力学习,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