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4 MB
  • 2022-04-29 14:11:42 发布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以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相关多元化25.738.641.442.321.922.462l非相关多元化4.17.318.720.722.419.01l资料来源:康荣平,柯银斌(1999)2;徐康宁(1999)3。从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国际问的众多石化企业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出现了多种形式、多种程度的多元化。由于石化产业链的特殊性以及石油资源的垄断性,石化产业链条中的企业所选择的多元化战略也各有侧重点。处于石化产业链上游的大型石油公司,更多的则是选择完成不同程度的一体化,因此出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的超级一体化石油公司(如壳牌石油、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和在区域内经营的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如法国道达尔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90年代后这两类一体化公司的进一步扩张和整合成为行业主题;而处于石化产业链中下谐的众多石化企业,由于受到上游资源的垄断约束,只能实施其它类型的多元化战略。与国外相对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先后出现过多种形式的“多元化经营”。典型的有三种形式:“企业办社会型”,“盲目扩张型”,“资产重组型”。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资本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诱惑和推动下,我国企业也掀起了一股多元化经营的热潮。以上市公司为代表,企业采取并购、联合、投资等手段向不同的产业领域拓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不仅追求科、工、贸、房、金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而且在工业领域中涉足几个甚至十几个不同的行业。但是除了少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取得成功外,大量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甚至破产倒闭,于是许多企业开始走战略收缩之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某一特定行业或相关行业,强调专业化经营。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扩张和整合的战略,自然一方面受到石化产业链的特殊性以及石油资源的垄断性的制约,一方面受到我国石油化工的管理体制以及行业政策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加入WTO后全球化竞争的挑战激励。因此对于石化行业的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1.1.2研究的意义石化行业既是能源工业、也是原材料工业,一大批产业的发展,推动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它的发展能引导和带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所以它我国石化行业在近半个世纪来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骄人的业绩,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在管理、产品结构、市场行为规范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都还存在差距。虽然在1998年我国政府对石油石化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新组建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实现在上中下游、内外贸、和产销的一体化,但实际上却并未打破旧的经营模式、改变上中下游结构失衡的现状,可以说我国石化产业在运营机制、产业集中度以及生产规模上仍有许多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石化产业实行保护政策,国际石油石化业的变动对我国的影响微乎其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取消非关税壁垒、减让关税以及给予外国公司贸易权及分销权等承诺的实施,将直接导致大量石化产品进口、市场价格下跌和行业巨额亏损等后果,并将给现有体制结构下的中国石化产业带来持续而深远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伴随“入世”的五年,石油石化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06年12月11日,我国将成品油批发市场全面放开,这不仅宣告了我国石油石化业的“入世过渡期”的终结,而且也使我国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同时国外石化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石化行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但是目前国内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还尚未展开。实践的紧迫急需引起理论上的支持,对石化行业尤其是其先锋军一一“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一~2 第一章绪论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必然要环绕着以下几个问题的解答而展开:什么是多元化?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是什么?动因带动下的石化行业上市公司采取过怎样的多元化模式,取得了怎样的成果?选择相关多元化还是不相关多元化?多元化到什么程度?多元化的实施时机?能否改变石化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石化行业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结构变化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有何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在理论和实证上的研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理论体系,对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科学地实施多元化战略、应对国外石化行业企业的竞争、改变竞争劣势、提升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还对政府制定石化行业产业政策、规范石化行业的有序、有效竞争、平衡产业链条、实现石化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1.2国内外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研究文献综述作为现代企业战略发展最重要的成长方式之一,学术界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出发,采用各种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探索,从而使得多元化理论研究更趋完善。1.2.1国外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多元化的类型、多元化的程度、多元化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分析结果比较复杂。其中从相关性入手的结论最为简洁统一:一是认为相关多元化并不优于非相关多元化,二是相关多元化优于非相关多元化。1)相关多元化并不优于非相关多元化Betis和Hall(1982)利用会计业绩指标和会计风险指标的标准方差,研究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他们对Rumelt在1974年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在Rumelt的研究样本中,相关集约型多元化企业类别里有许多企业来自享有高水平行业利润率的医药制造行业,认为是样本的偏差造成Rumelt的研究中相关型企业比非相关型企业具有更高的利润。Betis和Hall在纠正样本偏差后,发现相关型企业的业绩并不一定优于非相关型企业4。Michel和Shaked(1984)通过对5l家美国财富500强公司1975年到1981年股价表现进行研究,发现非相关多元化的公司要比相关多元化公司获得更好的业绩5。Grant和Jammine(1988)以英国305家大型制造企业1972年至1984年的经营情况为样本,研究了不同多元化战略与企业间盈利性差异的关系。研究结论是:①多元化企业比非多元化企业的收益要好。②相关多元化企业的业绩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6。卡纳拉(Khanna)和帕勒普(Palepu)(1997,1999)发表了有关新兴市场(印度、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地区)中企业集团多元化战略与绩效的研究成果7,他们发现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信息的问题、误导的规制、司法体系的缺乏效率)的问题,实行多元化战略的大企业集团是企业的主导形式,企业通过不相关多元化发展也可以提高效益。究其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当外部市场没有保障时,企业会以投资行为进入自己需要进入的交易领域,使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内部控制行为。而信息系统不发达以及政府的支持或保护,大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形象能够获得许多优势或好处。2)相关多元化优于非相关多元化Rumelt(1974)对各种多元化类型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研究,从1949年、1959年和1969年的美国500强企业名单中,随机各抽出100家大型企业,依据其提出的多元化分类体系将样本企业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为多种多元化类型。在研究多元化类型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后,得出以下结论:①企业将多元化经营活动严格限制在自身的中心技能或竞争力范围内,利润率和成长率要高于其他多元化类型企业,即相关集约型和主导集约型企业的绩效最好。②企业绩效最差的是非相关多元化型和单纯依靠某一类产品的垂直结合型5。Berry和Jacquemin(1979)认为业务限制在较窄范围内的公司业绩要比多元化范围很广的公司业绩要好,而基于共享市场来实现多元化最好9。Rumelt(1982)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分类体系,将多元化类型分为七大类:单一业务型、主导集约型、主导扩散型、垂直统一型、关联集约型、关联扩散型和非相关型。其次样本中添加了1974年美国500强企业中的50家大型企业,研究期也延长到1974年。更重要的是,考虑了行业因素对多元化战略和企业业绩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剔除了各行业的影响,最终仍然得出与1974年一致的结论,即在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相关多元化战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战略10。Palepu(1985)应用由Jacquemin和Berry(1979)提出的熵测度法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得出结论:在横向上,即某一年里,不同多元化程度的企业的经营效益无显著差异;在纵向上,相关化程度高的企业比非相关化程度高的企业的收益成长性明显偏高11。MichaelPorter(1987)12记录和分析了美国33家有着良好管理经验的大型企业从1950年到1986年的的多元化活动情况,其实证研究结果是:①在研究期内,33家企业的多元化活动中,并购活动占70%多,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最重要的途径。②企业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的收购活动的平均剥离率高达50%以上,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问后,企业最终放弃了一半多的被收购企业。而那些进入完全新的行业的、属于非相关型的收购活动的剥离率更高达74%。Porter的研究表明,有着良好管理经验的大型企业的多元化活动,尤其是非相关类的多元化活动多数都不成功,多元化战略尤其是非相关型多元化战略给股东们带来了损失,而非相关型多元化企业的效益最差。Palich,Cardinal和Miller(2000)对近三十年来有关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回顾,指出历史上共有三种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模型得到了验证支持:线形模型、倒U型、中间型模型13。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业绩与多元化战略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当企业从单一业务型向相关多元化型转变时,企业的业绩随之增加;当企业从相关多元化型向非相关多元化型转变时,企业的业绩随之递减。1-2-2国内研究综述上述实证研究文献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其结论能否适用于中国企业还有待探讨。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企业开始扩大业务领域,实施多元化战略。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也开始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或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同样得出了不一致的研究结论。国内有关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多数实证研究结果,也比较了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的绩效:1)相关多元化并不优于非相关多元化:刘力(1997)选择了21家纺织企业与29家电器企业的财务数据,对它们的多元化经营状况与企业效益、公司价值问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负债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关系。既看不出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经营收益明显的削弱作用,也看不出多元化经营对提高企业负债能力的作用14。朱江(1999)以146家上市公司1997年的年报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多元化程度和其经营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但多元化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低”。刘锦等(2004)对沪深两市多元化经营的235家上市公司2000年间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4 第一章绪论与绩效的关系近似中间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多元化可以提高经营绩效,但超过一定程度后,贡献就不明显。而且多元化相关性和企业绩效负相关,业务间相关性越高,绩效越差16。2)相关多元化优于非相关多元化尹义省(1998)选择292家中国大型企业,分析了企业多元化的分布特征、行业特征、地域特征、多元化与盈利、风险及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关系,并将36家美国大公司和中国3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其实证研究显示,低度多元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高度多元化企业;相关多元化企业的效益显著高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高度多元化企业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之间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马洪伟和蓝海林(2001)以1999年底前在沪深两市上市的644家工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中不包括水、电、汽、城市公用设施等具有自然垄断性及较强的政府管制行为的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依据鲁梅尔特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分类法以及SIC标准产业分类法,区分了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相关性程度。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比例较低,而且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考察了相关性,其得到企业多元化业务的不相关性程度与企业效益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的结论惜。金晓斌等(2002)对沪深两市379家上市公司1998.2000年间多元化经营状况变动与公司价值变动情况、经营绩效的研究证实了多元化经营本身是中性的,但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经营的边界与上市公司的超额价值以及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憎。李敬(2002)研究195家上市公司1997年间的多元化行业选择以及多元化战略类型与绩效的关系,发现总体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多元化类型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为:一体化战略比多元化战略更有效,不相关多元化绩效最差;相关多元化企业经济绩效显著高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而非相关多元化企业负债水平明显高于相关多元化企业20。张卫国等(2002)选取1999年沪深两市共7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多元化战略实施的程度和类型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其结论是:①总体多元化程度与各经济绩效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总体多元化程度与资产负债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②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与各经济绩效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与资产负债率存在正相关关系。③相关多元化企业经济绩效显著高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而非相关多元化企业负债水平明显高于相关多元化企业21。周晓艳和王凌云(2003)以143家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市公司2000年到2002年的经营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多元化战略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论有:①多元化和公司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国家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多元化分别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多元化开始分别随着国家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上升,然后又随它们的提高而下降。③公司规模和多元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实施多元化战略22。1.2.3研究综述的主要观点1)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与国外研究相同,国内学者们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的研究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不过,大部分文献基本都得出相关多元化战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结论,建议企业围绕其核心竞争力,开展相关多元化经营。2)西方多元化理论不一定适合中国企业在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和风险关系的研究中,国外学者是以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为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其理论或结论也都是以较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为背景。而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开放不过20多年,国内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都与西方大型企业有一定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法律法规、产业结构等外部因素和企业组织结构、治理机制等内部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效益。因此,西方的研究成果是否符合我国的市场环境,是否能成为国内企业选择发展途径的理论依据等等,都有待证明。3)国内多元化理论与实证研究从起步到发展国内学者对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左右,对有关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和风险的关系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多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因此,有关国内多元化战略发展的理论还不成熟。4)企业连续信息收集难度较大1目前,我国仍处在有待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企业面临诸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法律法规、运行机制、体系等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以及国际化的竞争态势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整个行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过程的突兀或是断点。因此,有关行业、企业特征等信息缺乏连续性,这使得想要连续、全面地研究国内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情况变得更加困难。虽然国内股市在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也在不断成熟,相应的企业信息披露也越来越全面和客观,但是由于我国股市成立还不到20年,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尚在不断修正和发展中。因此,一段较长时间内的完整企业信息往往难以得到。在2002年之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在细分的多元化类型、相关性类型与绩效之问的关系研究上还比较欠缺,而由于缺乏数据,有关多元化的动态变化与绩效的关系,以及多元化与绩效相互影响的研究就更无法展开了。不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越来越透明、规范,特别是随着2002年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最新的行业分类标准(类似于SIC代码)),中国上市公司在分部报告中披露的内容也一改以前的单薄的特点,多数公司可以披露到第三层,依据其公布的分产品营业收入可计算至第四层。因此在2002.2006年间相对出现了实证研究热潮,有一批关于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硕、博士研究文献出现。但由于多以整体上市公司为样本,计算量太大,因此目前极少有文献去研究细分多元化类型,以及依据SIC第三层与第四层的数据去计算相关指标。51国内研究多以静态数据为依据,样本数据有限由于信息收集难度较大,国内学者对多元化的绩效研究多是以横截面数据,即某年或某两年企业的静态经营数据为研究根据。然而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连续的、相关的。因此要想深刻地研究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得出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的成果,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研究。虽然上市公司的数据可得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但由于数据的计算量相对较大,研究期容易拉长,因此很少有人选择以整个上市公司为样本,多采用一定的抽样方法进行取舍,或者直接选取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成份股作为样本。6)国内缺乏针对具体行业的分析研究,指标计算方法有缺失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关注整体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缺乏针对某一具体行业多元化战略类型、程度、相关性与绩效的分析。同时在选择计算多元化的衡量指标时,基本忽略SIC四位数代码,很少采用SIC三位数代码,多数都采用SIC二位数代码。几乎所有的文献在计算消除产业因素影响的绩效指标时,为了简化,制造业只计算到次类(相当于SIC代码的第一层与SIC代码的第二层之间)的平均值,如代表食品饮料行业cO;其他产业只计算到门类(相当于SIC代码的第一层)的平均值,6 第一章绪论如代表电力蒸汽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D。这当然一方面和数据工作量有关,一方面和数据可得性有关。1.3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与论证。在研究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时,以中西方的多元化理论为基础,为了更深入考察企业内部各业务之间的经济联系,本文多元化测度方法采用基于标准产业分类SIC的持续测量法和分类测量法两种方法,为减少分类的主观性以及提高测度的准确性,依据2001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与工业行业与产品划分工作手册;参考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关内容以及相关化工网站的内容,计算到SIC代码的第四层。通过对样本企业在2002—2006年问多元化类型、程度以及经营绩效的跟踪观察,建立企业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相关性回归模型,分析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工作都是在统计软件EVIEWS5.0平台上完成的。1.4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共分六章。各章内容大致如下:1)综述国内外关于多元化战略和企业业绩的研究文献,并提出本文的研究依据、内容、方法和研究框架。2)相关概念的界定3)研究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与模式的选择,包括石化行业的产业特征、景气周期、生命周期、产业结构,我国石化行业的现状,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与模式的具体选择i4)样本选择以及研究方法说明,多元化类型与程度的理论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类型与程度的测度。5)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的测度,建立实证模型,进行分析。6)给出研究结论,发掘其对企业战略选择和经营管理的意义,阐述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1.5研究的创新点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1)研究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类型与经营业绩、经营风险的关系;2)深入考察企业内部各业务之间的经济联系,多元化测度方法计算到SIC代码的第四层;3)采用连续五年的数据对样本进行跟踪观察,比以往的静态研究能够更充分地揭示多元化战略的作用效果。’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多元化与绩效相关概念界定2.1多元化的概念界定对于多元化经营专家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定义,首先这是因为观察与理解的角度不同,其次由于企业多元化经营操作的复杂性,使得理论的抽象难以取舍,也许正因为如此对于多元化引致的效应也存在颇多争议。因此在对多元化与绩效研究以前,有必要对多元化和与多元化相关的理论概念做出概述,同时界定本文所引用的概念。2.1.1多元化的定义多元化(diversification)也称为多样化或多角化,其内容可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跨越了相关或不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指企业的产品投放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地区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仅只集中于一个区域,而是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通常多元化是指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1950年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首次提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概念:当企业现有产品发展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时,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产品市场的高利润率诱使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的一种战略选择。基于安索夫提出的上述概念,彭罗斯(Penrose)在其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在保留其原有生产线的前提下,从事新产品(包括中问产品)的生产,并且这些新产品的生产与营销都与原产品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多元化包括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以及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量的增加。彭罗斯的这一定义弥补了安索夫定义中的不足,更接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质。随着多元化在企业中的广泛发展,学者们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对于多元化的定义也日渐完善。哥特(Gort,1962)年在《美国产业的多元化与一体化》一书中指出,多元化是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增加,即用市场异质性的增加来表示多元化水平的提高。钱德勒(Chandler,1962)通过对杜邦公司成长历程的研究,指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鲁梅尔特(Rumelt,1974)在其著作《战略、结构、经济绩效》中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接受的关于多元化的定义或者度量,因此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根据各自研究目的来进行定义。书中他将多元化战略的概念定义为:1)企业本身具有多元化的性质;2)通过结合有限的多元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进行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战略。其实质是拓展进入新的领域,旨在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壮大现有领域。Berry(1975)将多元化定义为公司所涉及产业数目的增加,Pittts和Hopkins(1982)以事业线(IineofBusiness)而非产业来界定公司多元化,从而避免因产业线不易界定而产生的难题。Aaker(1984)将多元化定义为公司跨入一个不同于现有产品的市场组合,包括产品扩张策略、市场扩张策略以及产品与市场皆新的多元化,并且指出公司可以通过战略收购或合并方式,或重新创设一个新事业进行多元化。8 第二章多元化与绩效相关概念界定尹义省(1999)则认为,多元化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跨一个以上产业的经营方式或成长行为。多元化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含义,前者指企业经营业务分布于多个产业的状态,强调的是一种经营方式;后者指一种进入新的产业的行为,即成长行为。基于以往学者的观点和研究的需要,本文中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跨一个以上产业的经营方式。‘2.1.2多元化战略的类型与特点安索夫(Ansoff,1957)首先提出关于多元化的类型:同心多元化(Concentricdiversification),即集中化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利用原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进行与原产品相关的新产品生产。同心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较强的技术关联性。水平多元化(Horizontaldiversification),即横向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生产新产品销售给原市场的顾客,以满足他们新的需求。水平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销售关联性。垂直多元化(Verticaldiversification),即纵向多元化经营战略,它又分为前向多元化经营战略(Forwarddiversification)和后向多元化经营战略(Backwarddiversification)。前向多元经营,是指原料工业向加工工业发展,制造工业向流通领域发展。后向多元经营,是指加工工业向原料工业或零部件、元器件工业扩展。垂直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产品加工阶段关联性或生产与流通关联性。聚合多元化(Conglomeratediversification),即混合式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向与原产品、技术、市场无关的经营范围扩展。经营整体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充足的资金和扩展资源。利格列(Wrigley,1967)从《财富》杂志500家企业中随机抽取的100家企业,分为四种多元化类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其首先提出了专业化率(SpecializationRatio,SR)的概念,即企业中最大产品业务的年销售额占企业年销售总额的比重。根据该比率,当某一类产品所占比重大于或等于95%时,该企业为单一产品型;当某一类产品所占比重在95%与70%之间时,该企业为主导产品型(DominantProduct);当任何一类产品所占比重都小于70%,但产品相关相关时,该企业为相关业务型(RelatedProduct):当任何一类产品所占比重都小于70%,但产品无关时,该企业为不相关产品型(UnrelatedProduct)。鲁美尔特(Rumelt)在利格列提出的专业化率的基础上,又提出相关性比率(theRelatedRatio,RR)和垂直一体化比率(theVerticalRatio,VR)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组合、技术和市场的相似程度。相关性比率是指企业最大一组以某种方式相关联的经营项目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例。垂直一体化比率是企业销售总收入中制造的一体化过程中所有的副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利用这三个指标,他将多元化经营战略分为七种类型。其中单一业务型被划为专业化经营企业范畴,主导业务型、相关业务型和非相关业务型被统称为多元化经营。其中相关多元化(RelatedDiversification)是指企业经营的各个产品领域在产品组合、技术、工艺、顾客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关联性;不相关多元化(UnrelatedDiversification)是指企业经营的各个产品领域在产品组合、技术、工艺、目标顾客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和距离。.1产品和服务以及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与‘工业行业与产品划分工作手册》划分,产品与服务按SIC代码的四位数计算。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2.1鲁美尔特的多元化分类体系多元化类型特征单一业务型SR>95%主导集约型除具有主导型的一般特征外,各个项目均主导业务型相关联,联系呈网状70%70%相关业务型关联集约型除具有关联型的一般特征外,各个项目均SR<70%相关联,联系呈网状。RR>70%除具有关联型的一般特征外,各个项目只VR<70%’关联扩散型与某个或某几个项目相关联,联系呈线状非相关业务型SR<70%RR<70%各个项目没有联系本文多元化战略类型划分基本采用鲁美尔特(Rumelt)分类体系,其中单一业务型代表专业化经营,各种主导业务型、相关业务型和非相关业务型代表多元化经营。“2.2绩效的概念界定2.2.1绩效的界定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通过生产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同时获取盈利。关于企业绩效(Performance),学术界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通常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等多个方面,近年来流行的EVA、MVA以及平衡计分卡所设立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综合指标体系都赋予企业绩效以不同的内涵,本文也无意对此进行严格的界定。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涉及到评价者自身的价值取向。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即财务分析和价值分析。在信息完备的市场上,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因素后,财务分析的结果、市场的现实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评价出来的价值应当是一致的,而现实的情况是它们经常背离。在实证研究中,由于不同的绩效指标的采用,常造成同一命题的结论是相反的,在资本市场不完备时尤为明显。为方便比较本文同时采用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进行研究。2.2.2财务绩效企业财务效益情况始终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焦点。在世界上广为运用的杜邦分析体系就是建立在财务绩效评价的基础之上的。财务绩效通常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财务绩效只能用来评价企业的短期财务业绩,显示的是企业过去的业绩水平。2.2.3市场绩效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股票的市场价格用来反映市场对于公司经营的预期,通常被认为是最能够体现股东价值的指标,相应地,与股票市场价值有关的一些指标被用来反映企业的市场绩效。“纵向一体化作为多元化的一种形式,包含在主导业务型、相关业务型中。10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由于我国体制以及历史原因,石化行业的三大国有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垄断了我国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以及几乎所有的的石油炼制业务,因此横向与纵向一体化资源整合战略是它们主要所采用的战略;而石化产业链中的其他中下游企业由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外部力量推动一内在的追求一自身条件许可的战略管理分析的框架下,可以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及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以获取未来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本章从研究石化行业的基本特征、产业链结构以及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的现状入手,结合前一章的有关多元化理论,在外部力量推动一内在利益的追求一自身条件的许可研究框架下,重点研究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整合的动因,以及在各种动因驱动下战略实现模式的选择问题。3.1石化行业的基本特征与产业链结构3.1.1石化行业的基本特征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产业众、周期性波动等基本特征。其特征如下:产业链比较长,上下游的联动效应明显,上下游的成本、利润转移存在着时间差及规律性。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当经济周期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石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而石化装置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时问长,短期内无法完全满足新增的需求,此时石化行业进入景气周期;当新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产能的释放很可能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出现,因而整个行业步入下降周期。由此石化行业的投资、收入与利润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性。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化工行业投资巨大,且固定资产比重很高。以上市公司为例:化工类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比重高达35%以上,远远高于两市所有上市公司28%的平均水平。1113.1.2石化行业的产业链结构石化产业通过石油炼制、轻油裂解、有机化学加工与合成、深iJn-v等环节,将基本原料石油、天然气分别制成种类繁多的石油产品、基础化工产品、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材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石化产品,图中的第一列描述了石化产业的基本链条。图3.1石化产业的基本产业链条及石化产品结构分布iii.渤海证券研究所2005年行业研究报告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源头石油、天然气B03石油开采(07)一篓兰L上游2511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C4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5)润滑油、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炭、石蜡、石油产品人造原油生产;沥青等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2512人造原油生产炼焦(生产焦炭、沥青焦、煤气)2520炼焦(生产焦炭、沥青焦、煤气)一型竺L中游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乙烯、丙烯、C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基础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2611无机酸制造苯等⋯⋯)2612无机碱制造一垫三L下游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不包括乙烯、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学产品丙烯、苯等有机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C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机化工原料:PTA、SM等26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4:2619)2651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265合成材料2652合成橡胶;2653合成纤维单聚合265合成材料(2651:2652.2653)体塑料产品:PVC、ABS、POM、PP、C47化学纤维制造业(28)PS、PBT、PET等281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化纤产品:尼龙6、腈纶、聚酯、高档282合成纤维制造面料等下游加工与衍生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61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2662专项化学用』丑.C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品制造,2663林产化学产品制造,2664炸药262肥料制造及火工产品制造,2665信息化学品制造,2666263农药制造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动物胶制26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造,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精细化工产品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7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包括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化妆品制造,口腔清洁用品制造,香料、香精制造,其他新材料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生物化工产品新材料3199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C48橡胶制品业(29)生物化工产品C49塑料制品业(30)2760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2770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注:第一列为石化产业的基本产业链条,第二、--Y0为石化产业的基本产品分布在石化产业链中,石油和天然气是产业的源头;石油和天然气经过炼N!Jn-r_而成的石油产品,通常被称为石化上游产品,而炼油则被称为石化的上游产业;依此类推,汽油等石油产品经过裂解,所12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生产出的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则被称为中间石化产品,轻油裂解也被称为石化的中游产业(有时也与石油产品并称为上游);而基础化工原料经过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学加工与合成,生产出大量的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它们是石化产业的最终产品,也就是直接为相关产业所消费的产品,被称为下游产品;此外各种有机化工原料或合成材料经过各种深加工程序,继续向下游衍生出更多的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被统称为精细化工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精细化工产品在整个化工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图中的第二、三列所反映的是石化产业各个阶段的主要产品分布。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4月3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制造业中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用C4代表,与美国标准行业分类(SIC)相对照,包括五项二位数产业,有C4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C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47化学纤维制造业、C48橡胶制造业与C49塑料制造业。而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m2002)》中,相对应的则分别是c制造业中的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与30塑料制品业。”3.2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现状3.2.1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70年代在自身更生的前提下,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逐渐缩小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得到了创新,主要石化产品跃居世界前列,石化产业快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90年代石油化工产业进行了企业重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均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中。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的工业体系,已经处于世界较前的位置,石油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己成为优势产业之一。但是在行业结构和产品质量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1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总规模处于世界前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炼油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初具规模。2004年,中国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了2.3亿吨/年,仅次于美国、俄罗和日本,位于世界第四位;乙烯产量为626万吨,产能居世界第五位;合成树脂产量为1791万吨,产能居世界第五位;合成橡胶产量147万吨,产能居世界第四位。2)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主体企业发展现状。中海油总公司1982年成立,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1998年相继组建,2001年国务院撤销国家石油化工局,这是石油化工产业市场化改革中迈出的关键性一步。1998年中国石油和石化工业完成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行业内最大的国有资产重组,实现了政企分开,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分别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组后,1999年两大集团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就达到2.5亿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90.6%;乙烯生产能力为410.7万吨绰,占全国总能力的93%,基本形成石化工业的集团化经营格局。iv.国家统计局出版的‘工业行业与产品划分工作手册》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进行相关产品划分,将石化行业、产品分解到相当于美国标准行业分类(sic)的第四位数。1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组后两大集团分别拥有了一定比例的上游勘探开发、原油加工业务和具有控股权的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外贸公司。在省市石油销售公司划转给两大集团后,进一步强化了集团的产销一体化优势,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零售网络。两家企业都进入《财富》杂志500强的前一百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己发展成为一家能与挪威的斯托尔公司相抗衡的现代化大型海洋石油企业,三大集团公司下属有200多家石油化工子公司。2004年为了整合化工行业资源,国务院批准合并蓝星、吴华等企业,组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是中化国际(600500)的大股东,参股盐湖钾肥(000792),其旗下还拥有蓝星清洗(000598)、星新材料(600299)和西南化机(000838)、沈阳化工(000698)等上市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石化企业引进外资速度加快,产权结构趋向多元化。近年来,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对外合资建设了大连西太平洋炼厂、扬子巴斯夫苯乙烯和聚苯乙烯、金山菲力普斯聚乙烯、金桐烷基苯和高桥丁苯胶乳等项目;地方对外合资或独资建设了镇江奇美聚苯乙烯、宁波雨兴ABS、南通丁苯橡胶等一批石化项目。石油、石化集团和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控股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已在境外成功上市,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开始向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商业化公司转变。而民营企业进军石化行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产业链中不断地向上游延伸。民营企业在聚酯和合成纤维领域已渐渐成为主力军,并正大规模地向精对苯二甲酸领域延伸。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还在向乙烯、炼油、原油生产以及油品销售领域拓展23。3)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结构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①企业规模小而散,经济规模效应差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成熟的行业结构中市场集中度应该比较高,由较大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而我国惯于搞大而全、小而全的项目,造成项目盲目上马,市场被很多规模小的企业分割,区域性很强,造成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国共有原油加工企业130余家,除西藏、海南、云南、贵州以外的省、市、自治区都建有炼厂。18套乙烯装置分布15个城市。而美、日、韩等石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石化工业布局相对比较集中,如美国休斯顿附近集中了2.5亿吨/年的炼油能力和500万吨/年(7座工厂)的乙烯能力,分别占全美国的30%和20%;日本的千叶有5座乙烯厂,生产能力240万吨/年,占日本总能力的3196;韩国有32%的炼油能力和46%的乙烯能力集中在蔚山。2002年全世界炼厂平均规模约590万吨,其中最大炼厂规模4585万吨,最大单套蒸馏能力1450万吨;而我国炼厂平均规模仅180万吨,最大炼厂规模只有1750万吨,最大单套蒸馏能力只有900万吨,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2004年国际炼油厂平均原油加工能力为611万吨/年,我国为415万吨。前三名的韩国、墨西哥和沙特则达到1亿吨/年以上。因此,我国炼油行业仍有整合的空间,一些小型的炼油厂将被淘汰,而那些大型炼厂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我国16个乙烯生产企业的18套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不足35万吨,最大单系列只有58万吨,而世界平均规模1996年就己达到45万吨,最大单系列规模为116万吨。由于乙烯装置规模偏小,导致下游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装置也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以PVC为例,国内企业平均产能不足5万吨侔,而发达国家规模一般在15—20万吨/年。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炼油业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主要体现生产规模和炼油能力方面。②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化工行业产品结构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石油化工产品、有机化工产品和高档新产品的比重过低,而高消耗、粗加工和低附加值的产品比重高,造成某些行业供过于求,另一些行业还得依赖进1:3的状况。14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口原油,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进口原油6941万吨,成品油2035万吨。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全球油气供应相对充足,而国内油气资源相对不足,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在油品上,目前生产总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柴汽比不适应国内市场需求,2002年国内生产柴汽比是1.67:1,而市场消费柴汽比为1.83:l。二是部分石油产品质量和数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润滑油、燃料油和重交沥青表现尤为突出,2002年我国进口润滑油18万吨,进口重交沥青147万吨。三是我国汽、柴油的质量标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难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环保和国际市场要求。在化工产品上,三大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工原料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一半,需要大量进口。三大合成材料中合成树脂专用料产量少,档次低,共聚产品少:合成橡胶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落后,丁苯橡胶、丁睛橡胶、乙丙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的产量、牌号偏少。在有机原料方面,不能满足下游精细化工发展的需要,石化工业与传统化学工业的衔接和结合不够。③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我国石化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炼厂和乙烯装置的能耗、物耗指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国外炼厂一般原油加工损失率小于1%,而国内炼厂平均原油加工损失率为1.33%。特别是一些地方化工企业,其工艺技术和原料路线仍停留在国外上个世纪70、80年代水平。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重复引进了17套大中型乙烯装置,19套聚丙烯装置,18套聚乙烯装置,11套环氧丙烷装置等等。这些引进的大型技术装备,至今国产化的程度仍较低,技术改进较少,在引进若干年后,其产品性能、消耗指标又落后于国际水平,消化吸收创新不够。有机原料路线已经开始从煤焦、农副产品为主向以石油为主转变,但过程比较缓慢,电石法制醋酸乙烯占50%,氯丁橡胶全部采用电石乙炔法,而这些技术在国外早就被淘汰掉,而相对先进的乙烯法制PVC却只占到生产能力的30%左右。石化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低还表现在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少,高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发薄弱。目前,国内石化行业每年申请的技术专利数远小于国外公司在我国申请的专利数;国内自行开发的多数高新技术仅停留在小试或中试水平上,往往只拿到一些试验产品,实现工业化的较少;新产品的应用开发缺少市场化机制。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差距更大。3.2.2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概况2004年以前,全国先后有近30家位于产业链中上游的石油化工企业改制上市,在沪深两市形成了特有的石油化工板块;再加上过百家的产业链下游与下游加工、衍生行业中的企业,共同组成C4行业(即石油化工塑料橡胶行业)。截至2006年底,石油化工塑料橡胶行业中共有158家A股、B股上市公司。7做为石化行业的龙头,中国石化的下属企业上海、仪征、齐鲁、扬子等11家石化企业2000年以前就进行了股份制改制,在上海、深圳、香港和纽约等股票市场发行股票;2000年lO月18日、19日中石化集团公司分别在纽约、香港和伦敦成功挂牌上市。”而中石油则先后于2000年4月和lO月在海外上市(香港、纽约、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中海v资料来源:中宏数据库vi中石化2001年A股上市前,集团共14家公司被分拆发行上市,2004年中国石化仍然与其持有股份的1l家A股公司共存,2006年回购4家,2007年还有5家并存。1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油2001年2月先后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上市一方面可以集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奠定_个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幢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瓜分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内企业跨国公司的抗衡能力较弱,面临严峻考验。2004年以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加快了战略重组的步伐。战略性重组的目的是加强企业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而两大集团成立后虽然都把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作为其核心业务,但并没有进行细化,特别是每个下属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不清楚,企业问业务雷同;在一个集团里,企业各有各的品牌,大部分产品集团没有统一的品牌,无法对外统一树立形象:在国内外市场上,下属企业各自负责自己的营销,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甚至下属公司还在市场上相互压价竞争;大部分企业依然在从事初加工,装置的规模小,成本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差,竞争力弱。从两大集团所属的上市公司可以看出,很多企业的主营业务都是雷同的,比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属下的上市公司中,以炼油、石油化工为主业的就有8家,石油化工、合成树脂有3家,成品油销售2家,石油开采2家、另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还包括6个油田、14家炼油及石化企业和22家销售企业。两大集团在海外上市时都作过承诺,要对所属上市公司进行整合,04年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已开始内部的战略性重组。如中国石化将其下属的湖北兴化转让给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石油将其所属的三星石化转让给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2005年中国石油回购吉林化工、锦州石化和辽河油田,回购后可整合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化工三个子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中国石化2006年回购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4家。但从战略性重组的角度看,两大集团在进行内部的整合同时还应该着眼于国内行业的整合,如收购以生产聚氯乙烯、聚醚为主的氯碱企业,以达到在这些行业中能够与跨国公司杭衡的水平,还应将下属的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每个下属的上市公司都要突出其核心业务。我们将C4行业中这些企业的业务细划分为石油企业、炼油企业、一体化企业、油品销售企业、石化企业、下游企业、下游加工及衍生企业。石油企业涉及石油及天然气开采其产品主要是原油与天然气;炼油企业涉及石油冶炼业务,主要产品为石油产品;石油石化一体化企业则涉及了整个石化产业链;油品销售企涉及成品油与天然气的批发与零售业务,其产品既包括成品油,也包括各种石化产品;石化企业通过对上游企业提供的石脑油等原料进行加工裂解,获得各种化工中间体及聚合物;下游企业主要指有机化工原料制造商以及三大合成材料企业;下游加工及衍生企业包括塑料、橡胶、农药、化肥、日用及专用化学产品、新材料等生产企业。具体分类请看表3.1。表3.1石油化学塑料塑胶行业上市公司类别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原油开采类中原油气、石油大明、辽河油田等原油、天然气原油、天然气、石油产品和石化一体化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HK)产品锦州石化、石炼化、天利高新、镇海炼化(HK)、汽、煤、柴油、石脑油、沥青等炼油类ST联谊、ST圣方石油产品广聚能源、武汉石油、泰山石油、ST龙昌、鲁润股油品销售类成品油的批发零售份、锦州六陆、天发石油vii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中石油香港代码0857;中国石油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1857。中国石油2005年回购3家持有控股股份的A股公司。16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上海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吉林化工、中国石化类石油产品、中间石化产品凤凰、岳阳兴长、茂化实华、辽通化工等下游类仪征化纤、云天化等有机化工原料、三大合成材等下游加工及衍塑料、橡胶、农药、化肥、日用生类福建三农、南风化工等及专用化学产品、新材料等随着政策的开放与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渐形成,国资委鼓励国有大型企业整合政策的出台以及上市公司需解决关联同业竞争问题的背景下,自04年起,石化行业内部开始进行积极的内部兼并整合活动,吉林化工、扬子石化等企业纷纷被纳入中石油、中石化麾下,至2006年时,当初的30家企业中仍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企业仅余19家。同时04.06年度又有十余家C4行业中的企业相继上市。我们不禁要问,即然中上游的格局在此期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那么其他中上游企业以及直接受其影响的下游企业在其间的动作又会是如何呢?与上述04年之前的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同时存在的下游企业有过百家,针对同时期存在的这137家企业。从下列表格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表3.22002--2004年石化行业上市企业在产业链中位置的变化2i002—之!上游中游下游下游加工及衍生2002年小计车\上游13家1家0家14家中游0家10家4家18家下游0家2家29家7家38家下游加工及衍生0家3家64家67家2004年小计13家36家75家戮霾嚣渊由表3.2可见,2002至2004年度是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大多数企业仅在自己的链条以及临近的下级链条上动作。表现最为活跃的是下游链条中的企业,从02至04两年问向上发展了两家中游企业,向下发展了七家下游加工及衍生企业。上游企业的动作相对不那么明显。而中游企业向下级链条的渗透力最强,表现出其宽广的产业发展空间。向上游发展争取主动权、向下游拓展业务增加收益,更为剧烈的产业、产品调整则隐藏在下游与下游加工及衍生行业中,请参见第五章的分析。3.3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分析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①企业外部因素,如市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向,行业内的竞争态势,相关的法律环境等;②企业内部因素,如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资源,获得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业绩稳定性等。3.3.1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外部动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其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选择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条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具体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1)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以及新产品层出不穷,因而导致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出现。这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技术基础,也使企业有可能从原有的产品技术逐渐向新兴行业拓展。这样就可以使企业从增长较慢、收益率较低的行业逐渐走向增长较1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快、附加值较高、收益率较高的新型行业转移。2)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要求越来越丰富多彩,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的特点。需求的多元化己经成为现代生活水准的一个标志。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为新的行业提供了投资和发展的机会,促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以适应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依赖单一产品或者单一市场的风险增大,从而激励企业追求多元化成长,以分散经营风险。这种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影响企业的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市场机会,促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以适应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3)产业的生命周期影响市场容量有限性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的市场激励动因之一。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市场容量有限性会促使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石化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处于成熟期,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各个子行业的非均衡发展,各子行业又分别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处于上中游的炼油行业、乙烯行业处于成长期;下游的合成材料行业(PVC、PTA、PS、ABS等)也处于成长期;下游加工及衍生行业中处于成熟期有涂料行业、化肥行业、农药行业、染料行业和氯碱行业等,但其中的精细化工行业、基本有机原料行业(甲醇、MDI、丙烯酸及脂、丙烯腈等)和橡胶制品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如图3—2)。◆夕酬耙一\化肥杼匏农药{亍娥缴辫舒娩缀碱行业/鼯入期成长期成熬期黢邋潮图3.2石化行业各子行业的生命周期石化行业的企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不同地位,同时所处子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又不同,因此企业的成长策略就相应有所区别:①成熟型行业市场集中度一般较高,产业增长率已趋于平稳甚至减缓,少数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如化肥行业、农药行业、染料行业和氯碱行业等。对于那些不占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要想获得更高的成长性和收益性,往往多采用多元化战略,进入本行业以外的新市场或者是新领域。②成长型行业市场集中度一般较低,竞争企业较多。不过我国炼油行业、乙烯行业由于产业政策的影响,处于垄断市场,如果政策没有松动,其他企业切入机会很小。18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4)税法的影响(多元化避税的效应)如果税法规定利息可以免税,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将变得极其重要。而多元化能够增强债务融资能力。这样,企业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减少税务负担。因此,有力的税法规定从外部推动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帮助其获得税收优势。3。3。2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内部动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终选择多元化战略,是由于企业内部具备了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条件,有条件实行多元化战略所必须的资源、资金和人才。否则外部条件再好,企业也难以实行多元化战略。Markides(1997)在《选择多元化或者不选择》这篇文章里阐述了企业实行多元化的条件24。从企业内部来看,影响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低业绩影响如果企业在本行业里业绩不佳,自然会考虑转向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以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这种情况称为被动式的多元化战略。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了这点。例如,Weston和Mansinghka(1971)发现,企业为了改善其低业绩而实施的多元化战略通常能够将企业的业绩从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25。企业在本行业的糟糕业绩常常激励它们实施多元化战略,转向其他高盈利性的行业。2)分散经营风险企业可采用多元化的增长方式分散经营风险,当企业原有产品的技术、市场发生变化时,可以依靠其他领域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互相弥补。同时,由于各种产品所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其他行业中成功企业的示范效应,使得具备多元化增长条件的企业扩大了发展的空间。3)企业剩余资源的利用剩余资源一般指企业潜在的或未开发但可以利用资源、资金、设备、人员、研究开发、广告宣传及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完成El前任务所节余的或多余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总和。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并积蓄有超过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的资源。当这种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产生向新的领域扩张的强大动力,从而走上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道路。4)代理理论(企业决策层的价值观)、企业决策层往往会把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工作业绩联系起来。许多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都持有公司股权。这是他们薪酬来源的一部分。如果企业的发展导致他们企业的股票上涨,他们就会因企业资本的增值而直接获利。3.3.3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自身条件上市公司是否实施多元化整合战略,要受到以上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而’推动其实施多元化的力量,除了外部环境和内在利益外,上市公司的自身条件也是重要力量之一。下面把石化产业链与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结合起来,分析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自身条件。1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3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模型3.3.3.1石化子行业的产业结构由于石化各子行业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同,因此尽管石化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产业链结构,但它们之间的市场竞争结构存在差异。市场结构差异决定了价格产业链上下游的传导程度,进而影响利润在各个子行业之问的分配。总体而言,顺着产业自上而下的次序,石化产业的各子行业的竞争性逐渐增强,垄断性逐渐减弱。1)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原油产业原油开采业处在石化产业链最上游,受制于资源的影响,其垄断性最强。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4亿吨,进口量为1.45亿吨,进口量约占消费量的44%;原油加工量为3.1亿吨,同比增长6.3%,供求矛盾和市场风险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原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1.4%,属缺油国家。我国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控制,不允许随便介入。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拥有全部陆上石油资源的开采权,中海油独享海上石油资源专营权。因此国内原油开采产业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由于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较高,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国内的市场结构又取决于国际石油的市场结构。目前国际石油的供给和价格主要OPEC、非OPEC和美国三方控制,国际原油市场也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供应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合作博弈。首先在OPEC内部存在合作的动机,其次在OPEC与非OPEC之间也存在合作的可能。它们的合作主要是限制石油产量,从而维持石油价格,属于典型的卡特尔组织。但是这种合作往往是不可置信的,存在破裂的可能。经常出现的情况是,OPEC出台限产政策,俄罗斯表示同意,但暗地扩大出口,同时OPEC成员也有增产以获取更大份额的倾向,导致对原油价格控制力度下降。除了石油生产,世界原油储备尤其是美国等大国的战略储备也对原油价格有影响。在世界石油生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产能力旺盛时,可以增加原油储备的规模。在世界原油消费增长超过生产增长时,原油储备可以弥补生产的缺口,起到稳定油价的作用。因此原油储备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2)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石油炼制业石油炼制行业通过对开采的原油进行裂解加工,生产出汽油、柴油、煤油和石脑油等石产品。石油产品不仅直接供给油品销售行业以满足消费,同时还为下游的石油化工行业提原材料,如石脑油、汽油和柴油等。因此炼油行业既是原油开采业的下游,又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上游,在整个石化产业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油炼制行业由于炼油装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目前我国炼油业主要由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控制,而中海油则缺乏石油炼制以及中下游业务。订“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拥有90%的石油炼制能力,以及52%的加油站,是两家规模较大的上下游一体化公司。另外,由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因此国外成品油尚未对国内构成价格冲击。国内炼油业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3)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化工中间体行业化工中间体行业的产品包括有机单体、烯烃和芳烃类及聚合物等。由于国内需求增长迅速,烯烃和芳烃装置的投资周期也比较长,造成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因而进口依赖度非常大。但是国内供应主要也控制在两大石化集团之下,对价格仍有一定控制能力,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其市场结构的变迁主要关注两点:一是进口的状况,其次是国内产能扩张情况。4)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地位的化工终端产品行业化工终端产品行业包括下游与下游加工与衍生行业,主要是纤维制造业、合成橡胶制造业、合成树脂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农药制造业、燃料制造业、涂料制造业、精细化工制造业等。终端产品的需求直接受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产品种类繁多,企业比较多,市场竞争性比较强,同时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状态也有所不同,因此市场结构处于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在此领域,国内一些民营企业经过发展在某些细分产品领域完全可以和国内三大集团甚至国外大公司竞争。3.3.3.2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自身条件分析1)处于垄断地位的一体化上市公司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学派认为,原材料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原材料价格的方式对企业产生影响。在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供应方的原材料是买方的主要投入品,且替代原材料较少等情况下,供方的侃价能力较强,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大,企业具有较强的纵向一体化动机p7|。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体制,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垄断我国的原油、天然气开采供应以及石油炼制、烯烃和芳烃类的制造,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拥有90%的石油炼制能力,以及52%的加油站,是两家规模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公司。而中海油则相对缺乏石油炼制以及其他中下游业务。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自2001年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以来,中国的原油需求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2004年,词‘2005年中海油投资上百亿元兴建惠州炼油项目,该项目年加工规模为1200万吨,预计2008年投产。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年03月23日21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原油消费量为3.08亿吨,占全球消费的8.2%,仅次于美国的9.38亿吨。不过我国原油储备与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求,自1993年我国就已经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2004年我国已探明原油储量25亿吨,位列全球12名;原油产量达到了1.75亿吨,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比上年还增加490万吨。但这~产量水平并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还约40%需求要依靠进口来解决。从我国对石油的进口量上来看,看似对供应商我方应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国际石油的供给和价格主要OPEC、非OPEC和美国三方控制,国际原油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我方更多的时候是被动接受油价。石油作为最主要的原料,其价格的大幅波动,必然给我国石化企业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上的不利局面,也促使我国一体化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国内挖潜,并通过整合供应链强化整体的绩效;比如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回购旗下吉林化工、辽河油田和锦州石化三家上市公司,重新整合“原油开采、炼制、石油化工、成品油商业流通”的一体化产业链。2006年中石化整合了湖北兴化和燕化高新,成功“卖壳”中国凤凰,在香港股市回购了北京燕化(0325.HK)和镇海炼化(1128.rrK),而A股中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也已顺利“私有化”。通过产业链一体化整合,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少出成品油多产化工原料,从而规避国家成品油定价体制限制;可以解决化工原料供应问题,谋求整体效应;可以直接推动母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增强其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国门,采用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提升获取战略性资源的能力。比如2002年1月21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5.85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7月中旬,中海油又斥资约10亿美元收购英国石油持有的印尼Tangguh气田的股权。2002年4月20日,中国石油出资2.16亿美元,收购美国戴文能源集团在印尼的油气资产,包括油田和天然气田。2005年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获得成功。2)石化上市公司面临谈判能力各异的客户群在下游用户方面,波特则认为下游用户主要是通过压低购买价格、提高对服务的要求等方式来分享产业利润。在下游用户的购买批量大,购买产品占其成本的比重大,替代品优先,转换成本高,上游企业行业内竞争激烈,买方(下游企业)具有较强的侃价能力情况下,上游企业会出现强烈纵向整合意愿。,石化行业的下游用户集中在汽车、建筑、机械、家电、农业、包装、电子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业特性不尽相同,竞争程度不一,对石化企业的侃价能力不同,其中建筑、机械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单个企业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对石化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而汽车、家电(家电业经过重新洗牌后,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等行业基本处于寡头状态,单个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大,侃价能力较强。3)石化上市公司面临煤化工以及生物能源等产品的替代威胁化学工业的起始原料除了化学矿(如磷、钾、硼)外,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既是化工原料又是能源。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化学工业主要是以煤为起始原料,称为传统煤化工时代。20世纪60年代以后至20世纪末,以石油和天然气为起始原料的化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基本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约90%是石油化工产品,这一时期被称为石油化工时代。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大幅涨价,石油后备资源不足的现象进一步显现。世界各国政府纷纷调整能源战略,打破以往过分依赖石油的格局,除发展天然气原料外,逐步向生物资源、海洋资源、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煤炭资源等多种资源并用方向过渡与发展,世界能源结构和化学工业原料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石油化工产品的替代品主要是煤化工产品以及生物能源等产品,如果仅仅从对于产品的替代关系来看,不从成本角度经济性考虑的话,则煤化工凭借技术突破能够基本完全取代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以及化学品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煤气化、液化(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固化(包括干馏、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三种主要煤化工形式。在当前原油价格高昂的情况下,考虑到成本,煤化工产品中真正有操作意义的是DME掺烧25%的LPG、煤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烯烃,其中降低甲醇成本是关键。以2005年的煤炭价格进行测算,煤变油及煤制烯烃的成本仅相当于原油价格30美元/桶的石化产品成本,在原油价格高企并且有上升趋势的背景下,目前1l家上市公司和2家集团公司中,具有完全成本竞争力的神华集团、兖矿集团以及采用先进煤化技术的G恒升(600426)、G柳化(600423)、G云天化(600096)等企业的煤化工产品将有很大发展机遇。随着石油价格的高企,煤化工产品与生物化工产品发展比较快,因此这些替代品对石化行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威胁,不过由于石化产品的需求远大于供给,而且世界石油价格存在不确定性的波动,所以最终影响不大。3.4石化行业多元化模式的选择3.4.1多元化的实现模式在影响企业多元化实现模式选择的、因素中,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企业内部的因素包括企业己有的经营能力、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企业将采用的多元化战略类型;外部因素则包括企业经营的市场体制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等。考虑这些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多元化实现模式,企业更容易实现成长的战略目标。多元化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含义,动态多元化是指一种进入新的产业的行为,即成长行为。其通过资源的整合,主要关注企业未来的成长方向与成长空间,并不强调控股权,可以说选择模式更多、更富有灵活性,除了投资自建、并购、合资合作之外还包括少数股权投资、交叉持股、不对等股权合资企业以及各种隐含契约和长期关系(联合R&D等)、特许经营权、企业集团等多种战略联盟的资源整合实现模式,这将更有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实现未来成长的战略目标。考虑到动态多元化带来的组织边界模糊化以及测度的困难,本文主要从静态多元化的角度来考察多元化的实现模式。静态多元化是指一种企业经营业务分布于多个产业的状态,强调的是一种经营方式,强调的是经营权与控股权拥有,其实现模式主要有内部投资自建、外部并购两种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股权对等的合资、合作实体。1)内部投资自建实施相关多元化意味着多元化业务与企业原有业务之间存在着技术、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相关性,它使企业的多元化业务能够与原有业务分享企业已有的经营能力。若企业通过内部发展实施多元化,企业的相关能力能够顺利地延伸到新的业务中。而假使企业以并购方式实施多元化,则被并购的企业可能具备相应的能力,企业原有的相关能力无法得到利用,企业能力限制或能力剩余状况不能得到改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以内部发展进入多元4talk务更有利。这种内部发展型多元化所实现的对企业原有能力的共享或剩余能力的利用,是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求。它使企业多元化进入和多元化经营的成本更低,使企业在财务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在新业2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务领域中,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另外,公司通过自身投资更容易在各业务领域之间进行成本分摊和关键技能、技术开发能力、管理诀窍的有效转移。但是,以内部进入方式实施多元化,也有其缺陷。首先,企业将会面临进入行业的壁垒。企业将为此支付较高的进入新行业的学习成本。如何运用“学习曲线”效应,迅速降低企业“入门费”,跨过高成本区、进入利润区是关键。其次,整个过程较慢,时效性较差。企业不得不在员工培训、建立销售网络等方面进行新的投资与建设,这个过程会消耗企业大量的时间与精力。2)外部并购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企业的方式来实现原有业务与新业务资源的整合。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通常是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而且从法律上讲被兼并企业的法律地位会随兼并结束而消失;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从而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交易行为,而且被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也并不因此消失。按收购对象来分,可分为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其中股权收购又分为参股、控股和全面收购三种。由于兼并、控股、全面收购都可以将企业经营业务置于完全控制权之下,因此这也是企业多元化得以实现的模式。通常企业在与原有业务非相关的业务领域发展时,多采用外部并购的进入方式。由于新的业务与企业的原有业务有很大的差别,而企业原有的能力难以在新的业务中发挥作用,必须重新获得新的能力,包括技术、管理、生产和营销等方面能力。如果企业仅仅通过学习来获得这些新能力,企业将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并购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实力,而且取决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产权交易的可实现环境。在市场经济完善、法制完善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并购可以较顺利地进行,并购成本较小。但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产权市场发展不成熟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并购可能会面临各种障碍,并购成本将会很高。企业势必要为此付出很高的风险代价。因此,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的可能性有所降低。3)合资、合作进入通过创建股权对等的合资、合作或联营公司进入,这是一种产权性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个特殊形式,需要联盟双方或多方投入资金并分别持股,同时创立独立的实体。合资、合作企业可以同时达到和获得独立厂商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约束和对战略性资源控制之问的矛盾。综合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将三种多元化的进入方式进行比较。表3.3多元化进入方式比较进入方式决策企业能力进入难度决策过程较慢,能够将企业原有的能力延伸到新的行业进入壁垒以及进入内部投资信息获得充分,业务中,使企业能力得到发展。但是新行业的学习成本较自建质量较高,对于需要特殊能力的新领域,组织学高。但是时效性差。习的成本较高。过程较长,信息获得比能够将双方以及多方企业原有的能需要合作方的相互信合资合作力融合到新的业务中去,但协调成本任,同时需要一定的资较充分,质量较高。较高。金与技术支撑。过程较短,时效性较外部并购的成功取决于外部并购好,信息不充分,质量能够获得新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能力,完善的资金市场和产权减少进入后的学习成本。受影响。交易市场。24 第三章石化行业产业特征与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模式选择3.4.2上市公司多元化实现模式选择的依据由上节分析,外部力量的推动、内在利益的追求和自身条件的许可等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主要动因,三种力量的强弱将决定着企业多元化整合战略实现模式的选择。王春、齐艳秋(2001)从经济维(包括投机、管理财务协同、规模经济、交易成本等动机)、管理维(代理成本动机)、战略维(资产组合动机,市场竞争动机)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并购的动机,指出目前经济维是引发并购的主要方面,但正在向战略维转变。因此企业并购的动机,基本上属于企业对内在利益的追求的范畴,虽然外部技术环境变化引起的产业结构、管理手段的变化也会引发并购26o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各种多元化模式选择基本上都受NN#I-部力量、内在利益、自身条件等三种力量的影响,但三种力量影响程度的差异决定了模式的选择。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多元化动因的力量大小,归纳总结出企业选择多元化实现模式的一般依据(见表3.4),并在此基础上辨明了各整合模式的适用范围。表3.4多元化实现模式的选择内外动因投资自建兼并收购联盟合资外部力量推动弱一般强.内在利益追求强一般自身条件的许可一般强、一般一般来讲,当外部力量影响较小,而企业又有较强的内在利益追求,如技术经济性、创新等,同时自身条件一般的情况下,采用投资自建这种内部发展方式是比较合适的。而当企业的自身条件比较强时,即自身具有较强比较优势时,采用兼并、收购等方式来整合资源,实现的速度比较快。当外部环境变化比较大,迫切要求企业做出行动,而企业短期的利益追求有不强烈,自身条件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或合资建厂来获得战略性资源,培育核心能力。这三种实现模式之间并没有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有着适用范围。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要合理的考虑三方面动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实现模式。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类型与程度的测度与分析4.1多元化类型与程度的测度理论西方的一些学者,如Venkatraman和Grant(1986),Hoskisson和Hit(1990)认为,至今学术界之所以没能抓住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和风险的本质关系,导致各个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与研究中所用的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方法有密切的关系zⅣ28。因此,多元化程度的衡量方法对于研究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和风险的关系研究至关重要。能否客观、全面地反映出上市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或企业所属的多元化类型,直接关系到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意义。因此,本章首先详细阐述目前测度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方法,并讨论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进而选择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多元化测度方法。由于定义与研究重点不同,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类型的方法有多种,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存在着两大基本派别,即产业组织学派和战略管理学派;相应的包括两大类方法:持续测量法(continuousmeasurement)和分类测量法(categorialmeasurement)。产业组织学派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多元化程度进行刻画:企业业务所跨产业的数量、企业总销售额或资产在行业间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业务之间的相关程度。4.1.1持续测量法持续测量法主要以美国标准行业分类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作为企业划分业务所属行业的依据,由此定义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指标,从而以数量化的形式反映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水平。SIC编码由美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BureauofCensus)根据企业“产品类别”编制的行业分类编码标准。4位数SIC分类被广泛地运用于产业学术研究,其中前2位代码表示一个行业或一个行业大类;后2位表示具体的业务小类或产品小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采用SIC编码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和统计分析。持续测量法基于标准产业分类SIC定义企业产品线,包括有权重的herfindahl,entropy,concentricindex方法;无权重的NSD,BSD,MNSD等方法,MichaelLubatkin等(1993)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相关性29。该方法简单、客观性强,有较好的可比性;但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要求较高,适合在拥有大量充分数据时采用。其中国际上熵方法(EntropyMeasure)使用的最普遍,它能较好地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帕勒普(Palepu1987)首先采用该方法度量企业多元化水平。它能较好地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1)业务计数法。按照SIC编码,统计出企业所在的行业数目或业务数目(通常以4位数代表业务),并由此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从而对实施不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风险,组织结构或融资能力等进行分析。首先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美国著名学者MichaelGort(1962)曾用公式(4一1)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30。(4.1) 第四章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类型与程度的测度与分析其中D代表企业的多元化程度,N代表企业从事的业务数目,Pj为企业在j行业中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因此,D越大说明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越高。采用该方法来评价多元化程度时,面临的问题是:区分不同的业务单位究竟需要取几位数字不易确定。该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不能反映某业务单元的相对重要性或整个业务在不同行业的分布状况。2)专业化率。选择企业的主要业务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来度量企业的经营结构,这里“主要业务”采用销售额最大的业务。该方法的最大缺陷是无法反映其他业务的组成及结构。3)赫芬达尔指标。McVey{1972}提出用Herfindahl指数来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Herfindahl指数可以反映行业集中度,也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单一SIC分类层面上的不同业务单位的相对重要性。多元化程度越高,Herfindahl指数越高。Herfindahl指数简单易懂且十分有效。如式(4.2)所示,九日=∑P孑f=l(4.2)Pi为多元化企业的第i个业务单位销售额或资产占企业全部销售额或资产的比例;n为企业涉足的不同业务单元总数。C.H.Berry(1975)用另一个公式也定义了赫芬达尔分类指标”。如式(4.3)所示。日=l一∑,P;(4—3)其中H代表赫芬达尔指数,Pj为企业在j行业中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4)集中度指标(concen仃icindex)。Wemerfelt与Montgomery(1988)在《托宾的Q与专业化》一文中采用了该指标,该指标基于SIC编码3位数进行计算,如式(4.4)所示32。FDIVERS七=∑∑PkiPktd玎(4.4)Pki代表企业k在产业i中的销售份额,Pkl代表企业k在产业l中的销售份额,Dil代表两项业务的权重,Dil=0,l,2。5)熵测度法(entropy)。Jacquemin和Berry(1979)利用熵指数(Entropy)概念来测度企业多元化的程度。采用总多元化程度DT(Totaldiversification)、相关多元化程度DR(Relateddiversification)和非相关多元化程度DU(unrelateddiversification)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且DT=DR+DU。总多元化程度DT反映了企业总体多元化战略的水平,DT越大,说明企业的总体多元化水平越高。如式(4。5)所示。DT:曼fb)(4-5PIn)=∑t}J)其中,N表示企业所有业务中基于4位数的SIC编码的行业数目,Pi为其中某个行业部门的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相关多元化程度DR反映了企业多元化战略中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DR越大,说明企业各业务之问的关系越紧密。如式(4.6)所示。2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DR=∑,DRJP,』=1(4.6)其中,M为企业所有业务中基于2位数的SIC编码行业组数目,即将N个行业部门归结为M个行业组(N芝M);Pj代表行业组j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DRj代表在j行业组中各业务的相关多元化程度,Pij代表行业部门i业务收入占所在行业组j收入的比例。如式(4-7)所示。DR-,=莓引n(古)E,、’最后,与DT的定义一致,企业的不相关多元化程度DU,如式(4.8)所示。DU=蒌MP,Inl(古)=∑,I寺J,=、。/(4.7)(4.8)熵测度法是一种客观的衡量多元化程度的方法,它区分了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帕勒普研究证明,该指数的下限为0,代表单一业务型,上限则没有。不过若DT>3,则说明企业的多元化水平已相当高。这种方法在研究资料充分时十分有效,但一般的研究者要获得大量翔实的企业业务构成数据是十分困难的,而任何资料的缺陷都将使这种方法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且不同企业多元化水平的熵值差异较小,更增加了这种方法对资料准确性的依赖程度。美英等国家有关企业数据的数据库建设比较完善,因此国外多数学者多使用此方法,如Palepu(1985),Amit和Livnat(1988a),Baysinger和Hoskisson(1989)等。我国学者尹义省(1998)、马洪伟等(2001)、金晓斌等(2002)等,在使用熵法测度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时,依据数据的可得性,对其指标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与改变。6)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IO)SIC代码无法体现垂直一体化行业的相关性,如从两位SIC代码来看,石油炼制业(SIC29)与化学工业(SIC28)是无关的,而它们实质是垂直相关的。针对上述缺陷,Fan和Lang(2000)采用美国投入产出(Inputoutp此IO)表中的商品流数据提供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一种新的度量方法,以反映行业间和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问的垂直相关性和互补性33。4.1.2分类测量法.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的研究通常并不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但从战略管理角度研究则需要将多元化经营的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1)产品种类数Ansoff(1957)以产品的种类数来度量多元化,缺点是产品种类数的多少无法体现现有产品与新产品在目标市场、分销渠道、R&D以及生产等方面的相关性34。为弥补这一缺陷,Penrose(1959)从最终产品数增加、垂直一体化程度增加以及企业经营的业务领域数增加等方面度量多元化”。2)产品的专业化比率Wrigley(1967)是最早对企业多元化经营进行分类的学者。其在钱德勒研究的基础上,对《财富》杂志500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产品的专业化比率(某一最大产品业务的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将随机抽取的loo家企业分为四类:①单一产品型(0.95SR≥70%:主导业务型。VR≥70%:垂直一体化主导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1×业务数量系数。VR<70%:其它主导业务型:、限制型主导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2×业务数量系数,所有活动与企业的其他活动或主导活动相关。联系型主导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3×业务数量系数,多元化业务与主导业务没有直接联系,但各业务之间多少有些联系。不相关主导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4×业务数量系数,多元化业务与主导业务不相关。C.SR<70%,RR≥70%:相关业务型。VR≥70%,一体化相关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一2×业务数量系数;VR<70%,非一体化相关业务型:其中若新的业务与某一特定的核心能力或资源相联系,每种业务活动几乎与所有的其他活动相关,为限制型相关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3×业务数量系数;若企业的业务分散在广阔的领域,各业务之间未必相关的,为联系型相关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4×业务数量系数。d.SR<70%,RR<70%,VR<70%:不相关业务型。多元化水平值----5×业务数量系数。若要与战略四分法进行比较,根据专业化比例s可以将企业经营分为:高度专业化(s>95%)、低度多元化(70%